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賽文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賽文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賽文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賽文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賽文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賽文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長涉書史,善騎射。金貞祐間,邊事方急,藁

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為將。獨俊一發(fā)破的,遂將所募兵迎敵。

太祖十年,國王木華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勞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將

武仙據(jù)真定,諸城皆應仙??÷时娨谷胝娑ǎ鹣勺咧?。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

叛應仙。俊方屯曲陽,仙來攻,敗之黃山下,獻捷于木華黎。及仙以眾降,木華黎承

制授俊龍虎衛(wèi)上將軍,行元帥府事,屯藁城??≈]木華黎曰:“武仙奸黠,終不為我

用,請備之?!蹦救A黎然其言,以俊為左副元帥,升藁城縣為永安州,號其眾為匡國

軍,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殺都元帥史天倪,據(jù)真定叛??∫怨萝娋?/p>

反側(cè)間,戰(zhàn)士不滿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縱兵蹂民禾??『粽Z之日:“汝欲得

民,而奪之食,無道賊不為也!”仙慚而去。久之,俊復夜入真定,仙敗走,乃納史天

倪弟天澤為帥。太宗四年,會諸軍圍汴。明年,金主棄汴奔歸德,追圍之。金兵夜出

薄◎諸軍于水,俊力戰(zhàn)死之。時年四十有八。

俊早喪父,事母以孝聞,待親故皆有恩意。克汴時,以侍其軸②為賢,延歸教諸子。嘗

S:“射,百日事耳。《詩》《書》,非積學不通。”屢誡諸子曰:“吾一農(nóng)夫,遭天

下多故,徒以忠義事人,僅立門戶。深愿汝曹力田讀書,勿求非望,為吾累也。“臨

陣,勇氣懾眾,立矢石間,怡然若無事者,雖中傷亦不為動。每慕馬援為人,日:

“馬革裹尸,援固可壯?!惫蕬?zhàn)必持矛先士卒?;蛑G,俊曰:“我人臣也,敵在前,

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諸將獻戶口,各增數(shù)要利。吏請

如眾,俊曰:“民實少,他日需求無應,必重斂以承命,是我獨利,而民日困也。”

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亂,事覺,戮其渠魁咒余并釋之。深、冀二州妖人惑眾,圖不

軌,連逮者數(shù)萬人,有司議當族。俊力請主者,但誅首惡。節(jié)度使劉成叛降武仙,俊

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義士,吾與其資產(chǎn),仍奏官之?!北姽嗦?/p>

來降。沃州天臺寨既降,他將利其子女,欲掠之??≡唬骸俺墙刀浼遥收卟粸?/p>

也。”力止之。為政寬明,見人善治田廬,必曲加褒獎,有惰者,則怒罰之。故所部

完實,民惟恐其去也。

(節(jié)選自《新元史》)

【注】①?。罕破龋仁耿谑唐漭S:人名,復姓侍其,名軸。③行在:即行在所。帝

王外巡,臨時安置的住所。④渠魁:首領。舊稱武裝反抗集團或反對者的首領。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四年,以勞擢知中山府事擢:提拔。

B.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一:全部。

C.以侍其軸為賢,延歸教諸子延:招請。

D.余能去逆,即忠義士去:除去。

11.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董俊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組是()

A.①國王木華黎南下,俊迎降②見人善治田廬,必曲加褒獎

B.①俊率眾夜入真定,逐仙走之②事覺,戮其渠魁,余并釋之

C.①俊復夜入真定,仙敗走②立矢石問,怡然若無事者

D.①敗之黃山下,獻捷于木華黎②是我獨利,而民日困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朝貞祐年間,藁城縣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術高超而被提拔為將領。元太祖十

年,他迎降國王木華黎。

B.金將武仙被打敗后率眾投降,但后來又殺害元帥史天倪,憑借真定叛亂,董俊再次

夜襲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別孝順母親,對親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獎賞善治田廬者,處罰懶惰者,所

