《電子商務法(第3版 )》 課件 第9章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第10章 網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_第1頁
《電子商務法(第3版 )》 課件 第9章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第10章 網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_第2頁
《電子商務法(第3版 )》 課件 第9章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第10章 網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_第3頁
《電子商務法(第3版 )》 課件 第9章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第10章 網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_第4頁
《電子商務法(第3版 )》 課件 第9章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第10章 網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子商務法(第3版)主編

秦立崴

秦成德第9章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學習目標案例導入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9.2網絡虛擬財產權侵權方式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本章案例本章小結本章習題

本章就網絡虛擬財產問題在法律屬性上進行了分析,確定了其信息產權的新法律屬性,并將其統(tǒng)一到我國法律中的財產范圍內予以保護。同時根據網絡虛擬財產的特點以及常見糾紛形式入手,把握其法律本質,嘗試性的來尋找一系列的解決方案。而與網絡虛擬財產相關的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將成為保障公民財產利益與游戲產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范。學習目標俞彬華訴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案例導入基本案情:俞彬華是華多公司運營的YY直播平臺的實名認證消費者。2017年4月6日上午10點,俞彬華賬號顯示在異地被登錄并被盜刷了價值1180元的紅鉆券。賬戶被盜后,俞彬華立即聯(lián)系華多公司客服要求提供盜刷者的賬戶信息及采取相關凍結措施,華多公司僅要求其向公安機關報案,未應允其要求。俞彬華主張YY軟件的安全性存在問題,華多公司沒有履行妥善保管義務且未及時協(xié)助追回被盜的網絡虛擬財產,故請求法院判令華多公司賠償其1180000紅鉆券折合人民幣1180元等。俞彬華訴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案例導入基本案情: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俞彬華在上述虛擬財產被盜前,密碼比較簡單,且未能充分選用華多公司提供的更高等級的安全保障方案,其未能妥善地保管賬號、密碼并采取充分措施防止財產被盜,對上述被盜結果應負主要責任;華多公司向用戶提供的防盜措施特別是默認狀態(tài)下的防盜措施不夠周密,且在俞彬華通知其客服人員財產被盜后,未能提供或保存被盜財產的流向等信息,造成損失難以被追回,在技術和服務上存在一定疏漏,對俞彬華的損失負有次要的責任,故判令華多公司向俞彬華賠償被盜虛擬財產價值的40%即472元,駁回俞彬華的其他訴訟請求。俞彬華訴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案例導入典型意義:本案對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合理分配用戶與網絡服務提供者對爭議事實的舉證責任進行詳細論述,并結合網絡服務合同中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確立了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均應負有網絡虛擬財產安全保護義務的規(guī)則,提出雙方應當根據在履約過程中的過錯程度,衡量雙方過錯對損害后果的原因力大小,合理分配責任比例的處理原則。本案判決為妥善調處網絡虛擬財產相關糾紛、確立網絡平臺責任規(guī)則、完善網絡侵權責任制度提供了范例,有利于提高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水平,亦有助于加強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互聯(lián)網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俞彬華訴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案例導入專家點評:網絡用戶在網絡空間中形成的賬號、積分、虛擬裝備等均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與移動終端的普及,網絡虛擬財產被盜案件也時有發(fā)生?!睹穹ǖ洹返?27條規(guī)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弊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中也強調:“加強對數字貨幣、網絡虛擬財產、數據等新型權益的保護?!庇岜蛉A訴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案例導入專家點評:在俞彬華訴廣州華多網絡案中,法院雖沒有對網絡虛擬財產屬性、交易規(guī)則等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進行直接回答,但根據網絡用戶與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合同界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網絡虛擬財產必須依托于特定的網絡平臺,而網絡平臺背后必然有相應的運營者,由此網絡用戶與網絡平臺間就存在合同關系。在發(fā)生網絡虛擬財產被盜的情況下,法院只需根據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便可界定雙方的責任。在針對網絡虛擬財產規(guī)則缺失的背景下,個案中探索可行的保護方式則更具示范效應,這也是俞彬華訴廣州華多網絡案的典型意義之所在。9.1.1我國法律對財產權的保護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現(xiàn)在保護網絡虛擬財產我國現(xiàn)行法律依據主要有憲法和《民法典》。2004年修正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的有關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边@一合法私有財產的概括規(guī)定為民法財產的解釋提供了極大的空間?!睹穹ǖ洹返谝话俣邨l規(guī)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9.1.2網絡虛擬財產的提出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自1999年網絡游戲在中國登陸以來,以網絡游戲為代表的數字娛樂產業(yè)在中國呈現(xiàn)快速發(fā)展趨勢,2003年市場規(guī)模增長60倍,全球市場分額超過350億美元,成為與電影、電視、音樂等并駕齊驅的娛樂產業(yè)。

《2023年度中國游戲產業(yè)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峰值2965.13億元,2022年略有回落至2658.84億元。9.1.2網絡虛擬財產的提出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中國數千萬網絡游戲用戶參與的百余款網絡游戲中,需求驚人的虛擬物品在游戲用戶間,游戲用戶和服務商間進行著交易,其價格從數十到上萬元不等。虛擬財物雖然是觀念上的,但價值卻是實際的,被稱為虛擬財產。因這種特殊性質的財物糾紛而發(fā)生的民事上與刑事上的法律糾紛,也集中表現(xiàn)在網絡游戲產業(yè)領域,并隨著網絡游戲產業(yè)的規(guī)模擴大而逐漸增多。

因此,研究網絡虛擬財產,對傳統(tǒng)的民法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理論在互連網時代的發(fā)展、補充有所裨益;而且在司法實踐上,也對解決眾多民事、刑事虛擬財產糾紛有著重要的意義。9.1.3網絡虛擬財產的涵義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我國《民法典》并沒有給“網絡虛擬財產”下一個定義,而按照常理理解應包括基于互聯(lián)網的一切具備現(xiàn)實交易價值的與不具備交易價值的虛擬財產,包括ID,免費的與收費的郵箱,虛擬貨幣,虛擬裝備等等。但一般的網絡虛擬財產只包括具備現(xiàn)實交易價值的網絡虛擬財產,即那些網絡用戶通過支付費用取得,并在離線交易的市場內可通過交易獲取現(xiàn)實利益的虛擬物品。

