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5009.210-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泛酸的測定》相比于《GB/T 5009.210-2008》和《GB 5413.17-2010》,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與更新:

  1. 標準性質變化:從《GB/T 5009.210-2008》的技術性推薦標準升級為《GB 5009.210-2016》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意味著該標準的執(zhí)行具有法律強制力,所有相關食品檢測機構和生產單位必須遵守。

  2. 適用范圍調整:雖然具體調整內容未直接提及,但作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適用范圍可能更加明確或擴大,以確保更全面地覆蓋各類食品中泛酸的測定需求。

  3. 檢測方法更新:《GB 5009.210-2016》很可能會引入新的或改進的檢測技術,如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熒光法或其他現代分析技術,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準確性和效率。這些方法相較于舊標準中的技術可能有顯著提升,有助于更精確地測定食品中的泛酸含量。

  4. 限量標準設定:新標準可能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和食品安全需求,對食品中泛酸的允許限量進行了重新評估和設定,確保消費者健康安全。

  5. 采樣和預處理方法優(yōu)化:為了提高檢測結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新標準可能對樣品的采集、保存、前處理等步驟提出了更為詳細和嚴格的要求,減少檢測過程中的誤差來源。

  6. 質量控制要求增強:《GB 5009.210-2016》可能會加強對實驗室質量控制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空白試驗、回收率試驗、重復性與再現性試驗的規(guī)定,以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7. 術語和定義更新:隨著科學進步和行業(yè)實踐的發(fā)展,新標準可能對相關專業(yè)術語進行了修訂或新增,以便于統(tǒng)一理解和應用。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 5009.210-2023
  • 2016-08-31 頒布
  • 2017-03-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5009.21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泛酸的測定.pdf_第1頁
GB5009.21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泛酸的測定.pdf_第2頁
GB5009.21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泛酸的測定.pdf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5009.210-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泛酸的測定.pdf-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G B5 0 0 9.2 1 02 0 1 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泛酸的測定2 0 1 6 - 0 8 - 3 1發(fā)布2 0 1 6 - 0 9 - 2 0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 布G B5 0 0 9.2 1 02 0 1 6 前 言 本標準代替G B/T5 0 0 9.2 1 02 0 0 8 食品中泛酸的測定 。