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試行)》_第1頁
《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試行)》_第2頁
《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試行)》_第3頁
《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試行)》_第4頁
《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試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

(試行)

第一章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

劃》《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guī)劃(2011-2020年)》《地下水污

染防治實施方案》(環(huán)土壤〔2019〕25號),推進我國地下水

污染源頭防控工作,增強地下水污染源防滲工作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

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

染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編制《地下水污染源防滲

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1.2適用范圍

本指南規(guī)定了地下水污染源防滲的原則、工作內容和流程、

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

本指南適用于已建成的工業(yè)企業(yè)、礦山開采區(qū)、尾礦庫、危

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地下水污染源的防滲工作,其他污

染源可參照執(zhí)行。不適用于放射性核素的開采、加工場地及核廢

1

料貯存場地的防滲工作。

1.3編制依據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GB5085.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

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

GB18597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

GB18598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GB18599一般工業(yè)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

GB50141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GB50268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GB50863尾礦設施設計規(guī)范

GB50869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處理技術規(guī)范

GB51220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封場技術規(guī)范

GB/T4754國民經濟行業(yè)分類

GB/T14848地下水質量標準

GB/T18772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要求

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guī)范

2

GB/T50600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guī)范

CJJ113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防滲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

CJJ176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巖土工程技術規(guī)范

DG/TJ08-2073地下連續(xù)墻施工規(guī)程

HJ/T164地下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HJ610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

SH/T3533石油化工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SL174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規(guī)范

《地下水環(huán)境狀況調查評價工作指南》(環(huán)辦土壤函〔2019〕

770號)

《關于調整部分礦種礦山生產建設規(guī)模標準的通知》(國土

資發(fā)〔2004〕208號)

1.4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指南。

重點污染源:本指南特指符合一定篩選條件的地下水污染

源,包括工業(yè)企業(yè)、礦山開采區(qū)、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垃

圾填埋場等。

地下水污染源防滲:對可能或已經造成地下水環(huán)境污染的區(qū)

3

域或部位進行防滲漏(控制)處理的工程措施。

防滲分區(qū):對地下水環(huán)境存在污染風險的區(qū)域或部位進行劃

分,分為一般污染防滲區(qū)和重點污染防滲區(qū)。

重點污染防滲區(qū):存在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且天然

包氣帶防污性能較弱或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較強但對地下水環(huán)

境產生污染后不能及時發(fā)現和處理的區(qū)域或部位。

一般污染防滲區(qū):不存在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

存在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但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較強或

對地下水環(huán)境產生污染后可及時發(fā)現和處理的區(qū)域或部位。

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規(guī)范所建設運行

的垃圾填埋場,即衛(wèi)生填埋場。

危險廢物處置場:本指南特指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危險廢

物貯存、填埋區(qū)域,包含危險廢物的填埋區(qū)、貯存單元、預處理

單元、滲濾液調節(jié)池、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等。

礦山開采區(qū):包括礦石采掘及堆存場地、礦山工業(yè)設施場地、

廢石堆放場地等區(qū)域。

尾礦庫:筑壩攔截谷口或圍地構成的、用以貯存金屬非金屬

礦山進行礦石選別后排出尾礦或其他工業(yè)廢渣的場所。

4

1.5指導原則

(1)規(guī)范性原則:采用程序化、系統(tǒng)化的方式規(guī)范已建成

的地下水污染源防滲的工作內容和流程,確保地下水污染源防滲

工作規(guī)范開展。

(2)可行性原則:充分考慮重點污染源的場地特征、環(huán)境

敏感性及地下水污染狀況,選擇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地下水污染

源防滲方案。

(3)經濟性原則:綜合考慮已建項目的實際條件及對地下

水環(huán)境的污染風險,在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影響不大的情況下,

也可通過重點區(qū)域(或部位)的防滲改造,防范地下水環(huán)境風險,

落實以防為主的地下水環(huán)境保護要求。

1.6組織編制單位

本指南由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司組織,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環(huán)境

規(guī)劃院、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土壤和農業(yè)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管技術中心、中

國地質大學(北京)、山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規(guī)劃研究院、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北京國環(huán)清華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

司、北京高能時代環(huán)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清凈宇環(huán)???/p>

