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業(yè)資料工程地質巖芯描述細則及范例有機質土的描述顏色、狀態(tài)、氣味、有機質含量及其分解情況、夾雜物質量等特征?!锩枋龇独河倌啵夯液谏?,流塑,飽和。含貝殼及有機質,手捻具滑膩感,略具腥臭味。淤泥質土:深灰色,軟塑,主要由河流環(huán)境沉積而成的軟土,大多數(shù)為粉質粘土和粘質粉土,含各種有機質和貝殼。泥炭質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質有機質及粘土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殘渣。浸水體脹,易崩解,干縮現(xiàn)象明顯。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質有機質組成,結構松散,土質很輕,暗無光澤,浸水體脹,易崩解,干縮現(xiàn)象極為明顯。土類的描述碎石類土的描述顏色、顆粒級配、顆粒形狀、顆粒排列、顆粒的母巖成份及其大?。ㄒ话愫妥畲罅剑?、含量、硬度(風化程度)、濕度、密實度,充填物的性質、物質成份、充填程度等?!锩枋龇独核槭粒狐S褐色,飽和中密,主要成分為弱風化頁巖、砂巖等,呈尖棱狀及少量巖夾土狀。充填物為雜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為粘性土,灰褐色,軟塑。巖芯采取率=75%。細圓礫土:褐黃色,母巖為花崗巖、閃長巖、片麻巖,粒徑2-20mm約占60﹪、20-40mm約占20﹪,余為砂類土充填,多呈圓棱狀,大小混雜,分選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濕,2.40m以下飽和?;颍?-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的占5﹪,余為雜砂充填…巖芯呈散狀。粗圓礫土:褐黃色,母巖為片麻巖、花崗巖,礫徑20-40mm約占10﹪、40-60mm約占20﹪、60-100mm約占60﹪,間隙充填物為石英砂和粘性土,巖石多呈圓棱狀,稍密,潮濕,飽和?;颍?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為土砂充填…。卵石土:灰褐色,密實,飽和母巖以砂巖為主,少量花崗巖,呈圓棱狀,質硬,粒徑60-80mm,最大120mm,含量約60%,間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粗角礫土:灰褐色,中密,稍濕。母巖為灰?guī)r、砂巖,呈尖棱狀,質硬,粒徑20-60mm,最大100mm,含量約55%,間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砂類土的描述顏色、砂的礦物成份、顆粒級配、顆粒形狀、粘粒含量、濕度、密實度、夾雜物等?!锩枋龇独褐猩埃夯野咨?,稍密,潮濕。以石英、長石為主,渾圓狀,級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粉土的描述顏色、夾雜物、濕度、密實度、搖震反應、光澤反應、干強度、韌性等?!锩枋龇独悍弁粒汉贮S色,稍密,潮濕。以粉粒為主、粘粒為次,部分細砂。搖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手捻摸時感覺有細顆粒存在或感覺粗糙,干土時用手易捏碎。粘性土的描述顏色、狀態(tài)、夾雜物、光澤反應、干強度、韌性、粘性、土層結構等。★描述范例:砂質黃土:褐黃色,土質較均勻,粘性土含量較高,手搓有明顯砂感,巖芯多呈餅狀,散狀為次,稍密,潮濕,0.00-0.40m為種植土,含植物根莖和有機質?;颍簻\黃色,土質均勻,具孔隙,粉粒含量高,稍濕、稍密,巖芯多呈散狀?;颍骸责ち橹?,堅硬、硬塑,稍濕、密實,巖芯呈長、短柱狀。粉質粘土:褐黃色,硬塑,成份以粘粒為主,粉粒為次。粘性較好,刀切面稍光滑(或較光滑),土質均勻。干土時用錘易擊碎、用手難捏碎。為泥巖風化殘積土。粘土:灰褐色,軟塑,成份以粘粒為主,粘性良好,刀切面光滑,土質均勻、局部含約5%粗砂,偶見少量有機質。亞粘土:褐黃色,母巖為全風化灰?guī)r,潮濕飽和,軟塑。紅粘土:棕紅色、褐黃色,覆蓋于碳酸鹽系巖層之上,且液限≥50%的高塑性粘土,鐵鋁氧化物膠結。夾風化殘留物質。上硬下軟、表面收縮、裂隙發(fā)育。有地裂現(xiàn)象。遇水軟化、失水收縮強烈?;旌贤恋拿枋龌旌贤粒河杉毩M梁痛至M粱祀s且缺乏中間粒徑的土。成因:主要有坡積、洪積、冰水沉積、湖積、滑塌堆積、殘積等。在潮濕狀態(tài)下往往呈可塑狀,干燥后能保持原來的形狀。如不除去其中的粗顆粒,又不能象粘性土那樣可以搓成細條?;◢弾r殘積土是一種較典型的混合土人工填土的描述顏色、物質組份、硬質物含量、密實程度、各類雜物的含量、大概堆填成因、時代。根據(jù)物質組分和成因特點可進一步分為素填土、雜填土、填筑土、沖填土。沖填土:由水力沖填泥砂形成;填筑土:按一定標準控制材料成份、密度、含水量,分層壓實或夯實而成。★描述范例:素填土;灰色,松散潮濕。由粘性土、石英砂及少量碎石組成,為建房平地基之棄土。硬質物約含5%。雜填土:褐黃色,稍壓實,稍濕。主要由粘性土和磚塊、碎石、瓦片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硬質物約含55%。巖石的描述巖石的描述首先應分清三大類巖石。描述內容應包括:巖石定名、顏色、風化程度、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節(jié)理、巖芯完整性指標(RQD)。對沉積巖應著重描述沉積物的顆粒大小、形狀、膠結物成份和膠結程度,對巖漿巖和變質巖應著重描述礦物結晶大小、結晶程度。除上述內容外,巖芯編錄還應描述:①、巖芯完整程度:分為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破碎→極破碎五個等級。②、裂隙發(fā)育程度:分為不發(fā)育→較發(fā)育→發(fā)育→很發(fā)育四個等級。裂隙的張開或閉合,是否有充填物。③、巖芯完整程度和裂隙發(fā)育程度應與巖石的風化等級相對應,通常情況下:●未風化W0----完整,不發(fā)育;●微風化W1----完整、較完整,不發(fā)育、較發(fā)育;●弱風化W2----較完整、較破碎,較發(fā)育、發(fā)育;●強風化W3----破碎、極破碎,發(fā)育、很發(fā)育;●全風化W4----極破碎,很發(fā)育。④、巖石的新鮮程度,硬度及巖芯節(jié)長。