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_第1頁
《月亮上的足跡》_第2頁
《月亮上的足跡》_第3頁
《月亮上的足跡》_第4頁
《月亮上的足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3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學重難點】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菊n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一輪明月往往會引起人們無數(shù)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也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人們幻想著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去探索那無窮的奧秘。隨著時間的推移,終于在1969年7月21日這天,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的足跡終于踏上了月球?,F(xiàn)在,讓我們跟隨航天英雄一起,去共同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整體感知1學生初讀課文,了

2、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回視。閱讀中,勾畫出下列字詞,并利用工具書掌握其讀音和意義。觀測:觀察并測量(天文、地理、氣象、方向等)。暢(chàng)談:盡情地談。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昂首挺立:仰著頭筆直地立著。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赏豢杉矗╦í):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2快速默讀課文(平均每分鐘500字),邊讀邊畫出文中表時間人物事件的語句。小黑板出示搶答題: 時間人物事件 3再讀課文,在文中篩選圈點出表示時間的短語,思考: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fā)展和空間位置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用

3、示意圖標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注明時間、距離、速度等)。 明確: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飛船升空前的準備、飛船飛向月球、登月艙登月成功、飛船返回地球四個階段。4如果用四字短語來概括這幾個階段,應怎么概括?明確:登月準備飛向月球登月成功登月歸來。(扣住關鍵詞進行歸納)5宇航員到月球上做了哪些工作?為什么要做呢?明確:在書本上畫出,共七方面。目的是便于科學研究,開發(fā)利用月球。一是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二是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三是立紀念碑。四是安裝攝像機。五是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六是安裝測距激光儀。七是安裝測定月震的月震儀。6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明確: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的。明晰

4、的時間線索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7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可以怎樣說?明確: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 三、精讀賞析1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在寫登月全過程的時候,用了大量的數(shù)字,時間精確到分秒,在文中畫出來,說說這些數(shù)字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些數(shù)字使說明顯得準確、科學、真實。這也是寫實報道的特點。2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明確: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可讓學生齊讀并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F(xiàn)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

5、。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3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明確:語言方面恰當?shù)拿枋?;用?shù)字說明;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4對于這次人類登月的全過程,我們已有了一個較全面的了解,當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談起這次行動時,他說:“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蹦阍鯓觼砝斫? 明確:“一小步”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fā)達的科技水平,開創(chuàng)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

6、,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請學生齊背這一句。) 四、拓展延伸,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象:1想象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2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3想象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4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想法。)教師也可以做調(diào)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fā)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

7、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五、小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fā)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yè)布置 1在小字本上抄下你在本課所積累的詞語。 2想象作文:假使你駕駛著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jīng)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七、板書設計月球上的足跡初讀查字詞速讀知大意析讀明題旨精讀賞妙處【資料寶藏】1 有關資料之一:名彪人

8、類航天史的“阿波羅”號登月飛船 “阿波羅”飛船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總高25米,直徑10米,重約45噸。指令艙既是宇航員座艙,也是飛船控制中心。它是高3.3米、底部直徑約4米、重約6噸的圓錐體,錐頂有與登月艙的對接裝置。錐頂部為前艙,裝有降落傘、儀器設備。錐中部是3名宇航員的密封座艙。備有14天生活必需品和救生設備。錐底部是后艙,設有10臺姿態(tài)控制火箭及導航系統(tǒng)。指令艙的整體結構由有機燒蝕防熱層、鋁合金及不銹鋼的蜂窩夾層構成。 服務艙位于指令艙之后,是個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的圓筒形艙體。艙內(nèi)用輕金屬結構分成6個隔艙,分別容納主發(fā)動機、16臺姿態(tài)控制火箭、燃料箱、電器系統(tǒng)等。

9、 登月艙由寬4.3米、高7米、重14.7噸的上下二段組成。下段有著陸用發(fā)動機和交會雷達、儀器艙和蓄電池組、水和氧氣槽及4條帶有觸地傳感器的著陸支架。上升段是登月艙主體,內(nèi)有宇航員座艙、生命維持系統(tǒng)、上升發(fā)動機、姿態(tài)控制火箭、燃料箱、電源通信系統(tǒng)及與指令艙對接用的過渡通道。 登月方案的確定,“雙子星座”計劃的完成,“土星計劃”,的實施和“阿波羅”飛船的定型;結束了前期準備工作,為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鋪平了道路。之二:太空中的日常生活失重失重是太空中最顯著也是最奇妙的環(huán)境因素。它會使人產(chǎn)生某些不適反應,也會使簡單的操作變得非常困難。不過它也會使航天員單調(diào)艱苦的生活充滿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給航天員帶來一

