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十三 文言文對比閱讀-真題演練03-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fù)習(xí)過過過(部編版)(解析版)_第1頁
考點十三 文言文對比閱讀-真題演練03-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fù)習(xí)過過過(部編版)(解析版)_第2頁
考點十三 文言文對比閱讀-真題演練03-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fù)習(xí)過過過(部編版)(解析版)_第3頁
考點十三 文言文對比閱讀-真題演練03-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fù)習(xí)過過過(部編版)(解析版)_第4頁
考點十三 文言文對比閱讀-真題演練03-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大單元復(fù)習(xí)過過過(部編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考點十三文言文閱讀——真題演練03文言文對比閱讀一、(2022·江蘇淮安·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傅子》①曰:“言出于口,結(jié)②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惫蕿槌疾恍挪蛔阋苑罹粸樽硬恍挪蛔阋允赂?。故臣以信忠其君,則君臣之道益睦;子以信孝其父,則父子之情更隆。夫仁者不妄為,知③者不妄動。擇是④而為之,計⑤義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⑥也,身沒而名足稱也。雖有仁智,必以誠信為本。蓋以誠信為本者,謂之君子;以詐偽為本者,謂之小人。君子雖殞⑦,善名不減;小人雖貴,惡名不除。(節(jié)選自《臣軌·誠信章》)[注釋]①《傅子》:西晉傅玄所著政論著作。②結(jié):牢記。③知:同“智”。④是:正確。⑤計;考慮,謀劃。⑥恃:依賴。⑦殞:死。[乙]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庇讶吮闩眨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選自《陳太丘與友期行》)1.請用“/”標出下面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此君子之信也【答案】此/君子之信也?!窘馕觥勘绢}考查劃分文言文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本句句意為:這就是君子的信義了?!按恕笔侵髡Z,“君子之信”是賓語,中間應(yīng)斷開。故停頓為:此/君子之信也。2.解釋文中加點詞語。①守以不移()②則君臣之道益睦()③太丘舍去()④元方入門不顧()【答案】改變

更加

離開

回頭看【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①句意:做事專一不改變。移:改變。②句意:那么君臣之間的相處就更加和睦。益:更加。③句意: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去:離開。④句意: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顧:回頭看。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蓋以誠信為本者,謂之君子。②日中不至,則是無信?!敬鸢浮竣僖哉\信為本的人,才稱之為君子。②到了中午時分而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①蓋,句首發(fā)語詞;以……為,把……當作;者,……的人;謂,稱作。②日中,正午時分;至,到;則是,就是;無信,不講信用。4.請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理解其論述層次,將下面的圖表補充完整。【答案】①言行一致并堅定不移。②不胡作非為,選擇正確的道義之事。【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由“言出于口,結(jié)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可知,言語從嘴里說出而發(fā)自內(nèi)心,堅持這樣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會,這就是君子的信義了。第一空應(yīng)填:言行一致并堅定不移。由“夫仁者不妄為,知者不妄動。擇是而為之,計義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也,身沒而名足稱也”可知,有德行的人不胡作非為,有智慧的人不胡亂行動。選擇正確的去做,考慮到道義了再去行動。第二空應(yīng)填:不胡作非為,選擇正確的道義之事。5.[乙]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證明[甲]文中“以誠信為本”的觀點。請談?wù)勀愕睦斫?。【答案】乙文中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在中午,但朋友沒到,這就是不講誠信,可以證明甲文中“以誠信為本”的觀點,說明守信用的人才會受到別人尊重。【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由乙文“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可知,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但朋友沒到,這就是不講誠信,可以證明甲文中“以誠信為本”的觀點,論證了誠信是人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會受到別人尊重的觀點。參考譯文:【甲】《傅子》說:“言語從嘴里說出而發(fā)自內(nèi)心,堅持這樣做下去,使自己立足于社會,這就是君子的信義了。”所以作為臣子沒有信義是不值得去侍奉君王;作為兒子沒有信義是不值得去侍奉父親。所以臣子憑借信義效忠他的君王,那么君臣之間的相處就更加和睦;兒子憑借信義孝順他的父親,那么父子之間的情義就更加濃厚了。有德行的人不胡作非為,有智慧的人不胡亂行動。選擇正確的去做,考慮到道義了再去行動。所以事業(yè)有成就而功勞就有依靠了,身死后名聲也值得稱道了。即使仁愛而多智,也一定要以誠信為本。以誠信為本的人,才稱之為君子;而以弄虛作假,偽裝假冒為本的人,就是小人。君子即使死了,但他好的名聲不會減損;小人即使身份顯赫,但他壞的名聲不能消除。【乙】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庇讶吮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到了中午時分而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二、(2022·山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在班級舉辦的“善學(xué)精思”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例,帶領(lǐng)大家學(xué)習(xí)古詩文。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選自《論語》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選自《禮記·學(xué)記》6.辨其音·走進文本: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好語似珠 B.好學(xué)不倦【答案】B【解析】考查字音字義?!爸卟蝗绾弥摺币鉃椋褐缹W(xué)習(xí)的人不如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昂谩弊x作hào,意為:愛好。A.意為: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好”讀作hǎo,意為:美好;B.意為:愛好學(xué)習(xí),不知疲倦?!昂谩弊x作hào,意為:愛好;故選B。7.明其義·理解內(nèi)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翻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坎灰埠芸鞓穯??

