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檢查方法講義_第1頁
止凝血檢查方法講義_第2頁
止凝血檢查方法講義_第3頁
止凝血檢查方法講義_第4頁
止凝血檢查方法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醫(yī)科大學 教育部 出血:血液自血管流出或由血管壁滲出的現(xiàn)象(自發(fā)性與繼發(fā)性) 病因:血管壁病變 凝血因子缺乏 抗凝物質(zhì)過多 血小板質(zhì)量異常 血液循環(huán)障礙 一.止血、凝血和纖溶機制正常止血有賴于完整的血管壁,有效的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的平衡止血:血管損傷軸突反射局部血管收 縮血流緩慢血小板粘附聚集與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凝血: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形成(二系統(tǒng)三階段)一).血管壁的作用1.血管的收縮血小板釋放血栓烷A2(TXA2); 5-HT;內(nèi)皮素;血管緊張素的作用)2.血小板的激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使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膠原)3.凝血系統(tǒng)的激活(因子;TF啟

2、動內(nèi)外凝血系統(tǒng)的作用)4.局部血粘度的增高二).PLT的作用釋放多種BPC因子特別是PF3吸附血漿中的凝血因子(等)激活凝血因子分三個時相聚集PLT第一相聚集:血管受損激活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經(jīng)vWF介導(dǎo)粘附于膠原組織,激活GPb/a經(jīng)FG介導(dǎo)相互聚集,呈可逆反應(yīng)。PLT第二相聚集:ADP+凝血酶激活PLT,PLT釋放ADP、ATP、5-HT等加速PLT聚集,形成白色血栓,起初期止血作用;同時激活的PLT暴露出Fa、a的特異性受體,加速凝血酶原的激活;Fa、a也結(jié)合于PLT受體上,加速凝血酶的形成,更進一步促進PLT聚集;PLT釋放的TXA2、5-HT使血管收縮,PLT收縮蛋白可使纖

3、維蛋白網(wǎng)收縮,使血栓更堅固三)凝血因子的作用1.參與血凝的因子: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組織因子;:鈣離子;:易變因子;:穩(wěn)定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血漿凝血活酶成份;:斯-普因子;:血漿凝血活酶前質(zhì);:哈格曼因子;13因子: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2.瀑布學說:二系統(tǒng)1).外源性凝血途徑:因子到因子a被激活過程:組織損傷 釋放 纖維蛋白形成。參與因子少,反應(yīng)快,是血液凝固時首先啟動的途徑。2).內(nèi)源性凝血途徑:因子被激活到因子a形成纖維蛋白的過程,參與因子多,反應(yīng)時間長三階段1).凝血活酶形成期:外源性凝血活酶:組織損傷(,Ca+作用) a- Ca+ a a- Ca+-PF3(凝血活酶)內(nèi)源性凝血

4、活酶:血管破裂膠原纖維暴露接觸aa(Ca+)a(PF3,Ca) a-PF3-Ca+- a(,PF3,Ca+) a- Ca+-PF3(凝血活酶)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凝血活酶作用)凝血酶a3.共同途徑:因子被激活到纖維蛋白形成的過程四).抗凝血系統(tǒng)的作用1.細胞的抗凝作用:肝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2.體液的抗凝作用.抗凝酶(AT):AT的活性中心與凝血酶或因子a等以1:1比例形成復(fù)合物,使后者失去活性.蛋白C系統(tǒng)(PC):包括PC,PS,TM及APCI,作用是滅活a,a因子和激活纖溶系統(tǒng).其他抗凝物: 1-AT, 2-M,TFPI等抑制或滅活絲氨酸蛋白酶.五).纖蛋白溶解系統(tǒng)1.纖溶酶原

5、PLG激活物:t-PA,u-PA, a,K及凝血酶等,作用是使PLG轉(zhuǎn)變?yōu)镻L2.PL:一種絲氨酸蛋白酶,能降解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水解凝血因子及補體等3.PL的抑制物:a2-PI, a2-AP等 二. 實驗室檢查一).血管壁檢測1.CRT:束臂試驗:檢測血管壁的完整性和脆性,與其結(jié)構(gòu)和功能,PLT的量和質(zhì),血漿vWF有關(guān)參考值:MEN5;WOMEN OR CHRILDREN4MIN為異常延長:PLT減少;PLT功能異常;缺乏凝血因子;血管異常;藥物影響3. vWF:Ag檢測:免疫火箭電泳法降低:見于vWD;增高:見于血栓性疾病4.血漿6-酮-前列腺素F1a測定采用酶聯(lián)法,減低見于血栓性疾病

