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醫(yī)目診圖-望面診病圖解-目診_第1頁
瑤醫(yī)目診圖-望面診病圖解-目診_第2頁
瑤醫(yī)目診圖-望面診病圖解-目診_第3頁
瑤醫(yī)目診圖-望面診病圖解-目診_第4頁
瑤醫(yī)目診圖-望面診病圖解-目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引用望面診病圖解之-望眼診病       黃帝內經(jīng)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于目。肝開竅于目。目的營養(yǎng)主要是肝血的供應。眼睛也是人體臟腑的反射區(qū),可以反映人體內臟或器官的病變。如果人體哪些臟腑或器官有病變,就會在眼睛上所對應的區(qū)域顯示出來。眼睛與人體的對應關系如下:一。 望眼診病法1.    雙目大小不一明顯者圖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腦血管病史。建議此人進入50歲之后應積極防治腦出血發(fā)生,應戒煙禁酒,勿過分勞累,保持心情開朗,控制情緒波動。一目是單眼皮,一目是雙眼皮圖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遺傳性

2、腦出血史。建議此人進入45歲后預防高血壓,禁煙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誘發(fā)腦卒中發(fā)生。2.   雙目鞏膜(白晴)上經(jīng)常有出血片,提示腦動脈硬化信號(圖2-3)3.  眼部外眥有較粗大血管彎曲,色深,提示易頭暈,失眠,心律不齊信號。4.   眼睛上部有色深,彎曲的血管,提示頸項痛信號(圖2-5) 5.  雙面黑晴有較大的紫色斑塊出現(xiàn),提示實質性腦出血史。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點病灶在腦左側;在右目,反映原出血點在腦右側。圖2-6為一44歲男性右眼眼像,該病人曾患有右腦枕葉出血。6.  雙目靠鼻梁內側白晴有一條波

3、浪狀毛細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頸椎增生,眩暈,血壓偏低或血壓不穩(wěn)定。見圖2-7,圖2-87.  雙目正上方如鐘表12點處有一兩條毛細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頭樣黑點著,提示此人頭部或身體某部位有受傷史。見圖2-9,圖2-108.   雙眼黑晴上方有較重的毛細血管直搗黑晴(圖2-11),提示肩關節(jié)疼痛信號。9.  雙面正下方如鐘表6點處有毛細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頭樣黑點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見于胃潰瘍。見圖2-12,圖2-13 。治脾胃病辯證須知:胃傷則飲食不化而厭食欲吐。脾傷則大便泄瀉而四肢困倦乏力。10.  雙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靜

4、脈怒張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如呈紅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嚴重(圖2-14) 望面診病圖解之-望眼診?。?)11.   雙眼上方如鐘表12點白晴處有“U”形毛細血管擴張者(圖2-15),多為腸,胃,肝惡變病先兆。 12.  雙目上方白晴處呈“一”字形毛細血管(圖2-16),提示肝,胃,腸有惡變病信號。13.   黑晴正上方有一條較粗的毛細血管(圖2-17),提示頭痛,肩痛信號。14.   在眼外眥三角區(qū)有深色的鉤狀或螺旋狀血管,提示子宮肌瘤信號(圖2-18)15.  

5、 雙目瞳孔大小不一相差明顯者,不呈圓形(圖2-19)提示脊髓結核,腦脊髓或梅毒疾患信號。16.     右目黑晴邊沿如鐘表7點處有一點狀凹陷者(圖2-20),提示慢性闌尾炎信號。17.   男性眼外眥三角區(qū)有較深的彎曲狀血管,提示前列腺炎信號(圖2-21,圖2-22)。 彭靜山教授根據(jù)內經(jīng)理論,十二經(jīng)脈與眼的關系,以及東漢時華佗的"觀眼識病"法所述:"目形類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麗東南而晚西北也。內有大絡穴,謂心、肺、脾、肝、腎、命門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細絡,莫知其數(shù)。皆懸貫于腦、下連臟腑、通

6、暢氣血往來,以滋于目,故凡病發(fā)則有形色絲絡顯見,而可驗內之何臟腑受病也"。從而得出了看白睛上的血絲來診斷全身疾病的方法。經(jīng)十多年來幾萬只眼睛的實踐,達到了只要扒開眼皮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經(jīng)、病程長短、病勢輕重、病情消長、病因寒熱虛實等。并且還可知疾病原發(fā)在某經(jīng),現(xiàn)在是否傳經(jīng),傳經(jīng)以后,原發(fā)的那經(jīng)是減輕還是加重,以及病的來龍去脈,預后轉歸等等,部可以在兩三分鐘內一目了然。彭教授這種神奇的觀眼識病法,主要用肉眼觀察在雙眼各區(qū)穴出現(xiàn)的血絲顏色(鮮紅、紫紅、深紅、紅中帶黑、紅中帶黃、淡黃、淺淡、暗灰等),形態(tài)(根部粗大、曲張、怒張、延伸分岔、隆起一條、模糊成片、垂露)的變化來判斷全身疾病。具

