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齊桓晉文之事》知識點歸納梳理
一、古今異義
1.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琴也(古義:吝嗇;今義:喜歡)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古義:推廣到;今義:連詞,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況)
3.不推恩無以保多于(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4.古之人用以大過人者(古義:表原因的虛詞。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
5.幼吾幼日冬人之幼(古義:用來推廣到;今義:連詞,相當于“和”)
6.否,吾何余于是(古義:如此;今義:連詞,緊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
現某種結果)
7.吾憎,不能進于奉矣(古義:到這里;今義:連詞,緊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
而出現某種結果)
8.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古義:指中原一帶;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9.然后從服刑之(古義:接著就;今義:連詞,因此,表示結果或進一步的行動)
二、通假字
1.無以,則王乎(以通“已”,止)
2.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樣)
4.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罔:通“網”,張開羅網捕捉,引申為陷害)
6.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已通“矣”,確定語氣)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想通“訴”,申訴,控訴、控告)
9.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斑白,花白)
10.然則廢釁鐘與(本文有多處,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
11.王說(說,通“悅”,高興)
12.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
1.名詞活用作動詞
(1)無以,則手乎(本文有多處,名詞作動詞,行王道,統一天下)
(2)坦于寡妻(通“型”,名詞作動詞,做榜樣)
(3)%,然后知輕重(名詞作動詞,稱一稱)
(4)然后從而坦之(名詞作動詞,處罰)
(5)是閆民也(通“網”,名詞作動詞,用網捕捉,引申為陷害)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詞作動詞,穿)
(7)矽之以桑(名詞作動詞,種)
2.名詞作狀語
(1)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本流(向西;向東。名作狀)
(2)崖限當道者(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3.名詞的意動用法
第1頁共11頁
(1)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二)動詞活用
1.動詞活用作名詞
(1)其遠古刻盡漫失。(刻,刻的文字)
2.動詞的使動用法
(1)明秦楚(使動,使……來朝見)
(2)以一服八(使動,使……降服)
(3)齊桓、晉文之事可得用乎(使動,使……聽到)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整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三)形容詞活用
L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叩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2)以沙易木(小、大,形容詞作名詞,小牲畜,大牲畜)
(3)老吾考,以及人之孝(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4)幼吾縱以及人之紋(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5)為膽甘不足于口與(形容詞作名詞,肥美香甜的食物)
(6)等喙不足于體與(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軟暖和的衣服)
(7)然則4、固不可以敵木(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大
的國家)
(8)率固不可以敵氽(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眾,形容詞作名詞,
人口眾多的國家)
(9)我固不可以敵里(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強,形容詞作名詞,強
大的國家)
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1)是以君子不庖廚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2)考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
(3)助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詞作動詞,愛護)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⑴詹士臣(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王無吊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異,意動,對……感到奇怪)
四、特殊句式
(一)主謂倒裝句
1.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即“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
1.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二)賓語前置句
1.臣未之聞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臣未聞之也”,之,代詞)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詞)
3.何由知吾可也(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4.牛何之(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牛之何”,此處之是動詞,去、往)
第2頁共11頁
5.然則一羽之不舉(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不舉一羽”,之,起提賓作用)
6.夫子之謂也(即“謂夫子也”,之,起提賓作用)
7.輿薪之不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不見輿薪”,之,起提賓作用)
8.何以異(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以何異”)
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賓作用)
(二)定語后置句
1.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1.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定語后置句,“崖限當道者”一句中,“限當
道”為“崖”的定語。)
(四)狀語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構怨于諸侯(即“于諸侯構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樹之以桑(即“以桑樹之”)
(五)判斷句
1.是乃仁術也(判斷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2.夫子之謂也(判斷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3.是誠不能也(判斷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4.是折枝之類也(判斷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5.是罔民也(判斷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
(六)被動句
1.百姓之不見保(見,表示被動)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不拘于時
(七)省略句
1.有牽牛而過(于)堂下者(名詞“堂下”前面省略介詞“于”)
2.將以(之)釁鐘(介詞“以"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
3.將以(之)求吾所大欲也(介詞“以"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介詞“使”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
5.及(其)陷于罪(動詞“及”后面省略賓語代詞“其”)
(A)固定格式
1.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所以……者”的固定格式,譯為“……的原因”。
五、一詞多義
18個常見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一)而
1.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3)猶緣木而求魚也。
2.表示修飾關系,一般不譯。
(1)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2)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
(3)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第3頁共11頁
3.表示因果關系,可譯為“因而”“才”。
(1)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但是”“卻”。
(1)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則王許之乎?
