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觀經濟學講義_第1頁
2024年微觀經濟學講義_第2頁
2024年微觀經濟學講義_第3頁
2024年微觀經濟學講義_第4頁
2024年微觀經濟學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觀經濟學講義

第一節(jié)西方經濟學概論

一、稀缺性

1.相對于人類社會的無窮欲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

不足的。這種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對性是指相對「無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資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絕對性是指它存在于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和一切社會。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

恒的問題,只要有人類社會,就會有稀缺性。

4.經濟學產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決定了一個社會和個人必須作出選擇。

二、選擇

1.稀缺性的存在決定了一個社會和個人必須作出選擇。

2.選擇就是用有限的資源去滿足什么欲望的決策。它包括“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

“為誰生產”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被稱為資源配置問題。

三、機會成本

1.經濟學是研究選擇力,要選擇就要有所舍棄,舍棄的東西就是機會成本。

2.機會成本并不是實際上的支出,而是一種觀念上的支出。

四、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

濟變量單項數(shù)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

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qū)別:

第一,研究的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宏觀經濟

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經濟,

第二,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

資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論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

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

量分析。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lián)系:

第一,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互相補充的。

第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都是實證分析。

第三,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五、理論

(-)理論的內容

一個完整的理論包括定義、假設、假說和預測。

定義是對經濟學所研究的各種變量所規(guī)定的明確的含義。假設是某一理論所適用的條

件。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1)市場出清,就是堅信在價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

況下,市場上一定會出現(xiàn)充分就業(yè)的供求均衡狀態(tài)。(2)完全理性,是指消費者和廠商都是

以利己為H的人,他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

何實現(xiàn)最大化。(3)完全信息,指消費者和廠商只有具備完備而迅速的市場信息,才能及時

對價格信號作出反應,以實現(xiàn)其行為的最優(yōu)化。假說是對兩個或更多的經濟變量之間關系的

闡述,也就是未經證明的理論。預測是根據(jù)假說對未來進行預期。

(二)理論的形成

首先要對所研究的經濟變量確定定義,并提出一些假設條件。然后,根據(jù)這些定義與假

設提出一種假說。根據(jù)這種假說可以提出對未來的預測。最后,用事實來驗證這一預測是否

正確。如果預測是正確的,這一假說就是正確的理論,如果預測是不正確的,這種假說就是

錯誤的,要被放棄,或進行修改。

第二節(jié)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一、需求的定義

需求是指消費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時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

種商品量。需求是購買欲望與購買能力的統(tǒng)一,二者缺一不可。需求不同于欲望。欲望僅僅

是消費者的一種愿望,不一定有購買能力,而需求一定是購買欲望與購買能力兩者的統(tǒng)一。

兩者差別在于是否具有購買能力。

二、需求曲線與需求定理

1.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卜.方傾斜的曲線,表示一種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是反方向變

動的。

2.需求定理是說明商品本身價格與其需求量之間關系的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

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本身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即需求量隨著商品本

身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增加。

3.影響需求的因素包括價格(商品本身的價格和相關商品的價格)、收入、消費者嗜好

及預期等。

三、供給理論

(一)供給的定義

供給是指生產者(企業(yè))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時愿意而且能夠供應的某

種商品量。

供給也是供給欲望與供給能力的統(tǒng)一。影響供給的因素主要是:價格、生產要素的數(shù)量

與價格、技術以及預期。

(二)供給曲線與供洽定理

供給曲線是根據(jù)供給表畫出的,表示某種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系的曲線,向右上方

傾斜。它實際上是用圖形的形式來表述供給這個概念。

供給定理是說明商品本身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關系的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

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同方向變動,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

上升而增加,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在理解這一定理時,也同樣要注意“在其他條

件不變的情況下”這個假設前提。這也就是說,供給定理是在假定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不變

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價格與供給量之間的關系。離開了這一前提,供給定理就無法成立。

四、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一)均衡價格含義及形成

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這時該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

格相等稱為均衡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稱為均衡數(shù)量。

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fā)地形成的。當供大于求時,生產者之間

的競爭會導致價格下降;當供小于求時,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導致價格上升;只有當供給量等

于需求量,并且供給價格等于需求價格時,雙方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此時的價格就是均衡價

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預(如壟斷力量的存在或國家的干預),那么,這種價格就不是均衡價

格。

(二)供求定理

1.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shù)量同方向變動.