所以學(xué)習(x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解析】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亦,也;樂,快樂;乎,嗎;(2)是故,因此;困,困惑。8.悟其理·豐富思想:《禮記》中說:“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闭堈旅嬖娭懈嬖V了我們“至道”的詩句,并將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批注在相應(yīng)位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詩句: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敬鸢浮吭娋洌撼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批注: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天地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要用樂觀的精神看待社會人生?!窘馕觥靠疾樵娋滟p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了哲理的詩句是“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天地之間萬物新陳代謝乃是常理,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應(yīng)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9.取其精·學(xué)以致用:《論語》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選擇其中一句作座右銘,你會選擇哪句?為什么?溫馨提示:①座右銘泛指激勵、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選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論語》中的其他語句?!敬鸢浮渴纠唬鹤毅懀簩W(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理由:我以此句為座右銘是為了警醒自己學(xué)習(xí)時要邊讀書邊思考。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疑惑,只有將“學(xué)”和“思”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xué)得扎實深刻。示例二:座右銘: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理由: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我以此句為座右銘是為了激勵自己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考驗,都要堅守氣節(jié),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窘馕觥靠疾殚喿x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弊鳛樽毅?。這句話的意思是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這句話體現(xiàn)出一種謙虛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它會激勵著我隨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向身邊的人學(xué)習(xí),取長補短,得到進步與提升。參考譯文:孔子說:“學(xué)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fù)習(xí)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孔子說:“只是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不學(xué)習(xí)就會心中充滿疑惑而無定見?!笨鬃诱f:“知道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以學(xué)習(xí)為樂趣的人。”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弊酉恼f:“博覽群書廣泛學(xué)習(xí),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比ⅲ?022·廣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富貴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酰孔游磳W(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薄疽摇空]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誠:誠實B.丈夫之冠也

