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改區(qū))語文試題與答案匯編(中考)_第1頁
初中(課改區(qū))語文試題與答案匯編(中考)_第2頁
初中(課改區(qū))語文試題與答案匯編(中考)_第3頁
初中(課改區(qū))語文試題與答案匯編(中考)_第4頁
初中(課改區(qū))語文試題與答案匯編(中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06年廣東省湛江市(課改區(qū))

文言文閱讀(共9分)

閱讀《馬說》,完成11—14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

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

真不知馬也。

11、下列詞語中的“臨”字與“執(zhí)策而臨之”的“臨”字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A、如臨大敵B、臨陣磨槍C、身臨其境D、臨別贈言

12、解釋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2分)

(1)或:(2)食: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駢死于槽相之間。譯文:。

(2)其真無馬邪?譯文:。

14、從文中看,造成千里馬被埋沒和被摧殘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12、(1)有時(2)喂13、(1)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馬廄里)。(2)(難道)真

的沒有千里馬嗎?14、(1)伯樂不常有;(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鳴之而

不能通其意)。

2006年曲靖市高中階段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

(一)(12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

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不無馬!”嗚呼!其真無馬

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昔有大長者子?,共諸商人入海采寶。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湫澗流磯激之處咒當(dāng)

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咒語眾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北娙寺勚?,深信其語。既至海中,未經(jīng)幾

時,船師遇病,忽然便死。時長者子即便代處,至漩淤澗流之中,唱言?當(dāng)如是捉,如是正。船盤回旋轉(zhuǎn),

不能前進(jìn)。至于寶所,舉船商人沒人而死。

注:①大長者子:富商人家的兒子。②漩湫澗流磯激之處: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駕駛。④?。和V?。

⑤唱言:高聲說。

9、解釋下列加點(diǎn)詞的意思。(2分)

(1)雖有千里之能()(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善誦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譯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言當(dāng)如是捉,如是正。譯文: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譯文:

11、“大長者子”的悲慘結(jié)局給你什么啟發(fā)?(2分)

答:

12、甲文強(qiáng)調(diào)了“按規(guī)律辦事”的道理,乙文則突出了“生搬硬套規(guī)律”的惡果,這兩方面相矛盾嗎?談?wù)勀?/p>

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邊也有像“大長者子”一樣愛說大話的人,你應(yīng)該怎樣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9、(1)即使(2)等同(3)擅長(4)都10、(1)驅(qū)趕它不按照趕它的正確方法(2)大

聲說應(yīng)當(dāng)像這樣駕船,像這樣校正方向(3)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養(yǎng)它11、①凡事

只重視理論學(xué)習(xí)(或只空洞教條地套用規(guī)則),而不重視親自去實(shí)踐,其結(jié)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

理論的學(xué)習(xí)都要重視與實(shí)踐緊密結(jié)合,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觀點(diǎn)正確,言之有理即可

酌情給分直至滿分)12、不矛盾。①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②應(yīng)用知識和規(guī)律時,一定要

重視與實(shí)踐緊密結(jié)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答出一點(diǎn)給1分)13、xxx:你敢說敢做

的作風(fēng)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但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套用規(guī)律,應(yīng)該讓規(guī)律和實(shí)踐有機(jī)地結(jié)合

在一起。(表述符合語言實(shí)際應(yīng)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給分直至滿分)

2006年云南省中考語文試題(課改實(shí)驗(yàn)區(qū))

(一)(10-13小題,共12分)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

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日:“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

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

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遂命日:和氏之璧。

[注釋]①璞:蘊(yùn)藏有玉的石頭,未經(jīng)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G”,古代一種酷刑,斷足。③奚:

何,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結(jié)合文意,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2分)

(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名馬:()

(2)厲王使玉人相之。相:()

11、通過“識馬”、“相玉”,兩文表達(dá)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12.《馬說》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

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為和氏獻(xiàn)璞的結(jié)局,兩文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譯文:

(2)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譯文:

10.(1)名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馬。(若解釋為有名的馬,不給分)(2)相:鑒別

11、《馬說》通過千里馬被埋沒的普遍現(xiàn)實(shí),《卞和泣玉》通過和氏璞兩度被指斥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

論述的都是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英才志士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現(xiàn)實(shí)。(大意如此即可)12.答:

《馬說》中,面對“天下無馬”這種壓制人才的謬論,文章只能發(fā)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感嘆;

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雖然兩度被斥為普通的石頭,但終遇文王,經(jīng)雕刻加工顯示出天下至寶的本色。

