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1.gif)
![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2.gif)
![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3.gif)
![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4.gif)
![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fdcb7d6f-ef2b-4b8a-88a5-c6cdbb9e219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JGJ142-2004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guī)程前 言 本規(guī)程是根據建設部建標<2002>84號文件“關于印發(fā)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設城建、建工行業(yè)標準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為主編單位,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而成。 本規(guī)程主要由以熱水為熱媒和以發(fā)熱電纜為熱源的,地面輻射供暖工程中的設計、材料選擇、施工、調試驗收等幾方面內容組成。 第一章總 則
2、 第1.1.1條為了規(guī)范地面輻射供暖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工作,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和保證工程質量,特制定本規(guī)程。 第1.1.2條本規(guī)程適用于新建的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內,以熱水為熱媒或以發(fā)熱電纜為熱源的,地面輻射供暖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 第1.1.3條進行地面輻射供暖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時,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規(guī)范等的規(guī)定。
3、0; 第二章術 語 第2.1.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low 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以溫度不高于60的熱水為熱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層中的加熱管內循環(huán)流動,加熱整個地板,通過地面以輻射和對流的熱傳遞方式向室內供熱的一種供暖方式。 第2.1.2條分、集水器(manifold)
4、160; 水系統(tǒng)中,用于連接各路加熱管供、回水的配、集水裝置。 第2.1.3條面層(surface course) 建筑地面直接承受各種物理和化學作用的表面層。 第2.1.4條找平層(toweling course) 在墊層或樓板面上進行抹平找坡的構造層。 第2.1.5條隔離層(isolating course)
5、;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種液體或地下水、潮氣透過地面的構造層。 第2.1.6條填充層(filler course) 在絕熱層或樓板基面上設置加熱管或發(fā)熱電纜用的構造層,用以保護設備并使地面溫度均勻。 第2.1.7條絕熱層(insulating course) 用以阻擋熱量傳遞,減少無效熱耗的構造層。 第2.1.8條防
6、潮層(moisture proof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基或樓層地面下潮氣透過地面的構造層。 第2.1.9條伸縮縫(expansion joint) 補償混凝土填充層、上部構造層和面層等膨脹或收縮用的構造縫。 第2.1.10條鋁塑復合管(polyethylene-aluminum compound pipe) 內層和外層為交聯(lián)聚乙烯或聚
7、乙烯、中間層為增強鋁管、層間采用專用熱熔膠,通過擠出成型方法復合成一體的加熱管。根據鋁管焊接方法不同,分為搭接焊加對接焊兩種形式,通常以XPAP或PAP標記。 第2.1.11條聚丁烯管(polyebutylene pipe) 由聚丁烯1樹脂添加適量助劑,經擠出成型的熱塑性加熱管,通常以PB標記。 第2.1.12條交聯(lián)聚乙烯管(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pipe) 以密度大
8、于等于0.94g/cm3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適量助劑,通過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線型的大分子交聯(lián)成三維網狀的大分子結構的加熱管,通常以PE-X標記。按照交聯(lián)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過氧化物交聯(lián)聚乙烯(PE-Xa)、硅烷交聯(lián)聚乙烯(PE-Xb)、電子束交聯(lián)聚乙烯(PE-Xc)、偶氮交聯(lián)聚乙烯(PE-Xd。) 第2.1.13條無規(guī)共聚聚丙烯管(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pipe) 以丙烯和適量乙烯的無規(guī)共聚物,添加適量助劑,經擠出成型的熱塑性加熱管。通常以PP-
9、R標記。 第2.1.14條嵌段共聚聚丙烯管(polypropylene block copolymer pipe) 以丙烯和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適量助劑,經擠出成型的熱塑性加熱管。通常以PP-B標記。 第2.1.15條耐熱聚乙烯管(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ipe) 以乙烯和辛烯共聚制成的線性中密度乙烯共聚物,添加適量助劑,經擠出
