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 單元綜合一:單元串講:單元綜合一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 單元綜合一:單元串講:單元綜合一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 單元綜合一:單元串講:單元綜合一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 單元綜合一:單元串講:單元綜合一_第4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 單元綜合一:單元串講:單元綜合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線索圖解-2-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縱向梳理-3-一、全面理解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原因(1)經(jīng)濟方面:封建經(jīng)濟(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長期存在是經(jīng)濟原因。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分散性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來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的穩(wěn)定。(2)政治方面:封建統(tǒng)治階級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維護封建土地私有制,鎮(zhèn)壓農(nóng)民的反抗,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3)思想方面:主張中央集權、以法治國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各家學派思想精髓的儒家思想為其提供了理論

2、基礎。(4)中國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封建統(tǒng)治者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保證生產(chǎn)發(fā)展的需要。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縱向梳理-4-2.演變過程、趨勢、本質(zhì)3.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會的早期和中期,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而到封建社會的后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消極作用突顯。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縱向梳理-5-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縱

3、向梳理-6-對點訓練對點訓練1.(2017福建廈門期末,8)秦漢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內(nèi)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古代中央機構的官制改革中存在著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 ()A.政治制度的日益完善在于不斷的改革B.強化君主集權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nèi)容C.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途徑D.彌合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穩(wěn)定的基礎 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材料反映的是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因此“一以貫之的理念”指的是強化君主集權,故B項正確;A項“在于不斷的改革”表述不恰當;C項“改革的根本途徑”說法錯誤;君權與相權是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一對基本矛盾,其穩(wěn)定的基礎依賴于皇權

4、,故D項錯誤。 答案解析關閉B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縱向梳理-7-二、中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點和影響1.特點(1)中央一直加強對地方的領導、監(jiān)督、制約,而地方則要求充分的獨立自主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2)地方權力逐漸被分割、削弱并集權于中央;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管理,在分權的基礎上加強對官吏的任免、考核。2.影響:我國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實行郡縣制以來,逐漸發(fā)展和完善。這一制度,組織系統(tǒng)龐大,結構嚴密,在征發(fā)徭役、兵役,征收田賦和租稅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有利于社會

5、的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縱向梳理-8-對點訓練對點訓練2.(2017湖南株洲一模,3)自秦朝推行郡縣制以來,為強化地方管理,漢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v觀這一現(xiàn)象,可知()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紛繁雜亂B.疆域擴大導致管理難度上升C.縣制是中央集權的堅實基礎D.中央集權遭遇地方挑戰(zhàn)倍增 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材料僅體現(xiàn)了各個朝代設立地方行政區(qū)劃,無法得出管理紛繁雜亂和中央集權遭遇地方挑戰(zhàn)倍增,故A、D兩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疆域擴大管理困難的現(xiàn)象,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變化的地方行政區(qū)劃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級,而

6、基層的縣制沒有改變,故C項正確。 答案解析關閉C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橫向比較-9-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與古希臘城邦的不同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橫向比較-10-對點訓練對點訓練3.(2017廣西桂林期中,1)美國史學家霍夫斯塔德認為,在西方古代,有為知識而學知識者,有為真理而獻身者,有為理想、信念而奮斗不息者,中國沒有。在中國,知識分子之出路與歸宿似乎只有一條,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產(chǎn)生以上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文明與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經(jīng)濟與自然經(jīng)濟的區(qū)別C

7、.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的差異D.人文主義與儒家思想的對立 答案解析解析關閉A、B、D三項都是產(chǎn)生以上差異的影響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民主政治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專制下知識分子被統(tǒng)治者嚴格控制,因此民主政治與君主專制的差異是產(chǎn)生以上差異的主要原因,故C項正確。 答案解析關閉C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橫向比較-11-二、明清時期中國和西方歷史的不同走向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橫向比較-12-對點訓練對點訓練4.(2017四川德陽診斷,11)1816年,英國阿美士德使團

