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家秘課件模板-012(共17)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4/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1.gif)
![育嬰家秘課件模板-012(共17)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4/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2.gif)
![育嬰家秘課件模板-012(共17)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4/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3.gif)
![育嬰家秘課件模板-012(共17)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4/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4.gif)
![育嬰家秘課件模板-012(共17)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4/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4064c7db-2f7a-4164-9847-8c0bd401c62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育嬰家秘 課件模板-12,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赤白無分寒熱議,多因食積宜通利, 育嬰家寶只三分,傳自河間真秘密。 按內(nèi)經(jīng)曰: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陰受之則入五臟,陽受之則入六腑,填滿閉塞,不為飧瀉,久為腸癖。飧瀉者,為米谷不化也。腸癖者,不痢是也。又按五十七難曰:胃瀉者,飲食不化。色黃;脾瀉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shù)至圊而不能使,莖痛。,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大瘕泄者,痢也。由素難之文觀之,則痢起于食積也。況小兒之病傷食者多,惟有宿食為積。故因四時之感,而成痢也。赤白皆屬熱說見原
2、病式中,或謂赤者屬熱,白者屬寒,未敢聽之。但調(diào)痢久不止,則為虛寒,或服冷藥過多,熱變?yōu)楹邉t有之矣。此當以脈證別之。身熱而渴,脈數(shù)大有力而能食者為熱;身涼不渴,脈沉無力而不食者為寒明矣。,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治痢之法,初起腹中若痛,里急后重者,其痛為實,宜急下之,三黃承氣丸.不可用巳豆、牽牛之劑。已豆損血,牽牛損氣也。如有外癥不可遽下,宜發(fā)散之,倉稟湯主之。初治不止,各隨其證施治也。 三黃承氣丸:治痢疾初起,兩眉皺而啼哭者,腹痛也。里急后重,煩躁不安者,以此下之。 大黃、酒蒸,一兩。,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枳實(炒),厚樸(炒),檳榔,各五錢。黃連(酒炒),黃芩(酒炒),
3、黃柏(酒炒),當歸,各三錢。木香,二錢。 共細末,神曲糊丸,黍米大,兒小者十五丸,兒大者三十丸,滾白水下。 倉癝湯:治傷風痢疾及時行疫痢,大小相似者,宜先服此方。即: 人參敗毒散(方見前),加陳倉米,煎服。 一方:加陳皮。,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因傷風得之者,則純下清血,宜胃風湯主之。如不純血。宜黃連四物湯、家秘剪紅丸;不止者,阿膠梅連丸,大效。 胃風湯:治風冷客于腸胃,泄下鮮血,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人參,白茯苓,川芎,當歸,白術,白芍,辣桂,各等分。 上口父咀,量地加減,入粟米數(shù)十粒同煎,食前熱服。,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黃連四物湯:治下痢純血。 黃連,當歸
