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1-T 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1-T 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1-T 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1-T 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B16

備案號:56065-2017DB11

北京市地方標準

DB11/T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peachcrowngall(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2017-06-29發(fā)布2017-10-01實施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11/T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桃樹根癌病病情分級、防治措施和育苗期防治效果調查。

本標準適用于北京地區(qū)桃樹根癌病的防治,櫻桃、櫻花等植物根癌病的防治可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8321.9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九)

NY/T2725氯化苦土壤消毒技術規(guī)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桃樹根癌病peachcrowngall

又稱桃樹冠癭病、桃樹根瘤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在根頸和根部產(chǎn)生腫瘤,導致樹勢衰弱,甚至

死亡。

3.2

桃樹根癌病病原菌pathogenicbacteriumofpeachcrowngall

引起桃樹根癌病的病原菌,為根癌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3.3

抗根癌菌劑rootcarcinomabacteriaresistanceagent

對根癌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制劑。

4病情分級

按腫瘤發(fā)生部位將病情分為5級,分級標準如下:

0級:植株無腫瘤;

1級:腫瘤發(fā)生在須根上;

2級:腫瘤發(fā)生在側根上;

3級:腫瘤發(fā)生在側根與主根的連接處;

4級:腫瘤發(fā)生在主根、根頸或枝干上。

1

DB11/T1431—2017

桃樹根癌病癥狀特征參見附錄A,發(fā)病規(guī)律參見附錄B,檢測方法參見附錄C。

5防治措施

5.1育苗期預防措施

5.1.1苗圃地選擇

選擇非發(fā)病地塊作為育苗地,避免在前茬為豆類、蔬菜以及林地、林業(yè)苗圃等地塊育苗;必要時可

對育苗地進行土壤熏蒸處理,按GB/T8321.9和NY/T2725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5.1.2砧木種子處理

選擇抗病的適宜砧木種子,播種前,用抗根癌菌劑拌種處理。

5.1.3苗木嫁接

采用高位芽接法嫁接,避免接口與土壤接觸;嫁接前,使用75%酒精對嫁接工具進行消毒處理。

5.1.4苗木出圃

對病情為1級、2級的苗木剪除腫瘤,剪除的腫瘤及時銷毀;對病情為3級、4級的苗木及時銷毀。

5.2苗木選擇與定植

5.2.1對無癥狀苗木及剪除腫瘤的1級、2級苗木進行蘸根處理并及時定植。

5.2.2定植前,將抗根癌菌劑放入陶瓷、塑料等非金屬容器中,加水,按1:1調勻成糊狀,將剪根后的

桃苗浸入菌液中,浸入深度超過根頸上部5cm,即可拿出栽植,隨浸隨栽。

5.3田間管理

5.3.1對于堿性土壤的果園,適當增施酸性肥料、有機肥和果樹專用肥料。

5.3.2減少果園土壤清耕等栽培管理措施以及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對根系的傷害。

5.3.3將大水漫灌、串灌改為一樹一畦的單株灌溉或滴灌。

5.4藥劑防治

對已發(fā)病株及時切下腫瘤,用抗根癌菌劑等藥劑涂抹傷口,切下的病瘤隨即銷毀。

6育苗期預防效果調查

苗木出圃時,調查使用抗根癌菌劑和其它處理的苗木發(fā)病等級,計算防治效果。病情指數(shù)與防治效

果分別按式(1)、(2)計算:

[各級病株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

病情指數(shù)=?×100……(1)

調查總株數(shù)×4

對照的病情指數(shù)-處理的病情指數(shù)

防治效果=×100%……(2)

對照的病情指數(shù)

2

DB11/T1431—2017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癥狀特征

A.1地下部分癥狀

桃樹根癌病主要發(fā)生在根頸部和根部,包括側根和須根,樹干上偶見。根部被害后通常形成球形、

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的腫瘤。初生瘤乳白色或略帶紅色,光滑,柔軟,后逐漸變褐色乃至深褐色,木質化而

堅硬,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龜裂,表面細胞枯死,內(nèi)部木質化,并在瘤的周圍或表面產(chǎn)生一些細根。

最后外皮脫落,露出許多突起狀小木瘤,瘤的內(nèi)部組織紊亂并混有薄壁組織及維管束,在較大的根瘤上

還會出現(xiàn)許多小瘤。腫瘤的數(shù)目少的1~2個,多的達10余個,直徑差異很大,小如豆粒,大如胡桃和

拳頭,甚至直徑達數(shù)十厘米。

A.2地上部分癥狀

苗木和新植幼齡桃樹受害后,發(fā)育受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嚴重時葉片黃化,早衰。成年果樹

受害后,生長不良,果實小,甚至全株死亡。

3

DB11/T1431—2017

AA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發(fā)病規(guī)律

B.1病原菌的越冬

病原菌在癌瘤組織的皮層內(nèi)或在癌瘤破裂脫皮時進入土壤中越冬,細菌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

B.2病原菌的侵入途徑

病菌通過嫁接、昆蟲或人為因素造成的傷口侵入植株。

B.3病原菌的傳播

雨水和灌溉水是自然傳播的主要方式,苗木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

B.4發(fā)病條件

B.4.1溫度濕度

病菌侵染與發(fā)病需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太低太高均不利于病害發(fā)生。當旬氣溫達到20℃~23.5℃,

