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16-2021《城市綠化碳匯造林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33-T 2416-2021《城市綠化碳匯造林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33-T 2416-2021《城市綠化碳匯造林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33-T 2416-2021《城市綠化碳匯造林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33-T 2416-2021《城市綠化碳匯造林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

CCSB64

33

浙江省地方標準

DB33/T2416—2021

城市綠化碳匯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arbonsinkprojectinurbangreening

2021-12-24發(fā)布2022-01-24實施

浙江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3/T2416—2021

城市綠化碳匯計量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城市綠化碳匯項目的設計、減排量的預估與監(jiān)測方法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在城市的建成區(qū)、規(guī)劃建設區(qū),以增加碳匯為主要目標所實施的綠化項目。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標準。

GB50420城市綠地設計規(guī)范

GB/T50563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

LY/T1729香樟綠化苗木培育技術規(guī)程和質量分級

DB33/T640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規(guī)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城市綠化碳匯項目urbangreeningcarbonprojects

在城市的建成區(qū)、規(guī)劃建設區(qū),以增加碳匯為主要目標,兼顧景觀美化、發(fā)揮森林多重效益所實施

的綠化項目。城市的建成區(qū)、規(guī)劃建設區(qū)綠化主要分為公園綠地、生產(chǎn)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其

他綠地五大類。

3.2

計入期creditingperiod

項目活動產(chǎn)生的減排量的時間期限。

3.3

項目區(qū)projectssite

由一個或多個具有明確地理邊界的地塊或小班組成的、用于實施城市綠化碳匯項目的區(qū)域。

3.4

基準線情景baselinescenario

不實施城市綠化碳匯項目時,在計入期中項目區(qū)內最有可能的綠化狀況及碳吸收情況。

3.5

額外性additionality

城市綠化碳匯項目活動所帶來的減排量相對于基準線情景是額外的。

3.6

1

DB33/T2416—2021

基準線碳匯量baselinenetGHGremovalbysinks

在沒有城市綠化碳匯項目活動時,基準線情景下項目區(qū)內各碳庫的碳儲量變化量之和。

3.7

項目排放量increaseinnon-co2GHGemissionswithintheprojectboundary

由項目活動本身引起且發(fā)生在項目活動邊界之內的,因火災引起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證的非二

氧化碳溫室氣體(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增加量。

3.8

項目碳匯量netGHGremovalbysinks

在城市綠化碳匯項目區(qū)內所選的各個碳庫碳儲量變化量之和,減去項目排放量后所得的差值。

3.9

泄漏排放量leakage

由城市綠化碳匯項目本身引起的、發(fā)生在項目區(qū)外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證的溫室氣體源排放

的增加量。

3.10

項目減排量exantenetanthropogenicGHGremovalbysinks

由項目活動所產(chǎn)生的、人為的凈溫室氣體清除量,也稱為項目凈碳匯量,其數(shù)值等于項目實際碳匯

量減去基準線碳匯量,再減去泄漏排放量。

3.11

森林碳庫forestcarbonpools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儲碳的場所,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機質。

3.12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

土壤層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所有活生物量,包括干、樁、枝、皮、種子和葉。

3.13

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biomass

所有直徑>2.0mm的活根生物量。

3.14

枯落物litter

礦質土層或有機土壤以上、直徑<5.0cm或其它規(guī)定直徑的、處于不同分解狀態(tài)的所有死生物量,

包括枯落物、腐殖質以及直徑范圍在1.0mm~2.0mm的活細根。

3.15

枯死木deadwood

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的生物量,包括枯立木、直徑≥5.0cm或其它規(guī)定直徑的枯枝、死根和樹樁。

3.16

土壤有機質soilorganicmatter

在一定深度(通常為1.0m)內礦質土和有機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機碳,以及直徑<1.0mm的活

細根。

4項目實施的基本條件

項目實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項目所開展的綠化活動,不違反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措施和有關強制性標準;

