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rimary epithelial band 原發(fā)性上皮帶: 胚胎第 6 周,口腔上皮細胞增生 (基底細胞增生) , 在未來牙槽突區(qū),依據(jù)頜骨外形形成的一馬蹄形上皮帶。dental lamina 牙板: 胚胎第 7 周,口腔上皮細胞增生,在未來牙槽突上,原發(fā)性上皮帶繼 續(xù)向深層生長,其舌腭側分裂的上皮板。dental bud 牙蕾 牙板末端上皮增生形成的一團細胞,形狀如花蕾。標志著牙胚發(fā)育的開 始。Successional tooth buds 繼承性牙蕾 在乳牙牙板的舌側分化出恒牙的牙蕾。Dental papillae 牙乳頭 成釉器凹陷的部分圍繞的間充質部分。Dental sac / d
2、ental follicle 牙囊: 牙囊是包繞成釉器和牙乳頭的外胚間葉組織。保護營養(yǎng)牙萌出動力tooth germ 牙胚: 由牙板細胞增生形成的產生牙體牙周組織的器官,包括成釉器、牙乳頭 和牙囊組成。牙胚的發(fā)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間充質互相作用的結果。cevical loop 頸環(huán): 也可稱為頸圈,牙胚成釉器中內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相連處。在未來 牙頸部與牙根發(fā)育有關,此處細胞將增生為上皮隔和上皮根鞘,形成于帽狀期成釉器。enamel knot 釉結: 是在牙胚中央,內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與釉索相連續(xù)。表達信號 分子。enamel cord 釉索: 是由釉結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條細胞條索,似乎將成
3、釉器一分為二。enamel niche 釉龕 :是由于片狀的牙板向內凹形成腔隙,內充滿結締組織。上皮珠 、 Serre 's 上皮剩余 :有時有些殘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島或上皮團的形式存在于 頜骨或牙齦中,較大的團塊中央可角化,嗜伊紅染色 , 稱上皮珠。由于這些上皮細胞團類似 于腺體,又稱為 Serres' 腺或 Serres' 上皮剩余。42、基質小泡: 在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形成的同時, 細胞漿中出現(xiàn)一些膜包被的小泡, 稱為基 質小泡。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 縮余釉上皮 : 釉質發(fā)育完成后,成釉細胞、中間層細胞和星 網狀層與外釉上皮細胞結合,
4、形成一層鱗狀上皮覆蓋在釉小皮上,稱為縮余釉上皮 .enamel cuticle 釉小皮: 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細胞變短,細胞器的數(shù)量減少,在釉質表面 分泌一層無結構的有機物薄膜覆蓋在牙冠表面上,稱為釉小皮。epi. root sheath/Hertwig ' s root sheath 上皮根鞘 :內釉和外釉上皮細胞在頸環(huán)處增生, 向未來的根尖孔方向生長, 而同時牙冠向口腔方向做萌出運動。 這樣內、 外釉上皮的增生呈 桶狀。這些呈雙層增生的上皮桶,稱為上皮根鞘。epithelial diaphragm 上皮隔: 上皮根鞘繼續(xù)生長, 離開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約 45角彎曲, 形成一盤狀結構。彎
5、曲的這一部分上皮稱上皮隔。引導索 gubernacular cords 骨隱窩包繞發(fā)育中的牙,每個骨隱窩都有一個開口,牙囊的 纖維從此開口發(fā)出的將恒牙胚與口腔黏膜連接的纖維性延伸, 稱為引導索, 與牙的萌出通道 有密切關系。引導管 gubernacular canals 乳牙萌出后,引導索位于骨性管中,稱 介個英文懶得找了。馬拉瑟上皮剩余: 斷裂的上皮根鞘細胞進一步離開牙根表面,部分保留在發(fā)育的牙周膜中,這就是上皮剩余,也叫馬拉瑟上皮剩余。托姆斯突 牙發(fā)育過程中成釉細胞形成的結構,在分泌端分化出突起結構。是釉質的分泌和礦化部位Aprismatic enamel 無釉柱釉質 在近釉牙本質界最先形
6、成的釉質和多數(shù)乳牙表面、恒牙表 層的釉質均看不見釉柱結構, 電鏡下可見晶體相互平行排列, 稱為無釉柱釉質, 其礦化程度 高,因為不含有機物較多的柱間質。enamel-dentinal junction EDJ 釉質牙本質界 :釉質和牙本質的交界面稱 釉質牙本質界 , 釉質和牙本質相交不是一條直線, 而是由許多小弧形線相連而成。 從三維的角度來看, 整個 釉質牙本質界是由許許多多緊挨著的圓弧形小凹所構成, 小凹突向牙本質, 而凹面正與成釉 細胞的托姆斯突的形態(tài)相吻合。enamel lamellae 釉板: 垂直于牙面的薄層板狀結構缺陷,可以貫穿整個釉質的厚度,自切 緣和牙尖向牙頸部走行, 在磨片
7、中觀察呈裂隙狀結構, 釉質脫礦后經掃描電鏡觀察呈薄片狀。 釉板的形成可能屬于局部釉質成熟過程中的缺陷,使水分和釉質基質殘留在這些區(qū)域。enamel tufts 釉叢 :磨片中自釉牙本質界延伸至釉質厚度約 1/3 的草叢樣結構,似乎與 釉柱走行于同一方向。礦化程度低,排列緊密。釉叢形成于托姆斯突形成和釉質沉積階段, 可能是釉基質蛋白的殘余分布于低礦化的釉柱的邊界區(qū)。enamel spindle 釉梭: 釉梭是位于釉牙本質交界處的紡錘狀結構,在牙尖及切緣部位較多 見。釉梭形成于釉質發(fā)生的早期,成牙本質細胞的突起穿過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細胞之間。Cross striations橫紋 是釉柱上與釉柱的長
