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6-2017學年江蘇省無錫市丁蜀學區(qū)八年級(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選擇題1.你認為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事實的是()A.某同學正常的體溫是47CB.人的大拇指指甲寬約為1dm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約是1.4m/sD.健康人白脈搏,1s跳動75次左右2.去年暑假,小夢陪著爺爺?shù)胶锶ゲ骠~.小夢將鋼叉向看到的魚方向投擲,總是叉不到魚.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叉不到魚的原因是()A.投影儀的屏幕,表面是粗糙的,是為了使光發(fā)生漫反射B.濃密的樹蔭下出現(xiàn)很多圓形的光斑,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光在不同物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相同D.鏡面反射遵從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從光的反射定律4.若圖中貓的
2、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B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cè)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5.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觀測,但它變化時引起其它量的變化卻容易直接觀測,用易觀測的量顯示不易觀測的量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例如:發(fā)聲的音叉的振動可以通過激起水花來體現(xiàn).以下實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與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現(xiàn)象時,引入光線用來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B.研究熔化現(xiàn)象時,比較冰、蜂蠟的熔化特點C.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為了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選用兩只相同的蠟
3、燭D.液體溫度計利用液柱長度的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6.如圖所示是兩個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個裝水,另一個未裝水.在兩池的中央各豎立著一只長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標桿.當陽光斜照時就會在池底形成桿的影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C.7.的8.太陽桿太陀桿未裝水的池中標桿影子較長B.裝水的池中標桿影子較長裝水的池中標桿沒有影子D.兩池中標桿影子長度相同“影”是生活中常見的光現(xiàn)象,如做光學游戲的“手影”、留下美好記憶照片的“攝影”、幻燈機射到屏幕上“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圖,它們與物理知識對應關系正確的是(手影-平面鏡成像A.投影-凸透鏡成像C.B.攝影-光的反射倒影-光的折射D
4、.將一支高1.5cm的發(fā)光棒放置在離凸透鏡15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一個3cm高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A.5cmB.10cmC.15cmD.20cm9. 昆蟲觀察盒的盒蓋是一個凸透鏡(如圖所示),盒蓋到盒底的距離為10cm,利用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觀察小昆蟲.在一次實驗中,小明不小心把盒蓋上的凸透鏡打碎了.為了修好觀察盒,老師分別給他提供了焦距為4cm>8cms10cm和12cm的凸透鏡各一個,他應該選擇(A.焦距為4cm的凸透鏡B.焦距為8cm的凸透鏡C.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D.焦距為12cm的凸透鏡10.如圖所示,小華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
5、規(guī)律”實驗時,在光屏上接收到燭焰清晰縮小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蠟燭在距透鏡2倍焦距以內(nèi)C.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制成投影儀D.蠟燭靠近透鏡,光屏應遠離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1.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關系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12.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作是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視網(wǎng)膜,燭焰看作是被眼睛觀察的物體.拿一個近
6、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在拿走近視眼鏡后,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將蠟燭遠離凸透鏡B.將光屏遠離凸透鏡C.將光屏靠近凸透鏡D.將光屏和蠟燭同時遠離凸透鏡13.下列有關熱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A.暮春,小草掛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電風扇下吹風感到清涼,是蒸發(fā)的原因C.深秋,時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凍的衣物晾干,為升華現(xiàn)象二、填空題14 .(1)請完成下列單位換算:72mm=7.2X102=7.2Xkm;(2)讀出下列量具的讀數(shù):(A)物體A的長度是cm,(B)汽車的行駛速度是km/h
7、(C)秒表的讀數(shù)是s15 .射水魚向樹枝上的昆蟲射水,使昆蟲落入水中成為它的食物,那么它想要射到昆蟲,就應偏向所看到的昆蟲的(下方、上方)射水,如果岸上的人要用激光筆照射水魚,他如果對著看到的魚的下方照射,那么他(能、不能)照亮魚.16 .如圖所示,一束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qū)域內(nèi)放甲透鏡后,這束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白Cc點;在虛線區(qū)域內(nèi)換放乙透鏡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白aa點.現(xiàn)小明想進一步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應選擇(甲/乙)透鏡.小明選擇好透鏡后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當物體距離透鏡8cm時,在透鏡另一側(cè)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實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不變,把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2cm在光屏上
8、又成一清晰縮小的實像.當物體距離透鏡4cm,成、的像.在照相機、放大鏡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類似的是.17.如圖為光在空氣和玻璃間傳播的情況,試判斷入射角等于度;折射角等于度,光是由斜射入中的,其中入射光線是,反射光線是,折射光線是攝像頭(選填:“靠近”、“遠離”).觀,攝像頭幾乎無法成像.18 .如圖,是十字路口處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的汽車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B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可以看出汽車是察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看不見車內(nèi)的人,但車的外表卻很清晰,是因為車內(nèi)的人AB19 .小張同學最近感覺視力下降,看不清遠處的物體.他去看醫(yī)生時,醫(yī)生為他講