2

DB33/T2416—2021

b)項目實施地塊的土地權屬(所有權、使用權)應清晰,無權屬糾紛,并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提供的相關證明;

c)實施地為非建設用地時,種植樹木不應改變原來土地使用方式,不應造成項目實施前已有農業(yè)

活動的轉移;

d)實施項目區(qū)應適宜樹木生長,或經(jīng)過改造能適應樹木生長,預期能發(fā)揮較大的碳匯功能;

e)項目實施中可使用來自苗圃的大苗移栽,但不應使用大樹移栽;

f)項目活動不采伐原有的散生木。

5基準線與計量監(jiān)測方法

5.1項目邊界確定

5.1.1地理邊界

5.1.1.1事前項目邊界可通過規(guī)劃圖確定。

5.1.1.2事后項目邊界為實施地塊或小班的地理邊界。

5.1.1.3地理邊界應提交由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制作的圖形文件,以及各地塊明顯界址點的坐標文件,含地

塊號、明顯界址點號的經(jīng)緯度坐標或平面坐標。

5.1.2時間邊界

項目計入期一般為20年。監(jiān)測和核證間隔時間為5年,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調整至10年。

5.2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

5.2.1碳庫

碳庫選擇見表1。

表1碳庫的選擇

碳庫是否選擇備注

地上生物量選擇包括干、樁、枝、皮、種子和葉

地下生物量選擇直徑>2.0mm的活根生物量

枯死木、枯落物、土壤有機碳不選擇這些碳庫碳儲量占比≤5%,并變化量不明顯。

5.2.2溫室氣體排放源

溫室氣體排放源選擇見表2。

表2溫室氣體排放源的選擇

排放源氣體是否選擇備注

CO2不選擇已在生物質碳儲量變化體現(xiàn)

木質生物

CH4選擇只計量森林火災燃燒所引起的CH4排放

質燃燒

N2O選擇只計量森林火災燃燒所引起的N2O排放

3

DB33/T2416—2021

5.3基準線情景識別和額外性論證

5.3.1基準線情景識別方法

識別和確定沒有實施城市綠化碳匯項目的情況下,在計入期內,項目區(qū)最有可能的綠化狀況。默認

基準線情景為項目活動實施前,項目區(qū)長期最主要的地被覆蓋狀況,并由此測算出基準線碳匯量。

5.3.2額外性論證方法

額外性論證方法有障礙分析、投資分析和普遍性做法分析三類。大項目(年均減排量>16000tCO2-e)

需采取“第一類+第三類”或“第二類+第三類”的額外性論證方法:

——第一類方法:障礙分析。項目參與方只要證明項目存在以下障礙之一,之后轉入“第三類方法”:

投資障礙。需要證明實施項目,存在缺乏融資渠道或即使有融資渠道但由于各種障礙(如

條件苛刻、還貸能力低等)而無法獲得資金等障礙;

技術障礙。需要證明項目存在影響技術應用的障礙,如缺乏專業(yè)人才,或缺乏應用技術的

基礎條件等。

——第二類方法:投資分析??刹捎煤唵纬杀痉治龇ɑ蚴找媛史ㄟM行投資分析,之后轉入“第三類

方法”:

簡單成本分析。證明項目實施成本高于基準線情景下的成本;

收益率分析。證明項目在沒有碳匯收益的情況下,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低于8%的行業(yè)基

準收益率。

注:行業(yè)基準收益率數(shù)據(jù)來源《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建設部關于印發(fā)建設項目經(jīng)濟評價方法與參數(shù)的通知》(發(fā)改投資

[2006]1325號)。

——第三類方法:普遍性做法分析。定性論證項目的城市綠化并不具備廣泛性,在項目所在地區(qū)很

少被采用。

小項目(年均減排量≤16000tCO2-e)只需采用以上三類方法中的一種即可。

5.4項目區(qū)分層

5.4.1基準線情景碳層劃分

實施地為建設用地時,基線碳儲量及其變化值都為0;當實施地為非建設用地時,基線碳儲量及其

變化值不為0,應根據(jù)綠化植物配置(喬、灌),林齡、郁閉度等影響碳儲量的關鍵因子進行基準線情

景碳層的分層劃分。

5.4.2項目情景碳層劃分

基于項目造林綠化設計,根據(jù)項目區(qū)綠化植物配置(喬、灌),進行事前分層,分為喬木和灌木;

