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B/3E/wKhkGWcsFDmAB9e2AAJ_H75u2PE211.jpg)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B/3E/wKhkGWcsFDmAB9e2AAJ_H75u2PE2112.jpg)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B/3E/wKhkGWcsFDmAB9e2AAJ_H75u2PE2113.jpg)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B/3E/wKhkGWcsFDmAB9e2AAJ_H75u2PE2114.jpg)
![2024高一歷史同步講義(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學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B/3E/wKhkGWcsFDmAB9e2AAJ_H75u2PE21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目標任務目標任務課程標準學習目標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fā)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1.通過教師講解以及地圖、時間軸的出示,學生能夠掌握遼夏金元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建立者、民族、所處地區(qū)等基本信息,掌握這時期政權更迭和對峙的時序脈絡。(時空觀念)2.通過研讀史料,學生能夠掌握遼夏金元少數(shù)民族政權治理措施的內容,分析少數(shù)民族各項措施的實施的原因與特點。通過對猛安謀克制、行省制、四等人制的影響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聯(lián)系中對事物進行分析的意識與思維方式。(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3.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認識到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夠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觀念,維護民族團結。(家國情懷)002預習導學1.四時捺缽遼朝皇帝和宮廷隨著季節(jié)變化遷徙、巡幸的制度。捺缽是契丹語,意為行營。盡管建立了漢族模式的王朝,但遼朝皇帝始終保持著先人的游牧生活傳統(tǒng),居處無常,四時轉徙,稱為捺缽。四時捺缽又分別有“春水”“秋山”“坐冬”“坐夏”等稱,主要活動為春捕鵝、鉤魚,夏放鷹,秋射鹿,冬獵虎,皆有大致固定的地區(qū)。大部分貴族和高級官員皆隨從皇帝而行,捺缽成為國家政治中心,又稱“行朝”,禁衛(wèi)森嚴?;实弁ㄟ^捺缽進行軍事訓練,并籠絡歸屬民族酋長。冬、夏捺缽還要舉行臣僚會議,商討國家大政,決定重要人事任命。遼朝建有五京,除開國時建立的上京臨潢府外,后來還設立了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這“五京”嚴格說來更類似于鎮(zhèn)撫地方的首府,而非正式首都,真正首都則是流動的捺缽。2.宣政院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并統(tǒng)轄吐蕃地區(qū)的中央機構,其名源于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見吐蕃使臣的典故。初名總制院,1288年更名。蒙古貴族信奉藏傳佛教,授吐蕃薩迦派僧侶以帝師頭銜,并領宣政院事。實際長官為院使,秩從一品,下設同知、副使、僉院等官。由于皇帝、貴族對藏傳佛教的尊崇,宣政院的地位高于一般中央機構,可與樞密院、御史臺一樣自選官屬。在元朝,類似的宗教事務機構還有集賢院(掌道教)、崇福司(掌也里可溫教,即基督教)等,但均不如宣政院重要。宣政院下屬的吐蕃地方行政機構分為三道,分別為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吐蕃東北地區(qū))、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吐蕃東南地區(qū))、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轄吐蕃中西部,即今前后藏和阿里地區(qū))。三道宣慰司以下,又設元帥府、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萬戶所、千戶所等機構。臨近內地的藏、漢族雜居區(qū),則仿內地制度設立路、府、州、縣。從宣慰使到萬戶的各級官員,皆由宣政院或帝師薦舉,皇帝予以任命,或自朝廷選派,或直接任用當?shù)厣咨蠈尤宋?。萬戶以下地方官,一般可由當?shù)厣资最I按本地習慣自相傳襲。3.畏兀兒元朝西北族名。唐朝回鶻汗國瓦解后,主要的一支西遷到以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為中心的地區(qū),稱高昌回鶻,蒙元時期被稱為畏兀兒,信仰以佛教為主。畏兀兒較早歸降蒙古,受到優(yōu)待,君主保留傳統(tǒng)的“亦都護”稱號,娶蒙元皇室女為妻。元朝在畏兀兒地區(qū)設置都元帥府等機構進行管理,又加封亦都護為高昌王。很多畏兀兒人遷居內地,成為色目人之一種。他們文化水平較高,在元朝文學、科技、翻譯等領域涌現(xiàn)了很多人才。0202預習任務:結合教材與所學完成填空少數(shù)民族政權名稱遼西夏金元時間民族興起地域元朝地方管理區(qū)域管理機構職能甘肅、陜西、嶺北、遼陽、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廣、江西、江浙山東、山西、河北吐蕃地區(qū)西域琉球003課堂探究提升探究一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變材料:胡煥庸線以西是唐代邊塞詩描寫的景象,那里是游牧民族粗獷、豪邁、遼遠的風情;以東則是農耕文明主流的的小巧玲瓏、秀美細膩和略顯局促的景象。