地溫18℃~20℃以及土壤和水質偏堿時,均有利于該病菌的侵染為害。

B.4.2土壤理化性質

堿性土壤有利于發(fā)病,土壤pH值在6.2~8時均能保持病菌的致病力。偏堿性的土壤和濕度大的沙壤

土內(nèi)發(fā)生重,酸性和粘重的土壤中很少發(fā)病。

B.4.3嫁接方式

嫁接口的部位、接口大小及愈合的快慢均能影響發(fā)病程度。在苗圃中,嫁接口與土壤接觸時間長,

染病機會多,發(fā)病率高。

4

DB11/T1431—2017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檢測方法

C.1致病性檢測

C.1.1致病菌分離

取新鮮的冠癭瘤,用2%的次氯酸鈉表面消毒2min,再用70%乙醇表面消毒90s,無菌生理鹽水清洗3~

5遍,用無菌剪刀將冠癭瘤剪切成0.5cm的小塊,加入2~5倍體積的無菌生理鹽水,勻漿后,取上清,涂

板到土壤桿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MW培養(yǎng)基上,28℃下培養(yǎng)48h~72h。

MW培養(yǎng)基:每升培養(yǎng)基中含有甘露醇,10.0g;K2HPO4,0.3g;生物素,100μg;NaNO3,5.0g;

NaCl,0.2g;MgSO4﹒7H2O,0.1g;0.1%結晶紫,2.0ml;0.1%Fe-EDTA,2.0ml;瓊脂,15g~20g。

pH,7.0~7.2;121℃高壓滅菌30min。

C.1.2致病性檢測

取分離的單菌落,接種到LB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48h。將待測菌液配制成濃度為108CFU/ml的菌懸液(OD600

為0.6)。用滅菌接種針在生長7d~10d的向日葵莖段上刺數(shù)下造成傷口,吸取5μl~10μl待測菌液滴到

無菌棉球上后放置于傷口上,以封口膜包裹傷口,溫室內(nèi)培養(yǎng)15d后觀察結瘤情況,形成腫瘤的為發(fā)病。

C.2冠癭堿的檢測方法

C.2.1檢測用試劑

電泳檢測緩沖液:按照甲酸:乙酸:水為5:15:80的比例配比。

熒光染液:為菲醌-乙醇溶液,由0.02%菲醌-無水乙醇和10%氫氧化鈉/60%乙醇溶液按照1:1混合。

檢測用標準樣品:胭脂堿、章魚堿標準樣品,精氨酸標準樣品。

C.2.2檢測方法

取植物腫瘤組織1g~2g放入離心管,用解剖針擠壓出汁液,離心,用毛細管取上清,點到濾紙上,

同時點胭脂堿、章魚堿和精氨酸標準樣品。在甲酸:乙酸:水=5:15:80溶液中電泳1.5h,電泳電壓為400V,

烘干濾紙,用菲醌-乙醇染液染色,在紫外燈下觀測熒光斑點,與標準樣品比較,含有胭脂堿或者章魚

堿的為發(fā)病。

C.3核酸檢測

C.3.1選取待檢測的病菌

采用根癌土壤桿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分離土壤細菌,選取單菌落利用PCR的方法快速檢測致病性根癌土

壤桿菌。

C.3.2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致病性特異性引物

PCR的引物為iaaHF2(5’ACATGCATGAGTTATCGTTTGGAAT3’)/iaaHR1

(5’GCATCAAGGTCATCGTAAAAGTAGGT3’);iaaH-F10(5’GGAAACATGCATGAGTTATCGTT3’)/iaaH-R10(5’

CCACATCAGCATCAAGGTCATC3’)。

5

DB11/T1431—2017

C.3.3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致病性反應體系

PCR的反應體系為:

10×Buffer2.5μl

dNTP(10mM)1.0μl

菌液(10ng/ml)1.0μl

iaaHF2(10mM)或iaaH-F100.25μl

iaaHR1(10mM)或iaaH-R100.25μl

TaqDNA酶(5U/ml)0.2μl

ddH2O19.8μl

total25.0μl

C.3.4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致病性反應程序

PCR反應程序如下:

94℃5min

94℃40s

54℃40s35cycles

72℃90s

72℃10min

4℃保存

C.3.5核酸檢測的結果

配制1%濃度的瓊脂糖凝膠,凝膠電泳檢測,iaaHF2/iaaHR1引物能夠擴增,電泳檢測為420bp的

DNA條帶為致病性陽性;iaaH-F10/iaaH-R10引物能夠擴增,電泳檢測為424bp的DNA條帶可以進一步確

定致病性為陽性;兩條特異性引物菌無法擴增出條帶的為致病性陰性。

6

DB11/T1431—2017

參考文獻

[1]GB8370—1987蘋果苗木產(chǎn)地檢疫規(guī)程.

[2]NY/T5114—2002無公害食品桃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3]馬德欽,王慧敏.果樹根癌病及其生物防治[J].中國果樹,1995,(2):42-44.

[4]李健強,王慧敏,張桂火等.一些殺菌劑和抗菌素對根癌菌和根癌抑制菌的作用[J].中國農(nóng)業(yè)

大學學報,1996,(3):74-78.

[5]王慧敏.植物根癌病的發(fā)生特點與防治對策[J].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