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 50016-2014 (2015年版),目 錄, 修訂說明, 總則, 主要修訂內容, 建筑保溫和外墻裝飾, 木結構建筑, 城市交通隧道,一、修訂說明,修訂的必要性 1、現(xiàn)行建規(guī)、高規(guī)的部分規(guī)定已難以適應工程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 2、各類火災事故也反映出一些亟需完善標準的問題。 3、兩項標準之間及與國家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和其他防火設計規(guī)范之間的一些不協(xié)調、不適應的問題,給規(guī)范的執(zhí)行帶來較大困難。,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物流建筑 作業(yè)型、存儲型和綜合型 順豐杭州分撥中心,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物流建筑 作業(yè)型、存儲型和綜合型 南京中郵集散中心快件分揀機,返回目錄,一
2、、修訂說明,物流建筑 作業(yè)型、存儲型和綜合型 蘇寧電器鹽城配送中心,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超高層建筑 欲與天公試比高,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大型公共建筑 天津大悅城,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大型公共建筑 大連恒隆廣場,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外墻外保溫 央視文化中心(2009年2月9日),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外墻外保溫 上海教師公寓(2010年11月15日),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外墻外保溫 大連星海廣場公寓(2014年4月21日),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工程建設標準體系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
3、規(guī)范GB 50974-201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 GB 50084-2001 (2005年版) 泡沫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 GB 50151-2010 氣體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 GB 50370-2005 建 筑 防 排 煙 系 統(tǒng) 技 術 規(guī) 范報批稿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116-2013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 50140-2005,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 任務來源 1、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7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建標2007125號文) 2、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調整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修訂項目計劃的函(建標20
4、0994號),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規(guī)范歷年版本 1、 1956年工業(yè)企業(yè)和居民住宅建筑設計暫行防火標準 2、1960年關于建筑設計防火的原則規(guī)定 3、1974年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TJ 16-1974共9章6個附錄 4、1982年高層民用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 45-1982 5、1987年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 16-1987 局部修訂:95年、97年、01年,共10章5個附錄 6、1995年高層民用建筑設計規(guī)范GB 50045-1995 局部修訂:97年、99年、2001年、2005年,共9章2個附錄 7、2006年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06 共12章1個附錄 8、2014年建
5、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 共12章3個附錄,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 重點研究問題 高層建筑防火技術要求專題研究 建筑外保溫系統(tǒng)防火要求專題研究 物流配送建筑防火要求專題研究 有頂步行商業(yè)街建筑防火要求專題研究 家具、建材等商店設計人員密度的研究 木結構建筑防火技術的研究 民用建筑中敞開樓梯間相關防火設計要求的研究 窗檻墻及防火挑檐對火災豎向蔓延影響的研究 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火災蔓延特性與防火技術的研究 可燃氣體儲罐最大存儲規(guī)模及防火間距的研究,一、修訂說明,主要修訂內容 1、合并了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調整了兩項標準間不協(xié)調的要求。將住宅建筑的高、多層分
6、類統(tǒng)一按照建筑高度劃分; 2、增加了滅火救援設施和木結構建筑兩章,完善了有關滅火救援的要求,系統(tǒng)規(guī)定了木結構建筑的防火要求; 3、補充了建筑外保溫系統(tǒng)的防火要求; 4、對消防設施的設置作出明確規(guī)定并完善了有關內容;有關消防給水系統(tǒng)、室內外消火栓系統(tǒng)和防煙排煙系統(tǒng)設計的要求分別由相應的國家標準作出規(guī)定;,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主要修訂內容 5、適當提高了高層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層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 6、補充了有頂商業(yè)步行街兩側的建筑利用該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的防火要求;調整、補充了建材、家具、燈飾商店營業(yè)廳和展覽廳的設計疏散人員密度; 7、補充了地下倉庫、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氣體
7、儲罐(區(qū))、液氨儲罐、液化天然氣儲罐的防火要求,調整了液氧儲罐等的防火間距;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災豎向或水平蔓延的相關要求。,返回目錄,一、修訂說明,條文統(tǒng)計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06共有條文387條,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45-1995(2005年版)共有條文214條,兩者有相同、相近要求的條文170條,約占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總條文的80%。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14年版共有條文424條,其中強制性標準條文165條,約占全部條文的39%。 2014版規(guī)范相對于原兩本規(guī)范,新增條文69條、修改128條、刪除114條。,返回目錄,二、總則,適用范圍 1
