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影像診斷(轉)_第1頁
肺癌影像診斷(轉)_第2頁
肺癌影像診斷(轉)_第3頁
肺癌影像診斷(轉)_第4頁
肺癌影像診斷(轉)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解放軍總醫(yī)院放射診斷科 蔡祖龍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工業(yè)化國家死于肺癌者,女性占全部惡性惡腫的1/5,男性則高達1/3。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以及遼寧省的城市,云南固舊地區(qū),肺病的發(fā)病率和或死亡率已占各種惡性腫瘤的首位。因肺癌確認時多已至中晚期,70-80患者已失去根治機會,五年生存率較低,所以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改善肺癌予后,提高五年生存率是十分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對于肺癌的檢出及分期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一、肺癌的CT表現(xiàn) (一)中央型肺癌CT能顯示中央型肺癌的一系列病理改變,主要有段以上支氣管腔內腫塊,支氣管壁

2、增厚:支氣管腔狹窄與阻塞,肺門區(qū)腫塊等肺癌直接征象。繼發(fā)性改變有阻塞性肺炎與肺不張,阻塞遠端支氣管擴張形成的粘液栓塞,以及病灶附近或(和)肺門的淋巴結腫大等;螺旋CT,特別是多層面CT,采用薄層掃描并冠狀與矢狀位重建可清晰顯示支氣管腔內沿管壁浸潤的早期肺癌。CT平掃難以區(qū)分腫瘤與其遠側的肺不張,增強掃描可清晰顯示腫瘤的實際大小與不張的肺。 (二)周圍型肺癌:周圍型肺癌在CT上顯示有一定特征,即使小于2.0cm的早期肺癌,也多有明確的惡性征象。以下重點簡述直徑cm的周圍型小癌的CT征象特點及其病理基礎。腫瘤邊緣征象特點: 分葉征:是周圍型小肺癌最常見的基本征象。作者100 例直徑小于cm的小肺癌

3、分葉征的發(fā)生率為84。絕大多數(shù)小肺癌呈深分葉,(弦距與距長之比大于2/5。其病理基礎一是與腫瘤邊緣各部位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長速度不同有關;二是肺的結締組織間隔,進入腫瘤的血管、支氣管分支、從腫瘤內向外生長的血管和結締組織等引起腫瘤生長受限并產生凹陷,從而形成分葉的形態(tài)。邊緣毛糙:可見細短毛刺,棘狀突起或鋸齒狀改變。此為肺癌的常見征象,發(fā)生率約為80%-85,這些表現(xiàn)是由于腫瘤間質,血管向瘤外生長和腫瘤細胞周圍蔓延所致。腫瘤內部的CT表現(xiàn)特點多數(shù)周圍型小肺癌的密度較均勻,但部分病例可有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蜂窩征以及磨玻璃征,少數(shù)病例尚可見到鈣化。 空泡征:是指結節(jié)內小灶性透光區(qū)。其直徑

4、mm,藉此與肺癌空洞區(qū)別??蓡伟l(fā)或多發(fā)。如多個密集的小泡聚集在一起呈蜂窩狀稱蜂窩征。其病理基礎為未被腫瘤組織占據(jù)的含氣肺組織,未閉合的或擴張的小支氣管,乳頭狀癌結構間的含氣腔隙,沿肺泡壁生長的癌組織未封閉肺泡腔或融解,破壞與擴大的肺泡腔;腫瘤內小灶性壞死排出后形成。此征多見于細支氣管肺泡癌與腺癌,也可見于鱗癌。有時,空泡內因有粘液,脫落的腫瘤細胞等成分的存在,可使其CT值增高,近似水樣密度。在肺窗上呈現(xiàn)為小泡狀模糊低密度影,在縱隔窗上則呈現(xiàn)小泡狀透亮影。 細支氣管充氣征:呈細條狀,直徑約mm的空氣密度影,或呈小泡狀(直徑mm)的空氣密度影,見于連續(xù)數(shù)個相鄰的層面上,病理上為擴張的細支氣管。見于