7、體分述如下。一、眼球的經(jīng)區(qū)劃分方法兩眼向前平視,經(jīng)瞳孔中點作一水平線并延伸過內外眥,再經(jīng)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線,平延伸過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為四個象限,再把每個象限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區(qū),即成四個象區(qū)、八個等區(qū)。此八個相等區(qū)就是八個經(jīng)區(qū)。左眼屬陰,陽生于陰,八區(qū)排列順序是順時針方向;右眼屬陽,陰生于陽,八區(qū)排列的順序是逆時針方向。但各區(qū)所代表的臟腑,左右相同。一區(qū)為肺、大腸;二區(qū)為腎、膀胱;三區(qū)為上焦(包括膈肌以上的胸、背部、胸脘內在臟器、頸項、頭面、五官和上肢);四區(qū)為肝、膽;五區(qū)為中焦(包括膈肌以下、臍以上、上腹部、腰背及其內在臟器);六區(qū)為心、小腸;七區(qū)為脾、胃;八區(qū)為下焦(包括臍水平以下、

8、小腹、腰骨氐、髂、臀、盆腔、生殖及泌尿系統(tǒng)和下肢)。各區(qū)所占的范圍,用時鐘計算為90分鐘。如左眼一區(qū)由10時30分至12時;右眼一區(qū)為7時30分至6時。余此類推。二、絡脈形色診法人的白睛(球結膜)上可見隱約縱橫交錯的絡脈,正常人的絡脈纖細而不明顯,尤其是兒童的眼球,如果沒有生過大病,則白睛青白潔凈,看不出絡脈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膚通過經(jīng)絡而傳到內臟,或由內臟外傳到皮膚,不論某一經(jīng)或幾個經(jīng)受病,都可從眼白睛上顯露出來。經(jīng)絡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經(jīng)直接或間接地都與眼睛聯(lián)系,經(jīng)絡在周身其它部位為肉眼所不能見,但球結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經(jīng)脈一經(jīng)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經(jīng)出現(xiàn),其殘痕與生長存。就像

9、肺結核癒后鈣化點似的永遠存在。一般歸納為白睛有七種形狀和八種顏色,如果某一區(qū)發(fā)現(xiàn)絡脈形態(tài)和顏色異常,則說明相應的臟器有疾病發(fā)生。(一)絡脈的形狀1.根部粗大由白睛邊緣處絡脈粗大,向前則逐漸變細。此種形狀多屬于頑固性疾病。2·曲張或怒張絡脈出現(xiàn)曲張,由根部延伸,中間轉折曲張,以致于怒張。為病勢較重。3·延伸絡脈由某一經(jīng)區(qū)傳到另一經(jīng)區(qū),則出現(xiàn)延伸現(xiàn)象。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經(jīng),又傳到了另一經(jīng)。4·分岔較多此種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時出現(xiàn)。說明病勢不穩(wěn)定而容易變化。5·隆起一條多屬六腑的病。觀眼識病,因鞏膜與結膜的絡脈深淺不同,五臟病多出現(xiàn)于深層,好

10、像絡脈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層,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6·模糊一小片此種絡脈多發(fā)生在肝、膽區(qū),肝郁癥、膽結石癥往往出現(xiàn)。7·垂露白睛絡脈下端像垂著一顆露水珠似的,如見于胃腸,多屬蟲積。(二)絡脈的顏色白睛上絡脈的色澤?;臼羌t色,但有濃淡明暗之不同。從這些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病程長短,寒熱虛實,預后轉歸,病情變化,可作為診斷及觀察療效的參考。1·鮮紅絡脈鮮紅,為新發(fā)病。屬實熱,病勢正在發(fā)展。2·紫紅絡脈如呈紫紅,說明病為熱盛。3·深紅絡脈深紅,主熱病且病勢加重。4·紅中帶黑絡脈紅中帶黑,主熱病入里。在上焦之間,病人多有神昏譫語。5

