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整冊教案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3/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1.gif)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整冊教案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3/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2.gif)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整冊教案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3/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3.gif)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整冊教案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3/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4.gif)
![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整冊教案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3/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50144aa3-f859-4076-97b6-55d7caca36f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一 單元 植物的一生1播撒希望的種子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5頁。教學目標: 1.能夠認真觀察、記錄種子的結構以及種子的萌發(fā)過程。 2.會利用對比實驗研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3.會正確播種,使自己的種子順利萌發(fā)。4.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與偉大,體驗種植的樂趣。教學重點:了解種子的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了解種子的萌發(fā)過程。 教師準備:有關種子萌發(fā)的視頻資料、高大種子植物與其種子的對比圖片、某種 植物的果實;浸泡過的種子、放大鏡、培養(yǎng)皿、鑷子;黃豆和辣椒的種子,課件。 學生準備:不同植物的種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一、前測激趣春天, 是個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 在這個美麗的春天里, 讓我們
2、一同撒播希望的種子。 (板書課題) 二、導學達標活動:搜集并認識種子(出示課件) 1 認識種子的多樣性。 請學生相互介紹自己搜集的種子。讓學生感受到種子的多樣性,教師可以適當指 出。 2 認識種子的共同特征。 激發(fā)觀察興趣。 學生觀看一個過程:一粒小小的種子逐漸長成參天的大樹、結出香甜的果實。 為什么種子如此奇妙? 觀察大豆的種子。 1) 觀察大豆種子之前,向學生講解正確的解剖、觀察方法。 2) 組織觀察并填寫記錄表:讓學生猜想種子內(nèi)部的每一部分將來能發(fā)育成植物的哪一部 3) 觀察種子記錄表: (用畫圖的方法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觀察發(fā)現(xiàn)(圖) 植物的哪一部分 猜想將來它能長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經(jīng)過
3、觀察發(fā)現(xiàn)它原來是4) 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出自己的猜想。 觀察其它植物的種子。 其他種子里面有相同的結構嗎? 學生分組觀察胚比較大的種子(綠豆、蠶豆) 總結種子的共同特征,即種子里面都有胚。三、達標測評 研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師: 在上一個活動中你們對胚的各部分將發(fā)育成植物的哪一種器官進行了猜 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確呢?可以怎么辦?(用種植的方法驗證)那種子萌發(fā)的條 件是什么? 試驗方法 l 組織學生觀察圖片,分析每一個培養(yǎng)皿中的種子分別具有什么條件?猜想哪個培養(yǎng)皿中的種子能夠萌發(fā)? 和學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種子:一號種子暴露在空氣中但是沒有水; 二號種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絕了空氣;三號、四號種子放