9、解視力下降的道理.看不清遠處物體,原因是因為眼睛晶狀體和角膜形成的焦距變(選填“長”或“短”)遠處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選填“前”或“后”).醫(yī)生推薦了一種治療手術(shù),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gòu)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選填“強”或“弱”)一些.三.作圖20 .根據(jù)要求畫圖:如圖甲,畫出物體AB的像.如圖乙,光線AO由空氣進入水中,畫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如圖丙,畫出與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如圖丁,一束射向凹透鏡且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請畫出它通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四、實驗題21 .下面是小濱同學探究“水的沸騰”實驗的過程:(1)安裝實驗器材時,小濱應按照(選填“自上而下”或“
10、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安裝好器材開始實驗后,小濱的操作如圖所示,請指出小濱的錯誤之處:;(3)下表是實驗過程中不同時刻的溫度記錄,小濱由于粗心大意記錯了一個實驗數(shù)據(jù),你認為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你這樣判斷的理論依據(jù)是;時間/min891011121314溫度/c96979898959898(4)改正數(shù)據(jù)后,小濱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定該地水的沸點為C,可能的原因是當?shù)氐拇髿鈮?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標準大氣壓;(5)小濱撤去酒精燈后,發(fā)現(xiàn)水未停止沸騰,試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6)本實驗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是為了(填序號).得到可靠的結(jié)論減小實驗誤差.22.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
11、中,某同學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棋子A和B、刻度尺、白紙、橡皮泥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所示.(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明亮/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棋子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放置好棋子A后,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動B棋子,都無法和棋子A在鏡中的像重合,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小心地移動B棋子,直到與A的像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進一步觀察AB兩個棋子在白紙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4)如果有5mm厚和2mm享的兩塊玻璃板,選擇mmB的玻
12、璃板做實驗較好.(5)在尋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棋子(A/B)這一側(cè)觀察.在觀察時,既可看到前面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棋子B”.對于兩次成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6)移開棋子B,用白紙做屏幕放在該處,直接觀察白紙,發(fā)現(xiàn)白紙上(有/沒有)像,可知平面鏡所成的是像.(7)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具有普遍性,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A.保持AB個棋子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
13、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23 .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狀可改變的液體透鏡,并利用液體透鏡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鏡成像”,如圖所示.甲z(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首先在兩個透明玻璃長方體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體透鏡,再將液體透鏡放置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光線沿圖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jīng)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將(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如果此時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變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則折射光線偏折的程度(選填“會改變”或“不改變”),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
14、香煙霧的目的是(2)在用液體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蠟燭、光屏和液體透鏡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若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時,則燭焰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實像B.放大、正立的虛像C.縮小、倒立的實像D.縮小、正立的實像(3)同班的小明同學,改用發(fā)光二極管光源“F”來做實驗,實驗日將光源放在25cm處,其大小如圖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線上.如果用遮光罩將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罩住,則光屏上所成的像片lHEABC口(4)同學們對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進行如下評價,其中錯誤的是A.與燭焰相比,實驗使用的光源不會晃動,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較穩(wěn)定B.光源
