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貞白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豐貞白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豐貞白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豐貞白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豐貞白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豐貞白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語文試題(含答案)江西省上饒市廣豐貞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十月語文測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無用的"知識

羅素

①在開始謀生之前,人們沒有時間什么都去學習,無疑“有用的”知識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當代世界。沒有它,我們就沒有機器、鐵路、飛機。現(xiàn)代知識已帶來人們普遍健康狀況的大大改善,與此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如何使用毒氣去毀滅大城市的方法。同以往比起來,我們今日世界最明顯的特點在于“有用的"知識。

②同樣必須承認許多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愚蠢的。兒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法,而終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讀希臘文或拉丁文著作。從各方面考察,現(xiàn)代語言比拉丁文和希臘文更可取。它們不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時間內(nèi)給予更多的文化知識。文明的進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識在解釋當今問題上,比起現(xiàn)代國家和關于這些國家的最近歷史的知識更少得到運用。

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實用目的外,還應有其他目的。

④現(xiàn)代城市居民的娛樂方式愈來愈趨向于被動,趨于懶散地觀看他人的技藝和表演。這些人的娛樂方式雖然無可厚非,但總比不上那些受過教育而且具有與工作無關的廣泛的智力興趣的人。由于技術進步,機器代替了人類勞動,人們的閑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動和興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樂中。所以,普通人必須去接受提高自己心靈涵養(yǎng)的,當然也包括實用技術知識的教育。

⑤狹隘的功利主義教育忽視了人的理想訓練與技術訓練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經(jīng)訓練的人性中存在許多野蠻因素,它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或輕或重地表現(xiàn)出來。如一些人背后說長道短,令人厭煩。當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時也是殘忍野蠻的,但他們比起那些心靈未經(jīng)開化的人,較少如此。行兇斗毆的人在學校學習很少能達到中等水準,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沒有其他快樂。最為人們普遍向往的兩件事是權力和頌揚。一般來說,無知的人只能訴諸粗野的方式來獲得這兩者,包括體力上的征服。文化教養(yǎng)提供給人的是很少有害的權力形式和較多使自己受到稱贊的有價值的方式。

⑥也許“無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優(yōu)點是能促進心靈沉思的習慣。現(xiàn)在世界上有許多人遇事過分輕率,不僅行動之前沒有經(jīng)過周密考慮,而且對有的行動從智謀上加以考慮也難以進行。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以各種奇異方式表現(xiàn)出他們的偏見。

⑦心靈的沉思習慣具有遍及從最淺薄到最高深之處的優(yōu)點。例如從被跳蚤咬、火車誤點或與同行爭吵等這些小苦惱開始。這樣的煩事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義行為的反應,或者像對待人類暫時救治不了的病害一樣無可奈何,然而它們對人的影響卻破壞了許多人的善良習性和生活樂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從一些奇特的知識中找到不少安慰,這類知識與這種現(xiàn)時的苦惱有著確實或空想的關系;即使沒有這種安慰,也能從人們的思想中當下消除這種苦惱。當我們受到氣得臉色發(fā)白的人攻擊時,想想笛卡爾《論情感》中題為“為何那些氣得臉發(fā)白的人比那些臉發(fā)紅的人更為可怕"的一章,就會感到欣慰。

⑧雖然文化上粗淺的快樂足以解除實際生活中的一般苦惱,而沉思更為重要的功用則關乎生命的災難、死亡、痛苦、殘忍以及國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慘狀況。獨斷的宗教已不能再帶來慰藉,為了使生活不趨于黑暗、枯燥,不致充滿膚淺的自我肯定,必須尋求某種可以代替的東西,現(xiàn)今世界充斥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憤怒群體,其中沒有一個能具備全人類的整體眼光,每個群體都寧可文明毀滅,與不愿作絲毫的讓步。對于這種偏狹,任何專門教育都不能提供解救的辦法。因為它屬于個人心理上的問題,解毒良方應求之于歷史學、天文學以及一切無礙自尊心,相反能讓個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學科,需要的不是這樣或那樣的特殊的片段知識,而是足以激發(fā)整體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識:藝術與歷史,對英雄人物生活之了解,以及對人類在宇宙中極其偶然而短暫的地位的了解——所有這些都同人類特有的自傲心情相聯(lián)系。從廣闊的認知能力和無私的感情結合中最易產(chǎn)生出智慧來。

