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模擬訓練試卷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8/1E/wKhkGWd1Z3yAH5lkAAGCvnVQxOA362.jpg)
![高三歷史模擬訓練試卷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8/1E/wKhkGWd1Z3yAH5lkAAGCvnVQxOA3622.jpg)
![高三歷史模擬訓練試卷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8/1E/wKhkGWd1Z3yAH5lkAAGCvnVQxOA3623.jpg)
![高三歷史模擬訓練試卷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8/1E/wKhkGWd1Z3yAH5lkAAGCvnVQxOA3624.jpg)
![高三歷史模擬訓練試卷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8/1E/wKhkGWd1Z3yAH5lkAAGCvnVQxOA36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歷史模擬訓練試卷一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項選擇題1.(·山東濱州二?!?4)戰(zhàn)國時期,“天下”意識逐漸普及,許多思想家提出統(tǒng)一天下的主張?!俄n非子》中“天下”一詞使用頻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這反應出該時期()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長
B.諸子百家致力于爭霸戰(zhàn)爭C.秦國為統(tǒng)一制造輿論準備
D.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趨勢2.(·廣東汕頭三?!?4)北宮錡向孟子請教西周的爵位等級與俸祿制度。孟子回答說詳情已不可知,由于諸侯緊張阻礙自身而將這方面的典籍銷毀了,自己也只是聽說過某些大概狀況。這闡明,當時()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壞
B.思想文化領域因循守舊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視
D.中央集權思想開始出現(xiàn)3.(·廣西桂林、賀州二?!?4)周天子分封時要舉行一定的“授民”典禮,即將原屬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給諸侯?!笆诿瘛钡涠Y后,這些臣民歸諸侯所有,但仍然保留著周天子臣民的性質。這一“授民”制度()A.標志西周大一統(tǒng)政權的建立
B.體現(xiàn)西周政權的宗法制特性C.清除了貴族叛亂的政治基礎
D.有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觀念4.(·遼寧沈陽三?!?4)表1信息出自于中國軍事史編寫組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爆發(fā)狀況的記錄。該表反應出()
表1
時期時間起止諸侯國數(shù)量變化(個)戰(zhàn)爭爆發(fā)頻率(次)戰(zhàn)爭爆發(fā)次數(shù)(年平均)沒有戰(zhàn)爭的年份(年)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123—22031.85990戰(zhàn)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27—11501.527105A.大一統(tǒng)成為大勢所趨
B.和平發(fā)展占據(jù)主流C.富國強兵是時代主題
D.戰(zhàn)爭規(guī)模不停擴大5.(·四川南充三?!?4)《左傳》記載有“周之宗盟,異姓為后”;“凡諸侯之喪,異姓臨于外,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禰廟”。此外,天子和諸侯還常常舉行“合族之食”的典禮。材料反應了()A.民間的宗法關系比較濃厚
B.運用宗族關系來維護政治認同C.同姓與異姓諸侯權利相似
D.分封制是維系西周統(tǒng)治的基礎6.(·安徽蚌埠三?!?5)有學者研究認為,郡的設置最早出目前晉、秦邊地。秦晉與戎狄鄰,兩國國君一般賦予郡守處置突發(fā)事變的權力,郡守可以征發(fā)郡壯丁,征收一郡財賦。據(jù)此可知,郡的設置()A.表明兩國實現(xiàn)了中央集權
B.最初是為了滿足軍事需要C.成為地方的常設行政機構
D.闡明分封制已經(jīng)趨于瓦解7.(·山東濟南二?!?5)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稱和職能,據(jù)此可知秦朝()
名稱重要職能名稱重要職能郎中令宮中警衛(wèi)宗正皇室宗族衛(wèi)尉宮門警衛(wèi)廷尉司法和首都警衛(wèi)少府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典客少數(shù)民族事務太仆宮廷車馬治粟內史國家財政和稅收奉常宗教、禮儀和教化
A.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B.官僚政治逐漸取代了貴族政治C.確立了強干弱枝的中央集權制度