5、細支氣管肺泡癌或腺癌。 蜂窩征:由多個小泡集成蜂窩狀,其大小比較一致,此征僅見于肺泡癌。病理上為癌細胞沿肺泡壁生長,未封閉肺泡腔,腔內可遺留粘液使其擴張。 磨玻璃征:整個腫瘤結節(jié)或結節(jié)之部分區(qū)域密度較淡呈磨玻璃狀,而不掩蓋肺血管紋理。病灶境界一般仍較清晰。其病理基礎是腫瘤細胞沿肺泡壁生長,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閉塞,內可有少量粘液或脫落的腫瘤,此征僅見于肺泡癌。 空洞:為大于mm的圓形或類圓形空氣樣低密度影,作者100例周圍型小肺癌內的空洞發(fā)生率為。小肺癌的空洞壁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有壁結節(jié)??斩闯手行男曰蚱男园l(fā)生。個別病例洞壁菲薄。腫瘤的邊緣仍可見分葉與毛刺等改變??斩炊鄶?shù)系腫瘤組織壞

6、死液化物與支氣管相通,排出后形成。 鈣化:周圍型小肺癌內可有鈣化。文獻報告HRCT上肺癌鈣化的檢出率可達到15.8。作者100例小肺癌用薄層CT掃描檢出了例。鈣化表現(xiàn)為細沙礫狀、小結節(jié)狀,分布彌漫或偏于一側或位于中央。肺癌鈣化主要見于鱗癌、腺癌。其病理基礎是營養(yǎng)不良性鈣化,因腫瘤血液供應障礙,瘤細胞變性、壞死、局部酸鈣度改變、鈣質沉積;腫瘤包裹以前就有的鈣化,發(fā)生于先前存在的肉芽腫鈣化;原發(fā)性腫瘤鈣化,主要見于粘液腺癌。腫瘤鄰近結構改變的CT征象 血管聚集征 是指周圍的血管向結節(jié)聚集。血管在腫瘤邊緣中斷或貫穿腫瘤。動、靜脈均可累及。其中肺靜脈累及對于良、惡性的鑒別有重要意義。血管聚集征的出現(xiàn)與

7、腫瘤內成纖維反應,腫瘤的供應血管增粗,以及肺血管受腫瘤侵犯等因素有關。盡管文獻報告良性病變亦可見血管聚集征,但我們的經(jīng)驗良性病變的血管聚集檢出率很低,而小肺癌則達到6467。 胸膜凹陷征;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當凹入中心與掃描層面平行時顯示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瘤灶與鄰近胸壁間三角形影或稱喇叭口,其尖端與線狀影相連;當掃描層面偏離凹陷中心時,線狀影由條分為兩條或兩條以上,有時見其與瘤體逐漸分開,三角形影由大變小,分成兩個小三角形;水平裂和斜裂胸胸凹陷表現(xiàn)為向腫瘤側凹陷的曲線影等。張志勇報導周圍型小肺癌的胸膜凹陷征檢出率為93。主要見于腺癌與細支氣管肺泡癌。其病理基礎一般認為系病灶內纖維瘢痕組織收縮造成。

8、瘢痕收縮力通過瘤體鄰近纖維網(wǎng)架傳遞到臟層胸膜,將臟層胸膜拉向瘤灶。凹入處與壁層胸膜間構成空隙,內為生理性液體充填。 亞段以下支氣管截斷、變窄。腫瘤胸膜側模糊小片影,出現(xiàn)率10左右,為細支氣管阻塞的征象。 衛(wèi)星灶:除個別的腺癌病例可出現(xiàn)子灶外,均呈現(xiàn)孤立性結節(jié),無衛(wèi)星灶,作者100例小肺癌未見一例有衛(wèi)星灶。肺癌的CT增強特征肺癌與良性病變之間血供與代謝有很大不同,故用增強掃描對于鑒別良惡性病變有重要意義。肺癌的增強模式有以下特點:增強幅度大,超過20HU,達到峰值后曲線維持在高值;時間密度曲線上升速度快;血流灌注高;85病人最終表現(xiàn)為均質性強化。這些特點與肺癌的新生小血管多及其結構特點有關,與腫