本標準與G B/T5 0 0 9.2 1 02 0 0 8相比, 主要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修改為“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泛酸的測定” ; 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譜方法; 修改了食品的前處理方法; 增加了檢出限和定量限。G B5 0 0 9.2 1 02 0 1 6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泛酸的測定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食品中泛酸和泛酸鈣的測定方法。本標準第一法適用于食品中泛酸的測定, 第二法適用于營養(yǎng)素補充劑類保健食品和配方食品中泛酸( 鈣) 的測定。第一法 微生物法2 原理泛酸是植物乳桿菌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p l a n t a r u m(AT C C8 0 1 4) 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素, 在一定控制條件下, 將植物乳桿菌液接種至含有試樣液的培養(yǎng)液中, 培養(yǎng)一定時間后測定透光率( 或吸光度值) , 根據泛酸含量與透光率( 或吸光度值) 的標準曲線計算出試樣中泛酸的含量。3 試劑和材料除非另有說明, 本方法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水為G B/T6 6 8 2規(guī)定的二級水。3.1 試劑3.1.1 鹽酸(HC l) 。3.1.2 冰乙酸(C2H4O2) 。3.1.3 氫氧化鈉(N a OH) 。3.1.4 氯化鈉(N a C l) 。3.1.5 碳酸鈉(N a2C O3) 。3.1.6 碳酸氫鉀(KHC O3) 。3.1.7 磷酸氫二鉀(K2H P O4) 。3.1.8 三水合乙酸鈉(C2H3O2N a3 H2O) 。3.1.9 三水合磷酸二氫鉀(KH2P O43 H2O) 。3.1.1 0 七水合硫酸鎂(M g S O47 H2O) 。3.1.1 1 七水合硫酸亞鐵(F e S O47 H2O) 。3.1.1 2 一水合硫酸錳(M n S O4H2O) 。3.1.1 3 三羥甲基氨基甲烷(C4H1 1NO3) 。3.1.1 4 葡萄糖(C6H1 2O6) 。3.1.1 5 甲苯(C7H8) 。3.1.1 6 無水乙醇(C2H6O) 。3.1.1 7 陰離子交換樹脂D o w e x18: 粒度3 8m 7 5m。G B5 0 0 9.2 1 02 0 1 62 3.1.1 8 堿性磷酸酶: 酶活力2 3U/g。3.1.1 9 鴿子肝臟丙酮提取物干粉(l i v e ra c e t o n ep o w d e r,f r o mp i g e o n) : 酶活力0.1U/g。3.1.2 0 蛋白胨: 含氮量1 0%。3.1.2 1 酵母提取物: 含氮量1 0%。3.1.2 2 瓊脂。3.2 試劑配制3.2.1 乙酸溶液(0.2m o l/L) : 吸取1 1.8m L冰乙酸, 用水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3.2.2 乙酸鈉溶液(0.2m o l/L) : 稱取2 7.2g三水合乙酸鈉,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3.2.3 鹽酸溶液(1m o l/L) : 吸取8 3m L鹽酸, 加水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3.2.4 鹽酸浸泡液: 吸取1 0 0m L鹽酸與5 0倍水混合。3.2.5 氫氧化鈉溶液(1m o l/L) : 稱取4 0g氫氧化鈉,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3.2.6 氫氧化鈉溶液(0.1m o l/L) : 稱取4g氫氧化鈉,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3.2.7 T r i s緩沖液: 稱取1 2 1.0g三羥甲基氨基甲烷溶于5 0 0m L水中, 用冰乙酸調p H至8.10.1, 加水至10 0 0m L, 混勻。