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銜接版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2/0F/wKhkGWellQuAQziYAAEu_x66wrI224.jpg)
![2025年外研銜接版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2/0F/wKhkGWellQuAQziYAAEu_x66wrI2242.jpg)
![2025年外研銜接版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2/0F/wKhkGWellQuAQziYAAEu_x66wrI2243.jpg)
![2025年外研銜接版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2/0F/wKhkGWellQuAQziYAAEu_x66wrI2244.jpg)
![2025年外研銜接版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02/0F/wKhkGWellQuAQziYAAEu_x66wrI22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銜接版必修3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如圖所示為某池塘內鯉魚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變化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a點和b點,鯉魚種群的增長率一定相等B.O~d時間段內,曲線最低點鯉魚種群的增長率不為零C.a~b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D.b~c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數量逐漸減少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時內血糖濃度變化趨勢的曲線是A.B.C.D.3、穩(wěn)態(tài)被破壞后,細胞新陳代謝會紊亂的根本原因是()A.溫度條件不能滿足細胞新陳代謝的正常要求B.滲透壓條件不能滿足細胞新陳代謝的正常要求C.細胞內復雜的酶促反應受嚴重影響D.酸堿度條件不能滿足細胞新陳代謝的正常要求4、下圖表示種群特征之間的關系;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數量、性別比例B.種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變化趨勢C.研究城市人口的變遷,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D.種群數量還受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5、下圖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動圖解,其中表示能量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的能量之和可以代表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B.圖示中和分別表示第一、二營養(yǎng)級流向蚯蚓的能量C.第一、二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D.代表的能量值與初級消費者從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相等6、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或其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A.利用誘蟲器來采集土壤中小動物主要是利用了其避光、趨濕、避高熱的習性B.基于預實驗基礎的探究NAA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不需設置空白對照C.制作小生態(tài)缸時,各組分和營養(yǎng)級之間的比例要合適,密封后要避免陽光直射D.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的實驗中,需要另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7、如圖代表肌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關系。X;Y、Z表示三種細胞外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飲食過咸,攝入水分較少,則Y中滲透壓會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質不可通過Z進入YC.肌細胞的代謝產物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質的穩(wěn)定依賴于神經調節(jié)8、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若②為腦細胞,則a處的濃度高于b處;若②為肌細胞,則a處的葡萄糖濃度高于b處.B.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就是指①③④中溫度、滲透壓及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C.①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于④,其最終匯入血漿參與血液循環(huán),若淋巴管阻塞,則會引起組織水腫D.在人體中,穩(wěn)態(tài)的維持需要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等的共同調節(jié)9、如圖表示某人從初進高原到完全適應;其體內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下列對AB段和BC段變化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為人初進高原,呼吸頻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緩沖物質轉化為其他物質;二是造血功能逐漸增強,紅細胞數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體組織細胞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進入血液D.AB段產生的乳酸,在BC段與NaHCO3反應10、下列關于種群數量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種群其種群數量將會逐漸增加B.在“S”形曲線中,不同的種群密度可能有相同的種群增長速率C.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都能在K值維持穩(wěn)定D.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所能達到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11、如圖表示某昆蟲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昆蟲種群數量的變化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B(tài).相同濕度不同溫度情況下,種群的數量各不相同C.溫度的變化會影響相對濕度對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D.溫度和相對濕度分別為32℃、90%時,對該昆蟲種群生存比較有利12、圖甲表示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情況;圖乙;丙表示演替過程中各種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過程最終會達到與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B.圖乙可表示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與時間的關系C.圖甲中,b點時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結構,d點時不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D.圖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13、下表是對某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yǎng)級,戊為分解者。(單位:102千焦/m2·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體內貯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02.612.4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