技有限公司、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

5

公司、北京中地泓科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編制。

6

第二章工作內容和流程

2.1工作內容

2.1.1重點污染源篩選

根據污染源的環(huán)境敏感性、是否已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

污染風險大小等,篩選重點污染源。

2.1.2防滲需求分析

針對篩選的重點污染源,以污染源防滲工程現狀及是否滿足

相應防滲技術要求等作為判定條件,開展防滲需求分析,確定是

否需要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2.1.3防滲工程設計與施工

針對需要開展防滲的重點污染源,進行防滲技術比選,確定

防滲工程設計方案,明確防滲施工技術要求等。

2.1.4防滲工程有效性評估與長期監(jiān)測

為確保防滲工程的有效性,需開展有效性評估,編制有效性

評估報告,并開展長期環(huán)境監(jiān)測。

2.2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包括重點污染源篩選、防滲需求分析、防滲工程設

計與施工、防滲工程有效性評估與長期監(jiān)測等內容。

7

已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水源補給區(qū)的水源補給區(qū)外的符合一定規(guī)模

污染源重點污染源或時限的污染源

重點污染源篩選

防滲需求分析

重點污染源是否滿足相應滿足是否有條件開展

防滲設計規(guī)范要求滲漏檢測

是否

滿

合格地下水污染無污染

足滲漏檢測

監(jiān)測

不合格有污染

是調查評估是否否

結束

顯示與污染源有關

防滲工程設計與施工

防滲工程有效性評估

合格

長期監(jiān)測

圖2-1地下水污染源防滲工作流程圖

8

第三章重點污染源篩選

在現有的工業(yè)企業(yè)、礦山開采區(qū)、尾礦庫、垃圾填埋場、危

險廢物處置場等污染源中,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應列入重點污染

源:已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位于飲用水水源補給區(qū)內的;位于飲

用水水源補給區(qū)外,但具有潛在地下水污染風險的。

位于飲用水水源補給區(qū)外的污染源是否具有潛在地下水污

染風險的判定條件包括:

(1)工業(yè)企業(yè)

2011年以前獲得建設項目環(huán)評批復的工業(yè)企業(yè)(見表3-1),

列入重點污染源。

表3-1工業(yè)企業(yè)行業(yè)分類篩選條件

編號行業(yè)大類行業(yè)中類行業(yè)小類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其他原油

精煉石油產品制造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制造

1

料加工業(yè)煉焦、煤制合成氣生產、煤制液體燃

煤炭加工

料生產、煤制品制造、其他煤炭加工

銅冶煉、鉛鋅冶煉、鎳鈷冶煉、錫冶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常用有色金屬冶煉煉、銻冶煉、鋁冶煉、鎂冶煉、硅冶

2

加工業(yè)煉、其他常用有色金屬冶煉

有色金屬合金制造有色金屬合金制造

無機酸制造、無機堿制造、無機鹽制

基礎化學原料制造造、有機化學原料制造、其他基礎化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學原料制造

3

制造業(yè)氮肥制造、磷肥制造、鉀肥制造、復

肥料制造混肥料制造、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

制造、其他肥料制造

9

編號行業(yè)大類行業(yè)中類行業(yè)小類

化學農藥制造、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

農藥制造

物農藥制造

涂料制造、油墨及類似產品制造、工

涂料、油墨、顏料及

業(yè)顏料制造、工藝美術顏料制造、染

類似產品制造

料制造、密封用填料及類似品制造

化學試劑和助劑制造、專項化學用品

制造、林產化學產品制造、文化用信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息化學品制造、醫(yī)學生產用信息化學

3專用化學產品制造

制造業(yè)品制造、環(huán)境污染處理專用藥劑材料

制造、動物膠制造、其他專用化學產

品制造

皮革鞣制加工皮革鞣制加工

皮革服裝制造、皮箱、包(袋)制造、

皮革、毛皮、羽毛及皮革制品制造皮手套及皮裝飾制品制造、其他皮革

4

其制品和制鞋業(yè)制品制造

毛皮鞣制加工、毛皮服裝加工、其他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

毛皮制品加工

5醫(yī)藥制造業(yè)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

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

6金屬制品業(yè)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

理加工

注:行業(yè)分類依據GB/T4754

(2)礦山開采區(qū)

