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的適應癥_第1頁
針灸的適應癥_第2頁
針灸的適應癥_第3頁
針灸的適應癥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時間: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針灸的適應癥、禁忌癥、注意事項及呈現(xiàn)異常情況 的處置之阿布豐王創(chuàng)作時間: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針灸的適應癥:針灸療法適用于:中風病、腦動脈硬化癥、頭暈、小兒麻痹、失 眠、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綜合癥、面神經(jīng)麻痹、三叉神經(jīng)痛、肋 間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性頭痛、坐骨神經(jīng)痛、肩周炎、頸、腰椎肥年 夜、腰痛、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jié)炎、便秘、腹瀉、胃痛、呃 逆、尿潴留、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落枕、濕疹、皮膚搔癢、牙痛、 慢性鼻炎等各種急慢性疾病針灸的禁忌癥:1 .部位禁忌:重要臟器部位不成針 ,年夜血管所過之處應禁刺,重 要關節(jié)部位不宜針刺2 .胸穴禁忌:孕婦禁針合谷、三陰交、缺盆以及腹部、

2、腰舐部臉 穴,小兒禁針岡會,女子禁針石門3 .病情危重預后不良的禁針4 .年夜怒,年夜驚,過勞,過饑,過渴,醉酒等禁針現(xiàn)代研究彌補禁忌:1 .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 盡量采用臥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輕2 .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舐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3 . 小兒因不配合, 一般不留針 . 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 啞門穴等禁針4 .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 損傷后不容易止血者,不宜針刺5 . 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6 . 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 , 尿

3、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 禁用直刺 ,防止誤傷重要臟器7 . 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 但其實不是萬能, 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 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納綜合治療, 才華更有利于病人 , 也可充沛發(fā)揮針灸的作用針灸的注意事項:1. 饑餓患者不宜針刺 , 若需針刺 , 應取穴少 , 輕刺為宜;過飽者不宜針刺 , 若需針刺 , 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年夜汗、年夜出血及年老體弱者, 針刺手法宜輕;劇烈運動后不宜馬上扎針婦腹部、腰骶部不宜針刺 , 有引產(chǎn)作用的穴位(合谷、三陰交、至陰)慎用 , 懷孕三月以內(nèi) , 下腹不針 , 三月以后 , 上、下腹均不針3. 嬰兒頭部及局部皮

4、膚有疤痕、潰爛者均不宜針刺4. 胸、背穴位應斜刺和淺刺 , 有重要血管均不宜深刺和作年夜幅度的提抽、捻轉、針刺時病人不要轉動體位5. 原因不明或突然發(fā)生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 前胸、后背、頭部的穴位應慎用 , 四肢部位的穴位亦不宜采納重瀉法6. 不要吹涼風, 忌食辛辣安慰食物還有牛羊肉 , 不要用涼水洗治療處 , 用溫水洗后干毛巾擦干 , 注意休息 , 增加營養(yǎng)7. 使用火針深刺時, 必需避開血管與內(nèi)臟, 以防發(fā)生不良后果呈現(xiàn)異常情況的處置:1. 暈針:拔針 - 平臥 - 喝溫開水 - 掐人中 - 心肺復蘇2. 滯針:不能強行拔針, 應在針刺部位推拿, 放松肌肉后, 再緩慢出針;有機纖維環(huán)繞糾

5、纏的應, 還要旋轉針體后再出針3. 彎針:不能強行拔針, 應在針刺部位推拿, 放松肌肉后, 再緩慢出針;有機纖維環(huán)繞糾纏的應, 還要旋轉針體后再出針4. 斷針:雙指按針孔四周 , 用鑷子取針;如無法取出 , 應該馬上通過外科手術取出5. 針后異常感:如有紅線或白線沿經(jīng)絡循行、抽搐、皮疹、肚皮青紫等 , 應拔針 - 按壓針孔 3 分鐘后囑咐患者平臥6. 氣胸:用消毒紗布按壓針孔 , 送急診7. 血腫 : 如果是微量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塊青紫 , 一般無需處置, 可自行消退 . 若面積較年夜, 陪伴疼痛 , 可先做冷敷止血, 再做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 直至瘀血消散吸收艾灸的適應癥及禁忌癥艾灸的適應癥

6、:艾灸的適應癥包括: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風濕性關節(jié)炎、冠心病、高血壓病、肥胖病、慢性潰瘍性時間: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時間: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結腸炎、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風、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面肌痙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慢性腎炎、頸椎病、腰扭傷、骨關節(jié)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年夜癥、子宮脫垂、習慣性流產(chǎn)、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jīng)、慢性盆腔炎、嬰幼兒腹瀉、小兒厭食癥、小兒遺尿癥等艾灸的禁忌癥:1 .顏面部、心前區(qū)、年夜血管和關節(jié)活動處不成用瘢痕灸2 .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如啞門、風府、天柱、頭臨泣、頭維、絲竹空、攢竹、睛明、迎香、人迎、淵液、乳中等3 .婦女妊

7、娠期、腰舐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4 .對外感熱病、陰虛內(nèi)熱及邪熱熾盛的病人一般不宜施灸5 .患者過勞、過飽、過饑、年夜渴、年夜驚、年夜恐、年夜怒之 時禁灸6 .病證禁灸:病在三陽不宜灸,陰虛內(nèi)熱者不宜灸,表證不宜灸,溫 熱病不宜灸,濕熱病不宜灸等呈現(xiàn)異常情況的處置:呈現(xiàn)灸泡:用消毒后的針刺破水泡 -用醫(yī)用棉簽或棉球吸干水泡 中的滲出液-呵護灸泡處的皮膚,防止衣服摩擦.罐療的適應癥及禁忌癥罐療的適應癥:1 .風濕痹痛及各種神經(jīng)麻痹2 .感冒、痰飲、咳喘3 .胃脫痛、腹痛、腰背痛4 .癰瘡瘍初起未潰罐療的禁忌癥:1 .因全身發(fā)熱而引起的頭痛、頭目昏重、抽搐、痙攣者2 .各種皮膚病及潰瘍患者3 .肌肉瘦削或露骨不服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