8、廠房; 2 倉庫; 3 民用建筑; 4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 5 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qū)); 6 可燃材料堆場; 7 城市交通隧道。,返回目錄,二、總則,適用范圍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氣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發(fā)電廠與變電站等的建筑防火設計,當有專門的國家標準時,宜從其規(guī)定。 本規(guī)范不適用于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廠房(倉庫)、花炮廠房(倉庫)的建筑防火設計。,返回目錄,二、總則,主要內容 本規(guī)范共分12章和3個附錄,主要內容有: 生產和儲存的火災危險性分類、高層公共建筑的分類要求。 廠房、倉庫、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級分級及其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平面布置防火分區(qū)
9、與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構造、防火間距和消防設施設置的基本要求。 工業(yè)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與要求。 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疏散距離、疏散寬度、疏散樓梯設置形式、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以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門設置的基本要求。,返回目錄,二、總則,主要內容 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qū))和可燃材料堆場的防火間距、成組布置和儲量的基本要求。 木結構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防火設計的基本要求。 各類建筑為滿足滅火救援要求需設置救援場地、消防車道、消防電梯等設施的基本要求。 建筑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和預防電氣火災的線路等方面的防火要求和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與配電線路等基本要求。,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分類 廠房,返回目
10、錄,二、總則,建筑分類 倉庫,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分類 民用建筑,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分類 高層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類別應根據(jù)本表類比確定。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 裙房的防火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高層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分類 裙房 在高層建筑主體投影范圍外,與建筑主體相連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屬建筑。,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高度,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高度,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高度 坡地建筑,返
11、回目錄,二、總則,建筑高度,返回目錄,二、總則,建筑層數(shù) 建筑層數(shù)應按建筑的自然層數(shù)計算,下列空間可不計入建筑層數(shù): 室內頂板面高出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 設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內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車庫、儲藏室、敞開空間; 建筑屋頂上突出的局部設備用房、出屋面的樓梯間等。,返回目錄,二、總則,耐火等級 工業(yè)建筑,返回目錄,二、總則,耐火等級 工業(yè)建筑,返回目錄,二、總則,耐火等級 民用建筑,返回目錄,二、總則,耐火等級 疏散走道兩側的隔墻,返回目錄,二、總則,設計的主要內容 降低建筑發(fā)生火災危險的各種技術措施及其實施方法 。 當建筑內發(fā)生火災時,能及時、快速、有效
12、偵測、控制和撲滅火災的各種技術措施。 當建筑內發(fā)生火災時,能限制火災和煙氣蔓延以及保證建筑結構具有足夠耐火性能。 當建筑內發(fā)生火災時,保證建筑內的人員能安全疏散、避難的各種技術措施。 總體上,建筑的防火設計可包括建筑的總平面布局、被動防火系統(tǒng)、主動防火系統(tǒng)和安全疏散系統(tǒng)。,返回目錄,二、總則,基本要求 合理的建筑防火設計,是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這一消防工作方針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制止建筑火災事故,減少火災危害的根本措施。 科學合理的建筑防火設計,其消防設施應當有利于撲救火災,并保證緊急狀態(tài)下的安全疏散,且將火災影響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體現(xiàn)“主動滅火”和“被動防火”相結合的理念。,返回目錄,
13、二、總則,基本要求 建筑防火設計的根本,是處理好規(guī)范、功能和安全之間的關系。建筑防火設計在執(zhí)行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時,不僅要符合規(guī)范要求,更要滿足使用功能,并為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消防安全管理創(chuàng)造可靠的有利于管理的工作條件。 在執(zhí)行防火規(guī)范時,不能簡單地執(zhí)行規(guī)范,而是通過綜合分析建設項目的布局、防火間距、防火分區(qū)、安全疏散、通風排煙、滅火設施等各方面的可行條件,探索合理的對策,以使建筑防火在實現(xiàn)規(guī)范要求、建筑功能和消防安全的統(tǒng)一。,返回目錄,二、總則,多種使用功能 同一建筑內設置多種使用功能場所時,不同使用功能場所之間應進行防火分隔,該建筑及其各功能場所的防火設計應根據(jù)本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確定。 對于同一性質
14、的建筑,如民用建筑或工業(yè)建筑,當在同一建筑內設置兩種或兩種以上使用功能的場所時,不同使用功能區(qū)或場所之間需要進行防火分隔,以保證火災不會相互蔓延。例如住宅與商店的上下組合建造,幼兒園、托兒所與辦公、寫字建筑或電影院、劇場與商業(yè)設施合建等。,返回目錄,二、總則,多種使用功能 此類建筑的平面布局、防火分區(qū)、安全疏散、室內外消火栓系統(tǒng)、自動滅火系統(tǒng)、防排煙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等其他設計,需根據(jù)該建筑的使用性質、建筑高度、火災危險性和防火分隔情況等,按照本規(guī)范對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防火要求確定。 對于本建筑與相鄰建筑的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和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等,則需按建筑整體考慮。,返回目錄,二、總則,超
15、高層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要求外,尚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更加嚴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設計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 我國近年來建筑高度超過250m的建筑越來越多,盡管本規(guī)范對高層建筑以及超高層建筑作了相關規(guī)定,但為了進一步增強建筑高度超過250m的高層建筑的防火性能,本條規(guī)定要通過專題論證的方式,在本規(guī)范現(xiàn)有規(guī)定的基礎上提出更嚴格的防火措施,有關論證的程序和組織要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返回目錄,三、主要修訂內容,返回目錄,(一)總平面布局 (二)平面布置 (三)安全疏散 (四)建筑構造 (五)消防設施 (六)滅火救援,(一)總平面布局,布局原則 建筑防火設