根據(jù)項目實施情況,對項目區(qū)進行事后分層。

5.5基準線碳匯量

5.5.1當實施地為建設用地時,基準線碳匯量可假定為0。

5.5.2當實施地為非建設用地,且分布有綠化樹種,則基準線碳匯量的計算方法見公式(1):

注:保留原有灌木。根據(jù)經(jīng)濟有效性原則和參照核證碳標準(VerifiedCarbonStandard,VCS)有關規(guī)程做法,在

基準線情景和項目情景下,本標準對灌木生物量碳儲量變化量均予以忽略,不予計量與監(jiān)測。

??BSL,t=??TREE_BSL,t………………(1)

式中:

4

DB33/T2416—2021

?CBSL,t——第t年的基準線碳匯量,tCO2-e/年;

t——1,2,3…t'項目活動開始后的年數(shù),其中t'為項目計入期最后一年的年數(shù);

?CTREE_BSL,t——第t年,基準線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根據(jù)基準線分層,計算每一層的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之和,即為基準線林木生物質碳儲量

的年變化量(?CTREE_BSL,t)。計算方法見公式(2):

?

??TREE_BSL,t=∑??TREE_BSL,i,t……………(2)

?=1

式中:

?CTREE_BSL,t——第t年,基準線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L——碳層數(shù)量;

i——基準線林木第i碳層;

?CTREE_BSL,i,t——第t年,基準線第i碳層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基準線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CTREE_BSL,i,t),用定期平均數(shù)表示,計算方法見公式(3):

???

TREE_BSL,i,t2TREE_BSL,i,t1…………(3)

??TREEBSL,i,t=

?2??1

式中:

?CTREE_BSL,i,t——第t年,基準線第i層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CTREE_BSL,i,t——第t年,基準線第i層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累計值),tCO2-e;

t1,t2——項目開始以后的第t1年和第t2年,且t1≤t≤t2。

林木生物質碳儲量計算方法見公式(4):

?

44

?=×∑(?×??)………(4)

TREE_BSL,i,t12TREE_BSL,i,j,tj

?=1

式中:

CTREE_BSL,i,t——第t年,基準線第i層林木生物質的碳儲量,tCO2-e;

44/12——CO2與C的分子量之比;

J——總樹種數(shù);

j——第i層中的第j樹種;

第t年,基準線第i層樹種j的林木生物量,td.m.;

BTREEBSL,i,j,t——

CFj——樹種j的生物量含碳率,tC/(td.m.),缺省值為0.50。

林木生物量(BTREE,i,j,t)可采用生物量擴展因子法或生物量方程法進行測算:

——生物量擴展因子法。利用適合當?shù)氐囊辉姆e表或二元材積表(材積方程),通過林木胸徑(DBH)、

樹高(H)查算樹干材積;利用基本木材密度(D)和生物量擴展因子(BEF)將林木樹干材積

轉化為林木地上生物量;利用地下與地上生物量比(R)將地上生物量轉化為林木生物量,計

算方法見公式(5):

?TREE,i,j,t=?i,j,t×?j×???j×(1+?j)…………(5)

式中:

BTREE,i,j,t——第t年,第i層林木樹種j的生物量,td.m.;

Vi,j,t——第t年,第i層樹種j的林木樹干材積,用胸徑(DBH)和(或)樹高(H)數(shù)據(jù)查材積表

或用材積方程計算得來,m3;

5

DB33/T2416—2021

3

Dj——樹種j的基本木材密度(帶皮),td.m./m;

BEFj——樹種j的生物量擴展因子,用于將樹干材積轉化為林木地上生物量,無量綱;

Rj——樹種j的地下與地上生物量比,無量綱。

——生物量方程法。按公式(6)進行計算:

?TREE,i,j,t=?j(DBH,H)×(1+?j)…………(6)

式中:

BTREE,i,j,t——第t年,第i層林木樹種j的生物量,td.m.;

fj(DBH,H)——將第t年第i層樹種j的測樹因子(DBH,H)轉化為地上生物量的回歸方程。分為一元

生物量方程(DBH)和二元生物量方程(DBH、H);

Rj——樹種j的地下與地上生物量比,無量綱。

在項目實施和監(jiān)測階段,在項目區(qū)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設置基準線控制樣區(qū)并在其內設置基準線控

制固定標準地用于監(jiān)測基準線碳儲量變化量。

5.6項目碳匯量

5.6.1項目碳匯量計算

項目碳匯量等于在城市綠化碳匯項目區(qū)內所選的各個碳庫碳儲量變化量之和,減去項目排放量后所

得的差值。計算方法見公式(7):

??ACURRAL,t=??p,t????E,t…………(7)

式中:

?CACURRAL,t——第t年項目的凈碳匯量,tCO2-e/年;

?Cp,t——第t年項目區(qū)內所選碳庫的碳儲量變化量,tCO2-e/年;

GHGE,t——第t年由于木質生物質燃燒所引起的項目區(qū)內非CO2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量(CH4

和N2O),tCO2-e/年。

第t年時,項目區(qū)內所選碳庫碳儲量變化量的計算方法如公式(8)所示:

??p,t=??TREE_P,t…………(8)

式中:

?CTREE_P,t——第t年,項目區(qū)內林木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5.6.2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變化量

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CTREE_P,t)的計算方法見公式(9)、公式(10)和公式

(11):

?

??TREE_P,t=∑??TREE_P,i,t…………(9)

?=1

?TREE_P,i,t2??TREE_P,i,t1

??TREE_P,i,t=…………(10)

?2??1

44

?=×(?×??)…………(11)

TREE_P,i,t12TREE_P,i,ti

式中:

?CTREE_P,i,t——第t年,項目第i層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6

DB33/T2416—2021

第t年,項目第i層林木生物質的碳儲量,tCO2-e;

CTREEP,i,t——

第t年,項目第i層的林木生物量,td.m.;

BTREEP,i,t——

CFi——項目第i層的林木的生物量含碳率,tC/(td.m.),缺省值0.50。

在估計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量(BTREE_P,i,t)時,可采用生物量擴展因子法公式(5)或生物量方程法

公式(6)進行計算。

在項目設計階段,根據(jù)項目綠化情況,可選用樹木生長曲線、“林分密度控制圖法”、林分收獲表

法、科學實驗結果、生產(chǎn)實踐成果,估計項目情景下林木的蓄積(生物量)生長動態(tài)變化,以此計量項

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變化量。

在項目監(jiān)測階段,采用分層抽樣調查方法,實測林木蓄積量或生物量及其變化量,計算項目區(qū)內林

木生物質碳儲量變化量。

5.6.3項目排放量

項目排放量只考慮由森林火災所造成的項目區(qū)內CH4和N2O排放的增加量,計算方法見公式(12)。

在項目設計階段將項目區(qū)內上述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量設為0。在項目實施和監(jiān)測階段,項目排放量

只考慮發(fā)生森林火災燃燒地上生物量所引起的排放。如果不發(fā)生森林火災,GHGE,t為0。

???E,t=???FF,t

?

…(12)

=0.001×∑?BURN,i,t×?TREE,i,tL×COMFi×(??CH4,i×GWPCH4+??N2O,i×GWPN2O)

?=1

式中:

GHGE,t——第t年項目排放量,tCO2-e/年;

GHGFF,t——第t年,項目區(qū)內由于森林火災所導致的非CO2溫室氣體(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

增加量,tCO2-e/年;

0.001——將千克(kg)轉化成噸(t)的系數(shù);

2

ABURN,i,t——第t年,第i層過火面積,hm/年;

