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類工效學復習要點主要內容1.緒論2.人的因素分析3.作業(yè)過程對人體的影響4.工作負荷評價5.人體測量6.人機界面設計 概述人類工效學的命名及定義人類工效學的起源與發(fā)展人類工效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人類工效學體系及其應用領域人類工效學與工業(yè)設計1.1人類工效學的命名及定義1、學科的命名美國: Human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類工程學或人類因素工程學。歐洲:Ergonomics 人類工程學或工效學。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采納,本 義:勞動的規(guī)律。Intern ati onal Ergono mics Association Ergo no m
2、ics (or huma n factors) is the scie ntific discipli ne concerned with the un dersta nding of in teract ions among huma ns and other elements of a 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 that applies theory, principles, data and methods to design in order to optimize human well-being and overall system performa n
3、ee.Ergono mists con tribute to the desig n and evaluati on of tasks, jobs, products, en vir onments and systems in order to make them compatible with the n eeds,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people.國際工效學會(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 IEA):研究人與系統(tǒng)中 其他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應用相關理論、原理、數(shù)據和方法來設計以達 到優(yōu)化人類和系統(tǒng)
4、效能的學科。(2000.8)人機工程學專家旨在設計和優(yōu)化任務、工作、產品、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使之滿足人 們的需要、能力和限度。人類工效學研究的對象是產品設計中與人有關的問題,將人的需求和能力置于 設計技術體系的核心位置。目的為產品、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的設計提供與人相關的科學數(shù)據。追求實現(xiàn)人類和 技術完美和諧融合的目標。人類工效學是使技術人性化的科學。1945I960年人一機一環(huán)境系統(tǒng)是指由共處于同一時間和空間的人與其所使用的機以及他們 周圍的環(huán)境所構成的系統(tǒng),簡稱人 一機系統(tǒng),在人一機系統(tǒng)中,人、機、環(huán)境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完成某一特定的工作或生活過程。人:是指操作者 或使用者。機:泛指人可操作與
5、可使用的物,可以是機器,也可以是用具或生活用品、設施、 計算機軟件等各種與人發(fā)生關系的一切事物。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人與機共處的環(huán)境,如作業(yè)場所和作業(yè)空間,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1.2發(fā)展與起源1.2人機工程學的起源與發(fā)展經驗人機工程學早期歷史20世紀前期_ 發(fā)展史人因工程的發(fā)展過程基本經歷以下幾個階段:1 1) 萌芽階段:1919世紀,主要是泰勒等人創(chuàng)立的科學管理時期,主要以提高生產效率、人 員選拔培訓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人機關系中,主要是強調人適應機器。2 2) 初始階段(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期間):這一期間主要圍繞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內容包括人的 疲勞研究,人員培訓,選拔研究,心理學的研究等。對組織影響生產力的