16、計中的總平面布局應服從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和城市消防規(guī)劃要求,根據(jù)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質、體量或規(guī)模等因素,合理確定其位置、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和消防水源等。特別是對于高層建筑、生產廠房與倉庫等建筑高度高、人員密集或火災危險性大的建筑物,更應經認真調查研究,通過綜合分析后確定。 通過對建筑物進行合理布局和設置防火間距,防止火災在相鄰建筑物之間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節(jié)約土地,使建筑物著火時,能限制火災和煙氣在(或通過)建筑外部的蔓延,并為人員疏散、消防人員的救援和滅火提供保護,減少火災時建筑物、鄰近建筑物及其居?。ɑ蚴褂茫┱呤艿綇娸椛錈岷蜔煔獾挠绊?。,返回目錄,(一)總平面布局,防火間距 建筑防火間距主要
17、是針對火災的熱輻射影響而采取的被動防火措施。建筑間應考慮防止建筑火災相互蔓延擴大的間距,該間距應能有效防止火災的蔓延,但不是安全距離。 1)建筑間的防火間距確定依據(jù)正確,符合規(guī)范要求。 2)當建筑間的防火間距不足時,所采用的替代措施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并應能有效防止火災的相互蔓延。 3)采用規(guī)范未明確規(guī)定的措施時,應按照規(guī)定程序提供相關技術論證報告和資料。 4)建筑間的防火間距規(guī)范未明確規(guī)定時,應根據(jù)防火間距設計目標的功能要求進行確定。,返回目錄,(一)總平面布局,防火間距確定原則 1)建筑物間的防火間距應能有效防止建筑間的火災蔓延,并應與建筑的耐火等級、外墻的耐火性能與防火構造和建筑的滅火救援條件
18、、火災危險性等相適應。 2)防火間距的確定主要考慮火災蔓延方式、火災的種類及其可能延續(xù)的時間、火災強度、相鄰建筑的高低以及開口情況、建筑的耐火等級、消防撲救條件與救援力量等因素。 3)防火間距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節(jié)省土地資源。,返回目錄,(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廠房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甲類倉庫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
19、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乙丙丁戊類倉庫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丙丁戊類廠房與民用建筑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可燃液體儲罐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
20、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可燃氣體儲罐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可燃氣體儲罐 浦鋼公司、寶鋼公司30104m3煤氣柜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民用建筑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
21、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一)總平面布局,返回目錄, 民用建筑 2009年12月 2010年02月,修編籌備工作階段 2010年04月2010年10月,征求意見稿階段 2010年11月 2011年12月,送審稿階段,(二)平面布置, 布置原則 建筑內的平面布置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通過對建筑物內部空間進行合理分隔,防止火災和煙氣在建筑內部蔓延擴大,確保火災時的人員生命安全,減少財產損失。使得: 建筑內部某部位著火時,能限制火災和煙氣在(或通過)建筑內部和外部的蔓延,并為人員疏散、消防人員的救援和滅火提供保護。 建筑物內部某處發(fā)生火災時,減少對鄰近(上下層、水平相鄰空間)分
22、隔區(qū)域受到強輻射熱和煙氣的影響。 消防人員能方便進行救援、利用滅火設施進行滅火救援活動。,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布置原則 有火災或爆炸危險的建筑設備設置部位,能防止對人員和貴重設備造成影響或危害。 有火災或爆炸危險的場所,應采取措施防止發(fā)生火災或爆炸,及時控制災害的蔓延擴大。 重點控制建筑內部的防火分區(qū)面積和分隔構件、有較大火災危險和爆炸危險的設備布置位置以及安全疏散設施的設計。,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防火分區(qū) 防火分區(qū)設計是建筑防火設計中重要的基礎設計,建筑內使用人員的安全疏散以及消防給排水、通風、電氣等的防火設計,均與防火分區(qū)的劃分和分隔方式緊密相關。 當建筑物內某一個防火分區(qū)
23、著火時,其防火分隔措施應能防止燃燒產生的熱和煙,通過樓板、樓梯間、管道井、門窗洞口等向相鄰防火分區(qū)蔓延,從而有效地阻止火災在建筑物內水平及豎直方向的蔓延,避免發(fā)展成為整座建筑物的火災。,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防火分區(qū) 建筑物應根據(jù)建筑的耐火等級、建筑高度和使用人員特性及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及其內部消防設施的設置情況等合理劃分防火分區(qū)。 防火分區(qū)的大小應與該建筑可接受的消防安全性能相一致。 防火分區(qū)之間的防火分隔措施應能保證在合理的火災下不會導致火災蔓延出火源所在防火分區(qū)。分隔物首應考慮采用防火墻等固定分隔物。 建筑內應盡量減少相鄰空間豎向或水平連通的開口。與周圍空間不處于同一防火分區(qū)且不能
24、封閉的連通口,應采取相應的有效防火分隔措施。,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廠房防火分區(qū),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廠房防火分區(qū) 防火分區(qū)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分隔。除甲類廠房外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當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大于本表規(guī)定,且設置防火墻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或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采用防火卷簾時,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 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84的規(guī)定。,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倉庫 占地 分區(qū),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倉庫防火分區(qū) 倉庫內的防火分區(qū)之間必須采用防火墻分隔,甲、乙類倉庫內防火分區(qū)之間的防火墻不應開