8、軸相互垂直的細線,透光性低,在釉柱上呈規(guī)律性重復分布,間隔 2-6 m(平均 4m)。橫紋的形成與成釉細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釉 質有關。enamel incremental lines 釉質生長線 :釉質生長線又名芮氏線,在低倍鏡下觀察釉質 磨片時,此線呈深褐色。 在縱向磨片中, 生長線自釉質牙本質界向外, 沿著釉質形成的方向, 在牙尖部呈環(huán)形排列包繞牙尖、 不到達釉質表面, 近牙頸處漸呈斜行線。在橫向磨片中,生 長線呈同心環(huán)狀排列。neonatal line 新生線: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梢娨粭l加重了的生長線。這是 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質一部分形成于胎兒期, 另一部分形成于嬰兒
9、出生以后。 當嬰兒 出生時,由于環(huán)境及營養(yǎng)的變化,該部位的釉質發(fā)育一度受到干擾,特稱其為新生線。 (新 生線是研究釉質發(fā)育狀況的一個標志)gnarled enamel 絞釉 :釉柱自釉質牙本質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線, 近表面 l/3 較直,而內 2/3 彎曲,在切緣及牙尖處絞繞彎曲更為明顯,稱為絞釉。Schreger line 施雷格線 用落射光觀察牙縱向磨片時,可見寬度不等的明暗相間帶,分布 在釉質厚度的內 4/5 處,改變入射光的角度可使明暗帶發(fā)生變化, 這些明暗帶稱為施雷格線。 這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改變而產生的折光現(xiàn)象。Perikymata 牙面平行線 釉質的表面雖然沒有釉柱,
10、但生長線仍達到釉質表面, 稱為牙面平 行線。表現(xiàn)為同心圓狀平行于釉牙骨質界的平行溝,平行溝由波浪狀的平行嵴分隔。enamel cap and focal hole釉帽與灶性孔 分別對應釉質側面的一些小突起、小凹陷。前者可能是由于發(fā)育后期釉質沉積于非礦化碎片頂端所致,后者是釉帽被磨耗后留下的痕跡。enamel cuticle 釉小皮: 是指覆蓋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層有機薄膜, 一經咀嚼即易被磨去, 但在牙頸部仍可見殘留。結構與上皮下基板相似。Pulpo-dentinal complex 牙髓牙本質復合體: 牙本質為構成牙主體的硬組織,色淡黃,其 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質而根部覆蓋牙骨質。 牙本質圍成的腔
11、隙內充滿牙髓組織。 牙本質和牙髓 由于其胚胎發(fā)生和功能上相互關系密切,故二者常合稱為牙髓牙本質復合體。Dentin phosphoproteins,DPP/phosphoryn 牙本質磷蛋白 牙本質中的一種非膠原的特異性 蛋白,約占所有非膠原有機質中的 50%,為高度磷酸化蛋白,具有高度的鈣離子結合能力, 與牙本質礦化過程有關,在牙本質礦化前沿分布。Dentine sialoprotein DSP 牙本質涎蛋白 磷酸化的, 含大量涎酸的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質, 細胞分化,牙本質的形成與礦化中發(fā)揮作用。牙本質中的一種非膠原的特異性蛋白,是一種可能在上皮與間充質的相互作用、 成牙本質odontobla
12、stic process 成牙本質細胞突起近牙本質側, 它們的突起伸進牙本質小管內,是成牙本質細胞的胞質突,其胞體位于髓腔發(fā)出分支進入牙本質小管的分支內, 并與鄰近的突起分支相聯(lián)系,一般分布在牙本質小管近髓端的 1/2 或 1/3.periodontoblastic space成牙本質細胞突周間隙 成牙本質細胞突起于牙本質小管之間有一小的空隙,稱為成牙本質細胞突周間隙,間隙內含所謂的牙本質液( dentinal fluid )。Lamina limitans 限制板 牙本質小管的內壁襯有的一層薄的有機膜, 含有較多的糖胺聚糖, 可能代表礦化低下的管內牙本質。容易與成牙本質細胞突相混。perit
13、ubular dentin 管周牙本質 /intratubular dentine 管內牙本質: 牙本質的橫剖磨片 中,可見到圍繞成牙本質細胞突起的間質與其余部分不同, 呈環(huán)形的透明帶, 稱為管周牙本 質,它構成牙本質小管的壁。 (觀察脫礦片時,該處結構消失,在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周圍形 成一環(huán)形空隙。 在球間牙本質和近 EDJ處的牙本質中沒有管周牙本質。 )管周牙本質礦化程 度高,不含膠原纖維。Translucent/transparent dentine 透明牙本質 在增齡變化中,特別是在根部牙本質,管 周牙本質可以完全封閉牙本質小管, 形成透明牙本質, 此時小管的內含與管間牙本質的反射 指數(shù)