6、因素進行分 析,研究。3 3) 成長階段(二戰(zhàn)-6060年代):研究人機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對人機系統(tǒng)的研究由人適應 機器到機器設備如何適應人。4 4)發(fā)展階段(2020世紀70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趨向: 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向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優(yōu)化方向發(fā)展;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高技術領域的特殊作用。1.3人類工效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1、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 理論、應用:總體趨勢在于應用各國人機工程研究的基本狀況 ?&由于各國學科和工業(yè)基礎不同,各國人機 工程的研究方向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例如: 美國側重工程和人際關系;法國側重勞動生理學; 前蘇聯(lián)注重工程心理學; 保加利亞偏重人體測量; 捷克
7、、印度等注重勞動衛(wèi)生學目前人機工程學的前沿領域研究包括:人機關系; 人與環(huán)境關系; 人與生態(tài); 人的特性模型; 人機系統(tǒng)的定量描述; 人際關系、直至團體行為、組織行為、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的研究。2、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模擬和模型試驗1.5人機工程學與工業(yè)設計1、人機工程學與工業(yè)設計的關系(1)對象一一人類生產或生活所創(chuàng)造的產物 現(xiàn)代生產方式的產物(2)目標、理念一一與使用者取得最佳的身、心匹配,擺正顛倒了的人、物主從 關系。(3)性質一一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人的因素重點與難點分析1.神經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其各其各部分的功能(1)神經組織。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構成。1 )神經元。 神經元是一
8、種特殊類型的細胞, 在形態(tài)上與其他組織細胞很不 相同,是具有突起的細胞,由細胞體和突起組成。神經元根據其特性,可分為傳 入神經元、 中間神經元及傳出神經元, 此外,還可按神經元是引起后繼單位興奮 還是抑制而分為興奮神經元和抑制神經元。 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 傳遞信息和整 合信息的功能。2)神經膠質是神經元的輔助成分。主要由膠質細胞組成,它們從各個方面 包繞神經細胞體及其突起, 神經元之間的空間除突觸接觸處以外, 都為膠質細胞 所占領。神經膠質構成網狀支架,對神經元起支持、絕緣、營養(yǎng)、防御等作用。(2)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1)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脊髓是中樞神經的初級部 分。脊髓
9、有兩個功能: 一是通過上行和下行神經束, 把來自外周感受器的沖動傳 至腦,同時把腦發(fā)出的沖動傳到周圍神經; 二是實現(xiàn)一些基本的軀體反射和內臟 反射活動,如血管張力反射等。人的大腦兩半球,形態(tài)相似,相互對稱。從功能 上看,一般把左半球稱為優(yōu)勢半球。 語言、抽象邏輯思維和數(shù)學計算等主要是左 半球功能。 右半球對空間的感知及對形象的加工能力優(yōu)于左半球。 但劃分不是絕 對的,兩者也可以互相替代。2)周圍神經系統(tǒng) 周圍神經系統(tǒng)指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系統(tǒng)。它包括脊神經和腦神經。腦神 經發(fā)自腦干,共 12 對,其中包括軀體和內臟的感覺神經纖維,以及支配骨骼和 肌肉的運動神經纖維。人體各部位的功能可分為兩類,即