15、鑲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樣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C.零刻度線刻在光具座標尺的中央,可直接測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鏡的焦距未知,則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5)對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鏡,一個物距應該對應唯一的一個像距,但從各組匯報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物距均為12.00cm時,有三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們的數(shù)據(jù)差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誤差導致的,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操作原因是.(6)為了探究“影響液體透鏡折光能力強弱的因素”,物理興趣小組人員做了如下實驗:在圖甲所示的裝置中,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觀察光線經(jīng)不同液體透鏡折射后的偏
16、折程度,此時,他們是在探究液體透鏡折光能力與是否有關,在此探究過程中保證不變,具體原因是.24 .某同學做探究光的反射特點實驗.把一可沿ONI疊的白色硬紙板放置在平面鏡上,使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點,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線AO和反射光線OB并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變光的入射角度,重復實驗(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A.光能否發(fā)生反射?B.光線是否沿直線傳播?C.反射光線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D.光是否只能在鏡面上反射?(2)將ON&側(cè)紙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線,這是因為:A.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B.這時已經(jīng)沒有反射光線了C.這時發(fā)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各個方
17、向散出去了D.反射光仍在原來的位置上,沒有隨紙板向后折(3)在實驗中用激光筆緊貼白色紙板向鏡面射出光束,這樣做是為了在白紙板上清晰地顯示出.(4)小明在實驗時,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30。、45。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jié)果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經(jīng)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jié)的規(guī)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實驗次數(shù)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5)如圖二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通過實驗還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入射角a0°15°30°45°60°
18、反射角30°15°30°45°60°折射角丫0。11.3°22.1°35.4°40.9°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和現(xiàn)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五、計算題25 .如圖所示,轎車從江門往廣州方向勻速行駛,當?shù)竭_A地時,車內(nèi)的鐘表顯示為10h15min.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10h45min.求:(1)轎車從A地到B地用多少小時?(2)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3)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xù)勻速行駛,從B地到達廣州需要
19、多長時間.距廣州距廣州2016-2017學年江蘇省無錫市丁蜀學區(qū)八年級(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你認為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接近事實的是()A.某同學正常的體溫是47cB.人的大拇指指甲寬約為1dm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約是1.4m/sD.健康人白脈搏,1s跳動75次左右【考點】長度的估測;溫度;時間的估測;速度與物體運動.【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jīng)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解答】解:A、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c左右,變化幅度很小.此選項不符合實際;B、人的大拇指寬度在1.5cm左右,大拇指指甲的寬度
20、與此差不多,在1.3cm=0.13dm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5km/h=5xmm/s1.4m/s左右.此選項符合實際;3. 6D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1min跳動75次,跳動1次的時間大約1s.此選項不符合實際.故選C.2 .去年暑假,小夢陪著爺爺?shù)胶锶ゲ骠~.小夢將鋼叉向看到的魚方向投擲,總是叉不到魚.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叉不到魚的原因是()【考點】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用.【分析】從魚身上反射出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魚變淺了.【解答】解:水中魚反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fā)生
21、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氣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的A'是變淺的魚的虛像.所以有經(jīng)驗的漁民應該用魚叉瞄準看到魚的下方位置,才能將魚叉到;如圖所示:k由此可知,A、C選項光的傳播方向錯誤,B選項,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錯誤,只有D選項正確.故選D.3 .下列關于“光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投影儀的屏幕,表面是粗糙的,是為了使光發(fā)生漫反射B.濃密的樹蔭下出現(xiàn)很多圓形的光斑,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光在不同物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相同D.鏡面反射遵從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從光的反射定律【考點】漫反射;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直線傳播;光的傳播速度與
22、光年;光的反射定律.【分析】A、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線射到反射面上時,反射光線射向不同的方向;B、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C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不同;D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無論什么反射,對于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為了讓光線射到上面發(fā)生漫反射,讓各個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畫面上的字,故A正確;B、濃密的樹蔭下出現(xiàn)很多圓形的光斑,這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引起的,故B錯誤;C光在不同物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不相同,故C錯誤;D鏡面反射遵從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從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故選A.4 .若圖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