14、相似。透明牙本質的量隨年齡增多,且不受牙的功能和外界刺激影響。intertubular dentin管間牙本質: 位于管周牙本質之間。其內膠原纖維較多,基本上為 I型膠原,圍繞小管成網狀交織排列, 并與小管垂直而與牙表面平行, 其礦化較管周牙本質低mantle dentin 罩牙本質: 牙冠部最先形成的緊靠釉質的一層原發(fā)性牙本質,厚約 15-20 m;(5 個特點:纖維與 EDJ垂直;礦化程度低 5;牙本質小管分支多;通過基質 泡發(fā)生礦化;含來自成牙本質細胞層下方的牙髓細胞產生的基質成份 Korff 纖維)hyaline layer 透明層 根部最外層的牙本質,位于顆粒層的外側,約20 m寬,
15、無小管,無結構樣。circumpulpal dentin髓周牙本質: 在罩牙本質和透明層內側、前期牙本質外側的牙本質, 占牙本質的大部分。interglobular dentin球間牙本質 : 牙本質的鈣化主要為球形鈣化,當鈣化不良時鈣化小 球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礦化的基質,形成球間牙本質Granular layer 顆粒層 /Toms' granular layer托姆斯顆粒層 在牙縱剖磨片中見根部牙本質透明層的內側有一層暗色顆粒狀的未礦化區(qū), 稱托姆斯顆粒層。 可能是由于成牙本質細 胞突起分支多扭曲成袢狀所致,或相當于很多小的球間牙本質。Predentine 前期牙本質:
16、 因為牙本質在一生中持續(xù)形成,因而在常規(guī)脫礦切片中在牙本 質的最內層可見到明顯淺染的、 剛形成的、尚未礦化的的牙本質, 稱為前期牙本質。前期牙 本質與礦化前沿相接,內含礦化小球。dentine incremental line 牙本質生長線 /von Ebner 埃布納線 ,是一些與牙本質小管垂直 的間歇線紋。 表示牙本質的發(fā)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變化的, 生長線有節(jié)律性的間隔即為每 天的牙本質沉積厚度,約為 4-8 m。(如發(fā)育期間受到障礙,則形成加重的生長線,特稱為 歐文線 (Owen line) 。對于乳牙與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質也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 于出生后,兩者之間有一條明顯的
17、生長線,即新生線。 )primary dentine 原發(fā)性牙本質: 是指牙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質,它構成了牙本質的主 體。secondary dentin 繼發(fā)性牙本質 是指牙發(fā)育完成(牙根發(fā)育完成、建立咬合關系)后形成 的牙本質,是牙本質最明顯的增齡性改變, 與原發(fā)性牙本質的小管相延續(xù), 但走行方向不同。reparative dentin 修復性牙本質: 也稱為第三期牙本質或反應性牙本質,當釉質因磨損、 酸蝕、齲等破壞時, 深部牙本質暴露, 成牙本質細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 并部分發(fā)生變性。 牙髓深層的未分化細胞分化為成牙本質樣細胞, 并與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質細胞一起共同分泌 牙本質基質,
18、 繼而礦化, 此為修復性牙本質。 新形成的牙本質小管與原來的小管間無延續(xù)性sclerotic dentine 硬化牙本質: 由于齲病及磨耗等的刺激使管周牙本質不斷形成造成牙本 質小管封閉, 牙本質呈透明性改變。 與透明牙本質的表現(xiàn)相同, 但前者是由于病理刺激所引 起的,后者是增齡性的生理變化。Dead tracts 死區(qū) : 牙因磨損、酸蝕或齲等較重的刺激,硬化牙本質封閉牙本質小管,使 得小管的連續(xù)性中斷,小管內營養(yǎng)障礙, 使小管內的成牙本質細胞突起逐漸變性、 分解、小 管內充滿空氣所致。顯微鏡下觀察時呈黑色,稱為死區(qū)。acellularcementum 無細胞牙骨質 緊貼牙本質表面不含牙骨質
19、細胞的、 由細胞外基質 (牙骨 質層板)構成的牙骨質。 多數(shù)分布于自牙頸部到近根尖 1/3 處。因其在發(fā)育上先形成, 又稱 為原發(fā)性牙骨質。cellular cementum 細胞牙骨質 又稱繼發(fā)性牙骨質,由牙骨質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組成的 牙骨質。 位于無細胞牙骨質的表面, 或者與無細胞牙骨質交替排列 ,根尖部 1/3 可全為細胞 牙骨質??赡苁怯捎谘拦琴|形成速度過快,成牙骨質細胞被埋在組織中形成牙骨質細胞 ( cementocyte )所致。Lacunae and canaliculi 陷窩和小管 細胞牙骨質中牙骨質細胞占據(jù)的空間稱為陷窩,牙 骨質細胞的突起延伸的管道稱小管。Intrinsic
20、 fiber內源性纖維 牙骨質中由成牙骨質細胞產生 , 與根面平行,較細的纖維。Extrinsic fiber外源性纖維 / perforating fiber or Sharpey fiber穿通纖維 牙周膜的主纖維束,一端埋入牙骨質,一端埋入牙槽骨,埋入牙骨質和牙槽骨的部分稱穿通纖維。AEFC 無細胞外源性纖維牙骨質位于根部近牙頸部 1/2-1/3CIFC 有細胞內源性纖維牙骨質位于根尖 1/3 和多根牙的根分歧處在根尖區(qū) 1/3 和多根牙的根分歧處,無細胞外源性纖維牙CMSC有 細胞混合性分層牙本質 骨質和有細胞內源性纖維牙骨質常呈交替的層狀,稱為有細胞混合性牙骨質。AAC 無細胞無纖維