10、軀體性功能和內臟性功能。軀體性功能指 軀體骨骼肌功能和感官活動功能。 內臟性功能指內臟活動功能。 與此兩類功能相 應,神經系統(tǒng)也可分為兩類,即軀體性神經系統(tǒng)與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與內臟性功能對應 )。2.感覺系統(tǒng)的主要結構與功能 感覺系統(tǒng)主要由視覺系統(tǒng)、聽覺系統(tǒng)、平衡覺系統(tǒng)、味覺系統(tǒng)、嗅覺系統(tǒng)和 膚覺系統(tǒng)構成, 視覺的主要功能是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和獲得信息; 聽覺的主 要功能是接受外界聲波的信息; 平衡覺的主要功能是維持機體的平衡; 味覺的主 要功能是感覺口腔內可溶性物質的味道; 嗅覺的主要功能是對能引起嗅覺的氣體 物質的味道;膚覺的主要功能是對觸、壓、振、溫和痛等感覺的感覺。視覺系統(tǒng): 視覺系
11、統(tǒng)由眼睛、視神經和視覺中樞的共同活動組成。眼睛是視覺的感受器官,人眼是直徑為 2125mm的球體,其基本構造與照 相機類似。視網膜最外層細胞包括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它們是接受信息的主要細胞。視覺機能1.視角與視力視角:由瞳孔中心到觀察對象兩端所張開的角度。a =2arctg(D/2L)a 視角;D被看物體上兩端點的直線距離; L眼睛到被看物體的距離。在工業(yè)設計中,視角是確定設計可視對象尺寸大小的依據。臨界視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體最近兩點的視角。(按標準規(guī)定,人站在離視力檢查表5m遠處觀看表中第十行“ E”字,若 能分辨清楚,視力為1.0即視力正常,此時的臨界視角=1。視力:眼睛分辨物體細微結構
12、能力的一個生理尺度,以臨界視角的倒數(shù)來 表示。視力 =1/能夠分辨的最小物體的視角2.視野與視距視野:眼睛觀看正前方物體時所能看得見的空間范圍,常以角度來表示。 (靜視野、注視視野、動視野 )水平視野(單視野 /雙視野) :1.5o 3.0o特優(yōu)視區(qū);(物象落在黃斑上)10。以內一一最優(yōu)視區(qū);10o20o瞬息視區(qū);(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看清物體) 20o30o有效視區(qū);(需集中注意力看) 其余:良好視區(qū)。視距:指人在操作系統(tǒng)中正常的觀察距離3.中央視覺和周圍視覺中央視覺(明視覺) 視維細胞(感色能力強、能清晰分辨物體) 周圍視覺(暗視覺) 視桿細胞(觀察空間范圍和正在運動的物體)4.雙眼視覺和立體
13、視覺雙眼視物: 視野范圍較大; 具有分辨物體深淺、 遠近等相對位置的能力; 能形成立體視覺。5.色覺和色視野 色視野是指顏色對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覺的范圍。6.暗適應和明適應 (視覺的適應 ) 人眼隨視覺環(huán)境中光亮度的變化而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有暗適應和明 適應兩種。 見圖 3-8根據視覺的明暗適應特征,要求在設計工作面照明時,需使其亮度均勻而 且不產生陰影,否則,眼睛的頻繁明暗調節(jié),不僅會增加眼睛的疲勞,而且會 引起錯誤操作。7、眩光 物體表面產生的刺眼和耀眼的強烈光線,稱為眩光。視覺特征? 1. 疲勞程度:水平優(yōu)于垂直。? 2. 視線變化習慣:左右,上下,順時針。? 3. 準確性:水平尺寸和
14、比例的估計更準確。? 4. 觀察情況的優(yōu)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視區(qū) , 儀表的布置必須考 慮這一點。? 5. 設計依據:以雙眼視野為設計依據。? 6 . 接受程度:直線輪廓優(yōu)于曲線輪廓。? 7.顏色的易辨認順序:紅、綠、黃、白; 顏色相配時的易辨認順序:黃 底黑字、黑底白字、藍底白字、白底黑字、白底紅字。? 8 、物體的顏色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會產生變化, 顯現(xiàn)的顏色與物體本色, 照射光線的顏色之間的關系有一定規(guī)律性。如表 B2。? 9 、視覺損傷 ? 10 、視覺疲勞3人體活動能源(1)人體活動的直接來源 人的肌肉神經元和其他細胞活動的能源直接來自細胞中的貯能元三磷 酸腺苷( ATP )。(2