A.生產者是乙B.初級消費者是丁和戊C.能量從第三營養(yǎng)級到第四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6%D.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的總輸入大于能量的總輸出14、如圖表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被植食性動物利用過程中能量流動的部分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③/(①+⑤)×100%B.④中的能量用于植食性動物自身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其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C.⑤⑥⑦的能量未流入第二營養(yǎng)級,導致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流動是遞減的D.若該植食性動物為經濟動物,采取適當的措施提高③/②、④/③的值可提高經濟效益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5、內環(huán)境_____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16、根據高中生物學知識,用專業(yè)術語將表格補充完整:。生物學現象原理吃熟雞蛋容易消化高溫使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雜草,避免雜草與農作物_________②陽光、水分和無機鹽等;增加土壤中氧氣含量,促進根部_________③,從而促進無機鹽吸收;促進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頂解除_________⑤現象,以促進側芽的發(fā)育,從而使棉花多開花、多結果?!肮麡湟徊莨健绷Ⅲw農業(yè)運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17、特點:在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無機環(huán)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動則不同,能量在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各營養(yǎng)級時,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動,而不是_______。18、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是進行______和_______。這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整體。物質作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_______,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________與_______之間循環(huán)往返。19、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________等,通過_______傳遞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其來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20、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對_______,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應該_______,不應該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②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應該實施相應的_______投入,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_______與_______的協調。2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在生物學上就把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稱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以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_______。2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_______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8分)23、可以通過控制光照時間長短來控制花期_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實驗題(共2題,共12分)24、為了研究從植物中提取的可可堿是否可以作為除草劑;某科研小組開展了可可堿對鬼針草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和種子萌發(fā)影響的實驗探究,結果如下表。請回答:
注:有絲分裂指數=分裂期細胞數/觀察細胞的總數×100%。
(1)本實驗需要制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制片過程中根尖解離需要用到的試劑是________,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部分細胞圖像,箭號所指的細胞處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
(2)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當可可堿濃度達到1.0mmol·L-1時,在分裂期的細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細胞數目相對_______。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導致染色體無法移向細胞兩極。
(3)實驗結果表明,隨著可可堿濃度的升高,種子發(fā)芽率_____。為探究可可堿影響種子發(fā)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學提出假設:可可堿會降低種子中赤霉素的水平?,F欲通過實驗檢驗上述假設,請寫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魚塘養(yǎng)殖戶通過高密度放養(yǎng)和大量投放餌料飼養(yǎng)魚苗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但易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嚴重破壞魚塘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尋找凈化魚塘水質的生態(tài)方法,科研人員將魚塘水泵入藕塘進行研究。
(1)魚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有的草魚屬于一個_______。蓮藕在藕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中屬于_______。
(2)魚塘富營養(yǎng)化的水體中氮、磷等化合物的含量升高,還可能出現有害硫化物。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來自餌料中_______的分解。
