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正文_第1頁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正文_第2頁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正文_第3頁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正文_第4頁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30-2003)1總則1.0.1為適應公路建設和交通運輸發(fā)展的需要,提高我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簡稱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保證其施工質量,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采用滑模攤鋪機、軌道攤鋪機、三輥軸機組、小型機具施工的各級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適用于采用瀝青攤鋪機攤鋪的碾壓混凝土路面工程。1.0.3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應根據(jù)合同及設計文件、施工現(xiàn)場所處的氣候、水文、地形等環(huán)境條件,選擇滿足質量指標要求、性能穩(wěn)定的原材料,確定配合比、設備種類和施工工藝,進行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建立完備的施工質量保障體系。1.0.4混凝土路面施工應積極采用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和新技術,不斷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質量和施工技術水平。1.0.5混凝土路面施工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2.0.1路面水泥混凝土滿足路面攤鋪工作性、彎拉強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經(jīng)濟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2.0.2滑模鋪筑采用滑模攤鋪機鋪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其特征是不架設邊緣固定模板,能夠一次完成布料攤鋪、振搗密實、擠壓成形、抹面修飾等混凝土路面攤鋪功能。2.0.3軌道鋪筑采用軌道攤鋪機鋪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2.0.4三輥軸機組鋪筑采用振搗機、三輥軸整平機等機組鋪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2.0.5小型機具鋪筑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搗棒、振動板或振搗梁振實,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2.0.6碾壓混凝土路面鋪筑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瀝青攤鋪機攤鋪、壓路機械碾壓密實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2.0.7真空脫水工藝混凝土路面攤鋪后,隨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墊等專用吸水裝置,將新鋪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種面層施工工藝。2.0.8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澆筑、振搗、成形、抹平等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動性、可塑性、穩(wěn)定性和易密性的綜合體現(xiàn)。2.0.9振動粘度系數(shù)在特定振動能量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內部阻礙水泥、粗細集料、氣泡等質點相對運動的摩阻能力。它反映了振搗時混凝土拌合物中氣體上升排除、集料下沉穩(wěn)固的難易程度,用于測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搗易密性。2.0.10碾壓混凝土壓實度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現(xiàn)場壓實后的濕密度與配合比設計時標準壓實(空隙率為4%)下濕密度之比2.0.11改進VC值用于測定碾壓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一種改進的維勃工作度。2.0.12振搗棒的有效作用半徑插入式振搗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能振實該拌合物的作用距離。2.0.13構造深度使用拉毛、塑性刻槽或硬性刻槽等工藝制作的溝槽或紋理的平均深度。2.0.14基準水泥混凝土不摻摻合料或外加劑的水泥混凝土。在對比摻合料的使用效果時,為不摻摻合料但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在比較外加劑的使用效果時,為無摻合料和外加劑、用基準水泥配制的混凝土。2.0.15粉煤灰超量取代法通過超量取代水泥使粉煤灰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在相同齡期時獲得同等強度的摻配方法。2.0.16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數(shù)粉煤灰摻入量與其所取代水泥量的比值。2.0.17填縫料形狀系數(shù)填縫料灌縫時的深度與寬度之比2.0.18前置鋼筋支架法混凝土路面鋪筑過程中,布料前在基層上預先安置脹縫或縮縫傳力桿鋼筋支架的一種施工方法。2.0.19傳力桿插入裝置滑模攤鋪機配備的一種可自動插入縮縫傳力桿的裝置。2.0.20堿集料反應指混凝土中的堿和環(huán)境中可能滲入的堿與集料中的堿活性礦物成分在混凝土固化后緩慢發(fā)生導致混凝土破壞的化學反應。2.0.21亞甲藍MB值用于判定機制砂中粒徑小于75μm的顆粒主要是泥土還是石粉的指標。2.0.22砂漿磨光值經(jīng)磨光后砂漿表面的摩擦系數(shù)。2.0.23填充體積率混凝土中粗集料的體積占有率。用1m3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除以其視密度計算。2.0.24輕物質表觀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質。3原材料技術要求3.1水泥3.1.1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窯道路硅酸鹽水泥,也可采用旋窯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中、輕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低溫天氣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此外宜采用普通型水泥。各交通等級路面水泥抗折強度、抗壓強度應符合表3.1.1的規(guī)定。表3.1.1各交通等級路面水泥各齡期的抗折強度、抗壓強度交通等級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輕交通齡期(d)328328328抗壓強度(MPa),≥25.557.522.052.516.042.5抗折強度(MPa),≥4.57.54.07.03.56.53.1.2水泥進場時每批量應附有化學成分、物理、力學指標合格的檢驗證明。各交通等級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質要求應符合表3.1.2的規(guī)定。表3.1.2各交通等級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指標水泥性能特重、重交通路面中、輕交通路面鋁酸三鈣不宜>7.0%不宜>9.0%鐵鋁酸四鈣不宜<15.0%不宜<12.0%游離氧化鈣不得>1.0%不得>1.5%氧化鎂不得>5.0%不得>6.0%三氧化硫不得>3.5%不得>4.0%堿含量Na2O+0.658K2O≤0.6%懷疑有堿活性集料時,≤0.6%;無堿活性集料時,≤1.0%混合材種類不得摻窯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有抗鹽凍要求時不得摻石灰、石粉不得摻窯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有抗鹽凍要求時不得摻石灰、石粉出磨時安定性雷氏夾或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標準稠度需水量不宜>28%不宜>30%燒失量不得>3.0%不得>5.0%比表面積宜在300~450m2/kg宜在300~450m2/kg細度(80μm)篩余量不得>10%篩余量不得>10%初凝時間不早于1.5h不早于1.5h終凝時間不遲于10h不遲于10h28d干縮率不得>0.09%不得>0.10%耐磨性不得>3.6kg/m2不得>3.6kg/m2注:28d干縮率和耐磨性試驗方法采用《道路硅酸鹽水泥》(GB13693)標準。3.1.3選用水泥時,除滿足表3.1.1、3.1.2的各項規(guī)定外,還應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根據(jù)其配制彎拉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優(yōu)選適宜的水泥品種、強度等級。