9.1.3網絡虛擬財產的涵義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虛擬財產,系指網絡電子游戲用戶與網絡游戲服務商的游戲服務關系存續(xù)期間因玩家以支付貨幣等方式取得上網進行專項活動的權利后,服務商按用戶網上活動的不同進展而提供的以數據方式顯示在用戶頁面上的游戲等級、資質標志等數據記錄以及用戶在此期間使用或處理這些數據記錄的權利。網絡虛擬財產的存在形態(tài)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網絡虛擬財產有廣義與狹義之分。1.廣義的虛擬財產為一切具備現(xiàn)實交易價值的與不具備交易價值的虛擬財產,包括ID,免費的與收費的郵箱,虛擬貨幣,虛擬裝備等等;2.狹義的網絡虛擬財產只包括具備現(xiàn)實交易價值的網絡虛擬財產,只包括那些網絡用戶通過支付費用取得,并在離線交易的市場內可通過交易獲取現(xiàn)實利益的虛擬物品。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虛擬財產的無形性網絡虛擬財產的無形性又被人稱為虛擬性,“即虛擬財產首先要滿足虛擬的特性,這就意味著虛擬財產對網絡游戲虛擬環(huán)境的依賴性,甚至在某種程度不能脫離網絡游戲而存在,當然也正是這一特征使得按照現(xiàn)行的法律難以調整與規(guī)范。”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網絡虛擬財產的可轉讓性一是用戶之間自發(fā)的相互轉讓。二是用戶與官方之間的轉讓。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虛擬財產的價值性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包括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性取決于其可轉讓性。用戶對網絡虛擬財產每一次的轉讓都會伴隨著產生一定現(xiàn)實利潤的回報。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虛擬財產的合法性法律對虛擬財產的客體范圍并沒有禁止性的規(guī)定,所以合法性主要是指取得方式的合法。通過非法方式取得財產,如通過使用外掛獲得虛擬財產,通過玩非法游戲積累虛擬財產,則應當是法律所禁止的。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虛擬財產的價值相對穩(wěn)定性

法律上的財產必須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只有價值相對穩(wěn)定的財產,法律才有可能進行調整。實現(xiàn)虛擬財產價值穩(wěn)定的前提是虛擬社區(qū)空間相對穩(wěn)定地存在。因此虛擬財產價值的穩(wěn)定性主要是對網絡游戲運營商的一種要求。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虛擬財產的限制性網絡虛擬財產作為債權,其限制性顯著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a.空間上的限制由于用戶與特定的服務商訂立服務合同,所以用戶接受服務這個債權只能向特定的合同相對方請求才能得以實現(xiàn)。并且其實現(xiàn)要得力于網絡技術條件與服務商技術支持的輔助,就是說網絡虛擬財產的作用只能體現(xiàn)在網絡上,并體現(xiàn)在特定的游戲中。離開互連網,離開特定的游戲,不管價值多么高的超級裝備,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發(fā)揮其特定的功能。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虛擬財產的限制性網絡虛擬財產作為債權,其限制性顯著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b.時間上的限制網絡虛擬財產作為用戶的債權,其存在當然是有期限的,決定用戶債權壽命的,乃是用戶與服務商的服務合同,按照合同法一般原理,合同終止,債權自然消滅。9.1.4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9.1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涵義與特點

稀缺性

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是游戲開發(fā)商編寫的程序,是計算機的一組數據。網絡游戲中的“裝備”、“寶物”等不能被隨意地創(chuàng)造或復制,它們是有限數量的,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稀缺性。9.2.1虛擬財產被盜引發(fā)的糾紛9.2

網絡虛擬財產權侵權方式虛擬財產一旦被盜,用戶查找盜竊者往往比較困難,或者雖能找到但難以舉證,因此一旦發(fā)生虛擬財產被盜后往往會請求運營商協(xié)助提供證據,更多的是直接以運營商沒有盡到應盡的安全義務為由將運營商訴諸法院。9.2.2虛擬物品交易欺詐引起的糾紛9.2

網絡虛擬財產權侵權方式虛擬物品交易已經非常普遍,因利益驅使也滋生了大量的欺詐行為,比如一方支付價款,而對方不履行移交虛擬物品的義務,或者雖然履行該義務,但與對方支付的對價不相符等等。9.2.3運營商停止運營引發(fā)的虛擬財產糾紛9.2

網絡虛擬財產權侵權方式運營商停止運營原因很多,多數是因經營不善而終止運營,也有惡意終止運營。不管哪種情況都會使得玩家的虛擬財產失去存在的依據和價值,因此往往會引起玩家和運營商之間的糾紛。9.2.4游戲數據丟失引起的虛擬財產糾紛9.2

網絡虛擬財產權侵權方式數據的丟失有的并不對虛擬財產帶來影響,但也可能會引起有關服務質量方面的糾紛,在此談及的是數據丟失對虛擬財產產生影響的情形,這種影響可以表現(xiàn)為虛擬物品屬性的更改進而影響到虛擬物品的價值,也可表現(xiàn)為虛擬物品的丟失使得玩家的虛擬財產化為烏有等。這些都可能引發(fā)玩家和運營商之間的糾紛。9.2.5外掛賬號被封引起的虛擬財產糾紛9.2

網絡虛擬財產權侵權方式使用外掛一般而言屬非法行為,但運營商因玩家使用外掛而封號是否有法律依據?如果說運營商有權對使用外掛的行為予以懲罰,那么這種懲罰能否延及玩家合法獲得的虛擬財產?事實上的做法是一旦玩家使用外掛,那么賬號將被封,與之相連的用戶的虛擬財產也等于被完全查封了,因此往往會引起有關的糾紛。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運營商因判斷錯誤而誤封玩家賬號,這也會引起糾紛。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將虛擬財產認定為物權。這種觀點認為虛擬財產本質上就是電磁記錄數據,應屬于無形物,是玩家付出了精力、時間等勞動性投入或者直接通過貨幣購買而取得的,享有當然的物權?!白钣写硇缘氖桥_灣法務部關于該問題作出的函釋,確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物和賬戶都屬存在于服務器的“電磁紀錄”,而“電磁紀錄”在刑法詐欺及盜竊罪中均可看作“動產”,視為私人財產的一部分?!边@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符合玩家的利益,利用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范也可以解決一些現(xiàn)實問題,但在理論上卻有不妥之處。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將虛擬財產認定為物權。

