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職業(yè)教育論文-體育教育宜“理”通一貫“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绑w育”一詞歷史悠久,相傳在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已經(jīng)開始使用,當時歐洲的羅馬帝國才剛剛建立,基督教才誕生1,而體育很早就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理”,其本質是“道”(注:道: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范疇,泛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或原理、規(guī)律。)。中國傳統(tǒng)教育之理想人格的基本規(guī)定是“仁、義、禮、智、信”,這種規(guī)定一開始就以萌芽的形式(端)存在于每個主體中,并構成主體實現(xiàn)內(nèi)在根據(jù),所謂成人(善)是先天潛能(德)的展開。潛能之于人,猶如源頭活水,它為人格升華提供了不竭的水流。一、中西體育文化的哲學思辨自19世紀20年代,英國一位被稱為“現(xiàn)代體育之父”的托馬斯阿諾德第一個把競技體育列為學校課程以來,無論西方文明或中國文化,哲學的基點都在人的生命活動中。二者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西方關注成就人的生命活動價值和完成人性的生存使命,這使它一開始就把“智慧”引向了認識論的方向,從“對象意識”走向概念化的邏輯思辨之路;中國關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開發(fā)生命的內(nèi)在價值。由此中國發(fā)揮了關注義理性的悟覺思維,相對而言,西方體育只講求“格物致知”,以“有”(存在的“實在性”)為起始2,中國“攝生學”還講求“窮理見性”,以“無”(生命的“生命”)為開端3。格物,是為了滿足生命,展現(xiàn)學問;窮理,是為了圓滿生命、完善人格。格物需要用“眼”去看,明理需要用“心”悟。用眼看,是以主體與客體、內(nèi)在與外在、人性與物性分離為認識方法;用心悟,則以主體與客體、內(nèi)在與外在、人性與物性的融通一體為基點。比如,奧林匹克運動與西方傳統(tǒng)主流文化休戚相關,西方“格物致知”的主導特征相對于中國“窮理見性”而言,表現(xiàn)出道義與利益的對應,唯心與唯物沖突,主體與客體的分裂,執(zhí)靈執(zhí)物,兩極分化。儒家以道義為中心,則引出了責任意識,導致了對自然的保護和關愛,中西思想分野和哲學迥然不同的思維特質和理論風格由此產(chǎn)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確定什么樣的發(fā)展觀,是“以人為本(綜合素質)”,還是“以物為本(專業(yè)技術)”?西方從“格物”認識思維出發(fā),采取了“本體論”的表達方式。主要在空間存在和空間關系中,在依照空間需要對時間限定之后,去尋找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因此,他們所說的規(guī)律屬于“體”的層面,而對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時間過程,西方傳統(tǒng)科學則很少考慮4。所以其哲學是在“現(xiàn)象世界”之上、之外構想了一個本源性和終極性的“本質世界”,并以形式邏輯體系建構這個世界,以此來表達人的超越性的理想和追求。在西方特定的既定歷史條件下,這種理論曾經(jīng)起過推動科學進步,促進人類思想解放的歷史作用,但它的理論實踐的困境(人欲橫流)則日益明顯。中國在“格物”的基點上堅持“窮理”教育則屬于另一種思路,它是通過對“道”的追求來表達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而上的追求。“道”是中國文化之根,是它構成了中國哲學特有思維模式、倫理觀念、審美意識和價值理想。按照東方古賢的觀念,“道”無所不在,“道”是一切存在的本根,萬象變化之源泉,它貫徹于萬有之中,又具超越萬有之性。從宏觀著眼,“道”通貫萬物,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道是一,是大,是全;從微觀著眼,道生化萬物,萬物有各物各性,它是多,是異,是生。論其存在,道是實有,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論其性質,它是又無形無象,“視而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無?!暗馈笔且环N以生命為本性的有和無的統(tǒng)一,它首先強調天地自然秩序、人類社會秩序,人的任何活動都必須遵守秩序,乾文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不違,后天而順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中國文化一貫重視宇宙、人類秩序的崇高境界教育,系辭上傳“夫易,對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為治理當前“人欲橫流”的世界帶來唯一希望。二、自然科學再發(fā)展亟待中國文化的護持恩格斯說:“科學和哲學的結合結果,就是唯物主義”5。