思考:結合《中外歷史綱要(上)》教材第9課第二子目插圖: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中外歷史綱要(上)教材第四子目插圖:金、南宋、西夏形勢圖(1142年)、《中外歷史綱要(上)》教材第10課第三子目:元朝形勢圖(1330年),指出各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面臨哪些問題?歸納總結:①各個政權相互對峙,面臨軍事挑戰(zhàn)①西夏、遼疆域深入中原農耕文明區(qū),面臨游牧-定居雙重地區(qū)的經濟挑戰(zhàn)②元朝疆域的極廣、民族成分復雜,地方治理困難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遼史·百官志一》材料:胡人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胡服,謂之契丹官,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胡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zhí)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嗑福骸段湎肪?7《契丹官儀》材料: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曰開封府,曰翊衛(wèi)司,曰官計司……——《宋史·夏國傳》材料:史書記載西夏另有一套“蕃號”官稱,包括寧令、謨寧令、丁盧、祖儒、呂則等?!獜堌M之:《中國歷史新編》思考:材料所反映的是遼朝哪些制度?思考:材料所反映的是遼朝哪些制度?這些制度具有怎樣的特點?歸納總結:雙軌行政制度的南北面官制、四時捺缽制度。特點:因俗而治、保留傳統(tǒng)。學習農業(yè)文明和保歸納總結:雙軌行政制度的南北面官制、四時捺缽制度。特點:因俗而治、保留傳統(tǒng)。學習農業(yè)文明和保留草原傳統(tǒng)名詞解釋:猛安謀克制度:金朝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tǒng),叫作“猛安謀克”。凡女真民戶,每三百戶編為一謀克,十謀克編為一猛安。他們平時耕作,戰(zhàn)時選拔丁壯出征。大定之治: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重用漢族官僚,采用漢制,興文治。積極發(fā)展經濟,修水利,發(fā)展手工業(yè);頒發(fā)“免奴為良”的詔令;崇尚節(jié)儉、減土木、禁饋獻、抑佛教。停止對南宋戰(zhàn)爭,締結和議,宋金休戰(zhàn)約三十年。北方地區(qū)經濟恢復,“家給人足,倉廩有余”。完顏雍獲得了“北國小堯舜”的稱呼,在位29年使金國達到了鼎盛時期思考:結合材料與教材,分析猛安謀克制度具有怎樣的功能及意義歸納總結:功能:具有行政、生產、軍事多重功能相結合意義:適應了政權建立初期的基本情況,有利于金朝的政權鞏固,有利于學習中原先進文明。材料:行省的職掌在忽必烈時期主要是錢糧、戶口、屯種、刑獄等民政事務。成宗即位后,行省還具有了領本省軍隊的權力。行省在權力行使上要受到中書省乃至樞密院的節(jié)制?!惺”旧頇啻蠖粚5臋C制?!卒摚骸吨袊沃贫仁贰凡牧希荷w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对贰さ乩碇尽凡牧希涸郧暗闹袊鴼v史,包括漢唐在內,本質上屬于“小中國”,到了元朝,加上此前遼金等北方政權的影響,中國才變成了“大中國”?!獜埛对_啟了“大中國”時代》思考:元朝會不會出現(xiàn)宋朝內重外輕的局面或是重蹈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的覆轍?為什么?歸納總結:不會,從政治角度來看,行省軍政大權集中,但同時行中書省是由中央派出機構,受中央制約。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權力大而不專的地方管理制度。從地理角度來看,犬牙交錯的政區(qū)劃分方式消滅了地方割據(jù)的地理條件。行省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治理;有利于促進省內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行省制是我國省制的開端,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探究二不變之“中國”材料:元朝實現(xiàn)了全中國的統(tǒng)一,“中國”一詞的地域意義突破九州而演變?yōu)槭恍惺?,人民意義突破漢人而演變?yōu)闈h、蒙、色目等眾多民族,其文化意義演變?yōu)檗r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變化,乃是“中國”主權行使,可以是漢族政權,也可以是少數(shù)民族和漢人的聯(lián)合政權。元朝同時承認了遼、宋、金“各與正統(tǒng)”的地位?!沃净ⅲ骸丁爸袊^”在元代的轉換》材料:元朝以前的中國歷史,包括漢、唐在內,本質上屬于“小中國”。到了元朝,加上此前遼金等北方民族政權的影響,中國才變成“大中國”?!獜埛骸逗我灾袊匪伎迹航Y合所學與材料,為什么說是因為“元朝”,中國才變成“大中國”?給出觀點并論歸納與總結觀點:“中國”從區(qū)分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標識變成了多民族共同體的政治符號,成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代名詞。疆域:從局限于黃河長江流域擴展到囊括周邊四夷之地的遼闊疆域。經濟:從農耕經濟區(qū)擴展到包含農耕、游牧兩大經濟區(qū)的經濟共同體。文化:從儒家禮樂文明擴展到包含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體系。民族:從單--漢族共同體擴展到包含少數(shù)民族的多民族共同體。觀念:從華夷之辯到民族認同感不斷增強。綜上所述:有利于各民族逐漸從多元走向一體,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004體系構建不變: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不變: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政權之變變制度之變疆域之變民族之變005記憶清單一、遼與西夏(一)遼1、起源:契丹族與鮮卑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2、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后來版圖擴大,改國號為遼3、遼宋關系: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頻繁,貿易活躍。