按照國土資發(fā)〔2004〕208號中關于礦山生產建設規(guī)模標準

的分類原則,屬于大型和中型的礦山生產企業(yè),以及礦床中包含

有毒有害元素的小型礦山生產企業(yè),列入重點污染源。

(3)尾礦庫

按照GB18599及GB5085.7等相關規(guī)定,產生的固體廢物

屬于第II類一般工業(yè)固體廢物或屬于危險廢物的尾礦庫,列入重

點污染源。

10

(4)垃圾填埋場

2008年以前建成的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2008年以后建成的日

填埋量大于100噸或總填埋量大于3萬噸的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以及

填埋量大于3萬噸的非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列入重點污染源。

(5)危險廢物處置場

所有危險廢物處置場全部列入重點污染源。

第四章防滲需求分析

針對篩選的重點污染源,以污染源防滲工程現狀及是否滿足

相應防滲技術要求等作為判定條件,開展防滲需求分析,確定是

否需要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4.1工作步驟

當重點污染源不滿足國家或地方防滲技術要求時,應直接啟

動防滲工程設計。其他重點污染源則應進行滲漏檢測及地下水污

染情況分析,以判定是否需要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4.2防滲工程設計需求分析

4.2.1直接啟動防滲工程設計的重點污染源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重點污染源應直接進行防滲工程設計:

(1)不滿足GB18599、GB50863要求的尾礦庫;

11

(2)無害化等級為Ⅲ級、Ⅳ級的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和所有非

正規(guī)垃圾填埋場(搬遷處置除外);

(3)未達到GB18597、GB18598要求的危險廢物處置場;

(4)其他未進行防滲的重點污染源。

4.2.2其他重點污染源

除上述直接啟動防滲工程設計的重點污染源外,其他重點污

染源是否需要開展防滲工程設計可通過滲漏檢測及地下水污染

監(jiān)測結果判定。

若有條件對裝置區(qū)滲漏點開展?jié)B漏檢測的,則應開展?jié)B漏檢

測結果判定是否需要開展防滲工程設計。若無法開展?jié)B漏檢測或

開展?jié)B漏檢測后發(fā)現滲漏檢測結果為合格的,則需通過地下水監(jiān)

測結果判定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是否需要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4.2.2.1滲漏檢測結果判定

參照附錄A選擇合適的滲漏檢測方法對裝置區(qū)滲漏點開展

滲漏檢測,滲漏量檢測結果為下述情況之一的,應開展防滲工程

設計:

(1)污水排水系統(tǒng)滲漏檢測

對于污、廢水貯存或處理/處置、輸運(送)裝置或設備,當滲

12

漏量檢測值超過GB50141、GB50268、SH/T3533等要求的允許

滲漏量時。

允許滲漏量的計算公式方法如下:

a.管道內徑屬于表4-1中規(guī)定時,實測滲漏量應小于或等于

表4-1中規(guī)定的允許滲漏量;

b.管道內徑大于表4-1中規(guī)定時,實測滲漏量應小于或等于

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漏量:

q1.25D

i

式中,q—允許滲漏量(m3/24h?km);

Di—管道內徑(mm)。

c.異型截面管道的允許滲漏量可按周長折算為圓形管道計;

d.化學建材管道的實測滲漏量應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計算的

允許滲漏量:

q0.0046Di

13

表4-1滲漏檢測允許滲漏量

管道內徑Di允許滲漏量管道內徑Di允許滲漏量

管材

(mm)[m3/24h?km](mm)[m3/24h?km]

20017.60120043.30

30021.62130045.00

40025.00140046.70

鋼筋50027.95150048.40

60030.60160050.00

混凝

70033.00170051.50

土管80035.35180053.00

90037.50190054.48

100039.52200055.90

110041.45

(2)地面滲漏檢測

對于裝置區(qū)內地面、罐區(qū)地面、危險廢物儲存區(qū)域地面、危

險化學品倉庫(包括原料和成品庫)等重點防滲區(qū)域地面,需要

開展閉水試驗,測定滲漏量。若滲漏量超過裝置單元或區(qū)域所應

滿足的分區(qū)防滲性能時,應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3)有預埋絕緣電極的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