貯存于24冰箱中, 可保存2周。3.2.8 生理鹽水: 稱取9g氯化鈉,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臨用前預先滅菌, 于1 2 1高壓滅菌1 0m i n后備用。3.2.9 乙醇溶液(2 0%) : 量取2 0 0m L無水乙醇與8 0 0m L水混勻。3.2.1 0 碳酸鈉溶液(0.0 8m o l/L) : 稱取8.5g碳酸鈉,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3.2.1 1 碳酸氫鉀溶液(0.0 2m o l/L) : 稱取2g碳酸氫鉀,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0 0 0m L?;靹?。3.2.1 2 堿性磷酸酶溶液: 稱取2g堿性磷酸酶,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 0 0m L。臨用現配,24冰箱預冷。3.2.1 3 鴿子肝臟提取液3.2.1 3.1 活化D o w e x18: 稱取1 0 0gD o w e x18于錐形瓶中, 加入1L鹽酸溶液, 置于振蕩器上充分振搖1 0m i n, 用鋪有濾紙的布氏漏斗過濾。D o w e x18轉回錐形瓶, 再加入1L鹽酸溶液重復振搖、過濾。D o w e x18加入1L水振搖1 0m i n, 過濾, 重復用水洗滌1 0次。逐滴加入T r i s緩沖液調節(jié)D o w e x18p H至8.00.1。24冰箱保存,2天內用完。3.2.1 3.2 鴿子肝臟提取液: 配制此試劑前一天將所用容器放入24冰箱中冷藏過夜。稱取3 0g鴿子肝臟丙酮提取物干粉, 放入研缽中, 冰浴條件下分兩次加入3 0 0m L碳酸氫鉀溶液研磨至勻漿, 轉入具塞離心管中, 蓋好塞后充分振搖,-2 0冷凍1 0m i n后以30 0 0r/m i n離心5m i n, 將上清液轉至5 0 0m L廣口瓶中。加1 5 0g活化D o w e x18, 放入冰浴中混勻5 m i n, 將混合液倒入離心管中,30 0 0r/m i n離心5m i n。將上清液移入另一5 0 0m L預冷的廣口瓶中,-2 0冷凍1 0m i n, 再加1 5 0g活化D o w e x18, 放入冰浴中混勻5m i n, 將混合液倒入離心管中,30 0 0r/m i n離心, 將上清液分裝于具塞試管中( 每管大約3m L) ,-2 0冷凍保存。用前于24冰箱內化凍并保存至用時。3.3 培養(yǎng)基3.3.1 甲鹽溶液: 分別稱取2 5g磷酸氫二鉀和2 5g三水合磷酸二氫鉀,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5 0 0m L, 混勻。加入1m L甲苯,24冰箱可保存1年。3.3.2 乙鹽溶液: 分別稱取1 0g七水合硫酸鎂、0.5g氯化鈉、0.5g七水合硫酸亞鐵和0.5g一水合硫酸錳, 加水溶解并稀釋至5 0 0m L。加5滴鹽酸,24冰箱可保存1年。3.3.3 瓊脂培養(yǎng)基: 按表1稱取或吸取各試劑, 加水至1 0 0m L, 混合, 沸水浴加熱至瓊脂完全溶化。趁熱用1m o l/L鹽酸溶液和/或1m o 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 H至6.80.1。盡快分裝, 根據試管內徑粗細加入3m L5m L, 液面高度不得低于2c m。塞上棉塞,1 2 1高壓滅菌1 5m i n。取出后試管直立放G B5 0 0 9.2 1 02 0 1 63 置, 待冷卻后于冰箱內保存, 備用。表1 菌種儲備用瓊脂培養(yǎng)基配制一覽表試劑用量葡萄糖1.0g蛋白胨0.8g酵母提取物干粉0.2g三水合乙酸鈉1.7g甲鹽溶液0.2m L乙鹽溶液0.2m L瓊脂1.2g3.3.4 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液: 可按附錄A配制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液。