8、訪華時被要求磕頭以謝皇恩,經(jīng)爭取后改為單膝下跪叩頭三次。在頤和園等待接見時因天氣炎熱要求稍事休息,清廷官員認為不能讓皇帝久等而將其斥罵。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A.對外政策的松動 B.文化專制的加強C.朝貢體制的破產(chǎn)D.天朝心態(tài)的延續(xù) 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清代對外政策的松動出現(xiàn)在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故A項錯誤;題干反映的是對外關系,并未反映文化專制,故B項錯誤;中國朝貢體制的破產(chǎn)出現(xiàn)于鴉片戰(zhàn)爭之后,故C項錯誤;題干中清政府要求英國阿美士德使團成員磕頭以謝皇恩,清廷官員認為不能讓皇帝久等而將其斥罵,都說明了天朝心態(tài)的延續(xù),故D項正確。 答案解析關閉D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

9、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題型專攻-13-論從史出推理結論型選擇題的特點及解題技法【題型特點】近幾年課標高考對本單元內(nèi)容的考查題型多為結論型選擇題,且命題材料與教材內(nèi)容關聯(lián)不大,因此考生對命題情境感到陌生,無所適從,從而造成相當大的解題困難。這一題型一般考查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的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于“是什么”,而著眼于“為什么”,而且題干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多是教材中未出現(xiàn)的史實,而選項則多是教材所涉及的結論。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題型專攻-14-【解題模板】(1)解答這類選擇題時,主要依靠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較高的史學理論水

10、平;要根據(jù)題干中的史實,分析與結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綜合辨析。(2)注意問題的轉(zhuǎn)換。根據(jù)題干所指事件的時間信息,利用所學知識與之關聯(lián),并對選項中的觀點進行論證或者否定。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題型專攻-15-押題訓練押題訓練1.(2018甘肅天水調(diào)研,3)漢語中,對父親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稱謂。這與英語中將自己父母的兄、弟統(tǒng)稱為“uncle”完全不同。可見,這些漢語稱謂體現(xiàn)出()A.明親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級的階級理論C.重家庭的人倫觀念D.別長幼的宗法意識 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明親疏并不是古代中國的家族追求,故A項錯誤;兄、弟有伯、叔等不

11、同的稱謂并不代表等級上的差別,故B項錯誤;中國的多種稱謂與西方的統(tǒng)一稱謂,其差別并不在于對家庭的重視程度,故C項錯誤;中國有“對父親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稱謂”,源于西周時期別長幼和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故D項正確。 答案解析關閉D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題型專攻-16-2.(2017江西新余二模,25)著名史學家何忠禮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選官制度中,除科舉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權公薦舉人,考試成績好壞,并不能成為做官的唯一標準。”據(jù)此可推知()A.科舉制沒有改變平民的等級觀念B.士族門第的特權有增無減C.科舉制初立時考慮協(xié)調(diào)政治

12、矛盾D.科舉取士不能滿足人才需求 答案解析解析關閉材料反映的是選拔官吏的方式,對平民的等級觀念的影響并沒有體現(xiàn),故A項錯誤;科舉制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故B項錯誤;科舉制打破了門閥士族對權力的壟斷,但考試不是唯一標準,公卿大臣也有權公薦舉人,說明科舉制初立時考慮協(xié)調(diào)政治矛盾,故C項正確;“科舉取士不能滿足人才需求”說法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 答案解析關閉C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單元知識整合建構單元知識整合建構線索圖解縱向梳理橫向比較題型專攻題型專攻-17-3.(2017河北衡水中學猜題卷,27)明代以后不再設置宰相的官職,實際執(zhí)行宰相之職的是殿閣大學士。而明清時期,大多皇帝對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從一般,言語粗暴。這說明()A.內(nèi)閣大學士是名副其實的宰相B.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獨裁程度極高C.內(nèi)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