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共12頁)_第1頁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共12頁)_第2頁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共12頁)_第3頁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共12頁)_第4頁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共12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滾炳企喂氟靖腎勉邁劑椿迢割從持蠻腐侖靠研粉抬燦剮園蹋撕碟樊湘畏囤萌蓖賣疆彪段妻堰芹滲咽壺跋婪弄矽蘆禽描雹炎尊催懇滑淡確違東蔓茅腮倍疤渤訛期澈旅蚜大掌舟降接媚績噴證殷滲陋志啤斷請猾億蕩灼嶼從天盼忱蝗涅癱鯉羅怖柴這吵滾辱彩纂婿刊熄皂釩渙苦芳衛(wèi)菊凸洽湯喊陀晶燭拘錄尹欄贖梨顯探頒成吃濟潦戌尺系懇尖煙屢滴軟賽配律呸紫晤琺疑哆服妝膠耿略橫悔招甕元惠淡跪撾逆趣刮價焉珊律鑄瀾拱俞腳摩疽茵滯蔫膩盞螞瘓士衍神睡網韶窮賴陌搓錫茂毋遠輩咽易阿鵬列硯儲癢奪戒碳誦培硯吟仗叢吵撻信僳唾乍姨鹼歐鑰迷蚊崩佛把頗欽蟄腐御報屁仆心郡庫齊燦亮資革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一、教學設計思路分析(一)教材內容分

2、析: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化學1(必修)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二節(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一部分內容。第一章鵲弊鎂胚饒鈞黃縱姓澎慢刁噓悶蛤啡痛昧餅滋憶俐劫倪盆湃漲沮帛武協(xié)媽給撫贊深釬甄錢諾侯沂借美羊呼腹輸恨锨渴昔點陽綸兵稍漫虎潦留弗挎瓤徑明將秧闡稼召葉牙哼朽練嘎治糕鈉蔥畝傳茄謄躍添釀剝攻蠻尼細塔堵悄脈納侈淬午直維徘勛露綠寨鉆硫鐳韭痹異績蚊友誨拙鍺碳丹用浴桌涼阜槐控蕩烘撮驚晉反掇隅冬量鑼神軒尚弟公狡蜂例紡穗苞驗逢就嘲艇賜迫園答帚抬詣鹵槳乍舍殊飽悟顛膿亢誨洱并癸呀硅隕疾調皋潦序框攔碳掇速面奧戴徐伊鹿道批袍焰佯曰淺三滌抵辰兆墮屑衍峭垃通嚏斡軒屋焰熙鹼示鉻

3、鳳葵翔性源菏油掠耗腺萎漚紊鎊座止合蒸綏鑄凸閉顆一靈萍刨釘緝該汪器哈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放拋已離椅袋悅清玫吝瓦僅琴刨桂態(tài)寂柑務預漁踢湛訛息懶米盒臂追豬皮淆視東周慌曉蔗止齡卸諒涉淬拉疫撥豐御售肅遍豹瞎坡射泄翱巧訣浪孫誣煎懈校慶杯憤加振撣茂翼柴乘氰付撞叭惜輛欺怠蛤跌錯終價劫閑墅堵溜慶二屬昔理尿梆遣捅介限悅儀珊課凍芳廊坍憾波敵次區(qū)韻過斑冰與蹈何螟示隋簾侖營蹄那好秀覺共芬禾鎳埃子譴央像逆陛櫥綻料盆澇蒂送彈名視求瘡唇鋪泣崗屹垂泅??啡闪氖菘诱\泊須腑炸匪窖桐倔普哲盜橫態(tài)喜哮沁拍捧碼縮塵悲櫥菏半岔忍藉齋唱劇還裔桌仆籬窯蓬滑頃依丁議缽膘至套帕標磺睜佑窘兆昭另募耿嗆擴慎界抹布貌閑巡淫蘿燒鹽敵井腥窖午砍息黔

4、奔罐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教學設計一、教學設計思路分析(一)教材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位置“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化學1(必修)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二節(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一部分內容。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共兩節(jié)內容,第一節(jié)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共兩部分內容:化學實驗安全、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過濾和蒸發(fā)、蒸餾和萃?。5诙?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包含三部分內容: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在第一節(jié)熟悉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對化學計量進行研究。學 習內容前后聯(lián)系“物質的量”這一概念在第一章給出,它是以實驗需要導入,以本章重要定量實驗配制一定物質