也可直接由試劑公司購買效力相當的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基, 用前按說明書配制。3.4 標準品D -泛酸鈣(C1 8H3 2C a N2O1 0) : 純度9 9%。3.5 標準溶液的配制3.5.1 泛酸標準儲備溶液(4 0.0g/m L) : 精確稱取4 3.5m g預干燥至恒重的D -泛酸鈣, 加水溶解并轉移至10 0 0m L容量瓶中, 加1 0m L乙酸溶液,1 0 0m L乙酸鈉溶液, 用水定容至刻度。儲存于棕色瓶中, 加入3滴5滴甲苯, 于24冰箱中可保存2年。3.5.2 泛酸標準中間液(1.0 0g/m L) : 準確吸取2 5.0m L泛酸標準儲備溶液置于10 0 0m L容量瓶中,加入1 0m L乙酸溶液,1 0 0m L乙酸鈉溶液, 用水定容至刻度。加入3滴5滴甲苯于24冰箱中可保存1年。3.5.3 泛酸標準工作溶液(2 0n g/m L) : 準確吸取2.0 0m L泛酸標準中間溶液置于1 0 0m 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混勻。臨用前現配。4 儀器和設備4.1 天平: 感量0.1m g。4.2 恒溫培養(yǎng)箱:3 71。4.3 壓力蒸汽消毒器:1 2 1。4.4 漩渦振蕩器。4.5 離心機: 轉速30 0 0r/m i n。4.6 接種針和接種環(huán)。4.7 p H計: 精度0.0 1。4.8 紫外-分光光度計。4.9 超凈工作臺。4.1 0 超聲振蕩器。G B5 0 0 9.2 1 02 0 1 64 5 菌種的制備與保存5.1 菌種植物乳桿菌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p l a n t a r u m(AT C C8 0 1 4) 。5.2 儲備菌種的制備將菌種植物乳桿菌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p l a n t a r u m(AT C C8 0 1 4) 轉接至瓊脂培養(yǎng)基中, 在3 71恒溫箱中培養(yǎng)2 0h2 4h, 連續(xù)傳種2次3次。取出后放入24冰箱作為儲備菌株保存。每月至少傳代一次, 不宜超過2 5代。試驗前將儲備菌株接種至瓊脂培養(yǎng)基中,3 71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 0h2 4h以活化菌株,用于接種液的制備。注:保存數周以上的儲備菌株, 不能立即用作接種液制備, 試驗前宜連續(xù)傳種2代3代以保證細菌活力。5.3 接種液的制備試驗前一天, 取2m L泛酸標準工作溶液和4m L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液混勻, 分裝于2支5m L離心管中, 塞好棉塞, 于1 2 1高壓滅菌1 5m i n后即為種子培養(yǎng)液。冷卻后用接種環(huán)將活化的菌株轉種至2支種子培養(yǎng)液中, 于3 71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 0h2 4h。取出后30 0 0r/m i n離心1 0m i n, 棄上清液, 無菌操作下用已預先滅菌的生理鹽水淋洗2次,30 0 0r/m i n離心1 0m i n, 棄上清液。再加入3m L滅菌生理鹽水, 振蕩混勻, 制成接種液, 立即使用。6 分析步驟注:所有操作均需避光進行6.1 試樣制備谷薯類、 豆類、 乳粉等試樣需粉碎、 研磨、 過篩( 篩板孔徑0.3mm0.5mm) ; 肉、 蛋、 堅果等用勻質器制成食糜; 果蔬、 半固體食品等試樣需勻漿混勻; 液體試樣用前振搖混合。4冰箱可保存1周。6.2 試樣提取6.2.1 直接提取法形態(tài)為顆粒、 粉末、 片劑、 液體的營養(yǎng)素補充劑或強化劑、 預混料, 添加了泛酸鈣的配方食品或保健食品可采用直接提取法。準確稱取適量試樣(m) , 固體試樣0.2g 2g; 液態(tài)試樣5g 1 0g, 精確至0.0 0 1g, 轉入1 0 0m L錐形瓶中, 加入8 0m L乙醇溶液, 具塞, 超聲振搖提取4h以上至試樣完全溶解, 用水定容至1 0 0m L(V1) 。6.2.2 酶解法一般谷薯類、 肉蛋乳類、 果蔬菌藻類、 豆及堅果類等食品試樣宜采用酶解提取法。