23、沿MNB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cè)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xiàn)象及其實驗方案.【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左右互換,即像、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由此分析突破此題.【解答】解:因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左右互換,即像、物關于平面鏡又稱.所以,當MNa開后,貓在兩個鏡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
24、5.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觀測,但它變化時引起其它量的變化卻容易直接觀測,用易觀測的量顯示不易觀測的量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例如:發(fā)聲的音叉的振動可以通過激起水花來體現(xiàn).以下實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與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現(xiàn)象時,引入光線用來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B.研究熔化現(xiàn)象時,比較冰、蜂蠟的熔化特點C.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為了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選用兩只相同的蠟燭D.液體溫度計利用液柱長度的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考點】物理學方法.【分析】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xiàn)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xiàn)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zhuǎn)換法.【
25、解答】解:A、研究光現(xiàn)象時,引入光線用來描述光直線傳播時規(guī)律,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題意;B、研究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時把它與晶體的熔化特點相比較,采用的是對比法.不符合題意;C了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選用兩只相同的蠟燭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不符合題意;D液體溫度計利用液柱長度的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采用的是轉(zhuǎn)換法.符合題意.故選D.6.如圖所示是兩個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個裝水,另一個未裝水.在兩池的中央各豎立著一只長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標桿.當陽光斜照時就會在池底形成桿的影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O0太陽太距桿桿II水A.未裝水的池中標桿影子較長B.裝水的池中標桿影子較長C.裝水的池中標卞f沒
26、有影子D.兩池中標桿影子長度相同【考點】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直線傳播;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用.【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光從一種透明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改變,并且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沒有裝水的情況下,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桿的左面會形成桿的影子;對于裝水的情況來說,從桿的頂端射來的光線到達水面處會發(fā)生折射,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線比沿直線傳播的情況更靠近桿,因此此時影子的長度會變小.故選A.7 .“影”是生活中常見的光現(xiàn)象,如做光學游戲的“手影”、留下美好記憶照
27、片的“攝影”、幻燈機射到屏幕上【考點】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分析】各種影的形成都與光的傳播有關,本題要把手影、攝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學原理.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釋這幾種“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區(qū)叫影子,故A錯誤;B、攝影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透鏡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錯誤;C投影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故C正確;D錯誤.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故選:C.8 .將一支高1.
28、5cm的發(fā)光棒放置在離凸透鏡15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一個3cm高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A.5cmB.10cmC.15cmD.20cm【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分析】首先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實像,其次因為物體長1.5cm,像長3cm,所以是放大的像,并且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jù)給出的焦距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分析物距的大小.【解答】解:根據(jù)題意可知,此時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滿足:fv15cm<2f,即15cm>f>7.5cm,處于這一焦距范圍內(nèi)的只有B選項,10cm.故選:B.9 .昆蟲觀察盒的盒蓋是一個凸透鏡(如圖所示),盒蓋到
29、盒底的距離為10cm,利用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觀察小昆蟲.在一次實驗中,小明不小心把盒蓋上的凸透鏡打碎了.為了修好觀察盒,老師分別給他提供了焦距為4cm>8cnr10cm和12cm的凸透鏡各一個,他應該選擇()A.焦距為4cm的凸透鏡B.焦距為8cm的凸透鏡C.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D.焦距為12cm的凸透鏡【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uv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分析】根據(jù)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物距和焦距的關系進行判斷:10cm,【解答】解:盒蓋處安裝凸透鏡,盒底處有昆蟲,要使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物距小于焦距,此時物距是所以選擇焦距為12cm的凸透鏡.故選D.10 .
