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人教版選修第一冊)詳解答案_第1頁
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人教版選修第一冊)詳解答案_第2頁
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人教版選修第一冊)詳解答案_第3頁
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人教版選修第一冊)詳解答案_第4頁
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人教版選修第一冊)詳解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師說全新學(xué)案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課時分層作業(yè)(一)動量

1.解析:動量是矢量,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時刻在變化,故動量時刻在變化,

A錯誤;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大小時刻在變化,所以動量一定在變化,B正確;速

度方向變化,但大小不變,則動量變化,而動能不變,C錯誤;動量的負號只表示方向,不

參與大小的比較,故piV02,D錯誤.

答案:B

2.解析: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小球與地面碰撞過程中動量的變化量:W=〃B2一機S

=X4kgm/s—X(―6)kgm/s=2kgm/s,方向豎直向上.

由動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W=-mvlmv\=-XX42J--XX62J=-2J.故

2~222

A正確.

答案:A

3.解析: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V]=2ah,vj=2a(2力),則p尸〃?而,

〃2=〃八4/tPl■P2=1:也,故B選項正確.

答案:B

4.解析:取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木塊的加速度為

〃=-gsin30°=-5m/s2

1s末速度

。1=%+〃,1=1()m/s-5m/s2X1s=5m/s

則Is末動量

p\=niV}='X5kgin/s=kgm/s

3s末速度V2=Vo~\-at2=(10—5X3)m/s=-5m/s

3s末動量p2=wzj2=義(-S)kg-m/s=—kg-m/s

po=mvo=X1()kgm/s=5kgm/s

則3s內(nèi)的動量變化量為

△〃=P2—po=(---5)kgm/s=-kg-m/s,大小為kgm/s,方向沿斜面向下.

答案:kgm/s,方向沿斜面向上

7.5kg-in/s,方向沿斜面向下

5.解析:設(shè)擺球力、B的質(zhì)量分別為〃?小ms,擺長為/,8球的初始高度為加,碰撞前

8球的速度為。8.在不考慮擺線質(zhì)量的情況下,根據(jù)題意及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Ai=/(1—cos45°)

12i

~niBVB=niHgh]

設(shè)碰撞前、后兩擺球的質(zhì)量與速度的乘積之和大小分別為0、〃,有:

Pl=機型8

聯(lián)立解得p1=ms72gl(I-cos45。)

同理可得p2=(〃"+m3)M2gl(1—cos300)

-cos3示

所以有:比

PimuVI-cos45°

代入已知條件得(醫(yī))2-

pi

\P2~P\I

所以有IpiI<4%

綜上可知,此實驗在規(guī)定的誤差范圍內(nèi)成功地驗證;碰撞前后兩小球的質(zhì)量與速度的乘

積之和保持不變.

答案:見解析

課時分層作業(yè)(二)動量定理

1.解析:取向下為正方向,則碰撞前小球的動量為正,碰撞后為負,△夕=P2—PI=〃?D2

—wui=5X(—3)kgm/s—5X5kgm/s=-40kg-m/s,D項正確.

答案:D

2.解析:由動量定理/令=&?=p2—pi可知合外力:口量的方向一定與動量變化的方向相

同,/&<(),△〃<(),但由于動量是矢量,物體的動量不一定減小,故D正確.

答案:D

3.解析:接球過程中,球的初動量和未動量一定,所以球的動量變化量恒定不變,選項

C錯誤;根據(jù)動量定理,手對球的沖量等于球動量的改變量,也恒定不變,球?qū)κ值臎_量也

不變,選項A錯誤;球的初動能和未動能一定,所以球的動能變化量恒定不變,選項D錯誤;

根據(jù)動量定理/=力,球?qū)κ值臎_量/不變,接球時兩手隨球迅速收縮至胸前,是通過炎長受

力時間以減小球?qū)θ说臎_擊力八所以選項B正確.

答案:B_______

4.解析:設(shè)建筑工人下落5m時速度為般,由v?=2gh得v=商】=42X10X5m/s

=10m/s;設(shè)安全帶所受平均沖力為尸,則由動量定理得:(〃?g—〃)/=0—〃加,所以有:F=

wg+—=60xION+6QX1°N=1000N.

t1.5

答案:D

5.解析:以向下為正方向,對消防隊員下落的全程應(yīng)用動量定理可得〃吆(八+公+(一用2)

=0-0,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產(chǎn)=5mg.

答案:A

6.解析:由圖像可知,在前l(fā)()s內(nèi)初、末狀態(tài)的動量相同,pi=p2=5kg-m/s,由動量

定理知八=0;在后10s內(nèi)末狀態(tài)的動量〃3=-5kg-m/s,由動量定理得,2=P3—P2=—1ON*

故正確答案為D.