《馬說》更多地是讓人感到憤懣不平與無奈,而《卞和泣玉》卻能讓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參考(1)想要與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能夠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參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寶石被斥為(普通的)石頭,誠實(shí)正直的人被誣蔑為騙子?;颍?/p>

我是為(真正的)的寶石被斥為(普通的)的石頭,誠實(shí)正直的人被誣蔑為騙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

思對即可)

2007年廣東省江門市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考試

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對“千里馬”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駕馭(鞭打)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

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10、4分伯樂更重要。(1分)因?yàn)橄扔?/p>

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或者:因?yàn)闆]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2分)11、4分為“千里馬”的被

埋沒鳴不平。(或:為“千里馬'’得不到應(yīng)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內(nèi)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統(tǒng)一考試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媽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

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

真不知馬也。

15.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思。(4分)

①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④執(zhí)策而臨之()

16.請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3分)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③其真無馬邪

17.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①祇辱于奴隸人之樂,駢死于槽楊之間。(2分)譯文: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譯文:

18.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完成下列各題。(3分)

①請用一個短語概括文中千里馬的處境或遭遇。(1分)

②第三段刻畫了食馬者怎樣的嘴臉?(1分)

③有一位哲人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馬說》中的哪

一句話?(1分)_______________

㈠(13分)15.①這樣②有時③即使④面對(4分,各1分)16.①“食”

通“飼”,喂、喂養(yǎng)②“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③“邪”通“耶”,表疑問,相當(dāng)于“嗎”(3分。各1分)17.@

只是辱沒在養(yǎng)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②鞭打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

方法。(3分,①2分,②1分)18.①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②平庸淺薄,愚妄無知③千里馬

常有,而伯樂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題意思接近參考答案即可。)

2009年黑龍江大慶市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

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n愈《馬說》)

【乙】七年,入見,帝從容問日:“卿得良馬否?”飛日:“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

則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漢,若無事然。此

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yuǎn)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

泉,攬未安,踴躍疾驅(qū),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弩純之材也?!钡鄯Q善,

B:“卿今議論極進(jìn)?!?/p>

(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①帝:宋高宗趙構(gòu),此次談話后遂封岳飛為太尉。②介:備上鞍甲。③褫(chi):脫去,卸下。

④秣:喂食。

9.下面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A.執(zhí)策而臨之臉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慍(《論語》)

C.初不甚疾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三峽》)

D.帝稱疊京中有疊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A.駢死王槽楊之間每假借王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C.弩純之材也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譯文:

⑵比行百里始奮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浪線的句子標(biāo)出兩處停頓。(2分)

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yuǎn)之材也

13.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shí)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結(jié)合具體實(shí)例,談?wù)勀銓@個道理的認(rèn)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yè))8.這時詞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

尚那樣啟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夠收到朝廷的重用)運(yùn)用典故,使表達(dá)含蓄典雅。9.D第

一個“善”是“好”的意思,第二個“善”是“擅長”的意思。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項(xiàng),在/項(xiàng)。C項(xiàng),

的/助詞。D項(xiàng),它/表反問語氣。11.⑴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不能表現(xiàn)出來。⑵

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奮力奔跑。12.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yuǎn)之材也13.告訴人們要善于識別人才、

選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視人才(不要不識人才)的道理。/第二問可以從正面答善于識別人才和正確使用

人才的好處,也可以從反面答不善于識別和使用人才的壞處,可以談如何選拔人才,也可以談如何用好人

才留住人才,要結(jié)合具體事例(人物或事件)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譯文】紹興七年,岳飛面君,趙構(gòu)從容地問道:“愛卿有沒有獲得過好馬?”

岳飛道:“臣原有二匹馬,每天各吃數(shù)斗芻豆,各飲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質(zhì)不凈,它們就不會食用。

二馬披著戰(zhàn)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變的迅速,自午時到酋時,可以跑上二百多里。而馬

背、腹的鞍甲毫無松動,且沒有汗水,跟無事一樣。這二匹馬可謂負(fù)重但無怨言,體力充沛但不逞能,是

擅長遠(yuǎn)馳的良馬啊。不幸二馬后來相繼死去。如今臣所騎的馬,每天食用不過數(shù)升,所喂草料從不挑選,

所飲之水從不在意,轡頭尚未裝好,就想躍躍狂奔,剛跑出百來里地,馬兒就力盡汗出,大口喘息,累的

如死了一般。這馬可謂食少就能飽肚,喜歡逞能炫耀力氣,但容易窮盡力氣,實(shí)在是笨馬一匹啊?!壁w構(gòu)道

聲“好”,說道:“你今日所說很有意義?!?/p>

2009年內(nèi)蒙巴彥淖爾市

閱讀《馬說》,完成11—13題。(7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

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11.選出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2分)