2.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shù)量同方向變動。

五、價格如何調節(jié)經濟

(一)價格機制的含義及其內容

價格機制又稱市場機制,是指價格調節(jié)社會經濟生活的方式與規(guī)律。價格機制包拈價格

調節(jié)經濟的條件,價格在調節(jié)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價格調節(jié)經濟的方式。

(二)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

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是傳遞情報、提供刺激,并決定收入分配;作為指示器反映市場的

供求狀況;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jié)需求;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jié)供給;價格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

最優(yōu)狀態(tài)。

(三)價格是調節(jié)經濟的“看不見的手”。

市場經濟中價格的調節(jié)作用以三個重要的假設為前提條件。第一、人是理性的。第二,

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第三,信息是完全的。

當市場上某種商品的供給大于需求時會使該商品的價格下降。這樣,一方面刺激了消費,

增加了對該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產,減少了對該商品的供給。價格的這種下降,

最終必將使該商品的供求相等,從而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當某種商品供給小于需求時,

也會通過價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價格的這一調節(jié)過程,是在市場經濟中每日每時進行的。

價格把各個獨立的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并協(xié)調他們的活動,從而使整個經濟

和諧而正常地運行。

第三節(jié)彈性理論

一、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

需求的價格彈性又稱需求彈性,指價格變動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即需求

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二、決定一種商品需求彈性的因素

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強度;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本身用途的廣泛性;商品使用

時間的長短;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三、收入彈性

收入彈性,指收入變動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即需求量變動對收入變動的

反應程度。

四、需求交叉彈性

需求的交叉彈性又稱交叉彈性,指相關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比率所引起的

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比率,即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

度。

五、供給彈性

供給價格彈性又稱供給彈性,指價格變動的比率與供給量變動比率之比,即供給量變動

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供給取決于生產。影響供給的因素很多,影響一種商品供給彈性的因素也很多,但最重

要的是時間因素。在經濟分析中,時期長短與時間多少無關,而取決于生產要素的調整。如

果在某一時期內生產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完全可以根據(jù)產量來調整,這一時期就稱為長期。

如果在某一時期內所使用的生產要素一部分可以根據(jù)產量調整,而另一部分生產要素不能根

據(jù)產量調整,這一時期就稱為短期。

供給彈性的大小與時同相關。一般來說,在價格發(fā)生變動之時,供給量很難調整,即生

產無法立即增加或減少,所以,即期供給彈性幾乎為零。換言之,在價格變動之后的極短時

間內,供給量幾乎不變。在短期中,價格變動后,可以通過調整勞動力、原料這類生產要素

來改變供給量。但由于生產規(guī)模不能變,調整的幅度有限,短期中供給缺乏彈性。在長期中,

價格變動后可以調整生產規(guī)模,供給可以充分調整,長期中供給富有彈性。

六、需求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

1.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成反方向變動。

2.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價格與總收益成同方向變動。

七、稅收分攤

稅收負擔在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分割稱為稅收分攤,稅收負擔最終由誰承擔稱為稅收

歸宿。在這種稅收的分攤中,經營者承擔多少,消費者承擔多少,取決于需求彈性和供給彈

性。

如果某種商品需求缺乏彈性而供給富有彈性,這就是說,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供給變動

反應不敏感,無法及時根據(jù)價格調整自己的需求,而生產者對這種商品的價格反應敏感,可

以根據(jù)價格調整自己的供給,那么,稅收就主要落在消費者身上。

如果某種商品需求富有彈性而供給缺乏彈性,這就是說,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價格變動