答案:D

7.解析:設(shè)管中單位時間噴出氣體的質(zhì)量為〃?,則〃尸p°S

設(shè)氣體對球的作用力為凡則尸=.,的

由動量定理FZ=△m-v=mbtp

解得M=逅.

g

答案:A

8.解析:(1)根據(jù)沖量的定義可知重力的沖量大小為

lG=nigt=70X10XNs=490N-s

(2)該中學(xué)生摸高跳起的高度

//=(-)m=m

所以他跳起剛離開地面時的速度大小。滿足;mv2=mgh

得u=2gh=2X10X0.45m/s=3m/s

設(shè)上跳過程中地面對他的平均支持力為廣,根據(jù)動量定理有

Ft-lG=mv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廣的大小為

F=1000N

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上跳過程中他對地面平均壓力廣的大小

F=F=\000N

答案:(1)490Ns(2)1()00N

9.解析:A,B錯:兩次拉動中,茶杯和紙之間均發(fā)生相對滑動,因此受到的均為滑動

摩擦力,因壓力不變,則由/="回N可知,兩次拉動時紙對茶杯的摩擦力相同.C對:第二次

較慢拉動白紙過程中,摩擦力作用時間長,則產(chǎn)生的沖量較大,根據(jù)動量定理可知,茶杯獲

得的動量大一些.D錯:第一次迅速拉動白紙過程中,磨擦力作用時間短,故紙給茶杯的沖

量小一些.

答案:C

10.解析:A錯:根據(jù)加可知圖像中,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速度的

增量,則在,=6s時刻,物體的速度。G=OO+AU=2m/s+;X(2+4)X6in/s=20m/s.

B錯:根據(jù)動能定理得亞*=AEk=;〃欣一;=396工

C錯:根據(jù)動量定理,在0?6s時間內(nèi),/萬一/=用”6—。0),解得/產(chǎn)=48?5.

D對:在,=6s時刻,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wa+/=2X4N+2N=10N,拉尢F的

功率尸=々6=10X20W=20()W.

答案:D

11.解析:(1)以羽毛球飛回的方向為正方向,貝U

90

p\=mV\=—5X10kgm/s=—kgm/s

3.6

747

P2=2=5義10'X。kgm/s=kgm/s

3.6

所以羽毛球的動量變化量為A〃=P2—pi=kgm/s—(-kg-in/s)=kgm/s

即羽毛球的動量變化大小為kgm/s,方向與羽毛球飛回的方向相同.

(2)以羽毛球飛回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羽毛球的初速度為功=-25m/s

羽毛球的末速度為辦=95m/s

所以Ao=S—0i=95m/s—(—25m/s)=120m/s

羽毛球的初動能:

良=;mv]=;X5X10-3X(-25)2J

羽毛球的末動能:

£'k=lmvi=1X5X10-3X952J^J

2~2

所以△£k=E'k-£k=21J.

答案:(l)kg-m/s方向與羽毛球飛回的方向相同

(2)120m/s21J

課時分層作業(yè)(三)動量守恒定律

1.解析:當(dāng)/、8兩物體組成一個系統(tǒng)時,彈簧的彈力為內(nèi)力,而力、8與C之間的摩

擦力為外力.當(dāng)X、8與C之間的摩擦力等大、反向時,4、8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外力之和為零,

系統(tǒng)動量守恒.當(dāng)力、4與。之間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時,力、4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外力之和不

為零,動量不守恒.而對于彳、8、C組成的系統(tǒng),由于彈簧的彈力及力、8與C之間的摩擦

力均為內(nèi)力,故不論月、3與。之間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否相等,4、8、。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外

力之和均為零,故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故A項、C項均正確,B項、D項均錯誤.

答案:AC

2.解析:發(fā)射炮彈的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發(fā)射前,系統(tǒng)的總動量為Moo,射出炮彈后,

炮艇的質(zhì)量變?yōu)榧?,速度為加,炮彈質(zhì)量為〃?,對地速度為。+。',所以系統(tǒng)總動量為(A/

一加)0'+/〃(。+。'),本題選D.

答案:D

3.解析:由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得,Moo=(M+mR,由此可知C項正確.

答案:C

4.解析:在戰(zhàn)士跳到小船到最終停在船上的過程中,戰(zhàn)士和小船的總動量守恒,總機械

能有損失,不守恒,選項A正確,R錯誤;以戰(zhàn)士初始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對戰(zhàn)士跳到小船

上并最終停在船上的過程,設(shè)戰(zhàn)士最終停在船上后速度為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心一,〃

a。人+加a)。',得"=m/s,選項C錯誤;戰(zhàn)士動量的變化量△〃=〃?人("一0)=6()乂(一

2)kgm/s=-105kgm/s,動量變化量的大小為105kg,m/s,選項D正確.