3.1.4采用機械化鋪筑時,宜選用散裝水泥。散裝水泥的夏季出廠溫度: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攪拌時的水泥溫度:南方不宜高于60℃,北方不宜高于50℃,且不宜低于10℃。3.1.5當貧混凝土和碾壓混凝土用做基層時,可使用各種硅酸鹽類水泥。不摻用粉煤灰時,宜使用強度等級32.5級以下的水泥。摻用粉煤灰時,只能使用道路水泥、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安定性和凝結時間必須檢驗合格。3.2粉煤灰及其他摻合料混凝土路面在摻用粉煤灰時,應摻用質量指標符合表3.2.1規(guī)定的電收塵Ⅰ、Ⅱ級干排或磨細粉煤灰,不得使用Ⅲ級粉煤灰。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基層或復合式路面下面層應摻用符合表3.2.1規(guī)定的Ⅲ級或Ⅲ級以上粉煤灰,不得使用等外粉煤灰。表3.2.1粉煤灰分級和質量指標粉煤灰等級細度①(45μm氣流篩,篩余量)(%)燒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Cl-(%)SO3(%)混合砂漿活性指數(shù)②7d28dⅠ≤12≤5≤95≤1.0<0.02≤3≥75≥85(75)Ⅱ≤20≤8≤105≤1.0<0.02≤3≥70≥80(62)Ⅲ≤45≤15≤115≤1.5――≤3――――注:①45μm氣流篩的篩余量換算為80μm水泥篩的篩余量時換算系數(shù)約為2.4;②混合砂漿的活性指數(shù)為摻粉煤灰的砂漿與水泥砂漿的抗壓強度比的百分數(shù),適用于所配制混凝土強度等級≥C40的混凝土;當配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C40時,混合砂漿的活性指數(shù)要求應滿足28d括號中的數(shù)值。3.2.2粉煤灰宜采用散裝灰,進貨應有等級檢驗報告。應確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經(jīng)加入的摻合料種類和數(shù)量。3.2.3路面和橋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硅灰或磨細礦渣,使用前應經(jīng)過試配檢驗,確保路面和橋面混凝土彎拉強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凍性等技術指標合格。3.3粗集料3.3.1粗集料應使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應符合表3.3.1的規(guī)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及有抗凍(鹽)要求的三、四級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級別應不低于Ⅱ級,無抗(鹽)凍要求的三、四級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壓混凝土及貧混凝土基層可使用Ⅲ級粗集料。有抗(鹽)凍要求時,Ⅰ級集料吸水率不應大于1.0%;Ⅱ級集料吸水率不應大于2.0%。表3.3.1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術指標項目技術要求Ⅰ級Ⅱ級Ⅲ級碎石壓碎指標(%)<10<15<20①卵石壓碎指標(%)<12<14<16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5<8<12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5<15<20②含泥量(按質量計%)<0.5<1.0<1.5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0.2<0.5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流化物及流酸鹽(按SO3質量計)<0.5<1.0<1.0巖石抗壓強度火成巖不應小于100MPa;變質巖不應小于80MPa;水成巖不應小于60MPa表觀密度>2500kg/m3松散堆積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堿集料反應經(jīng)堿集料反應試驗后,試件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等現(xiàn)象,在規(guī)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應小于0.10%。注:①Ⅲ級碎石的壓碎指標,用做路面時,應小于20%;用做下面層或基層時,可小于25%;②Ⅲ級粗集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用做路面時,應小于20%;用做下面層或基層時,可小于25%。3.3.2用做路面和橋面的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級的統(tǒng)料,應按最大公稱粒徑的不同采用2~4個粒級的集料進行摻配,并應符合表3.3.2合成級配的要求。卵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稱粒徑不應大于31.5mm。貧混凝土基層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不應大于31.5mm;鋼纖維混凝土與碾壓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徑小于75μ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表3.3.2粗集料級配范圍方篩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計篩余(以質量計)(%)合成級配4.75~1695~10085~10040~600~104.75~1995~10085~90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粒級4.75~9.595~10080~1000~1509.5~1695~10080~1000~1509.5~1995~10085~10040~600~15016~26.595~10055~7025~400~10016~31.595~10085~10055~7025~400~1003.4細集料3.4.1細集料應采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天然砂、機制砂或混合砂,并應符合表3.4.1的規(guī)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及有抗(鹽)凍要求的三、四級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應不低于Ⅱ級,無抗(鹽)凍要求的三、四級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壓混凝土及貧混凝土基層可采用Ⅲ級砂。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質含量不應低于25%。表3.4.1細集料技術指標項目技術要求Ⅰ級Ⅱ級Ⅲ級機制砂單粒級最大壓碎指標(%)<20<25<30氯化物(氯離子質量計%)<0.01<0.02<0.06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6<8<10云母(按質量計%)<1.0<2.0<2.0天然砂、機制砂含泥量(按質量計%)<1.0<2.0<3.0①天然砂、機制砂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1.0<2.0機制砂PH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②(按質量計%)<3.0<5.0<7.0機制砂PH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質量計%)<1.0<3.0<5.0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流化物級流酸鹽(按SO3質量計%)<0.5輕物質(按質量計%)<1.0機制砂母巖抗壓強度火成巖不應小于100MPa;變質巖不應小于80MPa;水成巖不應小于60MPa。表觀密度>2500kg/m3松散堆積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堿集料反應經(jīng)堿集料反應試驗后,由砂配制的試件無裂縫、酥裂、膠體外溢等現(xiàn)象,在規(guī)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應小于0.10%注:①天然Ⅲ級砂用做路面時,含泥量應小于3%;用做貧混凝土基層時,可小于5%。②亞甲藍試驗MB試驗方法見附錄B。3.4.2細集料的級配要求應符合表3.4.2的規(guī)定,路面和橋面用天然砂宜為中砂,也可使用細度模數(shù)在2.0~3.5之間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細度模數(shù)變化范圍不應超過0.3,否則,應分別堆放,并調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表3.4.2細集料級配范圍砂分級方篩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計篩余(以質量計)(%)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細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3.4.3路面和橋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機制砂除應符合表3.4.1和表3.4.2規(guī)定外,還應檢驗砂漿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較差的泥巖、頁巖、板巖等水成巖類母巖品種生產機制砂。