反應敏感,能及時根據(jù)價格調整自己的需求,而生產者對這種商品的價格反應不敏感,無法

根據(jù)價格調整自己的供給,那么,稅收就主要落在生產者身上。

第四節(jié)消費者行為理論

一、基數(shù)效用論和序數(shù)效用論

基數(shù)效用論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其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并加總求和

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shù)(1、2、3……)來表示。所謂效用可以計量,就是指消

費者消費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滿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單位來進行衡量。所謂效用可加總求和是指

消費者消費幾種物品所得到的滿足程度可以加總而得出總效用。根據(jù)這種理論,可以用具體

的數(shù)字來研究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問題?;鶖?shù)效用論采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

序數(shù)效用論是為了彌補基數(shù)效用論的缺點而提出來的另-一種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其

基本觀點是: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無法計量,也不能加總求和,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

低與順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數(shù)(第一、第二、第三……)來表示。序數(shù)效用論采用的是

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二、效用、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效用是一個人消費某種物品所得到的滿足程度,它是主觀的,效用因人、因時、因地而

不同。

總效用是指從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

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邊際的含義是增量,

指自變量增加所引起的因變量的增加量。在邊際效用中,自變量是某物品的消費量,而因變

最則是滿足程度或效用。消費品變動所引起的效用的變動即為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與總效用的關系表現(xiàn)為:當邊際效用為正數(shù)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

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shù)時,總效用減少。

三、邊際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

消費者行為理論主要有:基數(shù)效用論和序數(shù)效用論?;鶖?shù)效用論采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

法,序數(shù)效用論采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一)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隨著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他從該物品連續(xù)增加的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邊際

效用是遞減的。這種現(xiàn)象普遍存在,被稱為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二)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費者在既定收入的情況下,如何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的問題。在運

用邊際效用分析法來說明消費者均衡時,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消費者用全部收入所購買的

各種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與為購買這些物品所支付的價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說每1單位

貨幣所得到的邊際效用都相等。

四、無差異曲線的含義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兩種商品的不同數(shù)量的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完全相同的

一條曲線。在這一概念中,無差異的含義就是對消費者來說效用是相同的,滿足程度是無差

別的。

五、消費可能線

消費可能線又稱家庭預算線,或等支出線,它是一條表明在消費者收入與商品價格既定

的條件下,消費者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數(shù)量最大組合的線。

如果商品價格不變而消費者的收入變動,則消費可能線會平行移動。收入增加,消費可

能線向右上方平行移動;收入減少,消費可能線向左下方平行移動。

如果收入不變,而兩種商品的價格同比例上升或下降,則其結果與收入變動相同。

如果收入不變而兩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則消費可能線也要移動,但并不足平行移動。

六、序數(shù)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

無差異曲線分析法用無差異曲線表示偏好,用消費可能線表示收入與價格既定的限制條

件,當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相切時,消費者實現(xiàn)了效用最大化。

七、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愿意對某物品所支付的價格與他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就是消費者剩余。消費者

剩余并不是消費者實際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種心理感覺。消費者剩余是衡量消費者福利的指

標,即消費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費者福利的增加。

八、消費者行為與需求定理的關系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

消費者購買各種物品是為了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或者乜可以說是為了消費者剩余最大。當

某種物品價格既定時,消費者從這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效月越大,即消費者對這種物品評價越

高,消費者剩余越大。當消費者對某種物品的評價既定時,消費者支付的價格越低,消費者

剩余越大。因此,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取決于他以這種價格所獲得的物品能帶來的效用大

小。消費者為購買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貨幣價格取決于他從這一定量物品中所獲得的

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價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價格低。隨著消費者購買的某物品數(shù)量

的增加,該物品給消費者所帶來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而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這樣,

隨著物品的增加,消費者所愿付出的價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與價格必然成反方向變動。

