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珍藏之瀕臨失傳的針灸絕學.doc_第1頁
18年珍藏之瀕臨失傳的針灸絕學.doc_第2頁
18年珍藏之瀕臨失傳的針灸絕學.doc_第3頁
18年珍藏之瀕臨失傳的針灸絕學.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年珍藏之瀕臨失傳的針灸絕學“燒山火”“透天涼” (2012-12-18 22:22:58)轉載標簽:健康分類:奇人異術絕技文自仁者愛人首先我在這里聲明;這些是我從18年來通過走南闖北所收藏的,如有雷同不足為怪,文中的“我”是指針法挖掘者盛建華醫(yī)師!網絡那么大,電腦卻又那么小,如你能看到也是緣了。往后我也會揭密更多的民間秘法,至于療效,信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用之,否則權當消遣看之、笑之。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泄針法。金針賦及中醫(yī)醫(yī)科大學教材針灸學都有記載,如果全部照錄篇幅太多。其次按其記載方法操作,針下根本不可能產生針下熱,針下冷的針下感應,故刪去不贅述。氣至病所最早記載見于黃帝內經:“神功而氣先針行,”“中氣穴針游于巷”。就是描述“氣至病所”針刺經絡感傳現(xiàn)象。氣至病所是金元時代針灸專家關漢卿首創(chuàng)下針十四法中的一種針法,由針芒、呼吸、捻轉、提插等單式手法組成,對提高針刺臨床療效有重要作用。通過激發(fā)氣至病所,可使經氣“上下通接,快然失其所苦”。(針經指南)。氣至病所實質是指針刺時的經絡感傳至病所的生理現(xiàn)象。是針刺技術中最寶貴的針法之一。燒山火,透天涼,氣至病所針法是金元時代,明代針法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醫(yī)學科研成果??上?,清帝道光廢除針灸,三種針法從此失傳。 2000年5期刊登中國針灸邱茂良教授針指與得氣精要說:“燒山火,透天涼臨床上難以看出臨床作用”。文章為邱教授指導他的四個弟子共同完成的論文論點。由此我得出一個可靠的信息,南京中醫(yī)學院是中國最早建立針灸系的中醫(yī)醫(yī)科大學,邱茂良教授執(zhí)教五十年。他不了解燒山火,透天涼絕世針法的奧妙。他培養(yǎng)的若干針灸醫(yī)師,一定會同他們的導師一樣。不懂燒山火,透天涼針法之至巧。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是醫(yī)學臨床醫(yī)療實踐,我十年之中針刺超過三萬人次,按針灸大成和針灸學燒山火規(guī)范操作,針下從未出現(xiàn)一例針下熱的針感。實踐證明針灸大成、針灸學記載的燒山火針法只是理論之言,實際操作針法已失傳成絕學了。那燒山火真實的操作手法奧妙又在那里呢?魂牽夢繞日夜推敲思考分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精誠所致,金石為開。1989年6月18日,我反復研讀張仁著急癥針灸時,又閱讀到燒山火,只單提慢提緊按一句話,忽然靈感一動。適逢一氣腫病婦女到門診部求治,患者約五十歲,患氣腫病多年,腹大如鼓,手足和全身都腫,雙足不能穿平日之鞋。我為之針刺足三里穴,手外關穴。反復體會這慢提緊按的含義,手法使用了悟出的用力力度和進針節(jié)奏。病人突然告訴我針刺穴位針下發(fā)熱,并循手三焦經上臂聯(lián)脊椎督脈感傳至兩足足大趾。整個過程約十分鐘。三次行針針下都出現(xiàn)上述氣至病所經絡感傳現(xiàn)象。我終于掌握了燒山火技術的奧秘。同時慶幸的是又獲得氣至病所的操作絕技。氣腫病人的療效當然是神奇的,患者感到全身發(fā)熱,身體非常輕松,氣腫消退過半。雙足立即能穿平日之鞋了,針刺三次,氣腫全消。我又一次目睹了燒山火,氣至病所的快捷治病神力。其后不久我又掌握了透天涼針法治療實熱瘤腫的技術。我能極短時期發(fā)掘出失傳絕世針法燒山火,透天涼,氣至病所針法。在針灸史上已是奇跡。但是我并沒有停止針灸針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我能抓住別人忽略的針下的點滴新奇現(xiàn)象。燒山火真?zhèn)鳎壕o按慢提,慢提緊按,一退三進。如一寸針,進針后,緊按(手腕用力,有節(jié)奏一二三,逐步進入)慢提(用一秒鐘,緩慢提起)。透天涼:一次進地步,再一二三提起,再入,再一二三提起,一寸針分五份,外留五分之一,刺入五分之四,提進每提一下,提三分之一,始終留一分在內,提二下即三分之二,提三下即三分之三。針刺辯癥法:凡不明屬那一癥,則兩種針法各扎一分鐘,那一種使患者舒服,則屬那一種癥。針刺治病總原則:首取關元(主穴)、支溝(雙,主穴)再根據各個臟腑病變;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