(1)所有權為原始物權。

用戶只是基于合同關系,而取得了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使用權能,用戶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控制與支配,并不具備所有權的原始性。所以用戶不享有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權,用戶對網絡虛擬財產享有的只是類似于由所有權派生出來的債權,這是所有權權能與所有權分離的結果。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將虛擬財產認定為物權。

(2)所有權為獨占權。

獨占是所有人獨占其所有物,獨享其所有物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由于網絡虛擬財產只保存于服務商的服務器中,用戶只能在履行服務合同的過程中,才能取得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使用,而網絡虛擬財產卻是始終存在于服務商的服務器中,為服務商所占有的。同時用戶也不可能將網絡虛擬財產與整個游戲世界分離,而獨立的取得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占有,如果網絡虛擬財產離開其所依存的游戲世界,主要使用價值就必然會滅失。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將虛擬財產認定為物權。

(3)所有權為完全物權。

完全物權是一種概括的,全面的,一般的支配權,全部囊括了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服務商在完成游戲的開發(fā),建立網絡游戲產品體系之后,在游戲投放市場(與用戶締結合同)之前,享有對游戲產品,網絡虛擬財產的圓滿處分權。在與用戶締結服務合同后,只是因為合同而轉讓了所有權的部分權能而已,從而使服務商的所有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作為整個游戲產品體系的所有權卻沒有轉移給用戶。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將網絡虛擬財產權利認定為債權。

“將虛擬財產關系認定為債的關系,虛擬財產僅是玩家得以請求服務商為其提供特定的服務內容的證據,這一債的關系根源于玩家與服務商之間的服務合同關系?!薄疤摂M財產的重點不在于虛擬物品本身,而在于它所反映的服務合同關系。虛擬財產權利就是玩家可以享有由服務商所提供的特定的服務內容的權利。每一個虛擬物品就是一張合同,由玩家占有后即視為合同簽定并轉變?yōu)樘摂M財產?!?/p>

但是,第一,這種觀點并沒有解決網絡虛擬財產的最終歸屬問題,債權的產生離不開物權,沒有物權,債權是哪里產生的呢?第二,如單純的將之歸結為債權,并依雙方的基礎合同來調整各自的權利義務關系,則顯得偏頗。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將網絡虛擬財產認定為是用戶的知識產權。

這種觀點認為用戶在游戲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伴隨著智力性的勞動投入,因此可以把虛擬財產權利作為知識產權。但是虛擬財產在用戶參與游戲前,已經存在,而且在形式上,虛擬財產應屬于計算機軟件的一部分,根據《TRIPS》協(xié)議以及我國著作權法,服務商依據創(chuàng)作完成,當然的享有對其設計的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

9.3.1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網絡虛擬財產的信息產權性。

信息產權是信息化社會中各種信息產品的法律化表現(xiàn),是信息所有者對于自己獨創(chuàng)性的腦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權利。它包括知識產權、相關的信息權利以及其他非知識性的信息權利。因此,知識產權只是信息產權的核心組成部分。

9.3.2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問題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網絡虛擬財產屬于憲法保護的財產。

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網絡虛擬財產作為用戶的一種債權,是否可以將其納入到我國法律體系內的財產概念的外延,決定了司法部門是否可以直接適用我國的法律來實現(xiàn)對用戶的網絡虛擬財產進行保護。

9.3.2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問題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網絡虛擬財產屬于民法領域內的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guī)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

按照我國〈企業(yè)破產法(試行)〉的規(guī)定,破產宣告至破產程序終結前企業(yè)的全部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因此說,用戶的網絡虛擬財產作為用戶的債權,當然的是用戶的財產,在我國的現(xiàn)行民事法律體系中,完全可以找到它的位置,司法機關也可以直接適用我國的民事法律,以一般侵權行為法的原理給予保護。9.3.2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問題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網絡虛擬財產屬于行政法保護的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lián)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一款:“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和第二十條規(guī)定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9.3.2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問題9.3網絡虛擬財產保護范圍和權利內容

網絡虛擬財產屬于刑法保護的財產。

刑法就對公民私有財產之保護而言,最明顯的體現(xiàn)是在刑法分則“侵犯財產罪”一章,其側重保護的是同時具有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雙重特征的財產關系,這種財產關系要具備經濟學意義上的商品屬性。刑法上所指的公私財產“必須是合法所有的、具有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的財產。其次要明確民法中的財產概念的外延與刑法中的財產概念外延是可以交叉的。如前所述,當民法上的財產具備交換價值的時候,就自然可以成為刑法中的財產,為刑法所保護。9.4.1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障礙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通過司法的途徑來保護玩家的虛擬財產存在以下的障礙:立法滯后導致網絡司法困難。

虛擬財產價值認定與司法的非具體化。

電子證據與舉證責任。9.4.2虛擬財產法律保護制度的構建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我國2004年《憲法》修正案第十三條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這一合法私有財產的概括規(guī)定為民法財產的解釋提供了極大的空間。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guī)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這是我國立法首次確立“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但并未解釋其含義,故需要司法判例來補充解釋。民法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1)物權法保護。

網絡虛擬財產的債權物權化,對解決第三人侵害用戶網絡虛擬財產的案件是大有幫助的。

(2)債權法保護。

網絡虛擬財產對用戶來說,本質上是債權?!皞鶛嗍侵刚埱笙鄬θ藶槟撤N行為(如交貨、付款、提供服務)的權利,性質上屬于請求權。合同關系上的權利,就是最典型的債權。”并且這種債權是依據基礎服務合同所確立,對于這類債權的取得需要用戶支付上面提到的對價。民法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3)知識產權法保護。