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C.非淡泊無以明志

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D.將復(fù)何及

何及:怎么來得及【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的意思是: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jié)的男子嗎?誠:副詞,真正,確實。不是“誠實”。故選A。11.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公孫衍、張儀這兩個人是怎么成為大丈夫的呢?B.貧賤不能移——生活貧窮和地位卑賤都不能讓他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和追求。C.儉以養(yǎng)德——用儉樸節(jié)約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D.非寧靜無以致遠——做不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就無法實現(xiàn)人生的遠大目標?!敬鸢浮緼【解析】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A.語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中,是:這;焉:怎么;得:能夠。句意是:這(他們)怎么能夠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不是“公孫衍、張儀這兩個人是怎么成為大丈夫的呢?”故選A。12.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論是進還是退,無論是受到金錢的誘惑、貧賤的困擾,還是面臨暴力的威脅,都始終踐行“仁、禮、義”的準則,孟子認為這樣的人才是大丈夫。B.景春認為縱橫家公孫衍和張儀是大丈夫,因為他們權(quán)傾天下,令人敬畏,還可以左右時局,為天下守太平。孟子的闡釋意在反駁景春的觀點,維護傳統(tǒng)禮義。C.諸葛亮勉勵后輩努力繼承和踐行“君子之行”,尤其要守住“寧靜”之心,明確追求之志,勤于學(xué)習(xí)成才。D.諸葛亮寫這封信,目的在于告誡兒子要力戒“淫慢”“險躁”,珍惜時光,“勵精”“治性”,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敬鸢浮緽【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B.從“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意思是:他們一發(fā)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居住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由此可知,公孫衍和張儀不是“令人敬畏”,而是讓人感到恐懼害怕,“安居而天下熄”也不能說是“為天下守太平”。故選B。參考譯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jié)的男子嗎?他們一發(fā)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居住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泵献诱f:“這哪里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予訓(xùn)導(dǎo);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xùn)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大丈夫?!薄疽摇坑械赖滦摒B(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四、(2022·湖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賣油翁歐陽修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戴嵩①畫牛蘇軾蜀中有杜處士②,好書畫,所寶③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④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注釋】①戴嵩(sōng):唐代著名畫家。②處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寶: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緊縮。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公亦以此自矜(矜:同情) B.爾安敢輕吾射(輕:重量?。〤.一日曝書畫(曝:暴露) D.尾搐入兩股間(股:大腿)【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A.“公亦以此自矜”的意思是:康肅公也憑這種(本領(lǐng))自夸。矜:自夸。選項錯誤;B.“爾安敢輕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lǐng))呢?輕:輕視。選項錯誤;C.“一日曝書畫”的意思是:有一天,他晾曬書畫。曝:曬。選項錯誤;D.“尾搐入兩股間”的意思是: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股:大腿。選項正確;故選D。14.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B.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C.有戴嵩《?!?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D.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答案】A【解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的意思是:有戴嵩畫的《斗牛圖》一幅,(他)特別喜愛,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并經(jīng)常隨身攜帶?!坝写麽浴杜!芬惠S”是交代畫作;“尤所愛”是寫主人對畫作的態(tài)度;“錦囊玉軸”是對畫作的描寫;“常以自隨”是主人對畫作的具體行為。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故選A。1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我亦無他,惟手熟爾。(2)處士笑而然之?!敬鸢浮浚?)我并沒有別的(本事),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2)杜處士笑了,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窘馕觥勘绢}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亦(也)、惟(只)、爾(罷了)”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笑(苦笑)、然(認為正確)、之(代牧童的話)”幾個詞是重點詞語。16.小李同學(xué)平時只埋頭讀書,不愿參與實踐活動。請結(jié)合以上兩則短文揭示的道理,談?wù)勀愕目捶?。【答案】示例:不贊成小李的做法?!顿u油翁》和《戴嵩畫牛》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實踐出真知。作為學(xué)生,不但要靜心讀書,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有益于個人全面發(fā)展。【解析】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與概括?!顿u油翁》記述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和“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戴嵩畫牛》敘寫著名畫家戴嵩的畫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實踐出真知”和藝術(shù)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而“小李同學(xué)平時只埋頭讀書,不愿參與實踐活動”,實則就是只知道一味讀書,而缺少實踐活動,這樣,人就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所以,小李同學(xué)做法是不正確的。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參考譯文:(一)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在世界上沒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肅公也憑這種(本領(lǐng))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場地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頭放下?lián)樱驹趫鲞呅敝劭此ㄉ浼芫枚紱]有離開。(賣油翁)看見康肅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對陳堯咨的射箭技術(shù))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得C公問(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嗎?”老翁說:“(這也)沒有別的(原因),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笨得C公(聽后)氣憤地說道:“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lǐng))呢?”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jīng)驗知道(這個)道理?!庇谑蔷湍贸鲆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蘆),(油)從錢孔注入,但錢幣卻未被打濕。(賣油翁)于是說:“我并沒有別的(本事),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笨得C公(苦)笑著打發(fā)他走了。(二)蜀中有一位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數(shù)百件。其中有戴嵩畫的《斗牛圖》一幅,他特別喜愛,于是用錦緞作畫套,又用玉裝飾卷軸,并經(jīng)常隨身攜帶。有一天,他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道:“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嗎?牛在互相爭斗時,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互相爭斗,錯了。”杜處士笑了笑,認為牧童的話是對的。古人說:“種田要問耕種的農(nóng)民,織布要問織絹的婢女?!边@個道理是不變的。五、(2022·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乙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以調(diào)素琴

素:不加裝飾的B.無案牘之勞形

形:形體、軀體C.百里奚舉于市

市:集市D.衡于慮

衡:平衡【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D.“衡:平衡”解釋錯誤,句子意思是:思慮阻塞?!昂狻笔峭僮?,同“橫”,意思是“梗塞,指不順”。故選D。1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

