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申論模擬3_第1頁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申論模擬3_第2頁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申論模擬3_第3頁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申論模擬3_第4頁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申論模擬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申論模擬3申論二、給定資料資料17月底,當拿到那張薄薄的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接續(xù)證明,劉繼軍長吁一口氣。他懸著的心稍稍有些寬舒。上班、下崗、做生意、找工作……這一連串的變化,讓42歲的劉繼軍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1990年,21歲的劉繼軍技校畢業(yè)后進入山東東南部某縣城機械廠,成為一名車床工。1998年,他已經是廠里的生產班長。正當他對未來生活無限憧憬的時候,國企改革大潮席卷這座小城??h機械廠并入了市機械廠,劉繼軍下崗了。10多年來,他的生活就像掉進了無底洞,心里總是沒著落。劉繼軍說,剛離開工廠那會兒,仗著年輕氣盛,他學會了開車,家里湊錢買了輛小客車,在鄉(xiāng)鎮(zhèn)和縣城間跑客運,雖然十分辛苦,但收入不少,還算踏實??蓭啄旰?,一次意外導致車輛幾乎報廢,他受到很大打擊,再也沒有了開車的信心。打那以后,他又和老鄉(xiāng)販賣過蔬菜、跑過銷售,生意總是賺少賠多。2007年,6歲的兒子上小學了,妻子又因病住院做手術,家庭負擔更加沉重,劉繼軍的脾氣越來越暴躁。2010年,劉繼軍通過招聘,成了市政公司的一名維修工,并將中斷多年的養(yǎng)老保險續(xù)上了。表面看,日子暫時穩(wěn)定了,可他還是覺得底氣不足:每月1400元的工資,只能勉強應付生活;將來,孩子要上高中、讀大學,單靠這些錢根本不夠。想想這些,心中茫然。事實上,受就業(yè)焦慮困擾的何止劉繼軍這一代人。在計劃經濟時期,城鎮(zhèn)職工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單位”中,單位發(fā)放工資,提供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等保障,賦予人們基本的“安全感”。在轉型期,社會結構劇烈變革,原先由單位提供的“保護殼”被打碎了,新的“安全閥”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人們內心埋下了焦慮的“種子”,面對就業(yè)壓力和失業(yè)風險,變得焦躁不安。從1998至2000年,國有企業(yè)共產生下崗職工2100多萬人,波及數千萬家庭,且主要集中在煤炭、紡織、機械、軍工等困難行業(yè)。其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本世紀初,有些問題至今仍在消化。與此同時,1994年起,我國逐步改變大學畢業(yè)生分配制度,由國家統(tǒng)分向市場化就業(yè)轉變,提倡“自主擇業(yè)”“靈活就業(yè)”。進入新世紀,各地大學繼續(xù)擴招,畢業(yè)生人數猛增,“就業(yè)難”從下崗職工向大學生群體迅速蔓延,就業(yè)焦慮從“4050”人群向“80后”“90后”人群迅速擴散。市場經濟充滿了誘惑,也充滿了風險。目前,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完善,尚缺乏牢靠的“社會安全網”。比如,失業(yè)救助、醫(yī)療保險、社會養(yǎng)老等基本保障制度還未真正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講,“靈活就業(yè)”也是“高風險就業(yè)”的代名詞。一旦失去了“單位”的保護,人們難免出現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tài),難免產生無法回避的焦慮。資料2曾經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名為《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唱的是孩子對長輩的敬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處于底層的家長最恐懼就是,孩子“長大后你就成了我”。每天放學后上籃球課,周六上午學奧數、周六下午學新概念英語,這是賀小紅給兒子排的課外課程表,她的兒子目前在北京東城區(qū)的一所公辦小學上五年級。和很多北京家庭一樣,賀小紅和她的兒子已經卷入了越來越提前的小升初競爭漩渦之中,為了能上一所好中學而殫精竭慮。但和很多北京家庭不一樣的是,賀小紅是一名沒有北京戶口、沒有房子的外來務工人員。因為沒有北京戶口,賀小紅一直在擔憂,不知道兒子在北京的求學之路能走到哪一天。與那些有學歷、收入穩(wěn)定但同樣“飄”在北京的白領不同,賀小紅和丈夫來自農村,她在一家事業(yè)單位的食堂工作,丈夫在一個餐館做廚師,因此,他們還會時常為一家人的生計發(fā)愁。