25、設門、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倉庫(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不應大于相應類別地上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倉庫防火分區(qū),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民用建筑,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房間布置 建筑內不同火災危險性的房間或樓層之間應采取與該房間火災荷載密度相適應的防火措施,并采用相應耐火性能要求的隔墻、樓板進行分隔。 建筑內的房間應盡量避免布置在袋形走道的兩側或盡端。 必須設置在建筑內的具有高火災危險性的房間,應根據(jù)其火災或爆炸的可能危害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或防爆措施,并宜靠外墻布置。 甲、乙類生產場所或甲、乙類物品庫房不應設置在地下、半地下。甲、乙類
26、物品庫房禁止布置在民用建筑內。 地下、半地下商店禁止經營具有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的商品。,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廠房附屬建筑 員工宿舍嚴禁設置在廠房內。,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中間倉庫,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倉庫附屬建筑,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物流建筑 物流建筑的防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當建筑功能以分揀、加工等作業(yè)為主時,應按本規(guī)范有關廠房的規(guī)定確定,其中倉儲部分應按中間倉庫確定; 當建筑功能以倉儲為主或建筑難以區(qū)分主要功能時,應按本規(guī)范有關倉庫的規(guī)定確定,但當分揀等作業(yè)區(qū)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qū)完全分隔時,作業(yè)區(qū)和儲存區(qū)的防火要求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有關廠房和倉庫的規(guī)定確定。,返
27、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物流建筑 分揀作業(yè)區(qū),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物流建筑 其中,當分揀等作業(yè)區(qū)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qū)完全分隔且符合下列條件時,除自動化控制的丙類高架倉庫外,儲存區(qū)的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和儲存區(qū)部分建筑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可按本規(guī)范表3.3.2(不含注)的規(guī)定增加3.0倍: 儲存除可燃液體、棉、麻、絲、毛及其他紡織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的丙類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一級; 儲存丁、戊類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 建筑內全部設置自動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物流建筑 宜家高架立體庫,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物流建筑 棉花倉庫,
28、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 物流建筑 鋼結構貨架,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民用附屬建筑 民用建筑的平面布置應結合建筑的耐火等級、火災危險性、使用功能和安全疏散等因素合理布置。 除為滿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設置的附屬庫房外,民用建筑內不應設置生產車間和庫房。 經營、存放和使用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嚴禁附設在民用建筑內。,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 建筑物內設置自動扶梯、敞開樓梯等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時,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 當疊加計算后的建筑面積大于本規(guī)范第5.3.1條的規(guī)定時,應劃分防火分區(qū)。 對于本規(guī)范允許采用敞開樓梯
29、間的建筑,即本規(guī)范第5.5.13條規(guī)定以外的多層建筑,如5層或5層以下的教學建筑、普通辦公建筑等,該敞開樓梯間可以不按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考慮。,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 敞開樓梯,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 敞開樓梯間,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中庭 建筑內設置中庭時,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當疊加計算后的建筑面積大于本規(guī)范第5.3.1條的規(guī)定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與周圍連通空間應進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墻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墻時,其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
30、低于1.00h的非隔熱性防火玻璃墻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進行保護;采用防火卷簾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與中庭相連通的門、窗,應采用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中庭 防火分隔,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中庭 閉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中庭 2 高層建筑內的中庭回廊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返回目錄,金茂酒店中庭,3 中庭應設置排煙設施; 4 中庭內不應布置可燃物。,(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步行街內部實景圖,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步行街內部實景
31、圖,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餐飲、商店等商業(yè)設施通過有頂棚的步行街連接,且步行街兩側的建筑需利用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步行街兩側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2 步行街兩側建筑相對面的最近距離均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對相應高度建筑的防火間距要求且不應小于9m。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層均不宜封閉,確需封閉時,應在外墻上設置可開啟的門窗,且可開啟門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部位外墻面積的一半。步行街的長度不宜大于300m; 3 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每間商鋪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300m2;,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4 步