張斌律師的這種觀點混淆了作為一種智力產品的虛擬物品(按照其觀點)和玩家通過付出勞動、金錢而得到的虛擬物品之間的區(qū)別,游戲開發(fā)商開發(fā)的游戲本身有著作權,游戲中的虛擬角色之類的也可能具備了作品的要件,但這種“作品”與玩家通過付出勞動、金錢得到的屬性值不同的虛擬角色絕非一回事,盜竊的虛擬角色往往是后者,而后者是根本不能用知識產權法來保護的。行政法保護對策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根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lián)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一款:“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和第二十條規(guī)定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筆者認為這是在目前情況下對利益受到侵害的玩家而言比較可行的救濟方法。但是這種救濟方法的范圍還是非常窄的。刑法保護對策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我們可以把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物和賬號視為存在于服務器上的“電磁記錄”,“電磁記錄”在刑法詐欺及盜竊罪中均為“動產”,屬于私人財產的一部分。盜竊他人虛擬財物的構成犯罪行為,最高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網絡游戲專門立法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僅僅通過司法解釋擴大民法通則中“財產”的外延還是不夠的,因為虛擬財產的法律特征和法律要件,虛擬財產的物權

、運營商的責任以及虛擬財產糾紛的解決方式等都難以涉及到,而這些也正是實務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而且網絡游戲還才在著諸多私服、外掛、虛擬交易平臺的規(guī)范、網絡游戲格式合同治理等問題,所以通過制定一部網絡游戲方面的基本法把這些問題系統(tǒng)地解決才是比較徹底的,這也是目前整個網絡游戲行業(yè)的日益高漲的呼聲。網絡游戲行政管制9.4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制度的建立

首先,組成一個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游戲開發(fā)商、游戲高手等共同參與的機構,制定一套虛擬財產的認定和評估、虛擬財產的合法獲取方式等一系列規(guī)則和規(guī)范,在制度和規(guī)則上對虛擬社會和虛擬財產進行規(guī)范。

其次,加強對游戲行業(yè)的管理,強化游戲運營商對玩家虛擬財產的保護意識,并從技術上增強保護能力,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另外,加強對網絡玩家的誠信教育,提倡上網實名制。9.5.1網絡虛擬貨幣的界定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1.網絡虛擬貨幣的法律屬性

網絡虛擬貨幣也稱為虛擬貨幣、網絡貨幣、網幣等,其定義尚無定論。就廣義而言,網絡虛擬貨幣是指由一定的發(fā)行主體以公用信息網(Internet)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以數字化的形式(二進制數據)存儲在網絡或有關電子設備中,并通過網絡系統(tǒng)(包括智能卡)以數據傳輸方式實現(xiàn)流通和支付功能的網絡等價物。本文所探討的網絡虛擬貨幣是專指由大型商務網站或網絡游戲提供商發(fā)行的用于完成網上小額支付的工具。9.5.1網絡虛擬貨幣的界定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2.網絡虛擬貨幣的特點

(1)發(fā)行主體為網絡服務運營商。(2)使用范圍特定。每一種網絡虛擬貨幣僅僅是一家網絡服務運營商推出的用于代表自己所提供的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個性化數據符號,其價值符號功能首先要面臨網絡用戶認同的問題。網絡虛擬貨幣對于使用者來說其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而對于那些對其網絡服務內容沒有興趣的人則沒有實際意義。

(3)單向流通性。目前除了出現(xiàn)停止服務的情形,幾乎所有推出網絡虛擬貨幣的運營商都不提供網絡虛擬貨幣兌換現(xiàn)金的服務。9.5.1網絡虛擬貨幣的界定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3.網絡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比較(1)網絡虛擬貨幣的發(fā)行是以營利性為目的,由獨立網絡服務運營商所為的商業(yè)行為,而法定信用貨幣是國家法律規(guī)定、由代表國家的特殊機關即中央銀行發(fā)行,是一種國家行為,目的在于保證國家貨幣體系、政策的完整與統(tǒng)一。(2)網絡虛擬貨幣只是作為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如歷史上使用過的貝殼、貴重金屬等),而非一般等價物。(3)網絡虛擬貨幣有一定交換功能,可以無條件用現(xiàn)實貨幣來交換,但它們本身卻不以無條件地交換現(xiàn)實貨幣。這說明它們與現(xiàn)實貨幣的交換條件并非對等。9.5.1網絡虛擬貨幣的界定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3.網絡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比較(4)現(xiàn)實貨幣有貴重金屬或實物經濟作為發(fā)行準備,而網絡虛擬貨幣是一種沒有任何行準備的信用憑證,它只能用服務商的信用作為擔保,因此是一種不可靠的“貨幣”。(5)現(xiàn)實貨幣一般由各國中央銀行發(fā)行,貨幣總量由中央銀行決定。網絡虛擬貨幣由服務商發(fā)行,服務商基本上無法控制網絡虛擬貨幣的數量。(6)基于發(fā)行依據和主體身份的不同,網絡虛擬貨幣以企業(yè)的商業(yè)信用為保障;而法定貨幣以法律和國家信用為保障。9.5.2網絡虛擬貨幣的功能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1.小額支付功能。

網上虛擬產品和服務消費的主要特點是交易遠程化、價值小、消費頻率高、消費群體龐大且以年輕人為主,而現(xiàn)有的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主體的支付系統(tǒng)難以滿足網上交易的需求。

2.獎勵功能。

網絡服務運營商通常通過積分獎勵制度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增加網站人氣,吸引廣告客戶,并進而為開展電子商務鋪路,而贈送網絡虛擬貨幣即是積分獎勵制度的基本手段。9.5.3網絡虛擬貨幣的風險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1.發(fā)行人的破產風險。