10、種全新的、奇妙的感受和體驗。行走人在地球上走,而航天員在太空里飄。人進入了太空,就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計),進入了一個無所謂上和下、幾乎沒有重力作用的世界。你可以輕松地飄來飄去,但你必須學會如何用手指的輕輕動作來控制好你的身體。比如只須用手指在艙壁上輕輕一點,你就能飄起來。如果有人用手指輕輕點你一下,你就會飛過整個機艙。你可以睡在天花板上。你必須習慣身體姿態(tài)的任何變化。你還必須對自己手、腳的位置特別小心,以免出現(xiàn)問題。服裝航天器入軌后,航天員便脫掉航天服,換上工作服。他們不用穿鞋,只穿襪子。航天員的工作服一般根據(jù)飛行時間長短來準備,有專門定做的,也有在商店買來的。工作服沒有固定的款式,

11、但最常見的是連身工作服,顏色可由航天員自選。航天員的服裝一般都是純棉制品。除工作服外,還有長袖和短袖運動上衣、運動短褲、短襪和半長筒襪??臻g站上的航天員一般都是要進行長期飛行的,所以工作服的種類和數(shù)量就較多。有長袖連身工作服、無袖連身工作服、防寒連身工作服、馬甲式連身工作服。航天飛機的航天員,在飛機入軌后一般會換上襯衫和短褲。在他們的褲褪上有帶鉤的尼龍條帶,以便放置餐盤和活動手袋。吃飯飛行中,每天進餐的次數(shù)、間隔時間、每餐食品量等都要根據(jù)航天員的生活、工作和鍛煉情況來合理安排。早期的航天食品均制成糊狀裝入軟管內(nèi),吃時像擠牙膏一樣。如今,在航天飛機上就餐,基本上與在地面上一樣。每人一個托盤當作餐

12、桌,把托盤放在腿上,用鉤刺式膠帶粘住,將食品盒嵌在托盤的凹槽里,即食食品則用托盤一角的鋼夾夾住。托盤上有一塊磁條,使餐具不致飛走。吃飯程序和餐具與地面上的大致相同。航天員也用叉子或勺子吃飯。這有賴于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喝水在容積小的飛船乘員艙里,飲用水常采用增壓式水箱貯存和供給。航天飛機的電力系統(tǒng)備有液氫和液氧供發(fā)電用,發(fā)電的副產(chǎn)品是水,供航天員飲用和備餐。在飛行中,航天員不能喝啤酒、葡萄酒或含酒精的果汁。在太空中喝水,不能采用我們在地面上常用的方式,而必須用吸管吸。此外,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喝水方式。因為在失重環(huán)境下,所有液體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自由飄浮在艙內(nèi)時都呈球狀。因此,航天員拿起一聽罐

13、狀飲料,可以將飲料往外擠,擠出的飲料迅速變成一個滾圓的小球,航天員可以飄迎過去,把它一口咽下。睡覺航天器里沒有床,因為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姿勢睡覺,但要用特制的睡袋。睡袋每人一個,內(nèi)襯可以更換。航天員將它固定在艙壁上或天花板上,然后鉆進去,拉上拉鏈。這樣既保暖又不會飄走。在太空中睡覺最有趣、最奇怪的一個現(xiàn)象是:人睡著了,兩臂卻會自己擺動。生理變化在飛行的頭幾天,航天員出現(xiàn)食欲減退,嗅覺和味覺敏感度降低,以及腹脹、排氣和打嗝等胃腸道不適反應。因此,航天飛機上備有各種香辣刺激的調(diào)味品供航天員選用。當然,這些調(diào)味品都是液體狀,裝在像眼藥水瓶一樣可擠壓的瓶子里。除此以外,航天員的外觀也發(fā)生了某些變