32、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其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圍護構件宜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類防火玻璃門、窗;相鄰商鋪之間面向步行街一側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m、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 當步行街兩側的建筑為多個樓層時,每層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商鋪均應設置防止火災豎向蔓延的措施,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2.5條的規(guī)定;設置回廊或挑檐時,其出挑寬度不應小于1.2m;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在上部各層需設置回廊和連接天橋時,應保證步行街上部各層的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37%,且開口宜均勻布置;,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防火分
33、隔,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防火分隔,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防火玻璃,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5 步行街兩側建筑內的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并宜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直接通至步行街;首層商鋪的疏散門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內任一點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60m。步行街兩側建筑二層及以上各層商鋪的疏散門至該層最近疏散樓梯口或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7.5m; 6 步行街的頂棚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其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有頂棚的步行街 7 步行
34、街的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6.0m,頂棚應設置自然排煙設施并宜采用常開式的排煙口,且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25%。常閉式自然排煙設施應能在火災時手動和自動開啟; 8 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外應每隔30m設置DN65的消火栓,并應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每層回廊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步行街內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tǒng); 9 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內外均應設置疏散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tǒng)。,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醫(yī)院、療養(yǎng)院 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的住院部分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的住院部分
35、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應為單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的病房樓內相鄰護理單元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分隔,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設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門應采用常開防火門。,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劇場、電影院、禮堂 劇場、電影院、禮堂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qū)域
36、分隔; 2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4.8條的規(guī)定; 3 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多層建筑內時,觀眾廳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且每個觀眾廳或多功能廳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多廳電影院,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電影院觀眾廳,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劇場、電影院、禮堂 4 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 5 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宜設置在地下一層,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00m2;當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
37、警系統(tǒng)時,該面積不得增加。,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住宅合建,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住宅合建 2 住宅部分與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為住宅部分服務的地上車庫應設置獨立的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車庫的疏散樓梯應按本規(guī)范第6.4.4條的規(guī)定進行分隔; 3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區(qū)和室內消防設施配置,可根據(jù)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別按照本規(guī)范有關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執(zhí)行;該建筑的其他防火設計應根據(jù)建筑的總高度和建筑規(guī)模按本規(guī)范有關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執(zhí)行。,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 設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層或首層及二層,每個分隔單元建筑面積不大于300m2