三重壓力疊加在一起,讓賀小紅過得很辛苦。收入本就不高,還要拿出其中大部分送兒子上課外培訓班,可賀小紅覺得這一切都值得,因為自己的生活經歷讓賀小紅深信:教育改變命運。不能讓兒子輸在城鄉(xiāng)這條分界線上。賀小紅的丈夫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當年丈夫上中學時,家里感到同時供三個孩子讀書實在吃力,老大已經上大學了,不能半途而廢,弟弟年紀小,除了上學什么都于不了,最終犧牲了他?!艾F在哥哥、弟弟都有了學歷,在北京工作、安家了,就剩下我們了。他們再怎么幫我們,很多東西也改變不了了。”賀小紅說。在賀小紅看來,丈夫十多年前的那次犧牲,失去的是改變命運的機會?,F在他們跟兄弟兩家?guī)缀跎钤趦蓚€世界。然而現實情況是,通過這條通道改變命運已經越來越難。2010年,《人民日報》刊發(fā)了文章《社會底層人群向上流動面臨困難》,文章指出,農民等社會弱勢群體在教育、就業(yè)等方面都出現了向上流動的困難。他們中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越來越少,成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的機會也在逐漸減少。處于社會中上層的家長也同樣被恐懼和焦慮折磨著:他們怕孩子跌出自己所處的社會階層。袁女士和丈夫一起經營著一家設計公司,生活算是比較富足,可是這兩年袁女士夫婦沒少著急,因為他們的女兒今年就要上小學了。他們住在一個高檔住宅區(qū),小區(qū)外走路五分鐘就有一所挺不錯的小學,但是,袁女士說什么也不想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因為小區(qū)附近有一個北京市五環(huán)內僅存的村莊?!叭ψ?,孩子所處的圈子很重要。在這所學校她周圍都是什么人呀?她跟什么人接觸就意味著將來她有多大的舞臺?!睘榇耍驄D二人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折騰這件事。先是聯系了國際學校,怎奈他們心儀的學校有的離他們家有二三十公里,有的需要孩子住宿,最后,他們托人花了幾萬元給孩子聯系了中關村地區(qū)的一所名校。資料3宋銀平2005年大學畢業(yè)之后,就留在了上海,目前在一家外資企業(yè)做部門經理。讀書加工作總共是快到11年了,讀書4年,然后工作快到8年了。這8年當中他曾經換過3份工作,工資也從3500多漲到了9000多元。伴隨著工作的更換,宋銀平先后搬了3次家。剛畢業(yè)的時候,他跟同學合租一個房間,每個月的房租只要500多元。之后隨著工作的更換,宋銀平找到了一個和房東合租的兩居室,他租住其中一個小房間,每個月的房租是1300多元。后來談朋友又換工作,換了一個一室戶型的老公房,房子只有30多個平方米,一進門就是廚房和衛(wèi)生間,再往里是一個大開間,吃飯睡覺都在這里,朋友來做客的時候非常不方便,宋銀平希望租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但是到附近的房屋中介打聽價格之后,宋銀平暫時就打消了換房的念頭。一房一廳的次新房差不多是在4500元到5500元,如果是那種老公房需要3000元到3500元。宋銀平曾經想著等收入增加了,再加上平時節(jié)省一些,這樣能夠把買房子的首付攢出來,但是幾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攢夠買房子的首付。宋銀平說:“因為一個月收入也就是9000多塊錢,房租就2000多塊錢,房租再加上水電煤也就是30%,再加上其他的這個吃飯、公交這些,一個月算下來要5000多塊錢,就是工資的一大半都已經沒有了,如果是按揭買房,其實基本上不現實?!痹诒本┐蚱吹男〗?,年均收入10萬元。省吃儉用,加上踏實肯干,小姜現在有存款30多萬元。據小姜介紹,自己已經算是周圍朋友圈中存款最多的了。但是,想在北京買上一套房還遙遙無期。小姜給自己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的房價和自己的收入水平,得不吃不喝奮斗20年,才能買一套五環(huán)外的小戶型。小姜家在農村,在父母眼中,年逾30歲的兒子,當務之急是“娶媳婦兒”。由于家里逼得緊,小姜不得不在朋友們的張羅下去相親。由于在北京沒有房子,小姜相親屢屢失敗,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女友。小姜說,自己也理解女孩子的想法,畢竟在這個城市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居所,安全感從何談起?資料4劉書是國家某部委的一名科級干部。去年,他所在的處室有一位副處長外調其他部門,留下一個職位空缺。劉書覺得,自己無論從資歷還是業(yè)務等方面,都應該是副處長的不二人選。周圍的同事也大多這樣認為。但人算不如天算,公布副處長人選時,劉書傻眼了:一個比他年輕很多的同事當上了副處長。他表面上若無其事,心里卻非常想不通:“我在單位干這么多年,一直任勞任怨,業(yè)績也不錯,對領導也恭恭敬敬,為什么不能被提拔?”自此之后,劉書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當初剛上班時,他不知疲倦、熱情洋溢,如今,一上班就盼下班。工作干得還有什么勁?對交給他的任務,能推就推,不能推的就敷衍了事。升職,意味著能力被認可,意味著更高的薪酬。