節(jié)長劃分標準:單節(jié)長≥20cm,稱為“長柱狀”;20cm>單節(jié)長≥10cm,稱為“短柱狀”;10cm>單節(jié)長≥5cm,稱為“餅狀”;5cm>單節(jié)長,稱為“塊狀”。還應寫明節(jié)長的范圍值注明以那一級為主。沉積巖類★描述范例:泥質粉砂巖:紫紅色,全風化,原巖結構尚可辯。巖芯呈(堅硬)密實土狀,夾少量強風化巖塊。吸水后易軟化、崩解。泥巖:灰色,全風化,原巖結構已全部破壞,巖石已風化成土狀及塊狀,巖石質軟,手可掰斷、捏碎,巖芯呈短柱狀?;颍夯疑?,弱風化,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節(jié)理裂隙不發(fā)育,巖體完整,巖質較軟,錘擊聲啞,巖芯呈長柱狀、柱狀,節(jié)長一般30-50Cm,最長90Cm,RQD﹦90﹪.粉砂巖:褐紅色,強風化,粉粒結構。裂隙很發(fā)育,巖芯極破碎,以塊狀為主,局部巖夾土狀(或土夾巖狀),巖塊質軟,手可捏碎(或手可掰斷,錘擊聲啞、易碎等)。砂巖:深灰色,強風化,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呈塊狀、餅狀,少量短柱狀,含細角礫?;颍荷罨疑?,弱風化,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裂隙充填物為方解石,巖石破碎呈柱狀、短柱狀,少量塊狀、餅狀,含細角礫,節(jié)長10-20Cm,RQD﹦40﹪.砂巖:橘紅色,全風化,潮濕,飽和,密實,主要礦物為石英,長石,原巖結構尚可分辨,石英保持原巖形狀,長石已分化成土狀,巖質軟,手可捏碎,巖芯呈柱狀、散狀,少量長柱狀?;颍鹤丶t色,弱風化,泥、鈣質膠結,粉、細砂粒狀結構,厚層狀構造,成分...巖質堅硬,巖芯呈長、短柱狀。細砂巖:褐紅色,弱風化,細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層面軸夾角25°。泥質膠結,膠結一般。裂隙發(fā)育、微張且泥質充填,偶見炭質呈條帶狀(或團塊狀)分布(或局部裂面見炭質薄膜)、污手。巖芯破碎,以塊狀、餅狀為主,短柱狀為次,節(jié)長10-15cm。RQD=35%。礫巖:雜色,強風化,砂礫結構,中厚層狀構造,膠結松散,礫徑5-10mm,最大20mm,巖芯呈散狀,少量柱狀?;?guī)r:灰色,弱風化,隱晶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裂隙較發(fā)育、密閉-微張,充填方解石脈。局部溶蝕較強烈,溶孔呈蜂窩狀、孔徑5-25mm。巖質新鮮、較硬,錘擊聲脆。巖芯較完整,以長柱狀為主,短柱狀為次,少量塊狀、餅狀,節(jié)長10-25cm,最長45cm。RQD=85%。溶洞:無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粗圓礫及粘性土;或:滿充填,充填黃褐色粘性土,軟塑狀。)泥灰?guī)r:灰淺黃、暗紫紅等色。弱風化,隱晶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由方解石及粘土礦物(25-50%)組成遇稀鹽酸強烈起泡,鹽酸作用后常有泥質殘留。含礫砂巖:紫紅色,弱風化,砂狀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含礫石。礫石母巖以砂巖為主、花崗巖為次,礫石質硬,呈圓棱狀,粒徑2-60mm,最大120mm,含量約30-40%,局部達70%。鐵-泥質膠結、膠結較好。裂隙較發(fā)育且密閉,裂面偶見鐵質浸染。巖芯較完整,以短柱狀為主,餅狀、塊狀為次,少量長柱狀,節(jié)長10-25cm,RQD=65%。石英砂巖:白色,以石英、少量的長石及燧石組成,砂狀結構,碎屑磨圓度較好,大部分為硅質膠結。高嶺石粘土:白色、淺灰色、淡黃色,主要為高嶺石(90%以上)其他還混入黃鐵礦、菱鐵礦、石英、長石等,泥質結構、鮞狀結構,致密狀,性脆,有滑感,加水成可塑性。頁巖:灰褐色、強風化W3,泥質、砂泥質結構,薄層狀、塊狀、片狀構造,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呈砂狀或角礫狀及少量巖夾土狀,巖質較軟、手可掰斷。巖芯采取率=50%,RQD=0。其中(特殊情況下描述到最后)或:全風化,原巖特征可辯,吸水后軟化崩解,巖芯呈碎粒集合體狀態(tài),手可捏碎。炭質頁巖:黑色,強風化W3,泥質結構,薄層狀及片狀構造,裂隙發(fā)育,巖質較軟,經(jīng)機械破碎呈砂狀和角礫狀及少量巖夾土狀,污手。巖芯采取率=75%?;颍汉谏?,弱風化W2,主要成分為碳物質、生物,泥質結構,薄層狀及片狀構造,裂隙較發(fā)育,巖芯較完整,以短柱狀、柱狀為主,塊狀、片狀為次,節(jié)長10-20cm,最長45cm,巖質較軟、錘擊聲啞,污手。巖芯采取率=90%,RQD=25%。凝灰?guī)r:有灰白、粉紅、紫、黑色等。由90%以上的火山碎屑物組成,其中小于2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具凝灰結構,碎屑呈尖棱狀或弧面棱角狀,顆粒大小不均勻。膠結物為火山灰。構造角礫巖:淺灰色,弱風化,碎裂結構、塊狀構造。角礫母巖為石英砂巖,呈棱角狀,粒徑2-10mm,最大150mm,含量約90-95%。硅質膠結,膠結較好,巖質硬,錘擊聲脆。裂隙較發(fā)育,巖芯較破碎,以塊狀、餅狀為主,短柱狀為次,節(jié)長:10-15cm,RQD=36%?;鹕浇堑[巖:有灰、綠、黃等,弱風化,火山碎屑物組成,碎屑結構,為角礫構造,礫徑一般大于100mm,礫石多為仿錘形,膠結物多為火山灰及一些小碎屑。巖漿巖類花崗巖:灰綠色,弱風化,花崗結構(或細粒、中粒、粗粒結構),塊狀構造。裂隙較發(fā)育,巖芯較完整,以柱狀為主,少量塊狀,巖質新鮮,致密堅硬、錘擊聲脆,節(jié)長10~15cm、最長35cm。RQD=70%?;颍侯伾?,強風化W3,原巖結構清晰,斜長石風化劇烈,鉀長石晶體一般完整,手可捏成砂狀,顆粒間連結力減弱,巖芯呈半巖半土狀,巖塊手可掰折斷?;颍侯伾?,全風化W4,原巖結構尚可辨認,長石已風化成高嶺土,鉀長石斑晶風化后內部常有硬核,石英顆粒基本保持原巖中點形態(tài),含白云母碎片,巖芯以土狀為主,手易捏碎。變質巖類★描述范例:石英巖:白色、淺紅色,主要由石英、長石組成,其次為云母、綠泥石、磁鐵礦、石墨等,等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致密堅硬,不能劈成薄片,現(xiàn)玻璃或油脂光澤。大理巖:白色、灰色等,主要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為主,橄欖石、蛇紋石、石榴石、輝石、角閃石、云母、綠簾石為次,等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加稀鹽酸起泡劇烈,小刀可刻劃。