38、的商店、郵政所、儲蓄所、理發(fā)店等小型營業(yè)性用房。 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與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 住宅部分和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返回目錄,(二)平面布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疏散路徑,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疏散設計 建筑安全疏散和避難逃生設施設計,應綜合考慮建筑使用功能和用途、使用人數(shù)與特性、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和室內凈空高度、疏散距離、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以及消防設施配置情況等因素。 疏散設施應能保證人員在疏散時不受火災或火災煙氣的危害。
39、 建筑應具有供火災時人員進行安全疏散與逃生的設施和路徑。建筑設計所提供的疏散設施和路徑應能保證火災情況下人員全部安全疏散或逃生至安全地點。 建筑內每個房間或每個防火分區(qū)或建筑的每個樓層應具有足夠的疏散寬度和疏散出口,其疏散距離必須滿足人員安全到達安全出口的要求。,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疏散設施 安全疏散設施由室內通道、疏散出口、疏散走道或避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燈具等組成。 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數(shù)量,應結合建筑的空間合理組合,兼顧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使建筑物內的人員能在接到火警信息后,在規(guī)定的最短時間內,全部安全疏散到室外或其他安全地帶。 建筑物中設置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和
40、疏散門等安全出口的寬度足夠,出口數(shù)量足夠并能滿足不同情況下的安全疏散距離要求,疏散指示明顯正確,使人員能在火災發(fā)展過程中的可用疏散時間內及時、安全疏散完畢。,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疏散設計原則 疏散路線要簡捷,易于辨認,并須設置簡明易懂、醒目易見的疏散指示標志,便于尋找、辨別。 疏散路線設計應符合人們的習慣要求和人在建筑火災條件下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動特點。 疏散路線設計要做到步步安全。 盡量不使疏散路線和撲救路線相交叉,避免相互干擾。 建筑物內的任一房間或部位,一般都應有2個不同疏散方向可供疏散,盡可能不布置袋形走道。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門,在火災時能保持關閉狀態(tài)。 確保各種安全疏散設施在火災
41、條件下的防火、防煙性能。,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的寬度應綜合考慮所在區(qū)域的用途、疏散距離和疏散人數(shù),應能滿足該區(qū)域內全部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且不應小于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寬度。 疏散走道應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并應考慮能有2個或多個不同的疏散方向;走道上不宜設置門檻、階梯。 疏散走道兩側及頂棚應采用具有足夠的防火防煙性能的結構體與周圍空間分隔。 疏散坡道應設置圍護墻體或高度不低于1m的護欄并應采取防滑措施,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10。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隔處應設置與該部位分隔要求一致的防火門。,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疏散距離 安全疏散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疏散距離的確定。安全
42、疏散距離直接影響疏散所需時間和人員安全,它包括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間門或住宅戶門的距離和從房間門到安全出口的距離。 疏散通道的距離和防護措施、出口數(shù)量和寬度,使其與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等疏散、撲救難易程度相適應。 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門應采取措施防止在火災時無法打開。 安全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位置、標識應正確、清晰明了。地下室的樓梯間與建筑物地上部分的樓梯間必須在首層分隔或直通室外。,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廠房疏散距離,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公共建筑疏散距離,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公共建筑疏散距離,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公共建筑疏散距離 樓梯間應在首層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
43、,可在首層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當層數(shù)不超過4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門設置在離樓梯間不大于15m處; 一、二級耐火等級公共建筑內疏散門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個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yè)廳等,其室內任一點至最近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0m;當疏散門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樓梯間時,應采用長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當該場所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增加25%。,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擴大封閉樓梯間,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擴大封閉樓梯間,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住宅建筑疏散距離 躍廊式住宅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應從
44、戶門算起,小樓梯的一段距離可按其水平投影長度的1.50倍計算。 躍層式住宅,戶內樓梯的距離可按其梯段水平投影長度的1.50倍計算。,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住宅建筑疏散距離,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安全出口與疏散出口 疏散出口是指人們走出活動場所或使用房間的出口或門。 安全出口是指通往室外、防煙樓梯間、封閉樓梯間等安全地帶的出口或門。 一般,人們從疏散出口出來,經過一段水平或階梯疏散走道才達到安全出口。進入安全出口后,可視為到達安全地點。 足夠數(shù)量的安全出口,對保證人員和物質的安全疏散極為重要。無論工業(yè)建筑或民用建筑,每個防火分區(qū)、每個樓層的安全出口數(shù)量一般均不應少于2個,返回目錄,(三
45、)安全疏散,安全出口 建筑應根據(jù)其耐火等級、建筑層數(shù)、建筑面積、疏散距離等因素設置安全出口,建筑內最大疏散距離應根據(jù)建筑耐火等級、樓梯間形式和疏散方式確定。 除有特殊規(guī)定外,建筑物內每個樓層或防火分區(qū)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且各樓層或防火分區(qū)的安全出口總寬度應能滿足該樓層或防火分區(qū)全部疏散人數(shù)在可用疏散時間內安全疏散到安全地點的要求。,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安全出口,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一個安全出口條件 公共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qū)或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每個樓層,其安全出口的數(shù)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設置一個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樓梯: 1 除托兒所、幼兒園外,