30、如圖所示,小華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在光屏上接收到燭焰清晰縮小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11 蠟燭在距透鏡2倍焦距以內(nèi)C.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制成投影儀D.蠟燭靠近透鏡,光屏應遠離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分析】根據(jù)物距和像距的關系判斷成像情況和應用:(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機;(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解答】解:A、觀察圖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應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
31、C像的性質(zhì)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應用了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故C錯誤;D把蠟燭靠近透鏡,物距減小,要得到清晰的像,應增大像距,即光屏應遠離透鏡,故D正確.故選D.11.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關系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考點】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分析】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進行判斷: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u
3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v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解答】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甲,所以f甲工J©l=6cm;22乙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uvf乙;所以f乙>u=12cm;丙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6cm;22所以,f乙>£丙>£甲.故選B.12 .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作是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視網(wǎng)膜,燭焰看作是被眼睛觀察的物體.拿一個近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
33、糊.在拿走近視眼鏡后,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將蠟燭遠離凸透鏡B.將光屏遠離凸透鏡C.將光屏靠近凸透鏡D.將光屏和蠟燭同時遠離凸透鏡【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分析】近視眼鏡是凹透鏡,首要的問題是知道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拿一個近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而蠟燭燭焰的像實際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原因是燭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縮小像距和調(diào)節(jié)物距的方法使燭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解答】解:近視鏡片屬于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有近視鏡片時,凸透鏡所成的像會后移;拿走近視鏡片后,蠟燭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
34、凸透鏡所成的清晰的像應該在光屏和透鏡之間,所以應將光屏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或?qū)⑾灎T靠近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故選C.13 .下列有關熱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A.暮春,小草掛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電風扇下吹風感到清涼,是蒸發(fā)的原因C.深秋,時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凍的衣物晾干,為升華現(xiàn)象【考點】蒸發(fā)及其現(xiàn)象;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生活中的升華現(xiàn)象.【分析】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是液化;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是汽化;物質(zhì)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是凝華;物質(zhì)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是升華.【解答】解: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xiàn)象.正確,不合題意.B、電風扇
35、轉(zhuǎn)動時,加快了室內(nèi)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汗液的蒸發(fā)加快,從而加快吸收人體更多的熱量.正確,不合題意.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錯誤,符合題意.D冰凍的衣物變干,冰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水蒸氣,是升華現(xiàn)象.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二、填空題14. (1)請完成下列單位換算:72mm=7.2X102m=7.2x105km;(2)讀出下列量具的讀數(shù):(A)物體A的長度是1.90cm,(B)汽車的行駛速度是100km/h(C)秒表的讀數(shù)是100.3s【考點】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速度與物體運動.【分析】(1)本題根據(jù)長度單位的進率進行換算.換算的步驟為:原來的數(shù)字、乘號、進率、后來的
36、單位、最終結(jié)果.(2)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機動車速度表采用的計量單位是km/h;停表的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shù)是兩個表盤的示數(shù)之和.【解答】解:(1)因為1mm=103m,所以72mm=72<103m=7.2X102m;因為1mm=106kmi,所以72mm=72<106km=7.2X105km;(2)由圖知:A亥U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
37、1cm=1mm即此刻度尺白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cè)與3.00cm對齊,右側(cè)在4.9cm,估讀為4.9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4.90cm-3.00cm=1.90cm.B、汽車速度表白指針指在“100”處,所以此時的速度為100km/h;C在秒表上,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1min和2min之間,偏過中線;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40.3s,因此秒表讀數(shù)為60s+40.3s=100.3s.故答案為:(1)m;105;(2)A1.90;日100;C、100.3.15 .射水魚向樹枝上的昆蟲射水,使昆蟲落入水中成為它的食物,那么它想要射到昆蟲,就應偏向所看到的昆蟲的下方(下方