21、牙骨質 見于成熟釉質的表面(釉牙骨質界)66、釉面橫紋: 是指釉質表面呈平行排列并與牙長軸垂直的淺凹線紋,間隔為 30-100 m 寬,在牙頸部尤為明顯, 呈疊瓦狀。 這是牙呈節(jié)律性發(fā)育的現(xiàn)象, 也是釉質生長線到達牙表 面的部位。71、基質小泡 :在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形成的同時,細胞漿中出現(xiàn)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稱為 基質小泡 .Marginal gingiva /free gingiva邊緣齦 / 游離齦 :是指牙齦袖口樣圍繞牙頸部的游離可動部分。呈連續(xù)的半月形彎曲,與附著齦之間有游離齦溝為界,其色澤較附著齦稍紅。Gingiva sulcus 齦溝: 是指游離齦與牙面之間有一環(huán)狀狹小的空隙,稱為齦
22、溝。其正常深 度約 0.5 3 mm,平均深度 1.8 mm 。(介個書上木有) 游離齦溝 :在游離齦的根方, 緊密附著在牙槽嵴表面, 它與游離齦相連處 常有一淺的凹溝稱為游離齦溝。Mucogingival junction膜齦聯(lián)合 附著齦 ( attached gingiva )在根方與深紅色的牙槽粘膜相延續(xù),其交界明顯,稱為膜齦聯(lián)合。stippling 點彩: 健康的附著齦色粉紅, 質堅韌, 表面呈桔皮狀, 表面有許多小的點狀凹陷 稱點彩。牙齦炎癥時點彩往往消失。Gingival papilla 齦乳頭: 牙齦呈錐體狀突起充填于鄰近兩牙接觸點的下方的牙間隙部分 稱牙間乳頭,也稱齦乳頭。gi
23、ngival col齦谷 :在牙鄰面接觸點下連接頰、舌側齦乳頭部分的牙齦位置較齦乳頭,向根方凹陷呈低谷樣, 稱齦谷。齦谷是牙周組織的薄弱區(qū), 易形成菌斑與牙石, 導致牙齦炎癥。75、牙周袋: 齦溝深超過 3 mm時,通常被認為是病理性的,稱為牙周袋。是由于結合上皮 向根方移動,牙周組織與根面附著關系剝離,在兩者間形成盲袋。Gingival papilla 齦乳頭: 牙齦呈錐體狀突起充填于鄰近兩牙接觸點的下方的牙間隙部分 稱牙間乳頭,也稱齦乳頭。oral gingival epithelium口腔齦上皮、 牙齦上皮(附著齦上皮): 為復層鱗狀上皮,表面有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釘突多而細長,有時呈網
24、狀, 較深地插入固有層中,使上皮與深 層組織牢固地連接 ) 。上皮內偶見黑色素細胞,或含有黑色素顆粒,所以牙齦有時出現(xiàn)黑色 斑塊。sulcularepitheliim齦溝上皮、 溝上皮: 牙齦上皮在游離齦的邊緣, 轉向內側覆蓋齦溝壁,形成齦溝上皮。該上皮是復層鱗狀上皮,無角化,有上皮釘突(無菌時則無釘突),與結合 上皮有明顯分界。溝上皮也是牙齦中的薄弱組織。junctional epithelium 結合上皮 :是牙齦上皮附著在牙表面的部分, 呈領口樣包繞牙頸部。 附著在釉質或牙骨質的表面。 結合上皮是無角化的鱗狀上皮。 上皮細胞呈扁平狀, 其長軸與 牙面長軸平行,無上皮釘突。但如受到刺激,可
25、見上皮釘突增生,伸入結締組織中。結合上 皮最初來源于縮余釉上皮。Dentogingival junction 齦牙結合 結合上皮與牙的結合,是機體唯一的暴露于外界的軟硬 組織的結合。Dentogingival fibers 齦牙纖維 起自牙槽嵴上方根面牙骨質,呈放射狀插入牙齦固有層, 是牙齦中數(shù)量最多的纖維,起牽引、與牙緊密結合的作用。Alveologingival fibers 牙槽齦纖維 從牙槽嵴頂及牙槽間隔的頂端放射狀進入牙齦固有層 的牙齦纖維。Circular fibers 環(huán)行纖維 走行于游離齦和齦乳頭中,環(huán)繞每個牙纖維較細,有助于游離齦 附著于牙上Dentoperiosteal f
26、ibers 牙骨膜纖維 起自牙骨質,越過牙槽嵴插入牙槽嵴外側的骨膜中, 該纖維只存在于唇(頰)舌側Transseptal fibers 越隔纖維 起自牙間隔以上的牙骨質, 越過牙間隔, 進入鄰牙的牙骨質, 保持相鄰牙的接觸,與近中移位有關。(不存在于牙的唇(頰)舌側)periodontal ligament 牙周韌帶、牙周膜 是位于牙根與牙槽骨之間的牙周間隙中的致密 纖維結締組織,胚胎學上來源于牙囊。在牙槽嵴表面與牙齦向延續(xù),在根尖孔與牙髓相連。 (牙周韌帶、牙齦、牙骨質三者同城牙周組織 periodontal tissues )Principle fibers 主纖維束 牙周韌帶中的膠原纖維
27、多數(shù)形成直徑約為5 m的束,稱為主纖維束。perforating fiber or Sharpey fiber 穿通纖維 / 沙比纖維 :主纖維分布在整個牙周間隙 內,其一端埋入牙骨質, 另一端埋入牙槽骨。 埋在牙骨質和牙槽骨中的纖維稱穿通纖維或沙 比纖維。alveolar crest group 牙槽嵴組 自牙槽嵴頂放射狀向牙冠走行,鄰面無此纖維。其功能為 將牙向牙槽窩牽引,對抗側方力,保持牙直立。horizontal group 水平組 位于牙槽嵴組的根方,呈水平走向,功能:維持牙直立,對抗側 方力oblique group 斜行組 位于除牙頸部和根尖部外的全部牙周間隙向根方傾斜450 。