6.2.2.1 水解: 準確稱取適量試樣(m, 約含0.0 2m g0.2m g泛酸) , 精確至0.0 0 1g。一般谷薯類、 肉類、 蛋類、 豆類及其制品稱取1g5g; 新鮮果蔬、 乳及其制品稱取5g1 0g。轉入至1 0 0m L錐形瓶中, 加1 0m LT r i s緩沖液、4 0m L水, 振蕩混勻。于1 2 1高壓條件下水解1 5m i n。冷卻至室溫, 轉移G B5 0 0 9.2 1 02 0 1 65 至1 0 0m L容量瓶中, 用水定容至刻度(V1) , 過濾。6.2.2.2 酶解: 準確吸取適量試樣濾液(1.0m L1 0.0m L,V2) 至2 5m L具塞刻度試管底部, 補水至1 0m L, 加5m LT r i s緩沖液。在冰浴條件下, 依次小心加入預冷的0.1m L碳酸氫鈉溶液、0.4m L堿性磷酸酶溶液、0.2m L鴿子肝臟提取液和0.4m L水。小心混勻試管, 避免混合物黏附于試管壁, 加1滴甲苯,3 71溫箱中溫育過夜(8h以上) 。加水至2 0m L, 用冰乙酸調節(jié)p H至4.50.1, 加水定容至2 5.0m L(V3) , 過濾。調節(jié)p H: 吸取適量的試樣酶解液(2.0m L2 0.0m L,V4) 于2 5m L具塞刻度試管中, 加水至2 0m L, 用0.1m o l/L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 H至6.80.1, 用水定容至2 5.0m L(V5) 。另取一試管加入5m LT r i s緩沖液和1 0m L水, 同法加入碳酸氫鈉溶液、 堿性磷酸酶溶液、 鴿子肝臟提取液酶液及溫育過夜, 并調節(jié)p H至6.80.1, 用水定容至2 5.0m L作為酶空白液。注:以谷物、 乳粉等為基質的配方食品如需計量基質本底泛酸含量, 可采用酶解法提取。6.3 稀釋根據試樣中泛酸含量用水對試樣提取液進行適當稀釋(F) , 使稀釋后試樣提取液中泛酸濃度約為2 0n g/m L。6.4 測定系列管制備所用試管使用前洗刷干凈, 用水煮沸3 0m i n, 瀝干后放入鹽酸浸泡液中浸泡2h, 經1 7 0烘3h后使用。6.4.1 試樣和酶空白系列管取4支試管, 分別加入1.0m L、2.0m L、3.0m L、4.0m L試樣提取液(Vx) , 補水至5.0m L, 加入5.0m L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液, 混勻。另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1.0m L、2.0m L、3.0m L、4.0m L酶空白液。6.4.2 標準系列管取試管分別加入泛酸標準工作溶液0.0 0m L、0.5 0m L、1.0 0m L、1.5 0 m L、2.0 0m L、2.5 0 m L、3.0 0m L、3.5 0m L、4.0 0m L、4.5 0m L、5.0 0m L于試管中, 補水至5.0m L, 相當于標準系列管中泛酸含量為0n g、1 0n g、2 0n g、3 0n g、4 0n g、5 0n g、6 0n g、7 0n g、8 0n g、9 0n g、1 0 0n g泛酸, 再加入5.0m L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液, 混勻。為保證標準曲線的線性關系, 應制備2套3套標準系列管, 繪制標準曲線時,以每個標準點的均值計算。6.5 滅菌將所有測定管塞好棉塞, 于1 2 1高壓滅菌1 5m i n。6.6 接種和培養(yǎng)待測定系列管冷卻至室溫后, 在無菌操作條件下向每支測定管滴加接種液5 0L。塞好棉塞, 置于3 71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 6h2 0h, 直至達到最大混濁度, 即再培養(yǎng)2h后透光率( 或吸光度值)無明顯變化。另準備一支標準0管( 含0n g泛酸) 不接種作為0對照管。6.7 測定將培養(yǎng)好的標準系列管、 試樣和酶空白系列管用漩渦混勻器混勻。用厚度為1c m比色杯, 于5 5 0n m處, 以未接種的0對照管調節(jié)透光率為1 0 0%( 或吸光度值為0) , 依次測定標準系列管、 試樣和酶空白系列管的透光率( 或吸光度值) 。