(3)科研人員從上午9:00開始將富營養(yǎng)化的魚塘水從進水口泵入藕塘;從出水口引回,進行循環(huán)處理6h(如圖所示)。6h循環(huán)水量為魚塘總水量的10%,每隔2h從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采集水樣,測定相關指標,結果如下表。
。時間。
位置指標(mg/L)11:00
15:00
15:00
進水口。
出水口。
進水口。
出水口。
進水口。
出水口。
總磷含量。
0.39
0.36
0.35
0.31
0.39
0.34
總氮含量。
2.19
2.06
2.21
2.02
2.16
1.91
化學耗氧量(COD)
10.08
8.42
10.08
8.56
9.35
7.92
①化學耗氧量(COD)是指水體中的有機物等在規(guī)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水體的污染程度。COD值越高,污染程度_________。
②據表推測,循環(huán)藕塘處理可以改善富營養(yǎng)化的魚塘水質,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
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藕塘能夠改善魚塘水質的原理是__________。(答出2條即可)
④科研人員進一步檢測了水中溶氧量(DO),水體中的氧氣主要由水中的藻類光合作用產生。檢測結果顯示,不同處理時間后,出水口處DO均明顯低于入水口,推測DO發(fā)生此種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據此,提出進一步完善該方案的措施是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4題,共8分)26、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能激活免疫細胞釋放炎癥細胞因子,引起炎癥反應。發(fā)生炎癥反應后,人體也可以通過穩(wěn)態(tài)調節(jié)機制,緩解炎癥反應,部分機理如下圖。
(1)由圖可知;炎癥細胞因子刺激下丘腦所進行的調節(jié)過程為_________調節(jié),物質a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當T細胞活性下降,機體緩解炎癥反應的癥狀的能力會降低,據圖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感染會使機體出現發(fā)熱癥狀,在此過程中,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___________,促進機體產熱的兩種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蔓延全球,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該類肺炎的典型癥狀是發(fā)熱(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瀉等。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學說認為體溫調節(jié)機制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jié),調定點是該恒溫器調節(jié)溫度的基準;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溫度時,機體通過調節(jié)回到調定點水平。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侵染能引起體溫調定點改變而導致機體發(fā)熱。回答下列問題:
(1)體溫調節(jié)的“恒溫器”位于________中,SARS-CoV--2侵染人體后,會使體溫調定點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進而導致________等激素分泌增多;機體產熱量增多。
(2)侵人人體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可作為________誘導機體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進而產生免疫力。
(3)冠狀肺炎患者發(fā)熱、腹瀉等會引起機體失水,內環(huán)境的滲透壓升高,________釋放的抗利尿激素量會增加,促進________對水分的重吸收;尿量減少?;颊咝枰m量補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將毒素排出體外。
(4)疫情期間;多種自媒體發(fā)布了眾多有關新冠肺炎的言論。例如,①1個新冠病毒能夠在空氣中迅速繁殖為成百上千個;②可以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漿對患者進行治療,倡議痊愈者積極捐獻血漿。請從生物學角度對以上言論的科學性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言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如圖甲為某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金字塔簡圖,其中Ⅰ、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yǎng)級,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圖乙表示能量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某一營養(yǎng)級的變化示意圖;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請據圖作答。
(1).圖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況下,位于營養(yǎng)級Ⅳ的生物個體數量一般遠遠少于Ⅲ,主要原因是營養(yǎng)級越高,可利用能量_______。
(2).圖乙中,若A表示圖甲中營養(yǎng)級Ⅱ所攝入的全部能量,則B表示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若圖甲中營養(yǎng)級Ⅰ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y,則營養(yǎng)級Ⅰ、Ⅱ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_________(用圖中所給字母的表達式表示)。
(3).由圖乙可以總結出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___________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______________之間循環(huán)往返。
(4).若圖甲營養(yǎng)級Ⅰ;Ⅱ、Ⅲ各有一種生物甲、乙、丙;構成食物關系如圖: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為X的部分直接提供給丙,則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給字母的表達式表示)。29、如圖1是某人工魚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循環(huán)模式圖;圖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圖2為該某人工魚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生物之間的營養(yǎng)結構關系。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1中過程①表示的生理過程主要是____________,如圖2中的A、B、C、D表示圖1中的四種魚,圖1中和A、B、C、D對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捕魚時可以通過控制網眼的大小,獲得體型較大的魚,以提高經濟效益,并保持各種魚的年齡組成為__________。
(3)碳在無機環(huán)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__________形式進行循環(huán)。
(4)如果養(yǎng)殖戶向魚塘中投放了過多的餌料,殘余餌料會沉到水底,導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強,水體溶氧量_______(降低/升高),魚類大量死亡,水質惡化,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是有限的。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分析】
