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電波的傳播特性_第1頁
第7章電波的傳播特性_第2頁
第7章電波的傳播特性_第3頁
第7章電波的傳播特性_第4頁
第7章電波的傳播特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第7章 電波的傳播特性 2 l內容 電波傳播中的衰落 OM模型概念及場強衰耗中值的預測 任意地形、地物衰耗場強中值和信號中值的 預測 電波傳播電路的計算、覆蓋設計 3 l重點 OM模型及任意地形、地物情況下電波傳播衰耗中 值的預測 l難點 任意地形、地物情況下電波傳播衰耗中值的預測 l目的和要求 了解衰落對信號傳輸?shù)挠绊?掌握自由空間傳輸衰耗、OM模型及電波傳播衰耗 中值的計算方法 4 l無線電波的概念 l電波的傳播方式 5 l無線電波的概念 無線電波是一種能量的傳輸形式 l電場和磁場在空間交替變換,向前行進 l傳播過程中,電場和磁場在空間是相互垂直的, 同時這兩者又都垂直于傳播方向 6

2、l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 傳播速度和傳播媒質有關 l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于光速(3108ms ) l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略小于光速 通常認為它等于光速 無線電波的波長、頻率和傳播速度的關系: / 為速度(m/s);為頻率(Hz);為波長(m) l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波長不同 7 l無線電波的極化 概念:無線電波在空間傳播時,其電場方向是按一 定的規(guī)律而變化 電波的極化方向:無線電波的電場方向 極化波必須用對應的極化特性的天線接收 否則在接收過程中會產(chǎn)生極化損失 極化的類型 l線極化 水平極化、垂直極化 +45傾斜極化、- 45傾斜極化 l橢圓極化 l圓極化 8 9 雙極化天線 l兩個天線為一個整體,

3、有兩個獨立的波,這兩個 波的極化方向相互垂直 l類型 V/H(垂直/水平)極化 傾斜(+45/-45 )極化 10 l電波的傳播方式 在分析電波傳播特性時總是以自由空間的傳播環(huán)境 為參考進行 自由空間 l一種理想的、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介質空間 l當電磁波在自由空間中傳播時直線傳播,不發(fā)生反射、折 射、散射和吸收現(xiàn)象 l只存在電磁波能量擴散而引起的傳播損耗 實際傳播環(huán)境中電波的傳播方式 l直射、反射、繞射、散射 11 l微波傳播特性 無線電波的波長不同,傳播特點也不完全相同 主要傳播特性 l視距傳播 l多徑傳播 l繞射能力弱 l電波傳播中的三種損耗 路徑傳播損耗 慢衰落損耗 快衰落損耗 12 l

4、電波在建筑物內傳播的類型 室內無線環(huán)境特點 l覆蓋范圍小 l傳播距離短 l傳播時延要小的多 l室內環(huán)境中用戶多處于靜止和慢速移動狀態(tài),可忽 略多普勒頻移 l室內環(huán)境變化更復雜,電波傳播受建筑類型、室內 布局、建筑材料影響較大 即使在同一個建筑物內的不同位置,其傳播環(huán)境也 不盡相同,甚至差別很大 13 l電波傳播的衰落特性 l場強估算模型 14 l1.衰落的概念 由于實際傳播環(huán)境中復雜的地形地物對傳播 信號的阻擋,及反射、繞射和散射引起的無 線信號的多徑傳播都會對電磁波的傳播產(chǎn)生 影響,導致接收信號的隨機變化 衰落的類型 l陰影衰落(陰影效應、氣象條件變化) 場強中值的緩慢變化(慢衰落) l多徑

5、衰落(多徑效應) 瞬時值有快速、大幅度的變化(快衰落) 15 l場強中值E0 概念:場強值超過設定場強值的概率為50%時,該 設定值為場強中值 若場強中值等于接收機最低門限值,則可通信率為 50%。 (只有50%的時間可正常通信) 場強中值不能反映衰落的嚴重程度 例:統(tǒng)計時間為T,超過E0的時間為t1、t2、t3 則:超過E0的概率為 p(t)=( t1+t2 + t3)/T100% 當p(t)=50%時, E0為場強中值 16 l衰落深度: 衡量衰落的嚴重程度 接收電平與場強中值電平之差表示 l以場強中值電平為參考,表明信號起伏偏離其中 值電平的程度 l衰落深度=20Lg(Ei/Eo) l若

6、為電平值,則衰落深度= Ei-Eo 17 l衰落速率N 衡量場強變化的快慢,即頻繁程度 單位時間內場強包絡與給定電平值ER相交次數(shù)的一 半 衰落率與工作頻率、移動臺行進速度和方向等因素 有關 平均衰落率: 其中v(km/h)、f(MHz) l系統(tǒng)設計時,音頻通帶或信令數(shù)據(jù)通帶的低端 應高于衰落率 18 l衰落持續(xù)時間 場強低于某一給定電平值的持續(xù)時間 表示信息傳輸?shù)氖苡绊懗潭?或信令誤碼的長度 19 l電波傳播受地形地物的影響 即電波傳播特性與實際空間環(huán)境相關 l預測時在自由空間基礎上考慮具體環(huán)境影響 OM模型 Egli模型 BM模型 Cost231模型 20 l以日本東京城市場強中值實測結果