D.政治體制有明顯家國同構色彩8.(·廣東茂名二?!?5)表1內容刻石名稱“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凈”泰山刻石“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經(jīng)緯天下”之罘刻石“男樂其疇,女修其業(yè),事各有序”碣石刻石“防隔內外,嚴禁淫泆,男女絮(潔)誠”“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會稽刻石秦朝統(tǒng)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納齊魯儒生刻石頌德的提議,在齊、楚舊地七處刻石。表1是刻石部分內容。據(jù)此可知,秦朝()A.以法治強化倫理觀念
B.重視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建設C.對齊楚舊地恩威并施
D.以神權維護統(tǒng)治的合法性9.(·吉林吉林三?!?5)“考秦之制……蓋內外官制同一系統(tǒng)”。中央的丞相與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與地方的郡尉掌軍事,中央的御史大夫與地方的郡監(jiān)則掌糾察。材料反應了()A.秦朝開創(chuàng)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貴族政治C.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機構出現(xiàn)重疊臃腫現(xiàn)象10.(·山東濱州二?!?6)唐代時期在中書省和門下省設有一批諫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優(yōu)越權。他們是左右散騎常侍、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和拾遺,“左”從屬中書省,“右”從屬門下省。這一做法()A.意在加強專制皇權
B.提高了辦事效率C.利于防止決策失誤
D.加強了中央集權11.(·山西太原二模·26)宋太宗選拔將領,重視其與否“循謹”,即能很好管束下屬,武勇則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條”規(guī)定,將領的關鍵在于修身、守職及威嚴三項,無一條波及果敢用兵等規(guī)定。由此可見宋朝初年()A.治軍突出理學思想
B.實行重文輕武政策C.制衡兵權管控過度
D.鏟除地方割據(jù)勢力12.(·湖北武昌區(qū)高三5月調研考試·25)東漢崔寔曾在《政論》中引用了一句當時流行的俚語:“今典州郡者,自違詔書,縱意出入……州郡記,如霹靂;得詔書,但掛壁?!鄙鲜鲑嫡Z折射出東漢()A.相權強化專制強化
B.察舉制度流于形式C.朝廷權威危機重重
D.地方管理效率低下13.(·四川雅安三?!?5)唐朝李氏屬于關隴士族集團,武則天統(tǒng)治期間,修訂《姓氏錄》,嚴禁隴西李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等豪族通婚。這些措施()A.增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清除了政治上的異己勢力C.維護了關隴軍事集團的利益
D.促使了社會階層的固化14.(·福建廈門二?!?5)據(jù)《新唐書》載,御史臺事權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員無不在其監(jiān)察范圍之內;而尚書省左右丞“掌辯六官之儀,糾正省內,劾御史舉不妥者”。據(jù)此推斷,唐代()A.行政職能分工不明
B.政令暢通得以保證C.中樞機構發(fā)生異變
D.監(jiān)察制度有所完善15.(·江西重點中學盟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26)《元史》所載,元朝政府在全國設置驛站達1383處,“漢地”由兵部統(tǒng)領,“北地”由通政院統(tǒng)領,“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迸c驛站相輔而行的有急遞鋪,“梯航畢達,海宇會同,元之天下視前代所認為極盛也”。這些舉措()A.開創(chuàng)了古代的驛傳制度
B.有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C.導致了民族隔閡的加劇
D.增進了交通工具的進步16.(·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5月押題考試·27)明代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縣,縣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員的最基層單位。每個縣有一種縣官,根據(jù)省籍回避制度,必須由非本省出身者擔任。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會矛盾
B.有助于中央集權C.凈化了官場風氣
D.推進了地區(qū)交流17.(·福建泉州二模·27)明朝前期,內閣組員大多是資歷淺、品階低的官員,對皇帝的旨意絕對服從。明朝中后期內閣組員中有不少資歷深、品階高的元老,對皇帝的決策形成嚴重制約。不少皇帝采用“打老提新”的手段,頻繁更換內閣組員,卻一直無法變化這種局面。這闡明了明朝()A.君權與相權矛盾不停激化
B.君主專制程度不停強化C.中央集權制度深入完善
D.專制皇權不停受到挑戰(zhàn)18.(·河南鄭州三?!?7)美國史學家羅威廉在《最終的中華帝國:大清》一書中認為清朝有三個機構創(chuàng)新,三個創(chuàng)新指向了清王朝統(tǒng)治最重要的三個方面。詳細狀況如表所示:機構職能重要體現(xiàn)理藩院管理對漢族中國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國的多民族與大疆域)內務府保護對皇帝個人及其有關家族的保護軍機處控制滿洲統(tǒng)治者對關鍵包括軍事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高度控制這闡明清朝()A.傾向于推行滿漢民族分治政策