⑨在所有時代,人生充滿著苦痛,在我們今天較前兩個世紀人生苦痛更甚,個人與公眾的不幸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絕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認識它,如果能補救則尋求補救的辦法;如果不能補救則根據(jù)對它的關系的看法,將它視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記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區(qū)、其他時代和星空的深遠之處,使得它變得可以忍受。

(選自作者寫于1930年的《幸福之路》,有刪節(jié))

1.下列有關“‘無用的’知識”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用的’知識"能提高心靈涵養(yǎng),讓人沉浸在高尚的快樂中。

B.“‘無用的’知識”重視理想訓練,幫助人開化心靈、提升教養(yǎng)。

C.“‘無用的’知識"更能促進人的心靈沉思,促進人的完善發(fā)展。

D.“‘無用的’知識”能切實消除人現(xiàn)時的苦惱,讓人得到些安慰。

2.與原文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有用的’知識"是利于謀生的、直接而實用的知識。

B.功利主義教育只能滋生出人性中的野蠻而忽視其他快樂。

C.心靈沉思的習慣可以減少過分輕率和各種奇異的偏見。

D.人生的苦痛,只能靠意志與智力的交互作用來認識和接納。

3.能夠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A.現(xiàn)今世界宗教不能給人帶來安慰,需要尋找東西代替它。

B.現(xiàn)今世界充斥的自我中心沒有解決辦法,它是心理問題。

C.“‘無用的’知識”是能激發(fā)人的整體人生目的概念的知識。

D.藝術、歷史學科能矯正人類的自傲,較其他學科更具智慧。

4.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

5.羅素在本文強調(diào)了“無用的"知識對人類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下列文字中丁元竹則認為,真正的學術必須是有用的知識。結合本文和下面的文字,從寫作意圖的角度評析二人的觀點。

科技部和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文破除論文至上的文件,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這個話題的熱議。中央黨校丁元竹教授撰文指出,這個問題的實質(zhì)是如何界定學術的目標和治學目的。文章以費孝通為例,說在中國學術史上,費孝通研究的問題緊緊貼近中國發(fā)展現(xiàn)實。20世紀40年代以后,他開始以流暢的文筆使學術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20世紀70年代后期,他繼續(xù)用雅俗共賞的文筆展示一些重大命題,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轉(zhuǎn)化為決策成果,推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據(jù)此,丁元竹認為:真正的學術必須是有用的知識。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詩人

(英)毛姆

①我對名人并沒有那么大的興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種強烈的沖動所擾,就是想要親近這個星球上的偉大人物,這每每讓我不以為然。當別人提議,我可以見一見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輩,這樣的機會我總會尋覓得體的借口避開。所以當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將我引見給卡利斯托·德·圣阿納時,我婉拒了。但難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誠的:圣阿納不但是個了不起的詩人,還是個被人們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種歷險已經(jīng)是傳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這個人,會很有意思;但他年歲已經(jīng)太大,這時候接見一個陌生人、外國人,對他來說只能是種煩擾。

②記得我第一次讀他的詩是二十三歲,當時迷戀得手不釋卷:他詩句中有種激情。有種英雄的孤傲和斑斕的生命力,一下讓我神魂顛倒,因為那些擲地有聲的詩句和繞梁不止的韻律已經(jīng)和我美好的青春記憶交纏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讀起它們來依然會心跳加速。我一向認為卡利斯托先生在讀者中的聲望是他應得的。當年每個年輕人都能脫口而出他的詩句,而我的朋友會無休無止地跟我討論他瘋狂的舉動、狂熱的演說(詩人之外他也是個政治家)。但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隱居在他的家鄉(xiāng)埃西哈,不屑和這個再沒有什么能讓他感興趣的世界為伍。

③“他現(xiàn)在看上去怎么樣?”我問。“神采不凡。"你有他的照片嗎?”“有就好了。他三十五歲之后就拒絕面對鏡頭。他說他只想讓后世見到他年輕時的樣子。"

④我知道他年輕時極為俊美,當他意識到青春一去不返時創(chuàng)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詩,從中你可以清楚讀到曾經(jīng)被如此愛慕的容顏終于逝去,所領受的那陣刺痛是多么苦澀,多么冷酷。