10、成型的一種熱塑性加熱管。通常以PE-RT標記。 第2.1.16條黑球溫度(black globe temperature) 由黑球溫度計指示的溫度數值,習慣上也稱實感溫度。 第2.1.17條發(fā)熱電纜(Heating cable) 以供暖為目的、通電后能夠發(fā)熱的電纜,通常由發(fā)熱導線、絕緣層、接地屏蔽層和外鞘等部分組成。 第2.1.18條發(fā)熱電纜地面輻
11、射供暖(Heating Cable floor radiant heating) 將外表面允許工作溫度上限為65的發(fā)熱電纜埋設在地板中,以發(fā)熱電纜為熱源加熱地板,以溫控器控制室溫或地板溫度,實現地面輻射供暖的供暖方式。 第2.1.19條發(fā)熱導線(heating conductor) 發(fā)熱電纜中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金屬線。 第2.1.20條絕緣層(Insulation of a cable)
12、0; 發(fā)熱導線之間或發(fā)熱導線與接地屏蔽層之間的絕緣材料層。 第2.1.21條接地屏蔽層(Screen) 包裹在發(fā)熱導線外并與發(fā)熱導線絕緣的金屬層。其材質可以是編織成網或螺旋纏繞的金屬絲,也可以是螺旋纏繞或沿發(fā)熱電纜縱向圍合的金屬絲或金屬帶。 第2.1.22條外鞘(Sheath) 保護發(fā)熱電纜內部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如腐蝕、受潮等)的電纜外殼層。
13、60; 第2.1.23條室溫溫控器(Thermostat with room sensor) 能夠感應房間空氣溫度,用以調節(jié)房間所需溫度的一種自動控制裝置。 第2.1.24條地溫溫控器(Thermostat with floor sensor) 能夠感應地板溫度,加以控制調節(jié)的一種自動控制裝置。 第2.1.25條雙溫溫控器(Thermostat with air &
14、 floor sensors) 能夠同時感應房間空氣溫度和地板溫度,加以控制調節(jié)的一種自動控制裝置。 第2.1.26條固定卡子(Tube clamps) 將加熱管或發(fā)熱電纜直接固定在絕熱層上的塑料卡釘。 第2.1.27條扎帶(fixing) 將加熱管或發(fā)熱電纜固定在木格柵或鋼絲網上的固定帶 第三章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設計
15、 第1節(jié)一般規(guī)定 第3.1.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供、回水溫度應由計算確定。民用建筑供水溫度宜采用35-50,不應超過60,供、回水溫差宜小于或等于10。 第3.1.2條采用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方式時,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應符合表3.1.2的規(guī)定。 表3.1.2 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 區(qū)域特征 適宜范圍 最
16、高限值 人員經常停留區(qū) 24-26 28 人員短期停留區(qū) 28-30 32 無人停留區(qū) 35-40 42 浴室及游泳池 30-33 33 第3.1.3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工作壓力,不宜大于0.8MPa;建筑物高度超過50m時,宜豎向分區(qū)設置。 第3.1.4條無論采用何種熱源,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熱媒的
17、溫度、流量和資用壓差等參數,都應和熱源系統(tǒng)相匹配;同時熱源系統(tǒng)應設置相應的控制裝置,滿足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運行與調節(jié)的需要。 第3.1.5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內容和深度, 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圖設計文件應以施工圖紙為主, 包括:圖紙目錄、設計說明、 加熱管布置平面圖、分、集水器、地面構造圖等內容; 2. 設計說明中應詳細說明供暖室內、外計算溫度、熱源及熱媒參數、加熱管技術數據、規(guī)格(公稱外徑X壁厚);標明使用的
18、具體條件如工作溫度、工作壓力以及絕熱層材料的導熱系數、容重(密度)、規(guī)格、厚度等; 3. 平面圖中應繪出加熱管道的具體布置形式,標明敷設間距、各環(huán)路編號、加熱管的管徑、計算長度等。 第2節(jié)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地面構造作法 第3.2.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地面結構,宜由基層(樓板或與土壤相鄰的地面)、找平層、絕熱層(上部敷設加熱管)、伸縮縫、填充層和地面層組成??蓞⒁姼戒汚。 1. 當工程
19、允許地面按雙向散熱進行設計時,各樓層間的樓板上部可不設絕熱層。 2. 與土壤相鄰的地面,必須設絕熱層,絕熱層下部應設置防潮層。直接與室外空氣相鄰的樓板,也必須設絕熱層。 3. 對于潮濕房間如衛(wèi)生間、游泳館等,在填充層上部應設置隔離層。 第3.2.2條采用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方式時,宜優(yōu)先采用熱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為面層。 第3.2.3條當面層采用帶龍骨的架空木地板時,加熱管應敷
20、設在木地板下部、龍骨之間的絕熱層上,這時可不設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層。 第3.2.4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絕熱層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時,其厚度不應小于表3.2.4規(guī)定值,若采用其它隔熱材料時,可根據熱阻相當的原則確定厚度。 表3.2.4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絕熱層厚度(mm) 樓層之間樓板上的絕熱層 20 與土壤或室外空氣相鄰的地板上的絕熱層 40 第
