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檢測(4)改.doc_第1頁
磁粉檢測(4)改.doc_第2頁
磁粉檢測(4)改.doc_第3頁
磁粉檢測(4)改.doc_第4頁
磁粉檢測(4)改.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JB 4730.42005JB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行 業(yè) 標 準JB/T 4730.42005 代替JB 47301994部份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4部分:磁粉檢測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ressure EquipmentsPart 4: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2005-07-26 發(fā)布 2005-11-01實施 國 家 發(fā) 展 和 改 革 委 員 會 發(fā)布目 次前言21 范圍3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3 一般要求34 檢測方法115 磁痕顯示的分類和記錄126 復驗137 退磁138在用承壓設備磁粉檢測149 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1410 磁粉檢測報告15附錄A(資料性附錄) 各種磁化電流的波形、電流表指示及換算關系16附錄B(資料性附錄) 焊接接頭的典型磁化方法17前 言JB/T 4730.14730.6-200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共分六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射線檢測;第3部分:超聲檢測;第4部分:磁粉檢測;第5部分:滲透檢測;第6部分:渦流檢測。本部分為JB/T 4730.14730.6-2005的第4部分:磁粉檢測。本部分主要根據(jù)國內(nèi)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應用經(jīng)驗,參考ASME鍋爐壓力容器規(guī)范第篇、ASTM和JIS標準規(guī)范以及行業(yè)反饋意見進行修訂。與JB 47301994相比主要變化如下:1.在磁化方法中,增加了復合磁化的內(nèi)容(包括交叉磁軛法和交叉線圈法);規(guī)定了對高強鋼以及裂紋敏感材料應使用熒光磁粉檢測的內(nèi)容。2.增加了低粘度油基載體的性能要求;退磁后剩磁值及磁懸液運動粘度要求;磁粉檢測可見光照度;在磁化規(guī)范部分,對軸向通電法和中心導體法中直流和交流連續(xù)法的電流上限進行了修改。3. 刪去了平行電纜法檢測角焊縫的內(nèi)容。4. 增加了磁粉檢測設備、儀表和材料定期檢驗的內(nèi)容以及檢測系統(tǒng)綜合性能試驗的要求。5. 增加了標準試片的類型、規(guī)格和圖形的有關內(nèi)容(表2);增加了各種磁化電流的波形、電流表指示及換算關系的有關規(guī)定附錄A(資料性附錄);增加了焊縫的典型磁化方法等內(nèi)容附錄B(資料性附錄)。6. 線圈法的檢測,參考ASME和ASTM的有關規(guī)定,同時增加了中充填線圈檢測參數(shù)要求,以及對空心工件有效直徑的規(guī)定。7. 增加了在用承壓設備磁粉檢測內(nèi)容。本部分附錄A和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本部分由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2)提出。本部分由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2)歸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潘榮寶、范宇、宋志哲、陳建俊、周志偉。承壓設備無損檢測第4部分:磁粉檢測1 范圍JB/T 4730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承壓設備磁粉檢測方法及質(zhì)量分級要求。本部分適用于鐵磁性材料制承壓設備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頭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檢測,不適用于奧氏體不銹鋼和其它非鐵磁性材料的檢測。