A.學(xué)面時習(xí)之B.狼亦黠矣,面頃刻兩斃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面守之D.委而去之

12.選出對加點(diǎn)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2分)

A.不以千里稱也稱:揚(yáng)名,著稱。

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馬鞭子。

13.選出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xiàng)()。(3分)

A.“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寓指能發(fā)現(xiàn)和賞識人才的人。

B.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馬也”。

C.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認(rèn)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11、B12、D13、D

2003年浙江省麗水市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

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

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

[乙]人有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日:臣②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

莫與言。愿子還③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xiàn)一朝④之賈。”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戰(zhàn)國策?燕策二》)

(注:①比:連續(xù),接連。②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說稱自己為“臣”。③還:音義同“旋”,

圍繞,繞圈子。④朝(zha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4分)

⑴才美不外見()⑵愿子還而視之()

⑶不以千里稱也()⑷去而顧之()

2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其真不知馬也。譯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譯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話是o

[乙]文介紹這匹駿馬“一旦而馬價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話是。

實(shí)際上這都證明了[甲]文提出的這一觀點(diǎn),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3分)

26.我們常以“千里馬”比喻o(2分)

27.從這兩則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請談?wù)勀愀惺茏钌畹囊稽c(diǎn)。(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希望著稱回頭看

24.(1)恐怕是真不認(rèn)識千里馬吧!(2)連續(xù)三天站在集市上,沒有人與我交談。

2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廈門市

閱讀有關(guān)“千里馬”的兩則文言文,完成1-19題。(15分)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

邪?其真不知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三月得千里馬。

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②,反以報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馬,安事③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日:“死

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釋: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夠。④期年:滿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diǎn)詞:(4分)

①執(zhí)策而臨之()②才美不外見()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④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17.下面句中加點(diǎn)“之”字的解釋與其它三句有明顯不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日:“請求之?!盌.死馬且市之五百金

18.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譯文:

②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譯文:

19.簡要回答下面問題:(5分)

⑴細(xì)讀《馬說》第三段,簡要說說應(yīng)該怎樣正確對待“千里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讓你給涓人的“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這個做法評分(滿分設(shè)為10分),你會評幾分呢?說說你這

樣評分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竹制的馬鞭子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命令丟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氫它當(dāng)作普通勞動者馬來喂養(yǎng)。(2)一匹死馬您都愿意用五百

金買下,況且是活的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譯文】古代有個國君想用千金購買千里馬,過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國君的侍臣對國君說:“請讓我來

找它吧!”

國君派遣他出去尋找了三個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可是)馬已經(jīng)死了,他花費(fèi)500金買了

死馬的頭顱,回來報告國君。國君非常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白費(fèi)五百金買這死馬回來有什么

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買下,況且是活的馬呢?天下人都一定會認(rèn)為大王是用重價

買千里馬的。很快就會有人獻(xiàn)馬!”果然不出一年,國君得到了多匹別人獻(xiàn)來的千里馬。

2004年浙江省紹興市

(一)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

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

其真不知馬也。(節(jié)選自韓愈《馬說》)

1.解釋文中加點(diǎn)的詞。(3分)

(1)或:(2)食:(3)等: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譯文:

3.根據(jù)選文,說說千里馬被辱沒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時(或許)(2)喂養(yǎng)(或通“飼”)(3)等同(或“—樣”)2.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3.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4年吉林省長春

閱讀《馬說》,完成6—10題。(16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

邪?其真不知馬也。

6.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7.解釋下面加點(diǎn)詞的意思。(4分)

①是馬也()②食馬者()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盡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雖有千里之能B.其真無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勝學(xué)而時習(xí)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馬”喻指人才,“伯樂”喻指略____,而將愚妄淺薄的封建統(tǒng)治者比作

“(4分)

10.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

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

下衣裳披在癱倒在地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而逝。

請你展開想像,寫出老馬臨死前想對相馬人說的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盡其材7.①這②同“飼”,喂養(yǎng)③鞭打(驅(qū)使)④有時8.C

9.能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10.略。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課改區(qū))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語文試卷

(二)閱讀《馬說》,完成8—10題。(10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譯文: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文:

10.你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怎樣對待人才?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shí)說一說自己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

(二)(10分)8.(3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9.(4分XD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2)難道果真

沒有千里馬嗎?其實(shí)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每句各2分。大意對即可,如第(2)句譯為“真的沒有馬嗎?