6、.5.血漿血栓調(diào)節(jié)蛋白抗原(TM:Ag)測定:增高見于DM,DIC,TTP,SLE等6.血漿內(nèi)皮素(ET-1)測定:增高見于心梗,高血壓,高脂血癥等二).PLT檢測1.PLT計數(shù)原理:用草酸銨稀釋血液,鏡下目視法計數(shù)PLT意義:2.PLT表面Ig及補體的測定3.血塊收縮試驗(CRT)4.PLT聚集試驗5.PLT粘附試驗6.PLT第三因子試驗三).凝血因子檢測1.CT:少用,由APTT替代,反映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各因子狀況2.APTT: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篩選試驗;正常:32-43秒3.PT: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各凝血因子的篩選試驗4.Fg:Clouse法測定5.STGT及糾正試驗6.其他血漿因子的測定四).生

7、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質(zhì)檢測1.AT-:A測定2. AT-:Ag測定3.復(fù)鈣交叉試驗(CRT)4.血漿肝素測定五).纖溶活性檢測1.ELT2.3-P試驗3.凝血時間測定(TT)4.D-二聚體測定六).血液流變學檢測 血液粘度測定,包括全血粘度(blood viscosity);血漿(plasma viscosity)粘度;紅細胞變形性測定以及紅細胞電泳時間測定,對了解血液的流動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變化,研究微循環(huán)障礙的原因,診斷和防治血栓性疾病有重要意義 三.檢測項目的選擇和應(yīng)用一).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1.篩選試驗:選用PLT及BT試驗:4種情況2.診斷試驗二).凝血因子缺

8、乏所致出血性疾病1.篩選試驗:選用APTT及PT試驗:4種情況2.診斷試驗三).纖溶蛋白溶解綜合征1.篩選試驗:選用FDP及DD試驗:4種情況2.診斷試驗四).血栓前狀態(tài)1.篩選試驗:選用APTT及PT試驗;PLT試驗等2.特異試驗五).抗栓治療的監(jiān)測1.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監(jiān)測2.口服抗凝劑的監(jiān)測3.溶栓治療的監(jiān)測 三大常規(guī)檢驗一、血常規(guī)檢驗 血細胞(RBC、WBC、PLT) 有形成份血液 血塵 血漿蛋白 固體成份(8%-9%) 無機鹽 血漿(55%) 非蛋白氮 水血量占人體 78%體重;PH值:7.357.45 ;粘度:45;比重:1.0501.060. 血液采集血液采集:1.毛細血管

9、采血法.2.靜脈采血法.抗凝劑:EDTA血細胞檢驗血細胞檢驗1.RBCRBC來源來源:骨髓紅系干細胞 原紅 早紅 早幼紅 網(wǎng)織紅 成熟紅參考范圍:男:45.51012/L 女:3.55 1012/L 新生兒:67 1012/L 臨床意義: 2.Hb 珠蛋白Hb的組成: Fe2+ 亞鐵血紅素 原卟啉Hb測定方法:氰化高鐵Hb測定法Hb正常參考范圍:男:120160g/l女:110120g/l 新生兒:170200g/l臨床意義 紅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1.大小異常:小紅細胞、大紅細胞、巨紅細胞、紅細胞大小不均2.形態(tài)異常:球形細胞、橢圓形細胞、口形細胞、靶形細胞3.染色反應(yīng)異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

10、多色性4.結(jié)構(gòu)異常:嗜堿性點彩、Howell-Jolly小體、Cabot環(huán)、有核紅細胞 二白細胞計數(shù)三1.來源 粒細胞:中性、嗜酸、嗜堿四2.分類: 白細胞 單核細胞 五 淋巴細胞:T、B3.參考范圍4.臨床意義:中性粒細胞左移:中性粒細胞右移: 三. 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 1.參考范圍 2.臨床意義四.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1.參考范圍 2.臨床意義五.血細胞比容測定和紅細胞有關(guān)參數(shù)的應(yīng)用1.Hct2.MCHC3.MCH 4.MCV 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5.RDW-CV 臨床意義 尿液檢驗標本收集:1.首次晨尿:蛋白細菌管型HCG2.隨機尿:RTAMS3.空腹尿:GLU4.12小時尿:ADDIS計數(shù)5.1小時尿:1小時尿沉渣6.24小時:尿化學7.中段尿:細菌 尿保存尿液理化檢驗:1.顏色 2.尿量(多尿少尿無尿) 3.氣味 4.PH 5.比重化學檢驗:1.尿蛋白2.尿糖 3.酮體4.尿膽紅素與尿膽原 5.尿亞硝酸鹽 6.尿隱血7.尿白細胞顯微鏡檢查:1.細胞 2.管型 3.結(jié)晶 4.病原體尿細胞計數(shù)其它檢驗:1.尿紅細胞形態(tài)2.尿微量蛋白 3.尿電解質(zhì)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