九、工資決定勞動供給

每個人的時間可以分為兩部分:工作以及閑暇。一個人把多少時間用于工作,多少時間

用于閑暇取決于工資。

工資的變動通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來影響勞動供給。閑暇是沒有收入的,享受閑暇就

必須放棄工作所能得到的工資。替代效應指工資增加引起的工作對閑暇的替代。因此,隨著

工資的增加,替代效應使勞動供給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工資增加,人們的收入增加,收入

增加引起人們對各種物品與勞務的需求增加。閑暇也是?種正常物品。因此,隨著收入增加,

對閑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閑暇必定減少勞動時間,這就是工資增加引起的收入效應,收入

效應使勞動供給隨工資增加而減少。

隨著工資增加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對勞動供給起著相反的作用。如果替代效應大

于收入效應,則隨著工資增加,勞動供給增加。如果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則隨著工資增

加,勞動供給減少。工資作為勞動的價格決定了勞動供給決策。

第五節(jié)生產理論

一、技術效率與經濟效率的含義與關系

技術效率是投入的生產要素與產量的關系,即如何在生產要素既定時使產量最大,或者

換句話來說,在產量既定時使投入的生產要素為最少。經濟效率是成本與收益的關系。要使

利潤最大化,就要使扣除成木后的收益達到最大化。

技術效率和經濟效率都是生產效率的問題,但前者是從純粹生產技術的角度來說明如何

使用各種生產要素,而后者則要考慮到生產要素的價格,如何使用生產要素才能使生產成本

最低,以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技術效率是基礎,只有在技術效率的基礎上同時實現(xiàn)經濟效率,

才是目的。

二、企業(yè)的形式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yè)一般采取三種形式:單人業(yè)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公司。

單人業(yè)主制是由一個人所有并經營的企業(yè)。它的特點在于所有者和經營者是同一個人,

企業(yè)形式產權明確,責權利統(tǒng)一。

合伙制是由若干人共同擁有、共同經營的企業(yè)。這種企業(yè)可以比單人業(yè)主制企業(yè)大,但

致命的缺點是實行法律上的無限責任制,這種無限責任制使每?個合伙人都面臨巨大風險,

企業(yè)越大,每個合伙人面臨的風險越大。此外,合伙制企業(yè)內部產權并不明確,責權利不清

楚,合伙者易于在利益分配和決策方面產生分歧,從而影響企業(yè)的發(fā)展。

現(xiàn)代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企業(yè)形式是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是由投資者(股東)共同

所有,并由職業(yè)經理人經營的企業(yè),股東是公司的共同所有者。

三、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

公司治理結構也譯為“法人治理結構”,從廣義上說,指關于企業(yè)組織形式、控制機制、

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機構、文化和制度安排。

激勵機制是鼓勵職工為企業(yè)目標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代理人的業(yè)績與其

利益聯(lián)系在i起,以使代理人自覺地減少機會主義行為,為企業(yè)目標努力工作。激勵機制包

括對總經理的激勵和時職工的激勵,這種機制的中心是設計一套合理的薪酬與獎勵制度。

四、在分析企業(yè)技術效率時,短期與長期的含義與區(qū)別

短期是企業(yè)不能全部調整所有生產要素投入的時期。在短期內,企業(yè)的生產要素投入分

為固定投入與可變投入。固定投入在短期內不能改變,企業(yè)所能改變的只是可變投入。長期

是一切生產要素可以調整的時期。

短期與長期的區(qū)別表現(xiàn)為:第一,二者的區(qū)別不是表示時間的長短,而是生產要素能否

完全調整。第二,對于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來說,短期與長期的時間不一樣。

五、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是指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分為勞動、資本、土地與企業(yè)家

才能。勞動是指勞動力所提供的服務,可以分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資本是指生產中所使

