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壓軸挑戰(zhàn)》培優(yōu)專題訓練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原卷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8/01/wKhkGWejl0OATNNBAAHlr8-vOSA827.jpg)
![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壓軸挑戰(zhàn)》培優(yōu)專題訓練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原卷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8/01/wKhkGWejl0OATNNBAAHlr8-vOSA8272.jpg)
![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壓軸挑戰(zhàn)》培優(yōu)專題訓練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原卷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8/01/wKhkGWejl0OATNNBAAHlr8-vOSA8273.jpg)
![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壓軸挑戰(zhàn)》培優(yōu)專題訓練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原卷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8/01/wKhkGWejl0OATNNBAAHlr8-vOSA8274.jpg)
![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壓軸挑戰(zhàn)》培優(yōu)專題訓練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原卷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8/01/wKhkGWejl0OATNNBAAHlr8-vOSA82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TOC\o"1-3"\h\u【題型1分子的熱運動】 1【題型2擴散現象】 2【題型3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3【題型4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 4【題型5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5【題型6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6【題型7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8【題型8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11【題型9熱量的計算】 12【題型10熱平衡方程的應用】 15【題型1分子的熱運動】1.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習俗中涉及諸多物理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煙花加速上升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元宵節(jié)吃湯圓,煮熟后的湯圓漂浮在水面,是因為湯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端午節(jié)賽龍舟,觀眾的吶喊聲“震耳欲聾”,是因為聲音的音調高 D.中秋節(jié)吃月餅,月餅香氣四溢,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2.以下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A.窗玻璃反射形成同學的像是實像 B.窗玻璃內側的冰花是凝固形成的 C.聞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我們看到綠色的葉子是因為同種均勻介質光是沿直線傳播的3.人體器官里藏有諸多的物理奧秘,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喉嚨——愛護喉嚨莫喊叫,高聲大喊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耳朵——安全用耳,捂住耳朵是在傳播途徑中減弱噪聲 C.眼睛——疲勞用眼會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形成遠視眼 D.鼻子——鼻子能聞到遠處的花香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4.“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背鲎栽娙送趺岬摹睹坊ā?,小益讀罷意猶未盡,周末來到橘子洲頭踏春賞梅,隨手拍下了如圖這張照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聞到淡淡梅花香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B.拱橋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現象 C.看到水中自由嬉戲的魚兒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 D.陽光映照下地面呈現梅花樹的婆娑樹影是光的反射現象5.(多選)“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和辛棄疾(字幼安),是宋代詞壇“婉約派”與“豪放派”代表人物,他們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下列詩句中涉及的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A.“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薄嗽谙蛏吓罉堑倪^程中對自己做了功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小船漂浮在溪流上時,船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 C.“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薄覀兡苈劦角嗝返臍馕妒且驗榉肿訜o規(guī)則運動 D.“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奔跑的馬和被拉開的弓分別具有動能和彈性勢能【題型2擴散現象】 6.如圖所示,B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A瓶裝有空氣。抽走玻璃板后,看到兩瓶氣體會混合在一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實驗現象能證明氣體分子存在引力與斥力 B.此實驗現象能證明氣體擴散與溫度有關 C.當兩瓶氣體顏色變均勻后,B瓶里的氣體不再向A瓶擴散 D.兩瓶氣體會混合是因為氣體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7.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氣體擴散現象,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1)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選填“A”或“B”)瓶。(2)抽掉玻璃板,放置一段時間后,兩瓶內的氣體顏色均變紅,這個現象說明了,氣體混合均勻后,氣體分子(選填“繼續(xù)”或“停止”)運動。(3)若實驗溫度分別為①0℃、②4℃、③20℃、④30℃,則在(填序號)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8.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釀酒的情景,將發(fā)酵的谷物倒入鍋內蒸制酒料的過程中,能聞到酒的氣味,這是現象,這個現象說明?!绢}型3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9.實驗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實驗進行優(yōu)化改進,下列優(yōu)化措施合理的是()A.證明分子間有空隙時,應先注入酒精,再注入水 B.做慣性實驗時,擊打棋子的速度要盡可能的快一些 C.研究壓力作用效果時,應選用不容易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作為被壓物體 D.探究分子引力時,為使鉛塊下能懸掛更重的物體,應使鉛塊表面更粗糙10.如圖所示,小組同學進行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應向下端封閉的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體積的,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玻璃管,封閉管口,反復翻轉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降低了,可見混合液體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這說明。11.如圖是課本上涉及的幾個小實驗,請完成填空:(1)小華和小琴兩個探究小組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分別采用了兩種不同的器材,小華小組用的是甲圖所示的一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組用的是乙圖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兩組同學在進行實驗時,都應先注入一半體積的,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設備。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顛倒幾次,發(fā)現容器中的液面降低,這說明了,通過比較你覺得(選填“小華”或“小琴”)小組的實驗現象更明顯;(2)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如圖丙和丁所示,在圖示位置澆冷水或噴冷水,則(選填“丙”或“丁”)圖燒瓶里的水會再次沸騰;(3)圖戊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為觀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現象,大瓶應該(選填“封口”、“不封口”或“封口或不封口都可以”);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應(選填“松開”或“捏緊”)瓶子?!绢}型4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 12.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0℃的冰沒有內能 B.內能少的物體也可能將能量傳遞給內能多的物體 C.物體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D.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只要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13.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熱量有可能自發(fā)地從內能小的物體向內能大的物體傳遞 B.50℃的水不一定比20℃的水具有的熱量多 C.一個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升高 D.