對于有預埋電極的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等,當檢測

值超過儀器檢出限和方法檢測線中較大值時,應開展防滲工程設

計。

4.2.2.2地下水污染情況判定

若無法開展?jié)B漏檢測或滲漏檢測結果為合格,則需對污染源

14

下游地下水監(jiān)測井開展監(jiān)測分析。若下游監(jiān)測井中水質監(jiān)測結果

超過相應水質標準或明顯高于對照監(jiān)測井時,則應參照環(huán)辦土壤

函〔2019〕770號文件開展地下水環(huán)境狀況調查評估。

通過針對污染源開展地下水環(huán)境狀況初步調查評估后,若評

估結果顯示污染與評估對象有關,則應開展防滲工程設計;若評

估結果顯示污染與評估對象無關,則無需針對評估對象開展防滲

工程設計,可依據相關規(guī)范進一步調查周邊是否存在其他污染源

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15

第五章防滲工程設計與施工

5.1防滲技術比選

根據場地及周邊地下水環(huán)境保護目標、防滲工程所在裝置區(qū)

和工程區(qū)對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影響程度,分析不同防滲技術的適用

性與經濟性,確定適宜的防滲技術。

5.1.1地面防滲技術

地面防滲技術是以極低滲透性(滲透系數應不高于1.0×10-7

cm/s)的材料(天然的或化學合成的)為核心,組成全封閉的非

透水隔離層,將污染源與外界進行隔離。

地面防滲技術一般應用于有地面防滲操作空間與防滲效果

的改擴建項目的防滲工程。由于地面防滲技術使用的限制,對于

已建成污染源的地面防滲,主要應用在池體、地面、可轉移填埋

物的填埋場、以及無障礙物的平面等。根據污染特性、工程地質

及水文地質等條件,在裝置和周圍環(huán)境之間設置地面防滲屏障。

典型地面防滲技術類型及施工工藝見附錄B.1。此外,針對

地面施工縫(圍堰、樁柱邊縫及角縫等)的防滲技術類型及施工

工藝見附錄B.3。

16

5.1.2垂直防滲技術

垂直防滲技術是利用場區(qū)底部的天然相對不透水層作為底

部隔水層,在場區(qū)四周設置垂向防滲工程,垂向防滲層底部深入

天然相對不透水層一定深度(一般需深入相對不透水層深度≥1.0

m),阻斷廠區(qū)內污染物與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的水力聯系,使場

區(qū)形成一個相對封閉單元。

垂直防滲技術主要應用于以下情形:(1)由于地形條件限

制,無法進行地面防滲的;(2)由于已有裝置的限制而無法開

展地面防滲的;(3)已有大量固體廢物堆存(貯存/填埋)而無

法開展地面防滲的。

垂直防滲技術的設計應根據工程的水文地質條件、污染物特

性、工程地質條件等情況,結合防滲帷幕需要達到的滲透系數、

深度和剛度,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防滲類型。典型垂直防滲技術類

型及施工工藝見附錄B.2。

5.1.3內襯防滲技術

內襯防滲技術包括埋地管線內襯防滲技術和污水檢查井防

滲技術。

埋地管線內襯防滲技術是在現有的舊管道內壁浸漬液態(tài)熱

17

固性樹脂的軟襯層,通過加熱或常溫使其固化,形成與舊管道緊

密結合的復合管,達到防滲目標。

污水檢查井防滲技術是使用柔性材料,通過井上預制或井下

拼裝焊接的方式,在井底和井壁內側形成防滲層,對進出水管做

防滲密封處理后,用橫縱內支撐連接的方式固定支撐防滲層,并

起到抗浮的作用。

典型內襯防滲技術類型及施工工藝見附錄B.4。

5.2防滲工程設計

針對已產生滲漏的重點污染源,通過排查可能發(fā)生滲漏的裝

置區(qū),確定滲漏部位,進行防滲工程設計。

5.2.1防滲設計標準規(guī)范

(1)生活垃圾填埋場需按GB50869、GB16889、GB/T18772、

GB51220、CJJ176、CJJ113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2)尾礦庫需按GB50863及GB18599的技術要求開展防

滲工程設計,涉及危險廢物的尾礦庫需按GB18598的技術要求

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3)危險廢物貯存、填埋需按照GB18597、GB18598技