配制機制砂混凝土應同時摻引氣高效減水劑。3.4.4在河砂資源緊缺的沿海地區(qū),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混凝土路面和基層可使用淡化海砂,縮縫設傳力桿混凝土路面不宜使用淡化海砂;鋼筋混凝土及鋼纖維混凝土路面和橋面不得使用淡化海砂。淡化海砂除應符合表3.4.1和表3.4.2要求外,尚應符合下述規(guī)定:淡化海砂帶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含鹽量不應大于1.0kg。淡化海砂中碎貝殼等甲殼類動物殘留物含量不應大于1.0%。與河砂對比試驗,淡化海砂應對砂漿磨光值、混凝土凝結時間、耐磨性、彎拉強度等無不利影響。3.5水3.5.1飲用水可直接作為混凝土攪拌和養(yǎng)護用水。對水質有疑問時,應檢驗下列指標,合格者方可使用。流酸鹽含量(按SO42-計)小于0.0027mg/mm3。含鹽量不得超過0.005mg/mm3。PH值不得小于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雜質。3.6外加劑3.6.1外加劑的產品質量應符合表3.6.1的各項技術指標。供應商應提供有相應資質外加劑檢測機構的品質檢測報告,檢測報告應說明外加劑的主要化學成分,認定對人員無毒副作用。表3.6.1混凝土外加劑產品的技術性能指標試驗項目普通減水劑高效減水劑早強減水劑緩凝高效減水劑緩凝減水劑引氣減水劑早強劑緩凝劑引氣劑減水率(%),≮815815812--6泌水率比(%),≮9590951001007010010070含氣量(%)≤3.0≤4.0≤3.0<4.5<5.5>3.0>3.0凝結時間(min)初凝-90~+120-90~+120-90~+90>+90>+90-90~+120-90~+90>+90-90~+120終凝抗壓強度比(%),≮1d-140140---135--3d115130130125100115130100957d1151251151251101101101009528d11012010512011010010010090收縮率比(%)28d,≯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20抗凍標號50505050502005050200對鋼筋銹蝕作用應說明對鋼筋無銹蝕危害注:①除含氣量外,表中數(shù)據(jù)為摻外加劑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差值或比值;②凝結時間指標“-”表示提前,“+”表示延緩。3.6.2引氣劑應選用表面張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漿中起泡容量多而細密、泡沫穩(wěn)定時間長、不溶殘渣少的產品。有抗冰(鹽)凍要求地區(qū),各交通等級路面、橋面、路緣石、路肩及貧混凝土基層必須使用引氣劑;無抗冰(鹽)凍要求地區(qū),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應使用引氣劑。3.6.3各交通等級路面、橋面混凝土宜選用減水率大、坍落度損失小、可調控凝結時間的復合型減水劑。高溫施工宜使用引氣緩凝(保塑)(高效)減水劑;低溫施工宜使用引氣早強(高效)減水劑。選定減水劑品種前,必須與所用的水泥進行適應性檢驗。3.6.4處在海水、海風、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環(huán)境的或冬季灑除冰鹽的路面或橋面鋼筋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中宜摻阻銹劑。3.7鋼筋3.7.1各交通等級混凝土路面、橋面和搭板所用鋼筋網(wǎng)、傳力桿、拉桿等鋼筋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技術要求。3.7.2各交通等級混凝土路面、橋面和搭板所用鋼筋應順直,不得有裂紋、斷傷、刻痕、表面油污和銹蝕。傳力桿鋼筋加工應鋸斷,不得擠壓切斷;斷口應垂直、光圓,用砂輪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圓倒角。3.8鋼纖維3.8.1用于公路混凝土路面和橋面的鋼纖維除應滿足《混凝土用鋼纖維》(YB/T151)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下列技術要求:單絲鋼纖維抗拉強度不宜小于600MPa。鋼纖維長度應與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相匹配,最短長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的1/3;最大長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的2倍;鋼纖維長度與標稱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0%。3.8.2路面和橋面混凝土中,宜使用防銹蝕處理的鋼纖維;宜使用有錨固端的鋼纖維。不得使用表面磨損前后裸露尖端導致行車不安全的鋼纖維;不宜使用攪拌易成團的鋼纖維。3.9接縫材料3.9.1應選用能適應混凝土面板膨脹和收縮、施工時不變形、彈性復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脹縫板。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宜采用塑膠、橡膠泡沫板或瀝青纖維板;其他公路可采用各種脹縫板。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9.1的規(guī)定。表3.9.1脹縫板的技術要求試驗項目脹縫板種類木材類塑膠、橡膠泡沫類纖維類壓縮應力(MPa)5.0~20.00.2~0.62.0~10.0彈性復原率(%)≥55≥90≥65擠出量(mm)<5.5<5.0<3.0彎曲荷載(N)100~4000~505~40注:各類脹縫板吸水后的壓縮應力不應小于不吸水的90%,木板應去除結疤,瀝青浸泡后木板厚度應為(20~25)±1mm。3.9.2填縫材料應具有與混凝土板壁粘結牢固、回彈性好、不溶于水、不滲水,高溫時不擠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強、耐老化龜裂,負溫拉伸量大,低溫時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填縫料有常溫施工式和加熱施工式兩種,其技術指標應分別符合表3.9.2-1、表3.9.2-2的規(guī)定。常溫施工式填縫料主要有聚(氨)酯、硅樹脂類,氯丁橡膠、瀝青橡膠類等。加熱施工式填縫料主要有瀝青馬蹄脂類、聚氯乙烯膠泥類、改性瀝青類等。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優(yōu)先使用數(shù)脂類、橡膠類或改性瀝青類填縫材料,并宜在填縫料中加入耐老化劑。表3.9.2-1常溫施工式填縫料技術要求試驗項目低彈性型高彈性型失粘(固化)時間(h)6~243~16彈性復原率(%)≥75≥90流動度(mm)00(-10℃)拉伸量(mm)≥15≥25與混凝土粘結強度(MPa)≥0.2≥0.4粘結延伸率(%)≥200≥400注:低彈性型適宜在氣候嚴寒、寒冷地區(qū)使用;高彈性型適宜在炎熱、溫暖地區(qū)使用。表3.9.2-2加熱施工式填縫料技術要求試驗項目低彈性型高彈性型針入度(0.01mm)<50<90彈性復原率(%)≥30≥60流動度(mm)<5<2(-10℃)拉伸量(mm)≥10≥153.9.3填縫時應使用背襯墊條控制填縫形狀系數(shù)。背襯墊條應具有良好的彈性、柔韌性、不吸水、耐酸堿腐蝕和高溫不軟化等性能。背襯墊條材料有聚氨酯、橡膠或微孔泡沫塑料等,其形狀應為圓柱形,直徑應比接縫寬度大2~5mm。3.10其他材料3.10.1當使用油氈、玻纖網(wǎng)和土工織物做防裂層及修補基層裂縫時,油氈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石油瀝青玻璃纖維胎油氈》(GB/T14686)或《石油瀝青玻璃布胎油氈》(JC/T84)的規(guī)定;玻纖網(wǎng)和土工織物的技術性能應滿足《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JTJ/T019)的規(guī)定。3.10.2傳力桿套(管)帽、瀝青及塑料薄膜應符合下列要求:用于滑模攤鋪傳力桿自動插入裝置(DBI)縮縫傳力桿塑料套管,其管壁厚度不應小于0.5mm,套管與傳力桿應密切貼合,套管長度應比傳力桿一半長度長30mm。用于脹縫傳力桿端部的套帽宜采用鍍鋅管或塑料管,厚度不應小于2.0mm;要求端部密封不透水,內徑宜較傳力桿直徑大1.0~1.5mm,塑料套帽長度宜為100mm左右,鍍鋅套帽長度宜為50mm左右,頂部空隙長度均不應小于25mm。用于滑動封層的石油瀝青、改性瀝青和乳化瀝青,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2)和《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6)的規(guī)定。用于滑動封層的軟聚氯乙烯吹塑或壓延塑料薄膜厚度不應小于0.12mm,拉伸強度不應小于12.0MPa,直角撕裂強度不應小于400N/mm。用于混凝土路面養(yǎng)生塑料薄膜可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品種,厚度不宜小于0.05mm。用于混凝土路面養(yǎng)護的養(yǎng)生劑性能應符合表3.10.3的規(guī)定。表3.10.3混凝土路面施工用養(yǎng)生劑的技術指標檢驗項目一級品合格品有效保水率①,不小于(%)9075抗壓強度比②,不小于(%)7d959028d9590磨損量③,不大于(kg/m2)3.03.5含固量,不小于(%)20干燥時間,不短于(h)4成膜后浸水溶解性④應注明不溶或可溶成膜耐熱性合格注:①有效保水率試驗條件:溫度38℃±2℃;相對濕度32%±3%;風速0.5±0.2m/s;失水時間72h;②抗壓強度比也可為彎拉強度比,指標要求相同,可根據(jù)工程需要和用戶要求選測;③在對有耐磨性要求的表面上使用養(yǎng)生劑時為必檢項目;④露天養(yǎng)生的永久性表面,必須為不溶;在要求繼續(xù)澆筑的混凝土結構上使用,應使用可溶,該指標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4混凝土配合比4.