答案:AD

5.解析:在救生員躍出的過程中船、人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

向,則(A/+〃7)0O="。'一”?。,解得。'=如+生■(。。+。),故B正確.

M

答案:B

6.解析;兩個小車及建就組成的系統(tǒng)在水產(chǎn)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兩車之間的磁力是系統(tǒng)

內(nèi)力,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shè)向右為正方向.

(1)據(jù)動量守恒得:mv甲一〃⑶乙=〃?*,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吸=。甲一。乙=(3—2)m/s=lm/s,

方向向右.

(2)兩車相距最近時,兩車速度相同,設(shè)為由動量守恒得:

mvv-mv乙+/〃&'.

,nivv—mvLo甲一。乙3―2..

解得。,=——;-----=-------=------m/s=m/s,萬向向右.

2m22

答案:(1)1m/s向右(2)m/s向右

7.解析:取向右為正方向,臺船上的人第一次推出月船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niBV\—rnAv=0,解得。尸也

mu

當(dāng)力船向右返回后,8船上的人第二次將力推出,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niAV-\-mnV\=—ninV2

解得02=01+^^V

ms

設(shè)第〃次推出力時,8的速度大小為外,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HIAV+mBVn-1=—rn,tV+rnBVn

解得v

ma

則有%=(2〃-1嚴v

niB

B船上的人不能再接到A船,須有oW%(臨界點)

解①②式得〃2,則取〃=6.

答案:B

8.解析:小鐵塊在弧形軌道底端時,滿足尸一〃唱,解得:a=3m/s,根據(jù)動能

定理知〃?gH—%'=;mvo—0,解得:名■=J.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知〃7研)=(〃?+河)0,解得:

o=lm/s.選項B、D正確.

答案:BD

9.解析:A對:力、8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因此系統(tǒng)動量守恒.B錯:

由于丹、出均對系統(tǒng)做功,因此系統(tǒng)機械能不守恒.C對,D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開始力、8均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dāng)時,力、8所受合外力均為零,此

時二者速度最大,動能最大,然后開始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當(dāng)二者速度減為零時,

彈簧最長,形變量最大.

答案:AC

10.解析:設(shè)水平向左為正方向,甲車(包括人)滑下斜坡后速度大小為功,由機械能守

恒定律有;(〃八+M)憂=(加解得2gh=2vo

設(shè)人跳離甲車的水平速度(相對地面)為。,在人跳離日車和人跳上乙車過程中各自動量守

恒,設(shè)人跳離甲車和跳上乙車后,兩車的速度大小分別為。1和?!?,則人跳離甲車時,有

(M+mi)Vi=Mv+m\v\

人跳上乙車時,有M。一〃?200=(例+加2)?!?

解得M=6%—2o,M=1v—1Vo

22

兩車不發(fā)生碰撞的臨界條件是

V,]=±V,2

當(dāng)"1=必時,解得。=;0o

當(dāng)V'\=—V'2時,解得。=:。0

故。的取值范圍為;voWrW;Uo

答案:1;ooWpW;。。

課時分層作業(yè)(四)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1.解析:因系統(tǒng)動量守恒,故最終甲、乙動量大小必相等,誰最后接球誰的質(zhì)量中包含

了球的質(zhì)量,即質(zhì)量大,艱據(jù)動量守恒:〃?|01=〃72。2,因此最終誰接球誰的速度小,故選項

B正確.

答案:B

2.解析:選向右為正方向,則4的動量px=〃r2oo=2〃wo.8的動量ps=-2〃]〃o.碰前力、

4的動量之和為零,根據(jù)動量守恒,碰后力、8的動量之和也應(yīng)為零,可知四個選項中只有

選項D符合題意.

答案:D

3.解析:對力由機械能守恒〃@?=;〃蘇,得。=2gh.對碰撞過程由動量守恒機。=2〃?U,

得"=亨.設(shè)碰撞后力、8整體上擺的最大高度為人則2mg〃=;X2〃B'2,解得勿=16

4

C正確.

答案:C

4.解析:設(shè)碰后力球的速度大小為〃,8球的速度大小為加,以碰前1球的速度方向

為正方向,由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可得小因6i>0,則為>9.根據(jù)總功能不

增加原則寫出能量關(guān)系式:1〃爐212機。:+mv\,且aWO,可得??2加%〈I加戶,

222-22

解得。。.綜上所述,

8V2V<VB<?v,A正確.

