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歷史必修專題一第3課宋明理學導學案(有答案)_第1頁
人民版歷史必修專題一第3課宋明理學導學案(有答案)_第2頁
人民版歷史必修專題一第3課宋明理學導學案(有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一中國古代傳統(tǒng)主流思想的演變第3課宋明理學 導學案【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1.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2.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重點:.掌握二程、朱熹、陸王等人的理學思想,理解程朱理學對儒學發(fā)展的影響。難點:比較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理解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咀灾鲗W習】一、理學產生的背景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1.儒學的困境(1)魏晉時期,道教和佛教廣泛傳播,沖擊了儒家思想作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地位。(2)唐末五代之后,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受到削弱。2.儒學復興運動(1)過程唐代韓愈:率先提出了復興儒學的主張,提出了儒家的“道統(tǒng)”思想。李翱:提出從“性命之源”的高度來理解孔子之道。北宋:士大夫們強調要鞏固中央集權,必須復興儒學。(2)影響:研習儒經(jīng)義理之風大開,重忠孝、講廉恥、勵氣節(jié)的社會氛圍逐漸形成。二、理學的創(chuàng)立北宋五子1.基礎奠定(1)周敦頤把人與天地萬物的本原合而為一,為“理”生萬物的理論提供了依據(jù)。(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試圖揭示宇宙規(guī)律,進而解釋人類命運。(3)張載嚴格區(qū)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準確地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開創(chuàng)了理學中的“氣學”一派。2.形成:程顥、程頤找到并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其核心是“仁”,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也是“仁”。三、理學的成熟朱熹的學說1.主張和成就(1)理氣論:主張理先于氣,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為一。(2)修養(yǎng)論:仁者境界強調獲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時,還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3)社會政治理論道的價值內涵是“三綱五?!?,只有達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儒家有干預政治的天然權利,干預政治的關鍵在于“正君心”。(4)著作: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集為四書,并為之注解,從此四書成為理學的經(jīng)典。2.影響:作為官方正統(tǒng)儒學,影響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四、理學的發(fā)展陸王心學1.陸九淵心學(1)主張:提出“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認為應剝落、掃除“物欲”“意見”等人心之弊。(2)評價:他是心學的開創(chuàng)者,其思想言論強烈地沖擊了當時的思想并深刻影響了后世的思想體系。2.王守仁心學(1)主張:認為人是天地的心,“靈明”是人的心?!办`明”就是天理、本心、良知;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強調“知行合一”。(2)評價:王守仁建立了系統(tǒng)的心學理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3.意義:心學的出現(xiàn),標志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經(jīng)完成。4.宋明理學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提示(1)宋明理學把傳統(tǒng)儒學從天人感應的神學傾向中解脫出來,使之哲理化,是中國封建統(tǒng)治思想的理論總結,具有一定進步性。(2)心學打破理學的僵化,活躍了人們的思想。(3)宋明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菊n堂探究】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嘗謂三教之大,其不可遺也。行五常、正三綱,得人倫之大體,儒有焉;絕圣棄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歸真,俾千變萬態(tài),復乎心性,釋有焉。宋智圓材料二朱熹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材料三王守仁:“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闭埢卮穑?1)材料一反映了儒學發(fā)展的什么特點?(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樣的思想主張?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樣的思想主張?(3)結合材料二、三,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為什么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答案(1)儒學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體系理學。(2)“三綱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3)“三綱五?!钡膫惱碛^念,以及克服私欲、恢復良知的說教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統(tǒng)治秩序。【當堂測試】1.明代王守仁是心學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學主旨,認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準?!爸铝贾钡耐緩绞?()A.格物致知 B.發(fā)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行優(yōu)于知答案C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的方法論,故A項錯誤;發(fā)明本心是南宋思想家陸九淵提出的,故B項錯誤;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說知和行都產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故C項正確;王守仁討論知行合一,也只是認為兩者不分先后,知行并進,故D項錯誤。