網絡用戶是先交費后消費,信用基礎為網絡服務運營商的商業(yè)信用。網絡服務運營商運營良好則罷,如果運營出現(xiàn)問題導致破產清算,則網絡用戶持有的網絡虛擬貨幣將在一夜之間“現(xiàn)實中的法定信用貨幣如果超量發(fā)行,濫發(fā)網絡虛擬貨幣會不會導致通貨膨脹?目前學者分歧很大。

2.網絡虛擬貨幣的通貨膨脹風險。

在網絡虛擬世界,由于虛擬商品大多屬于知識產權產品,可以無限量制造(復制),不會存在商品短缺問題。只要網絡服務運營商不提高虛擬產品的價格,即使網絡虛擬貨幣大量增加,也不會拉動虛擬物價上漲。當網絡虛擬貨幣可以與現(xiàn)實貨幣雙向自由兌換時,網絡虛擬貨幣的過度發(fā)行有可能會導致現(xiàn)實貨幣的通貨膨脹。9.5.3網絡虛擬貨幣的風險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3.網絡違法犯罪風險。

雖然網絡服務運營商沒有承諾提供網絡虛擬貨幣的逆向兌換服務,但網絡用戶之間可以自由交換網絡虛擬貨幣。特別是一些投機商人和網站,借機專門從事網絡虛擬貨幣的倒賣活動以從中漁利,這都為犯罪分子利用網絡虛擬貨幣和網絡平臺進行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

4.對現(xiàn)實金融體系的影響。

如果網絡虛擬貨幣的發(fā)展使其形成了統(tǒng)一市場,各種網絡虛擬貨幣之間可以互通互兌,或者網絡虛擬貨幣整合統(tǒng)一,都是以相同標準和價格進行通用,那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虛擬貨幣就是通貨,很有可能會對傳統(tǒng)金融體系或是經濟運行形成威脅性沖擊。9.5.4對網絡虛擬貨幣的監(jiān)管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1.明確網絡虛擬貨幣的法律性質。

2.對虛擬貨幣發(fā)行和交易的監(jiān)管。

3.對網絡虛擬貨幣持有人的保護。

9.5.5比特幣法律的問題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比特幣的法律困局:

1.法律障礙。法律承認是比特幣得以流通的前提。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這種排他性規(guī)定,否定了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內其他任何形式貨幣成為法定貨幣的可能性。

2.信用缺失。比特幣的發(fā)行和流通環(huán)境里并未有第三方信用做為保障,交易安全往往依靠雙方的信譽。一旦出現(xiàn)交易一方不誠信的情況,另一方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維護。

9.5.5比特幣法律的問題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比特幣的法律困局:

3.取證困難。第一,比特幣的匿名性注定了受害者在證明自己損失時取證的困難。第二,比特幣支付過程的全網絡化特點,決定了有關比特幣的所有證據只能在網上尋找。

4.被盜后補救難。

5.管轄和準據法適用困難。

6.洗錢與避稅。9.5.5比特幣法律的問題9.5虛擬貨幣的法律規(guī)制

比特幣現(xiàn)存法律問題對策:

1.比特幣立法。

2.建立比特幣的信用體系。

3.建立電子證據保全制度。4.建立電子貨幣國際糾紛解決機制。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

基本案情:2019年年初,凌某生在廣東省云浮市云城區(qū)某暫住地處于無業(yè)狀態(tài),小學文化的他想著通過手機“薅羊毛”,便在百度上搜索如何破解網絡請求包和入侵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教學。之后,凌某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篡改網絡請求包內數據的辦法,并將這個辦法告訴了同住的老鄉(xiāng)凌某山。兩人遂開始嘗試入侵北京某信息技術公司服務維護的某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系統(tǒng)。

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

基本案情:2020年10月份,凌某山在使用凌某生賬號時發(fā)現(xiàn)了該系統(tǒng)的劃轉漏洞,通過一個抓包軟件在該平臺上抓取數據,然后手動將抓取的數據開頭添加“-”號發(fā)送至平臺,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平臺的錢包賬戶內的虛擬貨幣增加。據北京某信息技術公司報案材料、系統(tǒng)后臺日志顯示,2019年10月16日,凌某生在上述平臺注冊賬號嘗試攻擊其維護的系統(tǒng),持續(xù)至2020年10月15日凌晨4點成功侵入該系統(tǒng)。后注冊凌某山實名賬戶成功侵入該系統(tǒng),又陸續(xù)注冊了17個實名賬戶通過這兩人的設備輪流登陸對系統(tǒng)漏洞進行攻擊,成功后提現(xiàn)。僅16日凌晨2點到5點15分期間,兩人總計盜取泰達幣62萬個,以太幣12687.9956個、比特幣149.99627927個。凌月生將盜取的虛擬幣的私鑰放在一部金色蘋果手機里面,存在其堂妹暫住地保險柜內,此外兩人總計變現(xiàn)了約200萬元人民幣,用于購買寶馬車等支出。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基本案情:16日早上9點,公司平臺維護人員才發(fā)現(xiàn)其所服務的平臺發(fā)生異常大額提現(xiàn)情況,當時泰達幣的售價大概每個6.7元人民幣,以太坊售價大概每個2500元人民幣,比特幣售價大概每個7.9萬元人民幣。發(fā)現(xiàn)該漏洞后,信息技術公司對該漏洞進行了檢修,之后向公安機關報案。通過公司日志,警方鎖定了凌某生和凌某山。2020年10月21日,公安機關將兩人抓獲歸案。2021年5月6日,朝陽檢察院向朝陽法院提起公訴,認為被告人凌某生、凌某山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應當以盜竊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提請法院依法判處。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

裁判要點:法院認為,根據央行等部委發(fā)布的《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關于防范代幣發(fā)行融資風險》等規(guī)定,案涉比特幣、泰達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屬于貨幣?!暗鲜鲆?guī)定未對虛擬貨幣作為虛擬商品的財產屬性予以否定,我國法律、行政法規(guī)亦并未禁止比特幣的持有和轉讓”;“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因此,虛擬貨幣具有財產屬性,為財產性利益,屬于盜竊罪所保護的法益。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