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4.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適用于滑模攤鋪機、軌道攤鋪機、三輥軸機組及小型機具四種施工方式。4.1.2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設計在兼顧經(jīng)濟性的同時應滿足下列三項技術要求:彎拉強度各交通等級路面板的28d設計彎拉強度標準值fr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的規(guī)定。應按式(4.1.2)計算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fc=+ts(4.1.2)式中:fc—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MPa);fr—設計彎拉強度標準值(MPa);s—彎拉強度試驗樣本的標準差(MPa);t—保證率系數(shù),應按表4.1.2-1確定;表4.1.2-1保證率系數(shù)t公路技術等級判別概率p樣本數(shù)n(組)3691520高速公路0.051.360.790.610.450.39一級公路0.100.950.590.460.350.30二級公路0.150.720.460.370.280.24三、四級公路0.200.560.370.290.220.19cv—彎拉強度變異系數(shù),應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表4.1.2-2的規(guī)定范圍內取值;在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彎拉強度變異系數(shù)應按設計取值;如果施工配制彎拉強度超出設計給定的彎拉強度變異系數(shù)上限,則必須改進機械裝備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表4.1.2-2各級公路混凝土路面彎拉強度變異系數(shù)公路技術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混凝土彎拉強度變異水平等級低低中中中高彎拉強度變異系數(shù)cv允許變化范圍0.05~0.100.05~0.100.10~0.150.10~0.150.10~0.150.15~0.20工作性滑模攤鋪機前拌合物最佳工作性及允許范圍應符合表4.1.2-3的規(guī)定。表4.1.2-3混凝土路面滑模攤鋪最佳工作性及允許范圍指標界限坍落度SL(mm)振動粘度系數(shù)η(N·s/m2)卵石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最佳工作性20~4025~50200~500允許波動范圍5~5510~65100~600注:(1)滑模攤鋪機適宜的攤鋪速度應控制在0.5~2.0m/min之間;(2)本表適用于設超鋪角的滑模攤鋪機;對不設超鋪角的滑模攤鋪機,最佳振動粘度系數(shù)為250~600N·s/m2;最佳坍落度卵石為10~40mm;碎石為10~30mm;(3)滑模攤鋪時的最大單位用水量卵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55kg/m3;碎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60kg/m3。軌道攤鋪機、三輥軸機組、小型機具攤鋪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單位用水量,應滿足表4.1.2-4的規(guī)定。表4.1.2-4不同路面施工方式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單位用水量攤鋪方式軌道攤鋪機攤鋪三輥軸機組攤鋪小型機具攤鋪出機坍落度(mm)40~6030~5010~40攤鋪坍落度(mm)20~4010~300~20最大單位用水量(kg/m3)碎石156卵石153碎石153卵石148碎石150卵石145注:(1)表中的最大單位用水量系采用中砂、粗細集料為風干狀態(tài)的取值,采用細砂時,應使用減水率較大的(高效)減水劑;(2)使用碎卵石時,最大單位用水量可取碎石與卵石中值。耐久性根據(jù)當?shù)芈访鏌o抗凍性、有抗凍性或有抗鹽凍性要求及混凝土最大公稱粒徑,路面混凝土含氣量宜符合表4.1.2-5的規(guī)定。表4.1.2-5路面混凝土含氣量及允許偏差(%)最大公稱粒徑(mm)無抗凍性要求有抗凍性要求有抗鹽凍要求19.04.0±1.05.0±0.56.0±0.526.53.5±1.04.5±0.55.5±0.531.53.5±1.04.0±0.55.0±0.5各交通等級路面混凝土滿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膠)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應符合表4.1.2-6的規(guī)定。最大單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kg/m3;摻粉煤灰時,最大單位膠材總量不宜大于420kg/m3。表4.1.2-6混凝土滿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膠)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公路技術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最大水灰(膠)比0.440.460.48抗冰凍要求最大水灰(膠)比0.420.440.46抗鹽凍要求最大水灰(膠)比0.400.420.44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30030029032.5級310310305抗冰(鹽)凍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32032031532.5級330330325摻粉煤灰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26026025532.5級280270265抗冰(鹽)凍摻粉煤灰最小單位水泥用量(42.5級水泥)(kg/m3)280270265注:①摻粉煤灰,并有抗冰(鹽)凍要求時,不得使用32.5級水泥;②水灰(膠)比計算以砂石料的自然風干狀態(tài)計(砂含水量≤1.0%;石子含水量≤0.5%);③處在除冰鹽、海風、酸雨或流酸鹽等腐蝕性環(huán)境中、或在大縱坡等加減速車道上的混凝土,最大水灰(膠)比可比表中數(shù)值降低0.01~0.02。嚴寒地區(qū)路面混凝土抗凍標號不宜小于F250,寒冷地區(qū)不宜小于F200。在除冰鹽、海風、酸雨或流酸鹽等腐蝕性環(huán)境影響范圍內的混凝土路面和橋面,在使用硅酸鹽水泥時,應摻加粉煤灰、磨細礦渣或硅灰摻合料,不宜單獨使用硅酸鹽水泥,可使用礦渣水泥或普通水泥。4.1.3外加劑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要求高溫施工時,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時間不得小于3h,否則應采取緩凝或保塑措施;低溫施工時,終凝時間不得大于10h,否則應采取必要的促凝或早強措施。外加劑的摻量應由混凝土試配試驗確定。引氣劑的適宜摻量可由攪拌機口的拌合物含氣量進行控制。實際路面和橋面引氣混凝土的抗冰凍、抗鹽凍耐久性,宜采用本規(guī)范附錄F.1、F.2規(guī)定的鉆芯法測定,測定位置:路面為表面和表面下50mm;橋面為表面和表面下30mm;測得的上下兩個表面的最大平均氣泡間距系數(shù)不宜超過表4.1.3的規(guī)定。表4.1.3混凝土路面和橋面最大平均氣泡間距系數(shù)(μm)公路技術等級環(huán)境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其他公路嚴寒地區(qū)冰凍275300鹽凍225250寒冷地區(qū)冰凍325350鹽凍275300引氣劑與減水劑或高效減水劑等其他外加劑復配在同一水溶液中時,應保證其共溶性,防止外加劑溶液發(fā)生絮凝現(xiàn)象。如產生絮凝現(xiàn)象,應分別稀釋、分別加入。配合比參數(shù)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水灰(膠)比的計算和確定根據(jù)粗集料的類型,水灰比可分別按下列統(tǒng)計公式計算:碎石和碎卵石混凝土:(4.1.4-1)卵石混凝土:(4.1.4-2)式中:—水灰比;fc—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MPa);fs—水泥實測28d抗折強度(MPa)。摻用粉煤灰時應計入超量取代法中代替水泥的那一部分粉煤灰用量(代替砂的超量部分不計入),用水膠比代替水灰比。應在滿足彎拉強度計算值和耐久性(表4.1.2-6)兩者要求的水灰(膠)比中取小值。砂率應根據(jù)砂的細度模數(shù)和粗集料種類,查表4.1.4取值。在軟做抗滑槽時,砂率在表4.1.4基礎上可增大1%~2%。表4.1.4砂的細度模數(shù)與最優(yōu)砂率關系砂細度模數(shù)2.2~2.52.5~2.82.8~3.13.1~3.43.4~3.7砂率Sp(%)碎石30~3432~3634~3836~4038~42卵石28~3230~3432~3634~3836~40注:碎卵石可在碎石和卵石混凝土之間內插取值。根據(jù)粗集料種類和表4.1.2-3、4.1.2-4中適宜的坍落度,分別按下列經(jīng)驗式計算單位用水量(砂石料以自然風干狀態(tài)計):碎石:Wo=104.97+0.309SL+11.27+0.61SP(4.1.4-3)卵石:Wo=86.89+0.370SL+11.24+1.00SP(4.1.4-4)式中:Wo—不摻外加劑與摻合料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kg/m3);SL—坍落度(mm);SP—砂率(%);—灰水比,水灰比之倒數(shù)。