圖示是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變化曲線圖;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時,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詳解】
A.圖中a點和b點,鯉魚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都等于1.5,因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即出生率?死亡率=1/2死亡率,由于a、b兩點的死亡率不相等,所以a、b兩點的種群增長率不等;A錯誤;
B.0~d時間段內,曲線最低點鯉魚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小于零;故增長率小于零,B正確;
C.a~b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零;故年齡組成為增長型,C錯誤;
D.b~c時間段內,該鯉魚種群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D錯誤。2、B【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剛進餐時還沒有消化;所以血糖濃度低,飯后一段時間消化吸收進去高峰期,血糖濃度也到了最高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的血糖用于供給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逐漸降低,等降到一定值時,由于體內的反饋作用,人體將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糖類供代謝使用,所以處于輕微的波動。所以B正確。A;C、D不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血糖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C【分析】【分析】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實例:①血糖正常--保證機體正常的能量供應;②體溫;pH相對恒定--酶活性正常;細胞代謝正常;③滲透壓相對穩(wěn)定--細胞維持正常的形態(tài)和功能。
【詳解】
細胞代謝是細胞內發(fā)生的一系列化學變化的總稱;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發(fā)揮活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等條件。穩(wěn)態(tài)被破壞后,溫度和pH等條件的改變,使酶促反應受到影響,從而使細胞代謝紊亂。
故選C。
【點睛】
本題考查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概念、調節(jié)機制、意義等基礎知識,能根據題干要求作出準確的判斷。4、B【分析】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年齡組成可以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種群密度只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變化,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出生率而影響種群密度變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種群數量、性別比例。
【詳解】
A;結合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數量、性別比例,A正確;
B;種群密度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③種群數量變化的趨勢,B錯誤;
C;遷入率和遷出率能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變遷,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C正確;
D;在自然界;種群數量還受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因素的影響,D正確。
故選B。5、C【分析】【分析】
1;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的輸入: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生產者經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陽能開始的.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流經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
2;能量的傳遞:(1)傳遞的渠道:食物鏈和食物網;(2)傳遞的形式: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
3;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輸入到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逐級減少的;傳遞效率:一個營養(yǎng)級的總能量大約只有10%~20%傳遞到下一個營養(yǎng)級。
4;某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5、分析題圖:圖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動圖解,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能量+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因此圖中N3表示初級消費者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
【詳解】
A、N1為生產者同化的能量;可以代表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A錯誤;
B、由于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屬于上一個營養(yǎng)級,因此N4和N5都表示第一營養(yǎng)級流向蚯蚓的能量;B錯誤;
C、第一營養(yǎng)級(生產者)的同化量為N1,第二營養(yǎng)級(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為N3+N7=N2?N5,第一、二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第二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與第一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的比值,即(N2?N5)/N1×100%;C正確;
D、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故N2-N5或N3+N7表示初級消費者從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D錯誤。
故選C。6、D【分析】【分析】
1、大多數土壤動物身體微小,不適于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在這類研究時,常采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即用一定規(guī)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蟲器等)進行取樣,通過調查樣本中小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來推測某一區(qū)域內土壤動物的豐富度。
2;預實驗是在正式實驗之前;用標準物質或只用少量樣品進行實驗,以便摸出最佳的實驗條件,為正式實驗打下基礎.預實驗需要設置用蒸餾水處理的對照組。
3;統(tǒng)計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yǎng)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yǎng)液自行滲入,多余培養(yǎng)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