)A.有仙則名

思而不學(xué)則殆B.何陋之有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C.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惡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A.副詞,都是“就,便”之意;B.助詞,提賓標志,不譯/結(jié)構(gòu)助詞,的;C.介詞,從/介詞,比;D.連詞,表并列,無意義/連詞,表轉(zhuǎn)折,卻;故選A。19.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通過這些)來感動(他的)內(nèi)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B.因此,感動(他的)內(nèi)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C.因此,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曾增加他的才干。D.(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堅忍,增加他的才干?!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翻譯能力。=“動心忍性”在此處應(yīng)為“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據(jù)此排除AB;“曾益”是一個詞,“曾”通“增”,增加。據(jù)此排除C。故選D。20.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文均明確表達中心。甲文明確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結(jié)尾點明中心“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B.兩文均涉及人生處境。甲文寫作者雖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貧賤;乙文談到了將擔大任者須經(jīng)受艱難處境的磨煉。C.兩文均有舉例。甲文舉“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乙文用六個歷史人物的事例證明人才造就于艱苦環(huán)境。D.兩文語言特色鮮明。甲文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氣勢充沛,雄辯有力?!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甲文寫作者雖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貧賤”說法錯誤,甲文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故選B。參考譯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xué)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乙]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發(fā)生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后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六、(2022·四川瀘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狂R說唐

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愛蓮說北宋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颈繂栒f(節(jié)選)清

劉開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酰俊昂脝杽t裕?!泵献诱摚骸扒蠓判摹?,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學(xué)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xué)”,問且先于學(xué)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xué)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完正確的一項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句意為: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學(xué)習(xí)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wěn)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了)。根據(jù)句意可直接斷句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故選B。2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宜:應(yīng)當C.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

破:破解D.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

恥:恥辱【答案】D【解析】D.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xué)問高。恥,以……為恥。故選D。23.下列對三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寫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表達作者鮮明的觀點,抒發(fā)高雅的情趣。B.甲文作者借千里馬表達了“有了伯樂,才能發(fā)現(xiàn)人才”的觀點,寄寓了作者對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沒的感慨、悲憤之情。C.乙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人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的中心論點,分析了“問”與“學(xué)”的關(guān)系,后面幾段主要闡明了“問”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A.“甲乙丙三文都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有誤,丙文并沒有用到托物寓意的寫法?!笆惆l(fā)高雅的情趣”有誤,甲文寄寓了作者對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沒的感慨、悲憤之情。丙文論證了“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的觀點。故選A。2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敬鸢浮浚?)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2)不學(xué)就不會發(fā)現(xiàn)疑問,不問就不能增長知識。【解析】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重點字詞:(1)益,更加;植,豎立;而,表轉(zhuǎn)折;褻,親近卻不莊重。(2)非學(xué),不學(xué)習(xí);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致疑,提出疑難;廣識,增長知識。參考譯文:

【甲】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乙】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丙】一個有見識的人,他做學(xué)問必然喜歡向別人提問請教?!皢枴焙汀皩W(xué)”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xué)”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喜愛學(xué)習(xí)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xué)習(xí)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還不能應(yīng)用于實際,認識了那些大的(原則、綱領(lǐng)、總體),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問,怎么能解決問題呢?

(對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破除那疑問,(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到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對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曾子)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借以共同研究,(這就是《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它?!渡袝凡皇钦f嗎?“喜愛問(的人,學(xué)問知識)就豐富。”孟子論述:“找回自己的放縱散漫的心”(的時候),并提“學(xué)問之道”,“學(xué)”之后(就)緊跟著“問”。子思談“重視品德修養(yǎng)”(時),歸結(jié)到要(好)問(勤)學(xué),(在他的提法中)“問”并且在“學(xué)”的前面。

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學(xué)習(xí)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wěn)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了)。(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輕視他,(認為)不值得向他問,(對)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著嬉戲的態(tài)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問,像這樣,就天下幾乎沒有可以問的人了。