B.構建了較獨特的帝國管控體系C.實行家國同構的國家管理模式
D.對邊疆地區(qū)控制相對比較松散19.(·廣東二?!?7)據(jù)學者研究,雍正朝有權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從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撫大員外,甚至部分品位較低的官員也獲得了上奏權。這表明當時()A.官員制衡機制初步建立
B.權力機構設置混亂失序C.皇權專制制度得以強化
D.特務機構滲透領域廣泛20.(·廣東茂名一?!?4)歷史學家杜家驥認為“無論是先秦的領主封建制時期,還是秦后來到清的中央集權時期,古代王朝國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边@反應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結合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C.分封制與宗法制相結合
D.君主權力受到族權的制約21.(·百校聯(lián)盟高三8月摸底考試·17)古代希臘城邦形成初期,往往只有貴族或具有定財產(chǎn)資格的人才能成為公民;下層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較發(fā)達時才獲得公民權;當戰(zhàn)爭危機或公民人數(shù)局限性時,還吸取外邦人和被釋放奴隸加人公民團體。由此可見,古代希臘()A.公民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
B.公民范圍有一定的擴大C.直接民主等級色彩濃厚
D.經(jīng)濟實力影響政治地位22.(·廣東湛江高三高考測試二·32)公元前6世紀末,希臘雅典至少有150個到170個村社。村社的職能之一為登記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權的承認決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機構的登記,而不像從前那樣決定于氏族族籍,許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來自由民也獲得了公民權。村社職能的擴大()A.使個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阻礙
B.完善了雅典的權力運行機制C.意在保護雅典平民階層利益
D.推進了雅典城邦國家的形成23.(·四川宜賓三?!?2)雅典法律規(guī)定,一般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妝不得超過五十德拉克瑪?shù)膬r值,最富裕階層也不得超過這個數(shù)目的兩倍,假如超過原則,超過的部分應奉獻給赫拉和宙斯。這反應出雅典()A.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B.公民的等級差異演化C.巧立名目掠奪財富
D.儉樸的社會風尚形成24.(·河南鄭州三?!?2)色諾芬在《雅典政制》中寫道:“在雅典,奴隸和定居外邦人放肆無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們,奴隸也不會為你讓道……我們已經(jīng)建立起奴隸與自由人之間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間的平等”。材料表明當時的雅典()A.政策具有人性化的特點
B.政策立足于保護奴隸的利益C.實現(xiàn)了公民的直接民主
D.自由人和奴隸是公平平等的二、材料閱讀25.(·河南鄭州一?!?1)(14分)閱讀材料,完畢下列規(guī)定。材料一秦統(tǒng)一全國后,正式確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內與皇帝參決軍國大事,外則總領朝政百官,綜理朝政,漢武帝時期,在宮廷內任用尚書、侍中等官員作為自己的助手,構成內朝,公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長官為尚書令(正一品)、左右仆射(從二品)、納言(正三品)、內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職務。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選拔上的變革,使宰相的人數(shù)突破三省長官的范圍,大量增長。北宋前期。“中書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為正宰相。”并將門下、尚書兩省置于外朝,尚書令、侍中沒有特招不于預政事?!幾浴稖\析中國宰相制度的歷史演變》材料二據(jù)《皇明祖訓》記載,朱元璋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置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痹凇秵栁膶W》中,他深入說,丞相“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而致是歟??抑君怠政而有此歟?”——《明史輯要》材料三軍機處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在權力上是執(zhí)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一直處在臨時機構的地位。