⑤但我還是拒絕了朋友的好意。再讀一遍那些耳熟能詳?shù)脑娋洌揖鸵呀?jīng)很滿足了,而我也更喜歡在埃西哈那些陽光掃過的安靜街巷自顧自漫行。所以,當我到達埃西哈的當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給我的字條時,我是大為驚異的。他說,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點登門一見,會讓他非常高興。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時間登門造訪,我好像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⑥埃西哈是教堂之鎮(zhèn),隨便走幾步便能看到斷壁殘垣,或者是有鸛鳥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過輝煌,很多這些白色的房子,石頭大門上都有氣勢雄偉的紋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這樣一棟房子里,拉了門鈴之后我站在欄桿外,雖然我聽見鈴聲穿透了屋子,但無人應答,我搖了第二次,第三次,終于一個老婦來到了門口。

⑦“你要干嗎?”她問。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緒不佳,我猜她是在這里照顧老詩人的。我把名片遞給她。“我跟你們主人有約。"

⑧她把大門打開,讓我進去。告訴我在那里等著之后,她便丟下我上樓去了。這個建筑的各種比例都很大氣,但油漆已經(jīng)黯淡,地上的瓷磚多有碎裂,還可見到多處灰泥大塊大塊地剝落。這里每樣東西都散發(fā)著貧寒的氣息,卻見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窮。對他來說,有不少時候錢其實來得很容易,只是他從來不覺得這是件要緊的東西,總花錢如流水?,F(xiàn)在你也很容易看出來他對自己生活的拮據(jù)根本不屑一顧。院子中間有張桌子,兩側(cè)各放一張搖椅,桌上的報紙已經(jīng)是半個月之前的了。我開始猜想在溫暖的夏夜,坐在這里抽煙時,是怎樣的夢幻充斥著他的思緒。柱廊之下,墻上掛著一些西班牙的繪畫,顏色暗沉,畫藝也拙劣。這個場景,再加上我朦朧勾勒的種種聯(lián)想,和這位浪漫詩人的形象太過相稱,我?guī)缀跻贿@個地方的氣魄所壓倒。我之前對于這次會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為何略覺得無聊,但現(xiàn)在開始有些局促起來,點了一支煙。我是照著時間來的,不知老先生是給什么耽擱了。這種寂靜讓人有些不安。

⑨我聽見有聲響,心跳快了起來。我現(xiàn)在有些激動了,等到看見他走下樓梯時,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這是位個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頭發(fā)依然很茂密,而濃密的眉毛依然是烏黑的,這讓他的黑眼珠里閃過的火焰更添了一分嚴峻的氣勢。在他的年紀,眼神依然保有那樣的光芒讓人贊嘆。他不帶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靜地審視著我。他的衣服從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著一只寬邊帽。在他的儀態(tài)中有種自在和高貴。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樣子,他身上沒有一寸不像個詩人。

⑩他緩緩向我走來。他的眼睛也絕對像是鷹的眼睛。這對我來說,似乎是個重大的時刻,因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詩,輕柔而動人。我很不好意思。還好我之前準備了該如何跟他打招呼?!按髱煟疫@樣一個外國人能和您結識真是萬分榮幸。”

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搖曳了一下,嚴厲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彎成弧線?!拔也皇窃娙耍壬?,我是賣豬鬃刷子的。你弄錯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我找錯了一幢房子。

(有刪改)

文本二: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著名現(xiàn)代小說家和劇作家,因其短篇小說成就最高,被稱為“英國莫泊?!焙汀岸唐≌f大師"。毛姆的短篇小說,故事性強,極具可讀性。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他要精心地編織故事情節(jié),繼而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巧妙設計。在長期的寫作中毛姆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又被人稱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

(節(jié)選自《毛姆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愿給年歲已高的詩人帶來生活煩擾,這是“我"拒絕朋友將我引見給偉大詩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

B.文中兩次寫到“我”的心跳加快,今昔相連,生動地突出了“我"對“詩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C.當收到詩人的字條時,“我"大為驚異,既驚異于詩人對“我”行程的了解,更驚異于詩人竟然會主動邀約。

D.在“我"的想象中,詩人的樣子最好是穿著黑色的衣服,手中拿著寬邊帽,具有自在和高貴的儀態(tài)。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運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通過朋友與“我”無休無止的討論,表現(xiàn)了詩人才華橫溢、神采不凡的特點。