15、)人體活動的供能系統(tǒng)人體補充 ATP 的過程稱為產能或供能。人體有三個供能系統(tǒng),即磷酸原( ATP-CP )系統(tǒng)、乳酸能系統(tǒng)和有氧化系統(tǒng)人體活動能源1、ATP-CP系列(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系列):ATP酶ATP+H2O ADP+Pi+29.3KJ/mol 供肌肉CP + ADP -ATP + Cr (肌酸)特點:不需氧、非常迅速,為肌肉收縮能量的直接來源 CP貯藏量甚微,只能供肌肉活動幾秒鐘之用 只能滿足短暫的劇烈活動之用2、需氧系列:維持肌肉繼續(xù)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它們不斷分解, 通過氧化磷酸化過程提供能量,供給 ATP的再合成,這一過程需要有氧氣供應。特點:需氧,速度
16、較慢生成的能量較多,不產生致疲勞性副產物 能量的產生幾乎不受限制經濟、持久,適應長期及中等勞動3、乳酸系列:在大強度活動時,ATP分解非常迅速,氧化磷酸化補充 ATP的能力受到氧 氣供應的限制,形成 ATP的速度不能滿足需要。這時,無氧糖酵解開始參與提 供肌肉所需的ATP。特點:不需氧能迅速提供較多的能量 大量消耗糖原,產生的乳酸有致疲勞性 產生ATP有限,不經濟、也不能持久氧消耗動態(tài)變化-概念 氧需(oxygen dema nd勞動一分鐘所需要的氧量氧債(oxygen deb)氧需與實際供氧不足的量 最大攝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血液在一分鐘能供應的最大氧量 普通人
17、:3L;有鍛煉:4L4.能量消耗的測定方法人體能量消耗測定方法有直接法、間接法和相關估算法等。(1)直接法。直接法是利用各種熱量計,測定在絕熱室內流過人體周圍的冷 卻水生溫情況,直接測量人體在一定時間內散發(fā)的熱量。(2)間接法。間接法是通過測定人體耗氧量(L/min ),再乘以氧熱價(KJ/L)來計算能量消耗的方法。某物質的氧熱價是指該物質氧化時,每消耗1L 的氧所產生的熱量。間接法一般利用特定的測量裝置測定一定時間內人體消耗的氧氣量 和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而后根據呼吸熵 (機體在同一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消 耗的氧量的比值) 查表求相應的氧熱價, 最后,推算出該段時間內活動所消耗的 熱量。間
18、接法又可分為閉合式和開放式兩類。人的心理因素1、不良職業(yè)心理 職業(yè)緊張 由于個體能力或主觀反應不能滿足職業(yè)客觀需求所產生的心理行為紊亂。3.緊張反應的表現(xiàn)( 1)心理反應:如對工作不滿、焦慮疲勞感、注意力不集中;(2)生理反應:血壓升高、激素內分泌改變;(3)行為表現(xiàn):吸煙酗酒、藥物依賴;( 4)職業(yè)性緊張與疾?。喝缇窦不?、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其他疾病、意外工傷等。五、作業(yè)能力 (work capacity)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稱作業(yè)能力(Work Capacity)。更確切地講,作業(yè)能力是指在不降低作業(yè)質量指標的前提下,盡可能 長時間內維持一定作業(yè)強度的能力。(一
19、)體力勞動作業(yè)能力的測定1、 單位作業(yè)時間內產品的質和量來直接觀察。2、 通過測定勞動者的某些生理指標的變動來衡量(握力、耐力、心率、視運動 反應時等 ) 。(三)疲勞( fatigue) 疲勞是體力和功能性效率暫時減弱,它取決于工作負荷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 經適當休息又可恢復。疲勞也可理解為一種狀態(tài): 原來可輕松完成的工作, 現(xiàn)在卻感到要花費很大 精力才能應付,且取得的成果越來越小。疲勞狀態(tài)( fatigue-like states) 它是由工作任務或環(huán)境變動大所致個體的應激狀態(tài), 包括單調乏味, 警覺性 降低和厭煩。工作或環(huán)境變化后,疲勞狀態(tài)可迅速消失。疲勞發(fā)生機制 短時間大強度體力勞動和靜
20、力作業(yè)所引起的疲勞主要是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 蓄積所致。較長時間輕或中等強度勞動所出現(xiàn)的疲勞主要與糖原消耗有關,但也有人觀 察到日常 8 小時工作后也感到疲勞感,但肝糖原及血糖水平并沒有變化。中樞神經系統(tǒng)保護性抑制: 強烈、單調的勞動刺激會引起大腦皮層細胞儲存 的能源迅速消耗, 導致恢復過程的加強, 但消耗占優(yōu)勢時就出現(xiàn)保護性抑制。 以 保證皮層細胞不至于遭受進一步耗損,此時就出現(xiàn)疲倦感和疲勞。內環(huán)境平衡破壞: ATP 消耗、糖原消耗、血糖下降、 乳酸增加、 PH 下降工作負荷評價概述?評價勞動負荷(work load),首先應搞清楚什么是勞動??過去-勞動即工農業(yè)的生產性活動。?現(xiàn)在-勞動可看