28、功能:懸韌帶的作用;將咀嚼壓力轉化為牽引力。apical group 根尖組 起自根尖牙骨質到牙槽骨,起固定牙根尖、保護血管和神經的作用。interradicular group根間組 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處的牙根間骨隔頂止于根分叉處牙骨質,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動。Oxytalan 纖維: 是一種耐酸纖維、不成熟的彈性纖維。電鏡下,微細的纖維束廣泛地分布 在牙周膜中。在根尖區(qū)該纖維束與牙骨質表面大致垂直, 形成三維分枝網, 包繞牙根。 纖維 止于根尖區(qū)的動靜脈和淋巴管壁,與神經也有關系。 Oxytalan 纖維在頸部牙周膜中分布濃 密,并與牙齦束膠原纖維平行排列, 推測該纖維在咀嚼壓力下可保
29、持血流通暢。另外, 在擔 負較大合力的牙中,纖維粗大、數(shù)量多,可能還具有支持功能。Cementicle 牙骨質小體: 在牙周膜中有時可見到圓形的鈣化小體,稱為牙骨質小體。單 個或多個同時存在, 游離于牙周膜中或附著在牙骨質表面。 牙骨質小體可能是變性的上皮細 胞發(fā)生鈣化而形成的。Malassez 上皮剩余 :在牙周膜中,鄰近牙根表面的纖維間隙中可見到小的上皮條索或上皮 團,與牙根表面平行排列,稱 Malassez 上皮剩余。 Malassez 上皮剩余是牙發(fā)育期間上皮根 鞘破裂后的殘余。 這些上皮剩余可增生, 參與形成根尖囊腫及根側囊腫, 也可以形成牙源性 腫瘤。Alveolar bone p
30、roper 固有牙槽骨 :襯于牙槽窩內壁,包繞牙根與牙周膜相鄰,在牙槽嵴 處與外骨板相連。它是一層多孔的骨板又稱篩狀板 cribriform plate 。牙周韌帶中的主纖 維束埋在固有牙槽骨中,因而也稱束骨bundle bone 。Alveolar crest 牙槽嵴 牙槽骨咬合方向的游離端,約在釉牙骨質界下方 1-1.5 的水平。Osteoid 類骨質 任何正在形成的骨表面都有一層新沉積的、尚未礦化的骨基質,稱為類骨 質。Howship 陷窩 在骨吸收區(qū), 骨表面有蠶食狀或坑狀凹陷, 稱為 howship 陷窩或骨吸收陷窩, 陷窩處可見破骨細胞。oral mucosa or oral mu
31、cous membrane 口腔粘膜 :覆蓋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紅與唇部皮膚 相連; 后與咽部粘膜相延續(xù)。 唾液腺通過開口于口腔粘膜表面的導管將唾液排入口腔, 使口 腔粘膜經常保持濕潤。Stratum germinativum 生發(fā)層 基底細胞與鄰近的棘層細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稱為生發(fā) 層。Membrane-coating granules/Odland bodies膜被顆粒 在棘層細胞中出現(xiàn)的一種小的膜包繞的顆粒, 角化上皮的膜被顆粒由平行排列的板層構成, 非角化口腔上皮中的膜被顆粒不成 層板狀。melanocyte 黑色素細胞 來源于神經嵴細胞(胚胎第十一周),位于上皮基底層不含張力細 絲的
32、非角質形成細胞,有突起細胞, H-E 染色光鏡下為透明細胞,胞質內含有黑色素小體 功能是形成黑色素,可通過細胞突起傳給角質細胞Langerhans cell 朗格罕細胞: 是一種有樹枝狀突起的細胞。 S-100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陽性。 主要位于棘層,也見于基底層,來自于造血組織。常規(guī)染色胞漿透明,核深染。對多巴染色 呈陰性反應。電鏡下見此細胞無張力細絲,無橋粒,胞漿內有特殊的棒狀或球拍樣顆粒,稱 郎格罕斯顆?;?Birbeck 顆粒),有單位膜包繞。此細胞表面特征與巨噬細胞很類似,作 為一種抗原呈遞細胞,可以激活 T 淋巴細胞,與粘膜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Birbeck 顆粒 (Birbeck
33、granules) :形態(tài):有多突起的細胞,光鏡下透明,CD1、S-100 免疫染色陽性;電鏡觀察在細胞質中有特殊的棒狀顆粒(Birbeck granule )是一種呈桿狀的管狀結構,中央有一縱行條紋和平行排列的周期性條紋,形似一條小拉鏈, 有時一端有泡狀膨大似網球拍狀。 Langerhans 細胞中含有大量 Birbeck 顆粒。(此來自 tl,參考,名解的可能性不大)Merkel cell 梅克爾細胞: 此細胞位于基底層,常成群分布,可能來自于神經嵴或上皮細 胞。 HE染色切片中,染色較角質形成細胞淺,電鏡下一般無樹枝狀突起,細胞內有少量 張力細絲, 偶見借橋粒與鄰近角質形成細胞形成細胞連
34、接。 胞漿內可見發(fā)達的高爾基體和小 而圓的電子致密性膜被小泡,內含神經遞質。是一種壓力或觸覺感受細胞。Basement membrane基底膜: 光鏡下可見上皮和固有層之間有一膜狀結構,稱基底膜,厚約 14m,PAS 染色陽性?;澹?透明板和密板來自于上皮細胞,統(tǒng)稱基板,其主要成分是型膠原和層粘連蛋白。Epithelial rete peg上皮釘突 與固有層乳頭交錯的上皮嵴。Fordyce spot 福代斯斑 在口角的后方的咬合線區(qū)的頰粘膜上,有時可以出現(xiàn)成簇的的粟 粒狀淡黃色的小顆粒,為異位的皮脂腺,稱為福代斯斑。Vallate papilla 輪廓乳頭: 在舌乳頭中體積最大,數(shù)目最少,約
35、812 個,沿界溝前方排成一列。該乳頭呈矮柱狀,高約 1 1.5mm,直徑約 1 3mm,每個乳頭的四周均有深溝(輪廓 溝)環(huán)繞,輪廓溝外的舌粘膜稍隆起,形成乳頭的輪廓結構。此乳頭表面上皮有角化,但乳 頭的側壁即輪廓溝壁上皮無角化,其上皮內有許多染色淺的卵圓形小體,稱味蕾 。Fungiform papilla 菌狀乳頭: 數(shù)目較少,分散于絲狀乳頭之間,位于舌尖和舌側緣,色澤較 紅,呈圓形頭大頸細的突起狀,高約0.7 1.5mm,直徑約 0.4 1.0mm,上皮較薄,表層無角化, 固有層血管豐富, 因而呈紅色。有的菌狀乳頭的上皮內可見少數(shù)味蕾,有味覺感受作 用 ( 甜咸 ) 。Filiform