4、置在濕潤的環(huán)境中而且都 能接觸到新鮮的空氣,但是三號放置在常溫下,四號放置在寒冷的溫度下。四種 不同的環(huán)境暗含兩組對比試驗:第一組對比實驗是在相同的室溫條件下,比較只 有空氣、只有水、又有空氣又有水三種環(huán)境哪種環(huán)境適合種子萌發(fā);第二組對比 實驗在同時具備空氣和水的條件下,比較溫度對種子萌發(fā)條件的影響。最后通過 對比實驗發(fā)現(xiàn)種子萌發(fā)需要溫度、空氣、水三個基本條件。 四、 布置作業(yè)學生課下驗證,并記錄實驗結果。第 二 課時一、前測激趣 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三個條件?請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說說怎樣播種? 二、導學達標學習播種 看教材第 4 頁提供的圖片,補充完善播種過程。1.組織學生親自把植物種子播種到花盆里。
5、 2.學生討論播種時我們是怎樣為種子的萌發(fā)創(chuàng)造條件的? 墊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水分能夠緩緩流出, 又使泥土不會堵塞排水孔保證空氣 及水分的流通。 3.觀察種子破土而出 師提出問題: 怎樣才能知道種子在土壤里發(fā)生的變化呢?怎樣才能觀察到種 子在萌發(fā)的過程中胚的各個部分分別發(fā)育成植物的哪一器官? 學生討論找到方法:把種子種在透明杯里。三、達標測評 布置學生回家完成實驗,觀察種子破土而出的過程,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完成活動 待學生觀察完過程后要特別提醒:在玻璃杯里播種便于觀察種子的萌發(fā)過 程,但是由于杯子小,營養(yǎng)不夠,植物很難正常開花結果,因此當種子萌發(fā)之后 教師還應組織學生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四、布置
6、作業(yè)課后觀察種子的萌發(fā)過 程。2小苗快快長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67頁。教學目標: 1.能夠管理好自己種植的植物,使其健康成長。 2.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能夠隨時觀察、記錄植物生長數(shù)據(jù)。 3學會用繪制曲線圖的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小苗生長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小苗生長規(guī)律。教學難點: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與偉大,體驗種植的樂趣。教學準備:尺子,課件教學流程 :一、前測激趣導入: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萌發(fā)過程的記錄。適時提起的話題。讓學生感受有時猜想 和事實之間是有差距的。二、導學達標活動 觀察小苗的生長(出示課件) 1課堂指導 首先,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小苗逐漸長大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通過討論,使 學生明確觀察
7、內(nèi)容。 其次,組織學生討論觀察方法。教材第 6 頁出示的觀察方法是用直尺測量小 苗的高度,數(shù)葉子的數(shù)量,用繪圖紙(網(wǎng)格紙)測量葉子的大小、寬窄。 最后,提醒大家觀察的同時要記錄下觀察數(shù)據(jù)。 2課后觀察、記錄 注意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與學生同時栽種一盆小苗, 當小苗生長到某一階段后,教師適時提醒同學觀察、記錄、交流小苗的生長數(shù)據(jù)。鼓勵學生在其余時間 保持自由觀察的興趣。 注意:整理數(shù)據(jù)的活動可以在小苗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開花結果之前,結 合本單元第 3 課內(nèi)容進行教學。 尋找植物生長的證據(jù)三、達標測評 尋找植物生長的“證據(jù)” 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尋找?;顒忧爸v清安全注意事項,給每個小組安排好觀察 場地
8、,以便每一個學生都有合適觀察的角度。 采用晉級制激發(fā)學生活動的興趣與激情:發(fā)現(xiàn) 4 個植物生長的“證據(jù)”為 C 級, 發(fā)現(xiàn) 5-7 為 B 級,發(fā)現(xiàn) 8 個以上為 A 級。四、布置作業(yè)觀察植物生長3開花結果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810頁。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的花和果實,初步認識植物的花和果實。 2會利用簡單的圖像、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有關植物花和果實的資料。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植物的花和果實,會利用簡單的圖像、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有關植物花和果 實的資料。教學準備:一盆開花的植物、一盆掛滿果實的植物等。 教學流程:一、前測激趣師:我們的植物一天天在長大,當枝上出現(xiàn)第一個花蕾的時候