22

答案;A

5.解析:(1)規(guī)定質(zhì)量為300g物體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設(shè)其質(zhì)量為〃〃,初速度為

小,另一物體質(zhì)量為〃?2,初速度為S,如果兩物體碰后結(jié)合在一起,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

ni\V}+62。2=(〃八

代入數(shù)據(jù)

可得。=-10cm/s=-m/s

(2)碰撞后損失的動能

氏」wifi+;ni2vl-;(m+〃】2)浮

=;XX2J+;XX(_1)2J-;X(+)X2J=J

(3)若碰撞是彈性正碰,由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有

機1功+m2s=W1以1+旭2以2

1°?1,>1,2I1p

2rn\V]+2〃?2巧=?tn\V\+2加2。5

代入數(shù)據(jù)得

v'\=—m/s,?!?=m/s

答案:(1)—m/s(2)J(3)—m/sm/s

6.解析:(I)力球和8球的碰撞為彈性碰撞,因此有〃"。0=皿4列+/〃8%

1->1->?12

2見86=2肛+2"1航

解得如=4m/s

(2)小球運動到N點時,速度為。N,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尺+〃】喏=〃/"

R

8球由M到N,由動能定理得一〃78gx2R=1〃3碇-1"5*

22

解得R=m

答案:(l)4m/s(2)m

課時分層作業(yè)(五)碰撞模型的拓展

1.解析:子彈擊中木關(guān)4及彈簧被壓縮的整個過程,系統(tǒng)不受外力作用,外力沖量為0,

系統(tǒng)動量守恒,但是子彈擊中木塊力的過程,有摩擦力做功,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

機械能不守恒.

答案:B

2.解析:由于兩次的最大擺角相同,故在最低點的速度相同.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第

一粒彈丸擊中沙袋后/加第二粒彈丸擊中沙袋后:,加2—(必+〃7)9=(必+2加)0,

聯(lián)立可解得:m:A/=l:40.

答案:D

3.解析:力與8碰撞過程動量守恒,有機血(=(〃〃+/〃8)辦8,所以。48=晟=2m/s.當(dāng)彈

簧被壓縮至最短時,力、8的動能完全轉(zhuǎn)化成彈簧的彈性勢能.所以(〃口=8J.

答案:B

4.解析:用錘子敲擊力球,當(dāng)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兩球的速度相同,取力的初速度

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見心=(%+,〃8”,臼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品=;加,房—

!(“口+〃〃,)。'2,解心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的彈性勢能Ep=",同理可得用鋌子敲

擊3球,當(dāng)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的彈性勢能也為儂皿",所以心=上.

2(〃?/+〃?/?)

答案:C

5.解析:A對,B錯:以小車和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所受的合外力為零,

因此系統(tǒng)動量守恒.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解得最

終兩者的共同速度為。=-^一g.C對:由于車表面粗糙,則會有內(nèi)能產(chǎn)生,系統(tǒng)的機械能

M+m

不守恒.D錯:根據(jù)能量守恒,可得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熱量為0=;〃就一;(〃?+W〃,律。=

上羋一,與車表面粗糙程度無關(guān).

答案;AC

6.解析:(1)當(dāng)子彈射入木塊時,由于作用時間極短,則木板對木板的摩擦可忽略,設(shè)

子彈射入木塊后,它們的共同速度為。2,對初、加2組成的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律有機必=(""

+〃?2)。2,又由能量守恒有〃**一;(加|+加2欣

聯(lián)立以上兩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子彈進入木塊過程中產(chǎn)色的內(nèi)能A£i=l225J.

(2)設(shè)木塊與木板相對睜止時的共同速度為s,對〃?、小2、組成的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

律有0〃I+/?2>2=(W|+nil+63)〃3

又由能量守恒有AE2=;(m\+m2)vl—;(”?]+〃2+〃?3)說.

聯(lián)立以上兩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木塊在木板上滑行過程口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及=J.

(3)對,川、川2、m3組成的系統(tǒng)由功能關(guān)系有〃(〃?1+m2)gx=A£2,

解得x=m.

答案:(1)1225J(2)J(3)m

7.解析:A對:在八到八過程中,物體8的動能變化量為零,可知彈簧對8做的總功

為錯:由圖像可知,在0時刻,力的速度大于8的速度,兩物體距離逐漸靠近,在八時刻,

兩物體速度相等,距離最近,彈簧處于最大壓縮狀態(tài);接下來8的速度大于Z的速度,兩物

體距離增大,在A時刻,兩物體速度再次相等,距離最天,彈簧處于最大伸長狀態(tài),從△到

人時刻彈簧由伸長狀態(tài)逐漸恢復(fù)到原長.C對:在力時刻兩物塊達到共同速度1m/s,根據(jù)動

量守恒定律,有/m。0=(〃“+”2)。1,代入數(shù)據(jù)得加2=4對:在h時刻彈簧彈性勢能為AEp=

;小欣一;(,川+〃[2)憂=1X2X32J-;X6Xpj=6J.

答案:ACD

8.解析:(1)設(shè)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為。,以子彈和木塊為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vo=(M+ni)v,解得。=m/s,此過程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就—

=882J.