9、瘤組織代謝旺盛有關。(三)彌漫型肺癌:可有兩種情況:病變侵犯一個以上肺段,一個肺葉或數(shù)葉;無數(shù)小結節(jié)或小斑片影彌漫分布于兩肺。由于這一型肺癌中,有大部分病例為粘液細胞型,常分泌大量粘液,可產生肺部實變及空氣支氣管影像,而且實變陰影的邊緣模糊,境界不清,故在平片上常被誤認為肺炎或肺結核。這一型BAC約占全部BAC病例的37。作者總結了30例經(jīng)手術或/和病理證實的彌漫型BAC的CT表現(xiàn)。根據(jù)病變形態(tài)可分為四個亞型:蜂房型;實變型; 多灶型;混合型??蓺w納為個有特征性的CT征象:蜂房征:病變區(qū)內密度不均,呈蜂房狀氣腔,大小不一,為圓形與卵圓形的低密度(接近空氣)影。其病理基礎是癌細胞沿著肺泡細支氣管

10、壁生長,但不破壞其基本結構,而使其不規(guī)則增厚,故肺泡腔不同程度存在;此征與支氣管充氣征同時存在時,有定性意義。支氣管充氣征:與一般急性炎性病變不同,其特點是支氣管壁不規(guī)則,凹凸不平,普遍性狹窄;支氣管呈僵硬,扭曲;主要是較大的支氣管顯影,較小的支氣管多不能顯示,呈枯樹枝狀;此與肺炎的空氣支氣管造影征表現(xiàn)不同。磨玻璃征:受累肺組織呈近似水樣密度的網(wǎng)格狀結構呈磨玻璃樣外觀,其病理基礎是受累增厚的肺泡間隔構成的框架內不完全充滿粘蛋白或其他滲液。肺段實變與血管造影征:增強掃描前可見病變以肺葉或肺段分布,呈楔形的實變,病變尖端指向肺門,外圍與胸膜相連;密度均勻一致,邊緣平直,亦可稍外凸或內凸,無支氣管充

11、氣征;增強后可見均勻一致的低密度區(qū)內樹枝狀血管增強影。兩肺彌漫分布的斑片狀與結節(jié)狀影。個別病例,結節(jié)內有空洞或囊性改變,推測其成因可能是由結節(jié)中央壞死,亦有可能是與終未細支氣管的活瓣阻塞有關。動態(tài)觀察:病變不斷增大、增多。二、肺癌的臨床分期與CT的作用 對肺癌進行分期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個判定肺癌病變發(fā)展程度的衡量標準,從而有助于估計預后,制定治療方案和評價療效。自86年至97年期間所采用的是1986年經(jīng)美國癌癥委員會(AJCC)修改的TNM分類方法(見表 )。于97年后國際抗癌協(xié)會和AJCC在一起修訂和頒布最新統(tǒng)一的UICC肺癌TNM分類和分期方法(見表 )。表示腫瘤的大小與范圍;是區(qū)域性淋巴結

12、受累,為胸外遠處轉移。CT在支氣管肺癌臨床分期中有很重要作用,它是TNM放射學分類的最佳方法。(一)在確定類別上的作用對縱隔的侵犯:雖然縱隔受累都應列入T4,但這主要是指明確侵犯了縱隔血管、氣管、食管或椎體者,常不包括僅有少許縱隔脂肪被侵犯者,因后者容易手術切除。一般認為腫瘤和縱隔接觸面大于cm,和主動脈的接觸面大于90,腫瘤和縱隔結構間的脂肪線消失,腫瘤對鄰近縱隔結構有占位效應及有胸膜和心包增厚者應認為有縱隔受侵而且已不可切除,縱隔受累的手術前評估,CT有一定限度。對胸膜的侵犯:周圍型肺癌直接侵犯胸膜及胸膜轉移均可引起胸膜病變,CT上表現(xiàn)為腫瘤附近限局性胸膜增厚,胸膜腫塊及胸腔積液等征象。肺