板巖:黑色、灰黑色,主要由粘土、云母、綠泥石、石英、長石組成,礦物顆粒甚細,結構致密,變余結構、板狀構造,巖質致密而均勻,具光滑的板狀形態(tài),是由頁巖經(jīng)低級變質的產物,錘擊聲脆。千枚巖:綠色、深灰色及黑色,絹云母、石英、長石、方解石等礦物,結晶較細,構造介于板巖和片巖之間,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外形似板巖,但較板巖脆,表面現(xiàn)顯絲絹光澤,易分解薄而平的石板。片巖:銀灰色,強風化,鱗狀變晶結構,片狀構造,主要礦物為云母,角閃石,巖芯多呈柱狀,少量散狀,節(jié)長10-15Cm,巖芯較軟,手可掰斷,指甲可刻劃。(或:巖芯呈砂狀、小角礫碎塊狀,屬機械破碎)云母片巖:灰色、黑色,主要由云母組成,少量石榴子石、藍晶石、石墨等,鱗片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極易沿片理方向分開、是中變質作用的產物。片麻巖:褐黃色,全風化,原巖結構構造基本破壞,局部可見原巖結構,成分以石英、長石、云母為主,巖芯多呈散狀,少量塊狀?;颍夯液谏?,強風化,鱗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成分為石英、長石、云母,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芯多呈砂礫狀及塊狀,巖質較脆?;颍簬r芯經(jīng)機械破壞呈細角礫狀,粒徑2-20mm,局部夾柱狀,節(jié)長15Cm矽卡巖:暗綠、暗棕色,由石榴石、輝石或綠簾石等組成,塊狀或斑雜結構,晶形完整粗大,常疏松多孔,有時為細?;蛑旅軤?,比重較大,中酸性侵入巖與碳酸巖類巖石或中基性火山巖接觸變質而成。巖性描述的內容對各類巖質巖層的描述,一般應包括巖石名稱、顏色(新鮮、風干、濕潤的顏色)、成份(礦物成份、化學成份)、結構和構造,巖相變化,成因類型,特征標志,厚度,風化程度與裂隙情況,產狀要素,地層時代和接觸關系等。除此以外,對各類不同的巖層,還應有下列不同的描述重點:沉積巖類對碎屑巖類應描述顆粒大小、形狀、成份、分選情況,膠結類型和膠結物質的化學成份,層理(平行層理,斜層理,波狀層理和交錯層理),層面構造(如波痕、泥裂等)和結核等。對泥質巖類應描述物質成份,結構層面軟化、泥化和崩解特性等。對化學和生物巖類應描述化學成份,結晶情況,特殊的結構和構造(如鮞狀結構、晶粒結構、生物結構、碎屑結構、竹葉狀構造、斑點狀構造,虎斑狀構造等),層面特征及可溶性與巖溶現(xiàn)象等。沉積巖的構造按層理的穩(wěn)定性分為平行的、斜層的及波狀的,按層厚則分為:巨厚層(h>1m),厚層(0.5m<h≤1m),中厚層(0.1m<h≤0.5m),薄層(0.01m<h≤0.1m);微層(頁片理)(0.001m<h≤0.01m),顯微層(h<0.001m)。沉積巖按膠結物分為硅質、鐵質、鈣質及泥質等。結合具體工程,對上述各種巖類,應著重描述軟弱夾層,如頁巖、泥巖、石膏、煤層、泥炭等,研究其分布、層位、層次層間接觸性質、厚度和延續(xù)等情況。巖漿巖類對侵入體應描述其與圍巖間的穿插和接觸關系,接觸帶特征,所處的構造部位和構造環(huán)境、流線、流面、析離體和捕虜體等情況,并根據(jù)巖性,巖相特征,劃分出巖相帶,描述巖床、巖墻、巖脈的風化破碎情況和軟弱礦物的富集帶等。對噴出巖應描述噴發(fā)與溢流的形式,巖性巖相的分異變化規(guī)律,構造情況,注意噴發(fā)或溢出次數(shù)及各次間的間歇情況,玄武巖中熔碴、氣孔等。巖漿巖的結構:①、按結晶程度分為:全晶質、半晶質及玻璃質結構;②、按結晶顆粒的相對大小分為:等粒及斑狀;③、按結晶顆粒的絕對大小分為:粗粒(φ>5mm);中粒(φ=1--5mm);細粒(φ<1mm);微粒(φ<0.2mm)。巖漿巖的主要構造分為:塊狀、帶狀、流紋狀、氣孔狀及杏仁狀等。變質巖類對千枚巖、板巖類應注意片狀、板狀劈開的情況,泥質、炭質、鈣質等軟弱夾層,千枚巖的軟化,板巖的泥化等情況。對片巖類應注意片理、原巖層理、劈理的產狀及各自的發(fā)育程度,各向異性及破裂劈開的情況;軟硬礦物或片狀礦物的富集和風化情況,沿片理的滑動蠕變情況,對泥質鈣質片巖,還應注意其風化、泥化情況和失水崩裂現(xiàn)象。對片麻巖類應描述片麻理構造,巖石的均一性和變化規(guī)律,軟硬礦物的含量及其風化特性,軟弱變質巖帶或夾層,并結合變質作用,考慮其與侵入體、巖脈和區(qū)域構造的關系。對混合巖類應考慮混合巖化程度,混合巖的類型,及其演變情況,必要時進行混合巖帶的劃分。大理巖與鈣質巖石應注意溶蝕情況。變質巖的結構分為:碎裂結構,變余結構及變晶結構等。變質巖的主要構造有:塊狀、千枚狀、片狀、片麻狀、及條帶狀等。對松散土層的描述對碎石類土應描述名稱、顏色、成因類型、物質成份、顆粒級配、形狀、風化程度、磨圓度,充填物的成份、性質及含量,潮濕程度與密實程度等。對砂類土應描述名稱、顏色、物質成份、顆粒級配、成因類型,粘性土含量,密實程度和潮濕程度等,以及干燥和潮濕時的狀態(tài)。對粉土應描述名稱、顏色、成因類型、結構特征、密實程度、潮濕程度等。對粘性土應描述名稱、顏色、成因類型,含有機物的性質及含量,結構特征、稠度、以及親水與失水時的狀態(tài),當區(qū)分新老粘性土時尚應判定其堆積時代。注意!工程地質的有關術語:☆巖石-指單一的不包含明顯結構面的巖石塊體。☆巖體-工程影響范圍內,有相當體積的巖石天然地質體?!罱Y構面-巖體內具有一定方向,延伸較長,厚度較小的地質界面或裂面。如層面、片理面、節(jié)理面、斷層面、層間錯動面等。粘性土野外鑒定的步驟:首先用刀將新鮮濕潤的土芯破開,觀察顏色、夾雜物(較大)、光澤反應及土層結構等;再用手按、捏、搓條,查看狀態(tài)、夾雜物(較小)和粘性等。粘性土的野外鑒別:a、粘土:濕潤時用刀切、切面很光滑,手捻摸時、有滑膩感、且感覺不到有顆粒的存在,濕土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條(長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時堅硬、類似陶器碎片,錘擊方可打碎且不易擊成粉末。b、粉質粘土:濕潤時用刀切、切面規(guī)則、稍有光滑面,手捻摸時、感覺有少量細顆粒、稍有滑膩感,濕土能搓成0.5mm的土條(長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時用錘易擊碎、用手難捏碎。