21、作是人為了一定目的而從事的一切活動。?勞動負荷評價的目的是把負荷維持在一個適當?shù)乃剑员阌行У赝瓿?工作任務。勞動分類勞動種類能量性勞動產生和付岀體力 )信息性勞動加工和產生信息)勞動形式肌力式勞動感覺運動式勞動反應式勞動綜合式勞動創(chuàng)造式勞動付出體力,常 手和臂精確地活吸收和加工吸收和加工信息,產生信息并在勞動任務為機械作功動,體力此時已不信息,有時做 轉換為另種信息一定時候交付的特點意義上的勞 動。重要。出反應。并交付出去。出去。勞動任務累及 的主要器官肌肉、肌腱、 骨骼、循環(huán)、 呼吸肌肉、肌腱、感官感官(肌肉)感官、腦力腦力舉例搬運、鏟砂子 流水線裝配、駕駛警衛(wèi)、監(jiān)控編程序、語言翻譯發(fā)明
22、、解決問題作業(yè)類型(work types)根據肌肉收縮狀態(tài),參與勞動肌肉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做功將作業(yè)分為兩種類型靜態(tài)作業(yè)(static work ) 動態(tài)作業(yè)(dynamic work)(一)靜態(tài)作業(yè)(static work即主要依靠肌肉等長性收縮來維持一定體位,使機體和四肢保持不動所進行的作業(yè),也稱靜力作業(yè)。特征:能消耗水平不高氧需通常不超過1L/min易疲勞維持較長時間的靜態(tài)作業(yè):肌肉張力在最大隨意收縮的15-20%以下時,不管此時參與的肌肉有多少, 只要收縮的張力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種靜力作業(yè)可維持較長時間。致疲勞性等長收縮當?shù)乳L收縮的肌張力超過最大隨意收縮力的 20%時,易產生疲勞,因此稱致
23、 疲勞性等長收縮。當肌張力在最大隨意收縮力的50%時,作業(yè)能維持1分鐘,如果以最大肌張 力收縮只能維持6秒。靜態(tài)作業(yè)的特點:1、能消耗水平不高:因為在靜態(tài)作業(yè)時并沒有做功。2、氧消耗水平較低:氧需通過常不超過 1L/min。3、乳酸在局部堆積易引起疼痛和疲勞。4、作業(yè)停止后數(shù)分鐘內,氧消耗反而先升高后再逐漸下降到原水平。(二)動態(tài)作業(yè)(dyn amic work)在保持肌張力不變,即等張性收縮的情況下,經肌肉交替收縮和舒張,使關節(jié)活 動來進行的作業(yè),也稱動力作業(yè)。重動態(tài)作業(yè)參與重動態(tài)作業(yè)的多是大肌群,因此能量消耗高是它的特點之一。 輕動態(tài)作業(yè)(反復性作業(yè))參與作業(yè)的是一組或多組小肌群,參與活動
24、的肌肉量小于全身肌肉總量 的1/7,肌肉收縮頻率高于15次/分鐘。特點:能耗不高,但易疲勞或受損。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比較而言,腦力勞動的一個顯著特點在于處理信息(information),有時要交付出新的信息。腦力勞動要求:?腦力勞動因為主要任務是處理加工信息,它又有職業(yè)衛(wèi)生的一些特殊要求。?例如,熒光屏顯示字符信息,對字體大小和符號對比度有專門規(guī)定:視距500mm時,字體高度最小為2.6mm;視距超過500mm時,字體高度=視距/ 190;?字間距大約是字高度的70%,至少50%以上。?符號對比度指的是符號與其背景的光強度比,新式熒光屏采用猶如白紙黑字的正顯示”即亮背景暗字。符號光強
25、度對比應在 1 : 3和1 : 5之間。三、勞動負荷評價(一)基本概念1、勞動系統(tǒng) (work system):指相互作用的某些元素構成的一個體系2、負荷(load):是指勞動體系對機體生理、心理的需求和產生的壓力。負荷強調外部的 因素和情形。3、應激( strain ): 指負荷對個體的影響,它強調在負荷作用下機體內部的生物過程和反 應。(二)評價方法與指標1、最大攝氧量 (maximum oxygen uptake,VO2max) 勞動時消耗的能量, 主要靠有氧代謝供給,每消耗 1L 氧約產生 20.92kJ 能量。在不斷增加勞動負荷下可測得人的最大攝氧量 (L/min) ,它表示一個人體