用的資金。它采取了兩種形式:無形的人力資本與有形的物質資本;土地是指生產中所使用

的各種自然資源,是在自然界所存在的;企業(yè)家才能指企業(yè)家對整個生產過程的組織與管理

工作。生產是這四種生產要素合作的過程,產品則是這四種生產要素共同努力的結果。

六、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

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

中時,最初這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會使產量增加,但當它的增加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產量

將要遞減,最終還會使產量絕對減少。

七、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關系

總產量指一定量的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產量。平均產量指平均每單位某種生

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產量,邊際產量指某種生產要素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產量。

三者的關系表現(xiàn)為:

第一,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

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guī)律。

第二,邊際產量曲線可平均產量曲線相交于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

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在相交后,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于平均產

量;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于平均產量。

第三,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以后,當邊際產量為負數(shù)時,總產量就會

絕對減少。

八、規(guī)模經濟與企業(yè)最適規(guī)模

(一)規(guī)模經濟

規(guī)模經濟指的是產量變動的比率與企業(yè)規(guī)模擴大的比率之間的關系。當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擴

大時,產量的增加會大于、小于或等于生產規(guī)模的變動。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產規(guī)模

擴大的比率,這就是規(guī)模I攵益遞增;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產規(guī)模擴大的比率,這就是

規(guī)模收益遞減;如果產量增加的比率與生產規(guī)模擴大的比率相同,這就是規(guī)模收益不變。規(guī)

模經濟可以用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來解釋。

內在經濟是指一個企業(yè)在生產規(guī)模擴大時由自身內部所引起的產量增加。引起內在經濟

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進的機器設備。第二,可以實行專業(yè)化生產。第三,

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可以對副產品進行綜合利用。第五,在生產要素的購買與產品的

銷售方面也會更加有利。第六,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內在不經濟是指一個企業(yè)由于本身生產規(guī)模過大而引起產量或收益減少。引起內在不經

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產要素價格與銷售費用增加。

(二)根據(jù)規(guī)模經濟規(guī)律確定企業(yè)的最適規(guī)模

適度規(guī)模就是使兩種生產要索的增加,即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正好使收益遞增達到最大。當

收益遞增達到最大時就不再增加生產要素,并使這一生產規(guī)模維持下去。

在確定適度規(guī)模時應該考慮到的因素主要是:第一,本行業(yè)的技術特點。一般來說,需

要的投資量大,所用的設備比較先進的行業(yè),適度規(guī)模也就大,生產規(guī)模越大經濟效益越高。

相反,需要投資少,所用的設備比較簡單的行業(yè),適度規(guī)模也小0第二,市場條件。一般來

說,生產市場需求量大,而且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的企業(yè),適度規(guī)模也應該大。相反,生產

市場需求小,而且標準化程度低的產品的企業(yè),適度規(guī)模也應該小。

九、范圍經濟

范圍經濟就是擴大經營范圍所帶來的好處。范圍經濟有四點好處:

第一,使企業(yè)規(guī)模可以無限擴大。一種產品的增加總要受技術或市場條件的限制。生產

多種產品就可以打破這種限制。

第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企業(yè)的人力與物力資源。

第三,各種不同行業(yè)產品可以互相承擔風險,增強企業(yè)的抗風險能力。

第四,有利于企業(yè)的產品結構調整,便于從以一個行業(yè)為主轉向以另一個行業(yè)為主。

范圍經濟并不是跨的行業(yè)越多越好。企業(yè)盲目擴大,同時進軍若干行業(yè)往往會面臨滅頂

之災。

十、邊際分析與兩種生產要素最適組合

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是研究生產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即生產資源)分配于兩種生產

要素的購買與生產上,以達到利潤最大化。其原則是:在成本與生產要素價格既定的條件下,

應該使所購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與價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單位貨幣無論購買