c、粉土:濕潤時用刀切、無光滑面且切面粗糙,手捻摸時、感覺有細顆粒存在或感覺粗糙,濕土能搓成2~3mm的土條(長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時用手易捏碎。土的顏色不能用“土黃色”,常見的幾種黃色有:桔黃色、棕黃色、淺黃色、灰黃色、褐黃色、黃褐色等。軟弱面的巖芯鑒定和描述:1、斷裂面(帶)巖芯的鑒定和描述a.名稱:如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糜棱巖、斷層泥等;b.顏色:如單色,復色,形容色;c.物質組成:包括夾雜物、填充物、膠結物的成分,形狀,大小等;d.斷裂帶結構:指斷裂帶物質的破碎、膠結程度;e.斷裂面的力學特征:檫痕,鏡面,階步,擠壓,揉皺及其方向等;f.巖層的傾角:上盤,下盤,斷裂面(帶)等;g.含水情況。2、滑動面(帶)巖芯的鑒定和描述①.土質滑坡滑動面(帶)的巖芯鑒定和描述a.注意研究軟弱面(帶)的位置,這些軟弱面(帶)是土層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滑動面(帶)的位置,應仔細描述其物質組成;b.觀測地下水與軟弱面(帶)的關系,地下水軟化土體,若兩者聯(lián)系密切,滑動面(帶)往往發(fā)生在這些地方,應仔細描述其可塑狀態(tài);c.仔細觀察軟弱帶物質組成及夾雜物等,并將該段巖芯晾干,用錘輕輕敲開,若見有檫痕和滑面時,應用刀剖開滑面測量起傾角;d.注意發(fā)生縮孔現(xiàn)象和套管變形的部位,并進行丈量和記錄,這些地方往往是滑動面的位置。②.巖質滑坡滑動面(帶)的巖芯鑒定和描述a、與司鉆者密切配合,記錄好軟弱帶和空洞的位置;b.仔細觀察軟弱帶的物質組成并與上、下地層的巖芯相比較;c.觀察軟弱帶顆粒的形狀特征,如棱角的損壞、擠壓痕跡等;d.觀察和測量軟弱帶(面)上下巖層傾角的變化情況及其關系;e.地下水的情況:如初見水位,穩(wěn)定水位等;f.及時注意孔壁掉塊、套管變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記錄,這些地方往往是滑動面的位置。鐵路工程巖土分類及其性質的劃分僅列出《鐵路工程巖土分類標準》(TB10077-2001)中常用的分類標準及部分《鐵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規(guī)程》(TB10041-2003)土的分類及名稱土的顆粒分組碎石類土顆粒直徑d(mm) 漂石(渾圓或圓棱)或塊石(尖棱)大d>800,中800≥d>400,小400≥d>200卵石(……)200≥d>60 粗圓礫(……)60≥d>20 細圓礫(……)20≥d>2砂類土 砂粒 粗2≥d>0.5中0.5≥d>0.25 細0.25≥d>0.075 粘性土粉粒0.075≥d>0.005粘粒d<0.005 砂類土的劃分礫砂粒徑大于2mm顆粒的質量占總質量的25-50%。顆粒比高粱米粒大粗砂粒徑大于0.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顆粒比小米粒大中砂粒徑大于0.2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顆粒與砂糖近似細砂粒徑大于0.07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85%。顆粒與粗玉米粉近似粉砂粒徑小于0.075mm顆粒的質量超過總質量的50%。顆粒與小米粉近似注:定名時應根據(jù)粒徑分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確定粘性土的劃分塑性指數(shù)Ip注:Ip=WL-WpWL液限Wp塑限粉質粘土10<Ip≤17粘土Ip>17粘性土塑性狀態(tài)的劃分液性指數(shù)IL堅硬IL≤0.0N63.5>32硬塑0.0<IL<0.532≥N63.5>8軟塑0.5<IL≤1.0 8≥N63.5>2流塑IL>1.0 N63.5≤2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粘性土:堅硬N63.5≥35拇指壓不動硬塑35>N63.5≥18拇指壓有凹坑可塑18>N63.5>7≥N63.5>4食指壓有凹坑軟塑4≥N63.5>2食指可插入巖芯流塑2≥N63.5巖芯可緩慢塑流,成扁圓形砂類土的密實程度的劃分密實Dr≥0.67 N63.5>30中密0.67>Dr≥0.4 30≥N63.5>15稍密0.4>Dr≥0.33 15≥N63.5>10松散Dr<0.33 N63.5≤10動力觸探錘擊數(shù)土的密實程度碎石類土的密實程度應根據(jù)結構特征、地貌、自然坡形態(tài)、開挖及鉆探情況確定。碎石類土密實程度的劃分密實N63.5>32骨架顆粒交錯緊貼連續(xù)接觸,孔隙填滿、密實。天然陡坡穩(wěn)定,坎下堆積物較少。鎬挖掘困難,用撬棍方能松動,坑壁穩(wěn)定。從坑壁取出大顆粒處,能保持凹面形狀。鉆進困難,鉆探時,鉆具跳動劇烈,孔壁較穩(wěn)定。中密10<N63.5≤20骨架顆粒排列疏密不勻,部分顆粒不接觸,孔隙填滿,但不密實。天然坡不易陡立或陡坎下堆積物較多。天然坡大于粗顆粒的安息角。鎬可挖掘,坑壁有掉塊現(xiàn)象。充填物為砂類土時,坑壁取出大顆粒處,不易保持凹面形狀。鉆進較難。鉆探時鉆具跳動不劇烈,孔壁有坍塌現(xiàn)象。稍密5<N63.5≤10多數(shù)骨架顆粒不接觸,孔隙基本填滿,但較松散.不易形成陡坎,天然坡略大于粗顆粒的安息角。鎬較易挖掘??颖谝椎魤K,從坑壁取出大顆粒后易塌落。鉆進較難。鉆探時,鉆具有跳動,孔壁較易坍塌。松散N63.5≤5骨架顆粒間有較大孔隙,充填物少,且松散。鍬可以挖掘。天然坡多為主要顆粒的安息角。坑壁易坍塌。鉆進較容易。鉆進中孔壁易坍塌。巖石和巖體的分類巖石堅硬程度的定性劃分極硬巖:錘擊聲清脆,有回彈,震手,難擊碎;浸水后大多無吸水反應未風化或微風化的花崗巖、片麻巖、閃長巖、石英巖、硅質灰?guī)r、硅質膠結的砂巖或礫巖等硬巖:錘擊聲較清脆,有輕微的回彈,稍震手,較難擊碎;浸水后有輕微的吸水反應弱風化的極硬巖;未風化或微風化的熔結凝灰?guī)r、大理巖、板巖、白云巖、灰?guī)r、鈣質膠結的砂巖、結晶顆粒較粗的巖漿巖等。較軟巖:錘擊聲不清脆,不回彈,較易擊碎;吸水明顯,浸水后指甲可劃出印痕 強風化的極硬巖;弱風化的硬巖;未風化或微風化的千枚巖、云母片巖、砂質泥巖、鈣泥質膠結的粉砂巖、礫巖、泥灰?guī)r、頁巖、凝灰?guī)r等。軟巖:錘擊聲啞,無回彈,有凹痕,易擊碎;浸水后手可掰開弱風化-強風化的硬質巖;弱風化的較軟巖和未風化或微風化的泥質巖類:泥巖、煤、泥質膠結的砂巖和礫巖等。極軟巖:錘擊聲啞,無回彈,有較深的凹痕,手可掰開;浸水后可捏成團或捻碎全風化的各類巖石和成巖作用差的巖石。