4、,川芎,白芍,生地,槐花(炒),荊芥穗,等分。加犀角 口父咀,量兒大小,水煎服。 家傳剪紅丸:治痢下純血,及大人腸風了血,神效。 枳殼(炒),槐子(炒),側枯葉(炒),荊芥穗,等分。 共細末,酒糊丸,黍子大,量兒加減,米飲下 阿膠梅連丸:治下痢無問新舊,赤白黑、疼痛諸癥。,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真阿膠(銼碎,用蛤粉炒成珠),赤茯苓()去皮,烏海(洗凈去核,焙干),赤芍,黃柏,黃連,干姜(炮),當歸(酒洗,日干),等分。 共細末,水丸,黍米大,米飲下。忌雞魚油膩諸物。 以上皆初治之法也。 赤白痢者,心生血,因傷熱得之,則心移熱于小腸,是為赤痢。故赤者從小腸而來也。肺主氣,因傷熱得之,則
5、肺移熱于大腸,是為白痢。,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故白者從大腸而來也。劉河間據(jù)內(nèi)經(jīng)云: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以芍藥湯主之。行血則便自愈,調(diào)氣則后重除。此治痢之要法也。吾之先祖,以此立法,用黃連阿膠丸加當歸、木香治血痢,于血中行氣;胃苓丸加當歸、芍藥治白痢,于氣中養(yǎng)血。赤白相兼者,香連丸;有積者,家秘治痢保和丸相兼服之,無不效者。,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河間芍藥湯:行血則便自愈,調(diào)氣則后重除。 芍藥,一錢。當歸,黃連,黃苓,各五分。炙甘草,二分。大黃,三分。檳榔,木香,各二分。桂,二分半。 口父咀,吹兒小分三劑,大則一劑,水煎食前溫服。 黃連阿膠湯:治赤痢。 黃連,三錢,
6、阿膠(炒),二錢。白茯苓,當歸,木香,各一錢。 細末,水丸,米飲下。,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胃苓丸:治白痢。 加當歸,白芍,白術。 研末,水糊丸,米飲下。 番連丸:治赤白痢。此吾家傳秘方也。 黃連(大如雞爪者,去枝梗,切),吳茱萸,木香,石蓮子肉,各三錢。 共末,酒糊丸,黍米大。量兒加減,陳米炒,煎湯下。 家傳治痢保和丸:其積有未盡、有久痢原未得下、脾虛不可下者,俱宜服下之。,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陳皮,半夏,白茯苓,枳殼(炒),厚樸(炒),黃連(炒),山楂肉,蘿卜子(炒),神曲,麥芽(炒),各五分。木香,檳榔,炙甘草,各減半。 上細末,別取種曲糊丸,米飲下。 此以上中治之
7、法也。 痢久不止名休息痢,不可驟用肉豆蔻、訶子肉、罌粟殼止之,恐有滯積未盡,反成重病也。必腹中不痛。,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雖有虛痛,切不可止之。吾有家秘和中丸,不犯此禁。如有可止者,幼科中秘傳香連丸。萬金散,擇而用之。 家傳和中丸:專治休息痢及疳痢,屢驗。 人參,炙甘草,當歸,川芎,車前子,豬苓,澤瀉,神曲,麥芽,俱炒。訶子肉(面裹煨),五蓮肉,各二錢。白術,白茯苓,陳皮,白芍,黃連(炒),各三錢。,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木香,干姜(炒),豆肉蔻(面裹煨),各二錢。 共細末,酒煮面糊丸,黍米大,米飲下。 秘傳香連丸:治男女小兒諸般痢疾作痛,并久痢虛脫,膿血不止者,服之神效
8、。如初痢一二日間,不可服,恐攔住積滯熱毒,變生他癥,又反為害也。 黃連(酒潤炒),一兩。木香肉,豆蔻(煨),各三錢。乳香,沒藥,各一錢。,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上末面糊丸,芡實大,服一丸,赤痢甘草湯、白痢姜湯下。 萬金散:治水瀉,下痢久不瘥者。 粟殼:去蒂,二兩,銼細,醋炒,一兩,生用一兩。甘草:四節(jié),生。一民炙,一兩。陳皮(去白),二兩。烏梅(和核),一兩。 銼碎合成劑,量兒大小,熱渴略煎二沸,和渣傾出碗內(nèi),蓋定澄清去渣,空心溫服。,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以上末治之法也。 瀉痢從來更變多,久而休息轉沉疴, 脫肛不禁堪惆悵,膝腫其如鶴膝何。 有泄瀉變痢疾,有痢疾變泄瀉者。先