36、papilla 絲狀乳頭: 數(shù)目最多,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絲狀乳頭體積較小, 高約 1 3mm,尖端多向后方傾斜,末端具有毛刷樣突起。乳頭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細胞。Foliate papilla葉狀乳頭: 位于舌側緣后部,在人類此乳頭為退化器官,呈58 條平行排列的皺壁正常時此乳頭不明顯,炎癥時往往腫大,且伴疼痛。Ebner gland 埃伯納腺、味腺 在輪廓乳頭的輪廓溝底附近的舌肌纖維束間有較多的純漿液 腺,稱為埃伯納腺、味腺。味腺導管開口于輪廓溝底,其分泌物的沖洗可清楚食物殘屑、溶 解食物,有助于味覺感受器充分發(fā)揮味覺感受功能。Salivary glands 涎腺 導管開口于口腔黏膜的管
37、泡狀、局泌性、復合性外分泌腺。Demilune 半月板 混合性腺泡中漿液性細胞形成的新月樣的覆蓋在粘液性腺泡盲端的結構 稱為半月板。Myoepithelial cells肌上皮細胞 :位于腺泡細胞、閏管細胞與基底膜之間的帶突起的樹枝狀細胞。光鏡下,細胞體積小,形扁平,發(fā)出 4-8 分枝狀突起,該突起呈放射狀包繞著腺 泡表面,形似籃子,故又稱籃細胞。胞核大而扁,幾乎占據(jù)整個細胞。此上 by 陳秋雯(正常組織部分) 成釉細胞瘤 ( Ameloblastoma)較常見的牙源性上皮性腫瘤,約占牙源性腫瘤的60以上。腫瘤內主要含成釉器樣結構,但無釉質或其它牙體硬組織形成。 大多數(shù)發(fā)生于頜骨內, 頜骨的膨
38、大和面部變形。 雖然屬良 性腫瘤,但其生長具有局部侵襲性( locally aggressive),術后復發(fā)率較高,也有惡變、甚至 遠處轉移的零星報道。臨床特點: 3049 歲,性別無關,下頜磨牙及升支部常見。 病理分型:濾泡型、叢狀型、棘皮瘤型、基底細胞型以及顆粒細胞型等組織學亞型之分,但 這些分型與腫瘤的臨床行為之間并無明確的相關關系WHO 分型 :實性或多囊型 ( solid / multicystic )外周型或骨外型 ( peripheral / extraoseous )促結締組織增 生型( desmoplastic )單囊型( unicystic )病理特點:肉眼見腫瘤大小不一,
39、 剖面常見囊性和實性部分。 囊性區(qū)內含黃色或黃褐色液體, 實性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濾泡型(follicular ):孤立性上皮島由間質分隔,癌巢周邊為規(guī)則排列的立方或柱狀細胞,中 間為疏松排列的星形細胞。叢狀型( plexiform ):腫瘤上皮排列成網狀聯(lián)結的上皮條索,條索被一層柱狀細胞所環(huán)繞, 其中含較少的星網狀層樣細胞棘皮瘤型( acanthomatous ):腫瘤細胞島內有廣泛的鱗狀化生,有時伴有角質形成并可見角 化珠。顆粒細胞型( granular cell type ):腫瘤細胞胞漿出現(xiàn)顆粒變,顆粒細胞部分或全部的代替了 星網狀細胞, 甚至代替了周邊部的柱狀細胞或立方細胞。 顆粒細胞
40、大, 胞漿內含豐富的嗜伊 紅顆?;准毎?(basal cell type ):腫瘤上皮密集成團或樹枝狀排列,星網狀層分化不明顯,類似皮膚基底細胞癌。外周型或骨外型( peripheral )較少見,患者年齡在 4060 歲之間,局限于牙齦或牙槽粘膜 內,一般不侵襲骨組織,完全切除一般不復發(fā)。促結締組織增生型( desmoplastic ): 臨床:上下頜發(fā)病相同,前部多發(fā),下頜磨牙6,特殊 X線表現(xiàn) (透射/阻射混合影 )病理 :腫瘤內結締組織增生顯著,膠原豐富,腫瘤性上皮島或條索位于纖維束之間。單囊型( unicystic ):頜骨囊腫伴有典型的成釉細胞瘤上皮襯里 臨床:侵襲性弱,復發(fā)率
41、低,年輕男性多發(fā),下頜磨牙及升支高發(fā)。膨脹性的X 線投射影。病理:單囊,上皮襯里呈現(xiàn)成釉細胞瘤典型特征,可能伴有囊腔內結節(jié)和囊壁腫瘤島浸潤。分為三型: I型單純單囊 II 單囊伴有囊腔內結節(jié)III 單囊伴有纖維囊壁浸潤性腫瘤島, 伴有或不伴有囊腔內結節(jié)。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 ) 臨床:最常見涎腺腫瘤,多形性結構,腫瘤易復發(fā),病程長或多次復發(fā)者易惡變。好發(fā):腮 腺及腭部, 30-60 歲,女性稍多見。病理變化:鏡下觀: 腫瘤上皮:細胞構成:肌上皮細胞 +導管細胞細胞排列 組織結構:多形性腫瘤間質: 少量結締組織,可玻變、鈣化、骨化肌上皮團片:細胞呈梭形、上皮樣、漿
42、細胞樣或胞漿透明,團片間有散在細胞連接 導管樣結構:由 2-3層上皮構成,內層立方或柱狀,胞漿粉染、核圓;外 1-2 層細胞邊界不 清,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或胞漿透明。腔內含均質粉染的上皮性粘液 鱗狀上皮樣結構:腫瘤性肌上皮、鱗狀化生現(xiàn)象粘液樣結構 軟骨樣結構:均勻淡染的基質中有陷窩樣結構,內有深染的肌上皮細胞,胞漿呈空泡狀。生物學特點:良性腫瘤 包膜不定:有時不完整,有時見瘤細胞浸潤,有時局部無包膜 瘤細胞易種植生長,切除不徹底易復發(fā)病程長或多次復發(fā)者易惡變 臨床惡變可疑指征:生長突然加快,出現(xiàn)神經受侵癥狀,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破潰等 組織學惡變可疑指征:結締組織明顯玻璃樣變性、纖維化、鈣化,間