2.明代古今圖書集成記載,節(jié)婦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 000人。這反映出明代理學 ()A.弘揚了宋朝理學的精髓 B.與朱熹的理學思想不同C.將宋朝理學推向了極端 D.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節(jié)婦烈女數(shù)量的增加,反映出宋明理學對婦女束縛的強化。它反映的是宋明理學扼殺人性的弊端,故A項錯誤;明代理學是對朱熹理學思想“存天理,滅人欲”的繼承,故B項錯誤;作為官方哲學的明代理學,否定人性正常的需求,將宋朝理學推向了極端,故C項正確;明代理學阻礙了人性的解放和社會發(fā)展,故D項錯誤。3.“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據(jù)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 ()A.儒、道、佛出現(xiàn)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答案A解析由題干材料來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的相互交流,結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選A項。4.韓愈在論佛骨表中說:“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據(jù)此可知,韓愈主張 ()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 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答案B解析由“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明顯可以看出韓愈反對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學說,故本題答案選B項。5.北宋大儒張載是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毕铝袑@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體現(xiàn)了學者匡時濟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學以繼承儒學正統(tǒng)為己任C.理學家具有反對君主專制的要求 D.說明理學思想有利于穩(wěn)固統(tǒng)治秩序答案C解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反映了A,“為往圣繼絕學”反映了B,“為萬世開太平”反映了D,C與史實不符,理學家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專制。6.下圖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內容最有可能是 ()A.因果輪回 B.“天理” C.修煉養(yǎng)生 D.“致良知”答案B解析程顥、程頤是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求教的內容最有可能是理學方面的知識,故選B項。A項是佛教主張;C項是道教主張;D項是王守仁的思想。7. “反躬踐實,窮理致知,傳二程而分流;講學授徒,著書立說,配十哲之永馨?!边@副對聯(lián)所贊譽的學者是 ()A.周敦頤 B.韓愈 C.王守仁 D.朱熹答案D解析“窮理致知”“傳二程”(即:二程的傳人)都點明了贊譽的對象是朱熹,故選D項。8.“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边@一主張來自于 ()A.道家學派 B.佛教禪宗 C.朱熹理學 D.陸九淵心學答案D解析從題干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反映的是心學,故選D。9.有位古代思想家認為:通過讀書等外在手段來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重要的是先確立仁義這一根本。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陸九淵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通過讀書等外在手段來明理”,可以確定與宋明理學有關,據(jù)此可排除A、B兩項。朱熹的理學主張是通過格物致知來貫通明理,而題干材料主張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無物,是陸王心學的觀點,故選D項。10.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認為:“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他所主張的是()A.格物致知 B.發(fā)明本心 C.心外無物 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知”與“行”的關系,故選D項。A項是“二程”的思想主張,排除;B、C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均排除。11三國名將關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為忠義的化身享受中國乃至世界華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 ()A.關羽的忠勇 B.理學的推崇 C.人民的愛戴 D.經(jīng)濟的發(fā)展答案B解析宋代理學興起,強調綱常禮教、忠孝節(jié)義,關羽才成為忠義化身受奉祀。三國時期的關羽,其地位在北宋才開始上升,可見并非其自身因素;關羽地位上升并非完全源于民間,與政府的表彰弘揚關系極大;經(jīng)濟發(fā)展與關羽受到奉祀無關。綜上,故選B項。12.一個人如果被認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腳;如果被認為是“亂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來;如果說他“賣國”,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這種觀念最早被中國人普遍接受是在 ()A.秦朝 B.漢初 C.宋代 D.民國時期答案C解析從題干材料可以看出強調人的道德、氣節(jié)和品德,這與宋明理學相符,故選C。13.明清時期,纂修族譜以尊崇人倫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名門望族、寒門小姓都以修譜為大事。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 ()A.宗族觀念受到人口流動的沖擊 B.宗族成為社會等級的表現(xiàn)形式C.理學成為維系宗族的思想基礎 D.先秦時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答案C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信息,由材料信息“纂修族譜以尊崇人倫”可知,修族譜是為了形成家族制度規(guī)范,從而規(guī)范人倫,這明顯是受理學的影響,故選C項;材料中未有人口流動的信息,A項不正確;由材料信息“名門望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