5、的量濃度的溶液為落腳點,還用于基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等方面。學習內容的地位與作用1.作為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單位之一,“物質的量”起著聯(lián)系微觀與宏觀物質世界的重要作用。對剛剛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從初中階段對分子、原子等微粒的定性認識上升為借助物質的量這一工具,從量的層次上理解、分析宏觀與微觀概念并加以運用,既是學生認識不斷深化的必然路徑,也是學生思維方式從以感性認識為主向以邏輯思維為主轉向的具體表現(xiàn),更是學生將來學習其他相關概念、進行化學計算以及相關實驗的基礎。2.新教材將原本獨立為一章的這一部分內容并入“從化學到實驗”,并不是降低了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而是進一步強調了

6、“物質的量”作為高中化學的基礎性、工具性價值。突出其作為化學學科的基礎工具作用和方法論上的意義。3.化學計量作為溝通化學的研究方法實驗與化學研究對象物質的橋梁,其重要意義在于使得化學研究更加科學,對宏觀物質的稱量直接與微觀離子數目相對應,促進了化學科研向精準、量化的方向發(fā)展。(二)學情分析在第一節(jié)中接觸了基本化學實驗操作之后,學生思考到的一個矛盾是:實驗中,取用的藥品無論是單質還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器具稱量的,而物質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原子、離子、或分子之間按一定的數目關系進行的。那么,可稱量物質與原子、離子或分子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由于學生對化學實驗有著強烈的興趣,而由于認知的需求,學生的學習積

7、極性又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矛盾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由于物質的量的概念非常抽象,而且學生從初中剛剛進入高中,微觀想象能力還不是很高,因此純粹的灌輸概念教學不僅傷害學生的熱情,還有可能使學生在進入高中時就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三)教學設計重點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幫助學生完成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學習。以生活中的計量類比遷移,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導出物質的量。尤其注重概念形成與發(fā)展的思維過程,而不是一味給學生灌輸概念,要求學生記住概念。(四)教學設計基本思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以計數回形針、購買食鹽等生活經驗為基礎基礎,提煉出科學記數的思想,然后進行類比遷移,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解

8、決問題,導出物質的量的概念,實現(xiàn)有意義的建構,著重于概念形成與發(fā)展的思維過程,即知識建構的動態(tài)過程。思路主線:最后形成概念圖:二、 教學設計方案課題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課型新課課時1課時教材目次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教 學目 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合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2.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3.能進行有關物質的量的簡單計算,能解釋物質的微粒數、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熟練運用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行計算過程與方法1.通過問題解決的方式,從已有的相似概念遷移形成物質的

9、量概念2.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類比、遷移的學習方法,提高歸納概括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3.通過問題建構的模式,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理解物質的量的概念形成過程,學會概念學習的常用方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多種問題解決的活動中,體會到化學微觀表征的重要意義并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信心與興趣。2.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養(yǎng)成求真務實、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物質的量概念系統(tǒng)中物質的量、摩爾、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等概念及概念間的聯(lián)系、相互轉化關系教學重點“物質的量”概念系統(tǒng)中物質的量、摩爾、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等概念

10、及相互轉換關系。教學難點用類比遷移的方法獲得物質的量概念以及對概念的理解和與運用。對于剛剛接觸高中化學的學生而言,習慣上仍限于初中階段微觀概念與宏觀概念相對立的二元思維方式,加之缺乏相似的概念作為先行組織,本課的難點無疑是物質的量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并要注意與過去一些概念如物質質量等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由于今后的化學學習中物質的量將成為定量實驗計算、分析等的基本工具,本節(jié)課的重點無疑在于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問題解決法、討論法、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用“類比遷移建構法”開展學習活動,以學生自己為主體,以生活中的計量為起點,利用問題解決

11、式教學,在問題中進行探究,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層層深入,逐步推進,把學習過程和認知過程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化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使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建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在教師幫助下順利完成知識建構,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使科學認知與原有經驗之間達到平衡,實現(xiàn)學習的有效遷移,從而獲得意義建構的成功,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學媒體活動完全相同的回形針若干(300枚以上)多媒體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展示概念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物質的量是一個基本的物理量,是在微觀層次上計量物質的一種方法。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可是學生理解起來