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只有熱傳遞14.過橋米線是有名的風味小吃,湯鮮肉嫩、料香、米線滑潤,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以下有關過橋米線的說法錯誤的是()A.將米線從湯中撈出,溫度降低后內能減小 B.在煮沸的雞湯中加入食鹽能很快入味,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C.雞湯溫度高,說明雞湯含有的熱量多 D.米線放入湯內后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內能【題型5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15.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天吃湯圓,則寓意著新的一年闔家歡樂,團團圓圓、幸福美好,平安健康,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關于湯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煮湯圓時,水沸騰后不斷吸熱,溫度不變 B.煮湯圓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了湯圓的內能 C.湯圓最初沉在水底,加熱后膨脹,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 D.煮湯圓時,熱氣騰騰,看到的白氣是空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6.下列關于各節(jié)日我們常吃的美食,說法正確的是()A.清明節(jié)——兩個青團很容易粘到一起,是因為組成青團的材料分子間沒有斥力 B.臘八節(jié)——臘八粥加熱后粥香四溢,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C.中秋節(jié)——雪月餅的溫度為0℃,說明它的內能為零 D.春節(jié)——用水將餃子煮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了餃子的內能17.《錦城竹枝詞》等書對四川名菜“麻婆豆腐”均有記錄,關于烹飪“麻婆豆腐”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作過程是高溫的鍋把溫度傳遞給低溫的“麻婆豆腐” B.制作“麻婆豆腐”的過程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內能 C.制作“麻婆豆腐”的過程中,豆腐的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D.聞到“麻婆豆腐”的香味是因為分子的熱運動18.如圖所示是古希臘數學家希羅發(fā)明的“汽轉球”,被譽為最早的蒸汽機。它由一個裝有水的密閉鍋與一個空心球通過兩根空心管連接在一起,球兩旁由兩根出氣管組成。在鍋底加熱通過的方式增加水的內能,水沸騰后產生的高溫水蒸氣由空心管進入球中對球做功,將能轉化為機械能,就可以使球體快速轉動。這一過程的能量轉化和汽油機的沖程的能量轉化形式相同。19.2023年漢陰縣油菜花旅游季以“游鳳堰梯田,品漢陰美食”為主題,如圖所示,油菜花盛開時花香四溢,這是現象;欣賞油菜花的同時,還能品嘗到漢陰特色美食——炕炕饃,烙炕炕饃是通過(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內能的。20.剛出鍋的“拔絲地瓜”香氣四溢,這是現象;制作“拔絲”用的糖漿,需要不斷地加熱,攪拌,主要是通過的方式改變糖漿的內能?!绢}型6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21.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圖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不能發(fā)生擴散現象 B.乙圖所示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C.丙圖所示中將一定量的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酒精蒸發(fā)了 D.圖丁中瓶塞跳起來時瓶內出現白霧,說明瓶內氣體內能增大22.古代人們常用鉆木取火,下列情況改變內能方式與其不同的是()A.甲圖:冬天搓手取暖 B.乙圖:小朋友溜滑梯臀部發(fā)熱 C.丙圖:熱雞蛋放在冷水中冷卻 D.丁圖:壓縮空氣使其內能增大23.水槍是孩子們喜愛的玩具,如圖所示是常見的氣壓式水槍儲水罐。從儲水罐充氣口充入空氣,達到一定壓強后,關閉充氣口,扣動扳機將閥門M打開,水即從槍口噴出。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A.罐內的氣壓保持不變 B.罐內空氣的密度不斷變小 C.罐內空氣的內能保持不變 D.水噴出的速度不斷增大24.(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注射器里裝入空氣,用手可以推動活塞將空氣壓縮,說明分子之間不存在斥力B.圖乙實驗中,下方為二氧化氮氣體,上方為空氣,抽掉玻璃板后,氣體會自動混合均勻,說明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說明分子之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冬天,人們常常搓手取暖,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內能,使分子熱運動加劇25.如圖是火箭發(fā)射升空的過程,火箭加速上升時內能(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這是通過的方式改變火箭的內能(選填“做功”或“熱傳遞”),在天和核心艙與火箭分離前,以火箭為參照物,核心艙是(選填“靜止”或“運動”)的。(假設整個過程火箭質量不變)26.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1)如圖(甲)所示,將手中的鐵絲在同一位置快速地彎折十余次,用手指觸摸被彎折的部位,會感覺到彎折部位的升高,表明鐵絲的內能。(2)如圖(乙)所示,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花,用力將活塞壓下,我們會看到:棉花著火了,這表明用力壓下活塞時,玻璃筒內的溫度,達到棉花的,所以出現了我們所看到的現象。(3)上述的這兩個現象都說明了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用能量的觀點來分析上述兩個現象,我們發(fā)現,用這種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時,能量是在能和內能之間相互轉化的。27.建筑工人在使用鉆孔機進行鉆孔時,鉆孔機的鉆頭會發(fā)熱。為了防止鉆頭過熱,通常會采取往鉆頭上澆水的辦法。請分析鉆頭發(fā)熱的原因,以及往鉆頭上澆水的道理。【題型7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28.小華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給冰加熱。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他繪制了如圖乙所示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小華又繼續(xù)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繼續(xù)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內能增大 B.比較AB段和CD段可知,AB段的比熱容是CD段比熱容的2倍 C.水的沸點是98℃,由此可以判斷此時的大氣壓高于一個標準大氣壓 D.水沸騰時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白氣”的形成屬于汽化現象29.甲、乙兩物體質量之比是4:3,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之比是2:3,它們的比熱容之比為()A.8:9 B.9:8 C.1:2 D.2:130.在標準大氣壓下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質量均為500g,初溫相同的水和某種物質,它們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物質的沸點一定是80℃ B.0~4min,乙物質的比熱容為2.8×103J/(kg?℃) C.0~4min,乙吸收的熱量大于甲吸收的熱量 D.8~10min,甲吸收的熱量為1.68×105J3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物質比熱容c/[J?(kg?℃)﹣1]物質比熱容c/[J?(kg?℃)﹣1]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鋁0.88×103水銀0.14×103銅0.39×103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比熱容變小 B.水和酒精放出相等熱量,水的溫度降低得較多 C.質量相等的銅和鋁,升高相同的溫度,鋁吸收的熱量多 D.水的比熱容表示水的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32.溫度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放出相等熱量后,甲的溫度高于乙的溫度。關于兩種液體的質量m甲、m乙及比熱容c甲、c乙,下列關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A.m甲<m乙,c甲<c乙 B.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D.m甲>m乙,c甲<c乙33.《燃燒我的卡路里》是電影《西虹市首富》的插曲。“卡路里”簡稱“卡”,是熱量的另一個單位。1卡等于在標準大氣壓下,1g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則1卡等于J。質量為0.5kg、溫度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熱量后溫度降低了℃,水的溫度降低后其比熱容(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c水=4.2×103J/(kg?℃)]34.如圖1是小剛將質量為500g的冰搗碎后裝入大試管中,采用“水浴”法加熱,探究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實驗裝置圖。如圖2是小剛作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采用“水浴”法加熱,其目的是使冰塊(填“受熱均勻”或“升溫更快”)。小剛觀察到:隨著水溫升高,燒杯口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白氣”的形成是杯內的水先后(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2)由圖2可知:冰的熔點為0℃,在6min~8min時間段內,冰處于狀態(tài)(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內能(填“不變”、“增大”或“減小”)。(3)若冰的比熱容為c=2.1×103J/(kg?℃),在最初2min內,冰的溫度升高了40℃,則冰吸收的熱量為J。由圖2可知,最初2min比最后2min升溫較(填“快”或“慢”),其主要原因是冰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填“大”或“小”)。(4)圖3是小吳根據小剛的實驗數據重新繪制的水溫隨時間的變化圖像,據圖可知,水的沸點100℃,其原因可能是當時的氣壓一個標準大氣壓(填“高于”、“低于”或“等于”)。35.學校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沙子和水誰的吸熱本領大”時,選用了兩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熱。