B.詩人“三十五歲之后就拒絕面對鏡頭”,這一情節(jié)的設置,既體現(xiàn)詩人面對青春逝去的痛苦,又為后文埋下了伏筆。

C.小說采用全知視角敘事,講述“我”拜訪詩人卡利斯托先生,卻找錯房子、認錯人的經(jīng)過,增強了文章真實性和感染力。

D.“不帶笑意的眼神"冷靜的審視”等細節(jié)描寫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寫出了“我"心目中詩人桀驁冷峻的氣質(zhì)。

8.小說第8段不惜筆墨描寫詩人的住所周圍的環(huán)境和屋內(nèi)的陳設,這樣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9.文本二稱毛姆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請分析文本一在情節(jié)安排的技巧上是如何體現(xiàn)“最會講故事"的。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diào)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C阋哉恼\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H胂啵]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胥①不入鄉(xiāng),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會陳俊卿、虞允文為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帥師往平之,孝宗稱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點刑獄。請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鎮(zhèn)賊之巢,惠以扼賊之路。俄以憂去。東宮講官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他日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規(guī)警,太子深敬之。王淮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者何事?"曰:“人才?!庇謫枺骸笆霝椴??"即疏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淮次第擢用之。會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喪,創(chuàng)議事堂,命皇太子參決庶務。萬里上疏力諫,且上太子書,言:“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一履危機,悔之何及?與其悔之而無及,孰若辭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辭五辭,而必不居也?!碧鱼と弧P⒆诓粣?,曰:“萬里以朕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閣出知筠州。寧宗嗣位,召赴行在,辭。引年乞休致,進寶文閣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詔進寶謨閣直學士,給賜衣帶。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韓侂胄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萬里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眮腚许#拿?。侂胄專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萬里精于詩,嘗著《易傳》行于世。賜謚文節(jié)。

(選自《宋史·楊萬里傳》,有刪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欲網(wǎng)羅A四方知名士B相羽翼C嘗筑南園D屬萬里E為之記F許以G掖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紹興,宋高宗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從漢武帝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中的“元嘉"即為年號。

B.除,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古代表示官職任免調(diào)動的詞還有遷、擢、改等,如《琵琶行(并序)》“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中“左遷"表示貶官。

C.崩,本義是指山倒塌,文中指帝王之死。《禮記》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D.謚,即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據(jù)其生平行為給予的具有褒揚意義的稱號,如陶淵明謚號“靖節(ji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萬里具有管理才能,擔任奉新縣知縣時,阻止收稅的官吏下鄉(xiāng)擾民,只把逃稅人的名字張貼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興地紛紛前往繳稅,縣里大治。

B.楊萬里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后,盜賊沈師進犯南粵,楊萬里親自率兵討平,后被任命為提點刑獄,請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圍修筑寨堡來防范盜賊,但不久楊萬里因母喪離職。

C.楊萬里慧眼識人才。擔任東宮侍讀時,他認為選拔人才最為重要,他所舉薦的朱熹、袁樞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宋孝宗起初很喜愛楊萬里的才能,稱他有“仁者之勇”,受到重用;后來征求周必大的意見,周必大對楊萬里沒有好評,從此楊萬里不再被重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

(2)一履危機,悔之何及?與其悔之而無及,孰若辭之而不居。

14.楊萬里為人正直表現(xiàn)在哪里?請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歸田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一)

歐陽修

春風二月三月時,農(nóng)夫在田居者稀。新陽晴暖動膏脈,野水泛滟生光輝。

鳴鳩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飛。碧山遠映丹杏發(fā),青草暖眠黃犢肥。

田家此樂知者誰,吾獨知之胡不歸。吾已買田清潁①上,更欲臨流作釣磯。

【注】①潁:指潁州?;实v元年(1049),詩人知潁州,第二年改知應天。此詩作于嘉祐三年(1058)。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在開篇交代了農(nóng)夫們在春天的生活情況:忙于農(nóng)耕者多,而閑居無事者少。

B.從第二聯(lián)刻畫的新陽、野水等典型意象上,讀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