38、、上方)射水,如果岸上的人要用激光筆照射水魚,他如果對著看到的魚的下方照射,那么他不能(能、不能)照亮魚.【考點】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用.【分析】解答本題需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當光由空氣斜射進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質(zhì)斜射進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空中昆蟲反射的光斜射入水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魚的眼睛,魚認為光沿直線傳播,魚看到的昆蟲是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虛像,比昆蟲的實際位置高,所以魚看到的
39、是變高了的昆蟲的虛像.所以,魚向樹枝上的昆蟲射水,就應偏向所看到的昆蟲的下方射;魚反射出的光線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進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從看到魚的位置正對魚照射,才能把魚照亮.如果用激光筆對著看到的魚的下方照射,他不能照亮魚.故答案為:下方;不能.16 .如圖所示,一束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qū)域內(nèi)放甲透鏡后,這束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白Cc點;在虛線區(qū)域內(nèi)換放乙透鏡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白a點.現(xiàn)小明想進一步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應選擇乙(甲/乙)透鏡.小明選擇好透鏡后在光具座上進行實驗:當物體距離透鏡8cm時,在透鏡另一側(cè)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實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
40、位置不變,把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縮小的實像.當物體距離透鏡4cm,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在照相機、放大鏡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類似的是放大鏡.【考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探究實驗.【分析】(1)根據(jù)圖判斷出甲乙對光線的作用,根據(jù)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進行判斷.凸透鏡有會聚光線的作用,凹透鏡有發(fā)散光線的作用.(2)根據(jù)題意,當物距等于8cm時,物距處于1倍和2倍焦距之間,當物距為10cm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從而分析出焦距白范圍,得出4cm與焦距的關系.掌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解決此題的關鍵.【解答】解:由圖知,若光沿直線傳播會聚到b點,經(jīng)過甲會聚到c點,說明甲對光線有發(fā)散作
41、用,是凹透鏡;經(jīng)過乙會聚到a點,說明乙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是凸透鏡;所以應選擇乙透鏡.當物體距離透鏡8cm時,在透鏡另一側(cè)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實像,所以fv8cm<2f,得4cm<fv8cm;又把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2cm,此時物距為10cm,屏上又成一清晰縮小的實像,所以10cm>2f,得fv5cm.若物體距離透鏡4cm,則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虛像.放大鏡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照相機是根據(jù)成縮小倒立實像的原理制成;投影儀是根據(jù)成放大倒立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答案為:乙;正立;放大;虛;放大鏡.17 .如圖為光在空氣和玻璃間傳播的情況,試判斷入射角等于60度;折射角等于25度,
42、光是由空氣斜MBcW射入玻璃中的,其中入射光線是AO,反射光線是OB,折射光線是OC.【考點】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應用;光的反射.【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內(nèi)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當光從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由圖知,MNPQ垂直,所以這兩個分別是界面或法線.根據(jù)反射定律與折射定律,/AOQhBOQ所以PQ是法線,MN界面.A
43、0和OB分別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OCW為折射光線.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入射角是/AOQ=90-30°=60°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所以反射角是/BOQ=90-30。=60。;折射角是/COP=25,因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是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故答案為:60;25;空氣;玻璃;AQOBOC18 .如圖,是十字路口處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的汽車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AB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可以看出汽車是靠近攝像頭(選填:“靠近”、“遠離”).觀察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看不見車內(nèi)的人,但車的外表卻很清晰,是
44、因為車內(nèi)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攝像頭幾乎無法成像.【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光的反射.【分析】凸透鏡成像的性質(zhì)與物距的大小有關,當焦距一定,物距不同時則成不同的像.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是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離凸透鏡越遠,像也越大.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觀察攝像頭所拍攝照片的變化可判斷汽車相對于攝像頭的距離變化.【解答】解: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由同一輛汽車經(jīng)過十字路口時,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A、B可知汽車的像變大,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汽車是靠近攝像頭.觀察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看不見車內(nèi)的人,是因為車內(nèi)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攝像頭幾乎無法成像.故答案為:凸透;靠近;反射的光很弱.1