火災發(fā)生前,在最近一次核證的第年時第i層林木每公頃地上生物量的平均值,

bTREE,i,tL——TL

td.m./hm2;

COMFi——第i層的燃燒因子,無量綱;

第i層的CH4排放指數(shù),gCH4/(kg燃燒的干物質);

EFCH4,i——

CH4的全球增溫潛勢,無量綱,缺省值為21;

GWPCH4——

第i層的N2O排放指數(shù),gN2O/(kg燃燒的干物質);

EFN2O,i——

N2O的全球增溫潛勢,無量綱,缺省值為310。

GWPN2O——

火災引起林木地上生物量損失所排放的非CO2溫室氣體(甲烷和氧化亞氮),應采用最近一次核證

時分層的林木地上生物量數(shù)據(jù)和燃燒因子進行計算。第一次核證時,無論是自然或人為原因引起森林火

災造成林木燃燒,其非CO2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假定為0。

5.7泄漏排放量

在項目計入期,泄漏主要考慮使用運輸工具運輸樹苗等使用燃料引起的,發(fā)生在項目邊界之外的CO2

排放。如苗木來自城市內部,則泄漏LKt為0,不需要進行計量與監(jiān)測;如來自外部,則應當計量。

5.8項目減排量

項目減排量等于項目碳匯量,減去基準線碳匯量,再減去泄漏排放量。計算方法見公式(13):

7

DB33/T2416—2021

??AR,t=??p,t???BSL,t???t=??p,t???BSL,t…(13)

式中:

?CAR,t——第t年項目減排量,tCO2-e/年;

?Cp,t——第t年項目碳匯量,tCO2-e/年;

?CBSL,t——第t年基準線碳匯量,tCO2-e/年;

LKt——第t城市綠化碳匯項目活動所引起的泄漏排放量,tCO2-e/年,LKt取0。

5.9項目核證減排量計算

核證減排量的有效期與計入期相同。項目核證減排量,計算方法見公式(14):

?2

????T=∑??AR,t…(14)

?=?1

式中:

CCERT——核查期T(T=t2-t1)的項目核證減排量,tCO2-e;

t1,t2——分別為核查期的開始年份序數(shù)和結束年份序數(shù);

?CAR,t——第t年時城市綠化碳匯項目的項目減排量,tCO2-e/年。

6監(jiān)測程序

6.1資料核實

項目參與方(項目業(yè)主)在編制項目設計文件(簡稱PDD)時,需要制定監(jiān)測計劃,獲取編制監(jiān)測

報告和為核證機構開展核證工作所必需的相關數(shù)據(jù)和材料,包括:

a)證明項目符合本標準適用條件的證明材料,如項目規(guī)劃書、規(guī)劃圖、施工驗收書、竣工圖和權

屬證書等;

b)計算所選碳庫碳儲量變化量的數(shù)據(jù)和證明材料;

c)計算項目區(qū)內排放量的數(shù)據(jù)和證明材料。

上述數(shù)據(jù)應按照GB50420、GB/T50563、LY/T1729、DB33/T640中的要求進行監(jiān)測和采集。監(jiān)測

過程中獲取的所有數(shù)據(jù)、材料都應以紙質和電子版方式保存,并至少保存到項目計入期結束后兩年。

6.2基準線碳匯量的監(jiān)測

按PDD確定的項目基準線控制固定標準地的方法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評估林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