軍機處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軍機大臣負責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政,與丞相取務不一樣的是,此為沒有任何品階的非定制職銜,也無俸祿?!幾浴吨袊鴼v史同典》(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國古代相權的發(fā)展趨勢及原因。(8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古代相權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的雙向作用。(6分)26.(·山東臨沂二?!?5)[歷史——選修1:中外歷史改革回首](15分)材料一清初,稱明代瓦剌為“厄魯特蒙古”,后來成為西蒙古諸部的統(tǒng)稱。在厄魯特蒙古諸部中,以噶爾丹為首領的準噶爾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進兵青?;\絡西藏,侵擾甘肅地區(qū)。公元1696年康熙帝率軍親征,平定了噶爾丹發(fā)動的叛亂。公元17,康熙帝又派兵進入西藏,驅逐了準噶爾的勢力。清朝統(tǒng)治者還與內外蒙古上層長期聯(lián)姻,積極傳播佛教,運用上層聯(lián)絡和文化影響的作用,增進了內外蒙古與內地的互相理解,處理了長期以來中原王朝受游牧勢力南下威脅的問題。自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流域,也歸入清朝的版圖。——方鐵《試論歷代王朝的疆域與邊疆》材料二且自古中國一統(tǒng)之世,版圖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并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雍正《大義覺迷錄》(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治理邊疆的指導思想和民族政策。(7分)(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上述指導思想和政策的意義。(8分)
參照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戰(zhàn)國時期‘天下’意識逐漸普及,許多思想家提出統(tǒng)一天下的主張”可知此時國家統(tǒng)一成了眾多思想家的共識,統(tǒng)一成為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故選D項;根據(jù)材料“戰(zhàn)國時期‘天下’意識逐漸普及,許多思想家提出統(tǒng)一天下的主張”可知此時國家統(tǒng)一成了眾多思想家的共識,并非法家思想的融合,排除A項;墨家主張“非攻”,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戰(zhàn)國時期‘天下’意識逐漸普及,許多思想家提出統(tǒng)一天下的主張”可知此時國家統(tǒng)一成了眾多思想家的共識,并非都是為秦國統(tǒng)一制造輿論,排除C項。2.【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諸侯因緊張阻礙自身而將西周的爵位等級與俸祿制度的典籍銷毀了,而這些典籍都是分封宗法制的體現(xiàn),這闡明諸侯故意突破宗法分封制度的限制,深入闡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故選A項;材料中諸侯勇于銷毀老式典籍,闡明他們故意突破老式不樂意因循守舊,排除B項;材料中雖提到孟子,但并沒有提到孟子的思想主張,也沒有提到統(tǒng)治者對孟子的態(tài)度,因此無法看出當時儒家思想與否受到重視,排除C項;中央集權思想是法家韓非子提出來的,他比孟子生活的時間要晚,排除D項。3.【答案】D【解析】由材料“‘授民’典禮后,這些臣民歸諸侯所有,但仍然保留著周天子臣民的性質”,可知周天子通過“授民”后,各諸侯所有的臣民仍然保留著周天子臣民的性質,從而有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選D項;西周通過度封制進行管理,不是一種大一統(tǒng)政權,排除A項;宗法制合用于同姓貴族間,但周天子也也許向異姓貴族“授民”,因而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授民”的分封制度下,貴族獨立性強,易形成割據(jù)勢力,因而“授民”制度達不到清除貴族叛亂的政治基礎,排除C項。4.【答案】A【解析】根據(jù)表格可知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數(shù)量減少,實現(xiàn)了區(qū)域性的、局部的統(tǒng)一,集權趨勢加強,這為全國的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大一統(tǒng)成為大勢所趨,故選A項;根據(jù)表格可知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爆發(fā)頻率仍然很高,排除B項;材料主旨波及吞并戰(zhàn)爭,未波及改革內容,排除C項;材料主旨波及吞并戰(zhàn)爭頻率、次數(shù),未波及戰(zhàn)爭規(guī)模,排除D項。5.