11、·紅中帶黃絡脈紅中帶黃,黃色于五行屬土,臟腑為脾胃,"胃為后天之原","有胃氣則生",為病勢減輕的征兆。6·絡脈淡黃白睛上出現(xiàn)絡脈顏色淡黃為病勢將癒的征兆。7·絡脈淺淡絡脈的顏色淺淡,是氣血不足,屬于虛證或寒證。虛證氣血不足,寒證氣血凝滯,絡脈的顏色淺淡。8·絡脈暗灰白睛上絡脈暗灰,屬于陳舊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然而由暗灰轉為淡紅是其舊病復發(fā)征兆。 絡脈形色診法人的白睛(球結膜)上可見隱約縱橫交錯的絡脈,正常人的絡脈纖細而不明顯,尤其是兒童的眼球,如果沒有生過大病,則白睛青白潔凈,看不出絡脈分布。若是生病

12、以后,或由皮膚通過經(jīng)絡而傳到內臟,或由內臟外傳到皮膚,不論某一經(jīng)或幾個經(jīng)受病,都可從眼白睛上顯露出來。經(jīng)絡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經(jīng)直接或間接地都與眼睛聯(lián)系,經(jīng)絡在周身其它部位為肉眼所不能見,但球結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經(jīng)脈一經(jīng)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經(jīng)出現(xiàn),其殘痕與生長存。就像肺結核癒后鈣化點似的永遠存在。一般歸納為白睛有七種形狀和八種顏色,如果某一區(qū)發(fā)現(xiàn)絡脈形態(tài)和顏色異常,則說明相應的臟器有疾病發(fā)生。 (一)絡脈的形狀 1.根部粗大由白睛邊緣處絡脈粗大,向前則逐漸變細。此種形狀多屬于頑固性疾病。 2·曲張或怒張絡脈出現(xiàn)曲張,由根部延伸,中間轉折曲張,以致于怒張。為病勢較重。 3

13、83;延伸絡脈由某一經(jīng)區(qū)傳到另一經(jīng)區(qū),則出現(xiàn)延伸現(xiàn)象。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經(jīng),又傳到了另一經(jīng)。 4·分岔較多此種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時出現(xiàn)。說明病勢不穩(wěn)定而容易變化。 5·隆起一條多屬六腑的病。觀眼識病,因鞏膜與結膜的絡脈深淺不同,五臟病多出現(xiàn)于深層,好像絡脈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層,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 6·模糊一小片此種絡脈多發(fā)生在肝、膽區(qū),肝郁癥、膽結石癥往往出現(xiàn)。 7·垂露白睛絡脈下端像垂著一顆露水珠似的,如見于胃腸,多屬蟲積。 (二)絡脈的顏色白睛上絡脈的色澤?;臼羌t色,但有濃淡明暗之不同。從這些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病程長

14、短,寒熱虛實,預后轉歸,病情變化,可作為診斷及觀察療效的參考。 1·鮮紅絡脈鮮紅,為新發(fā)病。屬實熱,病勢正在發(fā)展。 2·紫紅絡脈如呈紫紅,說明病為熱盛。 3·深紅絡脈深紅,主熱病且病勢加重。 4·紅中帶黑絡脈紅中帶黑,主熱病入里。在上焦之間,病人多有神昏譫語。 5·紅中帶黃絡脈紅中帶黃,黃色于五行屬土,臟腑為脾胃,"胃為后天之原","有胃氣則生",為病勢減輕的征兆。 6·絡脈淡黃白睛上出現(xiàn)絡脈顏色淡黃為病勢將癒的征兆。 7·絡脈淺淡絡脈的顏色淺淡,是氣血不足,屬于虛證或寒證。虛證氣血不

15、足,寒證氣血凝滯,絡脈的顏色淺淡。 8·絡脈暗灰白睛上絡脈暗灰,屬于陳舊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然而由暗灰轉為淡紅是其舊病復發(fā)征兆。白睛質地堅固,不透明,呈暗紅色,占眼球壁外層后5/6,其表層由一些纖細的纖維和彈性組織構成,含有較多的小血管,當軀體發(fā)生病變時,就可以通過這些血管表現(xiàn)出來。另外,覆蓋在鞏膜(即白睛)表面上有一層薄薄的膜,這就是球結膜,它表面非常光滑,比較松弛,薄而透明,因此,可透見下面的鞏膜。球結膜上亦有許多小血管,其形態(tài)、色澤可以反映軀體的病變。它與鞏膜上的血管區(qū)別點在于:球結膜血管在表層,相對浮淺、隆起、鮮艷;鞏膜血管在下層,顏色相對沉深、青紫、暗淡。在臨床中球結膜上