他們繪制出沙子與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那么請問:(1)圖中(“a”或“b”)是水吸熱升溫的圖象;(2)加熱滿2min時,水吸收了多少熱量?(3)試求出沙子的比熱容?!绢}型8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36.小董同學想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于是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給水和沙子加熱,進行研究。(1)在此實驗中,用加熱時間長短來表示物質;除了圖中顯示的,還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2)小董同學用同一酒精燈給水和沙子加熱,并設計了記錄完成多次實驗數據的表格,請你幫助他們將實驗表格中A處的內容補充完整。A:質量m/g物質A升高5℃所需時間/s升高10℃所需時間/s升高15℃所需時間/s水鐵砂(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選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溫度更高。(4)實驗完成后,酒精燈中剩余酒精的熱值(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7.小明用圖甲裝置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1)在安裝實驗裝置時應先固定(填“石棉網”或“溫度計”);(2)實驗時,兩支試管里裝入和初溫都相同的水和煤油;(3)相同時間內,水吸收的熱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熱量;(4)由圖乙可知,的吸熱能力更強。38.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象”實驗中,將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相關數據,并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象(不計熱量損失)。(1)實驗時,選用初溫和均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2)加熱10min,甲吸收的熱量(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熱量。(3)若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等,液體升高的溫度大些。(4)甲、乙兩種液體中,液體的比熱容較大?!绢}型9熱量的計算】 39.冬季,某供熱系統中有10kg水,當溫度降低1℃時,可給房間放熱()A.4.2×102J B.4.2×103J C.4.2×104J D.以上都不對40.(多選)如圖所示,規(guī)格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分別裝有3kg和2kg的純凈水,并用不同加熱器加熱,不計熱損失,得到如圖丙所示的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杯水中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為1.26×105J B.甲、乙兩杯中的加熱器每分鐘放出的熱量之比為3:2 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乙兩杯水升高的溫度之比為2:3 D.將甲、乙兩容器中的液體從20℃加熱至沸騰所需要的時間之比為2:341.(多選)實驗室中有質量、溫度分別相等的甲、乙兩金屬塊和一杯冷水。先將甲放入這杯冷水中,熱平衡后水溫升高10℃;將甲取出后,再將乙放入這杯水中,熱平衡后水溫又升高10℃;若不計各種熱損失,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杯中的水先后兩次吸收的熱量相等 B.甲、乙放出的熱量相等,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 C.甲、乙降低的溫度不同,甲放出的熱量多于乙放出的熱量 D.甲、乙降低的溫度不同,甲的溫度變化大于乙的溫度變化42.“曲水流觴”是古代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酒盞裝有質量為50g的酒,在溪水上隨溪流動時會降低酒的溫度,則酒的內能(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這是通過方式在改變酒的內能;漂流過程中,酒的溫度從30℃降低至26℃,會放出J的熱量。[c酒=3.4×103J/(kg?℃)]43.如圖是同一天內某森林公園的氣溫及園內人工湖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線,那么(選填“甲”或“乙”)是公園人工湖的水溫變化圖線。質量為10kg的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溫度升高了2℃,則水吸收的熱量為J,這是通過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舅谋葻崛輈水=4.2×103J/(kg?℃)】44.已知物體的動能表達式為EK=mv2,其中m為物體的質量,v為物體的運動速度。如圖所示,質量m1=8kg的平頂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軌道上,車頂與左側光滑平臺等高,平臺上放置質量m2=2kg的小物塊,小物塊以5m/s的初速度向右運動,滑上小車。最終小物塊靜止在小車上,并以1m/s的速度一起向右運動。若此過程中機械能全部轉化為內能,且全部被小物塊吸收,則能使小物塊的溫度升高℃。[小物塊的比熱容為2×103J/(kg?℃)]45.使20克冰的溫度從﹣70℃升高到﹣10℃,但冰未熔化成水,需要多少熱量?如果這些熱量是由溫度從50℃降低到10℃的水來供給的,需要多少克50℃的水?(C冰=2.1×103焦/(千克?℃))。【題型10熱平衡方程的應用】 46.初三的小明同學體育鍛煉完回到教室,用兩個相同的杯子從飲水機分別接了部分熱水和部分冷水,準備用兩杯水混合來得到溫度適宜的飲用水。已知熱水的初溫為93℃,他先將冷水杯內一半的冷水倒入熱水杯內,搖勻且穩(wěn)定后,熱水杯內水的溫度降低到63℃;他再將冷水杯內剩余冷水的一半倒入熱水杯內,搖勻且穩(wěn)定后,熱水杯內的水溫降低到57℃;小明最后將冷水杯內剩余的冷水全部倒入熱水杯內,搖勻且穩(wěn)定。則混合前,兩杯子內最初的熱水和冷水的質量之比和最終混合后水的溫度為()(整個過程水沒有溢出杯子,不計水的質量變化、狀態(tài)變化和熱量損失)A.1:421℃ B.4:121℃ C.2:153℃ D.1:253℃47.將一杯熱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溫度升高了10℃,這是通過的方式改變了冷水的內能;又向容器內倒入同樣一杯熱水,冷水的溫度又升高了6℃,如果再向容器內倒入同樣三杯熱水,則冷水溫度可再升高℃.(不計熱量損失)
專題01《內能》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大題型】TOC\o"1-3"\h\u【題型1分子的熱運動】 1【題型2擴散現象】 4【題型3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6【題型4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 9【題型5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10【題型6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13【題型7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19【題型8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25【題型9熱量的計算】 28【題型10熱平衡方程的應用】 33【題型1分子的熱運動】1.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習俗中涉及諸多物理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煙花加速上升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元宵節(jié)吃湯圓,煮熟后的湯圓漂浮在水面,是因為湯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端午節(jié)賽龍舟,觀眾的吶喊聲“震耳欲聾”,是因為聲音的音調高 D.中秋節(jié)吃月餅,月餅香氣四溢,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答案】D【分析】(1)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物體動能和勢能的變化會引起機械能的變化;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則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高度越大則重力勢能越大;(2)物體在液體中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3)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音色跟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4)擴散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窘獯稹拷猓篈、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煙花加速上升過程中,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同時克服空氣阻力做功,一部分動能轉化為內能,故A錯誤;B、湯圓漂浮在水面時,由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湯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湯圓的重力,故B錯誤;C、觀眾的吶喊聲“震耳欲聾”是指觀眾的聲音大,即聲音的響度大,故C錯誤;D、月餅香氣四溢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2.以下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A.窗玻璃反射形成同學的像是實像 B.窗玻璃內側的冰花是凝固形成的 C.聞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我們看到綠色的葉子是因為同種均勻介質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答案】C【分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等大,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是虛像;(2)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固;(3)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作物規(guī)則運動;(4)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窘獯稹拷猓篈、窗玻璃反射形成同學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B、“冰花”是室內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在其內表面凝華為小冰晶,故B錯誤;C、聞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引起的,故C正確;D、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色光,與自己顏色不同的色光全被其吸收了。所以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綠葉只反射綠光,故D錯誤。故選:C。3.