26、 力勞動能力的大小。此外,某項工作任務下測得的耗氧量可反應其勞動負荷的 高低。2、心率 (heart rate ,HR) 勞動負荷逐漸增加,心率和耗氧量均隨之漸增,呈線性關系。但心率低于100次/min和高于175次/min時,則線性偏離。適宜心率(靶心率)=(最高心率-安靜心率)X40%+安靜心率 ? 最高心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 最高心率 =220-年齡 (歲)3、PWC1 70 (physical work capacity at a heart rate of 170)是指當心率達170次/min時人的體力勞動能力。是一種己廣泛用于 研究循環(huán) -呼吸系統(tǒng)生理負荷的運動試驗。受試者在定
27、量勞動負荷下,身體功能動員起來,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下,心率 為170次/min時所做的功,單位用 W表示。4、 手工搬運提舉限值手工搬運提舉限值,可用來預測搬舉重物勞動的負荷應該在何數(shù)值內, 評價實測負荷是否安全,是否應采取改進措施。5、 肌電活動肌電活性與肌肉的力量或負荷存在一定比例關系,可用于靜態(tài)和動態(tài)作 業(yè)的勞動負荷評價。肌電譜在肌肉疲勞時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振幅增大而頻率降 低,因此可直接反應局部肌肉的疲勞。6、 直腸溫度中心體溫 (如直腸溫度 )則反應機體自環(huán)境受熱和自身產熱的總和, 而且 它十分穩(wěn)定。常用于高溫作業(yè)時機體的應激指標。7、 血乳酸、肌酸激酶、肌紅蛋白等指標用于評價機體應激程度。
28、8、 腦誘發(fā)電位其幅度和潛伏期可用于反映腦力工作負荷,隨著負荷的增加其幅度降低,潛伏其延長。9、瞳孔測量 通過測量瞳孔直徑反映執(zhí)行任務時注意力的高低。工作負荷越大,瞳孔 的直徑就越大。常用于評價腦力勞動負荷。主觀方法 :應用各種量表1、Borg 量表Borg 量表根據功率車活動強度與心率關系的研究結果而制定, 可用于實 驗室體力活動時負荷的主觀評估。 Borg 量表還可用于疲勞、痛疼、精神緊張等 的實驗室評價研究。Borg 量表具體做法 : 每項活動后,讓受試者就其感受到的負荷參照該量表做出評判,結果以分 值表示。這些分值與當時活動的心率呈線性關系。由于工人缺乏不同級別負荷的即時感受作為參照來
29、比較評分, Borg 量表用 于勞動負荷的現(xiàn)場調查受到限制 。2、Cooper-Harper 量表 根據任務的難易及作業(yè)人員的應激狀況以及決策形式將腦力勞動負荷由 低 (1) 到高 (10)劃分為十個等級。主要評價腦力勞動工作負荷。腦力勞動負荷評價腦力勞動負荷的評價方法和分級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 3 類 :主觀測量 : 是以勞動者對作業(yè)或系統(tǒng)功能的成績判斷為基礎建立的一些心理 學方法 , 如主觀勞動負荷測量技術和作業(yè)負荷指數(shù)等 ;工作成績測量 : 通過操作者完成作業(yè)或系統(tǒng)功能的成績評價勞動負荷 , 如完 成作業(yè)的負荷量 , 作業(yè)速度、時間和成績 , 錯誤率等 ;生理學測量 : 通過作業(yè)者對系統(tǒng)或
30、作業(yè)需要的生理反應進行評價 ,如心率及其 變異、呼吸、眨眼頻率、眼電圖、腦事件相關電位、腦地形圖、腦磁圖、磁 共振成像、正電子發(fā)射掃描等。戰(zhàn)勝疲勞的方法五類 : 工作時間組織;工作規(guī)則;教育;技術解決方案;生物行為方法。 工作時間組織 :輪班時間長度 , 輪班的使用 , 相同類型的連續(xù)輪班次數(shù) , 兩個連 續(xù)輪班之間休息時間的長度等。工作規(guī)則:崗位輪換、暫停和工作任務計劃等。 技術解決方案:用計算機程序來預測警覺度是否在可接受限值以內或監(jiān)測工作 時的警覺度水平。生物行為測量:是指工人自己采取一些方法來提高生理警覺度。人體測量與數(shù)據應用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 人體測量的基本術語 常用的人體測量數(shù)據
31、人體尺寸的應用一、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一)基本概念:人體測量學是人類工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產品設計時,為使人與產品相 互協(xié)調,必須對產品同人相關的各種裝置作適合于人體形態(tài)、生理以及心理特 點的設計,讓人在使用過程中,處于舒適的狀態(tài)以及方便地使用產品。因此設 計師應了解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并熟悉有關設計所必需的 人體測量基本數(shù)據的性質、應用方法和使用條件。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y是人機工程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一門用測量方法研究人體的體格特征的科學。它是通過測量人體各部位尺寸來確定個體之間 和群體之間在人體尺寸上的差別,用以研究人的形態(tài)特征,從而為各種工業(yè)設 計和