46、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且人數(shù)不超過50人的單層公共建筑或多層公共建筑的首層; 2 除醫(yī)療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和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等外,符合表5.5.8規(guī)定的公共建筑;,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 一、二級耐火等級公共建筑中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確有困難的防火分區(qū),可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甲級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甲級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時,應采用防火墻與相鄰防火分區(qū)進行分隔。 2 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區(qū),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區(qū),直
47、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1個。,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 3 該防火分區(qū)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疏散凈寬度不應大于其按本規(guī)范第5.5.21條規(guī)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的30%。 建筑各層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總凈寬度不應小于按照本規(guī)范第5.5.21條規(guī)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樓梯 疏散樓梯(間)的數(shù)量、位置、寬度和樓梯間形式應滿足人員安全疏散和使用方便的要求。 建筑的樓梯間形式應根據(jù)建筑形式、建筑層數(shù)、建筑面積等因素確定。樓梯間的首層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出口;當樓梯間的首層難以設置直接對外的出口時,應保證首層火災不會影響到其上下各層人員利用該出口安全疏散。 建
48、筑中地上部分下一層疏散樓梯(間)及樓梯出口的疏散能力應能滿足其上疏散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要求。 建筑中地下部分上一層疏散樓梯(間)及樓梯出口的疏散能力應能滿足其下疏散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要求。,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樓梯 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其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其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 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或3層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防煙樓梯,返回目錄,(三)安全疏
49、散,疏散樓梯 下列多層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除與敞開式外廊直接相連的樓梯間外,均應采用封閉樓梯間: 1 醫(yī)療建筑、旅館、老年人建筑及類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 設置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建筑; 3 商店、圖書館、展覽建筑、會議中心及類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 6層及以上的其他建筑。,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敞開式外廊,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剪刀樓梯,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剪刀樓梯,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出口 建筑內每個房間的疏散出口應分散布置且應盡可能相互遠離,一般情況下2個疏散出口最遠邊緣之間的直線距離不小于所在房間或區(qū)域內最長對角線的一半。 規(guī)范要求疏散出口最遠邊緣之間的直線距
50、離不應小于5m,否則應按一個疏散出口考慮; 疏散出口的總寬度應能滿足室內全部人員在可用疏散時間內全部安全疏散到室外的要求。 疏散出口應直接通向安全出口,不應經過其他房間。,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門,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門 2 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建筑面積小于50m2且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間內任一點至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大于15m、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且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1.40m; 3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內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shù)不超過15人的廳、室。,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百人寬度指標 地下或半地下人員密集的廳、室和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
51、所,其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寬度,應根據(jù)疏散人數(shù)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確定。,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人數(shù)計算 首層外門的總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shù)最多的一層的疏散人數(shù)計算確定,不供其他樓層人員疏散的外門,可按本層疏散人數(shù)計算確定;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中錄像廳的疏散人數(shù),應根據(jù)廳、室的建筑面積按不小于1.0人/m2計算;其他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shù),應根據(jù)廳、室的建筑面積按不小于0.5人/m2計算; 有固定座位的場所,其疏散人數(shù)可按實際座位數(shù)的1.1倍計算; 展覽廳的疏散人數(shù)應根據(jù)展覽廳的建筑面積和人員密度計算,展覽廳內的人員密度不宜小于0.