人體器官里藏有諸多的物理奧秘,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喉嚨——愛護喉嚨莫喊叫,高聲大喊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耳朵——安全用耳,捂住耳朵是在傳播途徑中減弱噪聲 C.眼睛——疲勞用眼會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形成遠視眼 D.鼻子——鼻子能聞到遠處的花香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答案】D【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2)減弱噪聲有三種方法: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3)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4)能夠聞到味道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窘獯稹拷猓篈、高聲大喊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A錯誤;B、捂住耳朵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C、疲勞用眼會使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方,形成近視眼;故C錯誤;D、鼻子能聞到遠處的花香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故D正確故選:D。4.“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背鲎栽娙送趺岬摹睹坊ā?,小益讀罷意猶未盡,周末來到橘子洲頭踏春賞梅,隨手拍下了如圖這張照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聞到淡淡梅花香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B.拱橋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現象 C.看到水中自由嬉戲的魚兒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 D.陽光映照下地面呈現梅花樹的婆娑樹影是光的反射現象【答案】B【分析】(1)不同物體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2)掌握光的反射現象,知道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我們看到水中的物體,其實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窘獯稹拷猓篈、解:在花叢中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是因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斷的運動,擴散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因此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A錯誤;B、平靜水面上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確;C、看到水中的魚,其實看到的是魚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D、陽光映照下地面呈現梅花樹的婆娑樹影屬于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B。5.(多選)“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和辛棄疾(字幼安),是宋代詞壇“婉約派”與“豪放派”代表人物,他們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下列詩句中涉及的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A.“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薄嗽谙蛏吓罉堑倪^程中對自己做了功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薄〈≡谙魃蠒r,船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 C.“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薄覀兡苈劦角嗝返臍馕妒且驗榉肿訜o規(guī)則運動 D.“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薄寂艿鸟R和被拉開的弓分別具有動能和彈性勢能【答案】ACD【分析】A、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該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B、物體漂浮時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C、組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產生了擴散現象;D、物體由于發(fā)生機械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窘獯稹拷猓篈、人在向上爬樓的過程中,要克服自身的重力,使人在豎直方向上通過了距離,因此人對自己做了功,故A正確;B、小船漂浮在溪流上時,船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B錯誤;C、我們能聞到青梅的氣味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果,故C正確;D、奔跑的馬沒有彈性形變,只具有動能;而拉開的弓只具有彈性勢能,故D正確。故選:ACD?!绢}型2擴散現象】 6.如圖所示,B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A瓶裝有空氣。抽走玻璃板后,看到兩瓶氣體會混合在一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實驗現象能證明氣體分子存在引力與斥力 B.此實驗現象能證明氣體擴散與溫度有關 C.當兩瓶氣體顏色變均勻后,B瓶里的氣體不再向A瓶擴散 D.兩瓶氣體會混合是因為氣體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答案】D【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現象屬于擴散現象,分子的運動速度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度越快,即擴散越快?!窘獯稹拷猓篈D、此現象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不能證明氣體分子存在引力與斥力,故A錯誤,D正確;B、擴散現象與溫度有關,但此實驗中沒有改變溫度,所以此實驗不能證明這個結論,故B錯誤;C、當兩瓶氣體顏色變均勻后,兩瓶氣體仍然會發(fā)生擴散現象,故C錯誤。故選:D。7.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氣體擴散現象,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1)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B(選填“A”或“B”)瓶。(2)抽掉玻璃板,放置一段時間后,兩瓶內的氣體顏色均變紅,這個現象說明了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氣體混合均勻后,氣體分子繼續(xù)(選填“繼續(xù)”或“停止”)運動。(3)若實驗溫度分別為①0℃、②4℃、③20℃、④30℃,則在④(填序號)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敬鸢浮浚?)B;(2)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繼續(xù);(3)④?!痉治觥浚?)由于空氣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氣體,所以一般情況下空氣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2)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的熱運動永不停息;(3)擴散現象與溫度的關系: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分子運動越劇烈?!窘獯稹拷猓海?)二氧化氮氣體的顏色是紅棕色的,而且比空氣的密度大,空氣要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避免重力對實驗的影響,所以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B;(2)抽掉玻璃板,則二氧化氮氣體分子會向空氣中運動,空氣中的氣體分子也會向二氧化氮氣體中運動,所以放置一段時間后,兩瓶內的氣體顏色均變紅,這一現象叫擴散,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氣體混合均勻后,氣體分子繼續(xù)運動,永不停息;(3)擴散現象與溫度的關系: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分子運動越劇烈,則在30℃,即④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故答案為:(1)B;(2)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繼續(xù);(3)④。8.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釀酒的情景,將發(fā)酵的谷物倒入鍋內蒸制酒料的過程中,能聞到酒的氣味,這是擴散現象,這個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敬鸢浮繑U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痉治觥恳磺形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的這種運動屬于擴散現象?!窘獯稹拷猓簩l(fā)酵的谷物倒入鍋內蒸制酒料的過程中,能聞到酒的氣味,是酒的氣味分子運動到空氣中,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答案為:擴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題型3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9.實驗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實驗進行優(yōu)化改進,下列優(yōu)化措施合理的是()A.證明分子間有空隙時,應先注入酒精,再注入水 B.做慣性實驗時,擊打棋子的速度要盡可能的快一些 C.研究壓力作用效果時,應選用不容易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作為被壓物體 D.探究分子引力時,為使鉛塊下能懸掛更重的物體,應使鉛塊表面更粗糙【答案】B【分析】(1)根據水的密度和酒精的密度的大小分析;(2)擊打棋子的速度越快,摩擦力作用在棋子上的時間越短,棋子在水平方向上的狀態(tài)不容易改變;(3)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被壓物體的形變程度反映的,據此分析;(4)分子間只有距離非常小時才會產生作用力?!窘獯稹拷猓篈、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為了排除密度對實驗的影響,應先注入密度大的水,故A不合理;B、擊打棋子的速度越快,摩擦力作用在上面棋子上的時間越短,棋子在水平方向上的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由于慣性上面的棋子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故B合理;C、研究壓力作用效果時,應選用容易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作為被壓物體,選用不容易發(fā)生形變的物體時,不能根據形變程度反映壓力作用效果,故C不合理。