21、3.2.5條在與內外墻、柱及過門等垂直部件交接處應敷設不間斷的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應小于20mm,伸縮縫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當地面面積超過30或邊長超過6m時,應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宜小于8mm,伸縮縫宜采用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內滿填彈性膨脹膏。 第3.2.6條填充層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徑不宜大于12mm。填充層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如地面荷載大于20KN/m2時,應會同結構設計人員采用加固措施。 第3節(jié)地
22、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供暖熱負荷的計算 第3.3.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熱負荷,應按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019)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計算。 第3.3.2條計算全面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耗熱量時,室內計算溫度的取值應降低2,或取計算總耗熱量的9095。 第3.3.3條局部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耗熱量,可按整個房間全面輻射供暖所算得的耗熱量乘以該區(qū)域面積與所在房間面積的比值和表3.3.3中所規(guī)定的附加系數確定。
23、 表3.3.3 局部輻射供暖熱負荷的附加系數 供暖區(qū)面積與房間總面積比值 0.55 0.40 0.25 附 加 系 數 1.30 1.35 1.50 第3.3.4條進深大于6m的房間,宜以距外墻6m為界分區(qū),分別計算供暖熱負荷和進行加熱管布置。 第3.3.5條敷設加熱管的建筑地面,不應計算地面的傳熱損失。 第3.3.6條計算低溫
24、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熱負荷時, 不考慮高度附加。 第3.3.7條采用集中供暖分戶熱計量或分戶獨立熱源的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的系統(tǒng),應考慮間歇供暖和戶間傳熱等因素,宜對計算的熱負荷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第4節(jié)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地面散熱量 第3.4.1條單位地面面積的散熱量q (W/)應按下式計算:
25、160; q=qf + qd 單位地面面積輻射傳熱量: qf=5x108<(tpj +273)4-( AUST+273)4> 單位地面面積對流傳熱量: qd=(tpj-tn)n 式中:tpj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 AUST室內非加熱表面的面積加權平均溫度();(詳見附錄B)
26、; 常數,向上傳熱時,2.17; 向下傳熱時, =0.14; n指數,向上傳熱時,n1.31; 向下傳熱時, n=1.25; tn室內計算溫度()。 第3.4.2條確定地面所需的散熱量時, 應將第三節(jié)計算的房間供暖熱負荷扣除來自上層地板向下的散熱量。 第3.4.3條單位地面面積所需的散熱量應按下式計算: q x
27、QF 式中: qx 單位地面面積所需的散熱量 (W/); Q 房間所需的地面散熱量 (W); F 敷設加熱管的地面面積 ()。 第3.4.4條確定地面散熱量時, 必須校核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 確保其不高于表3.1.3的最高限值;否則應改善建筑熱工性能或設置其它輔助供暖設備,減少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負擔的熱負荷。tpj與單位地面面積所需散熱量之間,近似關系為:
28、; tpj=tn+9 (qx/100) 0.909 式中:tn室內計算溫度(); qx 單位地面的散熱量,W/。 第3.4.5條熱媒的供熱量,應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熱量和向下層或向土壤傳熱的熱量損失。 第3.4.6條地面散熱量應考慮家俱及其它地面覆蓋物的影響。 第3.4.7條單位地面面積的散
29、熱量和向下傳熱的熱損失,均應通過計算確定。 注: 當加熱管采用PE-X管或PB管、外徑為20mm、填充層厚度為50mm、絕熱層厚度20mm和供回水溫差10時,不同加熱管間距、平均水溫和室內空氣溫度條件下,單位地面面積散熱量及向下傳熱的熱損失,可按附錄B選用。第5節(jié)加熱管系統(tǒng)設計 第3.5.1條在住宅建筑中,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應按戶劃分系統(tǒng),配置分、集水器;戶內的各主要房間,宜分環(huán)路布置加熱管
30、。 第3.5.2條連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徑各環(huán)路加熱管的長度宜盡量接近,并不宜超過120m。 第3.5.3條加熱管的布置,應根據保證地面溫度均勻的原則,選擇采用回折型(旋轉型)、平行型(直列型),詳見附錄C。 第3.5.4條加熱管的敷設管間距,應根據地面散熱量、室內空氣設計溫度、平均水溫及地面?zhèn)鳠釤嶙璧韧ㄟ^計算確定。 第3.5.5條加熱管的選擇,應按供暖系統(tǒng)實際設計壓力和管材的許用設計環(huán)應