9、,它帶給了我們什 么信息?二、導學達標1花的記錄 (1) 生交流第一次發(fā)現(xiàn)花蕾的日期,觀察并記錄花蕾的變化。 (2) 填寫種植記錄三。 (3) 師:一株植物一生中會開多少朵花?你有辦法統(tǒng)計嗎? (4) 學生討論交流,填寫種植記錄四。2觀察果實。 師:植物開花一般會怎么樣?我們來觀察辣椒果實的生長位置和外形特點。 生觀察后交流,并畫出辣椒果實。 師:我們怎么統(tǒng)計一株植物一生中會結多少果實? 3比較花和果實的數(shù)量,并畫出花和果實數(shù)量統(tǒng)計圖。 4數(shù)種子 師:數(shù)一數(shù),一個果實中有多少粒種子? 師指導學生把辣椒切開,為學生準備好鑷子、手套、白紙,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 法數(shù)種子,以免傷害學生的皮膚和眼睛。
10、學生討論:通過自己的觀察數(shù)據(jù),想到了什么。三、達標測評 1. 整理我們的植物種植記錄 師:植物的一生要經(jīng)歷怎么樣的過程? 討論小結:播種、發(fā)芽、長出花蕾、開花、結果、收獲種子。 2.全課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聞與同學 第 2 單元 生 生 不 息1花開花落為哪般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215頁。教學目標: 1會借助工具觀察花。 2會使用解剖的方法細致而有序地觀察花的構造。 3能用文字或畫圖的方式表述觀察的結果。 教學重點: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稱,如:萼片、花柄、花瓣、雌蕊、雄蕊等。 2了解完全花的結構特點。 3了解花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 4知道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教學難點
11、: 1在觀察花蕾的活動中使學生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 2激發(fā)學生觀察花的變化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教學準備: 1開花植物的花蕾(或實物、圖片); 身邊常見開花植物的花朵。 2放大鏡、鑷子、白紙。 3有關解剖花、植物傳粉、受精的 CD。 教學流程:第 1 課時一、前測激趣 師:身邊的開花植物開始長出花蕾來了,這是植物生長的又一證據(jù)。那么植物的 花蕾是什么樣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讓我們一起去觀察吧。二、導學達標活動 觀察花蕾 1 觀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觀察經(jīng)驗, 看一看、 摸一摸并且指導學生2 用放大鏡來觀察花蕾。 教師要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照片、圖畫、文字等形式記錄自己的
12、觀察結果。在交流 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認識到:不同植物的花蕾顏色、大小、形狀存在較大的差 異,但是他們都有花柄、萼片兩部分。 在觀察花蕾外形特征3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活動前教師提前考察適合學生觀察的場地,注意觀察地點是否安全,思考怎樣 合理安排才能夠便于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清楚地觀察花蕾。 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愛護環(huán)境的教育,教育學生不要隨意采摘花蕾。 對于采用照片記錄觀察結果的學生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于自己的重要發(fā)現(xiàn)照特 寫,避免在觀察過程中不加思考的對花蕾的外形進行簡單復制。 為了落實觀察活動的時效性,要求每個同學只觀察一到兩種植物的花蕾。三、達標測評說說花蕾的外形特征。四、布置作業(yè)課后繼續(xù)留心
13、觀察花蕾的變化過程。第 2 課時一、前測激趣 上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花蕾,它們在一段時間后,會競相開放。那么里面的構造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花的構造。 二、達標測評活動 觀察花的構造 1教師指導學生觀看 CD,學習解剖方法 教師強調(diào)解剖時要用鑷子尖夾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免學生破壞花的 每一部分的完整性。2學生解剖花,觀察記錄。 在觀察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導,還要提示學生邊觀察邊記錄。 3交流總結。 在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之后, 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花有哪些相同的 結構,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點。三、達標測評 問:“花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部分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植物開花