(2)設(shè)以/u=400m/s的速度剛好能夠射穿材質(zhì)一樣、長度為,的另一個木塊,對子彈和

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律有o=(A/+〃?”,解得U=m/s.

此過程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

△E'=A£'k=;mv'l一;(M+mW'2=l568J,

由功能關(guān)系有△七=尺?相=尸4,AE'=F*Fd,兩式相比有=%相=1,

△£F(s'd'

則"=A£d=32cm>10cm,所以子彈能夠射穿該木塊.

△E3

(3)假設(shè)子彈射穿木塊后,子彈和木塊的最終速度分別為功和。2,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為廣/

=10XAE=1470J,

6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fo=mv\-\-Mv2,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尸也=;經(jīng)一;加憂一;M6,

解得s=106m/s,力=6m/s.

答案:(1)882J(2)能(3)106m/s6m/s

9.解析:(1)。沿。下滑過程機械能.守恒,設(shè)?;?4時的速度為小,有〃卜mcvl

解得oo=4m/s

。在力上滑動的過程,力、。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可得〃=(〃?/+/〃c)0i

解得5=2m/s

據(jù)能量關(guān)系可得〃/阿—;(〃(+小)日

解得少=05

(2)極力與4碰撞過程,Ax8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有〃?Wi="iW/i+〃?8S?

1)1I1,)

2mAv]=2mAv^+2

解得即=1m/s

?;螧后,。與月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mcv\-\~niBVB={fns+tnc)vi

據(jù)能量關(guān)系可得〃刖cgA£=;m+;nifjVg—;(加c+〃?8溺

乙乙乙

解得△上=m.

答案:⑴⑵m

課時分層作業(yè)(六)反沖現(xiàn)象火箭

1.解析:雖然抽油的過程屬于船與油的內(nèi)力作用,但油的質(zhì)量發(fā)生了轉(zhuǎn)移,從前艙轉(zhuǎn)到

了后艙,相當(dāng)于人從船的一頭走到另一頭的過程.故A壬確.

答案:A

2.解析:當(dāng)人往岸上跳的時候,人有一個向岸上的速度,由于動量守恒,船必然有一個

離開岸的速度,這樣人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小于立定跳遠的初速度,所以£=s或L>s,人就一

定跳不到岸上了,當(dāng)時,人才有可能跳上岸,但也不是一定能跳上岸,故A、C、D錯

誤,B正確.

答案:B

3.解析:忽略空氣阻力和分離前后系統(tǒng)質(zhì)量的變化,衛(wèi)星和箭體整體分離前后動量守恒,

則有0小+加2)S)=/〃必+加》2,整理可得。1=。。+也(00—。2),故D項正確.

W1

答案:D

4.解析:彈簧向右推C,。向右運動,同時彈簧向左推力端,小車向左運動,A錯誤;

因小車與木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與8碰前,有mvc=Mv、8,得隊?:辦8=M:〃?,B正

確:。與A碰撞過程動量守恒,有:mvc-MV,,8=(M+w)z?,知z,=0,故C正確.D密誤.

答案:BC

5.解析:設(shè)其中一塊質(zhì)量為相,另一塊質(zhì)量為3〃?.爆炸過程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以

。的方向為正方向,由動t守恒定律得加3〃4=0,解得設(shè)兩塊爆竹落地所用時

間為八則〃=:g?,得,=、健,兩塊爆竹落地點間的坦離為s=(o+以",聯(lián)立解得$=也

27g3

噌,故選D.

答案;D

6.解析:(1)人從貨廉邊跳離的過程,系統(tǒng)(人、車和貨廂)在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設(shè)人

的水平速度是。1,車的反沖速度是〃2,則"如一〃。2=0,得。2=;

4

人跳離貨廂后做平拋運動,車以次做勻速運動,運動時間為t=、傳=S,在這段時

間內(nèi)人的水平位移用和車的位移式2分別為X\=V\t,X2=V2t

由X\+X2=l得V\t~\~Vit=l

I4

則vi=—=-----m/s=in/s.

5(5X0.5

(2)人落到車上前的水平速度仍為功,車的速度為。2,落到車上后設(shè)它們的共同速度為V,

根據(jù)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得:nv\—Mvi=(M+ni)v,則。=0.

故人落到車上力點站定后車的速度為零.

車的水平位移為

X2=vit=Xm=m.

答案:(l)m/s(2)不動m

課時分層作業(yè)(七)簡諧運動

1.解析:平衡位置是物體可以靜止的位置,所以應(yīng)與受力有關(guān),與是否為振動范圍的中

心位置無關(guān),A錯誤;振動位移是以平衡位置為初始點,到振動物體所在位置的有向線段,

振動位移隨時間而變化,振動物體偏離平衡位置最遠時,振動位移最大,B正確,D錯誤;

振動物體的位移與運動的珞程沒有關(guān)系,C錯誤.