9、正有言曰:先瀉后痢者,此脾傳腎也,為陰邪,難治。先痢后瀉者,此胃傳脾也,為微邪,易治。斯言也,謂瀉痢久而傳變者,愚亦有說焉;瀉久不止復變痢者,其后重者,胃氣之下陷也。,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其膿血者,腸垢之下濁也。水谷竭而胃敗,加之何不死。痢久不止而變?yōu)a者,其后重除者,乃濕熱之毒盡矣。其膿血止者,乃陳莝之物去也。腸胃通而水谷行,故可治也。若初瀉便變痢者,此氣病傳入血中,宜養(yǎng)血為主,加調(diào)氣之藥,不可復下傷胃氣也。初痢即變?yōu)a者,此止病傳入氣中,以調(diào)氣為主,加養(yǎng)血之藥,不可遽澀,使毒留而不去,復成痢也。,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瀉變痢者,宜四物湯加黃連、木香、白茯苓。痢變?yōu)a者,宜四
10、君子湯加當歸、白芍主之。 痢久不止,無津液欲成疳病者,宜參苓白術散大補胃氣可也。有素病疳,又新病痢者,此重傷食,感冒四氣之所致也。宜錢氏異功散加當歸、白芍、木香、訶子肉、神曲(炒)各等分為丸服,不可作痢治之。 痢久不止,謂之休息痢。,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脾胃受傷,其氣之下陷也,則為脫肛,其上逆也,則為食入即吐,不思乳食,謂之噤口。腎開竅于二陰,痢久則腎敗矣。兩膝紅腫,謂之鶴膝,更有不治之癥,俱宜辨之。 脫肛者,胃氣之下陷也,后重不除,努責太過,故腸頭脫肛出也。肛門名魄門,肺是主之。腸頭脫出,又肺氣不行收令也。宜用養(yǎng)血調(diào)氣升提之劑,使痢止則肛自不出矣。,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
11、,升麻湯主之,外用洗法、托法、灸法。 升麻湯 升麻,一錢。人參,白術,白茯苓,陳皮,當歸,白芍,麻子仁,各五分。甘草,防風,各三分。荊芥穗,二分。烏梅(去核),一個。 上口父咀,分二劑,食前服。 洗法獨澆散:治脫肛不收。 五倍子,半兩,研末。井花水,三碗,入瓷罐內(nèi),慢火煎半,入樸硝,荊芥穗,各一錢。,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乘熱熏洗,仍以五倍子末付之。一方用綠桑螺,燒存性,研末,以豬膏和涂腸頭上。 托法用: 木賊,燒存性,為末,摻之以軟帛按入。 又方用: 赤石脂,伏龍肝,等分。 末,敷之。 又方用: 龍骨末,木賊,燒存性,等分。 為末敷之。 炙法脫肛不收,灸尾翠骨穴神效,又能治痢。 噤
12、口者,乃胃虛逆氣上沖而吐也;有不思食者,皆虛損也,宜用參苓白術散,米飲調(diào)服。,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大抵此病難治。凡瀉痢者,能食則吉,不能食則兇。 鶴膝者,兩膝紅腫,如鶴之膝也。小兒痢后多此疾,乃腎虛之癥也,宜補腎地黃丸,加虎脛骨、個膝主之。 有五色痢者,此五臟之真色見也,不可治。 痢疾腹脹者,屬中氣不足也,宜胃苓丸調(diào)之,慎勿下之,下之則死。亦有余套之未盡,誤服澀藥太早,腹脹著,此為實也,腹中必痛,宜下之,三黃枳術丸主之。,育嬰家秘:痢疾證治,痢疾證治:,痢疾不治癥:小兒下痢如塵腐色者死,如屋漏水者死。下痢日久,大吼如竹筒者死,如血腥者死。 凡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赤澀,腹痛發(fā)熱,
13、唇紅舌苔,氣促心煩,坐臥不安,大渴飲水,各道傾陷,面容似妝,噤口不食,眼胞腫,足背腫者,皆不可治。內(nèi)經(jīng)曰:腸癖身熱,脈躁疾者死;身涼脈遲者生。又脈大而有力者死;脈微而無力者生。,育嬰家秘:瘧疾,瘧疾:,瘧論經(jīng)中五六般,時師總號是脾寒, 治分三法須求瘥,不及家傳平瘧丸。 瘧疾之候,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戰(zhàn)栗鼓頷,腰脊俱痛,寒去未幾,內(nèi)外告熱,頭痛而渴,但欲飲水,嘔惡煩滿而不嗜食者,皆其候也。按內(nèi)經(jīng)有五臟瘧,有六經(jīng)瘧之病名,世人總論之日脾寒。蓋脾胃者,五臟六腑之本也。,育嬰家秘:瘧疾,瘧疾:,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惟小兒脾胃素弱,放邪乘虛入,隨其所入,而為五臟六腑諸瘧之名也。