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也)一定會出現(xiàn)一次錯誤。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專門存在于某人,學(xué)習(xí)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問”可以少得了嗎?《周禮》(說),朝堂之外(要)詢問百姓(對朝政的意見),國家的大事還問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問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只考慮道德學(xué)問方面的成就罷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xué)問高。古人把“問”作為美德,而并不認為它是可恥的,后代的君子反而爭先把“問”當作恥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恥的(事),后代人卻做著而不以為恥的(就)多了,可悲啊!七、(2022·海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孔匀龒{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劣谪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25.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素湍綠潭(duān) B.飛漱其間(sù)C.飲少輒醉(zhè) D.觥籌交錯(gōng)【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重點字音。A.湍(duān)——(tuān);B.漱(sù)——(shù);C.輒(zhè)——(zhé);D.觥(gōng)正確;故選D。26.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1)①沿溯阻絕()

②絕??多生怪柏()絕:A.隔斷

B.獨一無二

C.極(高)

D.氣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②臨溪而漁()臨:A.到

B.居高面下

C.將要

D.照著字畫模仿【答案】①A

②C

①B

②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確定詞義。(1)①句意,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都被阻隔。絕,隔斷;故選A。②句意,江岸的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絕,極高的。故選C。(2)①句意,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臨,居高面下;故選B。②句意,到溪邊釣魚。臨,到。故選A。2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敬鸢浮浚?)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注意:(1)御:駕著,駕駛。不以:不如。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2)“也”用于表肯定的判斷句?!安辉凇凇保鞍刖渥鞣穸?,后半句作肯定,確切地說是個選擇判斷句。28.【甲】【乙】兩文同屬山水散文,都有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請各舉一例?!敬鸢浮俊炯住渴纠核赝木G潭,回清倒影?!疽摇渴纠簼u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解析】本題考查對動靜結(jié)合寫法的概括。在《三峽》中:“素湍”即為白色的急流,為動態(tài),“綠潭”則是靜態(tài),“回清”回旋的清波是動態(tài)描寫,而“倒影”又為靜物,動靜彼此交叉結(jié)合,有張有弛;《醉翁亭記》中,從第一句可以看出,蔚然壯秀的瑯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tài),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動靜結(jié)合,相映成趣。參考譯文: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在之上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乙: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yīng)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八、(2022·黑龍江齊齊哈爾·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觀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①,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fēng)俗之淳,而其變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②之計。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fēng)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③酒,瀹④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蘇軾《超然臺記》有刪改)【注】①比:連續(xù),連。登:莊稼成熟。②茍完:大致完備。③秫(shú):黏黃米,可釀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29.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答案】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為: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予弟子由”是主語,“適在濟南”“聞而賦之”兩個分句主語都是“予弟子由”,故在“子由”后面和“濟南”后面斷開。故斷句為: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30.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1)念無與為樂者

念:(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3)獄訟充斥

獄:(4)擷園蔬

擷:【答案】(1)念:考慮,想到;(2)相與:共同,一起;(3)獄:訴訟事件(案件);(4)擷:采摘(摘?。!窘馕觥勘绢}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2)句意: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起。(3)句意:案件也多得不勝數(shù)。獄:訴訟事件(案件)。(4)句意:(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擷:采摘(摘?。?。3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敬鸢浮浚?)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2)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2)因,靠著,就是;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32.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內(nèi)容可以印證【乙】文中“樂哉!游乎!”這句話?【答案】(1)蘇軾受到貶謫,在承天寺與友人一起漫步閑庭,愁緒得到排遣,感受到快樂。(2)在蘇軾的眼中,欣賞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樂的?!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乙文中“樂哉!游乎!”的意思是:“多么快活的游樂??!”由甲文“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可知,蘇軾夜晚與友人張懷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排遣心中的愁緒而感到快樂。由甲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在蘇軾看來,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這樣的夜色美景讓人感到快樂。據(jù)此回答即可。33.請談?wù)剬Α炯住课闹小伴e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敬鸢浮浚?)閑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quán),清閑無比;夜游賞月,悠游自如,富有閑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2)超然:一方面指弟弟為他游玩之地取名為“超然臺”;另一方面指蘇軾被調(diào)任之后,還能修整花園,打掃庭院,與朋友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是因為他有著樂觀豁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甲文“閑人”一詞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蘊含著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作者直言自己是“閑人(貶謫之人)”,先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心胸。由乙文“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可知,一方面“超然”是指弟弟子由為蘇軾游玩之地取名“超然臺”。由“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fēng)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可知,蘇軾在被調(diào)任的地方,與朋友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一起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體現(xiàn)了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nèi),(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乙】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可我在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fēng)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xí)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