但是,現實很殘酷,因為在任何一個單位內,領導崗位總是少數,大多數人只能從事一般工作。無論你多努力,也難以突破瓶頸、再上一層樓。在國家某部委任職處長的張元說:“在我們單位,升到處級職位不是難事。但再想往上晉升,就非常難了。到這個層面,就不是個人想不想、努力不努力的事?!奔热蝗绱?,何必自尋煩惱,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不好嗎?“這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張元說,“別的不說,單說看著周圍的同事升職,自己卻遲遲不動彈,心態(tài)總會有些變化?!鄙毑蝗菀?,在任何時候、任何單位都一樣。但專家認為,如果升職競爭是一個公開、透明的過程,就會減少很多抱怨和爭議。反觀當下,升職過程中存在種種“潛規(guī)則”,讓人們摸不著頭腦,不敢相信單憑能力就能升職,反而不得不借助請客、送禮、拉關系、套近乎等行為去迎合領導,焦慮之感由此而生。3月10日,武漢工業(yè)學院大四學生小楊到一家動漫公司面試時,問題只有“家人是做什么的”“哪里人”“家境如何”。而和小楊同去的面試者因為父親是高級工程師,家里有人脈資源,面試官當時就表示滿意。一場面試的結果迥異,制造了拼爹時代的又一話題,一場并不復雜的招聘,都可以成為拼爹的游戲場。在拼爹盛行的時代,焦慮感彌漫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有關系的一定要利用,沒有關系的一定要找關系,大事要拼爹,小事也不能少。一旦自己的愿望沒有實現,往往不是從個人能力上去分析,而是咎之于無力拼爹的弱勢。當這種心理和焦慮充斥于社會,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加速拼爹的盛行,加深社會階層的斷裂,也導致公眾對公平、公正的信任日漸消弭?!安徽谊P系,辦點事還真難。”廣東一家玩具企業(yè)老板陳偉強說,去年底,他去當地工商局辦某項手續(xù),折騰了兩天也沒辦完。無奈之下,他通過朋友找到有關負責人,半小時搞定。陳偉強說,有時候落實一個項目,按程序審批至少要一周,多則一個月,但找熟人一兩天就能搞定?!半m然找關系也要花錢,但比起項目的運營成本,就不算什么了?!鼻耙粫r期,城市白領逃離“北上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一些白領認為大城市里生活壓力太大,居之不易,還不如到二、三線城市發(fā)展。但據媒體報道,一些人到了小縣城工作,卻發(fā)現自己并不適應,又逃回大城市。為什么?因為小縣城是一個熟人社會,在那里做事更要講關系、論人情,“拼爹”現象更嚴重。專家認為,講人情、論關系在中國源遠流長,這跟歷史、文化等都有關系,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但如果“關系”的運行超出人情層面,到了破壞規(guī)則甚至違法亂紀的程度,就會讓人惶恐不安。在社會轉型期,有更多的真空地帶讓人情可以被當作交易的籌碼,人們更加傾向于“暗箱操作”、不守規(guī)則,這嚴重影響社會公平,給“無權無勢”、沒“關系”、沒“背景”的普通大眾帶來更多焦慮。資料5近日“北京上班族小姚月收入7500元沒有安全感,央視名嘴崔永元月入一萬不夠花……”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中等收入者紛紛在網上“冒泡”,表示生活壓力大,無幸福感可言,陷入了群體性焦慮當中。再看一下美國的中產階級,雖說他們的生活也不易,卻不會產生群體性焦慮。發(fā)達的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了美國中產們的后顧之憂。美國的絕大部分公司都提供醫(yī)療保險,就連幾個人的小公司、店鋪,一旦入職,醫(yī)療、牙科、眼科、人壽險等保險一應俱全。感冒發(fā)燒10幾塊錢搞定;至于孩子讀書,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免費,讀名校當然價格昂貴,但可以通過完善的助學金制度、勤工儉學等多種途徑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yè)。正如崔永元在采訪中坦言,“自己覺得最富裕、最像百萬富翁的時候,是在1986年,那時候剛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是80塊錢,但卻感覺總是花不完?!币驗槟菚r候,看感冒不會動輒幾十塊錢,上學沒有擇校費,最關鍵的是,社會環(huán)境相對公平,底層子女的上升通道通暢,大學校園里到處都是在讀書求知的學子,小手工業(yè)者們獲得的機會多、賦稅輕,只要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很快就可以積累財富……總之,整個社會給人的感覺是充滿希望的。資料6近日,為回答讀者的種種困惑,中共中央黨校吳忠民教授,接受了《思想者》雜志的采訪?!端枷胝摺罚航鼇?,大家常常感到當下的社會似乎彌漫著一種比較普遍的焦慮情緒——從不久前“達·芬奇”假家具的鬧劇到小商販往“薩其馬”糕點中加入有毒硼砂;從地鐵滾梯事故初現到高鐵事故頻發(fā),人們幾乎每天都在為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失的負面報道大傷腦筋……您怎么看這些現象?