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思維導圖優(yōu)化寫作教學_第1頁
依托思維導圖優(yōu)化寫作教學_第2頁
依托思維導圖優(yōu)化寫作教學_第3頁
依托思維導圖優(yōu)化寫作教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審清題意、運用語言、組織材料、邏輯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比較弱,在剛接觸寫作時,他們可能遇到諸多困難。思維導圖具有結構明朗、邏輯清晰等特征。教師可以依托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清楚寫作要求、確定寫作對象、厘清寫作思路、豐富表達內容,使學生能夠從容地面對寫作任務,自信地寫出好的作文。文章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分析了指導學生運用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審清題意、羅列素材、發(fā)散思維、規(guī)劃結構的方法?!娟P鍵詞】小學作文;思維導圖;教學策略統(tǒng)編語文教材非常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從三年級開始,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列出了精心設置的習作要素以及習作內容。但是習作要素是抽象的、概括的,在指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時,教師還需要給學生提供適當?shù)膸椭?。要寫出?yōu)秀的作文,學生除了要在平時認真積累字詞,還需要在寫作時認真思考如何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用書面語言把寫作內容流暢地表達出來。傳統(tǒng)的寫作教法是引導學生將讀寫結合,也就是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講解寫作技巧,指導學生謀篇布局,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階段,大量的技巧講解往往不能使學生體會寫作的要領,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寫作這件事高深莫測,于是不知道如何下筆,甚至產(chǎn)生害怕寫作文的情緒。思維導圖是一種視覺符號,能將思維過程直觀地顯現(xiàn)出來[1]。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從多個角度挖掘寫作素材,全面、系統(tǒng)地思考寫作內容,同時把思考方式和思考內容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有利于學生找到合適的寫作對象,也會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寫作狀態(tài),逐步提高寫作能力[2]。本文以小學中段語文寫作教學為例,討論依托思維導圖優(yōu)化寫作教學的具體策略。一、審清題意,確定寫作對象三年級學生剛剛正式接觸寫作,他們的認知水平?jīng)Q定了他們對復雜句子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較差,在分析習作要求時,他們可能更關注要求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關鍵信息,于是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寫什么內容。思維導圖可以將復雜的要求轉化為簡單明了的信息,有利于學生抓取習作要求中的重要字詞,從而審清題意,迅速確定寫作對象。圓圈圖是一種簡單的思維導圖,由一個小圓和一個大圓組成,大圓包住小圓。畫圓圈圖時2HJOS8hugJ03rnHQ6Gk3AA==,學生需要先把思考的中心詞寫在小圓內,然后把圍繞中心詞展開聯(lián)想后想到的內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簡筆畫)寫在兩圓之間。當學生閱讀寫作要求,看到復雜的要求感到頭腦發(fā)昏,不知道該寫什么內容時,他們就可以通過繪制圓圈圖來找準寫作對象[3]。比如帶領學生完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任務“我來編童話”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畫圓圈圖。教材中的習作要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編童話的習作任務,并列出表示角色、時間、地點的三組詞語,學生可以將這些詞語自由組合,形成多樣的故事情境;第二部分提出三個小問題,揭示了本次習作任務的具體要求,第一個問題針對故事角色,給出了較大的選擇空間,第二、第三個問題提示學生要明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角色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第三部分提出自主修改文章和給文章加題目的要求。學生讀過很多童話,而且往往十分喜歡童話故事中神奇的角色、有趣的情節(jié),但是要讓學生自己編一個童話故事,他們可能會一下子愣住,不曉得自己該選擇哪個動物或事物作為寫作對象,也想不出動物或事物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圓圈圖,先選擇一個寫作對象,將其填在小圓內,然后以這個小圓為中心填寫自己聯(lián)想到的內容。比如某學生在小圓里填上“國王”一詞,然后在兩個圓之間寫上和國王有關聯(lián)的內容,如國王的外貌、性格、愛好以及他在哪里、什么時候、發(fā)生什么事等,最終完成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后,學生確定了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國王要過生日,于是他一大早就去森林超市買生日蛋糕。但國王是個急性子,駕駛馬車回家的路上,他因為車速太快在拐彎處摔了一跤,把蛋糕摔壞了,這使得他懊悔不已。國王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提醒大家—做事情不能毛毛躁躁,要認真細致。依托思維導圖,學生學會了閱讀習作要求的方法。把想到的內容一一填入圓圈后,學生確定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地點、情節(jié),還確定了寫作的中心思想,編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二、羅列素材,選定寫作內容小學生在選擇寫作內容時常常會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然而,這樣寫容易偏題,最后得到的作文雖然長,但是有很多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可以將想到的素材全部列舉出來,然后根據(jù)寫作需要選取最能表現(xiàn)主題的素材,刪除與主題無關的素材。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能主題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括號圖是從一個小方框出發(fā),不斷添加與之相關的許多小方框的思維導圖。