【詳解】
A;由于土壤中小動物具有避光、趨濕、避高熱的習性;所以可以用誘蟲器來采集土壤中小動物,A正確;
B;由于預實驗可以判斷實驗的可行性和為實驗探索條件;因此基于預實驗基礎的探究NAA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不需設置空白對照,B正確;
C;制作小生態(tài)缸時;各組分和營養(yǎng)級之間的比例要合適,密封后要避免陽光直射,避免溫度升高對實驗造成影響,C正確;
D;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的實驗中;在實驗的前后形成了對照,不需要單獨設置對照實驗,D錯誤。
故選D。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7、B:D【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肌細胞直接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X為組織液,組織液與血漿可進行雙向物質交換,Y為血漿,則Z為淋巴液。
【詳解】
A、若飲食過咸,攝入水分較少,則血漿中水分會較少,血漿滲透壓會升高,A正確;
B、組織液中的抗體、某些激素等大分子物質可通過淋巴液進入血漿,B錯誤;
C、肌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乳酸或二氧化碳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組織液pH降低,C正確;
D、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依賴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的調節(jié),D錯誤。
故選BD。8、A:D【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圖中①為淋巴;②為細胞內液,③為組織液,④為血漿。
【詳解】
A、若②為腦細胞,腦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則a處的濃度高于b處;若②為肌細胞,血液流經肌細胞會將葡萄糖進行細胞呼吸消耗掉或合成肌糖原,則a處的葡萄糖濃度高于b處,A正確;
B、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不僅包括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穩(wěn)定,也包括內環(huán)境各種化學成分的穩(wěn)定,B錯誤;
C、[①]淋巴液中的蛋白質含量低于[④]血漿,C錯誤;
D、人體穩(wěn)態(tài)的維持需要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等的共同調節(jié),D正確。
故選AD。9、B: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線圖:圖示表示某人從初進高原到完全適應,其體內血液中乳酸濃度的變化曲線.AB段上升是因為人初進高原,空氣稀薄,氧氣不足,無氧呼吸加強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漿中的緩沖物質(NaHCO3)轉化為其他物質以及造血功能逐漸增強;紅細胞數量增多,機體供氧逐漸充足。
【詳解】
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進高原;空氣稀薄,氧氣不足,無氧呼吸加強所致,A錯誤;
D;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緩沖物質轉化為其他物質;二是造血功能逐漸增強;紅細胞數量增多,能運輸更多的氧氣,B正確。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體組織細胞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乳酸進入血液,C正確;
D、AB段產生的乳酸,在BC段與NaHCO3反應生成乳酸鈉和碳酸;D正確。
故選BCD。
【點睛】10、A:C:D【分析】【分析】
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wěn)定的增長曲線,稱為“S”型曲線。S型曲線是在資源和空間有限的條件下形成的,“S”型曲線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最大數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又稱K值。
【詳解】
A;年齡組成并不是決定種群的數量;只是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由于受氣候、食物、天敵等因素的影響,原先年齡組成為增長型的種群,其數量可能會下降,A錯誤;
B;根據“S”型曲線的斜率可知;不同的種群密度可能具有相同的種群增長速率,B正確;
C;對于自然環(huán)境中的種群而言;種群數量達到K值以后,可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C錯誤;
D;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時;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D錯誤。
故選ACD。11、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線圖可知;圖表示的是某昆蟲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自變量是溫度和相對濕度,因變量是種群數量的變化,圖中溫度32.5°C;相對濕度為90%時,該昆蟲種群數量最大。
【詳解】
A;由圖可知;該種群數量的變化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A正確;
B;相同濕度不同溫度情況下;曲線縱坐標數值有時會相同,即種群的數量有時會相同,B錯誤;
C;同種相對濕度條件下;不同溫度對應的種群數量不同,故溫度的變化會影響相對濕度對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C正確;
D;由圖可知;圖中溫度為32.5°C、相對濕度為90%時,該昆蟲種群數量最大,該條件下對該昆蟲種群生存比較有利,D正確。
故選ACD。12、A:B:D【分析】【分析】
分析甲圖:圖甲表示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情況;即棄耕農田→雜草叢生→灌木叢生→茂密的喬木林;分析曲線圖:圖乙;丙、丁表示演替過程中各種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詳解】
A;群落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guī)律、隨時間而變化的有序過程;任何環(huán)境下的演替最終都要達到一個成熟階段,這時群落和周圍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因此圖甲過程最終會達到與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A正確;
B;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不斷增大,最終趨于穩(wěn)定,因此圖乙可表示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與時間的關系,B正確;
C、圖甲中,b點和d點時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C錯誤;
D;群落演替過程中存在“優(yōu)勢取代”現象;由“棄耕農田”到“雜草叢生”,草本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加,由“雜草叢生”到“灌木叢生”,草本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逐漸減少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因此圖丙可表示草本植物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D正確。
故選ABD。13、A:C:D【分析】【詳解】
由表格可知乙是生產者,第一營養(yǎng)級,丁是第二營養(yǎng)級,甲是第三營養(yǎng)級,丙是第四營養(yǎng)級,第三營養(yǎng)級到第四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0.9÷15=6%。14、B:C:D【分析】【分析】