4、政治制度:(1)南、北面官制:遼朝的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①職責: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族等游牧民族事務②特點:因俗而治,蕃漢分治(即遼朝固有的制度統(tǒng)治契丹人,用漢人的制度統(tǒng)治漢人)(2)四時捺缽(nàbō)制度:皇帝和宮廷依然保持草原習俗,每年隨季節(jié)轉換定期遷徙。遷徙中的行營成為國家政治中心。(二)西夏1、起源:黨項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zhèn),宋初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2、建立: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3、夏金關系:北宋滅亡后,西夏向金朝稱臣,仍然保持事實上的獨立。4、政治制度: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一制度兩稱謂)二、金朝入主中原1、起源:女真族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業(yè)、狩獵、畜牧為生。2、建立: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1115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上京、今黑龍江阿城)3、宋京對峙: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與南宋逐漸形成對峙局面4、遷都: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5、政治制度:①基本沿襲唐宋制度②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tǒng)叫作“猛安謀克”6、猛安謀克制:①性質:女真族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②職能:平時耕作,戰(zhàn)時選拔丁壯出征。③特點:兵民合一④效果:不僅節(jié)約了財政開支,而且保證了較強的戰(zhàn)斗力。7、金朝的興衰①鼎盛: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②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腐化,統(tǒng)治逐漸衰落。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tǒng)一(一)蒙古崛起1、建國: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2、擴張:先后滅西遼、西夏(1227)、金(1234),收服吐蕃諸國,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qū)(二)元朝建立1、定都大都: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傳統(tǒng)政治制度,興建大都。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3、影響: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jù)局面,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4、地位: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5、汗國分裂:蒙古其他統(tǒng)治區(qū)域,形成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它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三)元朝統(tǒng)一1、占領臨安: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2、完成統(tǒng)一:1279年,元軍在崖山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tǒng)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堅拒勸降,在大都從容就義。(四)元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1、驛站制度①修驛道、設驛站:為鞏固統(tǒng)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②設急遞鋪:相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③作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tǒng)一,促進了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推動了經濟文化交流。2、行省制度:①內容: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qū)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10個行省。