與承壓設備有關的支承件和結(jié)構件,如有要求也可參照本標準進行磁粉檢測。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JB/T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jù)本部分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GB 115331989 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GB/T 166731996無損檢測用黑光源(UV-A)輻射的測量JB/T 4730.1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 60631992 磁粉探傷用磁粉 技術條件JB/T 60652004 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用試片JB/T 60662004 無損檢測 磁粉檢測用環(huán)形試塊JB/T 82901998 磁粉探傷機3 一般要求磁粉檢測的一般要求除應符合JB/T 4730.1的有關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1 磁粉檢測人員磁粉檢測人員的未經(jīng)矯正或經(jīng)矯正的近(距)視力和遠(距)視力應不低于5.0(小數(shù)記錄值為1.0), 測試方法應符合GB 11533的規(guī)定。并一年檢查一次,不得有色盲。3.2 磁粉檢測程序磁粉檢測程序如下:a) 預處理;b) 磁化;c) 施加磁粉或磁懸液;d) 磁痕的觀察與記錄;e) 缺陷評級;f) 退磁;g) 后處理。3.3 磁粉檢測設備3.3.1 設備磁粉檢測設備應符合JB/T 8290的規(guī)定。3.3.2 提升力當使用磁軛最大間距時,交流電磁軛至少應有45N的提升力;直流電磁軛至少應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軛至少應有118N的提升力(磁極與試件表面間隙為0.5mm)。3.3.3 斷電相位控制器 采用剩磁法檢測時,交流探傷機應配備斷電相位控制器。3.3.4 黑光輻照度及波長當采用熒光磁粉檢測時,使用的黑光燈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輻照度應大于或等于1000W/cm2,黑光的波長應為320nm400nm,中心波長約為365nm。黑光源應符合GB/T 16673的規(guī)定。3.3.5 退磁裝置 退磁裝置應能保證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3.3.6 輔助器材 一般應包括下列器材:a) 磁場強度計;b) A1型、C型、D型和M1型試片、標準試塊和磁場指示器; c) 磁懸液濃度沉淀管;d) 210倍放大鏡;e) 白光照度計;f) 黑光燈;g) 黑光輻照計;h) 毫特斯拉計。3.4 磁粉、載體及磁懸液3.4.1 磁粉 磁粉應具有高磁導率、低矯頑力和低剩磁,并應與被檢工件表面顏色有較高的對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應符合JB/T 6063的規(guī)定。3.4.2 載體濕法應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載體作為分散媒介。若以水為載體時,應加入適當?shù)姆冷P劑和表面活性劑,必要時添加消泡劑。油基載體的運動粘度在38時小于或等于3.0 mm2/s,使用溫度下小于或等于5.0mm2/s,閃點不低于94,且無熒光和無異味。3.4.3 磁懸液磁懸液濃度應根據(jù)磁粉種類、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檢工件表面狀態(tài)等因素來確定。一般情況下,磁懸液濃度范圍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測定前應對磁懸液進行充分的攪拌。表1 磁懸液濃度磁粉類型配制濃度(g/L)沉淀濃度(含固體量),mL/100mL非熒光磁粉10251.22.4熒光磁粉0.53.00.10.43.5 標準試件3.5.1 標準試片3.5.1.1 標準試片主要用于檢驗磁粉檢測設備、磁粉和磁懸液的綜合性能,了解被檢工件表面有效磁場強度和方向、有效檢測區(qū)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確。標準試片有A1型、C型、D型和M1型。其規(guī)格、尺寸和圖形見表2。A1型、C型和D型標準試片應符合JB/T 6065的規(guī)定。3.5.1.2 磁粉檢測時一般應選用A1-30/100型標準試片。