生產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這部分又可以流入分解者和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
【詳解】
A;能量傳遞效率是下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這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100%;圖中①+⑤不是第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是第一營養(yǎng)級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后剩余的能量,A錯誤;
B;④為植食性動物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后剩余的能量;這部分能量可用于植食性動物自身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又可以流入分解者和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B正確;
C;能量的去向一般有4個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也就是貯存在構成有機體的有機物中;三是死亡的遺體、殘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四是流入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生物體內,所以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C正確;
D;提高③/②的值可提高植食性動物的同化量;提高能量傳遞效率;提高④/③的值可提高植植食性動物有機物的積累量,可提高經濟效益,D正確。
故選BC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5、略
【分析】【詳解】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但人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huán)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jié)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就會遭到破壞?!窘馕觥糠€(wěn)態(tài)16、略
【分析】【詳解】
高溫使雞蛋中的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雜草;避免雜草與農作物競爭陽光;水分和無機鹽等,還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進有氧呼吸,進而促進根細胞對無機鹽的吸收,也可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無機鹽的含量。
棉花打頂為解除頂端優(yōu)勢;降低側芽生長素濃度,促進側芽發(fā)育成枝條,使棉花多開花;多結果。
果樹和草菇表現出的分層現象屬于該群落的垂直結構,立體農業(yè)利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窘馕觥勘坏鞍酌杆飧偁幱醒鹾粑纸庾饔庙敹藘?yōu)勢空間結構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反復利用逐級遞減單方向循環(huán)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載體動力無機環(huán)境生物群落19、略
【解析】①.光、聲、溫度、濕度、磁力②.物理過程③.無機環(huán)境④.生物。20、略
【解析】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干擾程度②.適度③.物質、能量④.結構⑤.功能21、略
【解析】①.抵抗力穩(wěn)定性②.恢復力穩(wěn)定性22、略
【解析】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四、判斷題(共1題,共8分)23、A【分析】【分析】
【詳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響;因此可以通過控制光照時間長短來控制花期,正確。
【點睛】五、實驗題(共2題,共12分)24、略
【分析】【詳解】
(1)解離液的作用是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成分為鹽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右圖中箭頭所指細胞染色體著絲點都排在赤道板上,處于細胞分裂中期。(2)由表可知,當可可堿濃度達到1.0mmol.L-1時,處于后期和末期的細胞所占比例明顯低于其他濃度,說明處于該期的細胞數目相對較少。而前中期變化相對較小,所以可能是可可堿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3)隨著可可堿的濃度的升高,種子發(fā)芽率明顯降低。實驗目的為:探究可可堿會降低種子中赤霉素的水平。自變量為可可堿濃度,因變量為赤霉素的含量。實驗設計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濃度的可可堿處理鬼針草種子,一段時間后測定各組種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堿濃度與赤霉素含量的關系。
【考點定位】有絲分裂與探究實驗【解析】(1)鹽酸(或鹽酸和酒精)中(2)減少可可堿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3)降低以不同濃度的可可堿處理鬼針草種子,一段時間后測定各組種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堿濃度與赤霉素含量的關系25、略
【分析】【分析】
依題文可知;通過識表再結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結構和營養(yǎng)結構以及功能等相關知識做答。
【詳解】
(1)依題文可知;種群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由此魚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有的草魚屬于一個種群;蓮藕是自養(yǎng)型生物,所以其在藕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中屬于生產者;
(2)硫元素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所以硫化物最可能是來自餌料中蛋白質的分解;
(3)①識表可知;COD值越高,分解的有機物越多,說明水體富營養(yǎng)化帶來的污染程度越高;
②識表可知;每一個時間點,出水口與進水口比較,出水口的總磷;總氮含量和COD值均有所下降,所以循環(huán)藕塘處理可以改善富營養(yǎng)化的魚塘水質;
③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一般包括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三個方面;由此藕塘能夠改善魚塘水質的原理可以是蓮藕等水生植物吸收魚塘水中的N、P等元素用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蓮藕根、莖對水流起阻滯、減緩作用,利于一些物質沉降;蓮藕根、莖為水中分解有機物的微生物提供附著場所;
④檢測結果顯示出水口處DO均明顯低于入水口;依題文可知,這種變化是由于藕塘中蓮藕葉的遮擋減弱了水體中藻類的光合作用,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減少;藕塘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量增多;完善措施是選用其他不遮蔭的水生植物或適當降低蓮藕的種植密度,從而增強光合作用的強度。
【點睛】
本題文重在考查學生通過識圖表獲取大量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對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對問題能進行合理的解釋、推理,做出準確的判斷?!窘馕觥糠N群生產者蛋白質越高與進水口比較,出水口的總磷、總氮含量和COD值均有所下降蓮藕等水生植物吸收魚塘水中的N、P等元素用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蓮藕根、莖對水流起阻滯、減緩作用,利于一些物質沉降;蓮藕根、莖為水中分解有機物的微生物提供附著場所由于藕塘中蓮藕葉的遮擋減弱了水體中藻類的光合作用,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減少;藕塘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量增多選用其他不遮蔭的水生植物或適當降低蓮藕的種植密度六、綜合題(共4題,共8分)26、略