31、力選用,選擇方法可參照附錄D。 第3.5.6條加熱管內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 第6節(jié)分、集水器及附件的設計 第3.6.1條每環(huán)路加熱管的進、出水口,應分別與分、集水器相連接。分、集水器直徑應不小于總供回水管直徑,且分、集水器最大斷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個分、集水器分支環(huán)路不宜多于8路。每個分支環(huán)路供回水管上均應設置可關斷閥門。 &
32、#160; 第3.6.2條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連接管道上,順水流方向應安裝閥門、過濾器、熱計量裝置(有熱計量要求的系統(tǒng))和閥門。在集水器之后的回水連接管上,應安裝可關斷調節(jié)閥,必要時可以平衡閥代替。 第3.6.3條在分水器的總進水管與集水器的總出水管之間,宜設置旁通管,旁通管上應設置閥門,保證對供暖管路系統(tǒng)沖洗時水不流進加熱管。 第3.6.4條分、集水器上應設置手動或自動排氣閥及泄水閥。
33、 第7節(jié)加熱管水力計算 第3.7.1條加熱管的壓力損失P(Pa),可按下式計算: P =Pm+Pj 沿程壓力損失Pm: Pm = Pa 局部壓力損失Pj: Pj Pa 式中:管
34、道摩擦系數; d管道內徑(m); 管道長度(m); 水的密度(m3); 水的流速(m/s); 局部阻力系數。 第3.7.2條塑料管的摩擦系數,可近似統(tǒng)一按下式計算: . 式中 摩擦阻力系數;
35、0; b水的流動相似系數; b1 式中 Res為阻力平方區(qū)的臨界雷諾數, ke管子的當量粗糙度,m,對塑料管,ke=1×10-5 m; di管子的計算內徑,m di=0.5(2dodo4s2s) (2)
36、式中 do管外徑,m; do管外徑允許誤差,m; s管壁厚,m; s管壁厚允許誤差,m。 Rep實際雷諾數,Rep= ,其中 為水的流速,m/s; 為與溫度有關的運動黏度,m2/s。 塑料管阻力損失可按附錄E計算。 第3.7.3條加熱管的局部壓力損失
37、應通過計算確定,加熱管局部阻力系數值可按附錄E3選用。 第3.7.4條每套分、集水器環(huán)路(自分水器總進水管閥門起,至集水器總出水管閥門為止)的總壓力損失(不包括熱量表和恒溫閥的局部阻力),不宜超過30kPa。 第8節(jié)熱計量和室溫控制 第3.8.1條新建住宅熱水供暖系統(tǒng), 應設置分戶熱計量和溫度控制裝置。
38、0; 第3.8.2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分戶熱計量, 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戶獨立系統(tǒng)形式; 2. 熱量表前應設置過濾器; 3. 供暖系統(tǒng)的水質, 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工業(yè)鍋爐水質(GB 1576)的要求; 4. 共用立管和入口裝置, 宜設置在管道井內;管道井宜鄰樓梯間或戶外公共空間。 5. 每一對共用立管在每層連的戶數不宜
39、超過3戶。 第3.8.3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室內溫度的控制, 可選取如下列出的一種方式: 1. 在加熱管與分、集水器的接合處,分路設置調節(jié)性能好的閥門,通過手動調節(jié)來控制室內溫度; 2. 在加熱管與分、集水器的接合處,分路設置遠傳型自力式或電動式恒溫控制閥,通過各房間內的溫度控制器控制相應回路上的調節(jié)閥,使室內溫度自動保持恒定。調節(jié)閥也可內置于集水器中。采用電動控制時,房間溫控器與分、集水器之間應預埋電線。
40、0; 3. 在各個房間的加熱管(加熱管局部沿墻槽抬高至1. 4m)上裝置自力式恒溫控制閥,使室溫保持恒定 。 第3.8.4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應在熱源處設置供熱溫度調節(jié)控制裝置。 第五章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施工 第1節(jié)一般規(guī)定 第5.1.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工程,施工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41、0; 1. 設計施工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齊全; 2. 有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并已完成技術交底; 3. 施工現場具有供水或供電條件,有儲放材料的臨時設施; 4. 土建專業(yè)已完成墻面內粉刷(不含面層),外窗、外門已安裝完畢,并已將地面清理干凈;廚房、衛(wèi)生間應做完閉水試驗并經過驗收; 5. 各種安裝材料已經檢驗合格,所附帶的說明書和合格證應齊全。
42、; 第5.1.2條加熱管在運輸、裝卸和搬運時,應小心輕放,不得拋、摔、滾、拖。避免爆曬雨淋,宜儲存在溫度不超過40,通風良好和干凈的庫房內;與熱源距離至少應保持在1m以上。 第5.1.3條施工過程中,應防止油漆、瀝青或其它化學溶劑接觸污染管線的表面。 第5.1.4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工程的施工,環(huán)境溫度不宜低于5。 第5.1.5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工程施工,不宜與其它工種進行交叉施工作業(yè),施工過程中,嚴禁進人踩踏加熱管
43、。所有地面留洞應在填充層施工前完成。 第2節(jié)絕熱層的鋪設 第5.2.1條鋪設絕熱層的地面應平整、干燥、無雜物。墻面根部應平、直且無積灰現象。 第5.2.2條絕熱層的鋪設應平整,絕熱層相互間的接縫應嚴密。直接與土壤接觸的或有潮氣侵入的地面,在鋪放絕熱層之前應先鋪一層防潮層。 &
44、#160; 第3節(jié)加熱管的安裝 第5.3.1條加熱管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標定的管間距和走向敷設,加熱管應保持平、直,管間距的安裝誤差不應大于±10mm。加熱管敷設前,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加熱管的選型、管徑、壁厚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并對加熱管外觀質量和管內部是否有雜質等進行認真檢查,確認不存在任何問題后再進行安裝。加熱管安裝間斷或完畢的敞口處,應隨時封堵。 第5.3.2條加熱管切割,應采用專用工具;切口應平整,斷口面應垂直管軸線。