兩個碳庫碳儲量。按森林調查的要求,測定每個基準線控制標準地達到檢尺胸徑(BDH≥3.0cm)的所

有林木的胸徑。選用二元材積表或二元生物量方程時,在每個基準線控制標準地內測定25株~30株樣

木的樹高與胸徑的成對數(shù)據(jù),繪制樹高曲線或擬合樹高—胸徑方程,確定林分平均樹高及徑階平均樹高,

按公式計算基準線碳匯量。

6.3項目活動的監(jiān)測

項目參與方應對項目計入期內的綠化、養(yǎng)護活動(造林、施肥、修枝等)和項目區(qū)內森林災害(毀

林、林火、病蟲害等)發(fā)生情況以及項目邊界與面積進行監(jiān)測并詳細記錄。項目邊界、面積監(jiān)測,利用

規(guī)劃圖、竣工圖現(xiàn)場勾繪,或利用無人機實測,面積監(jiān)測誤差≤5%,誤差較大時需人工測量調整。

6.4事后分層

8

DB33/T2416—2021

一般與項目事前分層一致,如變化較大,按事前分層監(jiān)測困難太大時,可根據(jù)項目實際開展綠化情

況和養(yǎng)護情況等關鍵分層因素,適當調整事前項目分層。

6.5抽樣設計

按照95%的可靠性(概率保證)和95%的抽樣精度要求和采用分層抽樣調查的樣本單元計算方法(具

體可采用比例分配法或最優(yōu)分配法),計算所需要的固定樣地數(shù)量。項目區(qū)內蓄積量或生物量分布比較

均勻,可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等距抽樣的樣本單元數(shù)計算方法,計算所需固定樣地數(shù)量。計算公式見附

錄C。

6.6樣地設置

城市綠化造林林帶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寬度在10m以上,或兩平行林帶的帶

距≤8m時可以按片林調查;未達林地標準的單行且冠幅<10m的樹帶,按四旁樹計。片林的樣地設置方

法如下:

a)在各層中隨機確定起點后,等距布點設置固定樣地;或在各層中隨機布設固定樣地;

b)固定樣地大小為0.04hm2~0.06hm2,樣地形狀為方形(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

c)固定樣地采用羅盤儀或全站儀測設,做好引線記錄,并在樣地四個角設立明顯的固定標志;在

圓形樣地中心設立明顯的固定標志;

d)固定樣地記錄:設計并填寫固定樣地調查記錄表,詳細記錄樣地的行政位置、小地名和西南角

點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坐標、地位級或立地指數(shù)、樹種、起源、

齡級等信息。

6.7監(jiān)測頻率

按監(jiān)測計劃規(guī)定的周期和時間,監(jiān)測固定樣地,提交監(jiān)測報告。

6.8項目喬木層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監(jiān)測

項目喬木層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監(jiān)測,采用基于固定樣地的連續(xù)分層抽樣調查方法。項目林木生物

質碳儲量監(jiān)測的步驟如下:

a)在固定樣地內,實測達到起測胸徑(DBH≥3.0cm)的每株林木的胸徑。選用二元材積表或二

元生物量方程時,還應隨機選擇25株~30株林木測定胸徑和樹高,繪制樹高曲線,用以確定

各樣木樹高,徑階平均樹高或林分平均樹高;

b)采用生物量擴展因子法,計算方法見公式(6),或采用生物量方程法,計算方法見公式(7),

求算每個固定樣地林木生物量;

c)累加得到固定樣地內生物量或單位面積生物量;

d)按分層抽樣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計算各層樣本平均數(shù)(各層平均單位面積林木生物量估計值)及

其方差;然后計算分層抽樣總體平均數(shù)估計值(總體平均單位面積林木生物量估計值)及其方

差,總體林木生物量估計值,相對誤差以及抽樣精度,計算公式見附錄C;

e)計算第t年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的碳儲量估計值。計算方法見公式(15):

44

?=×?×??…(15)

TREE,t12TREE,t

式中:

CTREE,t——第t年項目區(qū)內的林木生物質碳儲量估計值,tCO2-e;

BTREE,t——第t年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量的估計值(第t年總體林木生物量估計值),td.m.;

9

DB33/T2416—2021

CF——林木生物量的含碳率;tC/(td.m.),缺省值為0.50。

f)計算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采用定期平均數(shù)計算。計算方法見公式(16):

??????