答案:B

2.解析:振子的加速度數(shù)值越來越大,說明振子在向最大位移處運動,速度方向與加速

度方向相反,速度越來越小,故D正確.

答案:D

3.解析:A對,B錯:從圖像可以看出,小打時刻振子位于同一位置,位移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錯:d白時刻提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對:以白時刻振子分別位于平衡位置兩側(cè)且對稱,位移大小用等,

方向相反.

答案:AD

4.解析:由題給條件知:t=-rst,振子具有正向最大速度知:此時振子通過平衡位

4

置,即x=0,且沿x軸正方向運動.故只有D正確.

答案:D

5.解析:振子正向負的最大位移處運動,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減小,故A錯誤,B

正確;振子的速度方向沿x軸負方向,C錯誤;在?s內(nèi)振子做變速運動,故振子的位移不

等于2cm,D錯誤.

答案:B

6.解析:對簡諧運動而言,其位移總是相對平衡位置O而言,所以C、D錯誤.由于

振子在。點右側(cè)由力向。運動,所以振子的位移方向向右,運動方向向左,位移不斷減小,

故A、B項正確.

答案:AB

7.解析;0?1s質(zhì)點從正向最大位移處向平衡位置運動,速度增大,位移減小;2?3s

質(zhì)點從負向最大位移處向平衡位置運動,速度增大,位移減小.故A、C正確.

答案:AC

8.解析:由于位移是指由平衡位置指向質(zhì)點所在位置的有向線段,故質(zhì)點在s時的位

移方向向右,且正在向平衡位置運動,所以A項錯誤;質(zhì)點在s時的位移達到最大,故B

項正確;在?s,質(zhì)點正在遠離平衡位置,所以其位移在增加,故C項正確;?s時間內(nèi),

質(zhì)點正向平衡位置運動,所以其位移正在減小,故D項錯誤.

答案:BC

9.解析:由振動圖像可知,f=2s時振子的振動方向為負方向,故A錯誤;在/=()到/

=1s時間內(nèi)振子的位移增大,速度減小,故B正確;在r=ls到,=2s時間內(nèi)振子的住■移減

小,速度增大,故C錯誤;從f=ls到f=3s時間內(nèi)振子從正向最大位移運動到負向最大位

移,位移不為零,故D錯誤.故選B.

答案:B

10.解析:振子平衡位置的定義為振子靜止時的位置,故選項A錯誤,B正確.振動的

位移為從平衡位置指向某時刻物體所在位置的有向線段,據(jù)題意規(guī)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所

以當(dāng)鋼球振動到原靜止位置下方時位移為正,振動到原靜止位置上方時位移為負,即C選項

中位移為3cm,D選項中位移為一2cm,可判斷選項C正確,D錯誤.

答案:BC

11.解析:將水杯沿豎直方向提起少許,由靜止釋放并開始計時,則水杯一開始的速度

大小為0,由于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所以開始一段時間內(nèi)速度為負值,且絕對值由零開始

逐漸增大,故A、B錯誤;水杯由靜止開始釋放的位置就是其簡諧運動的最高點,所以0時

刻水杯的位移為正向最大,隨后逐漸減小,故C錯誤,D正確.

答案:D

課時分層作業(yè)(八)簡諧運動的描述

1.解析:A錯:物體做簡諧運動,是變速直線運動,在任意工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一定等

4

于力;B對:物體做簡諧運動,在任意口內(nèi)通過的路程一定等于24C錯:物體做簡諧運動,

在任意紅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一定等于34;D對:物體做簡諧運動,在一個周期內(nèi)完成一次全

4

振動,位移為零,路程為44

答案:BD

2.解析:A錯:由題意可知T=—s=2s,A=-cm=4錯:頻率f=-=-Hz=對:

302T2

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通過的路程為振幅的4倍,即4X4cm=16錯:振子過。點時開始計時,

在2s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為零.

答案:C

3.解析:A錯:彈簧在第1s末與第5s末的形變量大小相同,但是長度不相同.B對:

簡諧運動的周期r=8s,則頻率/="=對:彈簧振子在第4s未在平衡位置,位移為零.D

對:因XT圖像的斜率的符號反映速度的方向,可知在第3s末到第5s末彈簧振子的速度方

向不變.

答案;BCD

4.解析:A,B錯:力圖知,該質(zhì)點的振動周期為4s,振幅為2cm;C對:/=3s時、

質(zhì)點處于平衡位置,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D錯:質(zhì)點的振動方程為歹=力sin(c“+e)=2sin

§f+彳)(cm)=2cos/(cm).