巖石堅硬程度的定量劃分應采用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指標,Rc與定性劃分巖石堅硬程度的對應關系堅硬程度Rc(MPa)極硬巖Rc>60硬巖60≥Rc>30較軟巖30≥Rc>15軟巖15≥Rc>5極軟巖Rc≤5巖體節(jié)理寬度的分級(mm)密閉節(jié)理b<1微張節(jié)理1≤b<3張開節(jié)理3≤b<5寬張節(jié)理b≥5巖體節(jié)理發(fā)育程度分級節(jié)理不發(fā)育:節(jié)理1-2組,規(guī)則,為構造型,間距在1m以上,多為密閉節(jié)理,巖體被切割成巨塊狀。節(jié)理較發(fā)育:節(jié)理2-3組,呈X型,較規(guī)則,以構造型為主,多數(shù)間距大于0.4m,多為密閉節(jié)理,部分為微張節(jié)理,少有充填物,巖體被切割成大塊狀。節(jié)理發(fā)育:節(jié)理3組以上,不規(guī)則,呈X型或米字型,以構造型風化型為主,多數(shù)間距小于0.4m,大部分為張開節(jié)理,部分有充填物,巖體被切割成塊狀。節(jié)理很發(fā)育:節(jié)理3組以上,雜亂,以風化型和構造型為主,多數(shù)間距小于0.2m,以張開節(jié)理為主,有個別寬張節(jié)理,一般均有充填物,巖體被切割成碎裂狀。巖體受構造影響程度的劃分輕微:地質構造變動小,節(jié)理不發(fā)育。較重:地質構造變動較大,位于斷層或褶曲軸的鄰近地段,可有小斷層,節(jié)理較發(fā)育。嚴重:地質構造變動劇烈,位于褶曲軸部或斷層影響帶內,軟質巖多見扭曲及拖拉現(xiàn)象,節(jié)理發(fā)育。很嚴重:位于斷層破碎帶內,巖體呈塊石、碎石、角礫狀,有的甚至呈粉末、泥土狀,節(jié)理很發(fā)育。巖體完整程度的劃分巖體完整性指數(shù)Kv完整:結構面1-2組,以構造型節(jié)理或層面為主,密閉型。巨塊狀整體結構Kv>0.75較完整:結構面2-3組,以構造型節(jié)理、層面為主,裂隙多呈密閉型,部分為微張型,少有充填物。塊狀結構0.75≥Kv>0.55較破碎:結構面一般為3組,以節(jié)理及風化裂隙為主,在斷層附近受構造作用影響較大,裂隙以微張型和張開型為主,多有充填物。層狀、塊石、碎石狀結構0.55≥Kv>0.35破碎:結構面大于3組,并多以風化型裂隙為主,在斷層附近受構造作用影響大,裂隙以張開型為主,多有充填物。碎石角礫狀結構 0.35≥Kv>0.15極破碎:結構面雜亂無序,在斷層附近受構造作用影響很大,寬張裂隙全為泥質或泥夾巖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散體狀結構Kv≤0.15注:巖體完整性指數(shù)是巖體彈性縱波速度與巖石彈性縱波速度比值的平方。巖體按風化程度分類未風化:巖石、礦物及其膠結物顏色新鮮,保持原有顏色。保持巖體原有結構。除構造裂隙外肉眼見不到其他裂隙,整體性好。除泥質巖可用大錘擊碎外,其余巖類不易擊開,放炮才能掘進。微風化:巖石、礦物顏色較暗淡,節(jié)理面附近有部分礦物變色。巖體結構未破壞,僅沿節(jié)理面有風化現(xiàn)象或有水銹。有少量風化裂隙,裂隙間距多數(shù)大于0.4m,整體性仍較好。要用大錘和契子才能剖開,泥質巖用大錘可以擊碎,放炮才能掘進。弱風化:巖石、礦物失去光澤,顏色暗淡,部分易風化礦物已經(jīng)變色。巖體結構已部分破壞,裂隙可能出現(xiàn)風化夾層,一般呈塊狀或球狀結構。風化裂隙發(fā)育,裂隙間距多數(shù)為0.2-0.4m,整體性差??捎么箦N擊碎,用手錘不易擊碎,大部分需放炮掘進,巖芯方可鉆進。強風化:巖石及大部分礦物變色,形成次生礦物。巖體結構已大部分破壞,形成碎塊狀或球狀結構。風化裂隙很發(fā)育,巖體破碎,風化物呈碎石狀,裂隙間距小于0.2m,完整性很差。用手錘可擊碎,用鎬可以掘進,干鉆可鉆進。全風化:巖石、礦物已完全變色,除石英外大部分風化成土狀。巖體結構已完全破壞,僅外觀保持原巖特征。風化破碎呈碎屑狀,土狀或砂狀。用手可捏碎,用鍬就可掘進,干鉆較易鉆進。附錄花崗巖殘積土:原巖結構難以辨認,長石已風化成土狀,石英顆粒還能保持原巖中形態(tài),巖芯呈土狀、具塑性。(N63.5<30)全風化:原巖結構尚可辨認,斜長石已風化成高嶺土,鉀長石斑晶風化后內部常有硬核,石英顆?;颈3衷瓗r中的形態(tài),含白云母碎片,巖芯以土狀為主、手易捏碎。(50>N63.5≥30)強風化:原巖結構清晰,斜長石風化劇烈、鉀長石晶體一般完整,用手可捏成砂礫狀。顆粒間連結力減弱,巖芯呈半巖半土狀,巖塊手可折斷。(N63.5≥50)石英與長石的區(qū)別石英常呈六方柱狀晶體,柱面上有橫紋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油脂光澤。長石晶體呈柱狀、板狀,二組板面解理完全,具玻璃光澤。斷層斷裂構造分為:節(jié)理、劈理和斷層三種基本類型。節(jié)理:當巖石發(fā)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石,尚沒有產生明顯的相對位移或僅有很微小的位移。劈理:巖石受力后,具有沿一定方向劈開成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密集的薄層或薄板的一種構造。沿著劈開的這種裂面稱劈理面?!钆淼淖R別:1、切穿不同成分、顏色、粒度巖層的面,可能是劈理面;2、劈理在不同巖性的巖層中分布的頻度及層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現(xiàn)轉折或彎曲;3、切穿特殊巖層的夾層或透鏡體,排列方向密集的破裂面,可能是劈理面;4、單個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遠。巖石受力發(fā)生斷裂,斷裂面兩盤沿斷裂面有明顯的剪切滑動和位移時,稱為斷層。斷層的規(guī)模大小不等,相差懸殊,長度從短于一米到幾千公里。斷層影響地殼的深度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長度越大的斷層,影響深度也越大。斷層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波狀的或鋸齒狀的面。正斷層的主要特征傾角一般較陡,多在50°-60°以上1、斷層面多呈鋸齒狀,一般傾角較大;2、斷層面延深和延長較??;3、斷層面上有擦痕,擦痕方向表示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的相對運動;4、斷層面往往呈開口狀,其中有大小不等的角礫充填(斷層角礫)?!