14、就一定能結果嗎?” 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之間的認知矛盾,從而激勵學生繼續(xù)觀 察花的變化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搜集花的傳粉資料,了解不同的傳粉方式。提示: 植物有的依靠異花傳粉(如:菊花) ,有的依靠自花傳粉(如:黑麥花、大豆花) ; 有的是蟲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風媒花(如:黑麥花),為了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 量人們還經(jīng)常對植物進行人工授粉。 2無心插柳柳成蔭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618頁。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使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幫助植物繁殖后代。 教學重點: 1知道植物可以通過根、莖、葉繁殖后代。 2了解扦插、嫁接技術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作用。教學難點: 1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樣性。
15、2關注與植物繁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教學準備: 易于利用扦插技術繁殖后代的植物的莖(如:大蒜、太陽花、馬鈴薯) 、花盆、 枝剪。植物繁殖方式的課件。教學流程:一、前測激趣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植物可以利用傳粉的方式繁殖后代。 學生討論:植物還可以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嗎? 二、導學達標活動 植物分身術 1指導。( 在學生操作之前,必須掌握規(guī)范的扦插方法)。讓學生觀看相關 CD。 另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提出實踐要求:使用枝剪時應注意安全,要愛護植物。 為學生特別講述:(1) 教材圖示中,剪除部分葉子是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枝條下端剪成斜口, 便于與土壤充分接觸,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傷植物的新斷
16、面。 (2) 植物扦插能否成活,關鍵還要看扦插后的養(yǎng)護工作。提醒學生細心照料所扦 插植物。 2扦插。 教師選擇成活率高的植物(如:大蒜、土豆、太陽花、蘆薈)組織學生進行扦插 的實踐活動。 3介紹。 教師借助課件向學生介紹利用其他器官繁殖后代的方法。如:大蒜、馬鈴薯利用 莖繁殖后代,榕樹用氣生根繁殖后代、落葉生根用葉繁殖后代等。三、達標測評讓學生說說嫁接應注意什么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四、布置作業(yè) 移花接木 (課外進行實踐,讓學生意識到嫁接能夠結合不同植物的優(yōu)點,在果樹、蔬菜、花卉等方面應 用廣泛)。3翩翩雌與雄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922頁。教學目標: 1能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對物體進行細致有序的觀察,
17、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2能夠利用調(diào)查的方法搜集資料。 3能夠利用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教學重點: 1知道動物的兩種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認識動物繁殖的多樣性及相似性。 教學難點: 1樂于探究動物繁殖的奧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感受到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辛苦。 3. 樂于參與主動接受式探究活動。教學準備: 新鮮雞蛋、放大鏡、實驗記錄表。其他動物繁殖后代的相關資料,課件。教學流程: 第 1 課時 一、前測激趣 提出問題:小雞是從哪里來的?請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介紹小雞是怎樣出生的。二、導學達標閱讀 從蛋到雞 1學生觀察圖片,了解雞蛋中胚胎發(fā)育的各階段產(chǎn)生的變化。
18、教師可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描述, 而后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描述進行補充或 完整講述:第一幅圖是受精卵時期:請學生重點觀察蛋黃上的小白點,這個是雞 蛋的胚盤,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進行胚胎發(fā)育的部位。第二幅圖到第四幅 圖是胚胎發(fā)育階段,這段時期胚胎不斷分裂發(fā)育成幼小的個體,身體結構逐步形 成,逐漸長出喙和羽毛。第五幅圖是出生時期,發(fā)育成熟的小雞用稚嫩的喙將蛋 殼啄破躍躍而出。 最后一幅圖破殼而出的小雞將羽毛晾干后就可以開始四處行走 覓食了。告知學生覓食和行走是動物的本能。 2組織全班交流,使學生對小雞出生過程的認識不斷完善;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小雞生活趣事, 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現(xiàn)象的神奇, 激勵學