術要求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18

(4)石油化工企業(yè)需按照GB/T50934、GB18597、GB

18598、GB18599等規(guī)范技術要求開展防滲工程設計。

5.2.2防滲工程設計要求

防滲工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防滲工程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其主體工程的設計

使用年限;主體工程服務年限到期后,污染源仍持續(xù)存在的,應

對防滲設計的性能進行檢測和評估。

(2)根據裝置及設施發(fā)生污染物泄漏后是否容易及時發(fā)現

和處理,將典型污染源裝置單元、區(qū)域分為污染難控制區(qū)、污染

易控制區(qū),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污染控制難易程度分區(qū)見附錄C。將

企業(yè)污染控制難易程度分區(qū)疊加所在區(qū)域的天然包氣帶防污性

能(見表5-1)以及污染物的危害程度類型,得到地下水污染防

滲分區(qū),即重點污染防滲區(qū)、一般污染防滲區(qū)、簡易防滲區(qū),地

下水污染防滲分區(qū)等級劃分方法及相應的防滲性能要求參照表

見表5-2。重點污染防滲區(qū)防滲層的防滲性能應不低于6.0m厚、

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黏土層;一般污染防滲區(qū)防滲層的防

滲性能應不低于1.5m厚、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黏土層。

表5-1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參照表

天然包氣帶防污性能包氣帶巖土的滲透性能

19

-6

強Mb≥1.0m,K≤1.0×10cm/s,且分布連續(xù)、穩(wěn)定

-6

0.5m≤Mb<1.0m,K≤1.0×10cm/s,且分布連續(xù)、穩(wěn)定

中-6-4

Mb≥1.0m,1.0×10cm/s<K≤1.0×10cm/s,且分布連續(xù)、穩(wěn)定

弱巖(土)層不滿足上述“強”和“中”條件

注:1.參照HJ610

2.Mb:巖土層單層厚度。K:滲透系數

表5-2地下水污染防滲分區(qū)參照表

天然包氣帶污染控制

防滲分區(qū)污染物類型防滲技術要求

防污性能難易程度

弱易—難重金屬、持

重點污染等效黏土防滲層M≥6.0m,K≤1.0×10-7

久性有機污b

防滲區(qū)cm/s;或參照GB18598執(zhí)行

中—強難染物

重金屬、持

中—強易久性有機污

染物-7

一般污染等效黏土防滲層Mb≥1.5m,K≤1.0×10

防滲區(qū)弱易—難cm/s;或參照GB16889執(zhí)行

其他類型

中—強難

簡單

中—強易其他類型一般地面硬化

防滲區(qū)

注:參照HJ610

(3)防滲層可由單一或多種防滲材料組成,采用的防滲材

料及施工工藝應符合健康、安全、環(huán)保的要求。

(4)防滲工程設計應收集下列資料:a.原工程的設計及竣工

驗收圖紙、資料;b.工程及附近地區(qū)的地表水、地下水及水文氣

象資料,工程地質資料以及周邊公共設施、建筑物、構筑物資料;

c.場地污染調查報告;d.其他相關資料。

5.2.3地下水監(jiān)測井布設

5.2.3.1布點要求

20

地下水監(jiān)測井布設可結合HJ/T164、GB/T14848及相關行

業(yè)標準規(guī)范要求,在防滲工程區(qū)的上游、兩側及下游等區(qū)域分別

布設監(jiān)測井,以滿足對防滲工程進行有效監(jiān)測。

5.2.3.2樣品采集

采樣方法應符合HJ/T164中的相關技術要求。采樣頻率應

滿足每月監(jiān)測1次,至少監(jiān)測至防滲工程停止施工后一個水文

年。在實施過程中,應遵循質量控制程序,以確保收集和分析的

數據有效。

5.2.3.3監(jiān)測項目

優(yōu)先參考HJ/T164,選擇行業(yè)的特征因子開展定期監(jiān)測,無

行業(yè)特征因子參考時,以GB/T14848中要求控制的監(jiān)測項目為

主,滿足地下水質量要求。

5.3防滲工程施工

防滲工程施工應滿足GB/T50934、CJJ113、GB/T50600、

SL174等施工技術規(guī)范,防滲性能應滿足防滲工程設計要求,同

時做好相關監(jiān)測設施(在線監(jiān)測、地下水監(jiān)測井等)的建設工作,

有效保障防滲區(qū)域的運營管理與監(jiān)測。各類典型防滲技術施工工

藝可參見附錄B。

21

第六章防滲工程有效性評估與長期監(jiān)測

防滲工程施工完畢后,應開展地下水監(jiān)測及工程性能指標評

價,評估防滲工程的有效性,編制有效性評估報告。

6.1防滲工程有效性判定

若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則認為該防滲工程達到防滲效果:

(1)工程性能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可包括抗壓強度、滲透

(阻隔)性能、工程設施連續(xù)性與完整性等;

(2)地下水水質監(jiān)測結果滿足相應水質要求,即若連續(xù)監(jiān)

測一個水文年之后,監(jiān)測項目濃度值有明顯連續(xù)下降趨勢或穩(wěn)定

趨于上游對照值。

若防滲工程未達到防滲效果,需對防滲工程設計進行補救或

對防滲工程措施進行調整。

6.2長期環(huán)境監(jiān)測

一般繼續(xù)利用有效性評估過程中使用的地下水監(jiān)測井進行

定期地下水樣品采集和檢測,長期環(huán)境監(jiān)測原則上采樣頻次為每

季度一次,兩個批次之間間隔不得少于1個月。

若在判定防滲工程達到防滲效果后2個水文年,水質監(jiān)測結

果均滿足相關地下水質量要求,則后續(xù)應參照HJ/T164開展地

23

下水污染源常規(guī)監(jiān)測。

若后續(xù)監(jiān)測過程中,發(fā)現監(jiān)測項目濃度值存在反彈時,則應

檢查防滲工程運行情況,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或風險防控措施。

6.3有效性評估報告

6.3.1工程性能指標評價報告

工程性能指標評價報告主要內容包括檢測裝置單元、區(qū)域情

況及其檢測方法與結果等信息。

6.3.2季度監(jiān)測報告

季度監(jiān)測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監(jiān)測點數量、分布、監(jiān)測系統(tǒng)運

行情況、逐月監(jiān)測數據及季度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變化趨勢等。

6.3.3年度監(jiān)測報告

年度監(jiān)測報告應包括所有季度監(jiān)測報告和全年監(jiān)測結果,分

析年度監(jiān)測系統(tǒng)運行狀況及年度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變化趨勢等。

24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裝置區(qū)滲漏點檢測技術

A.1裝置區(qū)滲漏點檢測技術

表A.1裝置區(qū)滲漏點檢測技術匯總表

污染源序號裝置(單元、設施)名稱重點滲漏區(qū)域及部位可選檢漏技術備注

1污水預處理污水預處理池的底板及壁板K

2埋地管道污水、污油、溶劑等埋地管道A、B、E、K

3儲焦池儲焦池的底板及壁板E、K

4原料油、輕質油品、液體化工品等儲罐區(qū)環(huán)墻式和護坡式罐基礎E

5地下罐罐底部K

6濕法除灰儲灰池、沖回池的底板及壁板C、E

C、E

工業(yè)企業(yè)7鍋爐事故油池事故油池的底板及壁板

8排污池及地坑排污池及地坑的底板及壁板C、E

9變電所事故油池事故油池的底板及壁板C、E

10酸堿中和池及排水溝酸堿中和池及排水溝的底板及壁板C、E

調節(jié)池、均質池、隔油池、氣浮池、生化池、污油

11污水、污油、污泥池,檢查井池、油泥池、浮渣池和污泥池的底板及壁板;檢查C、D、E

井、水封井和滲漏井底板及壁板

12排污水池排污水池的底板及壁板C、E

1尾礦濃縮池尾礦濃縮池的底板及壁板C、E

礦山開采

2濃縮車間、壓濾車間地面C

區(qū)