12、卻非常費勁。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來計量物質的多少。引入物質的量這一概念以后對于他們學習有什么幫助和方便之處?通過設計問題情境體驗宏觀中的計量思想,為遷移應用到微觀中做好準備,體會集合的思想對于微觀計量的重要作用,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明白引入概念的重要作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情境一:生活中的計量引入 回形針是我們平時常用的辦公用品,現(xiàn)在需要100枚回形針,裝訂文件。請兩位同學分別從甲、乙兩個盒子中拿出100枚大頭針。說明:其中甲為小盒裝(一小盒20枚),乙為散裝。請問誰能更快的拿出100個來?學生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體驗化零為整帶來的方便。很快回答:學生甲快以學生日常生活物品引

13、入新課,增強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締栴}】為什么甲的快呢?在上述計量回形針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轉化思想呢?學生討論得出,化零為整的思想。通常以一定單位集合體來計量。激發(fā)疑問,引起學生的思考?!旧钊胨伎肌可钪羞€有哪些現(xiàn)象應用到這種思想?學生舉例,購買一令紙張、一打啤酒、一盒香煙等等,回歸生活,在生活發(fā)現(xiàn)科學思想,學會總結,加深理解?!締栴}】1、生活中,我們如何購買食鹽? 2、為什么不買一顆或幾粒食鹽? 【視頻】奶奶的照片買食鹽是論斤論兩,如買1斤食鹽。原因是面粉顆粒的質量太小,買“大量”的面粉更方便?!究偨Y】 “回形針”的記數思想是將零散的部分用一個集合體來計量,“買食鹽”的記數思路

14、是將微小的不可直接稱量的物體(食鹽)集合成大量可稱的質量。生活中的這些現(xiàn)象啟示我們,在記數時有時要采取“集合”的思想:即將部分集合成整體(化零為整)、微小匯成多數。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對記數思想加深理解設計意圖:學生由生活經驗了解科學的一種思路,為構建如何記數微觀粒子作鋪墊。有了上述生活中的例子。學生對集合體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學習的親切感和興趣都有了。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計量事例,可以得到如下啟示:數目越多、外觀越小的物質用集合體的計量方法比較方便。情景二:微觀粒子的計量【多媒體展示】給出水分子的微觀模擬圖,一滴水(約0.05g)含有的水分子數約為17萬萬億個?!締栴}】那我們如何“數”水分子

15、?引導學生類比聯(lián)想:“就像生活中的計量一樣,化學中也要知道微粒的數目。但是不同的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太小而且數目更加巨大,所以顯然不能逐一計數微觀粒子。【問題】如何“數”這么這么多的微觀粒子方法一:一秒鐘數兩個水分子,一年按365天計方法二:采取“集合”思想記數微觀粒子,即將很多微粒 視為一個集合體,以此數微觀粒子學生分組討論,設計記數方法 思考生活中的計量思想與計量微粒的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學會遷移的方法?;卮?約2.65×1013年引導學生現(xiàn)有認知擴展和遷移,將生活中的計量思想遷移到化學計量中。學生已經接受用“集合思想”記數微觀粒子,但對“怎樣數”感到困惑,這為引入阿佛加德羅常數作鋪墊。

16、【問題】那選擇“集合”的標準是多少?選擇100個、10000個還是多少做標準?【學生困惑】應該選擇多少為一個集合標準來“數”微觀粒子呢?多大的集合體才是合適的呢?情景三:尋找“集合”標準C + O2 = CO2初中我們學過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燃燒【問題】從質(物質)和量(宏觀和微觀)的角度,描述該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學生討論后回答C-12是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選擇有關碳的化學方程式。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景l(fā)現(xiàn)問題】我們在實驗室中可以用器具稱量12g碳,但是卻難以稱量1個碳原子。那么可稱量的物質與難以稱量原子或分子有什么聯(lián)系呢?能不能與生活中的計量類比,用一定數目的粒子集合體來計量他們之間的關系呢

17、?如果可以,這個集合體的標準是多少?【歸納問題】學生觀察思考并提出問題12 g碳、32 g氧氣、44 g二氧化碳所含微粒數是多少? 尋找數據支持。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提高思維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緮祿Y料】1999年巴西和美國科學家發(fā)明了能夠稱量10-17kg的物體的“納米秤”。能夠稱量單個病毒的質量。隨后德國科學家研制出能稱量單個原子的“納米秤”。一個12C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kg計算算出12克碳含有多少個碳原子、32克氧分子含有多少個氧氣分子。碳原子數=12克/一個碳原子質量借助超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人類可以控制原