7、得到的經(jīng)驗曲 線構成的模型。 l模型:城市視為準平滑地形,給出經(jīng)驗曲線 其他地形地物情況則給出修正值 l適用范圍: 頻率:100MHz1500MHz BTS天線高度:30 m 200m MS天線高度:1 m10m 傳播距離: 1km 20km 21 l美國陸上移動通信、VHF、UHF信號預測方法, 對丘陵地形預測較準 l在傳播地形起伏高度為20m的基本條件下,基本 傳播衰減公式: L(dB)=177+20lgd+20lgf-20lghThR 單位:d (英里) ;f(MHz) ; hT 、 hR(英尺) 其他地形給出修正因子 l適用范圍: 頻率:25MHz 470MHz 傳播距離: 60km

8、以內 22 l理論模型 以自由空間、平面大地和球面地形傳播理論為基礎, 以諾模圖形式給出。 l適用范圍: 頻率:30MHz 3000MHz 傳播距離:1 幾百公里 23 l歐洲建議 廣泛用于建筑物高度近似一致的城區(qū)和郊區(qū) 環(huán)境 l應用分兩種情況: 高基站天線-非視距NLOS 低基站天線-視距LOS 24 lOM模型 l任意地形地物信號中值的預測 l場強中值變動分布及預測 l覆蓋設計 25 l模型:城市視為準平滑地形,給出經(jīng)驗曲線 其他地形地物情況則給出修正值 lOM模型可在適用范圍內作電波傳播預測 地形、地物的分類 準平滑地形上的電波傳播特性 不規(guī)則地形修正因子 其他因素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26

9、 l地形的分類 準平滑地形:地形剖面圖上,表面起伏高度 在20m以下,且起伏緩慢 不規(guī)則地形 l丘陵地形 l孤立山岳 l傾斜地形 l水陸混合地形 27 l地物的分類 根據(jù)障礙物的密集程度和屏蔽程度分類 地物的類型 l開闊地:無較大樹木、建筑物等障礙物 準開闊地 l郊區(qū):障礙物不稠密 l市區(qū):障礙物稠密 只能考慮一種地物形態(tài),而地形可根據(jù) 實際情況組合 28 l天線有效高度 基站天線有效高度hb = hta -hga lhga:從基站天線架設點起315km距離內的平均 地面海拔高度 lhta:基站天線架設的海拔高度 MS天線有效高度hm:地面以上有效高度 以后所有天線高度均指天線有效高度 29

10、l自由空間的傳播損耗 l市區(qū)傳播衰耗中值的預算 l郊區(qū)、開闊地傳播衰耗中值的預算 l預算中的注意點 30 l自由空間:理想的空間(真空) 電波沿直線傳播,不被吸收,不會被反射、折射、繞 射和散射,電磁波的能量沒有損失 自由空間傳播損耗的含義:損耗 來自于球面波發(fā)散傳播中,天線 未接收到的能量 即:球面波的擴散損耗 l自由空間傳播損耗 Lbs僅與d、f有關 31 l基本衰耗中值Am(f,d) l基站天線有效高度增益因子Hb(hb,d) l移動臺天線有效高度增益因子Hm(hm,f) l準平滑市區(qū)傳播衰耗中值L市區(qū) 32 l基本衰耗中值 Am(f,d) hb=200m hm=3m 參數(shù):f、d 33

11、 l基站天線有效 高度增益因子 Hb(hb,d) 以hb=200m時 的值為基準 (0dB) 34 l移動臺天線有效 高度增益因子 Hm(hm,f) 以hm=3m時的值為 基準(0dB) 當hm5m時,還與 環(huán)境有關 (拐點) 35 l自由空間傳播衰耗 Lbs(dB)=32.45+20lgd(km)+20lgf(MHz) l準平滑市區(qū)傳播衰耗中值 L市區(qū)=Lbs+ Am(f,d)-Hb(hb,d)-Hm(hm,f) 36 l郊區(qū)修正因子 Kmr的預測 參數(shù):f,d 37 l開闊地修正因子QO 準開闊地修正因子Qr 參數(shù):f 38 l丘陵地修正因子 l孤立山岳的修正因子 l斜坡地形的修正因子 l

12、水陸混合地形修正因子 39 l丘陵地:連綿、起伏高度有限 40 l丘陵地修正因子Kh 、微小修正因子Khf 參數(shù):h:自MS向發(fā)射BTS方向延伸10km范 圍內,地形起伏的90%與10%處的高度差。 預測點靠近山峰處與山谷處衰耗不同,考慮微 小修正因子Khf (近山峰處0;近山谷處0) 水域信號比陸地強 參數(shù) l水面位置位于 BTS側/MS側 l水面距離與全距離比例 l全距離d 44 l街道走向/修正因子Kaf /Kac 縱向:電波傳播方向與 街道平行 Kaf0,表示場強中值 高于基準場強中值 橫向:電波傳播方向與 街道垂直 Kac區(qū)間內場強累積分布 l障礙物均勻的城市街道地區(qū)、森林:近似瑞利