D、探究分子引力時,為使鉛塊下能懸掛更重的物體,應使鉛塊表面光滑,盡可能增大分子間引力,故D不合理。故選:B。10.如圖所示,小組同學進行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應向下端封閉的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體積的水,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玻璃管,封閉管口,反復翻轉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降低了,可見混合液體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這說明分子間有空隙?!敬鸢浮克?;分子間有空隙?!痉治觥课镔|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窘獯稹拷猓涸谶M行實驗時,都應先注入一半體積的水,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設備,其目的是密度大的液體在下方。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玻璃管,封閉管口,反復翻轉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降低了,可見混合液體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這說明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間隙,即分子間有間隙。故答案為:水;分子間有空隙。11.如圖是課本上涉及的幾個小實驗,請完成填空:(1)小華和小琴兩個探究小組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分別采用了兩種不同的器材,小華小組用的是甲圖所示的一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組用的是乙圖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兩組同學在進行實驗時,都應先注入一半體積的水,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設備。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顛倒幾次,發(fā)現容器中的液面降低,這說明了分子間有間隙,通過比較你覺得小琴(選填“小華”或“小琴”)小組的實驗現象更明顯;(2)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如圖丙和丁所示,在圖示位置澆冷水或噴冷水,則丙(選填“丙”或“丁”)圖燒瓶里的水會再次沸騰;(3)圖戊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為觀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現象,大瓶應該封口(選填“封口”、“不封口”或“封口或不封口都可以”);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應捏緊(選填“松開”或“捏緊”)瓶子?!敬鸢浮浚?)水;分子間有間隙;小琴;(2)丙;(3)封口;捏緊?!痉治觥浚?)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2)液體沸點受到氣壓的影響,液體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升高;(3)浮沉子與潛水艇類似,都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浮沉的;物體的浮沉條件: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體下沉。【解答】解:(1)在進行實驗時,都應先注入一半體積的水,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設備,其目的是密度大的液體在下方。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顛倒幾次,發(fā)現容器中的液面降低,這說明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間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小琴小組的實驗更好,理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實驗現象明顯。(2)丙圖中,當向瓶底澆冷水時,瓶內氣體溫度突然降低,瓶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氣壓減小,瓶內液面上方氣壓減小,導致沸點降低;丁圖中,向有水的部位噴冷水,燒瓶內的水溫度降低,不會重新沸騰;(3)用力擠壓大瓶時,大瓶側壁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大瓶應該封口;大瓶中的水面上升,瓶內空氣被壓縮,瓶內空氣壓強增大,將水壓入小瓶中,小瓶中水的質量增加,整個小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時,小瓶子下沉。故答案為:(1)水;分子間有間隙;小琴;(2)丙;(3)封口;捏緊?!绢}型4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 12.關于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0℃的冰沒有內能 B.內能少的物體也可能將能量傳遞給內能多的物體 C.物體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D.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只要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答案】B【分析】(1)(4)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內能的大小與質量、溫度、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2)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3)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窘獯稹拷猓篈、一切物體都有內能,所以0℃的冰也有內能,故A錯誤;B、熱傳遞的實質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內能大的物體的溫度不一定高,故B正確;C、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故C錯誤;D、內能的大小與質量、溫度、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能增加,故D錯誤。故選:B。13.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熱量有可能自發(fā)地從內能小的物體向內能大的物體傳遞 B.50℃的水不一定比20℃的水具有的熱量多 C.一個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升高 D.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只有熱傳遞【答案】A【分析】(1)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間有溫度差;(2)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內能的多少叫熱量,不能說含有熱量;(3)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熱傳遞和做功。【解答】解:A、內能小的物體,可能溫度高,所以它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故A正確;B、熱量是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改變的內能的多少,物體本身不含有熱量,故B錯誤;C、一個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C錯誤;D、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熱傳遞和做功,故D錯誤。故選:A。14.過橋米線是有名的風味小吃,湯鮮肉嫩、料香、米線滑潤,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以下有關過橋米線的說法錯誤的是()A.將米線從湯中撈出,溫度降低后內能減小 B.在煮沸的雞湯中加入食鹽能很快入味,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C.雞湯溫度高,說明雞湯含有的熱量多 D.米線放入湯內后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內能【答案】C【分析】(1)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就會增加,其所具有的內能就越多;(2)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快;(3)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說物體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熱量,不能說含有多少熱量;(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窘獯稹拷猓篈、同一物體溫度降低,內能減小,故將米線從湯中撈出,溫度降低后內能減小,故A正確;B、在煮沸的雞湯中加入食鹽能很快入味,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故B正確;C、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故C錯誤;D、米線放入湯內后溫度升高,米線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內能,故D正確。故選:C?!绢}型5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15.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天吃湯圓,則寓意著新的一年闔家歡樂,團團圓圓、幸福美好,平安健康,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關于湯圓,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煮湯圓時,水沸騰后不斷吸熱,溫度不變 B.煮湯圓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了湯圓的內能 C.湯圓最初沉在水底,加熱后膨脹,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 D.煮湯圓時,熱氣騰騰,看到的白氣是空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答案】D【分析】(1)水沸騰時,繼續(xù)加熱,溫度不變,內能增加;(2)改變內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熱傳遞;(3)根據湯圓受熱后的體積變化,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4)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稱為液化?!窘獯稹拷猓篈、煮湯圓時,水沸騰后不斷吸熱,溫度不變,故A正確。B、湯圓在煮的過程中內能增大是通過熱傳遞方式來實現的,故B正確。