45、 第5.3.3條加熱管安裝時應禁止管道擰勁;彎曲管道時,圓弧的頂部應加以限制(頂?。?,并用管卡進行固定,防止出現“死折”;加熱管的彎曲半徑不宜小于6倍管外徑。 第5.3.4條埋設于填充層內的加熱管不應有接頭。 第5.3.5條施工驗收后,發(fā)現加熱管損壞,需要增設接頭時,根據不同材質的塑料加熱管采用熱熔插接式連接或卡套式、卡壓式銅制管接頭。采用銅制管接頭時應在外部增設防腐及其保護措施。銅管宜采用機械連接和焊接連接。無論采用何種接頭,在裝飾層上應設有明顯
46、標志。 第5.3.6條加熱管應設固定裝置,可采用以下的固定方法: 1. 用固定卡子將加熱管直接固定在絕熱板或設有復合面層的絕熱板上; 2. 用扎帶將加熱管固定在鋪設于絕熱層上的網柵上; 3. 直接卡在鋪設于絕熱層表面的專用管架或管卡上; 4. 直接固定于絕熱層表面凸起間形成的凹槽內。
47、160; 第5.3.7條加熱管固定點的間距,直管段部分固定間距宜為0.71.0m,彎曲管段部分的固定點間距宜為0.20.3m。 第5.3.8條在分、集水器附近以及其它局部加熱管排列比較密集的部位,當管間距小于100mm時,加熱管外部應設置柔性套管等保溫措施。 第5.3.9條加熱管出地面至分、集水器連接處,彎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裝飾層。加熱管出地面至分、集水器下部球閥接口之間的明裝管段,外部應加套塑料套管。套管應高出裝飾面150-200 mm。
48、60; 第5.3.10條加熱管與分、集水器裝置及管件連接,應采用卡套式、卡壓式擠壓夾緊連接連接;連接件材料宜為銅質;銅質連接件直接與PP-R或PP-B接觸的表面必須鍍鎳。 第5.3.11條加熱管的環(huán)路布置應盡可能少穿伸縮縫,穿越伸縮縫處,應設長度不小于100mm的兩端均勻的柔性套管。 第5.3.12條分、集水器應在開始鋪設加熱管之前進行安裝。水平安裝時,一般宜將分水器安裝在上,集水器安裝在下,中心距宜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應不小于300 mm。分、集水器安裝視圖參見附錄H。
49、 第5.3.13條伸縮縫的設置: 1. 在與內外墻、柱及過門等交接處應敷設不間斷的伸縮縫,伸縮縫連接處應采用搭接方式,搭接寬度不小于10mm;伸縮縫與墻、柱應有可靠的固定方式,與地面絕熱層連接應緊密,伸縮縫寬度不宜小于20mm。伸縮縫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 2. 當地面面積超過30或邊長超過6m時,應按不大于6m間距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小于8mm。伸縮縫宜采用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內滿填彈性膨脹膏。
50、160; 3. 伸縮縫應從絕熱層的上邊緣到填充層的上邊緣整個截面上隔開。 第4節(jié)填充層的施工 第5.4.1條混凝土填充層施工應具備以下條件: 1. 所有伸縮縫均已按設計要求敷設完畢; 2. 加熱管安裝完畢且水壓試驗合格、加熱管處于有壓狀態(tài)下;
51、0; 3. 通過隱蔽工程驗收; 第5.4.2條混凝土填充層的施工,應由土建施工方承擔;安裝單位應密切配合,保證加熱管內的水壓不低于0.6MPa,養(yǎng)護過程中,系統(tǒng)應保持不小于0.4MPa。 第5.4.3條澆搗混凝土填充層時,施工人員應穿軟底鞋,采用平頭鐵鍬。 第5.4.4條混凝土填充層的養(yǎng)護周期不應少于21天。養(yǎng)護期滿后,對地面應妥加保護,嚴禁在地面上運行重載、高溫烘烤、直接放置高溫物體和高溫加熱設備。
52、0; 第5節(jié)面層的施工 第5.5.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裝飾地面宜采用以下材料: 1. 水泥砂漿、混凝土地面; 2. 磁磚、大理石、花崗巖等石材地面; 3. 符合國家標準的復合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及耐熱實木地板。 第5.5.2條面層施工前應確定填充
53、層是否達到面層需要的干燥度后才可施工。面層施工,除應符合土建施工設計圖紙的各項要求外,尚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 施工面層時,不得剔、鑿、割、鉆和釘填充層,不得向填充層內楔入任何物件; 2. 面層的施工,必須在填充層達到要求強度后才能進行; 3. 面層(石材、面磚)在與內外墻、柱等交接處,應留8mm寬伸縮縫(最后以踢腳遮擋);木地板鋪設時,應留14mm伸縮縫。 第5.5.3條以木地板作為面層時,木材
54、必須經過干燥處理,且應在填充層和找平層完全干燥后,才能進行地板粘貼。 第6節(jié)衛(wèi)生間施工 第5.6.1條衛(wèi)生間應做兩層隔離層,作法可參見附錄 A。 第5.6.2條衛(wèi)生間過門處應設置止水墻,在止水墻內側應配合土建專業(yè)作防水,以防止衛(wèi)生間積水滲入絕熱層,并沿絕熱層滲入其它區(qū)域。加熱管穿止水墻處應設防水套管,防水套管兩端應加密封。第六章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
55、系統(tǒng)的檢驗、調試及驗收 第1節(jié)一般規(guī)定 第6.1.1條檢查、調試與驗收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書面報告,監(jiān)理單位組織各相關專業(yè)進行檢查、驗收,并應做好紀錄。工程質量檢驗表可參照附錄I制定。 第6.1.2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施工圖設計者,應具有相應的設計資質。工程設計文件經批準后方可施工,修改設計應有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變更文件。
56、; 第6.1.3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工程的專業(yè)施工單位,應具有相應的施工資質,工程質量驗收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資格。 第6.1.4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檢查、調試與驗收,應遵循“有關各方協(xié)調一致,共同確認”的原則,在各專業(yè)、各工序交接時或隱蔽前,應對下列內容進行檢查和驗收,并做出結論: 1. 管道、分、集水器、閥門、配件、隔熱材料等的質量; 2. 管道、閥門等安裝質量;