②特點:行省轄區(qū)廣闊,軍政大權集中(行政效率高);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權)③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省制的開端,也促進了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3、邊疆管理:①吐蕃地區(qū):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②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③臺灣:在隸屬福建晉江的澎湖設置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四、元朝的民族關系(一)蒙古族和回回的形成1、蒙古族的形成: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鐵木真統(tǒng)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回的形成: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二)民族政策——“四等人制”1、目的:蒙古統(tǒng)治者為了保障自己的統(tǒng)治利益2、性質: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對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措施,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的作用:①創(chuàng)新制度,影響深遠②發(fā)展生產,開發(fā)邊疆③學習漢制,民族交融*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王朝統(tǒng)治者學習、接受中原傳統(tǒng)典章制度和統(tǒng)治理念的認識:少數(shù)民族王朝建立時,由于大都處于奴隸制或正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為保持在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地位,少數(shù)民族王朝不得不逐漸調整政策,推動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這一過程是少數(shù)民族進入經濟、文化先進的中原地區(qū),與漢族逐漸交融的過程,也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逐漸封建化的過程,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鞏固。00601強化訓練一、選擇題1.(2023·云南大理高一下期末·7)公元920年,遼太祖下令創(chuàng)制契丹大字,耶律魯不古和耶律突不呂參考漢字形制,增減筆畫,經半年創(chuàng)出契丹大字3000余字,后頒行全國。這反映出遼國()A.境內民族交融加強B.與南宋文化交流頻繁C.注重吸收漢族文化D.推行文化強國的政策2.(2024·河南中原名校聯(lián)盟高三9月調研考試·14)遼朝立國初期,契丹貴族遷徙擄掠來的漢人、渤海人在西北草原上建城,發(fā)展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冶礦業(yè)生產。這一舉措()A.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B.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治國理念C.推動了先進生產方式傳播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據(jù)的隱患3.(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調研二·10)遼朝統(tǒng)治者很重視對儒學人才的吸納和重用,如圣宗就曾“詔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諸道軍有勇健者,具以名聞’’。此外,遼朝還通過興辦官學、開科取士等方式,培養(yǎng)和選拔儒學人才,涌現(xiàn)出一批“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儒士。這些做法()A.利于推動契丹政權封建化進程B.旨在消除契丹與漢族間矛盾C.確立了儒學在遼朝的正統(tǒng)地位D.體現(xiàn)出因俗而治的統(tǒng)治政策4.(2024·河南中原名校聯(lián)盟高三9月調研考試·15)金熙宗統(tǒng)治期間(1135—1149年),將大量猛安謀克“徙居中土,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給以官田,使其播種,以充口實”。這一舉措()A.消除了南北文化的隔閡B.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C.加速了金朝封建化進程D.拓展了金朝的統(tǒng)治區(qū)域5.(2024·江西紅色十校9月聯(lián)考·4)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禮祭祀曲阜孔子。其在位期間,還曾令中書右丞博羅特穆爾以國字譯《孝經》,并“命中書省刻板模印,諸王而下皆賜?!痹渥诘倪@些做法()A.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新局面B.旨在積極推廣中原的先進文明C.意在鞏固元朝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D.致使?jié)h蒙間民族隔閡得以消除6.(2024·貴州貴陽月考一·10)1260年忽必烈即位,取儒家經典《易經》中“大哉乾元”之義,定國號“大元”,年號中統(tǒng);即位不久便動議為遼、宋、金修史,幾經爭論,直至元朝末年才確定“三國各與正統(tǒng),各系其年號”的修史方案,以見祖宗盛德得天下。據(jù)此可知元朝()A.與遼宋金政權關系對立B.旨在突出政權的正統(tǒng)性C.內部胡漢矛盾不可調和D.延續(xù)了前代的修史方法7.(2023·云南玉溪高一下期末·8)它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地方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兩朝得到發(fā)展,最終影響了現(xiàn)代中國的行政體制。據(jù)此判斷,“它”的設置()A.標志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成熟B.