16、出現(xiàn)的血管訊號,表示病程短、新病;鞏膜上出現(xiàn)的血管訊號,表示病程長、久病。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則認為球結膜訊號提示病在腑,鞏膜訊號提示病在臟。(一)白睛診法的定位規(guī)律     白睛診法遵循著一定的定位規(guī)律,一般軀體上半部疾病應在瞳孔水平線以上體現(xiàn),軀體下半部疾病應在瞳孔水平線以下體現(xiàn);同理,瞳孔內側表現(xiàn)軀體內側疾病,瞳孔外側反映軀體外側病變。且左眼多主軀體左側疾病,右眼多主軀體右側疾病。另外,部分疾病在雙眼均可有表現(xiàn),軀體上部疾病可在瞳孔水平線以下得到表現(xiàn),軀體內側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側得到體現(xiàn)。我們討論的多為普遍性的東西,特殊的例外。(二)白睛診法的定性規(guī)律   

17、0; 白睛診斷疾病的性質,主要在于相應區(qū)域血管發(fā)生的形、色、態(tài)等的改變上。     1、從形態(tài)來看     (1)根部粗大:若見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屬頑固性疾病,病程較長,多有器官損害,如心臟病、慢性腎病等。     (2)曲張或怒張:若見相應區(qū)域血管呈怒張狀,多屬血瘀或病情較重、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指血絲很長,延伸到其他區(qū)域,多表示病情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疾病的擴散范圍,說明該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發(fā)展或轉變,如腰腿痛、上肢麻木、骨髓炎等。     (4)離斷:指延伸的血

18、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間突然中斷,也有的是被紅色瘀點分隔開,此征往往表示該部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或阻塞、狹窄等,常見于頸椎病、輸卵管閉塞、脈管炎等。     (5)分叉:白睛上的血管狀若樹枝樣分叉,表明該器官炎癥的播散、擴張或血液供應障礙等,如痔瘡,可以從血管分叉條數(shù)來判斷痔核的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絲淺表、明顯、紅活,多在球結膜上,表示該病為急病、新病,或者說為急性炎癥開始,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尿路感染等,多見此象。     (7)霧斑:即片狀青紫斑,象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屬于氣滯血瘀證(蟲積除外),多提示患者有該部位

19、的脹痛癥狀。如在肝區(qū)、膽區(qū)見此癥,多提示有肝氣郁結癥狀,見于女性還可以提示有乳房疾病,如乳腺小葉增生等。     (8)黑點: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點,或與霧斑相兼出現(xiàn),一般多屬血瘀癥,提示該病病程長,癥狀重,損傷大,如肝硬化,陳舊性損傷。若見于兒童,還要考慮是否有蟲積。     (9)黑圈:在觀察白睛時,我們還可以見到一種比黑點稍大的黑色圓圈,這不僅是一種嚴重瘀血證狀,而且還提示我們在其部位,已有包塊狀腫塊出現(xiàn),必須高度警惕,注意其他體征,并建議患者進一步檢查,以探明病情,排除可疑。     (10)螺旋形狀:如在白睛上見到螺旋形狀血管

20、,表明軀體內血液循環(huán)有較嚴重的障礙或者是氣滯血瘀、血流不暢,導致血絡掙扎延伸,臨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現(xiàn)象出現(xiàn)。部分癌癥病人也常見到此征。     (11)蜘蛛網(wǎng)狀:蜘蛛網(wǎng)狀血管,提示患者有風痰、有瘀。如哮喘病患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而造成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同時也由于長期哮喘,導致血管破裂、散亂等。     (12)葉脈狀:即血絲象樹葉莖脈狀分支,表示體內嚴重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或者是體內瘀血征,臨床上癌癥病人多見此狀。     (13)橫行血絲:即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橫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半部血絲呈縱行,向瞳

21、孔方向縱行走向。如呈橫行血絲走向,則多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統(tǒng)或其他方面的嚴重病變。     (14)貫瞳:即指血絲延伸進入黑睛,或穿過黑睛,俗稱赤脈貫瞳。其中又以1條赤脈為病輕,23條赤脈為病重:又以赤脈不穿過瞳神為病緩,穿過瞳神為病急。臨床上見到此象,多屬淋巴系統(tǒng)嚴重病變。 2、從顏色來看     (1)鮮紅:多為新病、急病、熱病。     (2)紫紅:多為邪熱入營,灼津為痰,灼血為瘀。     (3)深紅:表示癥狀加重、加深,也表示病情惡化。還有的是病邪由表傳里,入中臟腑的表現(xiàn)。一般此象若出現(xiàn)于球結膜上為腑病,若出