當檢測焊縫坡口等狹小部位,由于尺寸關系,A1型標準試片使用不便時,一般可選用C-15/50型標準試片。為了更準確地推斷出被檢工件表面的磁化狀態(tài),當用戶需要或技術文件有規(guī)定時,可選用D型或M1型標準試片。表2 標準試片的類型、規(guī)格和圖形類 型規(guī)格:缺陷槽深/試片厚度,圖形和尺寸,mmA1型A1-7/50A1-15/50A1-30/50A1-15/100A1-30/100A1-60/100C型C-8/50C-15/50D型D-7/50D-15/50M1型12mm7/509mm15/506mm30/50注:C型標準試片可剪成5個小試片分別使用。3.5.1.3 標準試片使用方法 a)標準試片適用于連續(xù)磁化法,使用時,應將試片無人工缺陷的面朝外。為使試片與被檢面接觸良好,可用透明膠帶將其平整粘貼在被檢面上,并注意膠帶不能覆蓋試片上的人工缺陷。 b)標準試片表面有銹蝕、褶折或磁特性發(fā)生改變時不得繼續(xù)使用。3.5.2 磁場指示器磁場指示器是一種用于表示被檢工件表面磁場方向、有效檢測區(qū)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確的一種粗略的校驗工具,但不能作為磁場強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其幾何尺寸見圖1。圖1 磁場指示器3.5.3 中心導體磁化方法標準試塊中心導體磁化方法標準試塊應符合JB/T 6066的規(guī)定。3.6 磁化電流類型及其選用3.6.1 電流類型磁粉檢測常用的電流類型有:交流、整流電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3.6.2 電流值 磁化規(guī)范要求的交流磁化電流值為有效值,整流電流值為平均值。磁粉檢測用的磁化電流的波形、電流表指示及換算關系參見附錄A(資料性附錄)。3.7 磁化方向 磁化方向包括縱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復合磁化。3.7.1 縱向磁化檢測與工件軸線方向垂直或夾角大于或等于45的缺陷時,應使用縱向磁化方法??v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獲得:a) 線圈法(見圖2); b) 磁軛法(見圖3)。圖2 線圈法 圖3 磁軛法3.7.2 周向磁化檢測與工件軸線方向平行或夾角小于45的缺陷時,應使用周向磁化方法。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獲得:a) 軸向通電法(見圖4);b) 觸頭法(見圖5);c) 中心導體法(見圖6);圖4 軸向通電法圖5 觸頭法 圖6 中心導體法 圖7 交叉磁軛法3.7.3 復合磁化復合磁化法包括交叉磁軛法(見圖7)和交叉線圈法等多種方法 。3.7.4 焊接接頭的典型磁化方法 磁軛法、觸頭法、繞電纜法和交叉磁軛法的典型磁化方法參見附錄B(資料性附錄)。3.8 磁化規(guī)范3.8.1 磁場強度磁場強度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確定: a) 用磁化電流表征的磁場強度按3.8.6.13.8.6.3所給出的公式計算;b) 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線,確定合適的磁場強度;c) 用磁場強度計測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線磁場強度。連續(xù)法檢測時應達到2.4 kA/m4.8kA/m,剩磁法檢測時應達到14.4kA/m。d) 用標準試片(塊)來確定磁場強度是否合適。3.8.2 軸向通電法和中心導體法的規(guī)范按表3中公試計算。表3 軸向通電法和中心導體法磁化規(guī)范檢測方法磁化電流計算公式交流電直流電、整流電連續(xù)法I=(815)DI=(1232)D剩磁法I=(2545)DI=(2545)D注:D為工件橫截面上最大尺寸,mm。 中心導體法可用于檢測工件內(nèi)、外表面與電流平行的縱向缺陷和端面的徑向缺陷。外表面檢測時應盡量使用直流電或整流電。3.8.3 偏置芯棒法當使用中心導體法時,如電流不能滿足檢測要求時應采用偏置芯棒法進行檢測,芯棒應靠近內(nèi)壁放置,導體與內(nèi)壁接觸時應采取絕緣措施。每次有效檢測區(qū)長度約為4倍芯棒直徑(見圖8),且應有一定的重疊區(qū),重疊區(qū)長度應不小于有效檢測區(qū)的10%(0.4d)。磁化電流仍按表3中公式計算,式中D的數(shù)值取芯棒直徑加2倍工件壁厚。H磁場;F缺陷圖8 偏置芯棒法檢測有效區(qū)3.8.4 觸頭法3.8.4.1 當采用觸頭法局部磁化大工件時,磁化規(guī)范見表4。3.8.4.2 采用觸頭法時,電極間距應控制在75mm200mm之間。