答案:C

5.解析:根據(jù)x=10sin(3)cm得:勿=更rad/s,則該質(zhì)點振動周期T=—=8s,

464co

則A錯誤.該質(zhì)點振幅4=10cm,則B正確.將f=1s和/=5s分別代入x=lOsin(3/+匹)

cm得,位移分別為lOsin玩cm和一lOsin"cm,則C錯誤.由于f=2s=',所以2s

12124

內(nèi)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可能小干一個振幅,也可能大于或等E一個振幅,則D錯誤.故選B.

答案:B

12

6.解析:若振幅為m,由題意知,△/=(“+)7(〃=0,1,2,…),解得7=s(〃

22〃+1

=0,1,2,…),A項正確,B項錯誤;若振幅為m,/=0時,由振子做簡諧運動的表達式

y=(2兀f+(po)m可知,仰m=-m,解得仰=一:或例=—?,將7=6s代入+伊))

T66T

m=m可得,D項正確;將7=4s代入4+^0)ni,得T=4s不滿足題意,C項錯誤.

答案:AD

7.解析:A對:由圖可知彳在/軸上方,位移x=cm,所以彈力"=—h=-5N,即

彈力大小為5N,方向指向x軸負方向.B錯:由圖可知過4點作圖線的切線,該切線與x

軸正方向的夾角小于90。,切線斜率為正值,即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軸的正方向.C錯:

由圖可看出,,=0、Z=4s時刻振子的位移都是最大,且都在/軸的上方,在0?4s內(nèi)經(jīng)過兩

個周期,振子完成兩次全振動.D錯:由于1=0時刻和f=4s時刻振子都在最大位移欠,故

位移為零,又由于振幅為cm,在0-4s內(nèi)振子完成了2次全振動,所以在這段時間內(nèi)振子

通過的路程為s=2X4Xcm=4cm.

答案:A

課時分層作業(yè)(九)簡諧運動的回復(fù)力和能量

1.解析:對彈簧振子來說,上為勁度系數(shù),x為質(zhì)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對于其他簡

諧運動,k不是勁度系數(shù),而是一個比例系數(shù),故A錯誤,B正確;該系數(shù)由系統(tǒng)本身結(jié)構(gòu)

決定,與力廣和位移x無關(guān),C錯誤:“一”只表示回復(fù)力與位移反向,向復(fù)力有時是動力,

D錯誤.

答案:B

2.解析:A錯:/=s時,振子回到平衡位置并向負方向運動,速度方向沒有改變.B

對:,=s時,振子運動到負向最大位移處,此時彈簧形變量最大,振子速度為錯:t=s到

/=s過程中,振子從正向最大位移處運動到負向最大位移處,其回復(fù)力先變小再變大.D對:

t=st=s過程中,振子由負向最大位移處向平衡位置運動,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

答案:BD

3.解析:由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物體在s時刻與s時刻速度相同,A正確;物體

在S時刻與S時刻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動能相同,B正確;~S時間內(nèi),物體遠離

平衡位置,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C錯誤;?s時間內(nèi)動能增大,勢能減小,D錯誤.

答案:AB

4.解析:A錯:在運動過程中,物塊力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由于彈簧的

彈性勢能是變化的,故物塊/的機械能不守恒.B錯:當(dāng)物塊力被平行于斜面的輕質(zhì)彈簧拉

住并靜止于。點時,物塊4受到彈簧沿斜面向上的彈力,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結(jié)合簡諧運動

的對稱性可知,物塊月在B點時彈簧的伸長量一定最大,而物塊力在C點時,彈簧可能處于

原長狀態(tài),也可能處于壓縮狀態(tài)或伸長狀態(tài),可知在C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不一定最小.C

對:物塊力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物塊力在C點時,動能為零,故物塊/與彈簧

構(gòu)成的系統(tǒng)的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和)最大,在O點時,動能最大,故勢能最小.D

對:物塊力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物塊力在B點時,彈簧的伸長量最大,彈簧的

彈性勢能最大,物塊力的機械能最小.

答案:CD

5.解析:(1)8的平衡位置是剪斷繩后8受合力為0的位置,設(sh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左,則

8、C靜止時,由平衡條件得,彈簧伸長量x=8,沒有。且8受合力為0時,

k

彈簧伸長量、'=〃警,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cm,則8的振幅4=x—f=cm.

k

(2)此題等效于用F=mcg的力拉5使彈簧伸長15cm后釋放,則釋放時B的加速度最大,

此時合力與尸等大、反向,則4max="=mcS=錯誤!m/s2=50m/s2.

niB〃1B

答案:(1)cm(2)50in/s2

6.解析:(1)當(dāng)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臺秤示數(shù)為5〃g即框架對臺秤的壓力大小為5〃?g,

由牛頓第三定律知,臺秤對框架的支持力為入=5〃罟;

設(shè)最低點時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彈簧的彈力為R此時框架的加速度大小為零,

則對框架分析得

解得F=2mgf

對小球應(yīng)用牛頓第二定律得

F^=F—mg=mg,

又尸合=〃?。,解得”=g.