是不知道馬啊”就應(yīng)給2分。)10.(3分X開放性題目,考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005年四川省廣安市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題。(15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盡粟石。食②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牙B?

其真不知馬也。

35.對第二段中的四個“食”字分析正確的一項(xiàng)是(C)(3分)

A.①和②讀音相同,含義不同。B.①和④讀音相同,含義不同。

C.②和③讀音相同,含義也相同。D.③和④讀音相同,含義不同。

36.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37.解釋下面加點(diǎn)詞的意思。(4分)

①是馬也(這)②食馬者(同“飼”,喂養(yǎng))

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驅(qū)使))④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38.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C)(3分)

A.雖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無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D.祗于奴隸人之手學(xué)而時習(xí)之

39.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譯文:(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因日行千里而聞名.(“駢”“槽帆“以”“稱”等詞語翻譯準(zhǔn)確,譯句通順

得3分.否則,酌情扣分)

2005年廣西桂林市

古詩文閱讀(16分)

(一)閱讀《馬說》一文,完成8—12題(11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

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請從第二段中找出兩個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2分)

①“食”通“飼”,,意義:通喂養(yǎng)(1分)②“見”通“現(xiàn)”,意義:表現(xiàn)(1分)

9.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C)...................................(2分)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10.將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譯文:驅(qū)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策、道、食、材”均譯正確,且

句子通順者得2分,否則酌情扣分)

11.千里馬不能發(fā)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rèn)為怎樣才能發(fā)揮“千里馬,,的才

能..............................................................................(3分)

答:“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馬者的無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盡其材,鳴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話回答,但須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2分)

答: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1分)②尋找機(jī)會,展示自己才華(1分x言之成理可給分)

2006年北京市

三、文言文閱讀(共9分)

閱讀《馬說》,完成11—14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

真不知馬也。

11、下列詞語中的“臨”字與“執(zhí)策而臨之”的“臨”字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A、如臨大敵B、臨陣磨槍C、身臨其境D、臨別贈言

12、解釋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2分)

(1)或:(2)食: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駢死于槽楊之間。譯文:。

(2)其真無馬邪?譯文:。

14、從文中看,造成千里馬被埋沒和被摧殘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三、11、A12、(1)有時(2)喂13、(1)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馬廄里)。

(2)(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14、(1)伯樂不常有;(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策之不以其道(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浙江舟山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9—25題。

(一)(11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名馬,祗辱于奴隸

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

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

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4分)

⑴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鳴之而不能通其意()⑷執(zhí)策而臨之()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譯文:

21.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閡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shí)米,

滿之,負(fù)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

",赍?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紓(shti):林紓,字琴南,福建閡縣(今福州人)。近代文學(xué)家,尤以翻譯外國小說名世。

孝廉,明清時對舉人的稱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條干肉,后來通常指學(xué)生拜師或親友之間贈送

的禮物。④呼備:叫人準(zhǔn)備。⑤赍(jT):攜帶。

2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3分)

⑴從師讀()⑵以襪實(shí)米()⑶負(fù)以致師()

2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譯文:

25.林琴南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給老師?從中看出林琴南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20分)(一)(11分)19.⑴通“飼”,喂養(yǎng)(喂)⑵鞭打(駕馭)⑶通曉(知道、

明白、懂得)⑷面對20.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懷

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qiáng)烈不滿。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

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tài)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

光。

(二)(9分)23.⑴跟從(跟)⑵裝滿(裝)⑶背(背著)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這能作為送給

老師的禮物嗎?(或“你的想法本來是好的,但這能作為學(xué)生拜師的禮物嗎?”)25.因?yàn)樗弥蠋煕]有米

煮飯,想幫助老師。(或“因?yàn)樗弥蠋熂液芨F,沒有米煮飯”。)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個心地善良

的人。

2006年成都市高中階段教育學(xué)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試卷(含成都市初三畢業(yè)會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題。(共6分,每小題2分)

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

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

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

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6.對下面語句中加點(diǎn)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不以千里稱也稱:揚(yáng)名B.一食或盡粟一石或:有時

C.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

7.比較下列各組加點(diǎn)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而伯樂不常有廣起,奪而殺之