摻外加劑的混凝土單位用水量應按式(4.1.4-5)計算:Wow=Wo(4.1.4-5)式中:Wow—摻外加劑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kg/m3);β—所用外加劑劑量的實測減水率(%)。單位用水量應取計算值和表4.1.2-3或4.1.2-4的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小值。若實際單位用水量僅摻引氣劑不滿足所取數(shù)值,則應摻用引氣(高效)減水劑,三、四級公路也可采用真空脫水工藝。單位水泥用量應由公式(4.1.4-6)計算,并取計算值與表4.1.2-6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大值。Co=Wo(4.1.4-6)式中:Co—單位水泥用量(kg/m3)。砂石料用量可按密度法或體積法計算。按密度法計算時,混凝土單位質量可取2400~2450kg/m3;按體積法計算時,應計入設計含氣量。采用超量取代法摻用粉煤灰時,超量部分應代替砂,并折減用砂量。經(jīng)計算得到的配合比,應驗算單位粗集料填充體積率,且不宜小于70%。重要路面、橋面工程應采用正交試驗法進行配合比優(yōu)選。4.1.5采用真空脫水工藝時,可采用比經(jīng)驗式(4.1.4-3、4.1.4-4)計算值略大的單位用水量,但在真空脫水后,扣除每立方米混凝土實際吸除的水量,剩余單位用水量和剩余水灰(膠)比分別不宜超過表4.1.2-4最大單位用水量和表4.1.2-6最大水灰(膠)比的規(guī)定。真空脫水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成型方法可參考附錄E.1。4.1.6路面混凝土摻用粉煤灰時,其配合比計算應按超量取代法進行。粉煤灰摻量應根據(jù)水泥中原有的摻合料數(shù)量和混凝土彎拉強度、耐磨性等要求由試驗確定。Ⅰ、Ⅱ級粉煤灰的超量系數(shù)可按表4.1.6初選。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摻量:Ⅰ型硅酸鹽水泥宜≤30%;Ⅱ型硅酸鹽水泥宜≤25%;道路水泥宜≤20%;普通水泥宜≤15%;礦渣水泥不得摻粉煤灰。表4.1.6各級粉煤灰的超量取代系數(shù)粉煤灰等級ⅠⅡⅢ超量取代系數(shù)k1.1~1.41.3~1.71.5~2.04.2鋼纖維混凝土配合比設計4.2.1本配合比設計適用于采用滑模攤鋪機、軌道攤鋪機、三輥軸機組及小型機具鋪筑的鋼纖維混凝土路面。4.2.2鋼纖維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在兼顧經(jīng)濟性的同時應滿足下列三項技術要求:彎拉強度鋼纖維混凝土路面板28d設計彎拉強度標準值frf應符合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鋼纖維混凝土配制28d彎拉強度的均值應按式(4.1.2)計算,以fcf和frf代替fc和fr。工作性鋼纖維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比表4.1.2-3或4.1.2-4的規(guī)定值小20mm。鋼纖維混凝土摻高效減水劑時的單位水泥用量可按表4.2.2-1初選,再由拌合物實測坍落度確定。表4.2.2-1鋼纖維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Wof)選用表拌合物條件粗集料種類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Dm(mm)單位用水量(kg/m3)長徑比Lf/df=50ρf=0.6%坍落度20mm中砂,細度模數(shù)2.5水灰比0.42~0.50碎石9.5、16.021519.0、26.5200卵石9.5、16.020819.0、26.9190注:①鋼纖維長徑比每增減10,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10kg/m3;②鋼纖維體積率每增減0.5%,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8kg/m3;③坍落度為10~50mm變化范圍內,相對于坍落度20mm每增減10mm,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7kg/m3;④細度模數(shù)在2.0~3.5范圍內,砂的細度模數(shù)每增減0.1,單位用水量相應增減1kg/m3。耐久性鋼纖維混凝土滿足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膠)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應符合表4.2.2-2的規(guī)定。鋼纖維混凝土嚴禁采用海水、海砂,不得摻加氯鹽及氯鹽類早強劑、防凍劑等外加劑。處在海風、酸雨、流酸鹽及除冰鹽等環(huán)境中的鋼纖維混凝土路面宜摻用表3.2.1中Ⅰ、Ⅱ級粉煤灰,橋面宜摻用硅灰與S95和S105級磨細礦渣。表4.2.2-2鋼纖維混凝土滿足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膠)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公路技術等級高速、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最大水灰(膠)比0.470.490.50抗冰凍要求最大水灰(膠)比0.450.460.48抗鹽凍要求最大水灰(膠)比0.420.430.46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36036035032.5級370370365抗冰(鹽)凍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38038037532.5級390390385摻粉煤灰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32032031532.5級340340335抗冰(鹽)凍摻粉煤灰最小單位水泥用量(42.5級水泥)(kg/m3)330330325鋼纖維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按以下步驟進行:計算和確定水灰比以鋼纖維混凝土配制28d彎拉強度fcf替換fc,按式(4.1.4-1)或(4.1.4-2)計算出基體混凝土的水灰比。取鋼纖維混凝土基體的水灰比計算值與表4.2.2-2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小值。鋼纖維摻量體積率宜在0.60%~1.0%范圍內初選,當板厚折減系數(shù)小時,體積率宜取上限;當長徑比大時,宜取較小值;有錨固端者宜取較小值。查表4.2.2-1,初選單位用水量Wof。摻用粉煤灰時應符合4.1.6條的規(guī)定。鋼纖維混凝土的單位水泥用量應按式(4.2.3-1)計算。Cof=Wof(4.1.4-6)式中:Cof—鋼纖維混凝土的單位水泥用量(kg/m3);Wof—鋼纖維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kg/m3)。取計算值與表4.2.2-2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大值。但不宜大于500kg/m3。砂率可按式(4.2.3-2)計算,也可按表4.2.3-1初選。鋼纖維混凝土砂率宜在38%~50%之間。Spf=Sp+10ρf(4.2.3-2)式中:Spf—鋼纖維混凝土砂率(%);ρf—鋼纖維摻量體積率(%)。表4.2.3-1鋼纖維混凝土砂率選用值(%)拌合物條件最大公稱粒徑19mm碎石最大公稱粒徑19mm卵石Lf/df=50;ρf=1.0%;W/C=0.5;砂細度模數(shù)Mx=3.04540Lf/df增減10ρf增減0.10%W/C增減0.1砂細度模數(shù)Mx增減0.1±5±2±2±1±3±2±2±1砂石料用量可采用密度法或體積法計算。按密度法計算時,鋼纖維混凝土單位質量可取2450~2580kg/m3;按體積法計算時,應計入設計含氣量。重要路面、橋面工程應采用正交試驗法進行鋼纖維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選。4.3碾壓混凝土配合比設計4.3.1碾壓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在兼顧經(jīng)濟性的同時應滿足下列三項技術要求:彎拉強度碾壓混凝土設計彎拉強度fr應符合表4.1.2-1的規(guī)定。碾壓混凝土配制28d彎拉強度均值fcc可按式(4.3.1-1)計算。fcc=+ts(4.3.1-1)式中:fcc—碾壓混凝土配制28d彎拉強度均值(MPa);fcy—碾壓混凝土壓實安全彎拉強度,可按式(4.3.1-2)計算。fcy=(yc1+yc2)(4.3.1-2)式中:yc1—彎拉強度試件標準壓實度(95%);yc2—路面芯樣壓實度下限值(由芯樣壓實度統(tǒng)計得出);α—相應于壓實度變化1%的彎拉強度波動值(通過試驗得出)。工作性碾壓混凝土出攪拌機口的改進VC值宜為5~10s;碾壓時的改進VC值宜控制在(30±5)s。試驗中的試樣表面出漿評分應為4~5分。耐久性處于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的碾壓混凝土面層或基層,應摻引氣劑,其含氣量宜符合表4.1.2-5的規(guī)定。面層碾壓混凝土滿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膠)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應符合表4.3.1-1的規(guī)定。