以百姓都不愿他離任。

D.董俊在處理藁城人預謀作亂、深冀二州妖人惑眾以及劉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張嚴

辦首惡,不問脅從。

⑶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俊謁木華黎曰:“武仙奸黠,終不為我用,請備之?!?/p>

⑵吾一農(nóng)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義事人,僅立門戶。深愿汝曹力田讀書,勿求非

望,為吾累也。

第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軍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鄭莊以任俠自

喜,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

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

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

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

相,至九卿為右內(nèi)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nóng)令。

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

廉,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間,

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③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

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

然稱鄭莊。

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

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

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久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

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shù)歲,以官

卒。鄭莊始列為九卿,廉,內(nèi)行修潔。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無余

費財。

太史公日:夫以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邦翟公有言:“始

翟公為廷尉,賓客闔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

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

見。'”鄭亦云,悲夫!

(選自《史記?汲、鄭列傳》)

【注】①洗沐:沐浴,此指官吏休假。漢制,官吏每五日例得休假。②算:竹器。③推

轂:推舉。④僦人:這里指承攬運輸?shù)娜?。⑤逋負:拖欠款項?/p>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常置驛馬長安請郊,存諸故人存:問候

B.貶秩為詹事秩:官階

C.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下:下等

D.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赍:攜帶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為大王為此計者

B.聞人之善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D.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6.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鄭莊清廉節(jié)儉的一組是(3分)

①存諸故人,請酬賓客②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

③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④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

⑤鄭莊行,千里不赍糧⑥卒后家無余費財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zhuǎn).②④⑤

7.下列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莊在任用官吏的問題上,與司馬安意見不合,后來司馬安乘隙誣陷,使他一度丟

了官職。

B.鄭當時以行俠仗義為自豪,解救了張羽,名聲傳揚在梁楚一帶。他喜歡結(jié)交朋友,

常常夜以繼日邀請拜謝賓客。

C.鄭當時喜歡黃帝、老子的言論,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輕,官位卑微,但交游的

朋友都是與他祖父同輩的人。

D.鄭當時曾位列九卿,中途罷官回家,家境貧寒,門庭冷落。晚年,擔任汝南郡太守

且在任上去世。

8.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3分)

(2)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3分)

(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4分)

第3題:古文閱讀(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太祖,諱元璋,字國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

也。

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

之地,乃克葬。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攻,而

日俘良民以邀賞。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日:“得毋當

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朔入濠見子興。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

戰(zhàn)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秋九月,元兵復徐州,彭大、趙均用奔

濠,德崖等納之。子興禮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與謀,伺子興出,執(zhí)而械諸

孫氏,將殺之。太祖方在淮北,聞難馳至,訴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

擁盾,發(fā)屋出子興,破械,使人負以歸,遂免。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脫脫大敗士誠于高郵,分兵圍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

不免。”與耿再成軍瓦梁壘,救之。力戰(zhàn),衛(wèi)老弱還滁。元兵尋大至,攻滁,太祖設

伏誘敗之。然度元兵勢盛且再至,乃還所獲馬,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日:“守城備他

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賴以完。脫脫既破士誠,軍聲大振,會中

讒,遽解兵柄,江淮亂益熾。

十五年春正月,子興用太祖計,遣張?zhí)斓v等拔和州,檄太祖總其軍。太祖慮諸將不相

下,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時席尚右,諸將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

視事,剖決如流,眾瞠目不能發(fā)一語,始稍稍屈。議分工贊城,期三日。太祖工竣,

諸將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總諸公兵,今魅城皆后期,如軍法何?”

諸將皆惶恐謝。元兵十萬攻和,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其季也季:弟兄間排行最小的。

B.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克:能夠。

C.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攻,憚:害怕

D.子興奇其狀貌,奇:奇怪的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太祖亦甲而擁盾夜繾而出

B.焉用亡鄭以陪鄰箕踞以罵

C.夫晉,何厭之有?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D.漢軍至,無以渡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太祖能審時度勢的一組是()

①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②得毋當舉大事乎?