13、癌者出現(xiàn)胸水可以是胸膜轉移而致,也可以是阻塞性肺炎,肺不張,肺炎或肺門部淋巴道阻塞后的良性胸水。在CT上肺癌病人經(jīng)??梢姷缴倭啃厮?,這種與胸片上見到的大量胸水不同,不是不可切除的證據(jù),只有當同時見到胸膜或葉間裂上有結節(jié)時才是較可靠的轉移征象。胸壁侵犯:CT可顯示腫瘤直接侵犯胸壁軟組織與附近骨結構以及骨轉移的征象。常根據(jù)腫瘤與胸壁之間的角度,與胸膜接觸的長度,有無胸膜增厚、腫瘤和胸壁間脂肪線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胸壁腫塊或(和)肋骨破壞來判斷和腫瘤相連的胸壁是否受侵。假如腫物和胸壁間交角為鈍角,與胸膜接觸面大于cm,伴胸膜增厚等標準中兩條以上者,應多考慮有胸壁受侵。但其特殊性與準確性不太高。CT上最

14、可靠的征象為有肯定的骨破壞。CT上骨質破壞表現(xiàn)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不整齊之低密度。少數(shù)病灶可為成骨性轉移,CT顯示為受累的骨密度增高。(二)在確定類別上的作用有無淋巴結轉移是肺癌臨床分期中很重要的因素。即使腫瘤很小,如有淋巴結轉移,就要歸入期或期;有無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轉移是比原發(fā)腫瘤大小更重要的觀察肺癌遠期予后的指標。CT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方法,在觀察胸部淋巴結,判斷其所在部位、大小、從而決定的類別上有重要作用。 在CT圖像上可根據(jù)假定的條解剖上的水平線,方便地把所見到的淋巴結歸入胸部淋巴結圖中的14個區(qū)中,它們是左頭臂靜脈上緣;主動脈弓上緣;右上葉支氣管開口上緣;左上葉支氣管開口上緣;氣管隆突角。

15、第線以上為區(qū),第、線之間為區(qū),第、線之間的中線右側為區(qū),第、線間的中線左側為區(qū),第線以下至中葉開口間的隆突下為區(qū)。第線下方升主動脈,主動脈弓或無名動脈前、外側者為區(qū),在主肺動脈窗內靠外側者屬區(qū),靠內側者屬區(qū),其余各區(qū)根據(jù)相應的解剖部位也容易辨別。如食管旁淋巴結則位于食管壁兩側,鄰近食管壁,不包括隆突下淋巴結。CT診斷淋巴結轉移一般以其大小來判定,目前,大都把正常縱隔淋巴結的大小的閾值定為1.0cm(測量其短徑),超過者診為轉移。很多報告認為利用目前的診斷標準以敏感性,特異性和陰性預期率都很高(達85以上)。但也有報告認為特異性較低,定性差。幾乎所有作者同意下列觀點:正常大小的淋巴結可含有轉移,

16、而增大的淋巴結不一定就是轉移。良性淋巴結增大可由于反應性過度增生,塵肺,炎癥或感染所致,而僅有鏡下的轉移時可不增大。因此,病因學診斷仍需依賴組織學檢查。CT檢查可指明腫大淋巴結部位,以幫助選擇最合適的組織學檢查方法和途徑。、區(qū)可用經(jīng)頸縱隔鏡,、區(qū)可用經(jīng)前或胸骨旁縱隔鏡,、區(qū)可用胸腔鏡,、10、10可用胸腔鏡或作電視協(xié)助下的開胸術。CT診斷淋巴結轉移的假陰性率約為7%-10。淋巴結的位置對CT的術前漏診有較大影響,右側縱隔淋巴結(、10)因周圍脂肪多較易顯示,而左縱隔淋巴結(、10)及區(qū)淋巴結因脂肪少易漏診。、10、區(qū)淋巴結因周圍血管部分容積效應更不易診斷。有幸的是這種直徑在cm以下的淋巴結轉移

17、除發(fā)生率較低外,而且由于較小,在術中大都容易切除,患者的予后與無淋巴結轉移者無顯著差異,明顯較已轉移且有增大者為好。原發(fā)性肺癌有一定的引流擴散途徑,右肺癌一開始就有轉移到同側肺門淋巴結的趨向(10R),然后轉移到右氣管旁淋巴結(2R、4R),很少轉移到對側淋巴結(約),但左側肺癌在同側淋巴結轉移后常播散到對側淋巴結。左上肺癌通常一開始轉移到主肺動脈窗淋巴結,左上葉和左下葉的肺癌首先播散至左氣管支氣管區(qū)域(10L)淋巴結。右肺中葉和兩下肺癌常在早期播散到隆突下淋巴結。下葉病變也可擴展到食管旁,肺韌帶和膈上淋巴結,熟悉這種引流途徑有助于對縱隔、肺淋巴結的性質做出評價;如右肺癌的病人很少可能只有主肺