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wěn),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fēng)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啊!”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九、(2022·廣西百色·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坑薰粕教小⑼跷荻?,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疽摇績尚恨q日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①,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②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③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注釋】①辯斗:辯論,爭論。②盤:圓的盤子。③決:裁決,判斷。3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如太行、王屋何

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 B.帝感其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C.及其日中如探湯

及其家穿井 D.孰為汝多知乎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答案】C【解析】A.如:與“何”連用,“把……怎么樣”/動詞,像;B.誠,名詞,誠心/副詞,實在,確實;C.及:都是“等到”的意思;D.知:同“智”,智慧/動詞,懂得,知道;故選C。35.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選自《列子·湯問》,題目是編者加的,“愚公”的“公”為敬稱,相當于“老人家”。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C.【甲】文“夸娥氏”,神話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為倒裝句;【乙】文的“孔子不能決也”為被動句?!敬鸢浮緿【解析】考查對文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理解。D.【乙】文的“孔子不能決也”是判斷句,不是“被動句”。故選D。3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見兩個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B.【乙】文兩小兒辯日,一個從視覺出發(fā),另一個從觸覺出發(fā),表現(xiàn)他們善于獨立思考。C.【甲】【乙】兩文內(nèi)容都與自然有關(guān),前者側(cè)重表現(xiàn)改造自然的堅強毅力;后者側(cè)重對自然現(xiàn)象質(zhì)疑。D.【甲】【乙】兩文都是寓言,語言精辟凝練,結(jié)構(gòu)簡單卻極富表現(xiàn)力,給人深刻啟示?!敬鸢浮緼【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D.【甲】文愚公之妻“獻疑”是從關(guān)心愚公的角度提出疑問?!耙跃Α睅в嘘P(guān)心的語氣,她不反對移山,只是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焉置土石”。所以選項“可見兩個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D。3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敬鸢浮浚?)敲石頭,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2)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距離人近,而到中午時距離人遠。【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句中的“叩(敲、打)、箕畚(是用箕畚裝土石)、尾(邊)”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以(認為)、去(離,距離)”兩個詞是重點詞語。參考譯文:【甲】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河陽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lǐng)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河灣上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真的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手中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疽摇靠鬃拥綎|方游學(xué),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十、(2022·黑龍江大慶·統(tǒng)考中考真題)[古文閱讀][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中,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是日風(fēng)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節(jié)選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記》,有刪改)[注釋]①旦子岡:在今南京市江寧區(qū)附近。②甫:剛。③洵:確實。④浣:洗。3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⑴具答之()

⑵便要還家()⑶尋病終()

⑷而婦人汲井且浣衣()【答案】詳細

同“邀”,邀請

隨即,不久

打水【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具:詳細。(2)句意: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邀:同“邀”,邀請。(3)句意:不久后就病死了。尋:隨即,不久。(4)句意:女子從井里打水洗衣。汲:打水。39.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B.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之行也》)C.蓋江北之俗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D.余顧而慕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辨別詞義。A.乃:副詞,竟然、居然/判斷詞,是;B.其:代詞,他/代詞,他的;C.蓋:都是副詞,大概;D.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zhuǎn)折;故選C。40.選出畫波浪線句子停頓恰當?shù)囊豁棧?/p>

)A.是日風(fēng)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風(fēng)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C.是日/風(fēng)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D.是日風(fēng)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根據(jù)句意及結(jié)構(gòu)來分析劃分停頓。句意:這天是順風(fēng),不到正午時分,已經(jīng)抵達浦口,住在大山家里。“是日風(fēng)順”寫天氣,“不及午”寫到達時間,“已抵浦口”是抵達的地點,“宿大山家”寫住宿的地點。故斷為:是日風(fēng)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故選A。41.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篇選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設(shè)酒殺雞”“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B.甲文結(jié)尾以眾人尋桃花源“未果”,誼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虛幻,令人神往。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莊里萬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們差得遠,心生怨恨。D.甲乙兩段文字都展現(xiàn)了和諧安寧、恬靜美好、自得其樂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文章的理解。C.乙文最后作者的感慨“自恨不如遠甚也”,意思是:我自恨比他們差得遠呢!表達了作者對和諧安寧的田園生活的羨慕與向往之情。本項中“心生怨恨”的說法是錯誤的;故選C。4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⑴便扶向路,處處志之。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答案】(1)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2)男女老少在田間耕作。【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扶:沿著、順著;向:先前的;志:做記號;(2)俱:都;耘:耕地;于:在。參考譯文:【甲】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面隱隱約約透著點光亮。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又向前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老年人和小孩兒,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這里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都詳細地作了回答。這里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兒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村里的人問漁人現(xiàn)如今是什么世道,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p>