13、分布 郊區(qū)不規(guī)則地形,障礙物有空隙:近似正態(tài)分布 =67dB 場強中值變動規(guī)律(隨位置) l12km樣本區(qū)間,每20m左右一個場強中值 各小區(qū)間中值累積分布的50%值和變動幅度 l市區(qū):近似正態(tài)分布 郊區(qū)、丘陵地:近似正態(tài)分布 48 l實際應用中, 不同時,常用隨通信概率變化的歸一化 曲線計算 x為相對于中值的變動幅度 49 l接收信號中值隨時間變化服從正態(tài)分布 l分布隨時間、位置變化的標準偏差 D為收發(fā)天線間距,h為地形波動高度 頻率 MHz Lt 準平滑地形不規(guī)則地形h(m) D(km)50100150175 市區(qū)郊區(qū)50150300 508910陸地257 1503.55.5479111

14、3水陸混合37911 45067.5111518水面91420 9006.58141821 50 l場強變動分布為中值分布 和瞬時值分布的合成 市區(qū):正態(tài)分布和 瑞利分布的合成 郊區(qū)、丘陵地: 標準偏差為 L和t的 兩個正態(tài)分布的合成 合成瞬時值變動幅度曲線 不同的頻率時,表示 相對于中值的變動 51 l2.通信概率 MS在無線覆蓋區(qū)邊緣進行滿意通話的成功概率 包括:位置概率和時間概率 信號中值隨位置變化遠大于隨時間的變化,因此,時 間概率可忽略 中值隨位置呈正態(tài)分布 min )()( min P dxxpPxP 52 l通信概率與系統(tǒng)余量的關系 可根據(jù)p(x)和確定SM 也可根據(jù)SM和確定p

15、(x) 53 l若要求在無線區(qū)覆蓋邊緣90%的位置上和90%的時 間里達到規(guī)定的話音質量,則L用代 替, ,式中L與t可查表得到。 l在系統(tǒng)其它參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要提高系統(tǒng)的通 信概率,只能縮短通信距離以減小路徑衰耗中值, 減小的衰耗中值即為系統(tǒng)余量。 系統(tǒng)以減小傳播距離為代價提高通信概率 22 tL 54 l傳播模型的選用及修正 不同模型適用于不同的應用環(huán)境 l模型的適用范圍 l當?shù)氐膫鞑l件 l常用模型的比較 各種模型在預測時都會存在誤差,這是由于各地的 傳播環(huán)境不同而造成。因此應用時,除選擇適合本 地環(huán)境的模型外還必須對其加以修正,通過對模型 的修正,來提高預測的精度。 修正需進行實地測

16、試,通過測試獲得進行模型校正 的數(shù)據(jù),然后用測試結果修正模型中相關的參數(shù), 以使預測結果更接收近于當?shù)氐膶嶋H情況 55 l基站覆蓋預測 規(guī)劃預測:檢驗覆蓋范圍和區(qū)內質量 基站覆蓋的主要影響因素 覆蓋預測方法 網(wǎng)路建成后,通過路測對規(guī)劃進行檢驗,及 時調整該地區(qū)基站數(shù)、站址等進行網(wǎng)路調整 和優(yōu)化 56 l系統(tǒng)均衡 基站覆蓋區(qū) lMS接收信號強度高于設計值90%以上的區(qū)域 l保證通信,滿足雙向靈敏度要求 lBS、MS收發(fā)功率、靈敏度要求均不同,必須進 行系統(tǒng)均衡 若上行覆蓋大于下行:小區(qū)邊緣下行信號較弱,易被 其它小區(qū)的信號“淹沒”; 若下行覆蓋大于上行:移動臺被迫守候在強信號下, 但上行信號太弱

17、,話音質量不好 57 設:基站發(fā)射機天線前端功率為Poutb,移動臺發(fā)射機天線前 端功率為Poutm,基站天線增益Gab,空間損耗Lp,移動臺天 線增益Gam,移動臺接收電平為Pinm,衰落余量Mf,基站發(fā) 射機天線共用器損耗Lcb,基站接收機分集增益Gdb,基站 發(fā)射機端口功率Pbt,基站接收機端口功率Pbr 下行鏈路:Pinm+Mf=Poutb-Lcb-Lfb+Gab-Lp+Gam 上行鏈路:Pinb+Mf=Poutm+Gam-Lp+Gab-Lfb+Gdb 比較兩式:Pinm-Pinb=Poutb-Poutm-Lcb-Gdb 58 l衰落主要有由于多徑效應引起的快衰落,由氣 象條件、陰影效應引起的慢衰落兩種??焖ヂ?主要影響信號的瞬時值,而慢衰落影響的主要 是信號中值 l表征信號和衰落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特征量主要有場強 中值、衰落深度、衰落率和衰落持續(xù)時間 l常用的電波傳播模型很多,基本方法都是以某 一地形地物狀況的實測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給出參考 模型,再根據(jù)實際地形地物狀況及應用條件進 行修正 59 lO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