表4.3.1-1面層碾壓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膠)比和最小單位水泥用量公路技術等級二級公路三、四級公路最大水灰(膠)比0.400.42抗冰凍要求最大水灰(膠)比0.380.40抗鹽凍要求最大水灰(膠)比0.360.38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29028032.5級305300抗冰(鹽)凍要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31531032.5級325320摻粉煤灰時最小單位水泥用量(kg/m3)42.5級25525032.5級265260抗冰(鹽)凍摻粉煤灰最小單位水泥用量(42.5級水泥)(kg/m3)2602654.3.2面層碾壓混凝土粗、細集料合成級配宜符合表4.3.2的要求,基層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4)水泥穩(wěn)定粒料的級配規(guī)定。表4.3.2面層碾壓混凝土粗、細集料合成級配范圍篩孔尺寸(mm)19.09.504.752.361.180.600.300.15通過百分率(%)90~10050~7035~4725~3818~3010~235~153~104.3.3碾壓混凝土中所摻粉煤灰的技術要求應符合3.2.1條的規(guī)定。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摻量應符合4.1.6條的規(guī)定。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數(shù)k:Ⅰ級灰可取1.4~1.8;Ⅱ級灰可取1.6~2.0;碾壓混凝土基層和復合式路面下面層用Ⅲ級灰宜取1.8~2.2。4.3.4碾壓混凝土中外加劑的使用要求除滿足4.1.3條的規(guī)定外,應預先通過碾壓混凝土性能試驗優(yōu)選品種和摻量,確認滿足各項性能要求后方可使用。4.3.5重要工程碾壓混凝土的配合比確定應使用正交試驗法,一般工程可采用簡捷法。正交試驗法不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正交試驗可選用水量、水泥用量、粗集料填充體積率3個因素;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可選用水量、基準膠材總量、粉煤灰摻量、粗集料填充體積率4個因素。每個因素選定三個水平,選用L9(34)正交表安排試驗方案。對正交試驗結果進行直觀及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的考察指標:VC值及抗離析性、彎拉強度或抗壓強度、抗凍性或耐磨性。根據(jù)直觀分析結果并依據(jù)所建立的單位用水量及彎拉強度推進試驗公式,綜合考慮拌合物工作性,確定滿足28d彎拉強度或抗壓強度、抗凍性或耐磨性等設計要求的正交初步配合比。簡捷法不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配合比計算宜按下述步驟進行:①按式(4.3.5-1)計算單位用水量Woc=137.7-20.55lgVC(4.3.5-1)式中:Woc—碾壓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kg/m3);VC—碾壓混凝土拌合物改進VC值(s)。②按式(4.3.5-2)計算水灰比,并取計算值與表4.3.1-1中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小值。(4.3.5-2)③按式(4.3.5-3)計算單位水泥用量,并取計算值與表4.3.1-1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大值。(4.3.5-3)式中:Coc—碾壓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kg/m3)。④按表4.3.5選定配合比中粗集料填充體積率。表4.3.5粗集料填充體積率表砂細度模數(shù)Mx2.402.602.803.00粗集料填充體積率Vg(%)75737169⑤按式(4.3.5-4)計算粗集料用量。Goc=γcc(4.3.5-4)式中:Goc—碾壓混凝土粗集料單位體積用量(kg/m3);γcc—碾壓混凝土單位質量(kg/m3);Vg—粗集料填充體積率(%)。⑥根據(jù)Goc、Coc、Woc及相應原材料密度,按體積法計算用砂量Soc,計算時應計入設計含氣量。⑦按式(4.3.5-5)計算單位外加劑用量。Yoc=y×Coc(4.3.5-5)式中:Yoc—碾壓混凝土中單位外加劑用量(kg/m3);y—外加劑摻量。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配合比計算宜按下述步驟進行:①按表4.3.5選定粗集料填充體積率Vg,由式(4.3.5-4)計算單位體積粗集料用量Goc。②按4.3.3條初選粉煤灰超量取代系k,并按經(jīng)驗或正交試驗分析結果選定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摻量Fc。③按式(4.3.5-6)計算單位用水量。Wofc=135.5-21.1lgVC+0.32Fc(4.3.5-6)式中:Wofc—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單位用水量(kg/m3);Fc—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摻量(%)。④按式(4.3.5-7)計算基準膠材總量。J=200(fcc-7.22+0.025Fc+0.023Vg)(4.3.5-7)式中:J—碾壓混凝土中單位體積基準膠材總量(kg/m3)。⑤按式(4.3.5-8)計算單位水泥用量,并應取計算值與表4.3.1-1規(guī)定值兩者中大值。Cofc=J(4.3.5-8)⑥按式(4.3.5-9)計算單位粉煤灰總用量。Fcc=Cofc×Fc×k(4.3.5-9)式中:Cofc—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kg/m3);Fcc—單位粉煤灰總用量(kg/m3);k—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數(shù)。⑦按式(4.3.5-10)計算總水膠比,應取計算值與表4.3.1-1規(guī)定值兩者中小值。Jz=(4.3.5-10)式中:Jz—碾壓混凝土中總水膠比。⑧根據(jù)Goc、Cofc、Fcc、Wofc及相應原材料密度,按體積法計算單位用砂量Soc,計算時應計入設計含氣量。⑨按式(4.3.5-11)計算單位外加劑用量Yofc=yf(Cofc+Fcc)(4.3.5-11)式中:Yofc—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單位外加劑用量(kg/m3);yf—摻粉煤灰的碾壓混凝土外加劑摻量。4.4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4.4.1基層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三項技術要求:強度基層貧混凝土設計強度應符合表4.4.1-1的規(guī)定。表4.4.1-1貧混凝土基層的設計強度標準值(MPa)交通等級特重重中等7d施工質檢抗壓強度fcu710.07.05.028d設計抗壓強度標準值fcu,k15.010.07.028d設計彎拉強度標準值fc,k3.02.01.5工作性貧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滿足表4.1.2-3或表4.1.2-4的要求?;鶎迂毣炷林袘獡椒勖夯?,粉煤灰的品質、摻量和超量取代系數(shù)應符合4.3.3條的規(guī)定。耐久性滿足耐久性要求的貧混凝土最大宜符合表4.4.1-2的規(guī)定。在基層受凍地區(qū),貧混凝土中應摻引氣劑,并控制貧混凝土含氣量為4%±1%。當水灰(膠)比不能滿足抗凍耐久性要求時,宜使用引氣減水劑。當高溫攤鋪坍落度損失較大時,可使用引氣緩凝減水劑。4.4.2貧混凝土配合比可按下述步驟進行計算:配制28d抗壓強度fcu,o可按式(4.4.2-1)計算。fcu,o=fcu,k+tlsl(4.4.2-1)式中:fcu,o—貧混凝土配制28d抗壓強度(MPa);fcu,k—混凝土28d設計抗壓強度標準值(MPa),按表4.4.1-1取值;tl—抗壓強度保證率系數(shù),高速公路應取1.645;一級公路應取1.28;二級公路應取1.04;sl—抗壓強度標準差,宜按不小于6組統(tǒng)計資料取值;無統(tǒng)計資料或試件組數(shù)小于6組時,可取1.5(MPa)。水灰比應按式(4.4.2-2)計算,并取計算值與表4.4.1-2規(guī)定值兩者中的小值。(4.4.2-2)式中:fce—水泥實測28d抗壓強度(MPa);無實測值時,也可按式(4.4.2-3)計算;A、B—回歸系數(shù),碎石及碎卵石A=0.46、B=0.07;卵石A=0.48、B=0.33。fce=γ×fcek(4.4.2-3)式中:fcek—水泥抗壓強度等級(MPa);γ—水泥抗壓強度富余系數(shù),應按統(tǒng)計資料取值;無統(tǒng)計資料時可在1.08~1.13范圍內取值。貧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可按式(4.4.2-4)計算。Cp=0.5ζCo(4.4.2-4)式中:Cp—貧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kg/m3);ζ—工作性及平整度放大系數(shù),可取1.1~1.3;Co—路面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kg/m3)。摻用粉煤灰時,單位膠材總量可按式(4.4.2-5)計算。Jz=0.5Co(1+Fpk)(4.4.2-5)式中:Jz—單位膠材總量(kg/m3);Fp—代替水泥的粉煤灰摻量,可取0.15~0.30;k—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數(shù),可按4.3.3條取值。不摻粉煤灰貧混凝土的單位水泥用量宜控制在160~230kg/m3之間;在基層受凍地區(qū)最小單位水泥用量不宜低于180kg/m3。摻粉煤灰時,單位水泥用量宜在130~175kg/m3之間;單位膠材總量宜在220~270kg/m3之間;基層受凍地區(qū)最小單位水泥用量不宜低于150kg/m3。根據(jù)水灰(膠)比和單位水泥(膠材)用量,計算單位用水量。砂率可按表4.4.2初選。