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智能音箱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言對話的交互方式,實現影音娛樂、生活服務等多項功能的操作。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A.智能音箱接收到信息后依靠揚聲器的振動才能發(fā)出聲音B.對智能音箱發(fā)布指令“大點兒聲”,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音調C.智能音箱能根據語言指令來完成指定操作,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D.人們根據聲音的音色可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聲音2.下列有關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只要物體振動,人耳就一定可以聽到聲音B.某昆蟲飛行時翅膀在2s內振動了600次,人類不能聽到該頻率的聲音C.天壇的回音壁是利用聲音的反射,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聲音加強D.聲音不能同時傳遞信息和能量3.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減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撥動鋼尺。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和發(fā)聲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鋼尺振動產生的 B.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C.第二次振動的頻率高,音調高 D.鋼尺兩次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4.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等B.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水下仍能聽見音樂,說明水能傳聲C.醫(y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fā)育情況,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D.我們不能聽到蝴蝶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發(fā)出的聲音傳播速度太慢5.如圖所示,把一個裝有少量水的高腳酒杯放在水平臺上,一只手按住酒杯的底座,將另一只手的手指潤濕后沿著杯口邊緣摩擦,使其發(fā)出聲音。改變酒杯中的水量,用同樣的力去摩擦酒杯同一位置,仔細傾聽會發(fā)現,發(fā)出聲音的高低會發(fā)生變化。針對這一現象大家提出了幾個問題,其中較有價值又可進行探究的問題是()A.為什么用手指潤濕后沿著杯口邊緣摩擦會發(fā)出聲音?B.響度與手指摩擦用力大小有什么關系?C.音調與手指摩擦口杯不同位置之間有什么關系?D.音調與水量多少有什么關系?6.同學們在音樂伴奏下做課間操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課間操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B.課間操音樂聲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C.按音樂聲做課間操說明聲音可傳遞能量D.調節(jié)音樂聲的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7.現在的智能機器人已能與人們進行語音交流。下列關于交流過程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機器人是高科技產品,它發(fā)出的聲音不需要聲源振動產生B.機器人能唱旋律不同的歌曲是因為它能發(fā)出不同音色的聲音C.人聽到的機器人的聲音是通過電磁波傳播到人耳中的D.機器人發(fā)出的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8.一場大雪后、人們會感到外面萬籟俱靜,究其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駛的車輛減少,噪聲減少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銀裝素斑,噪聲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對噪聲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氣溫較低,噪聲傳播速度較慢9.如圖所示,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伴隨著一群孩子用希臘語演唱的《奧林匹克頌》的歌聲,奧林匹克會旗冉冉升起.那清澈、明亮、純真的童聲合唱給全世界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演唱者正是來自革命老區(qū)河北保定阜平縣的馬蘭花合唱團。從物理角度來看,合唱的歌聲一定比其中任意一個小朋友唱歌聲的(

)A.音調高 B.音色好 C.響度大 D.聲速大10.如圖是三種器樂發(fā)出的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這三種聲音的頻率()A.都相等 B.都不相等C.甲和乙相等 D.甲和丙相等11.如圖,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和丁的音調相同 B.響度相同的有圖甲、乙、丙C.圖甲、圖乙的音色不同 D.甲的音調比丙的音調低12.如圖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部吹氣,使其發(fā)出聲音,改變水量,再次對著試管口吹氣,比較聲音的高低。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A.聲音產生的原因 B.響度與振幅的關系C.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D.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時間二、填空題13.周末小名一家人去郊區(qū)踏青,小名在野外聽到了鳥的鳴叫聲和潺潺的流水聲,她是根據區(qū)別鳥鳴和流水的聲音,鳥鳴和流水聲在相同環(huán)境的空氣中傳播速度。14.《西游記》“奪寶蓮花洞”一集中,唐僧派豬八戒探路,豬八戒卻偷懶睡大覺,孫悟空變成蒼蠅吵醒了他。有趣的是,孫悟空為什么不變成蝴蝶去吵醒豬八戒呢?原來蝴蝶翅膀振動的頻率低于Hz是,人耳聽不到,而蒼蠅發(fā)出的聲音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醫(yī)學上用(填聲波類型)的能量清洗牙齒,因為人耳聽不見它,保護了我們的耳朵。15.如圖是色空鼓。用鼓棒敲擊音舌,音舌由于而產生聲音;用相同力度敲擊不同音舌時,鼓發(fā)出聲音的(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不同。16.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某學校組織學生通過電視聽取全國兩會報告。一個同學剛走到演播室門口,就說:“你們聽,現在習主席在講話”,這個學生是根據判斷出是習主席的聲音的。老師讓把電視的音量調大一些,這是要求增大聲音的。17.遠處傳來美妙動聽的鋼琴演奏聲,小蕊同學尋聲而去,聽到聲音的(選填“響度”或“音調”)越來越大。