磁場的有效寬度為觸頭中心線兩側(cè)1/4極距,通電時間不應太長,電極與工件之間應保持良好的接觸,以免燒傷工件。兩次磁化區(qū)域間應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疊區(qū)。檢測時磁化電流應根據(jù)標準試片實測結(jié)果來校正。表4 觸頭法磁化電流值工件厚度T,mm電流值I,AT19(3.54.5)倍觸頭間距T19(45)倍觸頭間距3.8.5 磁軛法3.8.5.1 磁軛的磁極間距應控制在75mm200mm之間,檢測的有效區(qū)域為兩極連線兩側(cè)各50mm的范圍內(nèi),磁化區(qū)域每次應有不少于15mm的重疊。3.8.5.2 采用磁軛法磁化工件時,其磁化電流應根據(jù)標準試片實測結(jié)果來選擇;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軛磁化工件時,應根據(jù)標準試片實測結(jié)果來校驗靈敏度是否滿足要求。3.8.6 線圈法 線圈法產(chǎn)生的磁場平行于線圈的軸線。線圈法的有效磁化區(qū)是從線圈端部向外延伸到150mm的范圍內(nèi)。超過150mm以外區(qū)域,磁化強度應采用標準試片確定。3.8.6.1 低充填因數(shù)線圈法。當線圈的橫截面積大于或等于被檢工件橫截面積的10倍時,使用下述公式:偏心放置時,線圈的磁化電流按式(1)計算(誤差為10%): (1)正中放置時,線圈的磁化電流按式(2)計算(誤差為10%): (2)以上各式中:I施加在線圈上的磁化電流,A; N線圈匝數(shù); L工件長度,mm;D工件直徑或橫截面上最大尺寸,mm;R線圈半徑,mm。3.8.6.2 高充填因數(shù)線圈法。用固定線圈或電纜纏繞進行檢測,若此時線圈的截面積小于或等于2倍工件截面積(包括中空部分),磁化時,可按式(3)計算磁化電流(誤差10%):(3)式中各符號意義同式(1)。3.8.6.3 中充填因數(shù)線圈法。當線圈大于2倍而小于10倍被檢工件截面積時, (4)式中:(NI)h式(3)高充填因數(shù)線圈計算的NI值。(NI)l式(1)或式(2)低充填因數(shù)線圈計算的NI值。Y線圈的橫截面積與工件橫截面積之比。3.8.6.4 上述公式不適用于長徑比(L/D)小于2的工件。對于長徑比(L/D)小于2的工件,若要使用線圈法時,可利用磁極加長塊來提高長徑比的有效值或采用標準試片實測來決定電流值。對于長徑比(L/D)大于或等于15的工件,公式中(L/D)取15。3.8.6.5 當被檢工件太長時,應進行分段磁化,且應有一定的重疊區(qū)。重疊區(qū)應不小于分段檢測長度的10%。檢測時,磁化電流應根據(jù)標準試片實測結(jié)果來確定。3.8.6.6 計算空心工件時,此時工件直徑D應由有效直徑Deff代替。對于圓筒形工件: Deff=(Do)2-(Di)21/2 (5)式中:Do圓筒外直徑,mm;Di圓筒內(nèi)直徑,mm。對于非圓筒形工件:式中: At零件總的橫截面積,mm2; (6) Ah零件中空部分的橫截面積,mm2。3.9 質(zhì)量控制磁粉檢測用設備、儀表及材料應定期校驗。3.9.1 綜合性能試驗每天檢測工作開始前,用標準試片檢驗磁粉檢測設備及磁粉和磁懸液的綜合性能(系統(tǒng)靈敏度)。3.9.2 磁懸液濃度測定對于新配制的磁懸液,其濃度應符合3.4的要求。對循環(huán)使用的磁懸液,每天開始工作前,應進行磁懸液濃度測定。3.9.3 磁懸液污染判定對循環(huán)使用的磁懸液,應每周測定一次磁懸液污染。測定方法是將磁懸液攪拌均勻,取100mL注入梨形沉淀管中,靜置60min檢查梨形沉淀管中的沉淀物。當上層(污染物)體積超過下層(磁粉)體積的30%時,或在黑光下檢查熒光磁懸液的載體發(fā)出明顯的熒光時,即可判定磁懸液污染。3.9.4 磁懸液潤濕性能檢驗檢測前,應進行磁懸液潤濕性能檢驗。將磁懸液施加在被檢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懸液的液膜是均勻連續(xù)的,則磁懸液的潤濕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斷開,則磁懸液中潤濕性能不合格。3.9.5 電流表精度校驗磁粉檢測設備的電流表,至少半年校驗一次。當設備進行重要電氣修理或大修后,應進行校驗。3.9.6 電磁軛提升力校驗電磁軛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驗一次。在磁軛損傷修復后應重新校驗。3.9.7 輔助儀表校驗磁粉檢測用的輔助儀表,如黑光輻照計、照度計、磁場強度計、毫特斯拉計等,至少每年校驗一次。3.9.8 其他設備內(nèi)部短路檢查、電流載荷校驗、通電時間校驗等原則上每年進行一次測定。3.10 安全防護3.10.1 軸向通電法和觸頭法檢驗不應在易燃易爆的場合使用;使用在其他地方,也應該預防起火燃燒。