漁人出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后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但沒有實現(xiàn),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疽摇窟@天是順風(fēng),不到正午時分,已經(jīng)抵達浦口,住在大山家里。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岡。剛行走了幾里地,看見田間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間耕作。大概是江北的習(xí)俗,女人也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比較西北那些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懶惰男子,江北的習(xí)俗的確好得多。偶然間我放棄騎馬開始步行,路過一農(nóng)家,這家男主人給園子澆大糞,女子從井里打水洗衣。園中有豆篷瓜架,還有幾顆郁郁蔥蔥的樹木,孩子嬉戲歡笑,雞狗相聞。我看著看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們差得遠呢!十一、(2022·河南·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乙】翊日,飯于林慮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聲央道,怪石奇花,不可勝數(shù)。山回轉(zhuǎn),平地數(shù)尋,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覺日將晡②,憩環(huán)翠亭,四顧氣象瀟灑,恍然疑在物外,留連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連云閣。(節(jié)選自柳開《游天平山記》)【注釋】①林慮: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時,午后三時至五時。43.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涼的意思,寫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涼。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樣,表現(xiàn)溪流的曲折蜿蜒。C.“明滅可見”中的“明滅”指忽明忽暗,寫出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這里有玩賞的意思,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愉悅之情?!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C.理解和分析不正確。根據(jù)“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明滅可見”的是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身影,而非表現(xiàn)“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故選C。44.把甲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答案】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窘馕觥勘绢}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下,向下照射。澈:透過。布:照映,分布。45.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了由“樂”到“憂”的變化,“樂”和“憂”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敬鸢浮俊皹贰钡脑蚴牵盒∈兜拿谰埃弧皯n”的原因是:環(huán)境凄清,不能久留。【解析】本題考查內(nèi)容和理解。根據(jù)【甲】“隔算竹,聞水聲,如鳴現(xiàn)環(huán),心樂之”“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級,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等景物描寫可知,作者“樂”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根據(jù)【甲】“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等景物描寫可知,作者“憂”的原因是:環(huán)境凄清,不能久留;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可知,引發(fā)了作者的貶謫之憂。46.游記一般采用“移步換景”和“定點觀察”的寫法。請根據(jù)兩個文段的內(nèi)容完成填空。甲文段以“定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和_________進行了描繪。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早上從林慮出發(fā),_______,后來途徑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連云閣?!敬鸢浮刻吨車h(huán)境

到桃林村

環(huán)翠亭

明教院【解析】本題考查信息篩選。(1)根據(jù)題干“甲文段以‘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找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知,此處應(yīng)填:潭周圍環(huán)境;(2)根據(jù)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fā)”,找到“亭午抵桃林村”,可提煉出游蹤是:桃林村;(3)根據(jù)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fā)”,以及上一游蹤是“桃林村”,找到“憩環(huán)翠亭”可提煉出游蹤是:環(huán)翠亭(4)根據(jù)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fā)”,以及上一游蹤是“環(huán)翠亭”,找到“薄幕,至明教院”可提煉出游蹤是:明教院。參考譯文【甲】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xiàn)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動。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乙】第二天,在林慮吃早飯,正午是抵達桃林村,原來這里才是山腳。山泉聲在道路兩旁叮咚作響,路邊奇形怪狀的石頭和珍奇花草,數(shù)不勝數(shù)。山回路轉(zhuǎn),有一塊幾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頭上,擺弄著山泉,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申時,在環(huán)翠亭上休息,環(huán)顧四周,景色清新脫俗,忽然懷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連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時,到了明教院,當晚住宿在連云閣。十二、(2022·四川資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看蟮乐幸?,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印L?,君嗣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節(jié)選自《史記·商君列傳》)【注】①具:準備就緒。②布:頒布,公布。③嗣:繼承。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刻字,再涂以墨。47.下列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