裁判要點:法院同時認為,被告人在非法占有目的的支配下,實施了侵入并攻擊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手段行為和盜取虛擬貨幣后進行變賣獲利的結果行為,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應當以盜竊罪定罪處罰,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只涉及對其手段行為的評價,并未對犯罪行為進行完整評價。其次,法院指出,被告人盜竊虛擬貨幣的總體價值缺乏權威、中立的評估機構進行認定,故本案不以5000余萬的平臺交易價值來認定二人的犯罪數額,但被告人盜竊虛擬貨幣后變賣獲利200余萬元是客觀和現(xiàn)實的,基于事實和法律,本案以銷贓數額作為對被告定罪量刑的基礎。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裁判要點:最終,法院分別判決被告凌某生和凌某山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罰金20萬元,剝奪政治權利2年,繼續(xù)追繳違法所得。值得關注的是,在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對于盜竊比特幣的行為認定上是有分歧的。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一種是將比特幣認定為財產,符合刑法盜竊罪構成要件的,構成盜竊罪;另一種是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數據,竊取比特幣構成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該案中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則與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罪類似。虛擬貨幣被盜案:法院承認財產屬性,以銷贓數額定罪量刑本章案例

討論:

1.《民法典》后比特幣是否可以定性為網絡虛擬財產?2.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或計算機系統(tǒng)信息能否涵蓋虛擬幣的法律屬性?本章小結

本章就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上進行了分析,確定了其信息產權的法律屬性,并將其統(tǒng)一到我國法律中的財產范圍內予以保護。同時根據網絡虛擬財產的特點以及常見糾紛形式入手,把握其法律本質,嘗試性的來尋找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中國的網絡游戲市場正在迅速的擴張發(fā)展。由規(guī)模不斷擴展的游戲產業(yè)帶來的一系列法律問題與立法的滯后性之間的矛盾,在網絡游戲產業(yè)領域內得到了較為明顯的體現(xiàn)。比特幣是有發(fā)展前途的虛擬貨幣,它對社會將產生深遠影響。只有加快對網絡虛擬財產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立法步伐,在司法上得到認識上的統(tǒng)一并積極引導,才能全面,有效的調整網絡虛擬財產這一特殊的法律關系,使網絡游戲產業(yè)在法治的軌道內實現(xiàn)平穩(wěn)、健康的發(fā)展。本章習題1.試述網絡虛擬財產的涵義?2.試述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特點?3.如何認識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4.試述信息產權與知識產權的關系?5.試述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6.試分析比特幣的未來發(fā)展?電子商務法(第3版)主編

秦立崴

秦成德第10章

網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學習目標案例導入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10.2與網絡相關的商業(yè)標識權問題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本章案例本章小結本章習題

本章重點闡述作品數字化和數字化作品的定性;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含義和內容;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的含義和保護方式;網絡服務商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認定方法和規(guī)則原則;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保護方式和專利權保護方式;數據庫的法律保護模式;域名的含義、分類、法律性質、注冊和糾紛解決機制;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可專利性。學習目標劉某某訴北京搜狗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侵害文字作品署名權糾紛案——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百科詞條屬于作品(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2020)案例導入基本案情:2018年5月9日,原告在參考9篇外國文獻的基礎上,在百度百科發(fā)表了“倉鼠亞科”詞條的更新版本,署名貢獻者為原告。該詞條分別從形態(tài)特征、棲息環(huán)境、生活習性等方面對倉鼠進行了描述。涉案版本相較之前其他網友發(fā)表的5個歷史版本,篇幅大幅提升,體系更加豐富、細致,內容更加詳實、具體。2018年5月21日,貢獻者“藤蔓”在搜狗百科上發(fā)表了“倉鼠”詞條,其內容與原告發(fā)表的詞條內容高度一致。2019年2月2日,原告向被告申訴,要求將詞條貢獻者改為原告。協(xié)商未果后,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更改詞條署名為原告。被告收到應訴通知后刪除了該詞條。劉某某訴北京搜狗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侵害文字作品署名權糾紛案——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百科詞條屬于作品(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2020)案例導入裁判要點:

一、百科詞條是否構成作品。

原告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了詞條的編寫,詞條文字部分的個性化表達傳遞了原告的思想,具備獨創(chuàng)性,構成文字作品。

劉某某訴北京搜狗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侵害文字作品署名權糾紛案——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百科詞條屬于作品(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2020)案例導入裁判要點:二、百科詞條的著作權歸屬。

將原告詞條與之前5個歷史版本進行比對可知,原告版本并非在上述版本的基礎上進行的簡單加工,而是重新創(chuàng)作所形成的作品。涉案詞條署名的貢獻者為原告,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應認定原告系該詞條的作者,享有著作權。劉某某訴北京搜狗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侵害文字作品署名權糾紛案——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百科詞條屬于作品(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2020)案例導入裁判要點:

三、被告是否構成侵權。

原告要求被告更改貢獻者署名已經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通知-刪除”義務。被告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其用戶發(fā)布詞條的行為,不具有主觀過錯,且已及時刪除涉案詞條,不構成侵權。劉某某訴北京搜狗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侵害文字作品署名權糾紛案——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百科詞條屬于作品(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2020)案例導入典型意義:

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百科詞條屬于作品。在判斷網絡百科詞條作品的著作權歸屬時,不應僅以本詞條貢獻者署名確定,還應充分考量本詞條是否包含其歷史版本貢獻者的創(chuàng)作成果。確認百科詞條可以獲得著作權保護,可充分激發(fā)詞條貢獻者的熱情,鼓勵詞條作品的持續(xù)創(chuàng)作和廣泛傳播。10.1.1

作品數字化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的規(guī)定,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筑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件等。作品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將文字、數據、圖像、聲音等類型的作品從傳統(tǒng)的載體形式轉換為二進制數字編碼的存在形式,轉換的方法包括錄入、掃描、數字化錄音和錄像等。任何作品要在計算機和網絡上實現(xiàn)存儲、顯示、傳輸和應用,都必須表現(xiàn)為數字形式。10.1.1