43、質骨化,局灶性出血、壞死出現(xiàn),細胞豐富,腫瘤明顯的結節(jié)化及浸潤性生長等 提示:病程超過 510年,直徑大于 4cm 易形成局灶惡變或包膜外浸潤惡性多形性腺瘤WHO classfication ( 2005) 多形性腺瘤癌變:良性區(qū)域中有惡性變; 癌肉瘤:上皮及間葉組織均見惡性組織; 轉移性多形性腺瘤:原發(fā)瘤與轉移瘤均為良性鑒別診斷: 肌上皮瘤( myoepithelioma ) 同:臨床、病理、生物學行為及來源均似多形性腺瘤 異:導管樣結構的存在? Batsakis認為:不含腺管樣結構; Dardick 認為:腺管樣結構少于 5 10軟骨樣結構:爭論 預后:透明細胞為主者低度惡性,也有認為具有
44、潛在惡性。腺淋巴瘤( Warthin s tumor , adenolymphoma, 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a ) 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常見唾液腺良性腫瘤, 腮腺淺葉下極, 可見多發(fā), 50 70 歲男性多見; 生長緩慢,無癥狀,常有消長史;與吸煙、輻射和自身免疫有關;摘除后不復發(fā) 肉眼觀察:圓形或卵圓形腫物 / 包膜完整 / 切面紅褐色,多為實性,質均勻細致 / 部分區(qū)域 見小囊腔,囊內壁可見小乳頭,內含粘液或干酪樣物 鏡下觀察:腫瘤由腺上皮和富于淋巴細胞的間質組成。 上皮成分常形成不規(guī)則的腺管或囊腔并呈乳頭狀突入囊腔內; 上皮細胞排列成假雙層,由
45、高柱狀細胞和立方狀基底細胞組成,胞漿呈細顆粒狀,嗜伊紅, 電鏡見胞漿內含有大量異常線粒體; 間質內含不等量的淋巴樣組織,可見淋巴濾泡和生發(fā)中心; 腫瘤內偶見杯狀細胞、皮脂腺細胞和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生物學行為: 良性腫瘤;術后復發(fā)少;偶見惡變。組織發(fā)生:上皮性腫瘤 腺內或周圍淋巴結內易位的唾液腺導管 腫瘤性增生 伴淋巴組織重度繼發(fā)反應的紋管增生粘液表皮樣癌( Mucoepidermiod carcinoma ) 臨床表現(xiàn):在唾液腺惡性腫瘤中屬多見者( 30) 3050 歲多見,兒童唾液腺惡性腫瘤多為此型(女性多見) 臨床表現(xiàn)因分化程度不同:高、中、低分化 肉眼觀察:腫瘤可有不完整包膜或無包膜 ,
46、 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切面灰白或粉紅色,其中可見 大小不等的囊腔,內含粘液鏡下觀察: 腫瘤由表皮樣細胞、 粘液細胞和中間細胞構成。根據(jù)三種細胞的比例、 排列方式 和分化程度,可將其分為高、中、低分化三種。高分化:黏液樣細胞 50,囊腔多 ,分化好中分化:黏液樣細胞 1050 ,囊腔少,分化差,增殖明顯 低分化:黏液樣細胞 10,實性結構為主,增殖活躍 生物學行為:高分化者五年生存率 90,低分化者易復發(fā)、轉移,預后差 組織來源:排泄管儲備細胞;口腔黏膜;囊腫上皮腺樣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 又名篩狀癌( cribriform carcinoma )、圓柱瘤(
47、cylindroma );是形態(tài)學善良,卻具有強侵襲性 的腫瘤;在唾液腺惡性腫瘤中常見 ,占唾液腺上皮性腫瘤的 11 ,占惡性腫瘤的 27;多見 于 40-60 歲,腮腺、腭腺多見, 尤其舌下腺的腫瘤首先應該考慮腺樣囊性癌;臨床生長緩慢,但易出現(xiàn)早期疼痛、功能障礙;腫物界限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腭部者可見潰瘍、 腭骨穿孔 鏡下觀察:細胞: 導管上皮細胞 +肌上皮細胞, 肌上皮細胞占大多數(shù)。瘤細胞大小一致,增殖及異型性 不明顯。結構:篩狀型、管狀或小梁型、實性型 間質:纖維結締組織,常玻璃樣變常見侵犯神經及其它周圍組織篩狀型: 細胞團塊內有篩孔狀囊腔, 孔內有粘液樣物質, 有的囊腔內為粉染
48、的玻璃樣變性的 間充質,周圍為基底膜樣結構。細胞團塊的周圍是肌上皮細胞,似基底細胞。管狀型:或伴有小導管、小條索、小團塊。管腔外圍是肌上皮細胞,腔內有粉染粘液。條索 周圍常為大量玻璃樣變性的間充質。實性型:上皮團塊,核分裂像多,間質多少不一,常明顯玻璃樣變性 生物學特點:與細胞形態(tài)不一致( “ Is a wolf in sheep clothing ”); 組織浸潤范圍往往遠遠超出肉眼可見范圍; 沿神經、血管、纖維、骨等遷徙;復發(fā)、血行轉移率較高; 實性型預后差。組織發(fā)生: 閏管或閏管儲備細胞 此上 by 黃秀玲(腫瘤部分)粘膜?。篜s:老師說 1-4 是重點,棘層內皰(尋常性天皰瘡) 、基層
49、下皰(類天皰瘡)也常考,糜爛和 潰瘍也是??嫉模蟛±砜赡芸歼^了。別的就次之了。1. 過度角化 ( hyperkeratosis):有角化部位的上皮角化層增厚,無角化部位上皮出現(xiàn)角化。過度正角化( hyperorthokeratosis )和過度不全角化( hyperparakeratosis) 指粘膜或皮膚的角化層過度增厚,臨床上為乳白色或灰白色。組織學上分為過度正角化和過度不全角化兩 種。過度正角化為增厚的角化層內細胞核消失;而過度不全角化為增厚的角化層內有細胞核殘存2. 角化不良( dyskeratosis):棘層或基底層出現(xiàn)單個或成團的細胞角化。出現(xiàn)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釘突中; 或異常增生