走近之后小蕊發(fā)現,鋼琴手越用力彈,聽到聲音的(選填“響度”或“音調”)越大。18.如圖所示,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聽到的聲音是由試管內空氣柱產生的,當用更大的力吹氣時,聲音特性中的會發(fā)生變化。19.學習了聲音的相關知識后,小明進行了以下嘗試:(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可以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產生的;(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會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說明可以傳聲,如果在月球上做同樣的實驗,(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彈起,這是因為。三、實驗題20.小明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發(fā)現琴弦發(fā)出聲音音調的高低,可能受各種因素影響,擰動弦鈕,調整了琴弦松緊,音調高低也有變化。小明對此進行探究,經過與同學們討論,做出了影響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的猜想:猜想一: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二: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三: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驗證猜想,他找來琴弦,規(guī)格如表所示: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m2)A銅600.76B銅601.02C銅800.76D尼龍80(1)為驗證猜想一,可選編號為的兩組琴弦進行實驗探究;(2)選擇AC研究后發(fā)現音調不同,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音調的高低與有關;(3)為驗證猜想三,表格中琴弦D的橫截面積應該是mm2;(4)小明在進行實驗時,采用的研究方法是。21.探究聲音的特征:(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如圖所示,你認為能夠完成探究目的的是,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fā)聲體振動的決定的。A.硬紙板接觸圈數不同的齒輪B.

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有震感C.改變薄塑料片滑過梳子的速度D.改變敲鼓的力度(2)在敲鼓時,用鼓錘敲擊鼓面,在聽到鼓聲同時,還可看見鼓面上小紙屑在跳動,用力越大,紙屑跳得越高,聽到的鼓聲越響,表明聲源的越大,鼓聲的響度越大。(3)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發(fā)出的聲音,逐漸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發(fā)現音調逐漸變“低”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此時聲音是波。

參考答案1.B【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凡是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對智能音箱發(fā)布指令“大點兒聲”,其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符合題意;C.智能音箱能夠根據語音完成相關指令操作,說明了智能音箱接受到了指令信息,說明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不同物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人分辨出不同的聲音也是根據音色來分辨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C【詳解】A.物體振動可以產生聲音,如果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人耳不能聽到聲音,故A錯誤;B.昆蟲的翅膀在2s內振動了600次,振動頻率人類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類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內,所以能聽到,故B錯誤;C.當在天壇的回音壁發(fā)出聲音時,聲音傳播過程中碰到墻壁,會發(fā)生反射,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聲音加強,響度增大,故C正確;D.聲能同時傳遞信息和能量,例如:雷陣雨時,聽到雷聲我們知道要下雨,這是聲音傳遞信息;雷聲“震耳欲聾”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故D錯誤。故選C。3.D【詳解】A.振動產生聲音,聲音是由鋼尺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B.聲音以聲波的形式類似水波,向四周傳播,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減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撥動鋼尺,第二次伸出的尺子比較短,第二次振動的頻率高,音調高,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相同,響度相同,故D錯誤,D符合題意。故選D。4.D【詳解】A.臺風和地震活動等會發(fā)出次聲波,所以可以通過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水下仍能聽見音樂,說明水能傳聲,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醫(y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fā)育情況,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我們不能聽到蝴蝶翅膀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蝴蝶發(fā)出的聲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次聲波,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5.D【詳解】如圖的實驗中,當用手指潤濕后沿著杯口邊緣摩擦時,是杯子和水發(fā)生了振動,當水量越大時,杯子和水越難振動,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調越低,水量越小,音調越高。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6.A【詳解】A.聲音的傳播靠介質,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故A正確;B.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音樂聲是由發(fā)聲體(揚聲器或喇叭)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按音樂聲做課間操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錯誤;D.將音量調大是提高聲音的響度,故D錯誤。