何種生產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邊際產量。

第六節(jié)成本與收益

一、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的不同

企業(yè)生產與經營中的各種實際支出稱為會計成本,因為這些支出一筆一筆地記在會計賬

簿中,所以,稱為會計成本。同時,因為這些支出是過去的支出,所以也稱為歷史成本;這

種成本在企業(yè)中是顯而易見的,稱為顯性成木。

當我們把一種資源用于i種用途時,就放棄了其他月途。所放棄的用途就是把資金用于

一種用途的機會成本。

二者的不同表現(xiàn)在:第一,機會成本不是企業(yè)的實際支出,會計成本是企業(yè)的實際支出。

第二,機會成本在會計賬目上反映不出來,又稱為隱性成本;會計成本能夠在會計賬目上反

映出來,又稱為顯性成本,

二、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的不同

會計利潤=總收益一會計成本。

經濟利潤=總收益一會計成本一機會成本O

在正常情況下,機會成本大于零,所以,會計利潤大于經濟利潤。企業(yè)的利澗最大化不

是會計利潤最大化,而是經濟利潤最大化。

三、短期成本分類

(一)短期總成本

短期總成本是短期內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總和。短期總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與可

變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短期內必須支付的不能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勺兂杀臼侵?/p>

企業(yè)在短期內必須支付的可以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

(二)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內生產每一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分為平均固

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

(三)短期邊際成本

短期邊際成本就是在短期內企業(yè)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

四、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

總收益是企業(yè)銷售一定量產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是企業(yè)銷售每一單位產品平

均所得到的收入。邊際收益是指企業(yè)每增加銷售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收入。

五、利潤最大化原則

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是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

無論是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還是小于邊際成本,企業(yè)都要調整其產量,說明這兩種情

況下都沒有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只有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企業(yè)才不會調整產量,表明

已把該賺的利潤都賺到了,即實現(xiàn)了利潤最大化。企業(yè)對利潤的追求要受到市場條件的限制,

不可能實現(xiàn)無限大的利潤,這樣,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就是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企業(yè)要根

據(jù)這一原則來確定自己的產量。

第七節(jié)廠商均衡理論

一、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是指市場的壟斷與競爭程度。

根據(jù)行業(yè)的市場集中程度、行業(yè)的進入限制和產品差別,可以把市場結構分為四種類型。

1.完全競爭是一種競爭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形成這種市場的條件是企業(yè)數(shù)

量多,而且每家企業(yè)規(guī)模都小。價格由整個市場的供求決定,每家企業(yè)不能通過改變自己的

產量而影響市場價格。

2.壟斷競爭是既有壟斷乂有競爭,壟斷與競爭相結合的市場。這種市場與完全競爭的相

同之處是市場集中率低,而且無進入限制。但關鍵差別是完全競爭產品無差別,而壟斷競爭

產品有差別。企業(yè)規(guī)模小和進入無限制也保證了這個市場上競爭的存在。

3.寡頭是只有幾家大企業(yè)的市場,形成這種市場的關鍵是規(guī)模經濟。在這種市場上,大

企業(yè)集中程度高,對■市場控制力強,可以通過變動產景影響價格。而且,由于每家企業(yè)規(guī)模

大,其他企業(yè)就難以進入,由于不是一家壟斷,所以在幾家寡頭之間仍存在激烈競爭。

4.壟斷是只有一家企業(yè)控制整個市場的供給。形成壟斷的關鍵條件是進入限制,這種限

制可以來自自然原因,也可以來自立法。此外,壟斷的另一個條件是沒有相近的替代品,如

果有替代品,則有替代品與之競爭。

二、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

完全競爭是一種競爭不受任何干擾與限制,沒有一點壟斷的市場結構。這種市場上企業(yè)

很多,每家企業(yè)規(guī)模都很小,無法通過調整產量來影響市場價格。

在短期內,企業(yè)不能根據(jù)市場需求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因此,從整個行業(yè)來看,有可

能出現(xiàn)供給小于需求或供給大于需求的情況。如果供給小于需求,則價格高,存在超額利潤;

如果供給大于需求,則價格低,則存在虧損。在短期中,均衡的條件足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