14、化。因為在失重環(huán)境中,人的各個脊椎之間會變得比較松弛,因而身高會有所增加,所以飛行時航天員穿的航天服都比平常訓練時穿的要長一些。只要你在失重環(huán)境里待上兩小時,血液就會平均分布到身體各個部位。你會發(fā)現(xiàn),腿變細了,上半身卻膨脹了,每塊肌肉都鼓鼓脹脹的,面部也腫脹了,長臉變成了圓臉,皺紋也不見了。(選自“載人航天科普”叢書之一超凡生活,大象出版社出版,有改動)2 擴讀材料之一:永不放棄航天夢 據(jù)新華社電(2003年2月4日11:36:51): 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失事震驚了全世界。這是世界航天事業(yè)的重大損失,遇難的7名宇航員是人類航天史上的英雄。盡管人們備感痛惜,這一挫折并沒有動搖人類進軍宇

15、宙的決心。進軍宇宙深處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總有一天必須走出自己的搖籃。宇宙航行是一項難度很大、非常復雜、風險很高的偉大事業(yè),必然要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我們應該看到,人類進入太空的歷史僅僅42年,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前進道路上的挫折。發(fā)生事故,需要找出事故原因,認真研究,改進設計,但是,人類不會放棄進軍宇宙的夢想。 自1957年蘇聯(lián)衛(wèi)星首次進入太空以來,世界航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取得了無比輝煌的成就。目前,人類派出的“偵察兵”各種行星際探測器幾乎拜訪了太陽系的各大成員,有的還飛出了太陽系。人類探測宇宙的先頭部隊宇航員早在1969年就踏上了月球。人類在開發(fā)近地空間方面已取得巨大

16、的經(jīng)濟效益。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各種空間實驗和各種宇宙探測成為人類進一步認識自然的有效手段。盡管1986年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給世界航天業(yè)蒙上一層陰影,但世界各國仍加緊研制載人航天技術。美國正在加緊研制第二代航天飛機空天飛機,空天飛機將能使人類進入太空像乘普通飛機一樣方便。此外,俄羅斯、歐盟、日本、印度和巴西等二些國家也都在加速發(fā)展自己的航天技術。最近幾年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發(fā)射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jīng)進入航天強國行列。同樣:我們堅信“哥倫比亞”號的失事不會阻擋人類進軍宇宙的步伐。 “哥倫比亞”號失事后,一些國家的政府紛紛表示他們的航天飛行計劃不會因“哥倫比亞”號的“災難性”事件而停滯不前

17、??茖W需要獻身精神,科學少不了挫折與失敗。歷史證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反而更加堅定了人類飛向浩瀚太空的決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人類還將重返月球,登上火星。我們相信,隨著世界航天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大規(guī)模開發(fā)宇宙的夢想必將實現(xiàn)。之二:人類首次登月 歷史化做瞬間的永恒 迄今為止,阿波羅登月是歷時最長、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最富傳奇性的人類對太空的探險行動。早在1957年就開始設想阿波羅登月計劃,經(jīng)過若干年科學、技術和財政支持的多方面綜合論證,1961年5月25日,美國正式宣布實施該項計劃。歷時10年多時間,于1972年12月底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參加阿波羅登月計劃的,除美國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外,先后有 1

18、20所高等學校、20000家工廠、400多萬人,耗去資金250億美元。在執(zhí)行阿波羅登月計劃的10年時間里,共進行了17次飛行試驗,包括6次無人亞軌道和地球軌道飛行、1次載人地球軌道飛行、3次載人月球軌道飛行、7次載人登月飛行(其中6次成功,1次失?。?。阿波羅重50噸、高25米,裝在高85米的土星V運載火箭上,合成高度達110米,相當于一座36層現(xiàn)代化大樓的高度。飛船由3部分組成。指揮艙高3.6米,最寬處近4米,約有一輛旅行車大??;服務艙長7.3米,內(nèi)裝飛船主要發(fā)動機、電源、水、氧以及儀器設備;登月艙高6.9米,直徑9.2米,重約16噸,分上升和下降艙段兩部分。土星V火箭由三級組成。第一級火箭工作2.5分鐘,可使飛船速度達每秒2.7公里。飛船飛到離地60公里高度時,第一級火箭脫落后墜入海洋中。接著第二級點火,第二級火箭點火后工作約6分鐘,飛船速度可達每秒6.8公里,當飛行高度達 180公里時,第二級火箭脫落,第三級火箭接著點火,工作約2分鐘,即起飛后12分鐘,飛船速度達到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進入地球軌道后,第三級火箭再啟動工作約5分鐘,使飛船達到每秒10.9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這時飛船逸出地球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