改變了絕對專權的政治環(huán)境C.形成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D.較好地發(fā)揮了地方的獨立性8.(2024·百師聯(lián)盟高三一輪復習聯(lián)考<一>河北卷·13)記載元代歷史的藏文史書《漢藏史集》中寫道:“最初,在瑪卡秀雅許的上部,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即漢、藏、蒙古(霍爾)三者”。由此可知,當時()A.大一統(tǒng)思想得到發(fā)展B.文明起源多樣性得到認同C.華夏認同的觀念形成D.中華同源共祖意識的傳播9.(2024·江西南昌摸底測試·4)下圖是中國古代某兩個朝代云南的邊疆示意圖,兩朝對云南邊疆經營的變化反映了()A.君主專制空前強化B.民族矛盾漸趨緩和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D.邊防壓力不斷增大10.(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調研二·11)元朝前期,在“盡收諸國,各依風俗”的執(zhí)政思想影響下,不同職業(yè)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訴訟管轄,如有對蒙古人和兩都諸色人分設審判機構。刑事案件的管轄方面遵守著屬人管轄的原則,而非屬地管轄。這種刑事原則()A.旨在維護傳統(tǒng)封建等級秩序B.繼承了德法共治的治國理念C.適應了多元社會的發(fā)展需要D.確保了司法系統(tǒng)的獨立運行二、非選擇題11.(2024·北京高三入學考·18)(12分)【中國古代邊疆民族政權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漢朝到唐朝,漠北草原上先后出現(xiàn)過由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等民族建立的強大國家。它們雖盛極一時,但其政權組織卻是建立在氏族或部落基礎之上,并沒有打破氏族或部落原來的組織結構和血緣外殼。這種國家被稱為“部族聯(lián)盟國家”。在部落聯(lián)盟國家中,作為征服者的統(tǒng)治民族與被征服者未能融為一體。一個統(tǒng)治民族在比較強盛的時期,能夠控制草原上許多不同民族、部族,這種情況下,部落聯(lián)盟制的國家建構起來會很快;但是一旦發(fā)生問題,比方說嚴重的天災,或嚴重的內訌,那么解體得也非???。因為那些被控制的部族原本的基礎并沒有被打亂,當統(tǒng)治民族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原本被統(tǒng)治的那些部族馬上可以組織起來,甚至可能取而代之。所以草原上這些部落聯(lián)盟制的國家盡管一時強盛,往往是旋興旋廢,起得很快,落得也很快?!幾脏囆∧稀稇n患與繁榮:北族政權的興衰)材料二成吉思汗將其部隊按照十戶、百戶、千戶的方式加以編組,委任了各級長官。蒙古國建立后,將所有的草原牧民都按千、百、十戶鳊制起來,這種制度具有兵民合一的特點,是蒙古國統(tǒng)治草原社會的基本行政單位。編組千戶時,大部分是混合不同部落、氏族的成員重新組成的。尤其是被成吉思汗征服的部族,基本都被拆散,分屬于不同的千戶。這樣,千戶、百戶制度實際上取代了舊日的部落、氏族結構,蒙古國百姓通過這一制度被納入嚴密的組織,在指定的牧地范圍內居住,接受賦役征調。千戶百戶制度瓦解了草原上的原有的氏族部落,逐漸形成了全新而有持久生命力的蒙古民族?!幾詮埛取哆|夏全元史》(1)依據(jù)所學,簡述北朝至唐朝突厥族的興衰。(6分)(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比較漢唐時期和元朝中國古代北方邊疆政權的發(fā)展變化。(6分)預習作業(yè)答案少數(shù)民族政權名稱遼西夏金元時間916103811141271民族契丹黨項女真蒙古興起地域遼河上游陜北、寧夏一帶黑龍江、松花江流域漠北元朝地方管理區(qū)域管理機構職能甘肅、陜西、嶺北、遼陽、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廣、江西、江浙行中書省軍政大權山東、山西、河北中書省中央直轄管理軍政事務吐蕃地區(qū)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掌管全國宗教事務并統(tǒng)轄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的軍政事務。西域宣慰司、北庭元帥府管理軍政事務琉球隸屬福建晉江澎湖巡檢司行政管理,經略臺灣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CCACCBADCC1.【答案】C【解析】據(jù)題干可知,遼國官員在“參考漢字形制”及“增減筆畫”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制了契丹文字,這反映出遼國注重吸收漢族文化,故選C項;題干述及的是遼國官員吸收漢族文化,創(chuàng)制出契丹文字,并沒有述及其國內“民族交融”問題,排除A項;據(jù)所學可知,遼與北宋對峙,而不是“南宋”,排除B項;題干述及的是遼國創(chuàng)制契丹文字,但是并沒有述及其統(tǒng)治者通過文化來實現(xiàn)“強國”目的,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在西北草原……發(fā)展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冶礦業(yè)生產”可知,此舉有助于先進的農耕文明和技術在西北地區(qū)的傳播,故C項正確;遼朝未能統(tǒng)一中國,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因俗而治”,排除B項;“消除”的說法過于夸大化,排除D項。3.【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重視對儒學人才的吸納和重用”可知,遼統(tǒng)治者重視對儒學人才的吸納和重用,有利于儒學人才參與政治,從而推動契丹政權封建化進程,故選A項;據(jù)所學可知,遼朝統(tǒng)治者重用儒學人才的目的是維護其統(tǒng)治,而非消除契丹與漢族間矛盾,排除B項;遼朝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政治上采取南北面官制度,因俗而治,儒學并不是正統(tǒng)地位,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了遼朝統(tǒng)治者對儒學人才的重視,不能說明因俗而治,排除D項。