故選A。7.D【詳解】A.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機器人發(fā)出的聲音也是由振動產生的,A錯誤;B.機器人能唱旋律不同的歌曲是因為它能發(fā)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故B錯誤;C.人聽到的機器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中的,故C錯誤;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機器人發(fā)出的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D正確。故選D。8.C【詳解】A.大雪后即使行駛的車輛減少,但其他噪聲的聲源不一定減少,或者對于居住在遠離公路的人們來說,行駛車輛的減少并沒有減少噪聲的聲源,因此行駛的車輛減少并不是人們感到外面萬籟俱靜的原因,故A錯誤;B.無論地面有沒有被大雪覆蓋,噪聲在大地或雪地表面都會發(fā)生反射,下雪后雪地表面對噪聲的反射相比沒下雪時地面對噪聲的反射并沒有太大影響,故B錯誤;C.大雪蓬松而多孔,噪聲傳播過程中會在這些孔隙中不斷的反射,噪聲能量損耗,響度變小,對噪聲有吸收作用,因此會使人聽到的噪聲響度比不下雪的時候要小,使人們會感到外面萬籟俱靜,故C正確;D.溫度對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有影響,溫度越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慢,因此大雪后氣溫較低,噪聲傳播速度變慢,但是噪聲的傳播速度對噪聲的響度并沒有影響,所以噪聲傳播速度變慢不會使人們感到外面萬籟俱靜,故D錯誤。故選C。9.C【詳解】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從物理角度來看,合唱的歌聲一定比其中任意一個小朋友唱歌聲的響度大。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10.C【詳解】頻率是1s物體振動的次數,相同時間內振動越快,頻率越大。從三幅圖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內,甲、乙圖振動次數都是3.5次,丙振動次數為3次,因此甲、乙的頻率相等,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11.D【詳解】A.由圖知,相同時間內甲、乙、丁振動的次數相同(都有2個波峰和2個波谷),即它們振動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的是甲、乙、丁,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甲、乙、丙的響度相同,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知,甲和乙相比,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圖知,甲和丙相比,甲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多,則甲的頻率大,甲的音調比丙的音調高,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2.C【詳解】用嘴對著瓶口向瓶內吹氣,聲音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試管中的水量越多,空氣柱最短,所以振動最快,音調最高。由此可知,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3.音色相同【詳解】[1]音色不同是由物體的材質、結構等不同造成的,所以可以用音色來辨別鳥鳴和流水聲。[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但在相同環(huán)境的空氣中傳播速度不受其他條件影響,所以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同。14.20次聲波超聲波【詳解】[1][2]蝴蝶翅膀振動的很慢,振動的頻率低于20Hz,屬于次聲波,人耳是無法聽到的。[3]超聲波是指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人耳聽不到,但是它能夠傳遞能量,利用超聲波可以清洗牙齒。15.振動音調【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用鼓棒敲擊音舌,音舌會由于振動而產生聲音。[2]用相同力度敲擊不同音舌時,音舌的振幅相同,發(fā)出的聲音響度相同。色空鼓的材料、結構不變,所以音色也是不變的。由于不同的音舌振動頻率不同,所以鼓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不同。16.音色響度【詳解】[1]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能準確判斷出是習主席在講話,這個學生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出是習主席的聲音的。[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老師讓把電視的音量調大一些,把聲音的大小調大,這是要求增大聲音的響度。17.響度響度【詳解】[1]相同情況下,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所以我們尋聲而去走近鋼琴,聽到的聲音響度越來越大。[2]用力彈鋼琴,敲擊琴鍵的力度大,琴鍵振動的幅度大,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大。18.振動響度【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吹氣時,空氣柱振動產生聲音。[2]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當用更大的力吹氣時,空氣柱的振幅變大,聲音的響度變大。19.振動空氣不能真空不能傳聲【詳解】(1)[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開,說明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因此可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說明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空氣傳遞給左邊音叉,這個現象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3][4]在月球上作圖乙實驗,泡沫小球不能被彈起,因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20.(1)A、B(2)琴弦的長短(3)0.76(4)控制變量法【詳解】(1)要驗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否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則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而橫截面積不同,由表中信息可知,應選擇A、B兩根琴弦進行探究。(2)由表中信息可知,AC這兩根琴弦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而長短不同,選擇AC研究后發(fā)現音調不同,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長短有關。(3)為驗證猜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