TREE,t2TREE,t1TREE,t2TREE,t1…(16)

??TREE(t1,t2)==

??2??1

式中:

第t1年和第t2年之間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年均變化量,tCO2-e/年;

dCTREE(t1,t2)——

CTREE,t——第t年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中的碳儲量估計值,tCO2-e;

T——連續(xù)兩次固定樣地調查的時間間隔,年;

t1,t2——自城市綠化碳匯項目活動開始以后的第t1年數(shù)和第t2年數(shù)。

首次核證時,將項目活動開始時林木生物質的碳儲量賦值給公式(13)中的變量,即首次

CTREE,t1

核證時,此時,t1為0,t2為自項目活動開始起直至首次核證的計入期最后一年的年

CTREE,t1=CTREE_BSL

份數(shù)。

g)計算核查期內第t年(t1≤t≤t2)時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變化量。計算方法見公式(17):

??TREE,t=??TREE(t1,t2)…(17)

式中:

?CTREE,t——第t年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的年變化量,tCO2-e/年;

第t1年和第t2年間項目區(qū)內林木生物質碳儲量年均變化量,tCO2-e/年。

dCTREE(t1,t2)——

6.9項目灌木生物量碳儲量的監(jiān)測

6.9.1樣方調查:設置4m2的正方形樣方;測量并記錄樣方內灌木的名稱、平均高度、蓋度及其他性

狀。

6.9.2生物量計算:根據(jù)生物量模型法或系數(shù)法計算樣方灌木層生物量,按面積比例推算樣地內單位

面積生物量、碳儲量。

6.9.3計量時優(yōu)先選用經(jīng)檢驗合格的當?shù)財?shù)學模型和參數(shù);在當?shù)厝狈δP秃蛥?shù)時,使用經(jīng)檢驗合

格的相似地區(qū)的數(shù)學模型和參數(shù);否則應開發(fā)適用于當?shù)氐臄?shù)學模型和參數(shù)。

6.10項目排放量的監(jiān)測

根據(jù)記錄的項目區(qū)內的每一次森林火災發(fā)生的時間、面積、地理邊界等數(shù)據(jù),按照公式(12)計算

項目區(qū)內因森林火災燃燒地上林木生物質所引起的項目排放量。

6.11精度控制與校正

6.11.1不確定性分析主要針對項目情景下固定樣地的抽樣調查的相對誤差。項目林木碳儲量及變化量

監(jiān)測按照分層抽樣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抽樣精度計算。

6.11.2監(jiān)測精度:在95%的可靠性水平下,項目林木蓄積量或生物量估計值的抽樣精度≥95%。

6.11.3抽樣精度達不到要求時,項目參與方可通過增加固定樣地數(shù)量,使抽樣精度符合要求。

6.12相關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的確定和監(jiān)測

6.12.1不需要監(jiān)測的參數(shù)

2

樹種j的生物量含碳率CFj為0.5tC/(td.m.),毛竹等大型竹種平均單位面積生物量為60.647t/hm,

2

雷竹等小型竹種平均單位面積生物量為31.356t/hm。樹種j的基本木材密度Dj、生物量擴展因子BEFj

和地下與地上生物量比Rj見附錄A。其他不需要監(jiān)測或只需監(jiān)測一次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見表3。

10

DB33/T2416—2021

表3不需要監(jiān)測或只需監(jiān)測一次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

數(shù)據(jù)/參數(shù)COMFiEFCH4,iEFN2O,i

單位無量綱gCH4/kg燃燒的干物質gN2O/kg燃燒的干物質

應用的公式

公式(12)公式(12)公式(12)

編號

第i層的燃燒氧化因子(針對每

描述第i層的CH4排放因子第i層的N2O排放因子

個植被類型)

參數(shù)選擇的優(yōu)先順序如下:

參數(shù)選擇的優(yōu)先順序如下:

數(shù)據(jù)來源選擇的優(yōu)先順序如下:(a)項目所在地區(qū)的調查數(shù)

(a)項目所在地區(qū)的調查數(shù)據(jù);

(a)項目所在地區(qū)的調查數(shù)據(jù);據(jù);

(b)相鄰地區(qū)相似條件下的調查

(b)相鄰地區(qū)相似條件下的調查(b)相鄰地區(qū)相似條件下的

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來源數(sh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