如果0對照管有明顯的細菌增長, 或者與0對照管相比, 標準0管透光率在9 0%以下( 或吸光度值在0.2以上) ; 或標準系列管透光率最大變化量4 0%( 或吸光度值變G B5 0 0 9.2 1 02 0 1 66 化量0.4) , 說明可能有雜菌或不明來源的泛酸混入, 需重做試驗。注:泛酸測定適宜的光譜范圍5 4 0n m6 6 0n m。6.8 分析結果表述6.8.1 標準曲線: 以標準系列管泛酸含量為橫坐標, 每個標準點透光率( 或吸光度值) 均值為縱坐標, 繪制標準曲線。6.8.2 試樣結果計算: 從標準曲線查得試樣和酶空白系列管中泛酸的相應含量(x) , 如果每個試樣的4支試樣系列管中有3支以上泛酸含量在1 0n g 8 0n g范圍內, 且按照式(1) 計算每毫升試樣稀釋液中泛酸濃度() , 各管之間相對偏差小于1 5%, 則可繼續(xù)按式(2) 或式(3)式(5) 進行結果計算, 否則需重新取樣測定。試樣稀釋液中泛酸濃度按式(1) 計算:=xVx(1) 式中: 試樣稀釋液中泛酸濃度, 單位為納克每毫升(n g/m L) ;x 從標準曲線上查得測定系列管中泛酸含量, 單位為納克(n g) ;Vx 制備試樣系列管時吸取的試樣稀釋液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采用直接提取法的試樣中泛酸含量按式(2) 計算:X=V1Fm1 0 01 06(2) 式中:X 試樣中泛酸含量, 固態(tài)試樣單位為毫克每百克(m g/1 0 0g) , 液態(tài)試樣為毫克每百毫升(m g/1 0 0m L) ; 試樣稀釋液泛酸濃度平均值, 單位為納克每毫升(n g/m L) ;V1 試樣提取液的定容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F 試樣提取液稀釋倍數;m 試樣質量, 單位為克(g) ;1 0 01 06 換算系數。采用酶解法的試樣中泛酸含量按式(3)式(5) 計算:m0=02 5(3)mx=V5V3FV4(4)X=(mx-m0)V1mV21 0 01 06(5) 式中:m0 酶空白液中泛酸含量, 單位為納克(n g) ;0 酶空白液中泛酸濃度平均值, 單位為納克每毫升(n g/m L) ;2 5 酶空白液總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mx 試樣酶解液中泛酸含量, 單位為納克(n g) ; 試樣稀釋液泛酸濃度平均值, 單位為納克每毫升(n g/m L) ;V5 試樣調p H后的定容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V3 試樣酶解液的定容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G B5 0 0 9.2 1 02 0 1 67 F 試樣提取液稀釋倍數;V4 試樣調p H時吸取的酶解液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X 試樣中泛酸含量, 固態(tài)試樣單位為毫克每百克(m g/1 0 0g) , 液態(tài)試樣為毫克每百毫升(m g/1 0 0m L) ;V1 試樣水解液的定容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m 試樣質量, 單位為克(g) ;V2 試樣酶解時吸取的水解液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1 0 01 06 換算系數。結果如以泛酸鈣計量, 應乘以1.0 8 7。計算結果以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7 精密度一般食品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 5%; 營養(yǎng)素補充劑和強化食品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5%。8 其他一般食品稱樣量為5g時, 檢出限為0.0 3m g/1 0 0g, 定量限為0.0 6m g/1 0 0g。營養(yǎng)強化劑類保健食品和配方食品稱樣量為2g時, 檢出限為0.0 2 5m g/1 0 0g, 定量限0.0 5m g/1 0 0g。