45、9 .小張同學最近感覺視力下降,看不清遠處的物體.他去看醫(yī)生時,醫(yī)生為他講解視力下降的道理.看不清遠處物體,原因是因為眼睛晶狀體和角膜形成的焦距變短(選填“長”或“短”)遠處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JL(選填"前”或“后”).醫(yī)生推薦了一種治療手術(shù),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gòu)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弱(選填“強”或“弱”)一些.【考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分析】正常眼睛看遠處的物體能把晶狀體變薄,減弱晶狀體的會聚能力,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看近處的物體能把晶狀體變厚,增強晶狀體的會聚能力,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近視眼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不能變薄,
46、晶狀體的會聚能力過強.【解答】解:看不清遠處物體,是因為眼睛晶狀體和角膜形成的焦距焦距變短,晶狀體的會聚能力太強.遠處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前,這是近視眼;醫(yī)生推薦了一種治療手術(shù),采用激光對角膜進行處理,使晶狀體和角膜構(gòu)成的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得弱一些,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故答案為:短;前;弱.三.作圖乙AB的像.20 .根據(jù)要求畫圖:如圖甲,畫出物體如圖乙,光線AO由空氣進入水中,畫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如圖丙,畫出與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如圖丁,一束射向凹透鏡且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請畫出它通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作光的反射光路圖;作光的折射光路圖;透鏡的光路圖.
47、【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左右互換,即像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利用這一對稱性作出AB的像.先過入射點作出法線,然后根據(jù)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以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根據(jù)入射光線、折射光線以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確定折射光線的方向.在作凸透鏡、凹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jù)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解答】解: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由圖可知,入射角為90。-30。=60。,則反射角等于60。,根據(jù)入射
48、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根據(jù)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如圖所示:內(nèi)丁四、實驗題21 .下面是小濱同學探究“水的沸騰”實驗的過程:(1)安裝實驗器材時,小濱應按照自下而上(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2)安裝好器材開始實驗后,小濱的操作如圖所示,請指出小濱的錯誤之處: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下表是實驗過程中不同時刻的溫度記錄,小濱由于粗心大意記錯了一個實驗數(shù)據(jù),你認為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95c,你這樣判斷的理論依據(jù)是水在沸騰過
49、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時間/min891011121314溫度/c96979898959898(4)改正數(shù)據(jù)后,小濱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定該地水的沸點為98C,可能的原因是當?shù)氐拇髿鈮盒∮?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標準大氣壓;燒杯底和石棉網(wǎng)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5)小濱撤去酒精燈后,發(fā)現(xiàn)水未停止沸騰,試分析其原因:續(xù)吸熱(合理即可)(6)本實驗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是為了(填序號)得到可靠的結(jié)論減小實驗誤差.【考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沸騰及沸騰條件;熱傳遞.【分析】(1)實驗時,需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要調(diào)整好鐵圈的高度,然后根據(jù)溫度計的使用規(guī)則固定好其位置;(2)讀數(shù)時,
50、視線要與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不能俯視或仰視;(3)根據(jù)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的特點分析出表格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水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并且繼續(xù)吸熱,而溫度保持不變;(4)根據(jù)沸騰的定義和特點作答,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5)根據(jù)水沸騰的條件和熱傳遞的條件進行分析;(6)多次實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jié)論;二是取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根據(jù)本實驗的目的確定.【解答】解:(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而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沒到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燒杯后,再調(diào)節(jié)溫度計的高度.即安裝實驗器材時,小