18、動脈窗淋巴結轉移,此區(qū)域孤立淋巴結腫大很可能系其它原因如結核性肉芽腫所致。(三)在確定類別上的作用 肺癌容易轉移到腎上腺、腦、肝等遠處臟器,尸檢資料提示肺癌有35%38轉移到腎上腺,以雙側轉移多見。腦轉移可以發(fā)生在原發(fā)肺癌檢出之前。上述器官的CT掃描對于肺癌臨床分期與確定能否手術很有必要。有些醫(yī)院主張將肺癌病人的CT掃描范圍擴大到包括上腹部與腎上腺區(qū),腎上腺轉移雖不少見,但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腎上腺腫塊中2/3為腺瘤,而不是轉移瘤。在常規(guī)和增強CT上兩者常有重疊不易鑒別。MRI對此可能有用。肺癌可引起肺內廣泛性血行播散與癌性淋巴管炎,血行播散表現(xiàn)為肺內彌漫性小結節(jié),直徑2-10mm,大小不等,形

19、態(tài)大致相仿,呈隨意性分布,邊緣一般比較清晰。可一側 分布,亦可兩側分布。癌性淋巴管炎則表現(xiàn)為支氣管血管束增粗,小葉間隔線光滑性或結節(jié)性增厚,葉間胸膜增厚。三、肺癌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肺癌的診斷要正確識別肺癌的基本征象,以及深刻理解其代表的病理意義,這是肺癌正確診斷的前提。要注意對肺癌的基本征象做綜合分析。如周圍型肺癌的基本征象主要有分葉征;邊緣毛糙有毛剌,棘狀突起與鋸齒征;空泡征與或和支氣管充氣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這些征象反映了肺癌的病理學改變,但在某一病例并非都能出現(xiàn),而是可能僅出現(xiàn)其中幾個征象。根據(jù)作者100例直徑cm的小肺癌統(tǒng)計具有上述個征象者占12,個者38,個者29,個者1

20、9。有例僅出現(xiàn)一個征象。有個以上征象者占79,對這一部分腫瘤而言,征象典型,診斷較有把握。出現(xiàn)兩個征象者占19。這19例中有17例為深分葉征與其他某一征象的組合,而分葉征在炎性結節(jié)與良性腫瘤中出現(xiàn)率很低(26),而且分葉淺。故深分葉征在肺癌診斷中有重要意義。提高對某些具有特殊診斷意義的征象認識。如磨玻璃征因其密度較淡而易被誤診為炎癥。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這是細支氣管肺泡癌非常有診斷價值的征象。顆粒狀的低密度與高密度相間除了BAC外的病變中作者尚未見到過。胸膜側模糊小片影只見于癌性結節(jié),囊泡與不規(guī)則含氣腔隙也僅見于周圍型肺癌。關于鈣化的意義 病灶內出現(xiàn)鈣化并非是排除肺癌的依據(jù),需結合病變的總體表現(xiàn)來綜

21、合分析。僅根據(jù)病變內有鈣化就診斷為良性病變(如結核)是不可取的。僅根據(jù)鈣化而忽視了其它征象的分析可導至誤診。 (5)增強掃描的合理應用根據(jù)病變的形態(tài)、大小、邊緣征象、病變內部結構特點、瘤周鄰近組織的CT表現(xiàn),8590的小肺癌應能做出診斷,無需增強。但有一小部分病例肺癌的基本征象出現(xiàn)少,表現(xiàn)不典型,此時應對病灶做動態(tài)CT增強掃描,從而可提供有用的鑒別信息。如動態(tài)增強掃描仍不能確定診斷者則應做CT導引下經(jīng)皮穿剌活檢或經(jīng)支氣管鏡肺活檢,或短期內定期復查。多數(shù)周圍型肺癌在個月內大小可有變化。(二)鑒別診斷1、中央型肺癌的鑒別診斷:中央型肺癌有典型的CT表現(xiàn),一般診斷不難,但有時它所引起的支氣管阻塞改變