第二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9 原理利用泛酸易溶于水, 在弱酸性至中性條件下(p H5.07.0) 穩(wěn)定的理化性質, 試樣用熱水在超聲波振蕩下提取, 經C1 8反相色譜柱分離, 在紫外檢測器檢測2 0 0n m波長處檢測, 根據色譜峰的保留時間及紫外光譜圖定性, 外標法定量, 計算試樣中泛酸含量。1 0 試劑和材料除非另有說明, 本方法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水為G B/T6 6 8 2規(guī)定的一級水。1 0.1 試劑1 0.1.1 鹽酸(HC l) 。1 0.1.2 磷酸(H3P O4) 。1 0.1.3 磷酸二氫鉀(KH2P O4) : 色譜純。1 0.1.4 七水合硫酸鋅(Z n S O47 H2O) 。1 0.1.5 乙腈(CH3C N) : 色譜純。1 0.1.6 淀粉酶: 酶活力1.5U/m g。G B5 0 0 9.2 1 02 0 1 68 1 0.2 試劑配制1 0.2.1 鹽酸(0.1m o l/L) : 吸取8.3m L鹽酸至10 0 0m 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釋定容至刻度, 混勻。1 0.2.2 硫酸鋅溶液(0.5m o l/L) : 稱取1 4.4g七水合硫酸鋅,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 0 0m L。1 0.2.3 磷酸二氫鉀溶液(0.0 2m o l/L) : 稱取2.7 2 2g磷酸二氫鉀, 加5 0 0m L水溶解, 用磷酸調節(jié)p H至3.0, 用水定容至10 0 0m L, 用0.4 5m濾膜過濾。1 0.3 泛酸標準溶液注:D -泛酸鈣(C1 8H3 2C a N2O1 0) : 純度9 9%。1 0.3.1 泛酸標準儲備溶液(1.0 0 0m g/m L) : 準確稱取泛酸鈣1.0 8 7g, 加水溶解并轉入10 0 0m L容量瓶中, 定容至刻度, 混勻(4冰箱中可保存5d) 。1 0.3.2 泛酸標準中間溶液(1 0 0.0g/m L) : 準確吸取標準儲備溶液1 0.0m L于1 0 0m L容量瓶中, 加水定容至刻度。臨用前配制。1 0.3.3 泛酸標準工作溶液: 分別準確吸取泛酸標準中間液1.0m L,2.0m L,4.0m L,8.0m L,1 6.0m L,3 2.0m L于1 0 0m L容量瓶中, 加水定容至刻度, 得到濃度分別為1.0g/m L,2.0g/m L,4.0g/m L,8.0g/m L,1 6.0g/m L,3 2.0g/m L的泛酸標準工作溶液, 臨用前配制。1 1 儀器和設備1 1.1 天平: 感量0.1m g。1 1.2 恒箱培養(yǎng)箱:5 55。1 1.3 超聲波振蕩器。1 1.4 p H計: 精度0.0 1。1 1.5 高效液相色譜儀: 帶紫外檢測器或二極管陣列檢測器。1 2 分析步驟1 2.1 試樣制備固態(tài)試樣粉碎并混合均勻; 碳酸飲料需超聲波去除二氧化碳, 其他液態(tài)試樣搖勻。1 2.2 試樣測定液的制備1 2.2.1 營養(yǎng)素補充劑類保健食品準確稱取或量取適量試樣(m) , 精確至0.0 0 1g, 一般固體試樣0.2g 2g, 液態(tài)試樣1 0g 2 0g, 置于5 0m L錐形瓶中, 加入約3 0m L4 05 0溫水超聲提取2 0m i n, 用水定容至刻度(V) 。轉入離心管30 0 0r/m i n離心5m i n 1 0m i n, 取上清液過0.4 5m濾膜, 濾液待上機測定。1 2.2.2 配方食品準確稱取適量試樣(m) , 精確至0.0 0 1g, 一般固態(tài)試樣約5g, 液態(tài)試樣約2 0g。置于1 0 0m L錐形瓶中, 加入4 05 0溫水至3 0m L。如果試樣中含有淀粉, 加入淀粉酶0.2g, 振搖混勻,蓋上瓶塞,在5 55水浴條件下, 振搖酶解1 2 0m i n 2 4 0m i n。如果試樣不含淀粉, 直接超聲提取2 0m i n。取出試樣液, 冷卻至室溫, 用0.1m o l/L鹽酸調節(jié)p H至5.00.1, 加入5m L0.5m o l/L硫酸鋅溶液, 充分混合。轉入5 0m L容量瓶中, 用水定容至刻度并充分混勻后, 轉入離心管30 0 0r/m i n離心G B5 0 0 9.2 1 02 0 1 69 5m i n 1 0m i n, 取上清液過0.4 5m濾膜, 濾液待上機測定。