【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禰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統(tǒng)治者運用宗族的關系來維護其統(tǒng)治,故選B項;材料反應天子、諸侯重視宗族關系,沒有體現(xiàn)“民間”的宗法關系比較濃厚,排除A項;根據(jù)“凡諸侯之喪,異姓臨于外,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禰廟”可知,同姓與異姓諸侯權利不相似,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分封制,排除D項。6.【答案】B【解析】“最早出目前晉、秦邊地。秦晉與戎狄鄰”“賦予郡守處置突發(fā)事變的權力,郡守可以征發(fā)郡壯丁,征收一郡財賦”,可見郡最初設置為了鞏固邊防,具有軍事功能,故選B項;“郡的設置最早出目前晉、秦邊地”戰(zhàn)國時期還沒有實現(xiàn)中央集權,排除A項;秦朝設置郡縣制后才使郡成為地方的常設行政機構,排除C項;材料沒有波及各諸侯國的地位和分封制的瓦解,排除D項。7.【答案】D【解析】九卿是國家的行政機構,但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衛(wèi)尉、少府、宗正等都是重要處理皇家事務的,體現(xiàn)了家國同構的色彩,故選D項;九卿的職責分工表看不出國家與否統(tǒng)一,排除A項;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對官員的選拔和任命的基礎上建立的,貴族政治是建立在貴族血緣和世襲基礎上的,九卿的任職來源在表格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B項;材料沒有地方制度,無法判斷與否強干弱枝,排除C項。8.【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男女禮順”、“建定法度”、“事各有序”等都是確立社會行為規(guī)范,故選B項;材料“男樂其疇,女修其業(yè),事各有序”只是闡明社會秩序沒有體現(xiàn)法治,排除A項;材料重要強調百姓遵守秩序,沒有體現(xiàn)恩惠,排除C項;據(jù)材料“采納齊魯儒生刻石頌德的提議”可知目的是頌德不是以神權維護統(tǒng)治,排除D項。9.【答案】C【解析】“中央的丞相與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與地方的郡尉掌軍事,中央的御史大夫與地方的郡監(jiān)則掌糾察”可見一套系統(tǒng)從中央到地方,類似一種垂直的管理,故選C項;“央的丞相與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與地方的郡尉掌軍事,中央的御史大夫與地方的郡監(jiān)則掌糾察”沒有強調開創(chuàng)性,排除A項;“中央的丞相與地方的郡守掌民事”沒有闡明官吏的來源,不能闡明是官僚政治,排除B項;“蓋內外官制同一系統(tǒng)”體現(xiàn)了效率,沒有重疊,排除D項。10.【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諫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優(yōu)越權”并結合所學可知諫官重要評議皇帝得失,這一做法有助于防止決策失誤,故選C項;三省六部制度加強專制皇權,與材料主旨諫官制度不符,排除A項;諫官的設置減少行政效率,排除B項;諫官是在中央設置的官員,并未波及中央與地方關系,排除D項。11.【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宋太宗選拔將領的原則是“能很好管束下屬,武勇則次之”,到宋真宗時期,則深入演化為“無一條波及果敢用兵等規(guī)定”,這充足闡明在宋朝時期,為了防止武將專權,統(tǒng)治者嚴格控制其軍權,故選C項;根據(jù)宋真宗時期“將領的關鍵在于修身、守職及威嚴三項”,闡明其以理學控制武將的目的在于嚴格控制其軍權,而不是治軍突出理學思想,排除A項;題干重要反應宋朝統(tǒng)治者控制軍權,而不是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排除B項;通過所學知識可知,在北宋建立之初,宋太宗已經(jīng)結束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排除D項。12.【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典州郡者,自違詔書,縱意出入,得詔書,但掛壁”,可知地方郡守不聽從于中央,中央政府權威下降,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而非皇權與相權,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而非選官制度的變化,排除B項;據(jù)材料“典州郡者,自違詔書,得詔書,但掛壁”可知地方不聽命于中央,而非地方管理效率低下,排除D項。13.【答案】A【解析】由材料“嚴禁隴西李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等豪族通婚”可知通過嚴禁通婚的舉措來減弱世家大族的權利,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故選A項;材料強調減弱地方士族權利的舉措而非排除政治異己勢力,排除B項;修訂《姓氏錄》意在減弱士族集團,排除C項;由材料可知這一舉措增進社會流動,不利于階層固化,排除D項。14.