吳忠民:所謂社會焦慮,主要是指社會成員當中普遍存在著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F在,社會焦慮幾乎覆蓋了所有人群。無論是人數最多的工人群體、農民群體的成員,還是處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干部群體、企業(yè)家群體的成員,無論是東部地區(qū)的居民,還是西部地區(qū)的居民,都有焦慮不安、浮躁不定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幾乎可以說是少見的。從歷史上看,除了戰(zhàn)亂年代,人們沒有像現在如此之焦慮過;往以后看,以后人們也會焦慮,但社會焦慮的波及面和強度肯定不會像現在這么大?!端枷胝摺罚含F在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焦慮,顯然是對社會生活中的高房價、高物價、通脹、負利率、腐敗、分配不公、壟斷企業(yè)的高收入等等現象的直接擔憂和不滿。如果讓您排個序,您認為,老百姓最焦慮的問題是哪個?吳忠民:每年的情況略有差別。但你恐怕已經看到了,基本上都集中在同基本民生相關的部位?!端枷胝摺罚耗趺纯创@種社會焦慮情緒?它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吳忠民:正像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的:當代中國正經歷著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在給我國發(fā)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中國社會急速的轉型、變革,意味著社會整體利益結構的調整,大批社會成員社會群體的社會位置和經濟位置重新洗牌?,F代社會意味著要面臨著空前的社會風險。人們有時覺得無章可循,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這使得社會成員產生一種人生的不確定感,前景的不確定性導致心里不踏實,人們對于未來不可預期。這自然就會形成社會焦慮現象?!端枷胝摺罚喊凑f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老百姓的經濟生活,從整體上看,毫無疑問是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為什么社會焦慮現象反倒出現了?吳忠民:我以為,社會焦慮現象其實還反映了在中國現階段,民眾對基礎民生問題、對于未來美好并且是否合意生活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重視。《思想者》:也就是說,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相對提高了,不僅僅滿足于溫飽了,因此,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才會產生焦慮。吳忠民:是的。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形成以及以人為本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催生了社會成員個性意識、財產意識和維權意識的覺醒,同時又使人們十分看重自身的經濟利益問題,于是,這就造成一種普遍的現實感,使社會成員注重現實的日常生活,注重現實生活的質量問題,而擯棄以往禁欲主義以及過于理想化如烏托邦式的行為取向。但是,應該指出的是,民生問題在改革開放以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于出現嚴重欠賬的情形,而且,改革開放以后的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由于過于追求GDP、過于重視經濟發(fā)展而輕視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凡此種種,致使民生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端枷胝摺罚耗J為,最能反映民生狀況的尺度是什么?吳忠民:尺度是多方面的。比如,基本公共服務的水準、最終消費率狀況,等等。像公共服務問題有很多人談過了。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下最終消費率問題。這些年,中國的最終消費率在逐漸走低。最終消費率是一個能夠反映民生總體狀況的重要指標。2009年,我國的最終消費率降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48%(1979年為64.4%)。大量社會調查幾乎都一致地顯示出這樣一種情況,民眾關注的主要問題多集中在同民眾日常生活有直接關系的部位,如就業(yè)難問題、收入差距過大問題、社會保障滯后、教育問題、住房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直接大面積地影響到民眾的生存狀態(tài),影響到民眾對自己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而被人們比喻成“新的三座大山”亦即“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問題更是對工薪階層和農民階層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和發(fā)展前景產生了十分廣泛的不利影響?!