③日俘良民以邀賞。

④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

⑤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A.①⑤B②④.C.②③D.②⑤

7.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戰(zhàn)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5分)

(2)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曰:“守城備他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5分)

第4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盛庸,不知何許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揮。建文初,以參將從耿炳文伐燕。李景隆

代炳文,遂隸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敗于白溝河,走濟南。燕師隨至,景隆復南

走。庸與參政鐵鉉悉力固守,燕師攻圍三月不克。庸、鉉乘夜出兵掩擊,燕眾大敗,

解圍去。乘勝復德州。九月,論功封歷城侯,祿千石。尋命為平燕將軍,充總兵官。

時吳杰、平安守定州,庸駐德州,徐凱屯滄州,為情角。是冬,燕兵襲滄州,破,擒

凱。掠其輜重,進薄濟寧。庸引兵屯東昌以邀之,背城而陣。燕王帥兵直前薄庸軍左

翼,不動。復沖中堅,庸開陣縱王入,圍之數(shù)重。燕將珠能帥番騎來救,王乘間突圍

出。而燕軍為火器所傷甚眾,大將張玉死于陣。王獨以百騎殿,退至館陶。庸檄吳

杰、平安自真定遮燕歸路。明年正月,杰、平安戰(zhàn)深不利,燕師始得歸。是役也,燕

精銳喪失幾盡,庸軍聲大振,帝為享廟告捷。三月,燕兵復南出保定。庸營夾河。王

將輕騎來覘,掠陣而過。庸遣千騎追之,為燕兵射卻。及戰(zhàn),庸軍列盾以進。王令步

卒先攻,騎兵乘間馳入。庸麾軍力戰(zhàn),斬其將譚淵。而殊能、張武等帥眾殊死斗。王

以勁騎貫陣與能合。庸部驍將莊得、阜旗張等俱戰(zhàn)死。是日,燕軍幾敗。明日復戰(zhàn),

燕軍東北,庸軍西南,自辰至未,互勝負。兩軍皆疲,將士各坐息。復起戰(zhàn),忽東北

風大起,飛塵蔽天。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庸大敗走還德州,自是氣沮。已而燕

將李遠焚糧艘于沛縣,庸軍遂乏餉。明年,靈璧戰(zhàn)敗,平安等被執(zhí)。庸獨引軍而南,

列戰(zhàn)艦淮南岸。燕將邱福等潛濟,出庸后。庸不能支,退為守江計。燕兵渡淮,由吁

胎陷揚州。庸御戰(zhàn)于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陳望帥舟師降燕,燕兵遂渡江。W

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zhàn),復敗,軍益潰散。

成祖入京師,庸以余眾降,即命守淮安。

《明史?列傳第三十二》

5.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隸景隆麾下隸:隸屬B.燕王帥兵直前薄庸軍左翼?。嚎?/p>

近,接近

C.庸麾軍力戰(zhàn),麾:旗幟D.燕將邱福等潛濟,潛:秘

密地

6.下列各組語句中,直接表述盛庸勇猛善戰(zhàn)的一組是(3分)()

①庸、鉉乘夜出兵掩擊,燕眾大敗,解圍去。②庸部驍將莊得、阜旗張等俱戰(zhàn)

死。

③庸麾軍力戰(zhàn),斬其將譚淵。④庸軍西南,自辰至

未,互勝負。兩軍皆疲

⑤庸不能支,退為守江計⑥庸檄吳

杰、平安自真定遮燕歸路。

A.②④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文二年七月,盛庸在夜間出兵擊敗燕軍,乘勝收復德州,后來,盛庸戰(zhàn)敗,又退

守德州。

B.在東昌之戰(zhàn)中,燕王孤軍冒進,被盛庸圍困,幸好大將珠能、張玉帶兵營救,燕王

才脫困。

C.保定戰(zhàn)斗的失利的原因是突然刮起的大風,讓燕軍有了可乘之機,直接導致盛庸軍

隊的全線潰敗。

D.燕軍渡過淮河后,盛庸屢戰(zhàn)屢敗,直到成祖入南京,盛庸才帶著殘部投降。

8.翻譯文中劃線句。(10分)