52、75人/m2;,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疏散人數(shù)計算 商店的疏散人數(shù)應按每層營業(yè)廳的建筑面積乘以表5.5.21-2規(guī)定的人員密度計算。 對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燈飾展示建筑,其人員密度可按表5.5.21-2規(guī)定值的30%確定。,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避難層,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避難層,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避難層 4 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 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布置,設備管道區(qū)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 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qū);確需直接開向
53、避難區(qū)時,與避難層區(qū)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且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避難間內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開口;,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避難層 5 避難層應設置消防電梯出口; 6 應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7 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8 在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難層(間)的出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9 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類防火窗。,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避難層轉換,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高層病房樓,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
54、高層病房樓 4 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消防應急廣播; 5 避難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6 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類防火窗。,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住宅安全出口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 2 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0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
55、應少于2個; 3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住宅疏散樓梯 住宅建筑的疏散樓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開樓梯間;與電梯井相鄰布置的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具有防煙性能且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 時,仍可采用敞開樓梯間; 2 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具有防煙性能且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 時,可采用敞開樓梯間; 3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防煙樓梯間。同一樓層或單元的戶門不宜直接開向前室,確有困難時,每層開向同一前室的戶門不應大于3
56、樘且應具有防煙性能且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 。,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住宅剪刀樓梯 住宅單元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任一戶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應采用防煙樓梯間; 2 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墻; 3 樓梯間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 4 樓梯間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0m2,且短邊不應小于2.4m;,返回目錄,(三)安全疏散,住宅避難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應設置避難層,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5.
57、23條有關避難層的要求。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戶應有一間房間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應靠外墻設置,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 2 內、外墻體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該房間的門應具有防煙性能,其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h,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h。,返回目錄,(四)建筑構造,防火墻 防火墻應直接設置在建筑的基礎或框架、梁等承重結構上,框架、梁等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防火墻的耐火極限。 防火墻應從樓地面基層隔斷至梁、樓板底面基層。當高層廠房(倉庫)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0.50h時,防火墻應高出屋面0.5m以上
58、。 防火墻的構造應能在防火墻任意一側的屋架、梁、樓板等受到火災的影響而破壞時,不會導致防火墻倒塌。,返回目錄,(四)建筑構造,防火分隔 醫(yī)療建筑內的手術室或手術部、產房、重癥監(jiān)護室、精密貴重醫(yī)療裝備用房、儲藏間、實驗室、膠片室等,附設在建筑內的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活動場所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場所或部位分隔,墻上必須設置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返回目錄,(四)建筑構造,防火分隔 建筑內的下列部位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墻體上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但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 1 甲、乙類生產部位和建筑內使用丙類液體的部位; 2 廠房內有明火和高溫的部位; 3 甲、乙、丙類廠房(倉庫)內布置有不同火災危險性類別的房間; 4 民用建筑內的附屬庫房,劇場后臺的輔助用房; 5 除居住建筑中套內的廚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廚房和其他建筑內的廚房; 6 附設在住宅建筑內的機動車庫。,返回目錄,(四)建筑構造,外墻開口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建筑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實體墻或挑出寬度不小于1.0m、長度不小于開口寬度的防火挑檐; 當室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上、下層開口之間的實體墻高度不應小于0.8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行李標簽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藥用木質顆?;钚蕴宽椖客顿Y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粉末上料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真空感應熔煉爐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涂裝烘道生產線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樹脂垃圾桶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服務器機架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散倉扒谷灌包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寬長布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圣誕老人CD盒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GB/T 19632-2005殯葬服務、設施、用品分類與代碼
- GB/T 14514-2013氣動管接頭試驗方法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PPT(第一部分-未完待續(xù))
- 違章教育習慣性違章培訓課件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全冊教學課件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全套課件
- 中班《春天的電話》-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環(huán)境水力學》單元自測參考答案
- 提升應急管理能力課件
- 高一化學必修一測試試卷
- 生命體征測量考核評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