C.“吾獨知之"承上,回答“田家”句提出的問題;“胡不歸"啟下,引出下聯(lián)。

D.結尾兩句寫出詩人遠離官場后種田垂釣的悠閑自在,照應題目“歸田”二字。

16.詩中“鳴鳩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飛。碧山遠映丹杏發(fā),青草暖眠黃犢肥"四句寫景精妙,請從技巧角度作簡要賞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共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歲月虛度、只能借酒澆愁的無奈之感。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xiàn)了當年劉裕率軍北伐時的強大氣勢。

(3)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運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huán)境、行動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詞人兀自獨坐,百無聊賴,無所依傍的內(nèi)心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她站了起來,忽然感到心里很滿意,風也柔和了許多。她發(fā)現(xiàn)月亮是這樣明凈,群山被月光籠罩著,像母親莊嚴、神圣的胸脯;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她第一次聽清它們在夜晚,在風的慫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著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yǎng)育她成人的山谷。臺兒溝是這樣的嗎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腳步。她急著見到它,就像從來沒見過它那樣覺得新奇。臺兒溝一定會是“這樣的”:那時臺兒溝的姑娘不再央求別人,也用不著回答人家的再三盤問?;疖嚿系钠列』镒佣紩笊祥T來,火車也會停得久一些,也許三分、四分,也許十分、八分。它會向臺兒溝打開所有的門窗,要是再碰上今晚這種情況,誰都能從從容容地下車。

18.下列選項中的引號,與“這樣的"中引號用法使用相同的一項是()

A.鐘揚的學生們“各顯神通”,有做科學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

B.熱情的“北京話"還告訴她,他愛人有個親戚就住在站上。

C.“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自古流傳。

D.這使我想起了農(nóng)民送給他的“泥腿子專家"泥腿子院士”的稱謂。

19.文中畫橫線句子,如果寫成:“大山、月亮、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從語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20.文中一連用了七個“她”,屬于用第三人稱敘事,說說這種第三人稱敘事方式的好處。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化主體性凸顯出一個民族對其自身文化的自覺意識和自信程度。歷史證明,①沒有文化主體性,②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不僅會迷失方向,③淪為強勢文明的附庸,④個體亦會陷入身份認同的迷茫,⑤成為無根的浮萍。⑥但是文化主體性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重大命題,⑦對我們自覺地肩負起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歷史重任,⑧具有基礎性和前提性的意義。

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植根于對自身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的自覺自信。作為世界上唯一A且以國家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文明彰顯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為主旋律,構成多元一體的文化主體性的歷史存在地域,形成了區(qū)別于其他文明的獨特稟賦和突出優(yōu)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B的精神根脈,經(jīng)過長期歷史積淀孕育而成的中華文化精神,C地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成為支撐我們國家和民族蓬勃向上、持續(xù)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仁者愛人、貴和持中、剛?cè)嵯酀⒑投煌亩嘀匚幕?,作為中華民族的內(nèi)在思想源泉,塑造了國民的精神氣質(zhì)和文化風貌,構筑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對中華文化生命體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引領作用。

2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某烧Z。

22.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年來,我國多地紛紛組織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向中小學生宣講勞模精神,講他們的勞動故事、職業(yè)精神、親身奮斗經(jīng)歷,培養(yǎng)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的觀念。有人認為,對中小學生加強勞動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也有人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勞模工匠的事跡離他們太過遙遠,舉辦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還有人認為,科技這么發(fā)達,我們可以將勞動交給人工智能,對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完全沒有必要……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A2.B3.C

4.作者首先承認“有用的知識”對當代世界的重要作用,進而從教育角度提出教育除了教給人們有用知識達成實用目的之外,還要重視無用的知識這個論題;接著分析無用的知識更能訓練人的理想,改變?nèi)说臍埲桃靶U,更重要的是促進心靈沉思,減少偏見,讓人具有全人類的整體眼光;最后得出面對當今個人與社會的不幸,唯有心靈沉思的智慧能幫助人們認識、直面和忍耐不幸這一結論。5.羅素肯定有用的知識建立了當代世界,但無用的知識更能促進人的沉思,對拯救人類災難與國家不幸有更深遠的意義。推測其意圖是針對當時技術進步并未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災難的有感而發(fā)。