(c)國家水平的適用于項目區(qū)的

(c)國家水平的適用于項目區(qū)的(c)國家水平的適用于項目

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區(qū)的數(shù)據(jù);

(d)下列的默認值:其它森林

(d)國際上默認的缺省值。(d)下列的默認值:其它森

4.7。

林0.26。

測定步驟無無無

監(jiān)測頻率無無無

質量保證和

質量控制無無無

(QA/QC)

備注無無無

6.12.2需要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

需要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見表4。

表4需要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

數(shù)據(jù)/參數(shù)AAiDBH,HVi,j,tABURN,i,t

DBH的單位為cm,H

單位hm2hm2m3hm2

的單位為m

在抽樣設計和蓄

在抽樣設計和蓄積

應用的公式積量及生物量估

量及生物量估計值公式(5)和(6)公式(5)公式(12)

編號計值統(tǒng)計分析時

統(tǒng)計分析時應用

應用

胸徑(DBH)、樹高

使用立木材積表或

(H),用于利用材

項目總面積,各材積方程所得出的第t年第i層發(fā)

描述第i層的面積積表(材積公式)

層面積的合計第t年第i層樹種j生火災的面積

或生物量方程計算

的樹干材積

林木生物量

用野外測定的胸徑

(DBH)、樹高(H)查野外測量或者遙

數(shù)據(jù)來源野外測定、核實野外測定野外固定樣地實測

立木材積表(材積方感監(jiān)測

程)獲得

11

DB33/T2416—2021

表4需要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和參數(shù)(續(xù))

數(shù)據(jù)/參數(shù)AAiDBH,HVi,j,tABURN,i,t

利用規(guī)劃圖、竣

工圖現(xiàn)場勾繪,

或利用無人機實

按照DB33/T640按照DB33/T640行按照DB33/T640按照DB33/T640行

測定步驟測,面積監(jiān)測誤

執(zhí)行執(zhí)執(zhí)行執(zhí)

差≤5%,誤差較

大時需人工測量

調整

按確定的監(jiān)測周

按確定的監(jiān)測周期按確定的監(jiān)測周期按確定的監(jiān)測周期每次森林火災發(fā)

監(jiān)測頻率期和時間進行監(jiān)

和時間進行監(jiān)測和時間進行監(jiān)測和時間進行監(jiān)測生時均應測量

采用國家森林資采用國家森林資源采用國家森林資

質量保證和采用國家森林資源采用國家森林資源

源調查使用的調查使用的QA/QC源調查使用的

質量控制調查使用的QA/QC調查使用的QA/QC

QA/QC程序,面積程序,面積測定誤QA/QC程序,面

(QA/QC)程序程序

測定誤差≤5%差≤5%積誤差≤5%

備注無無無無無

12

DB33/T2416—2021

A

附錄A

(資料性)

浙江省主要喬木樹種(組)生物量參數(shù)

表A.1給出了浙江主要喬木樹種(組)生物量參數(shù)。

表A.1浙江主要喬木樹種(組)生物量參數(shù)

?3

序號優(yōu)勢DBH(組)生物量擴展因子BEFj地下與地上生物量比Rj基本木材密度Dj(d.m.m)

1桉樹1.2630.2210.578

2柏木1.7320.2200.478

3檫木1.4830.2700.477

4池杉1.2180.4350.359

5楓香1.7650.3980.598

6國外松1.6310.2060.424

7黑松1.5510.2800.493

8樺木1.4240.2480.541

9火炬松1.6310.2060.424

10闊葉混1.5140.2620.482

11櫟類1.3550.2920.676

12楝樹1.5860.2890.443

13柳杉2.5930.2670.294

14柳樹1.8210.2880.443

15金錢松1.4160.2120.490

16馬尾松1.4720.1870.380

17木荷1.8940.2580.598

18木麻黃1.5050.2130.443

19楠木1.6390.2640.477

20泡桐1.8330.2470.443

21其它杉類1.6670.2770.359

22其它松類1.6310.2060.424

23軟闊類1.5860.2890.443

24杉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