【分析】【分析】
題圖為發(fā)生炎癥反應后,人體通過一定的調節(jié)機制緩解炎癥反應的部分機制。分析圖可知,炎癥細胞因子刺激迷走神經纖維A,將刺激傳至延髓,再經過迷走神經纖維B傳到脾神經,從而分泌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T細胞,刺激T細胞釋放乙酰膽堿,乙酰膽堿抑制巨噬細胞產生炎癥細胞因子。另一方面,炎癥細胞因子將刺激傳至下丘腦,下丘腦分泌物質a(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物質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抑制巨噬細胞產生炎癥細胞因子。
【詳解】
(1)由圖中相關過程可知:炎癥細胞因子將刺激傳至下丘腦,下丘腦分泌物質a(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物質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于腎上腺,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抑制巨噬細胞產生炎癥細胞因子。該過程體現了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
(2)由圖中過程分析可知;當T細胞活性下降,乙酰膽堿分泌減少,從而對巨噬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巨噬細胞可釋放更多的炎癥細胞因子,炎癥反應加劇,因此機體緩解炎癥反應的癥狀的能力會降低。
(3)在體溫調節(jié)中;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在寒冷條件下,能促進機體產熱的兩種激素是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點睛】
本題考查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分析題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另外掌握激素分級調節(jié)的方式,善于利用該基礎知識與圖中相關過程進行相互印證,進而解決相關問題?!窘馕觥糠旨壌倌I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T細胞活性下降,乙酰膽堿分泌減少,從而對巨噬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下丘腦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27、略
【分析】【分析】
1.體內水少或吃的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同時大腦皮層產生渴覺(飲水);
2.體內水多→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少→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
3.體液免疫過程為: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贵w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和對人體細胞的黏附。
【詳解】
(1)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中;由題意可知,SARS-CoV--2侵染人體后,會使體溫調定點升高,進而導致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因為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能促進物質代謝,因此機體產熱量增多。
(2)進入人體的SARS-CoV-2的特定蛋白可作為抗原誘導機體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而漿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抗體,抗體能夠與相應的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進而抑制了病毒的擴散和增殖,記憶細胞能夠對病毒產生記憶,能夠對二次進入的病毒發(fā)生更強的免疫反應。
(3)冠狀肺炎患者發(fā)熱;腹瀉等會引起機體失水;內環(huán)境的滲透壓升高,下丘腦合成,并由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量會增加,從而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同時患者需要適量補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將毒素排出體外。
(4)①病毒屬于非細胞生物;沒有獨立的代謝能力,其增殖過程必須在宿主細胞內完成,顯然1個新冠病毒能夠在空氣中迅速繁殖為成百上千個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②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漿中具有SARS-CoV-2抗體;該抗體可以與該病毒的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進而抑制病毒的繁殖和侵染,因此利用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的血漿對患者進行治療是有科學道理的。
【點睛】
熟知水鹽平衡調節(jié)以及體溫調節(jié)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免疫調節(jié)的過程以及二次免疫的機理也是本題的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所屬事業(yè)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雙人翻轉座椅骨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廣西2025年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中心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1年中國鋁合金絲編織管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精密交流脈沖焊接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玻璃衛(wèi)浴產品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汽車前大燈鏡片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惠州2025年廣東惠州龍門縣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事務中心招聘編外環(huán)衛(wèi)工人1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平移大門驅動系統(tǒng)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合金鋼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GB/Z 43281-2023即時檢驗(POCT)設備監(jiān)督員和操作員指南
- 吊籃檢查記錄
- 《我的家族史》課件
- 湖北省技能高考機械類模擬試題
- 高空作業(yè)安全方案及應急預案
- 第一部分-氣排球運動介紹課件
- 世界局勢與主再來課件
- 思維游戲(小孩都喜歡玩的游戲)教學內容課件
- 儲能技術課后參考答案梅生偉
- 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
- 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標準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