32、工程設計提供人體測量數(shù)據。(二) 人體測量數(shù)據的種類1、形態(tài)測量:如人體體形尺寸、體積、重量、表面積 2、生理測量:人體出力范圍、人體感覺反應、人體疲勞 3、運動測量:人體的活動過程和活動范圍的大小、動作范圍、動作過程、形體 變化、皮膚變化 測量方法1.普通測量法2.攝影法3.三維數(shù)學測量法二、人體測量的基本術語( Terminology of Anthropometry )1. 測量姿勢( 1)直立姿勢(簡稱立姿) :被測者挺胸直立,頭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 視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體側,手指輕貼大腿側 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攏,前端分開,使兩足大致成45
33、夾角,體重均勻分布于兩足。為確保直立姿勢正確,被測者應使足后跟、臀部和后背 部與同一鉛垂面相接觸。(2)坐姿: 被測者挺胸坐在被調節(jié)到腓骨頭高度的平面上,頭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視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彎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輕放在大腿上。為確保坐姿正確,被測者的臀部、后背部應同時靠在同一鉛垂面上2.測量基準面( 1)矢狀面 人體測量基準面的定位是由三個互相垂直的軸(鉛垂軸、縱軸和 橫軸)來決定的。通過鉛垂軸和縱軸的平面及與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稱為矢狀 面。( 2)正中矢狀面在矢狀面中,把通過人體正中線的矢狀面稱為正中矢狀平面。正中矢狀平面將人體分成左、右對稱的兩個部分。( 3)冠狀面 通過鉛垂軸和橫軸的平面及與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稱為冠狀面。 冠狀面將人體分成前、后兩個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鼻咽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分析-全面剖析
- 跨國責任投資案例分析-全面剖析
- 2024年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渦陽分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六安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 2024年湖南雪峰山高鐵索道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富??h龍安橋鎮(zhèn)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考試真題
- 食用菌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全面剖析
- 主令電器防雷避雷產品產業(yè)分析報告
- 燃氣摻混設備戰(zhàn)略市場規(guī)劃報告
- 蠅蚴病防治藥戰(zhàn)略市場規(guī)劃報告
- 情緒心理學與情緒管理 課件
- 《民俗旅游學》教案-第九章 歲時節(jié)日民俗與旅游
- 軟件質量證明書
- 高考標準化考場建設方案詳細
- 人民醫(yī)院腫瘤科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2023版
- 高壓-引風機電機檢修文件包
- GB/T 39486-2020化學試劑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方法通則
- GB/T 11085-1989散裝液態(tài)石油產品損耗
- GXH-3011A1便攜式紅外線CO分析儀
- 2022年四川省阿壩州中考數(shù)學試卷及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