57、 3. 隱蔽前水壓試驗檢查驗收; 4. 原始地面、填充層、面層等施工質量檢查驗收; 5. 中間交接質量檢查驗收; 6. 隱蔽后水壓試驗檢查驗收; 7. 沖洗檢查驗收; 8. 環(huán)路、系統(tǒng)試運行調試。 第2節(jié)施工方案及材料、設備檢查
58、0; 第6.2.1條施工單位應按施工圖和工程技術標準,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經批準后方可施工。 第6.2.2條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1. 工程概況; 2. 施工節(jié)點圖、原始地面至面層的剖面圖、伸縮縫的位置等; 3. 主要材料、設備的性能技術指標、規(guī)格、型號等及保管存放措施;
59、; 4. 施工工藝流程及各專業(yè)施工時間計劃; 5. 施工、安裝質量控制措施及驗收標準,包括:絕熱層鋪設、加熱管安裝、填充層、面層施工質量,水壓試驗,隱蔽前綜合檢查,環(huán)路、系統(tǒng)試運行調試,竣工驗收等; 6. 施工進度計劃、勞動力計劃; 7. 安全、環(huán)保、節(jié)能技術措施。 第6.2.3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設備組件、閥門、配件、隔熱材料必須具
60、有中文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guī)格、型號及性能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技術標準。進場時應做檢查驗收,并經監(jiān)理工程師核查確認。 第6.2.4條閥門、分、集水器組件安裝前,應作強度和嚴密性試驗。試驗應在每批(同牌號、同型號、同規(guī)格)數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個。對于安裝在分水器進口和集水器出口及旁通管上的旁通閥門,應逐個作強度和嚴密性試驗,應全部合格。 第6.2.5條閥門的強度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嚴密性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1倍,DN50mm的閥門強度和嚴密性試驗持續(xù)時間為15秒,其間壓力應
61、保持不變,且殼體、填料及密封面無滲漏。 施工、安裝質量驗收 第6.3.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加熱管安裝完畢后,在澆搗混凝土填充層前,應按隱蔽工程要求,由施工單位會同監(jiān)理單位進行中間驗收。 第6.3.2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進行中間驗收時,必須對以下項目進行檢驗,并作出結論: 1. 絕熱層的厚度、鋪設及材料的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2、60; 2. 加熱管的材料、管外徑、壁厚、管間距、彎曲半徑等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定,固定是否可靠; 3. 伸縮縫是否按規(guī)定敷設完畢; 4. 加熱管及加熱管與分、集水器的連接處有無滲漏。 第6.3.3條分、集水器(含連接件等)安裝后應有成品保護措施,出地面的套管應有固定措施。 第6.3.4條填充層內加熱管不應有接頭。 第
63、6.3.5條管道安裝工程施工標準及允許偏差及原始地面、填充層、面層施工標準及允許偏差應符合附錄J的規(guī)定。 第4節(jié)水壓試驗 第6.4.1條水壓試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水壓試驗應在系統(tǒng)沖洗之后進行,沖洗方法見6.4.2; 2. 水壓試驗應以每組分、集水器為單位,逐回路進行;
64、 3. 水壓試驗應進行兩次,分別為澆搗混凝土填充層之前和填充層養(yǎng)護期滿后; 4. 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應小于0.6MPa; 5. 檢驗方法:在試驗壓力下,穩(wěn)壓1h,觀察其壓力降,若壓降不大于0.05MPa,則認為合格; 6. 水壓試驗宜采用手動泵緩慢升壓,升壓過程中要隨時觀察與檢查有無滲漏; 7. 在有凍結可能的情況下試壓時,試壓完成后應及時將管內的水吹干;
65、 8. 不宜以氣壓試驗代替水壓試驗. 第6.4.2條 沖洗應在分、集水器以外主供、回水管道沖洗合格后,再進行室內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沖洗。 第5節(jié)調試與試運行 第6.5.1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未經調試,嚴禁運行使用。 第6.5.2條低溫熱
66、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調試運行,應在具備正常供熱和供電的條件下進行。 第6.5.3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調試工作應由施工單位在建設單位配合下進行。 第6.5.4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通熱試運行,必須在面層完全自然干燥后(至少填充層施工完成21天后)進行。初次供暖時,熱水升溫應平緩,供水溫度應控制在比當時環(huán)境溫度高10左右,且不應高于32。在這個水溫下,應連續(xù)運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溫升高3,直至達到設計供水溫度。在此溫度下應對每組分、集水器連接的加熱管逐路進行調節(jié),直至運行正常。
67、 第6.5.5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效果, 應以房間中央離地1.5m處黑球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作為評價和考核的依據。 第6節(jié)竣工驗收 第6.6.1條竣工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文件: 1. 施工圖、竣工圖和設計變更文件; 2. 主要材料及配件等的出