(2)由彈簧振子的對稱性可知,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也為g,方向豎

直向下.所以此時彈簧處于原長,對框架沒有作用力,臺秤的示數(shù)為框架的重力,即為3mg.

答案:(l)g(2)3〃ig

課時分層作業(yè)(十)單擺

1.解析:單擺在振動過程中,當(dāng)擺球的重力勢能增大時,擺球的位移變大,回復(fù)力變大,

加速度變大,速度減小,C對.

答案:c

2.解析:平衡位置是小球回復(fù)力為零的位置,故B錯;單擺在平衡位置時,由于需要

向心力,故合外力不為零,故A對,C、D錯.

答案:A

3.解析:AFT,最大速度時,單擺應(yīng)在平衡位置x=0,u方向為一y,沿

27g4

y軸負方向,故D項正確.

答案:D

4.解析:根據(jù)周期公式知:兩單擺的周期相同與質(zhì)量無關(guān),所以相撞后兩

球分別經(jīng)過17后回到各自的平衡位置.這樣必然是在平衡位置相遇.所以不管力、8的質(zhì)

2

量如何,下一次碰撞都在平衡位置,故C正確.

答案:c

5.解析:當(dāng)甲第一次到達正向最大位移處時是在s末,從圖像可以看出此時乙的位移

為正,即乙在平衡位置右倒;另外,位移圖像斜率表示速度,此時乙的斜率為負,即表示乙

在向左運動,D正確.

答案:D

6.解析:用大球替代小球,單擺擺長變長,由單擺周期公式7=2兀1可知,單擺的

g

周期變大,故A錯誤;由單擺周期公式7=2兀1可知,在小擺角情況下,單擺做簡諧運動

g

的周期與擺角無關(guān),擺角從5。改為3。時,單擺周期不變,故B錯誤;用等大銅球替代,單擺

擺長不變,由單擺周期公式7=2兀'可知,單擺的周期不變,故C正確;將單擺從赤道移

g

到北極,重力加速度g變大,由單擺周期公式7=2兀'可知,單擺周期變小,故D錯誤.故

g

選C.

答案:c

/i

7.解析:在地球表面單擺的周期八=2兀

g

h

在星球表面單擺的周期72=271

g'

…°鹿=g'

聯(lián)立可得,Mi/2.八2

RiMi/lT2I

答案:A

8.解析:由振動圖像讀出周期r=2s,振幅4=10cm,由⑦=27t得到圓頻率。=兀rad/s,

T

則單擺的位移x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式為x=4sin(cM=10sin(W)cm,故A正確;由公式7

=2nL,代入得到£=lm,故B正確;從/=$到:=s的過程中,擺球從最高點運動

g

到最低點,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故C錯誤;從尸s到,=s的過程中,擺球的位移減

小,回復(fù)力減小,故D正確.

答案:ABD

9.解析:A對:擺球經(jīng)過最低點時,拉力最大,由題圖知在s時,拉力最大,所以此

時擺球經(jīng)過最低點.B對:在/=s時,懸線上的拉力又一次達到峰值,經(jīng)過最低點,加速

度向上,擺球處于超重狀杰.C錯:由題圖乙可知,經(jīng)過最低點時的力逐漸減小,說明經(jīng)過

最低點時的速度逐漸減小,機械能逐漸減小.D錯:在一個周期內(nèi)擺球兩次經(jīng)過最低點,根

據(jù)圖像知周期T=s.

答案:AB

10.解析:設(shè)圓環(huán)的半徑為R,8。與豎直方向夾角為仇甲、乙、丙三球到達。點所需

,R

時間分別為力、介、八,對甲球,力=;對乙球,〃=gcos。,BD長為2Rcos0,故2Rcos

g

0=1gt2cos0,則t2=2R;丙球做簡諧運動,故白=1X2JT&"?可知A正確,

2g4g2g

B、C、D錯誤.

答案:A

11.解析:(1)由題圖乙得擺球做簡諧運動的周期:T=,s,

由T=2n1,得/=歿,代入數(shù)據(jù)得/=m.

g4兀2

(2)設(shè)擺球質(zhì)量為小,乂丹、B表示最大和最小的拉力,則有

Fi=mgcos仇

mv

F口i—wg—/B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知,mg/(l—cos8)=;mvi

整理以上三式得m=八十2乃=kg=5og.

3g

小上k_〃欣俎_CF\—mg)/_2,

(3)由B—〃ig=得。8==m/s.

/m5

答案:⑴個Sm

(2)50g(3);m/s

課時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