本,即\IR=MC,這就是說,個別企業(yè)是從自己利潤最大化的角度來決定產量的,而在MR=

MC時就實現(xiàn)了這一原則。

在長期中,各個企業(yè)都可以根據(jù)市場價格來充分調整產量,也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該行

業(yè)。企業(yè)在長期中要作出兩個決策:生產多少,以及退出還是進入這一行業(yè)。各個企業(yè)的這

種決策會影響整個行業(yè)的供給,從而影響市場價格。具體來說,當供給小于需求,價格高時,

各企業(yè)會擴大生產,其他企業(yè)也會涌入該行業(yè),從而整個行業(yè)供給增加,價格水平下降。當

供給大于需求,價格低時,各企業(yè)會減少生產,有些企業(yè)會退出該行業(yè),從而整個行業(yè)供給

減少,價格水平上升。最終價格水平會達到使各個企業(yè)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tài)。這時,

整個行業(yè)的供求均衡,各個企業(yè)的產量也不再調整,于是就實現(xiàn)了長期均衡。

三、壟斷市場上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

在壟斷市場上,企業(yè)可以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控制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企業(yè)仍然根據(jù)邊

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的原則來決定產量,這種產量決定后,短期中難以完全適應市場需求

進行調整。這樣,也可能出現(xiàn)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狀況,當然也可能是供求相等。在供大

于求的情況下,會有虧損;在供小于求的情況下,會有超額利潤;供求相等時,則只有正常

利潤。

在長期中,壟斷企業(yè)可以通過調節(jié)產量與價格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這時企業(yè)均衡的條件

是邊際收益與長期邊際成本和短期邊際成本都相等。

四、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均衡

在短期中每一個壟斷競爭的企業(yè)都是一個壟斷者。它以自己的產品差別在一部分消費者

中形成壟斷地位。而且,短期中其他企業(yè)生產不出與之競爭的有差別產品。這樣壟斷競爭企

業(yè)就可以像一個壟斷者那樣行事,高價少銷,低價多銷,或歧視定價,以獲得利潤最大化。

在長期中,壟斷競爭的市場上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各個企業(yè)可以仿制別人有特色的產

品,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更有特色的產品,也可以通過廣告來創(chuàng)造消費者的需求,形成自己產品的

壟斷地位。在實現(xiàn)了長期均衡時,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

五、壟斷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差別競爭

產品差別是同一種產品在質量、牌號、形式、包裝等方面的差別。

在壟斷競爭市場上企業(yè)的成功取決于產品差別競爭。在壟斷競爭市場上,長期競爭的結

果是經濟利潤為零,但短期中可以憑借產品特色形成的壟斷地位獲得經濟利潤。因此,想實

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企業(yè)就應該把長期變成一個個短期。這樣做的關鍵則是創(chuàng)造產品差別,以不

斷變化的產品特色保持自己的壟斷地位。

(一)實際產品差別的創(chuàng)造

企業(yè)創(chuàng)造產品差別就要使自己的質量、外形、包裝不同于同類其他產品。這些不同差別

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偏好,就可以在一部分消費者中形成壟斷地位。

(二)廣告與營銷手段的運用

產品差別在許多情況下取決于消費者的認知,無論產品有多大差別,但如果消費者不承

認這種差別,這些差別就不存在。反之,盡管產品本身并無差別,但只要消費者認為它有差

別,它就有差別。因此,創(chuàng)造產品差別還要使消費者承認這種差別,這就要靠企業(yè)通過廣告

等營銷手段來創(chuàng)造產品差別。廣告的作用正是要使消費者認識那些不易辨認的產品差別,甚

至使消費者承認本無差別的產品有差別。這正是壟斷競爭企業(yè)花巨資作廣告的重要原因。

(三)創(chuàng)造名牌

在產品差別中,品牌是一種重要的產品差別,它既有實際差別,又有消費者對它的認知。

就是說,名牌首先是作出來的,沒有高質量、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就沒有名牌。但名牌還