表4.4.2基層貧混凝土的砂率砂細度模數(shù)2.2~2.52.5~2.82.8~3.13.1~3.43.4~3.7砂率Sp(%)碎石混凝土24~2826~3028~3230~3432~36卵石混凝土22~2624~2826~3028~3230~34注:碎卵石可在碎石和卵石之間內插取值。砂、石料用量可用密度法或體積法計算。在采用體積法計算時,應計入含氣量。4.5配合比確定與調整4.5.1由上述各經(jīng)驗公式推算得出的普通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碾壓混凝土和貧混凝土配合比,應在試驗室內按下述步驟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JTJ053)規(guī)定方法進行試配檢驗和調整:首先檢驗各種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滿足不同攤鋪方式的最佳工作性要求。檢驗項目包括含氣量、坍落度及其損失、振動粘度系數(shù)、改進VC值、外加劑品種及其最佳摻量。在工作性和含氣量不滿足相應攤鋪方式要求時,可在保持水灰(膠)比不變的前提下調整單位用水量、外加劑摻量或砂率,不得減小滿足計算彎拉強度及耐久性要求的單位水泥用量、鋼纖維體積率。對于采用密度法計算的配合比,應實測拌合物視密度,并應按視密度調整配合比,調整時水灰比不得增大,單位水泥用量、鋼纖維摻量不得減小,調整后的拌合物視密度允許偏差為±2.0%。實測拌合物含氣量a(%)及其偏差應滿足表4.1.2-5的規(guī)定,不滿足要求時,應調整引氣劑摻量直至達到規(guī)定含氣量。以初選水灰(膠)比為中心,按0.02增減幅度選定2~4個水灰(膠)比,制作試件,檢驗各種混凝土7d和28d配制彎拉強度、抗壓強度、耐久性等指標(有抗凍性要求的地區(qū),抗凍性為必測項目,耐磨性及干縮為選測項目)。也可保持計算水灰(膠)比不變,以初選單位水泥用量為中心,按15~20kg/m3增減幅度選定2~4個單位水泥用量;鋼纖維混凝土還應以選定的鋼纖維摻量為中心,按0.1%增減幅度選定2~4個鋼纖維摻量,制作試件并做上述各項試驗。施工單位通過上述各項指標檢驗提出的配合比,在經(jīng)監(jiān)理或建設方中心實驗室驗證合格后,方可確定為實驗室基準配合比。4.5.2實驗室的基準配合比應通過攪拌樓實際拌和檢驗和不小于200m試驗路段的驗證,并應根據(jù)料場砂石料含水量、拌合物實測視密度、含氣量、坍落度及其損失,調整單位用水量、砂率或外加劑摻量。調整時,水灰(膠)比、單位水泥用量、鋼纖維體積率不得減小??紤]施工中原材料含泥量、泥塊含量、含水量變化和施工變異性等因素,單位水泥用量應適當增加5~10kg。滿足試拌試鋪的工作性、28d(至少7d)配制彎拉強度、抗壓強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配合比,經(jīng)監(jiān)理或建設方批準后方可確定為施工配合比。4.5.3施工期間配合比的微調與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根據(jù)施工季節(jié)、氣溫和運距等的變化,可微調緩凝(高效)減水劑、引氣劑或保塑劑的摻量,保持攤鋪現(xiàn)場的坍落度始終適宜于鋪筑,且波動最小。降雨后,應根據(jù)每天不同時間的氣溫及砂石料實際含水量變化,微調加水量,同時微調砂石料稱量,其他配合比參數(shù)不得變更,維持施工配合比基本不變。雨天或砂石料變化時應加強控制,保持現(xiàn)場拌合物工作性始終適宜攤鋪和穩(wěn)定。5施工準備5.1施工機械選擇5.1.1根據(jù)公路等級的不同,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宜符合表5.1.1規(guī)定的機械裝備要求。表5.1.1與公路等級相適應的機械裝備攤鋪機械裝備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滑模攤鋪機√√√○軌道攤鋪機▲√√√○三輥軸機組○▲√√√小型機具×○▲√√碾壓混凝土機械○√√▲計算機自動控制強制攪拌樓(站)√√√▲○強制攪拌樓(站)×○▲√√注:(1)符號含義:√應使用;▲有條件使用;○不宜使用;×不得使用;(2)各等級公路均不得使用體積計量、小型自落滾筒式攪拌機,嚴禁使用人工控制加水量;(3)碾壓混凝土亦可用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復合式路面的下面層和貧混凝土基層。5.2施工組織5.2.1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進行技術交底。5.2.2施工單位應根據(jù)設計圖紙、合同文件、攤鋪方式、機械設備、施工條件等確定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方案,進行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5.2.3開工前,施工單位應對施工、試驗、機械、管理等崗位的技術人員和各工種技術工人進行培訓。未經(jīng)培訓的人員不得單獨上崗操作。5.2.4施工單位應根據(jù)設計文件,測量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樁,復測和恢復路面中心、邊緣全部基本標樁,測量精確度應滿足相應規(guī)范的規(guī)定。5.2.5施工工地應建立具備相應資質的現(xiàn)場試驗室,能夠對原材料、配合比和路面質量進行檢測和控制,提供符合交工檢驗、竣工驗收和計量支付要求的自檢結果。5.2.6各種橋涵、通道等構筑物應提前建成,確有困難不能通行時,應有施工便道。施工時應確保運送混凝土的道路基本平整、暢通,不得延誤運輸時間或碾壞基層或橋面。施工中的交通運輸應配備專人進行管制,保證施工有序、安全進行。5.2.7攤鋪現(xiàn)場和攪拌場之間應建立快速有效的通訊聯(lián)絡,及時進行生產調度和指揮。5.3攪拌場設置5.3.1攪拌場宜設置在攤鋪路段的中間位置。攪拌場內部布置應滿足原材料儲運、混凝土運輸、供水、供電、鋼筋加工等使用要求,并盡量緊湊,減少占地。5.3.2攪拌場應保障攪拌、清洗、養(yǎng)生用水的供應,并保證水質。供水量不足時,攪拌場應設置與日攪拌量相適應的蓄水池。5.3.3攪拌場應保證充足的電力供應。電力總容量應滿足全部施工用電設備、夜間施工照明及生活用電的需要。5.3.4應確保攤鋪機械、運輸車輛及發(fā)電機等動力設備的燃料供應。離加油站較遠的工地宜設置油料儲備庫。5.3.5水泥、粉煤灰儲存和供應要求每臺攪拌樓應至少配備2個水泥罐倉,如摻粉煤灰還應至少配備1個粉煤灰罐倉。當水泥的日用量很大,需要兩家以上的水泥廠供應水泥時,不同廠家的水泥,應清倉再灌,并分罐存放。嚴禁粉煤灰與水泥混罐。應確保施工期間的水泥和粉煤灰供應。供應不足或運距較遠時,應儲備和使用噸包裝水泥或袋裝粉煤灰,并準備水泥倉庫、拆包及輸送入罐設備。水泥倉庫應覆蓋或設置頂篷防雨,并應設置在地勢較高處,嚴禁水泥、粉煤灰受潮或浸水。5.3.6砂石料儲備施工前,宜儲備正常施工10~15天的砂石料。砂石料場應建在排水通暢的位置,其底部應作硬化處理。不同規(guī)格的砂石料之間應有隔離設施,并設標識牌,嚴禁混雜。在低溫天、雨天、大風天及日照強烈的條件下,應在砂石料堆上部架設頂篷或覆蓋,覆蓋砂石料數(shù)量不宜少于正常施工一周的用量。5.3.7原材料與混凝土運輸車輛不應相互干擾。攪拌樓下宜采用厚度不薄于200mm的混凝土鋪裝層,并應設置污水排放管溝、積水坑或清洗攪拌樓的廢水處理回收設備。5.4攤鋪前材料與設備檢查5.4.1在施工準備階段,應依據(jù)混凝土路面設計要求、工程規(guī)模,對當?shù)丶爸苓叺乃唷摬?、粉煤灰、外加劑、砂石料、水資源、電力、運輸?shù)葼顩r進行實地調研,確認符合鋪筑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質量、品種、規(guī)格、原材料的供應量、供應強度和供給方式、運距等。通過調研優(yōu)選,初步選擇原材料供應商。5.4.2開工前,工地實驗室應對計劃使用的原材料進行質量檢驗和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選,監(jiān)理應對原材料抽檢和配合比試驗驗證,報請業(yè)主正式審批。5.4.3應根據(jù)路面施工進度安排,保證及時地供給符合第3章原材料技術指標規(guī)定的各種原材料,不合格原材料不得進場。所有原材料進出場應進行稱量、登記、保管或簽發(fā)。5.4.4應將相同料源、規(guī)格、品種的原材料作為一批,分批量檢驗和儲存。原材料的檢驗項目和批量應符合表5.4.4的規(guī)定。表5.4.4混凝土原材料的檢測項目和頻率材料檢查項目檢查頻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其他公路水泥抗折強度、抗壓強度,安定性機鋪1500t一批機鋪1500t、小型機具500t一批凝結時間,標稠需水量,細度機鋪2000t一批機鋪3000t、小型機具500t一批f-CaO、MgO、SO3含量,鋁酸三鈣、鐵鋁酸四鈣,干縮率、耐磨性、堿度,混合材料種類及數(shù)量溫度、水化熱冬、夏季施工隨時檢測冬、夏季施工隨時檢測粉煤灰活性指數(shù)、細度、燒失量機鋪1500t一批機鋪1500t、小型機具500t一批需水量比、SO3含量每標段不少于3次,進場前必測每標段不少于3次,進場前必測粗集料針片狀、超徑顆粒含量,級配,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空隙率機鋪2500m3一批機鋪5000m3、小型機具1500m3一批含泥量、泥塊含量機鋪1000m3一批機鋪2000m3、小型機具1000m3一批堅固性、巖石抗壓強度、壓碎指標每種粗集料每標段不少于2次每種粗集料每標段不少于2次堿集料反應懷疑有堿活性集料進場前測懷疑有堿活性集料進場前測含水量降雨或濕度變化隨時測降雨或濕度變化隨時測砂細度模數(shù),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空隙率,級配機鋪2000m3一批機鋪4000m3、小型機具1500m3一批含泥量、泥塊、石粉含量機鋪1000m3一批機鋪2000m3、小型機具500m3一批堅固性每種砂每標段不少于2次每種砂每標段不少于2次云母含量,輕物質與有機物含量目測有云母或雜質時測目測有云母或雜質時測含鹽量(流酸鹽、氯鹽)必要時測,淡化海砂每標段3次必要時測,淡化海砂每標段2次含水量降雨或濕度變化隨時測降雨或濕度變化隨時測外加劑減水劑減水率,液體外加劑含固量和相對密度,粉狀外加劑的不溶物含量機鋪5t一批機鋪5t、小型機具3t一批引氣劑引氣量、氣泡細密程度和穩(wěn)定性機鋪2t一批機鋪3t、小型機具1t一批鋼纖維抗拉強度、彎折性能、長度、長徑比、形狀開工前或有變化時,每標段3次開工前或有變化時,每標段3次雜質、質量及其偏差機鋪50t一批機鋪50t、小型機具30t一批養(yǎng)生劑有效保水率、抗壓強度比、耐磨性、耐熱性、膜水溶性開工前或有變化時,每標段3次開工前或有變化時,每標段3次含固量、成膜時間試驗路段測,施工每5t測1次試驗路段測,施工每5t測1次水pH值、含鹽量、硫酸根及雜質含量開工前和水源有變化時開工前和水源有變化時注:(1)開工前,所有原材料項目均應檢驗;當原材料規(guī)格、品種、生產廠、來源變化時,必檢;(2)機鋪是指滑模、軌道、三輥軸機組和碾壓混凝土攤鋪,數(shù)量不足一批時,按一批檢驗。