(1)庸引兵屯東昌以邀之,背城而陣。(3分)

(2)燕兵乘風大呼,左右橫擊。庸大敗走還德州。(3分)

(3)庸倉卒聚海艘出高資港迎戰(zhàn),復敗,軍益潰散。(4分)

【明確】

第5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題,每題3分。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晉軍函陵(駐軍)

B.何厭之有(厭倦)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

D.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認為)

5.對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吾其還也②失其所與,不知③其如土石何④以其無禮于晉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從句式角度判斷,下面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A.夫晉,何厭之有B.是寡人之過也

C.唯命是從D.微斯人,吾誰與歸?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⑺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

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

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

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

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

戍之,乃還。

【小題1】下列句子劃線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綢(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而出

B.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筑土墻用的夾板)焉。

C.既東封鄭,又欲建(延伸,擴張)其西封(疆界)

D,晉軍(軍隊)函陵,秦軍氾南

【小題2】下列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是()

①以其無理于晉,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鄭縣為東道主

③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④吾其還也。

⑤焉用亡鄭以陪鄰?

⑥若不闕秦,將避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小題3】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夜繾而出,(燭之武)見秦伯

B.若(秦國)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C.(晉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D.(晉國)既東封鄭,(晉國)又欲肆其西封

【小題4】燭之武從圍鄭對秦、晉的利害關系勸說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闕

秦以利晉”的一組是()

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③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④鄰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⑥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⑦夫晉,何厭之有

⑧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A①②④⑧B.②③⑤⑦C.③④⑧D.④⑤⑥

第7題:

第8題:閱讀《晏子使楚》片斷,完成15—19題。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日:“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

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日,何為者也?對曰,齊

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p>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

“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

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

熙也,寡人反取病焉?!?/p>

15.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晏嬰,齊之習辭者也。習辭:熟悉外交事務的

B.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坐:停下來

C.晏子避席對日避席:離開座

位,表示鄭重和嚴肅

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用心:集中注意力

16.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王曰,何為者也?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B.學不可以已

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D.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8.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楚君臣將''一個齊國人”偷換成“所有齊國人”以圖羞辱齊使者的伎倆,被晏子一

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機智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B.楚君臣選擇“酒酣”時推出一被綁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備,使晏子面臨受辱而

應對不暇。

C.晏子“避席”即對,可見其不但擅長辭令,而且任何時候都不忘國家使者維護國家

尊嚴及百姓聲譽的神圣職責。

D.楚王因為妒忌晏子的辭令,就和身邊的人一起設圈套為難晏子,沒想到晏子為人嚴

肅,楚王反自取其辱。

19.翻譯(共9分)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3分)

文:

(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3分)

文:

第9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褚彥回幼有清譽。宋元嘉末,魏軍逼瓜步,百姓咸負擔而立。時父湛之為丹陽尹,使

其子弟并著芒屣,于齋前習行?;蜃I之,彥回時年十余,甚有慚色。湛之有一牛,至

所愛,無故墮廳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營救之,郡中喧擾,彥回下簾不視也。又有

門生盜其衣,彥回遇見,謂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見。”此門生慚而去,不敢復

還,后貴乃歸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拜駙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

遷秘書丞。湛之卒,彥回悉推財與弟澄,唯取書數(shù)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遷吏部尚書。有人求官,密袖中將一餅金,因求請見,出金示之,

曰:“人無知者。"彥回日:“卿自應得官,無假此物。若必見與,不得不相啟?!?/p>

此人大懼,收金而去。彥回敘其事,而不言其名,時人莫之知也。

彥回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咸有風則。每朝會,百僚遠國使,莫不延首目送

之,時人以方何平叔。嘗聚袁粲舍,初秋涼夕,風月甚美。彥回援琴奏《別鵠》之曲,

宮商既調(diào),風神諧暢。王豉、謝莊并在粲坐,撫節(jié)而嘆曰:“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