【答案】D【解析】通過題干可知,御史臺掌管監(jiān)察職權,同步,尚書省左右丞又對御史有所監(jiān)督,即“劾御史舉不妥者”,可知唐代的監(jiān)察制度較前有所完善,故選D項;題干只是述及了唐朝“尚書省左右丞”對“御史”有所監(jiān)察,防止出現(xiàn)冤假錯案,這是監(jiān)察制度完善的體現(xiàn),并非行政職能的分工不明,排除A項;題干述及的是唐朝“尚書省左右丞”對“御史”有所監(jiān)察,這是監(jiān)察制度完善的體現(xiàn),不是政令暢通的體現(xiàn),排除B項;監(jiān)察制度的完善,并沒有變化唐朝中樞機構的建制,排除C項。15.【答案】B【解析】由材料“元朝政府在全國設置驛站達1383處,漢地由兵部統(tǒng)領,北地由通政院統(tǒng)領,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可知元朝政府在全國設置驛站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以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故選B項;古代驛傳制度始于殷商時期,排除A項;材料強調驛傳制度而非民族關系,排除C項;材料強調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而非交通工具的進步,排除D項。16.【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明代的省籍回避制度規(guī)定,縣令必須由非本省出身者擔任”分析利于減少地方割據(jù),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選B項;省籍回避制度有助于減少徇私舞弊,減少社會矛盾,排除A項;省籍回避制度不能限制官員腐敗,因此不能凈化官場風氣,排除C項;省籍回避制度是政治制度,這和地區(qū)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17.【答案】D【解析】題干中“明朝中后期內閣組員中有不少資歷深、品階高的元老,對皇帝的決策形成嚴重制約。不少皇帝采用‘打老提新’的手段,頻繁更換內閣組員,卻一直無法變化這種局面”等可知皇權也受到牽制,故選D項;明太祖朱元璋已經(jīng)廢除宰相,排除A項;題干意旨與B項剛好相反,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君主專制演進狀況,而中央集權反應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項。18.【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與大疆域,內務府保護皇帝及其家族,軍機處控制軍事、行政等關鍵權力,這闡明清王朝構建了較獨特的帝國管控體系,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加強,故選B項;材料的三個機構創(chuàng)新沒有體現(xiàn)滿漢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項;家國同構早在西周就已實行,體現(xiàn)不出“創(chuàng)新”,排除C項;理藩院的專門設置體現(xiàn)的是對邊疆地區(qū)控制的嚴格,排除D項。19.【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雍正朝有權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從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可知,雍正朝加上了對官員的監(jiān)督控制,體現(xiàn)了皇權的加強,故選C項;材料只強調向皇帝密奏的人員增長,與官員制衡機制無直接聯(lián)絡,排除A項;材料所說“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的增長,與權力機構設置無關,排除B項;材料所波及的官員并非局限于特務機構,排除D項。20.【答案】B【解析】題干中先秦時期并未體現(xiàn)出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結合,故A項錯誤;根據(jù)題干中“古代王朝國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闡明了“家天下”觀念在各個時期都存在,故B項對的;先秦后來的朝代并不能體現(xiàn)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結合,故C項錯誤;題干并未提到族權與君主權力的關系,故D項錯誤。21.【答案】B【解析】材料的內容是希臘公民范圍的擴大,沒有波及到公民權利與義務,故A項錯誤;“往往只有貴族或具有定財產(chǎn)資格的人才能成為公民;下層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較發(fā)達時才獲得公民權;當戰(zhàn)爭危機或公民人數(shù)局限性時,還吸取外邦人和被釋放奴隸加人公民團體”表明希臘公民范圍有一定的擴大,故B項對的;材料的內容是希臘公民范圍的擴大,沒有波及到直接民主等級色彩濃厚,故C項錯誤;材料的內容是雅典公民范圍的擴大,沒有波及到經(jīng)濟實力影響政治地位,故D項錯誤。22.【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承認公民權,由“氏族族籍”變?yōu)椤按迳纭钡怯?,由血緣變?yōu)榈貐^(qū),這種變化推進了雅典民主確實立,推進雅典城邦國家的形成,故選D項;由材料“許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來自由民也獲得了公民權”可以看出本來沒有公民權的人也獲得了權力,是公民權的擴大,擴大了公民的自由權,排除A項;雅典的權力運行機制是通過公民大會來實現(xiàn),材料中論述的是擴大民主范圍,不是公民大會怎樣運行的問題,排除B項;村社職能的擴大,把主導原因由血緣變?yōu)榈貐^(qū),減弱了貴族的權力,沒有體現(xiàn)保護平民利益的目的,排除C項。