作品數字化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將一個傳統(tǒng)非數字作品轉換為數字作品的過程是否創(chuàng)作了一個新的作品?數字形式的作品是否是可以有形形式復制的作品?前者涉及“獨創(chuàng)性”的內涵,后者則針對“可復制性”標準中有形載體的外延。

首先,傳統(tǒng)非數字形式作品的數字化并不產生新的作品。其次,作品數字化是著作權法上的復制行為。10.1.2

計算機軟件與數據庫的著作權法保護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1.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法保護。

計算機軟件包括計算機程序及有關文檔。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執(zhí)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計算機文檔,是用來描述程序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等,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10.1.2

計算機軟件與數據庫的著作權法保護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1.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法保護。

表現(xiàn)形式而言,軟件可以作為作品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著作權只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這使得軟件的實用性功能得不到保護,因為第三人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為新的作品)來使用受保護軟件的思想或算法,而這并不會侵犯原軟件的著作權。能實現(xiàn)對軟件功能性內容保護的主要是專利,因此,除著作權保護方式外,與軟件相關的發(fā)明也是專利權的保護客體。10.1.2

計算機軟件與數據庫的著作權法保護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2.數據庫的法律保護。

數據庫,是按照系統(tǒng)的或有序的方式將有關數據或信息整理編排在一起的集合,比如,以有序方式建立的電話號碼簿、求職者的簡歷庫、用于出租或銷售的房源信息庫等。

10.1.2

計算機軟件與數據庫的著作權法保護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2.數據庫的法律保護。

從著作權法的角度看,滿足作品獨創(chuàng)性和可復制性標準的數據庫可以作為匯編作品得到保護。數據庫這類匯編作品而言,被匯編的數據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非作品。如果被匯編的數據是作品,那么數據庫作者在行使其對數據庫的權利時,不得侵犯被匯編作品的著作權。

另一方面,匯編人的權利僅及于匯編作品本身,而對被匯編的作品或數據不享有權利。數據庫而言,數據庫的作者僅對其數據庫的整體享有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各項財產權和人身權,而并不能禁止他人復制或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10.1.3

信息網絡傳播權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上載在服務器上的作品可以供不同的公眾成員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訪問或下載,即公眾成員可以選擇在線閱讀欣賞,也可以選擇下載保存。于是,在上述作者的使用權之外有產生了一項新的權利:信息網絡傳播權。這一權利的性質是網絡環(huán)境下的發(fā)行權與傳播權的結合,即通過網絡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行為。10.1.3

信息網絡傳播權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我國在2001年修改著作權法時,參照《知識產權組織版權公約》的規(guī)定引入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十二項。該權利的具體內容和保護方式則由2006年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進行了規(guī)定。

根據該條例,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并支付報酬;著作權人采取的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不得被擅自刪改或去除;一般著作權法的法定許可和合理使用制度相應適用于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同時對網絡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作出了規(guī)定,引入了“避風港原則”。10.1.4

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1.技術措施。

技術措施是指著作權人為防止他人非法訪問或使用作品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手段,包括訪問密碼、電子水銀、加密軟件等。技術措施是為保護著作權而采取的有關措施,本不在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之內,但越來越多的個人或公司對著作權人的技術措施進行解密并通過網絡散發(fā),這給著作權人造成很大的損失。比如,某正版殺毒軟件的安裝和升級需要輸入密碼,而解密方法一經公布,該殺毒軟件公司的銷售額就會大幅下降。為此,技術措施也被納入了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10.1.4

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1.技術措施。

我國在2001年修改著作權法時增加了對于技術措施的保護,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未經著作權人或鄰接權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技術措施的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10.1.4

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1.技術措施。

我國在2001年修改著作權法時增加了對于技術措施的保護,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未經著作權人或鄰接權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技術措施的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10.1.4

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2.權利管理信息。

權利管理信息,是指附加于作品復制件或原件之上,用來標明作品、作者及其他權利人、作品使用條件等的信息以及這些信息的代碼。10.1.4

技術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2.權利管理信息。

根據2001年修訂后的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七)項的規(guī)定,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屬于著作權侵權行為,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2006年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五條進而補充規(guī)定,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明知或者應知未經權利人許可被刪除或者改變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這些規(guī)定將《世界知識產權版權公約(WCT)》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唱片公約(WPPT)》關于權利管理信息的條款納入了中國法。10.1.5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1.網絡內容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如果網絡內容提供者向公眾提供的信息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而該作品提供行為又未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那么該行為就構成著作權侵權行為。

在歸責原則方面,我國著作權法沒有規(guī)定著作權侵權行為的主觀要件,因而,原則上應當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網絡內容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案件中,是直接實施侵權行為的主體,與非網絡環(huán)境下的直接侵權人沒有差別,因而對其也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10.1.5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2.網絡技術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網絡技術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需要從兩個方面考察,一是其技術服務提供行為本身構成著作權侵權行為的可能,二是其在用戶通過網絡實施著作權侵權行為時的法律責任。10.1.5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1)技術服務提供行為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網絡技術提供者在信息的傳輸和傳播中起著一種服務中介的作用,其技術服務只要體現(xiàn)在兩種行為上:“傳輸通道”與“代理緩存”。

“傳輸通道”,指網絡技術提供者僅作為“通道”為用戶的信息傳輸或傳播提供服務,既不發(fā)起信息傳輸或傳播行為,也不對所發(fā)送的信息進行查看或修改。我國2013年修訂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二條分別就網絡自動接入服務提供者、自動傳輸服務提供者和信息存儲空間提供者,作為“傳輸通道”所涉及的必要復制行為進行了有條件的著作權侵權豁免規(guī)定。10.1.5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1)技術服務提供行為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代理緩存”,是指網絡技術提供者將從某個網絡信息源獲取的信息存儲在服務器中,以便用戶下次訪問該信息時不必重新登陸該信息源,其目的是避免或減輕網絡擁堵,從而提供網絡訪問速度。

10.1.5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1)技術服務提供行為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提高網絡傳輸效率,自動存儲從其他網絡服務提供者獲得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根據技術安排自動向服務對象提供,并具備下列條件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改變自動存儲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