22、與支氣管內膜結核所引起的表現(xiàn)在鑒別上存在一定困難。支氣管內膜結核可引起肺葉不張,甚至一側全肺不張,在CT上支氣管腔顯示逐漸變窄而呈閉塞,但不形成息肉樣或杯口樣腫塊影;支氣管內膜結核在狹窄的支氣管周圍很少形成明顯的腫塊影,通常沒有明顯的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如有淋巴結腫大一般較小,位于氣管旁,通??梢娾}化,在肺內??梢娭夤懿ド⒉≡羁勺鲄⒖迹夤軆饶そY核多見于青年人。中央型肺癌尚需與引起肺門腫塊的其它疾病相鑒別。這些疾病包括轉移性腫瘤、淋巴瘤、淋巴結結核、結節(jié)病以及化膿性炎癥等,其中除淋巴結核外,肺門淋巴結腫大,大多見于兩側,支氣管腔無狹窄,無腔內腫塊,有時有受壓移位,但內壁光滑,腫大淋巴結位

23、于支氣管壁外。2、周圍型肺癌的鑒別診斷:肺內孤立型球形病變的病因很多,以肺癌與結核球多見,其它有轉移瘤、良性腫瘤,球形肺炎,支氣管囊腫等,應注意鑒別。(1)肺結核:邊緣多光滑、清楚,無分葉或僅淺分葉,可有點狀或斑點狀、斑片狀鈣化,也可有空洞,其空洞為邊緣性或呈裂隙樣,大多數(shù)病例病灶周圍有衛(wèi)星灶,這些征象與肺癌容易鑒別。少數(shù)結核灶內可因小灶性干酷樣壞死排出后可顯示空泡樣改變,需與細支氣管肺泡癌鑒別,但結合肺癌與結核其他影像學表現(xiàn),一般不難鑒別。(2)錯構瘤:典型的錯構瘤內有脂肪及鈣化,其鈣化呈爆米花樣,腫瘤邊緣光滑銳利,多有淺分葉或無分葉。個別病例既無鈣化,也無脂肪密度,而且分葉較深,此時易誤診

24、為肺癌。但錯構瘤偶爾分葉可較深外,一般缺乏其他惡性腫瘤特點,如毛剌,支氣管充氣征,小空洞,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征等,也無肺門與縱隔淋巴結腫大等征象。增強掃描強化不明顯,CT增加值多20HU。(3)其他良性腫瘤:病變密度均勻,邊緣光滑,分葉切跡不明顯,多無細短毛剌與鋸齒征及胸膜凹陷等惡性征象。周圍性肺癌與之鑒別不難。(4)轉移瘤:轉移瘤有各種形態(tài),一般病灶多發(fā),大小不同,形態(tài)相似,由于轉移瘤來自于肺毛細血管后靜脈,因而病變與支氣管無關系。孤立型轉移瘤,邊緣較光滑,多無毛刺與鋸齒征,亦無胸膜凹陷,結合臨床上有原發(fā)腫瘤的歷史,不難作出鑒別診斷。(5)球形肺炎:多位于下肺野,邊緣多模糊,周圍血管紋理增多

25、,增粗,鄰近胸膜反應較廣泛,病灶CT值較低,多在2025HU,臨床上常有近期感冒發(fā)燒史,白血球增高,經(jīng)短期(10天)抗感染后病灶多有縮小。(6)細支氣管囊腫:含液支氣管囊腫發(fā)生在肺內,可呈孤立性結節(jié)性陰影,CT表現(xiàn)為邊緣清楚的腫塊,密度均勻,CT值在20HU,但當囊腫內蛋白成分豐富時,CT值可達20HU以上,增強掃描無強化表現(xiàn)。有時病變內有空氣進入形成空泡狀氣體密度影,需與細支氣管肺泡癌鑒別。(7)球形肺不張、球形肺不張表現(xiàn)為邊緣不清的圓形或類圓形腫塊,易誤為肺癌,但其表現(xiàn)具特征性,與肺癌不難鑒別。主要表現(xiàn)有a.圓形或卵圓形腫塊,大小不等,常見于胸膜下,以下葉后外基底段或背段多見。b.進入腫塊的支氣管和血管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