3事故水池事故水池的底板及壁板C、E

25

污染源序號裝置(單元、設施)名稱重點滲漏區(qū)域及部位可選檢漏技術備注

4泵房地面泵基礎邊縫和水槽C、E

5化驗室地面C

尾礦庫1庫底、邊坡、壩基庫底、邊坡、壩基K

1垃圾滲濾液調節(jié)池垃圾滲濾液池的底板及壁板K

2滲濾液輸送管溝底板及壁板K

垃圾填埋

場3事故應急池應急事故池的底板及壁板C、E

4填埋庫區(qū)底板及壁板G、I、J、K

1滲濾液調節(jié)池滲濾液調節(jié)池的底板及壁板C、E

2廢水處理裝置(細化)K

3填埋場底部F、G、H、I、J、K

危險廢物

4事故水池事故水池的底板及壁板C、E

處置場

5固體糞便堆積場底部和側壁J、K

6尿液收集池尿液收集池的底板及壁板C、E

7污水處理設施K

注:1.代號:A.機器人檢測B.X6電法檢測C.玻璃儀器檢測D.自動連接裝置檢測E.密封裝置檢測F.擴散管法G.電容傳感器法H.示蹤劑法I.電化學感應電纜

法J.電學法K.地下水監(jiān)測法

2.檢測方法F、G、H需要核實現場情況滿足檢測條件

3.檢測方法I、J需要在建設時安裝鋪設并運行良好

4.上述檢測方法的技術原理、流程和適用范圍可參見附錄A.2

26

A.2裝置區(qū)滲漏點檢測方法的技術原理及技術流程

A.2.1機器人檢測

(1)方法原理

管道內窺爬行機器人,是以運動機構作為載體,根據生產任務可選擇性搭載管道內窺攝

像機、機械手及相關檢測儀器的平臺。主要用于石油石化、市政排水管道內部滲漏的快速檢

測和診斷,該設備配備強力照明光源和便攜式控制系統(tǒng),非常適合野外和移動工作場所,傳

輸線纜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配備,可將設備送至所需工作位置;防水設計可至水下10m。輪

式管道內窺檢測爬行機器人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軍事、電力、熱電廠、石油石化、無損檢測、

市政、考古等行業(yè)。適用于管徑或內徑大于200mm~1500mm的管道或容器內的檢測,適

合各種材質的管道。該產品自帶高亮LED燈光源,通過前、后攝像機傳輸到控制器的視頻

資料進行實時觀察、記錄。

(2)技術流程

a.選取檢測管線位置并確定管徑尺寸;

b.將設備送至所需工作位置;

c.將輪式管道內窺檢測爬行機器人從檢查井一端送至管道內;

d.開啟收線車及便攜式控制系統(tǒng);

e.將攝像機傳輸到控制器的視頻資料進行實時觀察、記錄。

(3)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管徑或內徑大于200mm~1500mm的管道或容器內的檢測,適合各種材

質的管道,可通過前、后攝像機傳輸到控制器的視頻資料進行實時觀察、記錄。不適用于

200mm以下管徑的檢測。

A.2.2X6電法檢測

(1)方法原理

X6電法測漏定位儀原理描述:管道內壁為絕緣材料,對電流來說表現為高阻抗,管道

內的水和埋設管道的大地為低阻抗。X6工作時,探棒在管道內勻速前進。當管道內壁完好

時,接地電極和探棒電極之間的電阻很大,電流很小。當管道內壁存在缺陷時(例如污水

的漏進/漏出),電極之間存在低阻抗通路,電極之間的電流因此增加。

(2)技術流程

a.封堵管道兩端,放水使污水管道積水;

b.牽引繩穿過管道,將探頭拖動到起測點;

c.開啟繞線車馬達,記錄測試數據。

d.測試結果分析:1)環(huán)境電阻值范圍(水10KΩ~30KΩ,濕土壤20KΩ~80KΩ,

干燥水泥>100KΩ);2)探測管道泄漏處2處,定位精度厘米級。

(3)適用范圍

27

本方法適用于帶水非金屬無壓管道的滲漏檢測,不適用于檢測缺陷接頭和缺陷分支管等

中小型滲漏點檢測。

A.2.3玻璃儀器檢測

(1)方法原理

通過將各種縫隙以0.5米為單位分割為1個滲漏點,使用角縫檢測槽或地面縫、邊縫檢

測儀與混凝土地面進行密封處理,定壓定量進行滲漏檢測。

圖A.1墻壁實驗縫平面圖

(2)技術流程

a.在角縫檢測儀外,罐基及圍堤與地面縫隙處加入柔性防滲材料;

b.用密封膠將玻璃板角縫檢測儀與墻壁固定;

c.待玻璃膠凝固后,向檢測儀注水,并用玻璃密封器密封,定時觀察水槽中剩余水量;

d.觀察時間分別為10分鐘、20分鐘、30分鐘、1小時、2小時。

(3)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各種平面縫隙及邊角縫隙的滲漏檢測,不適用管道等其他類型裝置/區(qū)域