19、生觀察雞蛋結構的興趣。 特別講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 只有公雞和母雞交配后產(chǎn)生的受精卵才能孵化出小雞, 而且它們的受精卵是在母體外孵化 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顒?觀察雞蛋 1明確觀察方法及要求。 觀察方法 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觀察雞蛋。首先指導學生利用放大鏡 觀察雞蛋的外殼;再指導學生把雞蛋從中間敲碎觀察卵殼膜;最后指導學生觀察 卵白、卵黃和胚盤。觀察要求 雞蛋打碎后要把卵白、卵黃和胚盤放到培養(yǎng)皿里,既注意了教室衛(wèi)生,又便于觀 察。 2學生觀察。 教師提示學生要把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用圖或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3. 指導學生了解雞蛋的結構與功能的
20、適應性。 在學生觀察記錄雞蛋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教師講述雞蛋的結構和功能。 相關資料: 雞蛋橢圓形的結構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蛋殼上有小孔可以起到透氣的作。雞蛋 殼里面有兩層卵殼膜,可以起到保護卵細胞的作用。雞蛋一頭大一頭小,在雞蛋 大頭的一端卵殼膜分開形成氣室,供給胚胎發(fā)育所需要的氧氣。雞蛋的內(nèi)部由卵 白、卵黃和胚盤等部分組成。卵白能起到保護卵細胞的作用,同時還能供給胚胎 發(fā)育所需要的水分和養(yǎng)料。卵黃內(nèi)貯存著供胚胎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三、達標測評讓學生說說蛋的結構特征。四、布置作業(yè)學生回家搜集有關自己出生情況的資料 第2課時一、前測激趣談話引入: 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的嗎?二、導學達標(出示課件)閱讀
21、 人從哪里來 1讓學生閱讀資料了解人的孕育過程。 學生自行閱讀 學生提問教師 提問學生:人的孕育過程與前面卵生動物的孵化過程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胎生動物胎生、哺乳的特點。2制作成長記錄卡。 教師提示:希望大家大膽設計卡片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甚至還可以加入自 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照片。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付出了許多,請大家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感恩 之言。 特別提醒:請大家保存好手中的成長記錄卡,五年級下冊“我們在成長”一課中 還需要使用。 3最后通過與其他動物的比較,了解動物繁殖的相同和不同點。 相同點:有性繁殖。 不同點:卵生、胎生 教師結合教材小狗的圖例讓學生找
22、到動物有性繁殖的共同點, 即需要精子和 卵子結合成受精卵才能發(fā)育成后一代;然后再對比前面小雞的孵化,了解胎生動 物與卵生動物的不同點:卵生動物的受精卵是在母體外孵化發(fā)育成新個體的,而 胎生動物的受精卵是在母體內(nèi)發(fā)育成胚胎然后再生出來的, 而且剛出生的幼體是 靠吸食母乳長大的。 觀看其他動物繁殖方式的錄像資料, 促進學生對繁殖方式的多樣性和相似性 的認識。三、達標測評說說動物繁殖的相同和不同點。四、布置作業(yè)查找有關本節(jié)課的資料。4科技發(fā)展話克隆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2324頁。教學目標 :1能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究克隆技術的發(fā)展。 2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說出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教學重點: 1知道克隆
23、是生命科學中一項巨大的技術工程。 2了解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 2關注與克隆技術有關的生物繁殖技術問題。教學準備: 有關克隆技術的多媒體資料。教學流程: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克隆技術知多少”?二、導學達標閱讀 了解克隆技術1學生通過閱讀、搜集資料等方式了解克隆技術 2組織小型辯論會:主題: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約 20 分鐘) 正方:正面負面 反方:負面正面 要求雙方在簡要提出本方觀點后, 進入辯論階段,3 分鐘時間做總結陳詞。 3 教師簡要評述辯論會學生的表現(xiàn) 4 教師向學生進行適當?shù)闹v解。提出希望:
24、今后保持對生物繁殖技術發(fā)展的關 注,三、達標測評說說有關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四、布置作業(yè)克隆資料的搜集。第 3 單元 位置與運動 1 它在哪里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2628頁。教學目標: 1 能用語言、路線圖等方式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 2 能利用導游圖、路線圖尋找物體位置。 3 培養(yǎng)學生辨認位置的生活能力。教學重點: 1 知道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另一個物體就是這個 物體的參照物。 2 了解人們確定位置的一些方法。 3 知道精確描述物體位置時要說明參照物及與參照物的距離、方位。 教學難點: 體驗能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準備: 石頭、彩筆,介紹航海定位及 GPS