14、故吾之先人分為七瘧,風、寒、暑、濕、食。鬼、勞也。治瘧之法,初則截之,謂邪氣初中,正氣未傷,故先驅之使去,不可養(yǎng)以為患也。中則和之,調(diào)邪氣漸入,正氣漸傷,或予補氣血藥中加截藥,或于截蔭中加補氣血藥,務適其中,以平為期。,育嬰家秘:瘧疾,瘧疾:,末用補法,調(diào)邪久不去,正氣已衰。當以補其脾胃為主,使正氣復強,邪氣自退矣。余各因七癥,條陳三法于后,以為后學之繩墨也。 風瘧者,因感風得之,惡風自汗,煩渴頭疼。風,陽氣也,故先熱后寒。初得之宜發(fā)散,麻黃白術湯主之;不退者,小柴胡湯加常山、檳榔、烏梅截之;久瘧不已,宜補中益氣湯主之。,育嬰家秘:瘧疾,瘧疾:,麻黃白術湯:治感風發(fā)熱。 麻黃(去節(jié)),桂枝,青
15、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白茯苓,白術,桔梗,甘草(炙),加細辛,檳榔,等分。 為散,量兒加減,棗姜引,煎,未發(fā)前二時服。 寒瘧者,因感寒得之,無汗惡寒,攣疼面慘,陰氣也,故先寒后熱,宜與發(fā)散寒邪;養(yǎng)胃湯加桂主之。如不止,以平胃散加檳榔草果截之。,育嬰家秘:瘧疾,瘧疾:,瘧久不止,白術散去干葛,加干姜主之。 養(yǎng)胃湯:治感寒發(fā)瘧。 草果,藿香,各五錢。陳皮,七分半。百草,肉桂,各一錢。 為末,入生姜、馬梅,煎服,量兒大小。 暑瘧者,因傷暑得之。陰氣獨微,陽氣獨發(fā),但熱不寒,食不泄,煩渴且嘔,肌肉消爍,宜解暑毒,柴胡白虎湯主之;不止者,去石膏加貝母、常山、檳榔截之;又不止者,補中益氣湯主
16、之。,育嬰家秘:瘧疾,瘧疾:,柴胡白虎湯:治傷暑發(fā)瘧,即小柴胡合白虎湯也。 溫瘧者,因冒襲雨濕,汗出澡浴,坐臥濕地得之。身體重痛,肢節(jié)煩疼,嘔逆脹滿,宜胃苓湯主之。不退以平胃散加衣茯苓、檳榔、常山截之,久不遲宜參苓白術散主之。 胃苓湯:治傷濕發(fā)瘧,即平胃、五苓二方相合也。 食瘧者,一名痰瘧,飲食不節(jié),饑飽有傷致然也。,育嬰家秘:瘧疾,瘧疾:,凡食啖生冷腌藏,魚肉肥膩,中脘生痰,皆為食瘧。其候若饑而不 食,食則中滿,嘔逆腹痛,宜去其食積,四獸飲主之;不止,以二陳湯送下紅丸子截之。久不已,宜六君子湯加青皮主之。 四獸飲:治食積,和胃消痰。 半夏,人參,茯苓,白術,橘皮,生姜,烏梅,大棗,各等分。甘
17、草炙,減半。 上口父咀,用鹽少許,水浸濕紙厚裹,慢火寰,宜量兒大小,水煎服。,育嬰家秘:瘧疾,瘧疾:,紅丸子:治食瘧食積氣滯腹脹。 三棱(水浸軟,切片),莪術(煨),青皮,陳皮,各五錢。胡椒,干姜,各三錢。 米醋煮粳米粉糊丸,粟米大,紅丹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二陳湯下。 鬼瘧者,如疫癘傳染之病,山溪巒瘴之毒,客忤無辜,寤寐驚怖之變皆是也。氣之所中,化為毒涎,乃生寒熱是也,名鬼瘧。,育嬰家秘:瘧疾,瘧疾:,俗用符水退之,此龍術王所咒,留祝由科。及有針間使穴而愈者,有針鞋帶五毒而愈者,至一草一蟲皆可怯之。信乎治病尚無正方也,宜先用截藥逐出惡涎,后用發(fā)散之藥解其毒氣,不退,用柴胡湯調(diào)之。 鬼哭飲:
18、治瘧久不愈者。 常山,檳榔,白茯苓,鱉甲、酥炙。各等分。 上口父咀,用桃柳枝七寸同煎,臨發(fā)日五更服,略吐惡涎。,育嬰家秘:瘧疾,瘧疾:,回圣丸:治諸瘧,不分遠近。 穿山甲、二錢半,灰炒至胖黃,另研末,雞骨、常山、檳榔,烏梅(炒),各一兩。 水煎,糯米糊丸,隨大小為丸,紅丹為衣,十五丸至三十丸,臨發(fā)五更溫酒送下。 神應丸:祛瘧有驗。 當歸(酒蒸曬干),柴胡,各一兩。穿山甲(灰炒,切)。知母。 酒糊丸,臨發(fā)前夜用清茶朝北服一次,至發(fā)日五更又朝北服一次。,育嬰家秘:瘧疾,瘧疾:,五神丸:治瘧疾萬應。 東方巴豆,五錢。麝香,二分半,南方官桂,五分。膛砂白礬各二錢。北方青黛,五錢。黑附子,三錢。中央硫磺
19、,五錢。雄黃,一錢。 定于五月五日各修為末,該方包放,至午時,取五家粽尖為丸,梧桐大,每服一丸,綿裹于未發(fā)前一日晚,男左女右,塞鼻孔中,立效。 六和湯:發(fā)散毒氣。,育嬰家秘:瘧疾,瘧疾:,人參,草果,知母,貝母,馬梅,白芷,檳榔,柴胡各等分。常山加倍。 口父咀,大棗調(diào)水各半,未發(fā)前一日煎,露一宿,臨發(fā)五更服,或香蘇散加川芎、白芷、蒼術、當歸、烏梅。 柴胡湯:治瘧久不愈。 柴胡半夏與黃芩,甘草常山白茯苓, 蒼術烏梅姜草果,檳榔蘇葉及青陳。 水煎服。 如前數(shù)癥,經(jīng)久不瘥,真氣已耗,邪氣猶存,則有所謂勞瘧者焉,治法又不同。,育嬰家秘:瘧疾,瘧疾:,勞瘧者,表里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小勞復發(fā),調(diào)之