滲漏檢測。

A.2.4自動連接裝置檢測

(1)方法原理

自動連接裝置將污水檢查井進水管和出水管連接,使連接后的污水檢查井成為獨立的單

元,對該獨立單元進行滲漏及滲漏量檢測。

(2)技術流程

a.將井口打開,檢測井內有毒有害氣體含量合格后,作業(yè)人員穿戴安全防護設施進入

井內;

b.用自動連接裝置將進出水管連接密封;

c.將污水檢查井管線封閉后,向井內注入一定量的水,定時觀察、記錄井中剩余水量。

(3)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各種有進出水管的檢查井的滲漏檢測,不適用無管口設備井的檢測。

A.2.5密封裝置檢測

(1)方法原理

28

定壓定量的條件下檢測一段管道內的滲漏量。一端采用帶刻度的玻璃檢測器,另一端采

用帶有壓力表和放空管的鋼性密封器,并設有進水管,在一定壓力的情況下測量該段管道的

滲漏量,見下圖。

圖A.2污水管道滲漏檢測計量示意圖

(2)技術流程

a.前期工作準備;

b.選取兩口檢查井之間的管道進行檢測;

c.將其中一口檢查井的出水管道一端安裝帶有放空管和壓力表及注水管的裝置;

d.在另一檢查井的出水管上安裝帶有玻璃刻度的裝置;

e.往該段污水管道內注滿水;

f.通過玻璃刻度記錄滲漏量(時間分別為2h、4h、12h、24h)。

(3)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定壓定量條件下某段管道內滲漏量的檢測,不適用非定壓定量管道及無管

道裝置/單元的檢測。

A.2.6擴散管法

(1)方法原理

將氣體透過性管路網絡埋在襯層下的土壤中,一個運轉周期后,由于滲濾液蒸汽進入管

路,可以通過抽出管內氣體探測記錄污染物濃度,從而達到檢測滲漏的目的。因為從滲漏擴

散出的滲濾液蒸汽在土壤中按照一定的體積比例進入管內,所以分析管內水蒸汽中污染物的

濃度可以近似得到滲漏規(guī)模。

(2)技術流程

a.前期工作準備;

b.具備條件后將氣體透過性管路網絡埋在襯層下的土壤中;

c.運行使用中通過抽出管內氣體探測記錄污染物濃度;

d.根據污染物濃度檢測滲漏;

e.分析管內水蒸汽中污染物的濃度可以近似得到滲漏規(guī)模。

29

(3)適用范圍

本方法僅適用于有預埋氣體透過性管路網絡的有毒有害介質管道檢測。

A.2.7電容傳感器法

(1)方法原理

電容傳感器法是通過測量土壤絕緣常數的變化來檢測滲漏。當土壤因滲漏而變得潮濕,

絕緣常數會增加。測試一個區(qū)域土壤絕緣常數的變化可知是否有滲漏出現。電容傳感器是根

據其探頭周圍土壤絕緣常數在某一個諧波頻率下共振得到的頻率,由校準曲線可確定濕度。

該方法的優(yōu)點為已有電容傳感器成品,不需要另行研制;其缺點為通過電容傳感器得到的濕

度需要進行換算。

(2)技術流程

a.前期工作準備;

b.將傳感器探頭埋入檢測區(qū)域周圍土壤;

c.探頭根據土壤絕緣常數在某一個諧波頻率下共振;

d.根據得到的頻率,形成校準曲線;

e.根據校準曲線確定濕度。

(3)適用范圍

本方法僅適用于有毒有害介質管道檢測,且被檢測管道外壁不可硬化。

A.2.8示蹤劑法

(1)方法原理

示蹤劑法是將采樣收集探針插入填埋場周邊近地面的土壤中,并把一種揮發(fā)性化學示蹤

劑注入垃圾填埋坑中,如果探針檢測到示蹤劑,則表明有滲漏。該方法的優(yōu)點為可用于任何

填埋物和填埋場任何階段的檢測;其缺點為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