器,不可得已?!?/p>

時倫人常珍奇與薛安都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彥回謂全其首領,于事已

弘,不足大加寵異。帝不從,珍奇尋又叛。建安王劉休仁,人才令美,帝與彥回謀誅

之,彥回以為不可。帝怒曰:“卿癡不足與議事。”彥回懼而奉旨。明帝崩,遺詔以

為中書令、護軍將軍,與尚書令袁粲受顧命,輔幼主,粲等雖同見托,而意在彥回。

彥回同心理事,務弘儉約,百姓賴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賂公行,彥回不

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舉動,然世頗以名節(jié)譏之。(節(jié)選自《南史?列傳十

八》)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請

C.時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劉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褚彥回“有器度”的一組是(3分)

①帝與彥回謀誅之,彥回以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見

③善容止,俯仰進退,咸有風則④彥回敘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彥回同心理事,務弘儉約⑥后貴乃歸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⑤⑥D(zhuǎn).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褚彥回的父親帶領隨從們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場面喧鬧混亂,褚彥回不喜歡這種場

面,所以放下簾子來阻隔外面的混亂和喧鬧。

B.褚彥回到袁粲家參加聚會,在風月和美的涼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藝,得到了

王或、謝莊的高度贊揚,這說明褚彥回具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

C.明帝在遺詔中任命褚彥回為中書令、護軍將軍,讓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遺命,輔佐幼

主,但明帝更屬意于褚彥回,由此可見皇帝對褚彥回很器重。

D.褚彥回和袁粲同心協(xié)力處理政事,褚彥回倡導儉約,因此百姓很依賴他,后來王道

隆、阮佃夫掌權,褚彥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別人譏諷。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此門生慚而去,不敢復還,后貴乃歸罪,待之如初。

(2)卿自應得官,無假此物。若必見與,不得不相啟。

第10題: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徒以口舌為勞徒慕君之高義也

B.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C.自以為關中之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D.肉袒負荊決負約不償城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9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

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彰:清楚

B.不恥相師恥:以……為恥

C.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惑:糊涂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嘗踐而望矣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B.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或師焉,或不焉

15.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選段以學習的作用論述“學不可以己”。認為人變得聰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是“善假于物”。

B.《勸學》選段連用四個生活中常有的經(jīng)歷設喻,闡明借助外部條件和注重積累的重

要作用,借此證明人通過學習,能彌補自身不足。

C.《師說》選段承接對師道的論述,用三組對比,寫不同的認識、不同的做法和不同

的結(jié)果,批判了當時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師說》選段最后對士大夫之族評論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歟!”這個結(jié)語

采用了感嘆的語氣,富有感情色彩,它不僅表露了作者的不滿情緒,而且顯示出對他

所批判的論敵的鄙夷和蔑視。

第12題:

第13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張汝明,字舜文,世為廬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學,刻意屬文,下筆輒千百言。

入太學,有聲一時。國子司業(yè)黃隱將以子妻之,汝明約無飾華侈,協(xié)力承親歡,然后

受室。

登進士第,歷衛(wèi)真、江陰、宜黃、華陰四縣主簿,杭州司理參軍,亳州鹿邑丞。母病

疽,更數(shù)醫(yī)不效,汝明刺血調(diào)藥,傅之而愈。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

欲繩以法。汝明為鬻橐中裝,代償之。華陰修岳廟,費銀財窘,令以屬汝明。汝明嚴

與為期.,民德其不擾,相與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廟非典祀、妖巫憑以惑眾者,則

毀而懲其人。滯州縣二十年,未嘗出一語干進,故無薦者。

大觀中,或言其名,召置學制局,預考貢士,去取皆有題品。值不悅者誣以背王氏

學,詔究其事,得所謂《去取錄》,徽宗覽之日:“考校盡心,寧復有此?”特改宣教

郎。耀監(jiān)察御史。嘗攝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以蔡京為首。帝獎其

介直。京頗憚之,徙司門員外郎,猶虞其復用,力排之,出通判寧化軍。地界遼,文

移數(shù)往來,汝明名觸其諱,遼以檄暴于朝。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

“詭辭欺君,吾不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內(nèi)。時主者多不親行,汝明使四隅日具