(2)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
(3)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1)王笑而不言。
(2)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6.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而且”或“尚且”。
(1)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二)以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2)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
“憑借”“依據“''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
A.“以”可譯為“用,用來”的有。
①德何如,則可以王矣:用來。
②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以”譯為用(來)。
③對日:將以釁鐘:“以"后省略了之(牛),此句可譯為將用它來祭鐘。
B.可譯為“憑借,憑,依據”的有。
①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何以”即以何,憑什么(區(qū)別)。
②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以“后省略之憑借的手段(興甲兵……)。
2.用作連詞,用法同“而”
(1)挾太山以超北海: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個動作
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
“從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3.復合用法
(1)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
或“因為這",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果。
(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所以……者”的固定格式,譯為“……的
原因”。
(3)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以王為愛”,即認為王吝嗇,
“以為”連用。
4.通假字
(1)無以,則王乎:同“已”,止。
(三)于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
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
“由于”等。
(1)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在。
第4頁共11頁
(2)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對于。
(3)君子之于禽獸也……:對于。
(4)有復于王者曰:……引出動作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對”。
(5)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至h
(6)天下可運于掌:在。
(7)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第一個是“跟”“同”,
第二個是“在”。
(8)否,吾何快于是:快于是,即于是快,于:對。
(9)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跟”“同”。
(10)吾憎,不能進于是矣:到。
(11)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在……中”。
(1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在……方面”。
(1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在。
(14)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
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
若是,孰能御之?前四個是“在",第五個為“給”。
(四)之
1.動詞
(1)然后驅而之善:往,到……去,向。
2.代詞,根據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
(1)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代齊桓晉文之事。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保民而王的人。
(3)故民之從之也輕:代保民而王的人。
(4)“臣聞之胡跋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代后文所說之事,后
省“于”,做復指賓語。
(5)王日:舍之:代牛。
(6)以羊易之:代牛。
(7)以小易大,彼惡知之:代做這件事的原因。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代別人心思。
(9)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之,代霸道,即指欲辟土地,朝秦
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10)我雖不敏,請嘗試之:代王道。
(11)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代王道。
(12)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代一般人民。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之,指五畝之宅。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指推行王道卻沒有統一天下的人(事)。
(15)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指示
代詞,譯為“這(類)”。
(1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指示代詞,譯為“這(類)”。
3.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4)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第5頁共11頁
(5)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6)故民之從之也輕
4.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夫子之謂也
(2)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
5.結構助詞,用于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無實義。
(1)君子之于禽獸
6.結構助詞,“的”
(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7.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六、翻譯句子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譯: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
2、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譯: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一頭牛)。(但是)
誠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緣故)。
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則牛羊何擇焉?
翻譯: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ǖ膭游铮Q下大(的動物),
他們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
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4、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
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翻譯:沒有關系,這是體現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
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
5、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翻譯: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
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
6、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
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譯:重視學校的教育,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fā)斑
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
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
七、文化、文學常識
【文化常識】
春秋五霸:齊桓公和晉文公都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他們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
和智慧的外交手段,使自己的國家成為諸侯國中的強國。春秋五霸通常指的是齊
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這五位霸主。
儒家思想:該文章體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如仁、義、禮、智、信等。孟子
通過與齊宣王的對話,闡述了儒家關于仁政、王道等政治理念,強調了君主的品
德修養(yǎng)和治國之道。
分封制與宗法制:文章涉及了古代中國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朝實行的
第6頁共11頁
一種政治制度,通過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諸侯來維護統治。宗法制則是基于血緣
關系的家族組織制度,它在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禮儀:在對話中,孟子提到了古代祭祀活動中的禮儀和規(guī)矩,如“以羊易之”
等。這反映了古代中國的禮儀制度和人們對于祭祀活動的重視。
儒家經典:文章中引用了《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的內容,這些經典對于
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戰(zhàn)爭與和平觀念:文章討論了戰(zhàn)爭與和平的問題,反映了古代中國對于戰(zhàn)爭和和
平的看法和態(tài)度。孟子通過游說齊宣王放棄霸道、施行王道,表達了對和平的向
往和對戰(zhàn)爭的反對。
【文學常識】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
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
共同編撰而成?!睹献印酚涗浟嗣献拥闹螄枷?、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
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
《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
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我們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直到清末
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yōu)美。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孟子》是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
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
孫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離婁》上、下,(五)《萬
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盡心》上、下。《孟子》行文氣
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后世,影響深遠,成為儒家經
典著作之一。
參考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弟子之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
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
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德行,才可以稱王于天下呢?”