3.10.2 使用水磁懸液檢測承壓設備時,應防止絕緣不良或電器短路。3.10.3 使用熒光磁粉檢測時,應避免黑光燈直接照射人的眼睛。3.10.4 使用干法檢驗時,要求通風良好,并應注意防塵。3.11 被檢工件表面的準備3.11.1 工件表面被檢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鐵銹、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質(zhì)。表面的不規(guī)則狀態(tài)不得影響檢測結(jié)果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否則應作適當?shù)男蘩?。如打磨,則打磨后被檢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25m。如果被檢工件表面殘留有涂層,當涂層厚度均勻且不超過0.05mm,且不影響檢測結(jié)果時,經(jīng)合同各方同意,可以帶涂層進行磁粉檢測。3.11.2 安裝接觸墊 采用軸向通電法和觸頭法磁化時,為了防止電弧燒傷工件表面和提高導電性能,應將工件和電極接觸部分清除干凈,必要時應在電極上安裝接觸墊。3.11.3 封堵 若工件有盲孔和內(nèi)腔,宜加以封堵。3.11.4 反差增強劑 為增強對比度,可以使用反差增強劑。3.12 檢測時機 焊接接頭的磁粉檢測應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進行。對于有延遲裂紋傾向的材料,磁粉檢測應根據(jù)要求至少在焊接完成24h后進行。除另有要求,對于緊固件和鍛件的磁粉檢測應安排在最終熱處理之后進行。4 檢測方法4.1 檢測方法分類 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條件,磁粉檢測方法的分類如表5所示。表5 磁粉檢測方法分類分 類 條 件磁粉檢測方法施加磁粉的載體干法(熒光、非熒光)、濕法(熒光、非熒光)施加磁粉的時機連續(xù)法、剩磁法磁化方法軸向通電法、觸頭法、線圈法、磁軛法、中心導體法、交叉磁軛法4.2 干法4.2.1 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電流或磁軛進行連續(xù)法檢測的情況,采用干法時,應確認檢測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4.2.2 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動或電動噴粉器以及其他合適的工具來進行。磁粉應均勻地撒在工件被檢面上。磁粉不應施加過多,以免掩蓋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時不應干擾缺陷磁痕。4.3 濕法4.3.1 濕法主要用于連續(xù)法和剩磁法檢測。采用濕法時,應確認整個檢測面被磁懸液濕潤后,再施加磁懸液。4.3.2 磁懸液的施加可采用噴、澆、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均不應使檢測面上磁懸液的流速過快。4.4 連續(xù)法采用連續(xù)法時,被檢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藝以及觀察磁痕顯示都應在磁化通電時間內(nèi)完成,通電時間為1s3s,停施磁懸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為保證磁化效果應至少反復磁化兩次。4.5 剩磁法4.5.1 剩磁法主要用在矯頑力在1kA/m以上,并能保持足夠的剩磁場(剩磁在0.8T以上)的被檢工件上。4.5.2 采用剩磁法時,磁粉應在通電結(jié)束后再施加,一般通電時間為0.25sls。施加磁粉或磁懸液之前,任何強磁性物體不得接觸被檢工件表面。4.5.3 采用交流磁化法時,應配備斷電相位控制器以確保工件的磁化效果。4.6 交叉磁軛法使用交叉磁軛裝置時,四個磁極端面與檢測面之間應盡量貼合,最大間隙不應超過1.5mm。連續(xù)拖動檢測時,檢測速度應盡量均勻,一般不應大于4m/min。5 磁痕顯示的分類和記錄5.1 磁痕的分類和處理5.1.1 磁痕顯示分為相關顯示、非相關顯示和偽顯示。5.1.2 長度與寬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磁痕,按條狀磁痕處理,長度與寬度之比不大于3的磁痕,按圓形磁痕處理。5.1.3 長度小于0.5mm的磁痕不計。5.1.4 兩條或兩條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線上且間距不大于2mm時,按一條磁痕處理,其長度為兩條磁痕之和加間距。