官吏所至,而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以敵吏不得通賄謝。

晚知岳州,屬邑得古編鐘,求上獻。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懼不能仰承德意,

敢越職以幸賞乎?”汝明事親孝,執(zhí)喪,水漿不入口三日,日飯脫粟,飲水,無醯鹽

草木之滋。浸病贏,行輒踣。

汝明學精微,研象數(shù),貫穿經(jīng)史百家,所著書不蹈襲前人語,有《易索書》《張子卮言》

《大究經(jīng)》傳于世。

(節(jié)選自《宋史?張汝明傳》)

4.對下列句子宏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入太學,有聲■-時聲:聲望

B.更數(shù)醫(yī)不效效:見效

C.猶虞其復用虞:擔憂

D.田法行,受牒按境內(nèi)。按:根據(jù)

5.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部表現(xiàn)張汝明盡職盡責的一組是(3

分)()

①為鬻橐中裝,代償之②未嘗出一語于進

③預考貢士,去取皆有題品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權

⑤躬臨以閱實,雖雨雪不渝⑥懼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職以幸賞乎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zhuǎn).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張汝明勤奮好學,學問精深。寫文章時動不動就下筆千言,對經(jīng)史百家融會貫通,

著書立說有自己獨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傳后世。

B.張汝明為人正直,不懼權貴。當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彈劾以蔡京為首的賣恩攬權

行為,最終受到蔡京排擠,出任寧化軍通判。

C.張汝明為官清廉。主政岳州時,屬地有人請求把得到的古代編鐘獻給他,他斷然拒

絕,認為自己應該恪守職分對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張汝明非常孝順。母親生了毒瘡,他用自己的血親自調(diào)藥,治好了母親的病。為親

人服喪時,三天不吃不喝,后來也僅吃點糙米。

7.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江陰尉貧且病,市物不時予直,部使者欲繩以法。(5分)

(2)安撫使問故,眾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詭辭欺君,吾不為也。”(5分)

第14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5-7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

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

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

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

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5.下列句中對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若使燭之武見秦君見:接見B、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

人……”辭:推辭

C、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猶:還是D、今急而求子急:著急

6.下列句子中“以為”的用法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的“以為”相同的一組是(3

分)

①吳廣以為然②然得而臘之以為餌③滿坐賓客無不伸頸,……以

為妙絕

④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⑤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傳”是我國對典籍的傳統(tǒng)注釋形成之一。如《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都是為《春秋》所做的傳。

B.《左傳》主要記載了從西周到戰(zhàn)國末期的史實,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有價值的文獻。

C.《左傳》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為注解魯國編年史《春秋》所作。

D.《燭之武退秦師》是《左傳》中的名篇。記敘了鄭國大夫,燭之武臨危受命,以雄

辯的口才說服秦國放棄攻鄭,并且與鄭國訂立盟約的史實。

第1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李嬌傳

李嬌,趙州贊皇人,早孤,事母以孝聞。為兒童時,夢有神人遺之雙筆,自是漸有學

業(yè)。弱冠舉進士,累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時嶺南邕、嚴二州首領反叛,發(fā)兵討擊,高宗令嬌

往監(jiān)軍事。嬌乃宣朝旨,特赦其罪,親入獴洞以招諭之,叛者盡降,因罷兵而還,高

宗甚嘉之。累遷給事中,時酷吏來俊臣構(gòu)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禮等三家,奏請誅

之,則天使嬌與大理少卿張德裕、侍御史劉憲覆其獄。德裕等雖知其枉,懼罪,并從

俊臣所奏。嬌曰:“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

也。,“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詔入,轉(zhuǎn)鳳閣舍人。則天

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筆,皆特令嬌為之。

中宗即位,崎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

老致仕。初,中宗崩,嬌密表請?zhí)幹孟嗤踔T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踐祚,宮內(nèi)獲其