C、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可知,生湯圓剛放進鍋里的水中,由于湯圓的重力比它受到的浮力大,所以是沉在水底。加熱一段時間后,湯圓因其內部氣體受熱膨脹,致使湯圓排開水的體積變大,由F?。溅岩篻V排可知,所受浮力變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湯圓就會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故C正確。D、煮湯圓時,熱氣騰騰,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錯誤。故選:D。16.下列關于各節(jié)日我們常吃的美食,說法正確的是()A.清明節(jié)——兩個青團很容易粘到一起,是因為組成青團的材料分子間沒有斥力 B.臘八節(jié)——臘八粥加熱后粥香四溢,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C.中秋節(jié)——雪月餅的溫度為0℃,說明它的內能為零 D.春節(jié)——用水將餃子煮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了餃子的內能【答案】B【分析】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窘獯稹拷猓篈.兩個青團很容易粘到一起,是因為組成青團的材料分子間有引力,也有斥力,故A錯誤;B.臘八粥加熱后粥香四溢,說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故B正確;C.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雪月餅的溫度為0℃,說明它的內能不為零,故C錯誤;D.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用水將餃子煮熟,餃子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餃子的內能,故D錯誤。故選:B。17.《錦城竹枝詞》等書對四川名菜“麻婆豆腐”均有記錄,關于烹飪“麻婆豆腐”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制作過程是高溫的鍋把溫度傳遞給低溫的“麻婆豆腐” B.制作“麻婆豆腐”的過程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內能 C.制作“麻婆豆腐”的過程中,豆腐的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D.聞到“麻婆豆腐”的香味是因為分子的熱運動【答案】D【分析】(1)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熱傳遞過程中,內能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2)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來修飾;(3)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解答】解:A、制作過程是高溫的鍋把內能傳遞給低溫的“麻婆豆腐”,使其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故A錯誤;B、制作“麻婆豆腐”的過程中,“麻婆豆腐”從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內能,故B錯誤;C、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說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熱量,不能說某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故C錯誤;D、聞到“麻婆豆腐”的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18.如圖所示是古希臘數學家希羅發(fā)明的“汽轉球”,被譽為最早的蒸汽機。它由一個裝有水的密閉鍋與一個空心球通過兩根空心管連接在一起,球兩旁由兩根出氣管組成。在鍋底加熱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水的內能,水沸騰后產生的高溫水蒸氣由空心管進入球中對球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就可以使球體快速轉動。這一過程的能量轉化和汽油機的做功沖程的能量轉化形式相同?!敬鸢浮恳娫囶}解答內容【分析】(1)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2)當氣體對外做功時,氣體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內燃機的做功沖程就是利用此原理?!窘獯稹拷猓海?)在鍋底加熱水的過程中,水從鍋上吸收熱量,溫度升高,達到水的沸點而沸騰,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水的內能;(2)水沸騰后產生的高溫水蒸氣由空心管進入球中對球做功,使球體快速轉動,此過程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球體的機械能,與汽油機的做功沖程的能量轉化相同。故答案為:熱傳遞;內;做功。19.2023年漢陰縣油菜花旅游季以“游鳳堰梯田,品漢陰美食”為主題,如圖所示,油菜花盛開時花香四溢,這是擴散現象;欣賞油菜花的同時,還能品嘗到漢陰特色美食——炕炕饃,烙炕炕饃是通過熱傳遞(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內能的。【答案】擴散;熱傳遞?!痉治觥繑U散現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和熱傳遞?!窘獯稹拷猓河筒嘶ㄊ㈤_時花香四溢,屬于擴散現象,是由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產生的;烙炕炕饃,饃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了饃的內能。故答案為:擴散;熱傳遞。20.剛出鍋的“拔絲地瓜”香氣四溢,這是擴散現象;制作“拔絲”用的糖漿,需要不斷地加熱,攪拌,主要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糖漿的內能。【答案】擴散;熱傳遞?!痉治觥浚?)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物質的分子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就叫擴散現象;(2)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現象,叫做熱傳遞。【解答】解:(1)剛出鍋的“拔絲地瓜”香氣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2)制作“拔絲”用的糖漿,需要不斷地加熱,糖漿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屬于熱傳遞方式改變糖漿內能。故答案為:擴散;熱傳遞?!绢}型6做功改變物體內能】 21.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圖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不能發(fā)生擴散現象 B.乙圖所示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C.丙圖所示中將一定量的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酒精蒸發(fā)了 D.圖丁中瓶塞跳起來時瓶內出現白霧,說明瓶內氣體內能增大【答案】B【分析】(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處于永不停息地運動狀態(tài),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2)分子之間存在間隙;(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與斥力;(4)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與其本身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內能越大。【解答】解:A.下邊瓶子裝入二氧化氮氣體,因為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本來應該在空氣的下方,結果發(fā)現上邊瓶子內的氣體也變成了紅棕色,則說明二氧化氮氣體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就可以證明擴散現象的存在,故A錯誤;B.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紅墨水,由于熱水的溫度高,故分子運動劇烈,會看到熱水中的墨水擴散得快,這表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故B正確;C.將一定量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故C錯誤;D.氣體膨脹對活塞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瓶口周圍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白霧,故D錯誤。故選:B。22.古代人們常用鉆木取火,下列情況改變內能方式與其不同的是()A.甲圖:冬天搓手取暖 B.乙圖:小朋友溜滑梯臀部發(fā)熱 C.丙圖:熱雞蛋放在冷水中冷卻 D.丁圖:壓縮空氣使其內能增大【答案】C【分析】改變物體內能有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做功實質是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是能量的轉移?!窘獯稹拷猓恒@木取火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屬于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A、冬天搓手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屬于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不符合題意;B、小朋友溜滑梯臀部發(fā)熱,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來改變內能,故B不符合題意;C、熱雞蛋放在冷水中冷卻,是冷水從熱雞蛋吸收熱量,使熱雞蛋內能減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故C符合題意;D、將活塞迅速下壓,活塞對筒內空氣做功,使其內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硝化棉的燃點,是通過做功改變內能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3.水槍是孩子們喜愛的玩具,如圖所示是常見的氣壓式水槍儲水罐。從儲水罐充氣口充入空氣,達到一定壓強后,關閉充氣口,扣動扳機將閥門M打開,水即從槍口噴出。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A.罐內的氣壓保持不變 B.罐內空氣的密度不斷變小 C.罐內空氣的內能保持不變 D.水噴出的速度不斷增大【答案】B【分析】(1)密閉容器內,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增大,壓強減??;(2)氣體體積增大,質量不變,根據密度公式分析密度變化;(3)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4)氣體壓強減小,給水流的壓力不斷減小,據此分析水噴出的速度變化。【解答】解:A、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氣體體積增大,質量不變,壓強減小,故A錯誤。B、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氣體體積增大,質量不變,根據ρ=可知,罐內空氣的密度不斷變小,故B正確。