5.4.5施工前必須對機械設備、測量儀器、基準線或模板、機具工具及各種試驗儀器等進行全面地檢查、調試、校核、標定、維修和保養(yǎng)。主要施工機械的易損零部件應有適量儲備。5.5路基、基層和封層的檢測與修整5.5.1路基應穩(wěn)定、密實、均質,對路面結構提供均勻的支承。對橋頭、軟基、高填方、填挖方交界等處的路基段,應進行連續(xù)沉降觀測,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5.5.2墊層、基層除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設計規(guī)范》(JTGD40)和《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4)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技術要求:(上)基層縱、橫坡一般可與面層一致,但橫坡可略大0.15%~0.20%,并不得小于路面橫坡。硬路肩厚度薄于面板時,應設排水基層或排水盲溝。緣石和軟路肩底部應有滲透排水措施。面層鋪筑前,宜至少提供足夠機械連續(xù)施工10d以上的合格基層。5.5.3面板鋪筑前,應對基層進行全面的破損檢查,當基層產生縱、橫向斷裂、隆起或碾壞時,應采取下述有效措施徹底修復:所有擠碎、隆起、空鼓的基層應清除,并使用相同的基層料重鋪,同時設脹縫板橫向隔開,脹縫板應與路面脹縫或縮縫上下對齊。當基層產生非擴展性溫縮、干縮裂縫時,應灌瀝青密封防水,還應在裂縫上粘貼油氈、土工布或土工織物,其覆蓋寬度不應小于1000mm;距裂縫最窄處不得小于300mm。當基層產生縱向擴展裂縫時,應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路基穩(wěn)固措施根治裂縫,且宜在縱向裂縫所在的整個面板內,距板底1/3高度增設補強鋼筋網(wǎng),補強鋼筋網(wǎng)到裂縫端部不宜短于5m。基層被碾壞成坑或破損面積較小的部位,應挖除并采用貧混凝土局部修復。對表面嚴重磨損裸露粗集料的部位,宜采用瀝青封層處理5.5.4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半剛性上基層表面,宜噴灑熱瀝青和石屑(2~3m3/100m2)做滑動封層,或做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瀝青封層或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的厚度不宜小于5mm。5.5.5在各交通等級有可能被水淹沒浸泡路面的路段,可采用較厚的堅韌塑料薄膜或密閉土工膜覆蓋基層防水。5.5.6當封層出現(xiàn)局部損壞時,攤鋪前應采用相同的封層材料進行修補,經(jīng)質量檢驗合格,并由監(jiān)理簽認后,方可鋪筑水泥混凝土面層。5.6貧混凝土基層鋪筑與質量檢驗5.6.1貧混凝土上基層宜采用與面板相同機械鋪筑;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面層四種施工方式中的任一種。5.6.2貧混凝土基層的鋪筑除應滿足第7章的技術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貧混凝土基層應鋸切與面板接縫位置和尺寸相對齊的縱、橫向接縫,切縫深度不宜小于1/4板厚,最淺不宜小于50mm,并使用瀝青灌縫?;鶎釉O封層時,混凝土面板的橫向縮縫在行車前進方向可前錯300~500mm。貧混凝土基層縱、橫向縮縫中可不設拉桿和傳力桿,脹縫中應設傳力桿和脹縫板,脹縫位置應與面層脹縫對齊,板頂宜與貧混凝土基層表面齊平,傳力桿、脹縫板設置精度應符合表9.1.5的規(guī)定。若一塊貧混凝土板上縱、橫向斷板縫僅為一條,可不挖除重鋪,宜按5.5.3條第2款規(guī)定處理;但當一塊板上的斷板縫多于2條或分叉,則應挖除重鋪。5.6.3貧混凝土基層的施工質量要求應符合表5.6.3的規(guī)定。表5.6.3貧混凝土基層質量要求項次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允許值檢查方法和頻率17d抗壓強度(MPa)28d試件或28d~56d鉆芯抗壓強度(MPa)fcue-K1Sn≥0.9fcukfmin≥K2fcuefcue-統(tǒng)計平均抗壓強度(MPa);fcuk-設計抗壓強度(MPa);fmin-統(tǒng)計最小抗壓強度(MPa);Sn-抗壓強度標準差(MPa);小于0.06fcuk取0.06fcuk標準立方體7d抗壓強度用于施工期間的質量控制。28d彎拉強度試件或28d~56d鉆芯抗壓強度用于質量驗收,以鉆芯抗壓強度作為最終判定質量的標準。當要求返工時每車道每公里不少于3個芯樣N10-1415-24≥25K11.701.651.60K0.900.852每塊板平均板厚(mm)代表值:-5;極值:-10尺測:每100m左右各1處,參考芯樣3平整度最大間隙(mm)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4mm,合格率應≥85%;二級公路≤6mm,合格率應≥85%3m直尺:每車道200m2處10尺4縱斷高程(mm)代表值:±5;極值:±10水準儀:每200m4點5相鄰板高差(mm)≤43m直尺:每條橫向脹縫、工作縫3點,每200m縱橫縫2條,每條3點6連接攤鋪縱縫高差代表值:≤5mm;極值:≤7mm3m直尺:200m2處,每處3尺7接縫順直度(mm)≤10每500m,20m拉線測2處8中線平面偏位(mm)≤20經(jīng)緯儀:每200m4點9路面寬度(mm)±20尺測:每200m4點10橫坡度(%)代表值:≤+0.20;極值:≤+0.25水準儀:每200m4個斷面11斷板率(‰)≤2數(shù)斷板量,計算占總板塊‰12坑穴、拱包、接縫缺邊掉角≤20mm/m2尺測:每200m隨機測4m213切縫深度(mm)≥50或≥1/4h尺測:每200m接縫4處14脹縫板連漿(mm)≤30尺測:每條脹縫板安裝時測15脹縫傳力桿偏斜(mm)≤13鋼筋保護層儀:每5條脹縫抽測1條6混凝土拌合物攪拌與運輸6.1攪拌設備6.1.1攪拌場的拌和能力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采用滑模、軌道、碾壓、三輥軸機組攤鋪時,攪拌場配置的混凝土總拌和生產能力可按式(6.1.1)計算,并按總拌和能力確定所要求的攪拌樓數(shù)量和型號。M=60μ?b?h?Vt(6.1.1)式中:M—攪拌樓總拌和能力(m3/h);b—攤鋪寬度(m);Vt—攤鋪速度(m/min)(≥1m/min);h—面板厚度(m);μ—攪拌樓可靠性系數(shù),1.2~1.5,根據(jù)下述具體情況確定:攪拌樓可靠性高,μ可取較小值;反之,μ取較大值;拌和鋼纖維混凝土時,μ應取較大值;坍落度要求較低者,μ應取較大值。不同攤鋪方式所要求的攪拌樓最小生產容量應滿足表6.1.1的規(guī)定。一般可配備2~3臺攪拌樓,最多不宜超過4臺。攪拌樓的規(guī)格和品牌盡可能統(tǒng)一。表6.1.1混凝土路面不同攤鋪方式的攪拌樓最小配置容量(m3/h)攤鋪方式攤鋪寬度滑模攤鋪軌道攤鋪碾壓混凝土三輥軸攤鋪小型機具單車道3.75~4.5m≥100≥75≥75≥50≥25雙車道7.5~9m≥200≥150≥150≥100≥50整幅寬≥12.5m≥300≥200≥200——6.1.2攪拌樓的配備應符合表5.1.1的規(guī)定。應優(yōu)先選配間歇式攪拌樓,也可使用連續(xù)式攪拌樓。6.2拌和技術要求6.2.1每臺攪拌樓在投入生產前,必須進行標定和試拌。在標定有效期滿或攪拌樓搬遷安裝后,均應重新標定。施工中應每15d校驗一次攪拌樓計量精確度。攪拌樓配料計量偏差不得超過表6.2.1的規(guī)定。不滿足時,應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確保拌和計量精確度。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攪拌樓時,應使用自動配料生產,并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對應路面攤鋪樁號的混凝土配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及偏差。表6.2.1攪拌樓的混凝土拌和計量允許偏差(%)材料名稱水泥摻合料鋼纖維砂粗集料水外加劑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每盤±1±1±2±2±2±1±1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累計每車±1±1±1±2±2±1±1其他公路±2±2±2±3±3±2±26.2.2應根據(jù)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質性及強度穩(wěn)定性試拌確定最佳拌和時間。一般情況下,單立軸式攪拌機總拌和時間宜為80~120s,全部原材料到齊后的最短純拌和時間不宜短于40s;行星立軸和雙臥軸式攪拌機總拌和時間為60~90s,最短純拌和時間不宜短于35s;連續(xù)雙臥軸攪拌樓的最短拌和時間不宜短于40s。最長總拌和時間不應超過高限值的2倍。6.2.3混凝土拌和過程中,不得使用瀝水、夾冰雪、表面沾染塵土和局部暴曬過熱的砂石料。6.2.4外加劑應以稀釋溶液加入,其稀釋用水和原液中的水量,應從拌和加水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