镎龜鄬右话阍趶垜ψ饔孟孪犬a生張裂面,在重力作用下,上盤相對下降而成。逆斷層的主要特征1、斷層面呈舒緩波狀;2、斷層面延深和延長較大;3、斷層面上有擦痕,擦痕方向表示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的相對運動;4、斷層面有斷層泥、構造角礫巖或構造透鏡體出現(xiàn)。角礫或透鏡體的長軸方向與斷層走向一致;5、逆斷層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背斜的核部附近及翼部,斷層面多向核部傾斜,走向與背斜軸向一致或近于一致;★逆斷層多是由水平擠壓作用產生的。在巖層發(fā)生褶皺的后期階段,在背斜頂部附近出現(xiàn)的縱張裂面或后期剪裂面,當擴展并向深處延伸達到一定的深度時,在水平擠壓應力作用下,上盤發(fā)生向上運動,出現(xiàn)逆斷層的形式?!餂_斷層:斷層面傾角大于45°的逆斷層;逆掩斷層:斷層面傾角在25°-45°之間,往往是倒轉摺曲發(fā)展而成;輾掩斷層:傾角較平緩,小于25,常是巨型的逆斷層。平移斷層的主要特征1、斷層面平直、整齊、光滑;2、斷層面延深和延長較大;3、斷層面上有水平或近于水平的擦痕;4、斷層面有糜棱巖或構造透鏡體出現(xiàn)。透鏡體的長軸方向與斷層走向斜交。★平移斷層主要是在水平擠壓下,沿著巖體中早先出現(xiàn)的剪切裂面逐步擴展并相對平錯運動而成。野外識別斷層的標志1、構造角礫巖一般常見于張性斷裂帶;2、構造透鏡體:斷裂帶出現(xiàn)的透鏡體巖塊是由斷裂作用產生。一般常見于壓性斷裂帶;3、斷層泥:是斷層兩側被擠壓破碎的石粉,經(jīng)壓緊作用形成?!镌诘孛埠退纳蠑鄬拥臉酥居猩郊沟腻e開、斷層崖和斷層三角面、斷層泉等。斷層面上的標志1、鏡面:斷層因摩擦而被碾平磨光,常具鐵錳氧化物、硅質或鈣質薄膜,光滑如鏡,稱鏡面;2、擦痕:斷層兩盤位移時在斷層面上留下的許多平滑的線狀滑槽或釘頭狀小溝、擦坑,稱擦痕。斷層面上看到擦痕粗深一端向細淺一端,就指示了對面斷盤的移動方向;3、階步:斷層面上出現(xiàn)許多垂直滑動方向的小陡坎叫階步。階步延伸方向與斷層相對錯動方向垂直。手順下坎面方向撫摸,手感光滑,代表了斷層錯動方向。★鏡面、擦痕、階步的出現(xiàn),不但表示斷層的存在,而且它們出現(xiàn)之處就是斷層面的所在。斷裂帶:是指地層中具有一定寬度的破裂地帶。斷裂帶可由一些近于平行的或互相交織的斷層組合而成,其中常見有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糜棱巖、千糜巖(片理化巖)或斷層泥等。有時斷裂帶并無明顯的斷裂面,而是由呈帶狀發(fā)育的細小裂隙(節(jié)理、劈理)或片理化,角礫巖及強烈(牽引)揉皺帶反映出來。斷裂帶寬度自幾米至數(shù)百米,大型斷裂帶甚至達數(shù)十千米。斷層活動性的鑒定1、斷層錯動了第三紀以后的地層;2、斷層破碎帶無膠結或膠結不好,或斷層破碎帶中有被錯碎的石英脈、方解石脈(不是原巖);3、斷層擦痕鋒利完整,清晰新鮮;4、斷層三角面完整,未遭破壞;5、潛水位有大幅度升降的斷層;6、地震活動頻繁地區(qū)的斷層;7、其它新構造運動現(xiàn)象很發(fā)育地區(qū)的斷層。★判斷一條斷層是否存在,主要是依據(jù)地層的重復、缺失和構造不連續(xù)這兩個標志。變質巖(由巖漿巖變質而成的巖石稱正變質巖,由沉積巖變質而成的巖石稱副變質巖)變質巖是在不同壓力下,由低溫到高溫,物質成份進行重結晶、重新組合或部分重熔而成的巖石。變質作用的因素溫度、壓力及具有化學活動性的流體(氣體、液體)等。主要變質巖1、動力變質巖:有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糜棱巖、千糜巖等。2、接觸變質巖:有角巖、大理巖、石英巖、矽卡巖等。3、氣成熱液變質巖:有蛇紋巖、云英巖、青盤巖(變安山巖)等。4、區(qū)域變質巖:有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變粒巖、麻粒巖、混合巖等。變質巖的常見結構1、碎裂結構:這是動力變質作用造成的結構。是在定向壓力下使礦物發(fā)生彎曲、破裂、斷開,甚至研磨成細小碎屑或巖粉,稱碎裂結構。常見有碎裂結構和糜棱結構。2、變余結構:由于重結晶作用不徹底,原巖的礦物成份和結構特征被保留下來,稱為變余結構。3、變晶結構:巖石在變質作用過程中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稱為變晶結構。按結晶礦物的大小可分為:等粒變晶結構(各礦物的顆粒呈等粒狀),如大理巖、石英巖;不等粒變晶結構(各礦物的顆粒大小不等),如片麻巖;斑狀變晶結構(在顆粒較小的基質中有較大且結晶較完整的晶體)。按礦物的外形可分為:花崗變晶結構、角巖結構、磷片變晶結構(如千枚巖)和纖維變晶結構。4、交代結構:巖石原有的礦物,在變質作用過程中被新的礦物所代替,稱交代結構。如混合巖中斜長石被鉀長石所代替。變質巖的常見構造1、塊狀構造:變質巖中的礦物成分和結構均勻,并不具方向性排列,如大理巖、石英巖等。2、板狀構造:粘土巖或中酸性凝灰?guī)r在溫度不高而以壓力為主的變質作用下,常出現(xiàn)一組彼此平行的破裂面(稱劈理),形似平行排列之板狀,故稱板狀構造。破裂面光滑整齊,其上有微弱的絲絹光澤,原巖的組分基本上未重結晶,此種構造為板巖所特有。板巖是頁巖、粉砂質泥巖或部分中酸性凝灰質巖石經(jīng)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的淺變質巖石。堅硬致密,沿板理面可剝成薄板,又稱瓦板巖?!锇鍘r為變余結構、板狀構造。3、千枚狀構造:粘土巖、粉砂巖及中酸性凝灰?guī)r經(jīng)低級變質作用而產生薄片狀構造,重結晶程度不高,僅開始出現(xiàn)定向排列的絹云母或綠泥石等細小磷片狀晶體,面上有絲絹光澤,伴有許多小褶皺,這是千枚巖的典型構造。千枚巖與板巖一樣同為泥巖、粉砂質泥巖或中酸性凝灰質巖石經(jīng)輕微變質而成,但變質程度比板巖稍高,出現(xiàn)大量絹云母、綠泥石及石英等,具強的絲絹光澤??臻g上常與板巖共生,并互相過度.★千枚巖為磷片變晶結構。4、片狀構造:粘土巖、粉砂巖、凝灰?guī)r或熔巖經(jīng)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新生的云母、綠泥石、角閃石等,它們定向平行排列形成連續(xù)的薄層,構成明顯的片理構造。片狀構造是變質巖中最典型最常見的構造,其特點是巖石中含有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云母、綠泥石、滑石、角閃石等,它們大致呈定向排列而且彼此基本相連而使巖石形成片狀。