B.雖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成,將以攻宋

D.駢死于槽楊之間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8.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提出問題,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從反面展開議論。

B.第2、3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見”的原因,作者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

出了強(qiáng)烈的譴責(zé)。

C.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

D.在作者看來,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9.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分)譯文:

(2)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2分)譯文:

二、(6分,每小題2分)6.D(“策”應(yīng)為“用鞭子抽打”)7.B(A項(xiàng)前“而”為“可是”之意,

后者為順接連詞“就”之意;B項(xiàng)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C項(xiàng)前“以”為“按照”之意,后為

“用”之意;D項(xiàng)前“于”為“在”,后為“與”之意)8.D(與原文意思不合,應(yīng)為“世上缺

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三、(共12分)9.(4分)(1)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颍何桂B(yǎng)馬的人不知

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去喂養(yǎng)它。(譯出大意得1分,落實(shí)“食”意思的得1分)(2)喂養(yǎng)它卻又不

能使它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明白(或“通曉”“懂得”)它的意思。(譯出大意得1分,

落實(shí)“材”“通”意思的各計0.5分)

2006年江蘇省泰州市

(-)(10分)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節(jié)選自韓愈《馬說》)

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

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

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yuǎn)之材也。

①介:披上戰(zhàn)甲。②褫(chi):解除。(節(jié)選自岳飛《論馬》)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2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14.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譯文:

(2)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譯文: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

__________?(2分)

16.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shí)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0分)13.(1)等同,一樣(2)及,等到(本題2分。每小題1分)14.(1)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戰(zhàn)甲奔馳,開始時它(們)好像并不很快……(本題4分。每小題2分,

譯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15.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1

分)16.要善待人才,要給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條件。(2分,只答第一句給1分,答第二句給2

分)

2006年安徽省中考語文試題(課改實(shí)驗(yàn)區(qū))

語文試題溫馨提示:

1.你現(xiàn)在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I其中卷面書寫占5分);相信你能在150分鐘內(nèi)完

成所有答題。

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請務(wù)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

是無效的。

3.答題過程中。你可以隨時使用你所帶的《新華字典》。

4.考試結(jié)束后,別忘了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

一、語文積累(20分)

1.你已誦讀了不少優(yōu)秀古詩文,請把下面的詩文名句補(bǔ)寫完整。(任意選做6題)(6分)

(1)大漠孤煙直,。(王維《使至塞上》)

(2)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難》)

(3)春蠶到死絲方盡,o(李商隱《無題》)

(4)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0(周敦頤《愛蓮說》)

(5),白露為霜。(《詩經(jīng)?秦鳳》)

(6),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7),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

(8),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請按下面的要求,默寫你所知道的古代詩歌句子。(課內(nèi)外均可).(4分)

(1)初中校園生活即將結(jié)束,朝夕相處的同學(xué)將要分別,請你寫出兩句表達(dá)離別之情的古

代詩歌名句:,o

(2)我國古代詩歌中,有不少詩篇抒發(fā)了積極進(jìn)取、奮發(fā)向上的豪邁情懷,請寫出其中的

兩句:,o

3.下面一段文字節(jié)選自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請你讀一讀,然后完成(1)一(4)題。(10

分)

①這個時候,所有的仆人和著優(yōu)美的音樂,輕盈地跳起舞來。②于是,小美人魚伸出那

雙白皙、細(xì)嫩的手,腳尖掂著證,輕柔地、優(yōu)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③人們都在為她鼓

掌,為她喝彩,不停地贊嘆她的舞姿。④她跳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優(yōu)美,她的腳尖

在觸到地板時就如踩在銳利的刀尖上一樣,她感覺不到病。

(1)第①句中,加點(diǎn)字“和”的讀音為:O

(2)第②句中,有一個錯別字,它是:,應(yīng)改為:。

(3)第④句中,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A.因?yàn)樗訠.雖然卻C.除非才

(4)讀了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你一定會想到你讀過的不少中外文學(xué)名著,請從下面所提供的

名著書目中任選一部,按要求填寫讀書資料卡。

書目:《名人傳》《格列佛游記》《水滸》《繁星?春水》

讀書資料卡

作品作者

主要

內(nèi)容

注:“主要內(nèi)容”以30字左右為宜。

二、閱讀(55分)

閱讀下面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22分)

劉白羽

①淡淡的朝陽剛把樹梢照亮。順了石柱攀緣到三層樓上來的老藤樹比來時茂盛多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