(二)不影響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原網絡服務提供者掌握服務對象獲取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情況;

(三)在原網絡服務提供者修改、刪除或者屏蔽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時,根據技術安排自動予以修改、刪除或者屏蔽。10.1.5

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著作權侵權中的法律責任10.1與網絡相關的著作權問題

(2)用戶侵犯著作權時網絡技術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在用戶通過網絡實施的信息傳輸和傳播行為中,用戶是主導者,而網絡技術提供者僅起著技術上的輔助作用。因此,如果用戶實施了著作權侵權行為,網絡技術提供者的責任應當是第二位的,而且其責任應當獲得限制。

但是,如果網絡技術提供者參與了用戶的著作權侵權行為或者在明知或應知的情況下為用戶的侵權行為提供者了幫助,那么網絡技術提供者就應當承擔直接侵權或幫助侵權的法律責任。

簡言之,鑒于網絡技術提供者的技術中介地位,在由用戶實施的著作權侵權行為中,應當根據其主觀過錯的有無來認定其侵權責任,即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10.2與網絡相關的商業(yè)標識權問題

商業(yè)標識權主要包括商標權和商號權。商標權,即權利人就其注冊商標和未注冊馳名商標所享有的專有使用權和禁止他人做仿冒使用的權利;商號權,也稱字號權,即企業(yè)對其商號或字號及企業(yè)名稱所享有的使用權和禁止他人做仿冒使用的權利。10.2.1

域名注冊制度10.2與網絡相關的商業(yè)標識權問題

任何域名的使用和保護都要以注冊為前提。在域名的注冊關系中存在三個主體,注冊申請人、域名注冊服務商、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域名注冊服務商即接受注冊申請并通過簽訂注冊服務協(xié)議為申請人提供域名注冊并收費的公司,比如,中國萬網。域名注冊管理機構負責對域名注冊服務商進行資質審查、經營授權并監(jiān)督管理,還負責根服務器的維護運行和域名體系的設計與公告,比如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10.2.2

域名爭議解決制度10.2與網絡相關的商業(yè)標識權問題

因域名的注冊和使用所引起的爭議主要涉及侵犯商標權、商號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這些爭議完全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司法訴訟和仲裁程序來解決。但是,域名爭議的案情往往并不復雜,訴訟和仲裁程序顯得時間過長和花費過高。因此,在網絡運營實體及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的自治性管理模式基礎上,一種類似于仲裁的專門的域名爭議解決程序應運而生。10.2.2

域名爭議解決制度10.2與網絡相關的商業(yè)標識權問題

在國際層面,1999年,互聯(lián)網名址分配公司(ICANN)公布了《統(tǒng)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和《統(tǒng)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實施細則》,建立了適用于.com、.net和.org等國際通用頂級域名的爭議解決機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等被指定為國際通用頂級域名爭議解決機構。《統(tǒng)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和《統(tǒng)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實施細則》規(guī)定了國際通用頂級域名爭議解決的實體規(guī)則和程序規(guī)則。10.2.2

域名爭議解決制度10.2與網絡相關的商業(yè)標識權問題

我國域名爭議解決的實體規(guī)則和程序規(guī)則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國際通用頂級域名爭議解決基本相同,主要的一點區(qū)別在于,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中國域名投訴人可以就各種名稱和標志主張民事權益,而《統(tǒng)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所保護的僅限于商標權。我國的域名爭議解決程序也不排斥通過訴訟或仲裁程序解決域名注冊或使用糾紛。10.3.1

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專利保護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

商業(yè)方法(BusinessMethods),一般是指在商業(yè)、經濟、金融等領域的經營和管理方法,比如,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和銀行合作,通過保險的形式向銀行客戶推銷日常法律服務。電子商業(yè)方法,就是全部或者部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完成的商業(yè)方法。歐洲專利局認為:由計算機實施的商業(yè)方法(computerimplementedbusinessmethods)是利用確指的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或者其他協(xié)議性數碼程序設備來完成至少某些步驟的商業(yè)方法。10.3.1

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專利保護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

商業(yè)方法(BusinessMethods),一般是指在商業(yè)、經濟、金融等領域的經營和管理方法,比如,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和銀行合作,通過保險的形式向銀行客戶推銷日常法律服務。電子商業(yè)方法,就是全部或者部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完成的商業(yè)方法。歐洲專利局認為:由計算機實施的商業(yè)方法(computerimplementedbusinessmethods)是利用確指的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或者其他協(xié)議性數碼程序設備來完成至少某些步驟的商業(yè)方法。10.3.1

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專利保護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

2000年6月公布的比較研究報告得出了美、日、歐三方一致的兩條結論:由計算機完成的商業(yè)方法必須具有技術性才有可能獲得專利保護;只是利用公知的自動化技術將已知的人類交易程序自動化的做法,不具有可專利性。第一條結論是對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專利適格性(eligibility)要求,即,對于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專利審查仍要適用“技術性”標準;第二條結論是對電子商業(yè)方法發(fā)明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10.3.1

電子商業(yè)方法的專利保護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

“技術性”是發(fā)明的必備特征,是專利法對其保護客體的基本要求。技術性特征意味著發(fā)明是利用自然規(guī)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商業(yè)方法本身因為不符合“技術性”認定標準而應被排除在發(fā)明之外。電子商業(yè)方法的整體也不構成技術方案,因而也不應當被授予專利,但是電子商業(yè)方法所采用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相關技術可以被授予專利。10.3.2

計算機軟件的專利保護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

由于受美國法的影響,計算機軟件長期以來主要通過版權法予以保護。但是,由于版權的保護效果僅及于“表達”而不能涵蓋“思想”,所以,軟件產業(yè)在不斷尋求計算機程序的專利保護。各國專利法也同樣在美國法的影響下,逐漸將“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fā)明”納入了專利法的保護范圍,但仍認為“計算機程序本身”不能被授予專利。10.3.2

計算機軟件的專利保護10.3與網絡相關的專利權問題

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fā)明進行可專利性審查,依據是“發(fā)明”的定義,尤其是發(fā)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