端枷胝摺罚耗X得社會焦慮對于社會會造成哪些不利的影響?吳忠民:不利影響很多。社會焦慮會引發(fā)一些社會成員非理性行為和越軌行為的出現,會大幅度降低人們對自身生活的滿意程度。資料7人們都認為,物質生活更為豐富時,人們的抱怨應該更少,人們的安全感應該更強,可事實恰恰相反,現階段社會焦慮幾乎覆蓋了所有人群。部分學者認為,社會焦慮的出現,一方面源于當代中國正經歷急速的轉型,人的流動性加劇,相應的社會建設卻不配套,強化了社會成員對生活的不確定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隨著社會成員個性意識、財產意識和維權意識的覺醒,人們對現實的生活質量以及未來的美好生活更加重視了。內心的欲望和外界的壓力都加劇了現代人的焦慮??粗磉叺呐笥延械陌押⒆訌男∷偷絿庾x書甚至全家移民,看著有的人不再信任愛情選擇單身,看著工廠里的年輕工人整天想著要賺到更多的錢……有人很迷惑:“人們都把名望、地位、金錢當作成功,可這些只是成功的附屬品,并不是成功本身。人們的精神追求去哪兒了?”專家認為,焦慮固然可能會激發(fā)出一個人的潛能,但如果一個社會彌漫著焦慮氣息,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社會焦慮會增大社會成員對社會的非認同感,造成社會成員之間的緊張關系,降低社會的合作程度,助長人們的短期行為。專家表示,雖然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焦慮,但人們不能被焦慮壓垮。作為個人,需要保持一種正確的認知社會、評價自我的價值觀,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心態(tài)。政府部門應構建一種更加完善的發(fā)展機制,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提供更多平等的競爭機會,創(chuàng)造更加寬廣的上升通道,并盡快完善社會保障,讓人們對未來生活形成穩(wěn)定的預期,讓希望有所寄托,情緒有處釋放,將焦慮轉化為追求幸福的動力。三、申論要求第1題、根據給定資料1~3,請概括當前我國社會群體普遍面臨的問題。[要求]準確、全面,不超過3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當前,我國社會群體普遍面臨著焦慮情緒,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就業(yè)焦慮。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大量國有企業(yè)職工下崗,大學畢業(yè)生分配向市場化就業(yè)轉變,各地大學擴招使得畢業(yè)生人數猛增。失去了計劃經濟時期“單位”的保護,就業(yè)焦慮從“4050”人群向“80后、90后”人群迅速擴散。第二,教育焦慮。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教育能改變命運,擁有“知識”,便擁有了與命運抗衡的力量,逐漸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共識。對于農村或來自農村的社會底層人來說,要想向上流動,考學幾乎就是唯一路徑,渴望能通過教育改變孩子的命運。而處于中上層的家長則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跌出自己所處的社會階層。第三,買房焦慮。面對日益攀升的房價,大多年輕人買不起房,居無定所,即使買到房子仍也面臨巨大的供房壓力,生活質量下降,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答案解析:資料1~3通過不同的個例分析,揭示了當前我國社會群體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資料1反映了下崗工人和大學生群體的就業(yè)焦慮,資料2揭示了社會底層和中上層家長都面臨著下一代的教育焦慮,資料3指出當前我國的高房價,青年人面臨買房的壓力和焦慮。考生分清條理總結即可。第2題、給定資料6的畫線句子寫到“社會焦慮現象其實還反映了在中國現階段民眾對基礎民生問題、對于未來美好并且是否合意生活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重視”,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要求]分析有深度,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當前,我國民眾最關心最現實的焦慮是對社會生活中的就業(yè)難、社會保障滯后、高房價、分配不公等現象的直接擔憂和不滿。這些民生問題基本都與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一方面,我國社會正處于急速轉型期,社會整體利益結構的調整意味著要面臨空前的社會風險,這使得社會成員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期增強。