51、濱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讀數(shù)的時候,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而圖中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水從第10min開始沸騰,沸騰過程中的溫度是98C,而第12分鐘的溫度為95C,所以是此數(shù)據(jù)記錄錯誤;(4)由上分析知,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為98C,所以水的沸點為98C,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C,所以當時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5)撤去酒精燈后,由于石棉網(wǎng)與燒杯底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存在溫度差,所以水能繼續(xù)吸熱,水未立即停止沸騰;(6)根據(jù)多次實驗的目的,本實驗收集多組數(shù)據(jù)是為了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
52、性的結(jié)論,選.故答案為:(1)自下而上;(2)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沒有與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 95C;水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4) 98;小于;(5) 燒杯底和石棉網(wǎng)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可以繼續(xù)吸熱.(6).22.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某同學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棋子A和B、刻度尺、白紙、橡皮泥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所示.(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較明亮/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棋子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棋子B,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放置好棋子A后,發(fā)現(xiàn),無論如
53、何移動B棋子,都無法和棋子A在鏡中的像重合,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3)小心地移動B棋子,直到與A的像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相等,進一步觀察A、B兩個棋子在白紙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4)如果有5mm厚和2mm享的兩塊玻璃板,選擇2mnB的玻璃板做實驗較好.(5)在尋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棋子A(A/B)這一側(cè)觀察.在觀察時,既可看到前面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棋子B”.對于兩次成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前者是光的反射
54、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6)移開棋子B,用白紙做屏幕放在該處,直接觀察白紙,發(fā)現(xiàn)白紙上沒有(有/沒有)像,可知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7)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具有普遍性,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BA.保持AB個棋子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Tn'.【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xiàn)象及其實驗方案.【分析】(1)成像的物體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同時能看到成像物體的像和鏡后和像對比的物體,便于
55、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3)當蠟燭B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4)從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這一角度去分析此題.(5)根據(jù)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可判斷在尋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棋子哪一側(cè)觀察;平面鏡前蠟燭射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的眼睛,眼睛逆著光線看來,根據(jù)光線是從反射光線的延長線上射出的,看到的蠟燭的虛像;眼睛透過玻璃板看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鏡后蠟燭射出的光
56、線經(jīng)玻璃板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進入眼睛,眼睛逆著光線看來,根據(jù)光線是從折射光線的延長線上射出的,看到的蠟燭的虛像.(6)根據(jù)光屏只能承接實像,不能承接虛像來解答此題.(7)一次實驗不具備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應采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jié)論的正確.【解答】解:(1)成像的物體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所以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過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cè),既能看到A棋子的像,也能看到代替A棋子的B棋子,當A棋子的像和B棋子重合時,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2)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3)移動B棋子,直到與A棋子的像完全重合為止,發(fā)現(xiàn):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4)因為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舊門窗拆除合同范本
- 紅棗收購合同范本
- 駕駛車輛合同范本
- 黃土高原不同植被類型土壤剖面中有機碳及其組分的分布和累積機制
- 智能手機終端內(nèi)向型英漢電子詞典的例證研究
- 雙碳目標下京津冀地區(qū)新能源協(xié)同規(guī)劃模型研究
- 用于介電常數(shù)檢測的平面電容傳感器研究與設計
- BnMYBL2-1基因在響應植物干旱脅迫中的功能分析
- 合伙債務合同范本
- 科技創(chuàng)新助力企業(yè)發(fā)展
- GB/T 12996-2024電動輪椅車
- 成人氧氣吸入療法-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西師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課件【完整版】
- DB32-T 2860-2015散裝液體化學品槽車裝卸安全作業(yè)規(guī)范-(高清現(xiàn)行)
-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完整)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儀表系統(tǒng)安全要求規(guī)格書編制導則
- 福利院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225頁)
- 環(huán)境空氣中臭氧的測定
- 第七章 化學物質(zhì)與酶的相互作用
- 機械畢業(yè)設計論文鋼筋自動折彎機的結(jié)構(gòu)設計全套圖紙
- 總體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