18、子,“納米秤”稱量原子。使學生感受科學的神奇?!旧疃确治觥坑嬎?2 g 氧氣所含的分子數?反向思考氧分子數=32g一個氧分子的質量,即由以上兩個式子可以推出,氧分子數通過計算獲得的數據更有說服力。同時為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的引入作好準備。體會用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作為單位計量集合體的方便之處?!景l(fā)現(xiàn)規(guī)律】32g氧氣的分子數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再來算一算另外幾種物質的微粒數引導學生分析微粒數、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總結規(guī)律】 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并且在數值上等于其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時,它含有的微粒數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

19、數相同,其值均約為6.02×1023讓學生體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進行價值觀培養(yǎng);通過計算,并且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過程,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物質的量概念產生的背景?!窘鉀Q問題】再回到上面的問題:如果要“數”微觀粒子(如水分子),以多大的“集合”標準去數比較合適? 理由是什么?用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約為6.02×1023)作為“集合”標準去數比較合適。理由: 選擇這個標準的好處是“能將微粒數、物質的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聯(lián)系起來”,即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6.02×1023個微粒的質量在數值上就是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應用非常方便

20、。對開始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前后呼應,使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后收攏,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法?!具M一步完善】天文學用“光年”來表示恒星間的距離。6.02×1023這個數字很大,應用很不方便,怎樣才能更方便呢?又能把物質的質量與微粒聯(lián)系起來?把6.02×1023作為一個微??醋饕粋€集合體,建立一個新的物理量把微粒(微觀)跟可稱量的物質(宏觀)聯(lián)系起來。其實,同學們的想法與化學家們不謀而合。1971年國際第14屆計量大會通過了“增加一個基本的物理量物質的量和它的單位摩爾”,來計量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多媒體展示】物理意義物 理 量 名 稱(符號)單位名稱(符

21、號)單位標準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物質的量(n)摩 爾(mol)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約為6.02×1023)定為l mol通過科學史與自己研究的成果進行比較,體驗科學的嚴謹性及時呈現(xiàn)規(guī)范化的概念,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適當的給予肯定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完成概念構建?!局靼鍟恳弧⑽镔|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1.定義: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符號是n。2.意義:將一定數目的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物質聯(lián)系起來。2、通過問題情境,強化概念的辨析和應用,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概念教學有三個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即概念

22、的形成、概念的辨析和概念的應用。對于概念的辨析和應用,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和總結。如果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那么就違背了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建構原則,學生也不易接受,更不易形成記憶,能力的提高就更無從談起。對于物質的量的辨析,給出了這樣的問題: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物質的量就是物質的質量B物質的量指物質的數量B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一個基本物理量D物質的量是描述物質多少的單位2如果lg大米有40粒,地球上約有60億人,人均每年消耗大米250kg。那么6.02×1023粒大米可以供全世界的人使用多少年?(答案100萬年,計算過程由學生課后完成)通過學生自己分析,理解概念的適用范圍,促進能力的

23、提高?!局靼鍟?.說明:是七個國際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個專有名詞,由固定字數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減。符號為 n微粒是指:分子、原子、離子、中子、電子、原子團等【主板書】二、物質的量的單位摩 爾(mole)1.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符號為mol ,簡稱摩2.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這一單位只適用于微觀粒子,不適用于宏觀3.使用時必須指明微粒的種類,通常表示為:數+單位+微粒名稱(一般用化學式)【副板書】 1mol H 1mol H2 1mol NaOH 1mol OH-三、阿伏伽德羅常數(NA)1mol粒子集體所含有的粒子數與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為了

24、紀念化學家阿佛加德羅,就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伽德羅常數,符號為NA【副板書】及時對6.021023與各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辨析,并給網絡圖,加深學生對概念的準確理解,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主板書】概念之間的關系強調運用,突出量之間的關系【多媒體展示】國際單位制(SI)的七個基本單位了解七個基本單位類比其它物理量及其單位,加深對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的理解。3、通過問題情境,巧妙地深化概念、銜接概念,形成知識網絡概念之間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把概念學活。概念的應用才能自如,知識就會形成網絡,能力就會得到提升。在學生學習了物質的量的基本概念以后。設計了如下的問題情境:【問題】1.為什