另一方面,多年來由于過于重視經濟發(fā)展而輕視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基本公共服務等民生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使民眾無法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社會焦慮現象的實質是民眾對基礎民生問題的關切,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政府必須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從而緩解民眾的普遍焦慮情緒。答案解析:資料6是一段訪談,中共中央黨校吳忠民教授的這番話實質反映了當前民眾的現實焦慮多集中于民生領域,內心的焦慮即是民眾對基礎民生問題的關切。考生除了指出內容的實質,還需進一步分析為何當前我國民眾對民生問題存在不滿,這既與當前民生保障尚需完善有關,也與我國社會體制改革的大背景有關。第3題、某省省政府將召開一次“加快民生保障建設提高民眾幸福指數”的討論會議,假定你是出席會議的負責人,請結合有關資料,就如何通過民生保障建設緩解民眾社會焦慮提出相關建議。[要求]所提建議具體、有針對性、切實可行,不超過4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第一,政府在保障民生的政策制定上要更加合理和公平,切合社會實際情況,兼顧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第二,大力促進就業(yè)。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yè)政策,大力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和服務業(yè),多渠道開發(fā)就業(yè)崗位,鼓勵自主創(chuàng)業(yè)。加強職業(yè)培訓和擇業(yè)觀念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yè)能力。第三,加快教育改革發(fā)展。要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qū)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轉變我國的人才評價體系,不再把學歷、學校作為區(qū)分人才的唯一標準。第四,加快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加強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積極穩(wěn)妥推進公立醫(yī)院改革,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重點要適當向農村和城市社區(qū)傾斜。第五,健全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答案解析:本題涉及資料1、2、3、5、6,雖借用了準公文的形式,實際是對策題。考生需明確本題的關鍵是通過加快民生保障建設來緩解民眾的社會焦慮情緒,因此必須了解當前民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有哪些。根據資料中所涉及的民生領域和考生自己的熱點知識,重點民生問題不外乎就業(yè)、教育、醫(y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第4題、給定資料7畫線句子指出“物質生活更為豐富時,人們的抱怨應該更少,人們的安全感應該更強,可事實恰恰相反,現階段社會焦慮幾乎覆蓋了所有人群”,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明確,邏輯通順,語言流暢;(2)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總字數1000~1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參考答案:[參考范文]以民生建設和制度保障緩解社會焦慮近年來,我國經濟在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一個現實值得關注: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財富,往往表現出一種焦慮不安、浮躁不定、緊張不已的情緒。這就是社會焦慮,它正成為當今中國一個明顯的時代特征。大量國有企業(yè)下崗工人和大學畢業(yè)生們失去了“單位”的保護,面臨著就業(yè)焦慮;面對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競爭激烈的現實,整個社會都彌漫著一種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焦慮;不斷高企的房價,青年人面臨買房的焦慮;潛規(guī)則、找關系、暗箱操作普遍存在,社會規(guī)則有漏洞可鉆,社會公平遭到破壞;高昂的生活成本,制約了中等群體收入的增長,逐步淪為房奴、車奴、孩奴,生活壓力增大,陷入了群體性焦慮當中。社會焦慮產生的根源是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