這種構造主要發(fā)育在片巖中。5、片麻狀構造:由各種巖石經(jīng)較深度區(qū)域變質作用,原巖全部重結晶形成以粗粒的長石、石英為主和不同數(shù)量的云母、角閃石、輝石等不同礦物,分別集結成定向排列的帶狀集合體,構成不連續(xù)的為黑白相間的片麻狀構造。如果淺色礦物發(fā)育,形似眼球,則稱為眼球狀構造。片麻狀構造與片狀構造相似,所不同的是巖石的中片狀、柱狀礦物數(shù)量較少,故彼此不能相連,而中間被一些粒狀礦物如石英、長石等所隔開?;◢徠閹r:是指成份與花崗巖相似,即主要由石英、鉀長石、黑云母、少量角閃石等組成的片麻巖,呈肉紅色,與花崗巖的區(qū)別在于暗色礦物呈定向排列,暗色礦物與淺色礦物常交替成薄層狀,一般顆粒大小均勻?!锘◢徠閹r為花崗變晶結構。6、條帶狀構造:是由顏色深淺不同礦物成份的條帶相間排列而成,稱條帶狀構造。主要見于混合巖中?;旌蠋r化作用及混合巖在前寒武紀古老的變質巖系和古生代以后的變質巖地區(qū),常發(fā)現(xiàn)各種變質巖中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花崗質的成份(如花崗質巖脈、細晶巖脈、偉晶巖脈等),有時還有單個的長石、石英晶體,這些巖石往往逐漸過渡為花崗質片麻巖及花崗巖。它們即不同于一般的變質巖,也不同于巖漿巖,我們稱其為混合巖。原來的巖石稱為“基體”,后來加入的花崗質巖的物質稱為“脈體”。通常認為混合巖化作用是一種強烈的區(qū)域變質作用,是介于變質作用與巖漿作用之間的一種地質作用,其特點是在區(qū)域變質作用的后期,由于地殼熱流的繼續(xù)升高,促使在變質巖層中出現(xiàn)廣泛的流體相,這種流體相的成份大約相當于花崗巖質,這類流體相通常以脈狀注入形式或滲透、擴散等方式與固態(tài)的變質巖起作用(通常為交代-重結晶作用),而使原來的變質巖逐漸變?yōu)榛旌蠋r。這個作用的整個過程就稱為混合巖化作用?!锘旌蠋r為交代結構,條帶狀構造(或眼球狀構造)。隨著混合巖化作用的加強,最后使整個巖石成為一種均質的花崗質巖石,其巖性特點與侵入作用形成的花崗巖類巖石幾乎沒有區(qū)別。這種固態(tài)巖石不經(jīng)巖漿階段而就地轉變成花崗巖類巖石的過程稱為花崗巖化作用,它代表混合巖化作用的高級階段?;旌蠋r根據(jù)混合程度的強弱,可分為:注入混合巖、混合片麻巖、混合花崗巖。變粒巖具中、細粒變晶結構,不明顯的片麻狀構造。主要由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組成,暗色礦物較少,一般小于25%。變質礦物有石榴子石、矽線石等,粒狀礦物含量50~85%。最常見者有黑云母變粒巖、角閃變粒巖、輝石變粒巖等。如果暗色礦物小于10%,則稱白粒巖。變粒巖多為凝灰?guī)r、粉砂巖、和含粘土成份較多的砂巖變質而成。隨著變粒巖中片狀礦物含量增加而漸顯片麻理,逐漸向片麻巖過渡?!镒兞r為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構造角礫巖由于動力變質作用巖石受擠壓破碎,形成棱角狀的巖石碎屑,并為細碎屑等物質所膠結而成的巖石。角礫的形狀和大小不一,由幾毫米至一米或更大,受力性質不同可以形成不規(guī)則棱角狀或豆英狀,碎屑與膠結物成份相同?!飿嬙旖堑[巖為碎裂結構、塊狀構造。(一般出現(xiàn)在逆斷層中)糜棱巖往往發(fā)育于斷裂帶兩側,巖石彼此強烈研磨時形成。形成細微均勻的破碎巖屑,粒徑0.2~0.5毫米,稱糜棱巖。有時巖石未被磨碎的殘留部分,能辨認原巖時,可在原巖名后加上“糜棱”,如花崗糜棱巖?!锩永鈳r為糜棱結構、塊狀構造。(一般出現(xiàn)在平移斷層中)巖溶巖溶又稱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巖層(碳酸鹽類巖層石灰?guī)r、白云巖,硫酸鹽類巖石膏等和鹵素類巖巖鹽等)受水的化學和物理作用產生溝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頂板塌落使地表產生陷穴、洼地等現(xiàn)象和作用的總稱。沿巖石表面或裂隙溶蝕成的許多細小溝槽,稱為溶溝;溶溝沿裂隙進一步擴大便形成溶洞。巖溶在我國是一種相當普遍存在的不良地質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fā)生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工程安全。特別是在大量抽取地下水使水位急劇下降時,易引發(fā)土洞的發(fā)展和地面塌陷的發(fā)生。巖溶發(fā)育的基本規(guī)律①巖溶與巖性的關系:巖石成分、成層條件和組織結構等直接影響巖溶的發(fā)育程度和速度。②巖溶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巖層傾斜較陡時,層理外露地表的范圍大,地表水沿層理下滲,巖溶發(fā)展方向主要受層面的控制;巖層水平時,地下水主要為水平運動,巖溶主要為水平溶洞;巖層垂直時則造成沿層面伸展的巖溶形態(tài)。構造裂隙對巖溶的發(fā)育影響較大,主要裂隙的方向往往控制巖溶發(fā)育的方向。背斜頂部有張裂隙,寬度較大,分布也深,其軸部裂隙垂直分布,巖溶以漏斗及豎井等垂直形態(tài)為主;向斜軸部低洼,易積水,多暗河,由于洞穴坍塌,又產生漏斗和落水洞等,所以向斜軸部垂直和水平通道都有發(fā)育。③巖溶與侵蝕旋回的關系:侵蝕旋回的改變,必然引起水文地質條件及垂直分帶的改變,而水文地質條件的改變直接影響著巖溶作用,巖溶形態(tài)和分布。地殼強烈上升地區(qū),侵蝕基準面相對下降,巖溶以垂直方向發(fā)育為主;地殼下降地區(qū),原水平發(fā)育的巖溶處于侵蝕基準面以下,原來垂直發(fā)育的巖溶又增加了水平發(fā)育;地殼相對穩(wěn)定的地區(qū),巖溶以水平發(fā)育為主。④巖溶發(fā)育隨深度的變化:巖溶的發(fā)育隨深度增加而減弱。⑤巖溶發(fā)育的垂直分帶性:巖溶發(fā)育的垂直分帶性,取決于巖溶化地段水文地質的垂直分帶。巖溶垂直分帶明顯表現(xiàn)在發(fā)育強度及形態(tài)分布上。⑥巖溶與氣候的關系:在大氣降水豐富、氣候潮濕地區(qū),巖溶易發(fā)育。⑦巖溶發(fā)育的帶狀性和成層性:巖溶發(fā)育受巖性、裂隙、斷層和接觸面等的控制,這就決定了巖溶發(fā)育的帶狀性。巖溶的成層性決定于巖性、新構造運動和水文地質條件。巖溶發(fā)育成層性及帶狀性構成了巖溶發(fā)育的不均勻性。土洞巖溶地區(qū)的土洞:是指埋藏在巖溶地區(qū)可溶性巖層的上覆土層內的空洞。土洞繼續(xù)發(fā)展,即形成地面塌陷。