僅從這個定義分析,中國很早就有相當發(fā)達的哲學理性思維,并且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哲學與科學處于無法明確區(qū)分的狀態(tài),這一點在中國古代及其傳統(tǒng)的科學技術體系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原因在于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人類萬物,在中國古代始終都是被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和時間過程來看待的,一切相關的研究與思考,即包含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之最基本規(guī)律的哲學性意義,正是當時對于這些客觀事物的科學性認識。因此,在中國“圓”文化中,思想家們經(jīng)常會以人的生老病死,氣血循行為例,來揭示天地宇宙的變化規(guī)律,構成了大小宇宙相互類比的一般思維模式6。同時“人”本身就是教育家、思想家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那些在今天看來顯然屬于醫(yī)學理論范疇的內(nèi)容,在古代卻并不具有如此明確的專有性。如:以天地間“六氣”不和、“四時”變化來解釋疾病的發(fā)生,是中國古代病因學的基本理論之一。但“天氣不和,地氣郁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jié)”同樣也是解釋社會、人事變異的依據(jù)。甚至人體耳目、臟腑的功能,并非只有醫(yī)學家才去考慮,不同流派的思想家,基于形神關系的思考,大多早對這些問題有所建樹。這說明中國文化必然為未來人類關于生命演化的探索提供形而上學的基礎和范導,而西方科技亦能為中國的科學和社會法規(guī)的建立提供理性的原則和參照(即空間結構)。中國文化價值理念“天人合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中庸之道”,強調“禮爭”,講究社會規(guī)范,執(zhí)其端而用其中的互補和諧性。“以人為本”本來是中國古圣先賢孟子等早已提出的人本主義,西方文藝復興才有的認識。但是由于西方社會制度的內(nèi)在矛盾,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以物為本”竟成了他們追逐的價值目標;奧林匹克運動中的“人文危機”,和近代科技一樣,都是手段超過了目的,往往只為獲得利益或爭得榮譽,在手段上肆無忌憚,也就是失道了7。巨大的歷史悖論始終是這樣的,即雖然中國文明不能自發(fā)地產(chǎn)生“近代”自然科學,但是如果沒有中國文明所特有的哲學,自然科學也不能使它自身臻于完善8。這主要因為人類的意識不僅僅是自我能夠意識到世界(有),還有無意識領域(無),而在能夠簡單認識的世界(空間結構)里思考的東西是極為有限的。未來的科學、文化應該是在天人合一觀照下的主客二分,大化流行玄覽中的發(fā)展進化,既超越經(jīng)驗世界而又重視認知理性和科學實證,既順應自然與自然界和諧一致,又不受制于自然的“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jīng)四十八章)。多元文化的融會和諧、共存,互斥、互補并形成必然張力,在推動人類共同命運的終極關懷下,尋求不斷超越自身的生生不息之道9。三、中西文化相互影響和融通在傳統(tǒng)的認識上,由于對時、空的自然選擇不同,從而形成了兩種哲學觀。中國的傳統(tǒng)認識,以時間為主,空間為輔、時間統(tǒng)攝空間。西方則以空間為主、時間為輔,空間統(tǒng)攝時間。因此,前者認識世界著重在“象”,后者則著重在“體”。由于“混而為一”的“惚恍”即為“道”,而“道”又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象”與“道”有著十分接近、密切的關系,“象”幾乎就是“道”,但“象”并不是“道”的本身,而是“道”之見。這個“道”之“見”就是“理”,“理”即是“道”(太極運動)之“象”,“象”是人類把握(自然、社會)“道”的直入方式。從宇宙運動的“整體性”分析,“理”即是“道”和“器”的中介物,“理”以“道”為本,“器”以“理”為本。就認識而言,人類的終極目標是要把握“道”,而老子以“道”為“無”,只有靠“無形之象”才能達到這一目標。作為“有”的“言辭”直接所涉及的是“理”,“言辭”是對“理”的提揭和展現(xiàn),“理”是“言辭”之所本。宇宙之整全,不是西方哲學所稱的“本質”與“現(xiàn)象”的二分,而是“道”、“象”、“器”(注:器:一切現(xiàn)象世界的實有物質。)的三分10。同樣表達人的超越本性和形而上追求,西方以本體論方式,把超越現(xiàn)實的本質存在變成了獨立于感官世界之外的“概念世界”,走的是外在性的超越路子。“太極”文化更加肯定無形存在,但這個無形的本性并不脫離有形存在?!袄怼睂ξ锏某绞莾?nèi)在性的超越,屬于內(nèi)在超越的一體性關系,實屬超越科學的理論。西方試圖用科學理論的概念方式去把握科學對象,這就不能不使自己陷入悖理的矛盾11。因此,在西方哲學的發(fā)展中,世界被割裂為二的結果,一方面,人被封閉在“自我”觀念的屏障之內(nèi);另一方面,物又被限制于“自體”的不可知領域。在西方上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關于本體,本體世界爭論不休,得出的結論卻是“不可知”,這就是致使西方陷入治絲益棼的困境所在?!袄怼卑慈寮椅幕忉?,圣人觀物取象,主要是為了“立象以盡意”。