丁元竹認為真正的學術必須是有用的知識,是強調(diào)學術研究對國家現(xiàn)實決策的作用,推測其意圖是針對當下某些學術研究與現(xiàn)實的脫離,因此倡導學術的現(xiàn)實意義?!哚槍Φ纳鐣F(xiàn)象不相同,觀點并不矛盾。

6.A7.C

8.①烘托“我"即將見到詩人時的特殊心情。黯淡、破舊、簡陋的環(huán)境,完全符合“我”對詩人的浪漫想象。②為結尾的突轉(zhuǎn)埋下伏筆:桌上“半個月之前"的報紙,墻上“畫藝拙劣”的繪畫,這些其實是不符合詩人的特質(zhì)的。9.①伏筆的安排,在結尾得到了強烈的呼應,使得結局雖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35歲之后不照相,隱居不為人所見,為后文認錯人埋伏筆,結局出人意料,使得情節(jié)曲折有波瀾。②故事開端發(fā)展階段的大量鋪墊蓄勢:年輕時讀詩的感受,突出“我"對“詩人”的著迷;等待會見時,“我"對“詩人”的處境做出種種聯(lián)想;初見時,對“詩人"外貌的描寫,突出“我”對“詩人"的迷戀,為后面我的期待、激動的心情以及“詩人”出場做鋪墊,使故事性增強,吸引讀者。③巧合誤會(走錯的人家環(huán)境正符合我對詩人的想象)、(認為眼前人在他的儀態(tài)中有種自在和高貴。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樣子,他身上沒有一寸不像個詩人)使情節(jié)富于波瀾,充滿戲劇性。④結尾的情節(jié)突轉(zhuǎn),滿心認為見到了大詩人,卻找錯屋子,認錯了人。

10.CDF11.D12.C

13.(1)張浚用使心意正直誠懇的學問(即儒家中庸之學)勉勵他,楊萬里(立志)一生都服從他的教誨,于是把書齋命名為“誠齋"。

(2)一旦履行職務遇到危機,懊悔怎么來得及?與其懊悔來不及,不如推辭而不擔此重任。

14.①孝宗命太子參與政務,他上疏力諫,勸阻太子;②韓侂胄掌權時,他寧可丟官也不為其作記;③韓侂胄用兵時,他寫文痛罵。

15.D

16.①視聽結合。借鳩鳥齊鳴、布谷翩飛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圖,突出了田園的勃勃生機。

②色彩渲染,對比鮮明。“碧山”“丹杏"青草”“黃犢"色彩鮮艷,對比強烈,視覺沖擊力強,寫出了景物的優(yōu)美。

③使用疊詞?!榜薄棒骠?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鳩鳥、布谷的情態(tài);音律和諧,對仗工整。

④遠近高低結合。極有層次地勾勒出了一幅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圖。

17.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18.A

19.①因為原文用的是排比句式,強調(diào)了香雪對大山、月亮、核桃樹有了全新的認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關懷,增強語勢和情感表達;

②而改寫的句子則無強調(diào)意味,不能深入表達香雪此時此刻的細膩感受。

20.①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自由敘述香雪的經(jīng)歷和故事,

②更能客觀、直接地展現(xiàn)香雪當時的心理,和她對未來的期盼;

③能自由靈活地刻畫香雪的形象,反映當時社會生活。

21.A.綿延不斷

B.安身立命

C.潛移默化

22.②,改為“不僅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會迷失方向”

⑥,改為“因此文化主體性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重大命題"

23.例文:以勞動教育,筑青春基石

在時代的浪潮中,勞動教育如同一座明亮的燈塔,照亮著中小學生成長的道路。近年來,“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在我國多地熱烈開展,將勞模精神、勞動故事和職業(yè)精神帶入校園,在學生們的心中播下了勞動的種子。然而,對于這一舉措,社會上卻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有人認可其對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積極作用,有人擔憂其會耽誤學生學習時間,還有人認為在科技發(fā)達的當下勞動教育已無必要。但在我看來,對中小學生加強勞動教育,意義深遠且至關重要。

勞動教育,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源泉。勞模工匠們的親身奮斗經(jīng)歷,猶如一部部生動的教材,展現(xiàn)著勞動的魅力與價值。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用汗水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當他們走進校園,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學生們能夠從中感受到勞動所蘊含的堅韌、創(chuàng)新與奉獻精神。這種精神的滋養(yǎng),能夠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