68、廠合格證和檢驗合格證明; 3. 中間驗收記錄; 4. 試壓和沖洗記錄; 5. 工程質量驗收表; 6. 調試記錄。 第6.6.2條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工程應符合以下各項規(guī)定, 方能通過竣工驗收: 1. 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本規(guī)程的各項規(guī)定; 2. 填
69、充層、面層表面無明顯裂縫; 3. 管道、閥門和連接配件無滲漏; 4. 閥門啟閉靈活, 關閉嚴密。 第6.6.3條中間驗收、調試和竣工驗收, 均應做好記錄、簽署文件并立卷歸檔。七章發(fā)熱電纜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設計 第1節(jié)一般規(guī)定 第7.1.1條采用發(fā)熱電
70、纜地面輻射供暖方式時,發(fā)熱電纜的外鞘表皮最高發(fā)熱溫度不應高于65。線功率不宜超出19W/m。 第7.1.2條采用地面輻射供暖方式時,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應符合表7.1.2的規(guī)定。 表7.1.2 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 區(qū)域特征 適宜范圍 最高限值 人員經常停留區(qū) 24-26 28 人員短期停留區(qū) 28-30 32
71、60; 無人停留區(qū) 35-40 42 浴室及游泳池 30-33 33 第7.1.3條發(fā)熱電纜地面輻射供暖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內容和深度, 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圖設計文件應以施工圖紙為主, 包括:圖紙目錄、設計說明、發(fā)熱電纜布置平面圖、溫控裝置布置圖、地面構造圖等內容; 2. 設計說明中應詳細說明供暖室內、外計算溫度、配電方案、發(fā)熱電纜材料技術數據、規(guī)格;標明使用的具體條件如工作溫度、工作電壓、
72、電力負荷等;以及絕熱層材料的導熱系數、容重(密度)、規(guī)格、厚度等; 3. 平面圖中應繪出發(fā)熱電纜的具體布置形式和敷設間距,標出各供暖房間的編號和發(fā)熱電纜的計算長度等。 第2節(jié)發(fā)熱電纜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地面構造作法 第7.2.1條發(fā)熱電纜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地面結構,宜由基層(樓板或與土壤相鄰的地面)、找平層、絕熱層(上部敷設加熱管)、伸縮縫、填充層和地
73、面層組成??蓞⒁姼戒汚。 1. 當工程允許地面按雙向散熱進行設計時,各樓層間的樓板上部可不設絕熱層。 2. 與土壤相鄰的地面,必須設絕熱層,絕熱層下部應設置防潮層。直接與室外空氣相鄰的樓板,也必須設絕熱層。 3. 對于潮濕房間如衛(wèi)生間、游泳館等,在填充層上部應設置隔離層。 第7.2.2條采用地面輻射供暖方式時,宜優(yōu)先采用熱阻小于0.05·K/W的材料作為面層。 &
74、#160; 第7.2.3條當面層采用帶龍骨的架空木地板時,發(fā)熱電纜應敷設在木地板下部、龍骨之間的絕熱層上,這時可不設置豆石砼填充層。發(fā)熱電纜的線功率不宜大于10瓦,絕熱層與地板間凈空不宜小于30mm。 第7.2.4條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絕熱層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時,其厚度不應小于表7.2.4規(guī)定值,若采用其它隔熱材料時,可根據熱阻相當的原則確定厚度。 表7.2.4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絕熱層厚度(mm)
75、; 樓層之間樓板上的絕熱層 20 與土壤或室外空氣相鄰的地板上的絕熱層 40 第7.2.5條在與內外墻、柱及過門等垂直部件交接處應敷設不間斷的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應小于20mm,伸縮縫宜采用聚苯乙烯或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當地面面積超過30或邊長超過6m時,應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宜小于8mm,伸縮縫宜采用高發(fā)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內滿填彈性膨脹膏。 第7.2.6條填充層的材料宜采用C15豆
76、石混凝土,豆石粒徑不宜大于12mm。填充層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如地面荷載大于20KN/m2時,應會同結構設計人員采用加固措施。 第3節(jié)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供暖熱負荷的計算 第7.3.1條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熱負荷,應按采暖通風及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GB50019)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計算。 第7.3.2條計算全面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耗熱量時,室內計算溫度的
77、取值應降低2,或取計算總耗熱量的9095。 第7.3.3條局部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耗熱量,可按整個房間全面輻射供暖所算得的耗熱量乘以該區(qū)域面積與所在房間面積的比值和表7.3.3中所規(guī)定的附加系數確定。 表7.3.3 局部輻射供暖熱負荷的附加系數 供暖區(qū)面積與房間總面積比值 0.55 0.40 0.25 附 加 系 數 1.30 1.35 1.50
