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類文言文教學的體驗與嘗試_第1頁
敘事類文言文教學的體驗與嘗試_第2頁
敘事類文言文教學的體驗與嘗試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讓學生心生畏懼,望而卻步。究其原因,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不放心,依然采取“串講”的方式進行教學。如何改變文言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重新愛上文言文已迫在眉睫。我以為我們應該大膽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利用敘事類文言文“故事性”強的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其在朗讀感知中體悟文言文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課堂以“靈動”的氣息。關鍵詞:文言文;朗讀;故事性;文化背景文言文是中國古人在特定條件下發(fā)明形成的特殊語言表達形式,其特點是簡潔、生動,基于生活而又明顯高于生活。我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承載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然而,現(xiàn)如今文言文教學步入瓶頸,寸步難行,許多學生產(chǎn)生了“厭文言”甚至“懼文言”的心理。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心理,除了文體本身較現(xiàn)代文深奧難懂外,與我們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是有很大關系的。我們老師往往將課堂的重點放在“字詞的落實”方面。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不少教師喜歡采取“串講”的方式來疏通文義。文言文的課堂總是充斥著教師不厭其詳、不厭其細、不厭其煩地講解實詞虛詞、翻譯語句的聲音。這樣的課堂的確細致地落實了文言文的詞匯,適合應對考試,但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只是強調(diào)了語文的工具性,而忽視了文言文的趣味性。這樣學生就記得多,記得累,缺乏自己的體悟感知,只是照本宣科地“死記硬背”,結果便是學生覺得文言文枯燥乏味。這種毫無創(chuàng)新、約定俗成的教學模式一點一點地消磨掉學生原本的熱情,讓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產(chǎn)生了畏懼乃至排斥心理。所以,改變文言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重新愛上文言文已迫在眉睫。依我的教學體會,如果將課堂還給學生,你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學生也能理解文意,我們的課堂會收獲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一、以“朗讀”融“文本”在我看來,文言文的教學并非只是解決講什么的問題,更應該讓學生領悟文中之道,體悟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雅。要達到如此多的目標,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朗讀不但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文言字詞的韻味,同時也有利于我們感知作者蘊含的感情,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讓學生在朗讀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讓語文的課堂充斥著朗朗的讀書聲。(一)“聲斷氣連”感知韻律讓學生朗讀古文,我們往往會覺得缺失了古人讀書的“文人氣質(zhì)”。其實這種氣質(zhì)的缺失是我們的朗讀方法造成的。平時學生的朗讀往往會非???,毫無感情只為記憶地讀著。然而,大家看電視的時候應該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電視上的學子朗讀文章會“搖頭晃腦”呢?答案很簡單——節(jié)奏。他們的腦袋并非漫無目的地搖晃著,而是根據(jù)文章的節(jié)奏有節(jié)拍地運動著。同時,“搖頭晃腦”無形中讓學生減慢了速度,達到“聲斷氣連”的效果,強調(diào)了文言文語言的韻律,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到文言文的韻味。例如,在《孫權勸學》的教學中,“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边@個句子我讓學生把“但”“見”“耳”“孤”“?!薄白浴薄按蟆比c以后,要學生拉長了聲調(diào)放慢誦讀,搖頭晃腦。閱讀中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孫權的語重心長,諄諄告誡,語言既親切又中肯,既殷切希望又有嚴格要求之韻味。(二)教師范讀,帶入情景“下面我們聽錄音范讀……”許多教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播放音頻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字音、節(jié)奏。而問其為什么不自己范讀時,答案往往是自己讀得沒有音頻好。華東師范大學鄭桂華教授也曾感慨,我讀得不好,我也練過,但實在無法達到韓軍播音員般的效果,但我們應該嘗試著去讀。殊不知,大師再好的演繹我們也只能借助音響這一媒介的傳遞間接地聆聽。而老師的現(xiàn)場演繹,即便不能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卻能讓學生近距離地傾聽到老師的演繹,直觀地感受到老師朗讀時的表情,達到的效果反而比播放音頻直觀明了。有次,在學生強烈要求下,我泛讀《狼》的第二段,我極力模仿著三味書屋里的壽老先生讀“鐵如意,指揮倜儻……”那樣,讀著讀著,我微笑起來,而且頭仰起,搖著。當時的課堂極其安靜,我的聲音充滿課堂每個角落,學生都陶醉在文章優(yōu)美的詞句里。當時我的范讀掀起教學小高潮,學生爭相表演朗讀,屠夫和狼的形象更深深植入學生腦中。(三)角色分配,品味形象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重在釋義、翻譯,全篇文章翻譯的完成也預示著文本講解的結束。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教懂了文章講什么,而完全忽略了文言文的文學性。比如品味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了更好地品味角色的性格特征,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學生靈動地朗讀演繹。例如,在《詠雪》的教學中,我就采取了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感悟人物的個性特征:甲:撒鹽空中差可擬;乙:未若柳絮因風起。在反復地品味后,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