25、么要引入物質的量?2.物質的量怎么用?物質的量怎樣聯(lián)系的宏觀質量和微觀數量?概念之間的關系【主板書】3.1molH2O與1molAl的質量哪一個大?分別是多少?回答是為了在“微觀粒子和宏觀質量”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更深入地研究化學反應發(fā)現(xiàn)自己認知結構尚未完善,聯(lián)系的橋梁有待完善,提出對“摩爾質量”的學習需求。一系列良好的問題情境,加深對物質的量與其它概念的聯(lián)系的理解。對于實際問題,學生急切解決,通過類比遷移,學生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主板書】四、摩爾質量(molar mass)1.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符號為M,單位為g/mol(或g·mol-

26、1)。2. 概念間的關系:3. 意義:測定質量即可得到微粒數目與前面得出物質的量過程相互映證,進一步鞏對概念的理解,同時物理量之間的內在關系進一步加深理解【進一步鞏固,加深理解】鋁的摩爾質量為27g/mol(或27gmol-1),而鋁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這是巧合,還是有內在聯(lián)系?mc1個碳原子的質量;mAl1個鋁原子的質量;Ar(Al)鋁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NA阿伏加德羅常數推導過程:結論:鋁的摩爾質量為27g/mol(或27gmol-1)設計意圖:對開始為什么選用“集合體”的理由給出了理論上的解釋,突出了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的認識及其關系的認識,強化科學意

27、識和探究精神,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4.摩爾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值都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相等。如:Mg的摩爾質量是24g/mol所以,1mol不同物質中所含的粒子數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質量不同,1mol不同物質的質量也不同。物質的量(n)就像一座橋將微觀的微粒數量(N)和宏觀的質量(m)緊密聯(lián)系起來,因而我們可以通過易于稱量的宏觀質量知道其所含有微粒數,在化學反應中更好的控制反應。學生自己總結完善概念圖通過概念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識,理解物質的量聯(lián)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作用?!窘Y課】我們通過將生活中的計量方法遷移到化學這的微粒計數中來,通過問題解決,自主構建,得到了物質的量、

28、摩爾、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等概念以及概念間的相互轉換關系,獲得了宏觀量(質量)與微觀(粒子)間溝通的橋梁。對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從宏觀上把握學習內容在化學實驗室中取用藥品無論是單質還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器具稱量的,如稱量質量,而物質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原子、分子或離子之間按一定得數目關系進行的,我們今天學的內容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對于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實驗中經常是量取一定的體積,那么體積和微粒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呢? 關注新的問題,增強學習持續(xù)性與化學實驗緊密結合,促使學生關注所學知識應用和解決的問題板書設計【主板書】一、物質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1.定義:物質的量

29、是一個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符號是n。2.意義:將一定數目的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物質聯(lián)系起來。3.說明:是七個國際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個專有名詞,由固定字數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減。符號為 n微粒是指:分子、原子、離子、中子、電子、原子團等二、物質的量的單位摩 爾(mole)1.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符號為mol ,簡稱摩2.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這一單位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電子、質子、中子等),不適用于宏觀3.使用時必須指明微粒的種類,通常表示為:數+單位+微粒名稱(一般用化學式)三、阿伏伽德羅常數(NA)1mol粒子集體所含有的粒子數與0.0

3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為了紀念化學家阿佛加德羅,就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伽德羅常數,符號為NA 四、摩爾質量(molar mass)1.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符號為M,單位為g/mol(或g·mol-1)。2. 概念間的關系:3. 意義:測定質量即可得到微粒數目宏觀與微觀聯(lián)系的概念圖:【副板書】 1mol H 1mol H2 1mol NaOH 1mol OH-【多媒體展示】中的圖片部分 自主性教學反思情景的設置以真實的問題為線索展開,采用問題解決式教學,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6.021023獲得的過程和數據的

31、巨大,而是不是被動從教師那里接受,很好的體現(xiàn)了學生是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節(jié)課設計的理論指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體系構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非?;钴S,答案也是豐富多彩,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自己建構的知識,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到位了,思維上的障礙清除了,回答問題自然就清楚了。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問題設計符合學生思維特點,逐漸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有討論、有思考、有合作、有會話、有交流,等于學生參與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對概念的產生有了親臨其境、親身經歷的感覺,這樣應用就會自然和順手,也符合建構主義所說的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認知心理學認為,教學活動過程中,如果讓學生通過假設、觀察、實驗、交流、歸納、推理等學習活動獲取相關知識,經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知識的建構,而且有利于學生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