5.1.5 缺陷磁痕長軸方向與工件(軸類或管類)軸線或母線的夾角大于或等于30。 時,按橫向缺陷處理,其他按縱向缺陷處理。5.2 缺陷磁痕的觀察5.2.1 磁痕的觀察應在磁痕形成后立即進行。5.2.2 非熒光磁粉檢測時,缺陷磁痕的評定應在可見光下進行,通常工件被檢表面可見光照度應大于或等于1000lx;當現(xiàn)場采用便攜式設備檢測,由于條件所限無法滿足時,可見光照度可以適當降低,但不得低于500lx。熒光磁粉檢測時,所用黑光燈在工件表面的輻照度大于或等于1000W/cm2,黑光波長應在320nm400nm的范圍內(nèi),缺陷磁痕顯示的評定應在暗室或暗處進行,暗室或暗處可見光照度應不大于20lx。檢測人員進入暗區(qū),至少經(jīng)過3min的暗室適應后,才能進行熒光磁粉檢測。觀察熒光磁粉檢測顯示時,檢測人員不準戴對檢測有影響的眼鏡。5.2.3 除能確認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之外,其他磁痕顯示均應作為缺陷處理。當辨認細小磁痕時,應用2倍10倍放大鏡進行觀察。5.3 缺陷磁痕顯示記錄 缺陷磁痕的顯示記錄可采用照相、錄相和可剝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記錄,同時應用草圖標示。6 復驗當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需要復驗: a)檢測結(jié)束時,用標準試片驗證檢測靈敏度不符合要求時;b)發(fā)現(xiàn)檢測過程中操作方法有誤或技術條件改變時;c) 合同各方有爭議或認為有必要時。7 退磁7.1 退磁一般要求規(guī)定檢測后加熱至700以上進行熱處理的工件,一般可不進行退磁。在下列情況下工件應進行退磁:a) 當檢測需要多次磁化時,如認定上一次磁化將會給下一次磁化帶來不良影響;b) 如認為工件的剩磁會對以后的機械加工產(chǎn)生不良影響;c) 如認為工件的剩磁會對測試或計量裝置產(chǎn)生不良影響;d) 如認為工件的剩磁會對焊接產(chǎn)生不良影響;e) 其他必要的場合。7.2 退磁方法 退磁可分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兩種。7.2.1 交流退磁法將需退磁的工件從通電的磁化線圈中緩慢抽出,直至工件離開線圈1m以上時,再切斷電流?;?qū)⒐ぜ湃胪姷拇呕€圈內(nèi),將線圈中的電流逐漸減小至零或?qū)⒔涣麟娭苯油ㄟ^工件并逐步將電流減到零。7.2.2 直流退磁法將需退磁的工件放入直流電磁場中,不斷改變電流方向,并逐漸減小電流至零。7.2.3 大型工件退磁大型工件可使用交流電磁軛進行局部退磁或采用纏繞電纜線圈分段退磁。7.3 剩磁測定工件的退磁效果一般可用剩磁檢查儀或磁場強度計測定。剩磁應不大于0.3mT(240A/m),或按產(chǎn)品技術條件規(guī)定。8 在用承壓設備磁粉檢測對在用承壓設備進行磁粉檢測時,如制造時采用高強度鋼以及對裂紋(包括冷裂紋、熱裂紋、再熱裂紋)敏感的材料,或是長期工作在腐蝕介質(zhì)環(huán)境下,有可能發(fā)生應力腐蝕裂紋的場合,其內(nèi)壁宜采用熒光磁粉檢測方法進行檢測。檢測現(xiàn)場環(huán)境應符合5.2.2的要求。9 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9.1 不允許存在的缺陷a) 不允許存在任何裂紋和白點;b) 緊固件和軸類零件不允許任何橫向缺陷顯示。9.2 焊接接頭的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焊接接頭的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見表6。表6 焊接接頭的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等級線性缺陷磁痕圓形缺陷磁痕(評定框尺寸為35mm100mm)不允許d 1.5,且在評定框內(nèi)不大于1個不允許d 3.0,且在評定框內(nèi)不大于2個l 3.0 d 4.5,且在評定框內(nèi)不大于4個大于級注:l表示線性缺陷磁痕長度,mm;d表示圓形缺陷磁痕長徑,mm。9.3 受壓加工部件的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受壓加工部件的磁粉檢測質(zhì)量分級見表7。表7 受壓加工部件的磁粉檢測質(zhì)量等級等級線性缺陷磁痕圓形缺陷磁痕(評定框尺寸為2500mm2 其中一條矩形邊長最大為150mm)不允許d 2.0,且在評定框內(nèi)不大于1個l 4.0,d 4.0,且在評定框內(nèi)不大于2個l 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