表,以示侍臣?;蛘堈D之,中書令張說曰:“矯雖不辯逆順,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

其主,不可追討其罪?!鄙蠌钠溲?,乃下制曰:“事君之節(jié),危而不變,為臣則忠,

貳乃無赦。趙國公李嬌,不知逆順,狀陳詭計,朕親覽焉。以其早負辭學,累居臺

輔,忍而莫言,特掩其惡。尋起為廬州別駕而卒。有文集五十卷。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矯傳》)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1)夢有神人遺之雙筆(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B.(1)高宗甚嘉之(2)余嘉其能行古道

C.(1)并從俊臣所奏(2)吾從而師之

D.(1)及玄宗踐祚(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1)皆特令嬌為之(2)皆在衽席之下

B.(1)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2)吾嘗終日而思矣

C.(1)自是漸有學業(yè)(2)游于是乎始

D.(1)宮內(nèi)獲其表(2)其皆出于此乎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李蟒“善于臨機處事”和“正直守義”的一組是

()

A.(1)崎乃宣朝旨,特赦其罪,親入潦洞以招諭之。

(2)矯曰:“豈有知其枉濫而不為申明哉!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B.(1)德裕等雖知其枉,懼罪,并從俊臣所奏。

(2)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

C.(1)中宗即位,蟒以附會張易之兄弟,出為豫州刺史。

(2)事君之節(jié),危而不變,為臣則忠,貳乃無赦。

D.(1)初,中宗崩,嬌密表請?zhí)幹孟嗤踔T子,勿令在京。

(2)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其主,不可追討其罪。

16.翻譯。

(1)乃與德裕等列其枉狀,由是忤旨,出為潤州司馬。(4分)

(2)睿宗即位,出為懷州刺史,尋以年老致仕(3分)

(3)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3分)

第16題: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文段,完成9?11題(9分):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p>

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

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

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己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 ?/p>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

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qū)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伶偌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來還!妾

有繡腰襦,蕨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

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

安慰,久久莫相忘!”

9.下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時相遣歸相:互相B.終老不復取取:取代

C.謝家來貴門謝:感謝D.會不相從許會:一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時時為安慰三歲為婦B.府吏得聞之朝搴毗之木蘭兮

C.何敢助婦語何以解憂D.吾今旦報府洵美且異

11.下列語句中句式與其它各句不一樣的是()(3分)

A.汝是大家子B.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C.為仲卿母所譴D.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第17題:閱讀《阿房宮賦》選段,完成15?19題。

妃嬪媵婿,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

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

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綬立遠視,而望

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摞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

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遮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15.下列句中“之”與“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中“之”意義和用法相同一項是()(3

分)

A.齊、楚之精英B.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

16.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面歸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六王畢,四海一②辭樓下殿,輦來于秦③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④復道行空,不霽何虹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D.①③⑥/②④⑦/⑤

17.下列與“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戍卒叫,函谷舉B.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不患人之不己知

18.對本段文字內(nèi)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整段文字寫宮女、珍寶眾多,表現(xiàn)了宮中統(tǒng)治者生活的奢靡荒淫。

B.段首六句都是對偶的四字句,寫眾多宮人的來源一一從六國掠來。其中“王

子”“皇孫”指的是六國諸侯的兒子、孫子。

C.“明星熒熒”至“煙斜霧橫,焚椒蘭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方法,從各方

面描寫宮女生活的奢侈豪華,從而反映秦王朝統(tǒng)治者的奢靡荒淫。

D.寫宮中珍寶之多,一方面表現(xiàn)出秦王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

他們劫掠搶奪的行徑。

1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通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18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題

養(yǎng)竹記

白居易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

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

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

樹為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①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

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無聲無

色。詢于關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②,他人假居,由是筐能③

者斬焉,簪帚④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⑤焉,數(shù)無百焉。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

軍茸薈郁⑥,有無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嘗經(jīng)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

本性猶存。乃芟翦薈⑦,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于是日出有清陰,

風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