4.【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此舉有助于女真族由游牧經濟向農耕經濟過渡,故C項正確;“消除”的表述過于夸大化,排除A項;經濟重心的南移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題干中的“中土”在金熙宗統(tǒng)治期間隸屬于金朝,故“拓展”的表述錯誤,排除D項。5.【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加封孔子”“以國字譯《孝經》”可知,元武宗尊孔崇儒,這是對漢文化的吸收與借鑒,有利于促進民族間文化融合,緩和民族間的矛盾,旨在維護元朝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故選C項;秦朝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新局面,排除A項;此項是表象,而非實質,排除B項;“消除”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6.【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確定‘三國各與正統(tǒng),各系其年號’的修史方案”可知,忽必烈即位后,采用中原方式確定國號,且元代修史時采用遼、宋、金皆為正統(tǒng)的方式獨立修史,體現(xiàn)了元朝統(tǒng)治者對中原文化的重視,且強調遼、宋、金的正統(tǒng)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元代政權的正統(tǒng)性,故選B項;忽必烈即位時遼、金已經被滅,南宋統(tǒng)治也岌岌可危,排除A項;元朝建立時民族矛盾尖銳,但隨著時間推移民族交融加強,階級矛盾凸顯,元朝滅亡于農民起義,“不可調和”說法錯誤,排除C項;宋代修史并未面臨唐代的正統(tǒng)問題,元朝修史與宋代面對的問題不一致,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它是13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地方行政模式”結合所學可知,“它”是行省制度,它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標志著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成熟,故選A項;據(jù)所學可知,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又是中央派出機構,維護了中央集權,沒有改變絕對專權的政治環(huán)境,排除B項;據(jù)所學可知,秦代郡縣制的推行標志著中央對地方垂直管理的形成,排除C項;行省制的創(chuàng)立加強了中央集權,地方并非獨立,排除D項。8.【答案】D【解析】“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等,可知這部元代史書認為漢、藏、蒙古三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祖先,D項正確。大一統(tǒng)思想強調國家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統(tǒng)一的,不容分割的,材料中主要是通過追溯民族的來源,體現(xiàn)漢、藏、蒙古三個民族的同源性,并沒有涉及國家,排除A項;文明多樣性是指文明在多個地域起源,且每個文明都有各自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認同觀念形成,排除C項。9.【答案】C【解析】圖一為大理政權,圖二為元朝西南地區(qū),與圖一存在地方政權相比,元朝對西南的控制加強,體現(xiàn)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故選C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排除A項;元朝實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民族矛盾激化,排除B項;元朝將云南地區(qū)納入統(tǒng)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制造園區(qū)的投資風險評估與管理
- 現(xiàn)代企業(yè)經營中的稅務籌劃與風險管理
- 2024年春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10單元 酸和堿 實驗活動6 酸、堿的化學性質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Unit7 第2課時(說課稿)Story time三年級英語上冊同步高效課堂系列(譯林版三起·2024秋)
- 2《紅燭》《致云雀》聯(lián)讀說課稿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4 做陽光少年》(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皖教版
- 2025水運工程施工監(jiān)理合同(試行)
- 2025企業(yè)聘用臨時工合同
- 2025鉆孔灌注樁施工合同
- 8 安全記心上(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
-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教學課件
- 一年級下冊口算題(可直接打印)
- 公務員面試應急應變題目大全及解析
- 學校年級組長工作計劃
- 膝關節(jié)痛風的影像學診斷
- 浙江省炮制規(guī)范2015版電子版
- 冰心《童年的春節(jié)》
- 鄭州小吃詳細地點
- 上海高考英語詞匯手冊
- 2021年江蘇省淮安市淮陰中學高一政治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
- 公共政策工具-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