78、60; 第7.3.4條進深大于6m的房間,宜以距外墻6m為界分區(qū),分別計算供暖熱負荷和進行管線布置。 第7.3.5條敷設發(fā)熱電纜的建筑地面,不應計算地面的傳熱損失。 第7.3.6條計算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供暖熱負荷時, 可不考慮高度附加。 第7.3.7條采用發(fā)熱電纜地面輻射供暖的系統(tǒng),應考慮間歇供暖和戶間傳熱因素, 宜對計算的熱負荷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79、 第4節(jié)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的地面散熱量 第7.4.1條單位地面的散熱量q (W/)應按下式計算: q=qf + qd 單位地面面積輻射傳熱量: qf=5x108<(tpj +273)4-( AUST+273)4
80、> 單位地面面積對流傳熱量: qd=(tpj-tn)n 式中:tpj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 AUST室內非加熱表面的面積加權平均溫度();(詳見附錄B) 常數,向上傳熱時,2.17; 向下傳熱時, =0.14; n指數,向上傳熱時,n1.31; 向下傳熱時, n=1.25;
81、160; tn室內計算溫度()。 第7.4.2條確定地面所需的散熱量時, 應將第三節(jié)計算的房間供暖熱負荷扣除來自上層地板向下的散熱量。 第7.4.3條地面單位面積所需的散熱量應按下式計算: q QF 式中: q 地面單位面積所需的散熱量 (W/); Q 房間所需的有效散熱量 (W);
82、160; F 敷設發(fā)熱電纜的地面面積 ()。 第7.4.4條確定地面散熱量時, 必須校核地面的表面平均溫度, 確保其不高于表7.1.3的最高限值;否則應改善建筑熱工性能或設置其它輔助供暖設備,減少輻射供暖系統(tǒng)負擔的熱負荷。tpj與單位地面面積所需散熱量之間,近似關系為: tpj=tn+9 (qx/100) 0.909 式中:tn室內計算溫度(); qx 單位地面的散熱量,W/。
83、60; 第7.4.5條發(fā)熱電纜的發(fā)熱功率計算,應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熱量和向下層或向土壤傳熱的熱量損失。 第7.4.6條地面散熱量應考慮家俱及其它地面覆蓋物的影響,在已知熱阻較大的地方,應減少發(fā)熱電纜的鋪設功率。 第5節(jié)發(fā)熱電纜系統(tǒng)的設計 第7.5.1條一般靠近外窗、外墻等局部熱
84、負荷較大區(qū)域,發(fā)熱電纜應鋪設較密,以補償房間熱損失。但地表面溫度不應超出7.1.3條限定值,電纜間距不應超過7.5.3條。 第7.5.2條發(fā)熱電纜的布置,可選擇采用回折型(旋轉型)、平行型(直列型),詳見附錄C。 第7.5.3條鋪設發(fā)熱電纜的最大間距,不應超過300mm;不應小于6倍電纜直徑,任何位置電纜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產品規(guī)定值。 第7.5.4條在需要供暖的一個區(qū)域(房間)中宜安裝一根發(fā)熱電纜,兩個不同溫度要求的區(qū)域(房間)不宜共用一根發(fā)熱電纜;通過溫控器,每個房間宜單獨控制溫度。 第7.5.5條溫控器直接控制的發(fā)熱元件,禁止超過溫控器本身的額定電流。 第7.5.6條發(fā)熱電纜地面輻射供暖系統(tǒng)中的溫控器可根據房間的使用功能、控溫范圍、額定電流、通斷精度等因素選擇型號、規(guī)格。 1. 可通過設置接觸器與溫控器結合的方式進行溫度控制。 2. 一般房間可采用室溫型溫控器或地溫型溫控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的檢測設備合作協(xié)議書
- 冀教版數學九年級下冊《30.3 由不共線三點的坐標確定二次函數》聽評課記錄1
- 生產技術合同范本(2篇)
- 甘肅省就業(yè)協(xié)議書(2篇)
- 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9課《明清經濟繁盛與清前期盛世輝煌》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聽評課記錄:第16章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
-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分類》聽評課記錄
- 中圖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4課《明朝的對外交往與抗倭斗爭》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切線》聽評課記錄
-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十六課《驅遣我們的想象》聽評課記錄
- 2025年春季學期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安排表(完整版)
- 2025年有機肥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中央2025年中國文聯(lián)所屬單位招聘1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學生作文稿紙(A4打印)
- 2024美團共享出行加盟合同
- 2023-2024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考試題及參考答案(綜合題)
- 2024年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冊單元測評與答案
- 永州市2025屆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二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國學智慧與健康幸福人生(課件)
- 【渞法】學會自我保護教學設計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統(tǒng)編版2024)
- 2025-2030年中國融雪劑行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