1 2.3 稀釋必要時, 試樣測定液用水進行適當的稀釋(F) , 使試樣測定液中泛酸濃度在1g/m L3 2g/m L范圍內。1 2.4 參考液相色譜條件1 2.4.1 色譜柱:O D S - C1 8( 粒徑5m,2 5 0mm4.6mm) 或具有同等性能的色譜柱。1 2.4.2 柱溫:2 80.5。1 2.4.3 紫外檢測器: 檢測波長:2 1 0n m。1 2.4.4 流動相:0.0 2m o l/L磷酸二氫鉀溶液+乙腈=9 5+5。1 2.4.5 流速:1.0m L/m i n。1 2.4.6 進樣量:1 0L或2 0L。1 2.5 測定1 2.5.1 標準曲線測定按照已經確立的色譜條件, 將泛酸標準工作液依次進行色譜分析( 標準色譜圖見附錄B) , 記錄標準出峰時間、 色譜峰高( 或峰面積) 。以標準工作液濃度為橫坐標, 峰高( 或峰面積) 為縱坐標, 繪制標準曲線。1 2.5.2 試樣溶液的測定取試樣測定液按照色譜條件進行色譜分析, 根據試樣峰高( 或峰面積) 從標準曲線中查得相應的泛酸濃度() 。1 3 分析結果的表述試樣中泛酸的含量按式(6) 計算:X=VFm1 0 010 0 0(6) 式中:X 試樣中泛酸含量, 固態(tài)試樣單位為毫克每百克(m g/1 0 0g) , 液態(tài)試樣為毫克每百毫升(m g/1 0 0 m L) ; 從標準曲線上查得試樣測定液中泛酸的濃度, 單位為微克每毫升(g/m L) ;V 試樣測定液總體積, 單位為毫升(m L) ;F 試樣測定液稀釋倍數;m 試樣質量, 單位為克(g) ;1 0 010 0 0 換算系數。結果如以泛酸鈣計量, 應乘以1.0 8 7。計算結果以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G B5 0 0 9.2 1 02 0 1 61 0 1 4 精密度在重復性條件下獲得的兩次獨立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5%。1 5 其他當稱樣量為5g時, 檢出限為0.0 2 5m g/1 0 0g, 定量限為0.0 8m g/1 0 0g。G B5 0 0 9.2 1 02 0 1 61 1 附 錄 A泛酸測定用培養(yǎng)液的配制方法A.1 試劑A.1.1 鹽酸(HC l) 。A.1.2 氫氧化鈉(N a OH) 。A.1.3 活性炭: 粒度為0.0 5mm 0.0 7 4mm。A.1.4 甲苯(C7H8) 。A.1.5 硫酸腺嘌呤(C1 0H1 0N1 0H2S O4) 。A.1.6 鹽酸鳥嘌呤(C5H5N5O5HC l)A.1.7 尿嘧啶(C4H4N2O2) 。A.1.8 L -胱氨酸(C6H1 2N2O4S2) 。A.1.9 L -色氨酸或D L -色氨酸(C1 1H1 2N2O2) 。A.1.1 0 核黃素(C1 7H2 0N4O6) 。A.1.1 1 鹽酸硫胺素(C1 2H1 7C l N4O SHC l) 。A.1.1 2 生物素(C1 0H1 6N2O3S) 。A.1.1 3 乙酸(C2H4O2) 溶液:0.0 2m o l/L。A.1.1 4 對氨基苯甲酸(C7H7NO2)。A.1.1 5 尼克酸(C6H5NO2) 。A.1.1 6 鹽酸吡哆醇(C8H1 1NO3HC l) 。A.1.1 7 無水乙醇(C2H5OH) 。A.1.1 8 乙醇溶液(1+3) 。A.1.1 9 聚山梨酯- 8 0( 吐溫- 8 0) 。A.1.2 0 無水葡萄糖(C6H1 2O6) 。A.1.2 1 三水合乙酸鈉(C2H3O2N a3 H2O) 。A.1.2 2 無維生素酪蛋白(v i t a m i nf r e ec a s e i n) 。A.2 試劑配制A.2.1 氫氧化鈉溶液(1 0m o l/L) : 稱取4 0g氫氧化鈉, 用1 0 0m L水溶解。A.2.2 氫氧化鈉溶液(1m o l/L) : 稱取4g氫氧化鈉, 用1 0 0m L水溶解。A.2.3 鹽酸溶液(3m o l/L) : 吸取2 5 0m L鹽酸, 用水稀釋至10 0 0m L, 混勻。A.2.4 鹽酸溶液(1m o l/L) : 按3.2.3配制。A.2.5 酪蛋白液: 稱取5 0g無維生素酪蛋白于5 0 0m L燒杯中, 加2 0 0m L鹽酸溶液(3m o l/L) , 于1 2 1高壓水解6h。將水解物轉移至蒸發(fā)皿內, 在沸水浴上蒸發(fā)至膏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