在最開始的小方框內,學生需要填入思考的主題;在后續(xù)添加的小方框內,學生需要填入由這個主題引申出來的內容。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常指導學生采用括號圖梳理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因此學生對這種思維導圖比較熟悉[4]。指導學生完成習作任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括號圖,然后根據(jù)寫作主題篩選寫作素材,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素材旁邊打鉤,將其作為寫作內容;而與主題關系不大的素材,則放棄不用。比如帶領學生完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任務“我的家人”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個動物園,思考自己的家人和哪些動物相像、在哪個方面像,以及自己生活在這個“動物園”里的感受,并據(jù)此畫出括號圖。在思考家人的特點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有多方面特點,如果把這個人的所有特點都寫出來,顯然不符合習作要求,所以自己應該進行必要的篩選。比如有位學生認為自己的爸爸像大象一樣身材高大、強壯,像熊一樣性格憨厚、說話幽默,像貓一樣愛吃魚,像鯨魚一樣會潛水、游泳,像老牛一樣任勞任怨。結合上述內容,他繪制了如圖2所示的括號圖。然而,如果這名學生在寫作時把爸爸的這些特點都寫出來,那爸爸就成了“五不像”。這名學生意識到,他需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最后,他選取爸爸最大的特征(像老牛一樣任勞任怨)進行創(chuàng)作,并在習作中詳細說明自己的爸爸不僅每天早早出門上班,從不遲到,從不抱怨工作中遇到的麻煩,并被單位評為“優(yōu)秀工作者”,而且晚上回到家里還會主動做家務,陪自己玩耍。由此可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依托思維導圖發(fā)散思維,清晰地列出相關寫作素材,避免學生在寫作時“無米下鍋”,而是可以根據(jù)需要精心挑選寫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在經(jīng)歷頭腦風暴后,學生往往會感到輕松、愉悅,寫起作文來也就信心百倍。三、發(fā)散思維,拓寬寫作思路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常常會陷入僵局,寫完原本想寫的內容后,就不知道該如何寫下去了。此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找到寫作思路。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枝丫圖,從主要內容出發(fā)補充相關信息,讓習作內容更加豐富、有趣[5]。比如帶領學生完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任務“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把觀察所得簡要記下來,然后在寫作時根據(jù)自己的記錄,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相關事物或場景。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學生需要留心生活,找到有趣的事物或場景,并仔細觀察事物或場景的細節(jié)和變化。在面對上述寫作要求時,一些學生會誤以為他們需要尋找與眾不同的標志性事物或場景,然而生活中沒有這樣的事物或場景,所以他們一籌莫展,想不出自己應該怎么寫。此時,教師不妨告訴學生,其實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多是平平淡淡的,但是平平淡淡中仍然蘊含著許多有趣的東西,經(jīng)過認真觀察、思考后,學生自然會逐漸發(fā)現(xiàn)不起眼的事物或場景的有趣之處。在學生找好寫作內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枝丫圖,以厘清寫作思路。某學生在家里養(yǎng)了一缸小金魚,觀察小金魚的時候,他覺得小金魚顏色漂亮,大大的尾巴煞是好看。但要寫小金魚時,他就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還能寫什么了。教師順勢引導學生繪制枝丫圖,在枝丫的主干貼上小金魚的圖片,接著在分叉的四根枝丫分別寫上“外形”“習性”“趣事”“情感”,借此提示學生從這四個方面思考小金魚的特點,豐富寫作內容。最終,學生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枝丫圖,然后據(jù)此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寫作素材,并順利寫出了自己與小金魚相處的過程以及自己對小金魚的印象。依托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從一個具體的事物身上找到許多自己可以描寫的方面,而且能夠不斷地延伸開來,找到諸多寫作內容。由此,學生就可以更順利地將自己觀察事物的結果全方位地展示出來。四、規(guī)劃結構,確保文章有序一些學生的習作存在結構混亂、內容不緊湊、前后邏輯不嚴密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寫作文時不會統(tǒng)籌規(guī)劃,寫到哪里是哪里。而教會學生制作思維導圖,能使他們在寫作文之前對謀篇布局心中有數(shù)。魚骨圖是一種形狀類似魚骨架的思維導圖。在繪制魚骨圖時,學生可以將習作題目作為“魚頭”,然后補充整件事的發(fā)展過程,畫出魚的“脊椎”,而事件的具體細節(jié)則以分支形式排在魚的“脊椎”兩側,形成類似魚刺的結構[6]。在繪制這樣的思維導圖后,學生可以很快明確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以及自己可以如何有條理地描寫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比如帶領學生完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任務“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繪制魚骨圖,然后據(jù)此寫清楚一項實驗的過程。實驗具有趣味性、直觀性,通過做實驗,學生可以理解深奧的科學知識,對司空見慣的生活現(xiàn)象也會有更復雜的認知。學生往往喜歡做實驗,但是對于如何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寫清楚以及適當寫出自己做實驗的心情,學生卻不一定有頭緒。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魚骨圖。某學生在家里做了感冒藥的溶解實驗,于是他在“魚頭”填入習作的題目“有趣的溶解”,然后在魚的“脊椎”分別填入“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在“魚尾”填入“感受”。考慮到自己應該把實驗過程寫得詳細、清晰,這名學生又在“實驗過程”旁標上“先”“接著”“然后”“最后”等關聯(lián)詞,提醒自己有條理地介紹實驗經(jīng)過。這名學生繪制的魚骨圖如圖4所示。依托思維導圖搭建文章框架后,學生便會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