要靠廣告宣傳,讓消費者認知。所以,在壟斷競爭行業(yè)中,企業(yè)創(chuàng)造名牌是十分重要的。

六、寡頭市場的特征

寡頭市場是幾家大企業(yè)控制的市場。形成寡頭市場的關鍵原因是規(guī)模經濟的存在。

寡頭市場具有其他市場結構所沒有的一個重要特征:兒家寡頭之間的相互依存性。因為

在寡頭市場上,企業(yè)數(shù)量很少,每家企業(yè)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各自在價格或產量方

面決策的變化都會影響整個市場和其他競爭者的行為。因此,寡頭市場上各企業(yè)之間存在著

極為密切的關系。每家企業(yè)在作出價格與產量的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到本身的成本與收益情

況,而且還要考慮到這一決策對市場的影響,以及其他企業(yè)可能作出的反應。

第八節(jié)分配理論

一、生產要素的需求

生產要素的需求是i種派生的需求,也是i種聯(lián)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由生產要素需求的性質可以看出,影響生產要素需求的主要有這樣一些因素:第一,市

場對產品的需求及產品的價格。第二,生產技術狀況。第三,生產要素的價格。

二、勞動的供給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指起先隨工資上升,勞動供給增加,當工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隨工資

上升,勞動供給減少的勞動供給曲線。

勞動供給取決于工資變動所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隨著工資增加,由于替代效應

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閑暇,從而勞動供給增加。同時,隨著工資增加,由于收入效應的

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閑暇,從而勞動供給減少。當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時,勞動供給隨工

資增加而增加;當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時,勞動供給隨工資增加而減少,一般規(guī)律是,當

工資較低時,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當工資達到某個較高水平時,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

因此,勞動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后彎曲的供給曲線。

三、工會的存在對工資決定的影響

在工資決定中,工資水平一般是由工會與企業(yè)協(xié)商確定的,政府在其間起一種協(xié)調作用。

因為工會控制了入會的工人,而且工會的力量相當強大,所以,在經濟學中被作為勞動供給

的壟斷者,并以這種壟斷來影響工資的決定。

工會影響工資決定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增加對勞動的需求。在勞動供給不變的條

件下,通過增加對勞動的需求的方法來提高工資,不但會使工資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業(yè)。

第二,減少勞動的供給。在勞動需求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減少勞動的供給同樣也可以提高工

資,但這種情況會使就業(yè)減少。第三,最低工資法。最低工資法是規(guī)定企業(yè)支付給工人的工

資不能低于某個水平(最低工資)的法律。工會迫使政府通過立法規(guī)定最低工資,這樣在勞

動的供給大于需求時也可以使工資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四、正常利潤與超額利潤

正常利潤是企業(yè)家才能的價格,也是企業(yè)家才能這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正常利潤

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質可工資相類似,也是由企業(yè)家才能的需求與供給所決定的。企業(yè)家

才能的需求與供給的特點,決定了企業(yè)家才能的收入一一正常利潤一一必然是很高的??梢?/p>

說,正常利潤是一種特殊的工資,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數(shù)額遠遠高于一般勞動所得到的工資。

超額利潤是指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潤,又稱為純粹利潤或經濟利潤。只有在動態(tài)的

社會中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才會產生這種利潤。動態(tài)的社會涉及到創(chuàng)新和風險。不完全競

爭就是存在壟斷。

五、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個人原因有:個人的能力;個人的勤奮程度;個人的機遇不同。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社會原因包括:戶籍制度、工會制度等。

六、收入分配目標:平等與效率

平等是指各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平均,效率是指資源配置有效,并得到充分利用。

經濟學家認為,收入分配有三種標準:第-個是貢獻標準,即按社會成員的貢獻分配國

民收入。這種分配標準能保證經濟效率,但由于各成員能力、機遇的差別,又會引起收入分

配的不平等。第二個是需要標準,即按社會成員對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國民收入。第三個

是平等標準,即按公平的準則來分配國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