土洞和塌陷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其一定規(guī)律,一般分布在如下巖溶發(fā)育區(qū),這些地段是土洞勘察的重點區(qū)域:①土層較薄、土中裂隙及其下巖體洞隙發(fā)育部位;②巖面張開裂隙發(fā)育,石芽或外露的巖體與土體交接部位;③兩組構造裂隙交匯處和寬大裂隙帶;④隱伏溶溝、溶槽、漏斗等,其上有軟弱土分布的負巖面地段⑤地下水強烈活動于巖土交界面的地段和大幅度人工降水地段;⑥低洼地段和地表水體近旁。(注意:土洞發(fā)育區(qū)必然是巖溶發(fā)育區(qū);土洞或塌陷下的基巖中必有巖溶水通道,這一通道不一定是巨大的裂隙或巖溶空間;水是形成土洞的外因和動力。)★在土洞或塌陷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土、巖溶和水的活動是缺一不可的必備條件。特殊類土有機質土的分類淤泥:深灰色或灰黑色,有光澤,味臭,除腐殖質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動植物體。浸水后水面出現(xiàn)氣泡,干燥后體積收縮。含碳量<20%泥炭質土:深灰色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結構。浸水體脹,易崩解,有植物殘渣浮于水中,干縮現(xiàn)象明顯。50%>含碳量≥20%泥炭:除有泥炭質土特征外,結構松散,土質很輕,暗無光澤,干縮現(xiàn)象極為明顯。含碳量≥50%泥炭經(jīng)過炭化、脫水依次變成褐煙煤、煙煤、無煙煤。紅粘土顏色呈棕紅色、褐黃色,覆蓋于碳酸鹽系巖層之上,且液限≥50%的高塑性粘土,應判定為紅粘土。紅粘土經(jīng)搬運、沉積后仍保留殘積粘土的基本特征,且液限>45%,應判定為次生紅粘土。分布范圍: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qū),云貴高原的2/3以上地區(qū)分布有紅粘土。主要在山坡、山麓、盆地或洼地中。紅粘土是熱帶、亞熱帶濕熱特定氣候條件下,巖石經(jīng)歷不同程度的紅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含較多粘粒,富含鐵鋁氧化物膠結的區(qū)域性特殊土。紅粘土地區(qū)常發(fā)育有土洞。原生紅粘土在垂直剖面上可分為兩帶,上帶以紅色為主,間紅黃白相間的網(wǎng)紋狀紅土;下帶以黃褐色為主,常夾風化殘留物質。紅粘土的主要特征1上硬下軟;2表面收縮;3裂隙發(fā)育。地裂是紅粘土地區(qū)的一種特有現(xiàn)象。遇水軟化、失水收縮強烈?;旌贤粱旌贤恋亩x:混合土是由細粒土和粗粒土混雜且缺乏中間粒徑的土。成因:主要有坡積、洪積、冰水沉積、湖積、滑塌堆積、殘積等。混合土的分類:當碎石類土中粒徑小于0.075mm的細粒土(粉?;蛘沉?質量超過總質量的25%時,應定名為粗?;旌贤粒划敺弁粱蛘承酝林辛酱笥?mm的粗粒土超過總質量的25%時,應定名為細?;旌贤痢;旌贤恋脑粶y試:細粒混合土采用標準貫入試驗;粗粒混合土宜采用動力觸探試驗?;旌贤恋奶卣鳎涸诔睗駹顟B(tài)下往往呈可塑狀,干燥后能保持原來的形狀。如不除去其中的粗顆粒,又不能象粘性土那樣可以搓成細條。花崗巖殘積土是一種較典型的混合土沉積巖的顏色沉積巖的顏色取決于成份,并與其形成條件(沉積環(huán)境)密切相關:1、白色:一般不含色素,如純質的碳酸鹽巖、巖鹽、高嶺土、純石英砂巖等。2、灰色、黑色:由于含有機質(碳質、瀝青質)、分散狀硫化鐵(黃鐵礦、白鐵礦),這些物質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在研究黑色或灰色巖石時,一定要分辨出它的色素究竟為碳質、瀝青質還是細分散狀硫化鐵物質,因為它們代表不同形成環(huán)境,如碳質代表與沼澤環(huán)境有關。3、紅色、紫紅色、褐紅色、褐黃色:常為大陸或海陸過渡帶陸源碎屑巖的顏色,即所謂的“紅層”的特征顏色。色素主要是氧化鐵,顏色呈褐黃色過渡為磚紅色-紅色-紫紅色;紅層中??煽吹交揖G色巖石或巖層,它們大都是沉積物埋藏后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還原反應(Fe3+還原Fe2+)的結果。4、綠色:由于含F(xiàn)e2+和Fe3+的硅酸鹽礦物(海綠石、綠泥石)而表現(xiàn)出綠色5、藍色、青色:是硬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國青島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專題青春歲月紀念冊第7課二、《設置視頻的標牌框架》說課稿
- 2025年排球單元教學計劃
- 2025年新學期小學體衛(wèi)藝工作計劃例文
- 2025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 全國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綜合活動1 展評平面設計作品》說課稿
- 2025年春季小班班主任工作計劃范文
- 2025愚人節(jié)活動計劃書
- 2025年財務部四月份工作計劃
- 2025年新任工程師工作計劃范文
- 不同環(huán)境中的動物(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四年級下冊人教鄂教版
- 英語-山東省淄博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期末摸底質量檢測試題和答案
- 億歐智庫-2024中國智能駕駛城區(qū)NOA功能測評報告
- 甘肅2024年甘肅培黎職業(yè)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年級數(shù)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
- 鋼筋負溫度焊接工藝要求
- 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技術問題-廣東省水土保持網(wǎng)
- 薄膜衰減片的仿真設計
- 國家開放大學畢業(yè)生登記表
- DLT724-2000 電力系統(tǒng)用蓄電池直流電源裝置運行維護
- 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管理流程圖3頁
- paper-季銨鹽研究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