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_第1頁
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_第2頁
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_第3頁
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_第4頁
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40

CCSA76

DB3311

浙江省麗水市地方標準

DB3311/T159—2020

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

2020-12-22發(fā)布2021-01-22實施

麗水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311/T159—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數據基準.........................................................................................................................................................1

5工作流程.........................................................................................................................................................2

6調查準備.........................................................................................................................................................2

7調查實施.........................................................................................................................................................4

8審核登記.........................................................................................................................................................5

9登簿發(fā)證.........................................................................................................................................................6

附錄A(規(guī)范性)工作流程圖....................................................................................................................8

附錄B(資料性)收集資料清單................................................................................................................9

附錄C(資料性)調查成果核實表樣式.................................................................................................10

I

DB3311/T159—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

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麗水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麗水市國土勘察測繪規(guī)劃院、杭州簡臻標準技術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湯以勝、黃興、周明霞、胡旭嫣、陳偉、湯璟浩、李莉、尚金文、周建麗、陳增林、

梁艷華、袁恒、袁青、董海潔。

本文件為首次發(fā)布。

II

DB3311/T159—2020

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確定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術語和定義、數學基準、工作流程、調查準備、調查實施、審核登

記、登簿發(fā)證。

本文件適用于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確權登記工作。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沒有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資源

人類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質和能量。

3.2

確權登記

依據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進行登記,并確定其所有自然生態(tài)空間的活動。

3.3

自然資源登記單元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不同自然資源種類和在生態(tài)、經濟、國防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劃定的具有相

對完整的生態(tài)功能、集中連片等特征的空間范圍。

3.4

界址點

登記單位或權屬界線的交叉點或轉折點。

4數據基準

4.1坐標基準

1

DB3311/T159—2020

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中央子午線120°,高斯3°帶投影,帶號為40。

4.2高程基準

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二期),高程值單位為米。

4.3計量單位

4.3.1長度單位采用米,統計匯總登記采用千米,小數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3.2面積單位采用平方米,統計匯總登記采用公頃,小數點后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4數據格式

數據和文件格式應:

——矢量數據采用Shapefile格式;

——柵格數據采用Geotiff、IMG格式;

——文本、表格等數據文件采用Word、Excel、WPS格式;

——屬性表數據采用Access的mdb格式;

——掃描文件采用PDF格式。

4.5比例尺與精度要求

4.5.1比例尺

自然資源屬性調查、確權調查工作底圖比例尺不低于1:10000,比例尺分母為1000的倍數。

4.5.2成果精度

空間數據成果定位精度應優(yōu)于1:10000地形圖成圖精度。

5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分為調查準備、調查實施、審核登記和登簿發(fā)證,流程圖按照附錄A。

6調查準備

6.1資料收集處理

6.1.1資源分類

自然資源包括水流、森林、草原、荒地、灘涂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各類資源類型應符合表

1的要求。

2

DB3311/T159—2020

表1自然資源類型

類型界定

陸地表面承載流動水且水體長度超過5km的土地或陸地表面常年蓄水、水面面積超過2hm2的洼池土地和

水流

其承載水體的總和,包括江河、湖泊。

地面主要生長樹木和其他木本植物、面積超過2hm2的土地和其承載植物的總和,包括喬木森林、竹林森林、

森林

灌木森林、疏林森林。

地面主要生長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面積超過2hm2的土地和其承載植物的總和,包括天然牧草地、

草原

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

荒地地面以裸露巖石或土壤為主、沒有開墾或沒有耕種的土地,不包括灘涂,分為裸地、鹽堿地、沙地。

灘涂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土地或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之間的淺灘土地。

礦產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自然資源。

6.1.2資料收集

收集登記單元范圍自然資源信息,資料清單見附錄B,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自然資源專項調查;

——不動產登記(含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數據);

——公共管制等數據資料。

6.1.3數據處理

6.1.3.1對收集的空間數據進行統一處理,紙質圖形資料應矢量化。

6.1.3.2預劃獨立登記單元時,所收集資料無法提供單元界線矢量數據或坐標數據的資料時,可采取

在相同地形、地物的基礎上,根據單元界線的形狀相同(相似)、面積相等原則,實現獨立登記單元界

線矢量化。

6.1.4坐標系轉換

圖件原為1954年北京坐標系、1980年西安坐標系、WGS-84坐標系等的,應轉換為CGCS2000坐標系,

所有地圖數據均以平面直角坐標表示。

6.2編制工作底圖

工作底圖的基本要素包括:

——正射影像;

——全國國土調查成果中的行政區(qū)劃界線、地類圖斑、圖斑注記;

——相關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等不動產權屬界線;

——設定的生態(tài)保護紅線、公共管制、用途管制、特殊保護規(guī)定范圍等。

6.3預劃登記單元

基于工作底圖,依據登記單元審批或生態(tài)空間范圍界線預劃登記單元。

6.4發(fā)布通告

3

DB3311/T159—2020

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通告應通過戶外張貼,政府門戶網站等新聞媒體進行發(fā)布。

7調查實施

7.1內業(yè)調查

7.1.1利用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和相關專題調查數據等資料,進行內業(yè)采集和信息提取,內容包含但

不限于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等自然狀況信息。

7.1.2利用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成果對登記單元界線、登記單元內的土地所有

權界線、權利主體等資料進行內業(yè)提取分析,形成自然資源權屬調查圖表成果。

7.2關聯信息

在登記單元調查初步成果上關聯以下信息。

——不動產登記信息,主要包括:

不動產單元號;

不動產權利類型;

權利人;

登記時間;

登記機構。

——生態(tài)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規(guī)劃用途等特殊保護信息,主要包括:

國土空間規(guī)劃明確的用途;

生態(tài)保護紅線;

特殊保護規(guī)定等信息。

——礦業(yè)權信息,主要包括:

礦產資源勘查/采礦許可證號;

探礦/采礦權人;

開采礦種;

勘查/礦區(qū)面積;

有效期限;

發(fā)證機關等。

——取水許可信息,主要包括:

取水許可證號;

取水權人;

取水地點;

取水量;

有效期限;

審批機關。

——排污許可信息,主要包括:

排污許可證號;

單位名稱;

污染物種類;

排放濃度限值;

4

DB3311/T159—2020

有效期限;

發(fā)證機關。

7.3調查核實

7.3.1權屬核實

內業(yè)調查成果中的權屬狀況應經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鄉(xiāng)鎮(zhèn)(街道)進行核實,填

寫《調查成果核實表》,形成核實意見?!墩{查成果核實表》樣式見附錄C。

7.3.2自然資源類型和公共管制情況核實

應對存在信息漏提或錯提的自然資源類型和公共管制進行情況核實。

7.4外業(yè)補充調查

7.4.1對在調查核實過程中發(fā)現調查要素缺失、不清晰的,應開展外業(yè)補充調查。

7.4.2對存在權屬爭議的,應召集相關單位進行調解。

7.4.3權屬爭議確實無法解決的,可劃定爭議區(qū)。

7.5調查成果上圖和入庫

應將調查成果按照統一要求,進行整理、上圖、檢查和建庫,形成標準規(guī)范成果包,通過質檢后錄

入自然資源部統建系統。調查成果包含:

——自然資源登記單元范圍界線、自然資源權屬范圍線、行政管轄界線和公共管制界線;

——各類自然資源地類圖斑、地類編碼;

——關鍵拐點界址點坐標;

——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和代理行使主體名稱等。

8審核登記

8.1數據入庫

應對錄入自然資源部數據庫的數據成果進行審核,包括:

——數據審核:

數據覆蓋范圍、圖層、數據表、記錄等成果是否準確、有效;

數據圖形和屬性表達是否一致;

數據庫匯總所得的各類數據匯總邏輯表間邏輯是否正確。

——圖形的拓撲關系審核:

要素圖形空間位置是否正確;

圖層間和圖層內的點、線、面是否存在重疊、交叉、縫隙等拓撲錯誤。

——要素屬性正確性和結構符合性審核:

各圖層的屬性結構是否符合數據庫規(guī)則;

屬性字段格式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5

DB3311/T159—2020

必填字段有無缺漏。

8.2入庫成果

8.2.1審核和調整

應根據數據庫成果、圖件成果、文字報告成果的審核意見,對登記成果進行調整完善。

8.2.2數據庫成果

8.2.2.1成果內容

統一確權登記數據庫成果內容包括:

——登記單元范圍線、登記單元所在地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行政區(qū)邊界、登記單元界址點坐標、登記單元圖

斑、產權邊界;

——范圍內各類自然資源的空間范圍、面積、質量和數量;

——功能區(qū)劃、用途管制、生態(tài)保護紅線等矢量數據。

8.2.2.2成果分類

數據庫成果分類包含:

——圖件成果:

單元圖;

單元權屬、公共管制要求等專題圖件;

自然資源登記簿附圖;

地籍圖。

——表格成果:

自然資源登記簿;

登記單元自然資源分類面積匯總表;

登記單元國家所有自然資源分類面積匯總表;

登記單元集體所有自然資源分類面積匯總表;

登記權屬面積匯總表;

地籍調查表;

調查成果核實表;

確權登記審批表。

——文字報告成果:

工作報告;

技術報告。

9登簿發(fā)證

9.1公告

6

DB3311/T159—2020

9.1.1應在政府門戶網站及指定場所公告自然資源登記事項,公告期不少于15個工作日。公告內容包

括:

——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的自然狀況:

坐落;

空間范圍;

自然資源類型;

面積;

數量;

質量等。

——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的權屬狀況:

所有權人;

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代表行使內容;

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代理行使內容等。

——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附圖;

——提出異議的期限、方式、受理機構等;

——需要公告的其它事項。

9.1.2利害關系人對公告事項提出異議的,應調查核實。

9.2登簿發(fā)證

登記事項公告期滿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登記機構將登記事項記載于《自然資源登記簿》,并頒

發(fā)《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

7

DB3311/T159—2020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

工作流程圖

8

DB3311/T159—2020

BB

附錄B

(資料性)

收集資料清單

部門資料用途

第三次全國國土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數據(及

主要用于制作工作底圖,圖層疊加分

年度變更數據)、正射影像圖、高分辨率衛(wèi)星

析,自然資源數量、類型統計。

遙控影像(分別率優(yōu)于0.2m)

主要用于制作工作底圖,圖層疊加分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數據

析,分析集體土地所有權相關情況

主要用于制作工作底圖,圖層疊加分

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數據析,分析集體土地所有權和用益物權相

關情況

自然資源部門主要用于關聯登記單元內的不動產登

土地、房屋、林地等不動產登記資料

記信息

主要用于關聯公共管制要求,分析保護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

和管制情況

國土空間規(guī)劃(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城鄉(xiāng)規(guī)

劃、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數據

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儲量統計、儲量利用現

主要用于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調查、統

狀調查數據和探礦權、采礦權登記數據、國

計和關聯探礦權、采礦權信息

家礦產地儲量空間數據

自然資源部門

生態(tài)保護紅線成果主要用于關聯公共管制要求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

自然資源部門土地承包經營權、水產養(yǎng)殖等用益物權登記主要用于關聯登記單元內的不動產登

農業(yè)農村部門成果記信息

環(huán)境功能區(qū)規(guī)劃、排污許可、水質監(jiān)測等成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

河流、湖泊、水庫等統計資料

主要用于分析記載登記單元內的水資

水利普查、水資源調查等成果

源信息和關聯公共管制信息

水利部門河流、湖泊管理范圍和劃定成果

河湖長制等相關資料

取水許可

自然資源部門省級地質公園審批成果主要用于登記單元預劃分

森林資源調查規(guī)劃設計成果,林地“一張圖”主要用于分析記載登記單元內的森林、

林業(yè)部門

省級以上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區(qū)劃界定成果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信息和關聯公共

農業(yè)農村部門

林地、濕地保護與利用等相關規(guī)劃成果管制信息

9

DB3311/T159—2020

CC

附錄C

(資料性)

調查成果核實表樣式

縣(市、區(qū))

調查成果核實表

登記單元號

登記單元名稱

登記單元界線

核實情況

核實人:核實時間:

登記單元內

權屬狀況核實情況

核實人:核實時間:

是否存在自然資源類型

和管制信息

錯(漏)提情況

核實人:核實時間:

10

DB3311/T159—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數據基準.........................................................................................................................................................1

5工作流程.........................................................................................................................................................2

6調查準備.........................................................................................................................................................2

7調查實施.........................................................................................................................................................4

8審核登記.........................................................................................................................................................5

9登簿發(fā)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