(孟子)說:“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沒有人可以抵御他?!?/p>
(齊宣王)說:“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p>
(齊宣王)說:“從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說:“我聽胡航說(我從胡航那聽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
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
說:“準備用它來祭鐘?!蹦f:“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
這樣沒有罪過卻走向死地?!保侨藛枺┑溃骸凹热贿@樣那么,廢棄祭鐘的儀式
嗎?"你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來換它吧?!恢烙袥]有這件事?”
(齊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稱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我誠
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
第7頁共11頁
小,我怎么至于吝嗇一頭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無罪卻走向
死地,因此用羊去換它。”
(孟子)說:“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
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無罪卻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
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
不是吝嗇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的了?!?/p>
(孟子)說:“沒有關系,這是體現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
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
(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廚房?!?/p>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
說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
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
是什么呢?”
(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
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
到整車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嗎?”
(齊宣王)說:“不相信?!?/p>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么呢?
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
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保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
王道統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p>
(齊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干在表現上怎樣區(qū)別?”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
這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彎腰作揖,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肯做,
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
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一天下,屬于對長輩彎腰作揖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
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統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動東西那么容易了?!对娊洝氛f:'(做
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說
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安撫四海百姓,不
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
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
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
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
“還是您發(fā)動戰(zhàn)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怨,這樣心里才痛
快么?”
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么會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
最想要的東西罷了?!?/p>
(孟子)說:“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
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
(孟子)說:”是因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夠吃呢?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
還是因為各種色彩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左右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
(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第8頁共11頁
(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p>
(孟子)說:“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
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民族。(但是)以這
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像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p>
齊宣王說:“像(你說的)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
什么后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果必
然有災禍。”
(齊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為誰勝呢?”
(齊宣王)說:“楚國會勝。”
(孟子)說:“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
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
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
八份,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
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
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
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像這樣,
誰還能抵擋您呢?”
齊宣王說:“我糊涂,不能懂得這個道理。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我的
愿望。明確的指教我,我雖然不聰慧,請(讓我)試一試?!?/p>
(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業(yè)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
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
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他們)
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卻
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業(yè),一定使他們上
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
這樣之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
產業(yè),上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
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恐怕還不夠,哪里還顧
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
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小
豬、狗、大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
吃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
了;重視學校的教育,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fā)斑白
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
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p>
原文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
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9頁共11頁
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跋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日:
“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轂解,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
日:“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日:“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p>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轂解,若無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
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p>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
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日:“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
輿薪?!瘎t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
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城市公共交通車輛運營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柴油市場分析與預測服務合同范本4篇
- 專業(yè)設備銷售協議模板集(2024版)版
- 2025年廠區(qū)綠化生態(tài)教育推廣與培訓服務協議4篇
- 2024年起重機研發(fā)與購銷合作項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家居建材店員工勞動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fā)合作協議4篇
- 2024版企業(yè)技術改造借款的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醫(yī)療設備采購與租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4月吉林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2024年社會招考1名負責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GB/T 6913-2008鍋爐用水和冷卻水分析方法磷酸鹽的測定
- GB/T 18717.2-2002用于機械安全的人類工效學設計第2部分:人體局部進入機械的開口尺寸確定原則
- 教案:第三章 公共管理職能(《公共管理學》課程)
- 中國文化概論(第三版)全套課件
- 117-鋼結構工程質量常見問題與管控措施
- SHS5230三星指紋鎖中文說明書
- 諾和關懷俱樂部對外介紹
- 保定市縣級地圖PPT可編輯矢量行政區(qū)劃(河北省)
-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含反思)
- 供方注冊指南-ZTE
- 真心英雄合唱歌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