C、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罐內氣體體積增大,壓迫水流噴出,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故C錯誤。D、由A知,在水不斷噴出的過程中,罐內氣體壓強減小,給水流的壓力不斷減小,所以水噴出的速度不斷減小,故D錯誤。故選:B。24.(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注射器里裝入空氣,用手可以推動活塞將空氣壓縮,說明分子之間不存在斥力B.圖乙實驗中,下方為二氧化氮氣體,上方為空氣,抽掉玻璃板后,氣體會自動混合均勻,說明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說明分子之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冬天,人們常常搓手取暖,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內能,使分子熱運動加劇【答案】BD【分析】(1)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氣體擴散實驗中,下方為二氧化氮氣體,上方為空氣,抽掉玻璃板后,氣體會自動混合均勻,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4)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窘獯稹拷猓篈.用手可以推動活塞將空氣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的間隙比較大,并不能說明分子之間不存在斥力,氣體也不能無限制的壓縮,說明分子間也存在斥力,故A錯誤;B.氣體擴散實驗中,下方為密度較大的二氧化氮氣體,上方為密度較小的空氣,抽掉玻璃板后,氣體會自動混合均勻,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B正確;C.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圖丙),發(fā)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C錯誤;D、冬天,人們常常搓手取暖(如圖?。?,這是克服摩擦做功,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內能,使分子熱運動加劇,故D正確。故選:BD。25.如圖是火箭發(fā)射升空的過程,火箭加速上升時內能增大(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火箭的內能(選填“做功”或“熱傳遞”),在天和核心艙與火箭分離前,以火箭為參照物,核心艙是靜止(選填“靜止”或“運動”)的。(假設整個過程火箭質量不變)【答案】增大;做功;靜止?!痉治觥扛淖兾矬w內能的方式有兩種:做功和熱傳遞;做功的實質是能量轉化的過程,熱傳遞的實質是能量轉移的過程。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窘獯稹拷猓夯鸺铀偕?,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增大。在天和核心艙與火箭分離前,核心艙和火箭之間的位置不變,則以火箭為參照物,核心艙是靜止的。故答案為:增大;做功;靜止。26.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夠改變物體的內能。(1)如圖(甲)所示,將手中的鐵絲在同一位置快速地彎折十余次,用手指觸摸被彎折的部位,會感覺到彎折部位的溫度升高,表明鐵絲的內能變大。(2)如圖(乙)所示,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花,用力將活塞壓下,我們會看到:棉花著火了,這表明用力壓下活塞時,玻璃筒內的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著火點,所以出現了我們所看到的現象。(3)上述的這兩個現象都說明了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用能量的觀點來分析上述兩個現象,我們發(fā)現,用這種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時,能量是在機械能和內能之間相互轉化的?!敬鸢浮浚?)溫度;變大;(2)升高;著火點;(3)做功;機械?!痉治觥扛淖兾矬w內能的方式有熱傳遞和做功兩種。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實質是能量的轉化,具體來說是內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解答】解:將手中的鐵絲同一位置快速地彎折十余次,手對鐵絲做了功,鐵絲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用力將活塞壓下,活塞對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了棉花的著火點,棉花就會燃燒。上述兩種辦法都是通過對物體做功來增大物體內能的,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實質就是內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化。故答案為:(1)溫度;變大;(2)升高;著火點;(3)做功;機械。27.建筑工人在使用鉆孔機進行鉆孔時,鉆孔機的鉆頭會發(fā)熱。為了防止鉆頭過熱,通常會采取往鉆頭上澆水的辦法。請分析鉆頭發(fā)熱的原因,以及往鉆頭上澆水的道理?!敬鸢浮浚?)建筑及裝修工程中經常需要用鉆孔機鉆孔,鉆頭和墻相互摩擦,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鉆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鉆頭會發(fā)熱;(2)往鉆頭上澆水,因水的比熱容大,則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水能吸收更多的熱量;同時水遇到溫度較高的鉆頭時會發(fā)生汽化現象,汽化吸熱,從而使鉆頭的溫度降低,避免鉆頭燒壞?!痉治觥浚?)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一是做功(能量的轉化),二是熱傳遞(能量的轉移);(2)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物質由液體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過程吸收熱量?!窘獯稹看穑海?)建筑及裝修工程中經常需要用鉆孔機鉆孔,鉆頭和墻相互摩擦,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鉆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鉆頭會發(fā)熱;(2)往鉆頭上澆水,因水的比熱容大,則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水能吸收更多的熱量;同時水遇到溫度較高的鉆頭時會發(fā)生汽化現象,汽化吸熱,從而使鉆頭的溫度降低,避免鉆頭燒壞?!绢}型7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28.小華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給冰加熱。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他繪制了如圖乙所示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小華又繼續(xù)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繼續(xù)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內能增大 B.比較AB段和CD段可知,AB段的比熱容是CD段比熱容的2倍 C.水的沸點是98℃,由此可以判斷此時的大氣壓高于一個標準大氣壓 D.水沸騰時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白氣”的形成屬于汽化現象【答案】A【分析】(1)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過程,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需要繼續(xù)吸熱;(2)用相同的加熱源,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利用公式Q=cmΔt可計算;(3)液體的沸點隨大氣壓的增大而升高;(4)白氣是液態(tài)小水珠,物質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窘獯稹拷猓篈、BC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繼續(xù)吸熱溫度保持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內能增大,故A正確;B、CD段加熱時間是AB段加熱時間的兩倍,則CD段吸收的熱量是AB段的兩倍,CD段溫度變化10℃,AB段溫度變化了10℃,被加熱物質的質量不變,根據Q=cmΔt可知,===,即CD段的比熱容是AB段比熱容的2倍,故B錯誤;C、水的沸點為98℃,小于標準大氣壓下的100℃,說明當地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故C錯誤;D、水沸騰時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白氣是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形成的,這些“白氣”的形成屬于液化現象,故D錯誤。故選:A。29.甲、乙兩物體質量之比是4:3,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之比是2:3,它們的比熱容之比為()A.8:9 B.9:8 C.1:2 D.2:1【答案】C【分析】知道兩物體的質量之比、升高的溫度相同和吸收的熱量之比,利用吸熱公式Q=cmΔt求甲、乙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解答】解:由題知,甲、乙兩物體的質量之比m甲:m乙=4:3,升高溫度之比Δt甲:Δt乙=1:1,吸收熱量之比Q甲:Q乙=2:3,由可得它們的比熱容之比為:===。故選:C。30.在標準大氣壓下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質量均為500g,初溫相同的水和某種物質,它們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物質的沸點一定是80℃ B.0~4min,乙物質的比熱容為2.8×103J/(kg?℃) C.0~4min,乙吸收的熱量大于甲吸收的熱量 D.8~10min,甲吸收的熱量為1.68×105J【答案】B【分析】(1)氣壓越大,沸點越高。(2)先算出0~4min水吸收的熱量,推算出乙吸收的熱量,再根據比熱容公式計算乙物質的比熱容。(3)用相同的加熱器給不同的物質加熱,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4)用Q=cmΔt計算吸收的熱量?!窘獯稹拷猓篈、由題意和圖像可知,用相同的加熱器對水和某種物質進行加熱,在標準氣壓下甲的沸點是100℃,所以甲是水,而乙是另外一種物質,且乙物質在4~10min內溫度保持80℃不變,因乙物質可能是固態(tài),也可能是液態(tài),所以,可能是乙物質的熔點為80℃,也可能是乙物質的沸點為80℃,故A錯誤;B、在標準氣壓下,甲的沸點是100℃,所以甲是水,0~4min,水吸收的熱量為:Q水=cmΔt=4.2×103J/(kg?℃)×0.5kg×40℃=8.4×104J,所以乙在0~4min內吸收的熱量也是8.4×104J,則乙的比熱容:c===2.8×103J/(kg?℃),故B正確。C、0~4min,乙吸收的熱量等于甲吸收的熱量,故C錯誤;D、加熱4min,水吸收的熱量為8.4×104J,故加熱2min,水吸收的熱量為4.2×104J,故D錯誤。故選:B。3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物質比熱容c/[J?(kg?℃)﹣1]物質比熱容c/[J?(kg?