50、上皮中及鱗狀細胞癌中也稱錯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層或基底層內出現(xiàn)個別或一群細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兩種情況: (1)良性錯角化多見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釘突內(2)惡性錯角化細胞異形性明顯,多見于原位癌及鱗狀細胞癌3. 棘層增生( acanthosis):即棘層增厚,常伴釘突延長。原因為細胞數(shù)目增多或體積增大4. 上皮異常增生 (epithelial dysplasia) :上皮分化紊亂導致的形態(tài)學改變,與非典型性( atypia)不同。 表現(xiàn):基底細胞極性消失、基底細胞增生、上皮此次紊亂、滴狀釘突、分裂增加(異常分裂)、上皮淺層 細胞分裂、異型性、核漿比例增加、核濃染、核仁增大、粘附力下降、錯角化。分輕
51、、中、重度,重者為上皮全層受累,即原位癌。棘層內皰(尋常性天皰瘡)、基層下皰 (類天皰瘡) 棘層松解 (acantholysis ) : 棘層細胞間粘合物質發(fā)生變性、斷裂破壞,細胞間橋溶解 而使棘細胞間聯(lián)系力松弛、斷裂,嚴重時失去聯(lián)系,解離,則在棘層形成裂隙或皰。此 種病變見于天皰瘡等。11. 糜爛(erosion ): 上皮淺層破壞,未侵犯上皮全層(未累及基層)為糜爛。12 . 潰瘍 (ulcer ): 粘膜或皮膚表層(包括固有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為潰瘍。 eg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口腔白斑 ( oral leukoplakia )老師說這個定義很重要。 定義:口腔粘膜表面顯著的白色斑塊,不能被
52、擦掉,不能診斷為任何其它疾病 臨床表現(xiàn):部位、均質性(平坦、褶皺、皺紋、浮石樣) 、非均質性(疣狀、結節(jié)、潰瘍、 紅白斑)病理表現(xiàn):1)上皮過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2)棘層增殖3)基底細胞排列整齊,基底膜完整4)固有層見不同程度的炎癥浸潤,為單純性增生5)部分白斑伴有上皮異常增生狼瘡帶: lupus band ,慢性盤狀紅斑狼瘡直接免疫熒光技術可檢測病損部位上皮基底膜區(qū)域 有免疫球蛋白,補體沉積,形成一條翠綠色的熒光帶,稱之為 Nikolsky 征:天皰瘡(周緣擴展)患者表面看似乎為正常的皮膚或粘膜,如加壓刺激或摩擦 后形成皰或脫皮,稱之為 (考的可能性不大。 。)牙周組織?。焊街鴨适Вㄖ匾?attachment loss , AL)是牙周支持組織破壞的結果。是區(qū)別牙齦炎和牙周炎 的一個重要標志。 其程度可通過結合上皮冠方至釉牙骨質界的距離來描述, 當有牙周炎且治 療不得當時,結締組織附著降低,探針探診深度超過3mm ,導致結合上皮根方增殖,結合上皮與牙體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建筑垃圾清運及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招投標保證擔保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3篇
- 2025年度水電設施節(jié)能減排承包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MCN達人內容創(chuàng)作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產交易資金監(jiān)管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模具行業(yè)市場調研與分析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交通事故致人受傷后續(xù)治療費用補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轉讓合同規(guī)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交車車體廣告租賃服務協(xié)議4篇
- 2025年智慧農業(yè)設施建設項目合同3篇
- 勞務協(xié)議范本模板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大巴車租車合同范文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療專家共識2024
- 人教版(2024)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國家保密培訓
- 2024年公務員職務任命書3篇
- CFM56-3發(fā)動機構造課件
- 會議讀書交流分享匯報課件-《殺死一只知更鳥》
- 2025屆撫州市高一上數(shù)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霧都孤兒人物分析4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