20、勞瘧,久瘧成勞者是也。當調(diào)養(yǎng)氣血,加減十全大補湯主之。 十全大補湯,即八物湯加黃芪、官桂是也,再加陳皮、半夏、姜、棗煎服 瘧母者,彌年起歲,經(jīng)汗、吐、下,榮衛(wèi)虧損,邪氣伏藏,脅間結癥痞,謂之瘧母,此癥不可急攻,當補其胃氣,以漸而攻。,育嬰家秘:瘧疾,瘧疾:,經(jīng)云:表其半而止也。鱉甲飲子主之。 鱉甲飲:治瘧久不愈,腸中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鱉甲、君,醋炙,倍用。黃芪、蜜炙,人參,當歸,白術,茯苓,川芎,白芍,甘草,陳皮,青皮,半夏曲,三棱,檳榔,厚樸,柴胡,各等分。 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棗、烏梅,水煎。 家傳秘法:治瘧不間遠年近月,不發(fā)不截,通用平瘧?zhàn)B牌丸主之,試甚驗。,育嬰家秘:瘧疾,瘧疾:,
21、誠治瘧之仙法也。 人參,白術,白茯苓,炙甘草,陳皮,青皮,半夏曲,蒼術(制),厚樸(炒),草果仁,柴胡,黃芪,豬苓,澤瀉,桂枝,常沿山末,鱉甲(醋炙),當歸,川芎,各等分、 十九味,各取末和勻,酒糊丸,黍米大,米飲下。 有癖塊加三棱、莪術,各煨、研入內(nèi)。 有食瘧成疳,又復傷食,腹中有癖,控之堅硬漸熱,無時多哭者,前方去蒼術、草果、常山、黃芩、豬苓、澤瀉,加炙黃芪、黃連、木香、砂仁、夜明砂、干蟾(炙)、使君子肉、神曲、麥芽,等分末未,神曲糊丸,米飲下。,育嬰家秘:瘧疾,瘧疾:,有病瘧又發(fā)搐者,此亦食瘧、積瘧也。熱甚生風,痰壅作搐,只止瘧,掠搐亦止矣,宜小柴胡湯加大黃、常山、檳榔主之。如不止,驚瘧俱發(fā),以致肝旺脾衰,變?yōu)轲岚Y,囟陷唇白,頭發(fā)成穗,宜兩治之,用加減當歸龍薈丸,以平肝,內(nèi)帶治疳之藥,又用加減參苓白術散為丸,以補其脾,內(nèi)帶退驚之藥,試之甚驗。,育嬰家秘:瘧疾,瘧疾:,加減當歸龍薈丸:治疳熱發(fā)搐,又治驚疳。 當歸,川芎,龍膽草,龍薈,黃芪,黃連,半夏曲,青皮,柴胡,人參,白茯苓,木香,甘草(炙),梔子仁,等分。 神曲糊丸,竹葉湯下。 加減參苓白術丸:治瘧久成疳,謂之疳瘧,又名勞瘧,兼治脾虛生風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商業(yè)名著策略與智慧的寶庫
- 用戶體驗與圖像創(chuàng)作美圖秀秀用戶行為報告
- 《第一單元 動物與環(huán)境:4 冬眠與遷徙》說課稿-2024-2025學年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上冊
- 一年級體育上冊 第一課集隊、游戲說課稿
- 9《熱傳導》說課稿-2023-2024學年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
- 機房網(wǎng)絡安全政策與法規(guī)解讀
-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在環(huán)保教育中的重要性
- 環(huán)境事故應急響應的科技支持與創(chuàng)新應用
- 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產(chǎn)品的接受程度分析
- 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自然元素運用
- 2024年知識競賽-競彩知識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GB/T 44311-2024適老環(huán)境評估導則
- 蘇教版(2024新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人物形象分析7800字(論文)】
- 期末綜合測試卷一(試題)-2023-2024學年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滬教版
- QB/T 6019-2023 制漿造紙專業(yè)設備安裝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 (正式版)
- 江西警察學院治安學專業(yè)主干課程教學大綱 文檔
- 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中畢業(yè)班適應性測試數(shù)學試卷
- 品質(zhì)部質(zhì)量目標
- 信永中和線上測評題庫
- LS/T 1234-2023植物油儲存品質(zhì)判定規(guī)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