℃)﹣1]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鋁0.88×103水銀0.14×103銅0.39×103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比熱容變小 B.水和酒精放出相等熱量,水的溫度降低得較多 C.質量相等的銅和鋁,升高相同的溫度,鋁吸收的熱量多 D.水的比熱容表示水的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答案】C【分析】質量是1kg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比熱容一般不同;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比熱容不同;再結合Q=cmΔt分析?!窘獯稹拷猓篈.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tài)有關,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內剩余水的質量變小但比熱容不變,故A錯誤;B.由表格數據可知,水的比熱容大于酒精的比熱容,水和酒精放出相等熱量,由Q=cmΔt可知,由于不知道質量大小關系,無法判斷水和酒精哪個溫度降低得較多,故B錯誤;C.鋁的比熱容大于銅的比熱容,鋁和銅的質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由Q=cmΔt可知,鋁吸收的熱量一定多,故C正確;D.水的比熱容表示質量為1kg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故D錯誤。故選:C。32.溫度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放出相等熱量后,甲的溫度高于乙的溫度。關于兩種液體的質量m甲、m乙及比熱容c甲、c乙,下列關系式中可能成立的是()A.m甲<m乙,c甲<c乙 B.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D.m甲>m乙,c甲<c乙【答案】D【分析】已知兩物體初溫相同,放出熱量相同,由放熱公式Q放=cmΔt結合選項中的條件分析?!窘獯稹拷猓杭住⒁覂蓚€物體初溫t0甲=t0乙,放出相等熱量后,甲的溫度高于乙的溫度,說明甲乙降低的溫度關系為:Δt甲<Δt乙,又知放出熱量Q甲=Q乙,由Q放=cmΔt可知,c甲m甲>c乙m乙。AC、若質量關系:m甲<m乙,則c甲>c乙,不可能c甲<c乙,故A、C錯誤;B、若質量關系:m甲=m乙,則c甲>c乙,不可能c甲<c乙,故B錯誤;D、若質量關系:m甲>m乙,則c甲>c乙或c甲<c乙都有可能,故D正確。故選:D。33.《燃燒我的卡路里》是電影《西虹市首富》的插曲。“卡路里”簡稱“卡”,是熱量的另一個單位。1卡等于在標準大氣壓下,1g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則1卡等于4.2J。質量為0.5kg、溫度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熱量后溫度降低了20℃,水的溫度降低后其比熱容不變(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c水=4.2×103J/(kg?℃)]【答案】4.2;20;不變?!痉治觥浚?)利用Q吸=cmΔt算出1g的水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即1卡等于多少焦;(2)利用Q放=cmΔt的變形式求出溫度降低了多少;(3)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反映了物體的吸熱或放熱能力,大小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其它因素沒有關系?!窘獯稹拷猓海?)1g的水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Q吸=c水m水Δt=4.2×103J/(kg?℃)×0.001kg×1℃=4.2J,由題知,1g的水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為1卡,所以1卡=4.2J;(2)根據Q放=cmΔt得運動員的溫度降低值:Δt=20℃;(3)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是由物質種類決定的,與是否吸熱、放熱、溫度、質量等因素無關。故答案為:4.2;20;不變。34.如圖1是小剛將質量為500g的冰搗碎后裝入大試管中,采用“水浴”法加熱,探究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實驗裝置圖。如圖2是小剛作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采用“水浴”法加熱,其目的是使冰塊受熱均勻(填“受熱均勻”或“升溫更快”)。小剛觀察到:隨著水溫升高,燒杯口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白氣”的形成是杯內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2)由圖2可知:冰的熔點為0℃,在6min~8min時間段內,冰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內能增大(填“不變”、“增大”或“減小”)。(3)若冰的比熱容為c=2.1×103J/(kg?℃),在最初2min內,冰的溫度升高了40℃,則冰吸收的熱量為4.2×104J。由圖2可知,最初2min比最后2min升溫較快(填“快”或“慢”),其主要原因是冰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4)圖3是小吳根據小剛的實驗數據重新繪制的水溫隨時間的變化圖像,據圖可知,水的沸點低于100℃,其原因可能是當時的氣壓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敬鸢浮浚?)受熱均勻;汽化;液化;(2)0;固液共存;增大;(3)4.2×104;快;?。唬?)低于;低于?!痉治觥浚?)采用水浴法加熱,物體受熱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稱為汽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稱為液化;(2)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內能變大,溫度不變;(3)根據公式Q吸=cmΔt求出吸收的熱量;根據升溫的快慢來判斷比熱容的大小;(4)液體沸騰的特點: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液體的沸點;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窘獯稹拷猓海?)采用“水浴”法加熱,其目的是使冰塊受熱均勻;加熱時,隨著水溫升高,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最冷后會液化成小水滴,燒杯口上方出現大量的“白氣”,“白氣”的形成是杯內的水先汽化后液化;(2)由圖2可知,在6min~8min時間段內,圖像是水平線段,冰的熔點為0℃,冰處于固液共存,內能增大,溫度不變;(3)冰吸收的熱量為:Q吸=c1m1Δt=2.1×103J/(kg?℃)×0.5kg×40℃=4.2×104J;由圖2可知,最初2min的斜率比最后2min大,升溫較快,升溫的快的物質比熱容小,所以,其主要原因是冰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唬?)由圖3知,水的沸點低于100℃,小于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則當地大氣壓強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故答案為:(1)受熱均勻;汽化;液化;(2)0;固液共存;增大;(3)4.2×104;快;小;(4)低于;低于。35.學校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沙子和水誰的吸熱本領大”時,選用了兩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熱。他們繪制出沙子與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那么請問:(1)圖中b(“a”或“b”)是水吸熱升溫的圖象;(2)加熱滿2min時,水吸收了多少熱量?(3)試求出沙子的比熱容。【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知道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同樣受熱的情況下,比熱容越大,吸熱本領越強,溫度變化越慢;否則越快;(2)首先根據圖象,得出加熱2分鐘時水的溫度,然后根據公式Q=cm?Δt進行計算;(3)同時加熱2分鐘,水和沙子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然后根據公式Q=cmΔt,代入吸收的熱量、質量及升高的溫度,從而計算出沙子的比熱容?!窘獯稹拷猓海?)由圖象知,在相同時間里,圖b吸熱后溫度升高得少,根據水的比熱容比沙子大,吸收相同熱量時,水的溫度升高得少,所以圖b表示的是水吸熱升溫的過程;(2)由圖b可知,水加熱滿2分鐘時的溫度為70℃,則水吸收的熱量:Q吸=cmΔt=4.2×103J/(kg?℃)×0.2kg×(70℃﹣20℃)=4.2×104J;(3)由圖a知,在2分鐘的時間內,沙子的溫度從20℃升高到250℃;由于是兩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燈,則相同時間內酒精燈燃燒放出相同的熱量。所以,在2分鐘的時間內,Q沙吸=Q水吸,即:c沙×m沙Δt沙=Q水吸,代入數據有:c沙×0.2kg×(250℃﹣20℃)=4.2×104J,解得:c沙=0.91×103J/(kg?℃)。故答案為:(1)b;(2)水吸收了4.2×104J的熱量;(3)沙子的比熱容是0.91×103J/(kg?℃)。【題型8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36.小董同學想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于是利用如圖所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圖版(北京)八年級地理上冊2.2《主要的氣候類型》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1.1《地球和地球儀》聽課評課記錄3
- 2025年高性能鐵氧體一次料合作協議書
- 星球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聽課評課記錄3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9.1《自然特征與農業(yè)》聽課評課記錄1
- 五年級數學下冊聽評課記錄《第4單元 3分數的基本性質》人教版
- 粵人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水資源》聽課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1.3《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聽評課記錄1
- 蘇科版九年級數學聽評課記錄:第80講期中期末串講
- 渝水區(qū)良山分散式風電項目環(huán)評報告
- 《人事管理》課件
- 【非正式組織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8700字(論文)】
- 醫(yī)療器械經營規(guī)范培訓
- 2024拳擊比賽計劃書
- 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和方案
- 婦產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驗收匯報
- 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種類和設定(行政法課件)
- 柔性機械臂的振動控制
- 小學語文-5 對韻歌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DB34T 4510-2023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潔凈區(qū)管理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