23.【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雅典公民在接受或提供嫁妝方面受到一定數(shù)額的限制,闡明公民的財物并不能完全由自己支配,從而反應出公民的生活受到一定限制,故選A項;材料中,一般公民和最富裕階層在接受或提供嫁妝方面都要受到限制,闡明公民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等級差異,排除B項;材料只是表明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妝不能超過一定數(shù)額,超過了的才要獻給神靈,這并不能闡明雅典巧立名目掠奪財富,排除C項;儉樸的社會風尚需要從生活的多種方面體現(xiàn),而材料中只波及一種事例,故證據(jù)不充足無法體現(xiàn),排除D項。24.【答案】A【解析】在雅典奴隸、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和公民平等,闡明雅典政策具有人性化的特點,故選A項;材料強調平等,看不出政策保護誰的利益,并且奴隸社會下一般保護奴隸主利益,排除B項;材料強調平等,沒有波及公民的直接民主,排除C項;平等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公平是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首先,材料沒體現(xiàn)公平,排除D項。25.【答案】(1)趨勢:相權不停被分割和減弱;相權由實到虛,地位下降;由合法獨立權力變?yōu)榛蕶喔接埂?一點2分,三點6分)原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不停強化。(2分)(2)作用: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實立和發(fā)展完善具有重大意義;一定程度上牽制皇權,平衡統(tǒng)治集團內部權力,有助于國家政局穩(wěn)定,政治清明;輔佐皇帝決策機要,對提高行政效率,減少決策失誤具有重大作用。(任答兩點得4分)位高權重,威脅皇權,加劇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導致政治動亂,一定程度上減弱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2分)【解析】(1)第一小問相權的發(fā)展趨勢,根據(jù)材料一“秦統(tǒng)一全國后,正式確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綜理朝政,漢武帝時期……構成內朝……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長官……均是宰相職務。唐代……宰相的人數(shù)……大量增長”分析出宰相由一種變成三個到唐朝的多種,得出第一種得分點:相權不停被分割和減弱;根據(jù)材料一“北宋前期,中書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為正宰相。并將門下、尚書兩省置于外朝,尚書令、侍中沒有特招不于預政事”分析出宰相逐漸變成有名無實,不參與詳細政事,得出第二個得分點:相權由實到虛,地位下降;根據(jù)材料三“軍機處……在形式上一直處在臨時機構的地位。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行政年度工作計劃2025(13篇)
- 2025新聞記者個人工作總結(8篇)
- 2024年6月教師工作總結范文(7篇)
- 關于愛情演講2024(31篇)
- 2024-2025學年重慶市巴渝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 2024-2025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 2025年合伙企業(yè)員工餐飲合同
- 2025年環(huán)氧大豆油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2025年制造業(yè)薪資談判集體協(xié)商協(xié)議指導范本
- 2025年共有債權缺失的離婚協(xié)議書規(guī)范文本
- 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閱讀題答案
- 【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人物形象分析7800字(論文)】
- 勞動合同范本1997
- 廣東省2024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語文仿真模擬卷01(原卷版)
- 2024CSCO食管癌診療指南解讀
- QB/T 6019-2023 制漿造紙專業(yè)設備安裝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正式版)
- 2024年山東省安全生產(chǎn)普法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中畢業(yè)班適應性測試數(shù)學試卷
- 建筑入侵報警系統(tǒng)-入侵報警系統(tǒng)概述
- (正式版)JBT 10437-2024 電線電纜用可交聯(lián)聚乙烯絕緣料
- 【S城投公司償債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8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