25、定位的圖片,課件。教學流程: 第1課時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 家長要來學校參加座談會, 你怎樣為家長介紹你所在教室的位置及進入學校 后所走路線。 (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確定物體的位置,從而激發(fā)學 生的學習興趣)二、導學達標(出示課件)活動 它在什么位置 活動進程: 1. 認識參照物: 教師選擇一個位置站好 (如黑板中間位置的前方) 請學生描述老師所在位置。 將學生不同的描述板書在黑板上; 尋找不同描述位置的相同點:都相對于某一物體,都描述了老師在這個物體的某 個方向上。 引導學生總結描述位置的方法,我們在描述位置的時候用到了前后、左右、 上下、遠近等詞語,而這些詞語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
26、來說的,那么這個物體就是 描述選定物體的位置時的參照物。 然后可以打開書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給出的參照 物的概念。 2. 學會精確地描述物體的位置。 分析事例:圖中叔叔的怎樣為小朋友指路,講清了什么? 以珍禽館為參照物, 向左走 300 米描述的是猴山在珍禽館的什么方位和離珍 禽館的距離。讓學生明了如何精確描述物體的位置。 練習:如果校門口一位外地人打聽去本地學生熟悉的某處地點(新華書店、中心 醫(yī)院) ,你將怎樣指引路線。 3. 利用音像資料介紹其它的定位方法。 活動 餐廳在哪里活動按下列環(huán)節(jié)展開: (1) 認識圖標。(2) 尋找路線,畫出路線圖。 要求學生先找到餐廳的圖標,然后尋找從西門走到餐廳
27、的路線,并用筆標出兩條 路線。(3) 描述路線。 首先讓學生同桌相互描述自己所選路線,做好相互的補充和言語上的準備。 點兵點將臺:任意叫一名同學向大家清晰地描述,其余同學按其描述找到路線。 再任意叫一名同學指出路線。正確兩人都可或星號一顆。 (4) 比較誰選擇的路線最近。 估計活動中學生憑直觀判斷路線的遠近可能會有爭議, 引導學生利用數(shù)學中學到 的測量方法可以幫助解決問題,即借用棉線、尺子可以準確比較路線的遠近。 三、達標測評交流體會。 說說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提供導游圖,路線指示圖,今天的學習對自己有什么 幫助?體會學到的這些知識,獲得的辨識位置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意義。四、布置作業(yè)課后查找有關
28、位置與運動的資料。 第 2 課時 (室外課) 找“地雷” 活動目的:在于利用所學,能繪制找“地雷”的路線圖,能利用他人繪制的路線圖找到“地雷” ?;顒右螅合乳喿x書上的活動場景圖,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活動的幫助信息, 如果你擔任“埋雷” ,你需要按步驟完成哪些任務?如果你擔任“找雷”的任務, 又怎樣才能找到“雷”? 活動過程:想想:活動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1. 學生回答2.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強調(diào):(1)合理安排活動順序; 先給“地雷”做上標記,然后找到合適的地方埋下“地雷” ,再繪制一張找“地 雷”路線圖,與他人互換后展開尋找“地雷”的活動。(2)合理分配小組、合理人員分工; 組
29、內(nèi)一半人負責“埋雷” ,一半人負責畫出線路圖,完成后與其他組交換。也可 以將一個活動小組分成兩個小組,活動就在組內(nèi)進行。(3)注意安全,注意愛護環(huán)境,整個過程中不要踩踏植物等 (4)活動結束后的小結。 說一說在尋找的過程中哪些條件起到了關鍵作用。 幫助找不到“地雷”的同學分析原因,可以讓他們和“埋雷”的同學交流,問題 出在哪, 是路線圖有誤, 還是辨識路線圖有誤。 課后可以由雙方共同找到 “地雷” 。2.誰在運動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2930頁。教學目標:1 會正確分析運動與靜止的實例。2 能根據(jù)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 教學重點:知道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而言的。教學難點:1 樂于
30、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一些運動與靜止的實例。 2 在活動中樂于合作與交流。教學準備:沙盤、模型車、小塑料人、木棒等小物體。 教學流程: 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教師板書這兩句歌詞 提問:你曾見過這種情景嗎?或者類似的畫面? 這種情形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的學習讓我們來解開這個迷。二、導學達標活動一: 誰動過 1. 游戲:誰動過。 具體方法是,請四名學生上臺,并排站立在講臺的一邊,要求其余學生先看并記 住這四個同學的位置后轉過身去,然后請四名中的一名學生移動位置,再請下面 的學生轉過身來判斷誰動過,并說出判斷的依據(jù)。 2. 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各自是根據(jù)什么來進