中國哲學的概念是不靠概念體系中的邏輯關系來規(guī)定內(nèi)涵的,而是對事物自身內(nèi)在關系的直接表征。例如:理、仁、禮、義等概念是思維高度抽象的結果,但不脫離它們由來的血肉根基,而且只能從它們的來處才能體證、把握其思想內(nèi)涵。歷史的發(fā)展已經(jīng)證明:先王融理(遵天道)、布仁(愛萬物)而制定禮(行為準則)、義(道德)的目的,是為了杜絕社會和思想的混亂,亂則一事無成。四、“理”既是現(xiàn)世的,又是彼岸世界的對“理”層面認識為“象”哲學,主要采用自然整體手段和意象方法?!跋蟆钡膶嵸|是“氣”?!皻狻笔菚r間屬性占優(yōu)勢的物質存在,它與空間屬性占優(yōu)勢的實物和物理場不同,構成世界的另一半。“易、武、醫(yī)”學研究成果證明,人是生物機體,心、理、道、德和審美求真的統(tǒng)一,是形和神的融合。西方“競技體育”以形體為本位的表達方式,難以包容人的社會道德和心理精神層面;中國武術將“拳”與“禪”、“技”與“德”融為一體,自然把人的精神世界納入其中,體現(xiàn)出武技與政治、倫理一體化。所以,中國“圓”文化更利于實現(xiàn)培育善根、悟道、學技、直達養(yǎng)德做人。太極拳教學的融“理”守靜,是從受教育者自我內(nèi)觀、內(nèi)明著手的武德教育,它是當今中華武術事業(yè)發(fā)展趨勢的需要,更容易成為廣大民眾熱烈追求的體育文化。周易講“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這就是中國文化注重義理性的意象思維,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生命的本性,“生命”與“物種”的區(qū)別就在于,它不是預先包含一切,而是在變化中化育萬物、生成一切?!吧^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毫無疑問,中國“體育”教育,只要堅持對“理”的拓展想像,引發(fā)直覺,她能夠產(chǎn)生完整的構思與創(chuàng)意;這是因為“有”“無”統(tǒng)一性,就表明“理”不是既成存在,而是代表萬物生化的一種生命活力,屬于生命的生命。所以,在廣大的知識階層,特別在各類學校體育教學中,提倡、貫徹對青少年知“理”、行“道”、明“德”(注:德:是行“道”的品質和功能。),不僅對增長知識而且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觀,拓展想力,領會辯證法,增強預見性”都會大有裨益的。五、結束語“理通一貫”是培育理想人格的唯一途徑,是“體育”養(yǎng)生學教育的終極目標。隨著科學與人文的融通,宗教的教條和迷信必將讓位的不僅僅是科學和利益,人類對于彼岸(生態(tài)倫理)世界的追求將在未來中國哲學中得到滿足。這個未來哲學就是“理”,“理”即是現(xiàn)世的,又是彼岸的;就在這現(xiàn)世與彼岸之間,中國“圓”文化定能有所貢獻?!緟⒖嘉墨I】1熊斗寅.“體育”概念的整體性與本土化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4,(2):12.2挪C希爾貝克,N伊耶.西方哲學史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釋文出版社,2004.141147.3中國哲學教研室,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360370.4劉長林.周易與中國象科學J.周易研究,2003,(1):43.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地下基礎設施買賣合同內(nèi)容
- 飯店海鮮池維修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四滾筒球磨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激勵與賦能的技巧》課件
- 玻璃門保潔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粉芯糖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直接黃44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柜式多能磨拋機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金華雙層瀝青瓦施工方案
- 寧安鋁單板施工方案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職業(yè)資格考試題庫含答案
- 化工企業(yè)安全演練計劃
- 小學創(chuàng)建“五好”學校關工委實施方案
- 2025年安徽九華山旅游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招聘6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24修訂版)
- 2025年日歷表(A4版含農(nóng)歷可編輯)
- ISP98《備用信用證慣例》中英文
- 料倉施工方案
- 淺談哺乳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_免費下載
- 數(shù)獨題目—難度系數(shù)4(精編版)
- 物資管理員安全責任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