22、現(xiàn)于鞏膜上則為臟病。臨床多見于邪盛正未虛,邪正相爭的階段。     (4)紅中帶黑:多為新病久治不愈,和里化熱,熱熾血滯,瘀血內生。一般表示病程長,瘀血重,邪熱盛,正氣未虛之象。     (5)紅中帶黃:黃為胃氣的象征,亦為瘀血化解后的表現(xiàn)。紅中帶黃,提示病情好轉,病勢減輕。     (6)血絲淡黃:為病情將愈之象,或該病已愈。如果血絲色淡黃略紅,表明病情雖好轉,但尚有余熱未清。     (7)淺淡:血絲淺淡屬虛證、寒證,提示機體相應臟腑的氣血不足、寒凝氣滯、血行不暢。部分血絲淺淡亦屬正常現(xiàn)象。兩者區(qū)別在于:病變者

23、,血絲多而亂;正常者,血絲少而直。     (8)暗灰:為陳舊性病灶。多見于肺結核、肝炎、蟲斑等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其表現(xiàn)多在鞏膜上,因鞏膜上的血管,發(fā)生變化后,由于疾病重、時間長、損害大,故血管變化后不易復原,從而長期留下“烙印”,臨床僅能提供參考。 3、白睛診傷     白睛診傷是瑤族地區(qū)廣泛流傳的診斷方法。它能在患者沒有自覺癥狀的情況下,根據(jù)患者眼睛鞏膜或球結膜血管的形態(tài)、顏色變化,來診斷受傷部位、疼痛性質及發(fā)病時間等情況。它主要是觀察白睛上的“損傷點”來判斷傷勢。所謂損傷點,是患者在無眼疾或無眼部自覺癥狀時,白睛見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

24、瘀血點。該點必須在血管末端,瘀血點顏色較黑,如針尖大小。有此損傷點,則提示體內有傷。如果瘀血點不在血管末端,或在血管旁,或在血管中部,均無診傷價值。瘀血點的顏色和形狀等變化,可以反映傷損的輕重程度與性質。如傷氣、傷血、或氣血兩傷等。     (1)白睛診傷定位     白睛診傷定位總的原則為:損傷點出現(xiàn)在左眼者,為身體左側有傷;在右眼者,為身體右側有傷。損傷點在瞳孔水平線以上的,提示傷在臍水平線以上,如腰背、上肢、肩周、頭面等,其中腰部損傷點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內側,瘀血點多偏向外側。損傷點出現(xiàn)在瞳仁水平線以下者,則主要反映臍水平線以下的下半身,如雙下肢、

25、骨盆。下肢的血絲相對上肢長,且多超過瞳仁水平線,并多偏向瞳仁外側,也有的表現(xiàn)血絲分叉或中斷跳躍現(xiàn)象。特殊的是眼睛正下方,即白睛6時處,還可反映胸骨的內傷,且傷在乳頭上方者,瘀血點居中;傷在乳頭上內側、胸骨旁者,瘀血點偏于內側;傷在乳頭上方外側;傷在胸骨柄兩側者,則呈“丫”形血絡分叉,瘀血點在于分叉的末梢。另外,損傷點出現(xiàn)在眼的外側,按瘀血點上下排列次序,分別表示腋后線部、腋中線部、腋前線部受傷。如果損傷點出現(xiàn)在眼白睛的內側,則提示對側胸脅受傷。     (2)白睛診傷定性     如果損傷點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表明傷在氣分(傷輕),若色黑而沉著,形如芝麻者,表明傷在血分(傷重);若損傷點色黑點圓,周圍又有片狀如云彩樣淺淡斑,呈不規(guī)則的暈狀者,表明氣血兩傷。另外,血絲彎曲如蛇行(或螺旋)狀,表明有較劇烈的疼痛。同一條血絲,若粗細不一,雖無瘀血點在其末端,亦可表明有傷。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現(xiàn)藍黑點或藍黑斑,為蛔蟲癥。具體地說:如見白睛上毛細血管的頂端和旁邊,呈現(xiàn)有青黑色或藍黑色圓形的斑點,約有針頭至綠豆大小,斑的界限多清晰,少有模糊,可多可少,不突出白睛面。如果斑大,表示寄生的是成蟲;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