31、行判斷的。小結得出:活動中你們選擇的講臺或者某個同學,就是你選定的參照物,某個同學相對于參照物位置 變了,這個同學一定動過。 活動二: 運動還是靜止 活動分三層展開: 1. 場景模擬,判斷場景中的人或物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在桌面沙盤上設置旗桿等參照物,用模型車,載兩個模型小人在沙盤上活動,選 擇不同參照物來判斷旗桿、車上的人、車后的人是運動還是靜止的。2. 看教材提供的游樂場場景圖,討論圖上幾位同學的說法是否正確,說出自己 的理由。 3. 師生共同小結依據(jù)什么來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若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 位置在改變,則該物體是運動的;若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改變,則該物體 是靜止的。 三、
32、達標測評1組織學生填寫教材第 30 頁的表格。游船上、電梯上的女孩相對于地 面是運動的,相對于船身、電梯是靜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分別以什么為參照物。 四、布置作業(yè)解釋為什么坐在汽車上看到路邊的景物在后退?3誰運動得更快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3133頁。教學目標: 1能合作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并能用簡單的圖表 或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2讓學生通過曲線圖了解物體運動的距離與運動時間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能測量并記錄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并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 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教學難點: 對小車的運動進行定量測量。教
33、學準備: 課件(含蝸牛、螞蟻、小汽車、公共汽車的圖片及數(shù)據(jù);2 名學生跑步比賽的視 頻;2 名學生跑步速度變化曲線圖) 小車、棉線、秒表、欽尺、線軸、記錄表、粉筆頭、記錄用的水彩筆、磁鐵(可 以吸在黑板上的)教學流程: 一、前測激趣談話: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特殊的運動員,它們要來比一比誰運動得更快, 大家來當裁判好嗎?(板書:誰運動得更快?) 二、導學達標(出示課件)活動一:判斷不同的物體誰運動得更快 1判斷螞蟻與蝸牛運動的快慢: 現(xiàn)在第一組運動員上場 螞蟻和蝸牛是怎么運動的呢? 經(jīng)過測量,螞蟻爬 1 米大約用 1 分鐘;蝸牛爬一米大約用 11 分鐘。那么, 誰運動得更快呢? 你是怎么判斷的
34、?2 判斷小汽車與公共汽車運動的快慢 現(xiàn)在請第二組隊員上場 認識它們嗎? 有人測量發(fā)現(xiàn),小汽車 1 小時可以跑 80 千米;公共汽車 1 小時可以跑 50 千 米,那么誰運動得更快? 你是怎么判斷的呢?(真是個聰明的裁判員! ) 活動:設計跑步比賽(判斷同種物體誰運動得更快)活動二:設計跑步比賽(判斷同種物體誰運動得更快) 1談話: 在這兩場比賽中, 螞蟻比蝸牛跑得更快; 小汽車比公共汽車跑得更快。 那我們班上有這么多同學,誰跑得更快呢? 2看來咱們班跑得快的同學還挺多的, 要不這樣吧, 我們來設計一場跑步比賽, 比一比究竟誰跑得更快好嗎?請大家先商量商量, 看哪能個小組設計的比賽方法 又多又
35、好。 3.學生分組討論。 4提示:好,時間到,現(xiàn)在,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方案? 5學生交流,老師板書 (相同時間 3 分鐘,比距離相同時間 30 秒鐘,比距離(里程表)相同距離 100 米,比時間長短相同距離 1 圈,比時間) 6提問:(1) 真不錯,想出這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來了。那么,你們能不能將這些方 法進行分類呢?(2)有的是規(guī)定相同距離比時間,有的是規(guī)定用相同時間比距離。 (3) 這兩類方法都能比較出誰跑得更快,但如果我們要選出一名學生參加 100 米 短跑比賽,用哪種方法比賽會更好些?說說你的理由。 7學生回答。 活動:測量小車在運動過程中, 實踐活動三:測量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在不
36、同時間通過的距離 提出問題:如果要精確知道到底快多少,慢多少呢?需要怎么辦? (出示小車)我這里有一輛小車,它能在桌面上沿直線運動(演示幾秒鐘)它在 運動中每個時刻的快慢都是一樣的嗎?怎樣進行測量呢? 1.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2.學生提出自己的測量方案。老師板書與追問: 計時、報時(需要什么工具?多久報一次時?今天我們就 10 秒鐘報一次時 吧) ; 測量距離(用什么工具量距離?小車在運動的時候好不好測量?怎樣做既不會影響小車的連續(xù)運動,又能進行準確的測量呢?(做記號)用什么做記號?做完記號以后再來測量小車到達的位置) ; 拉小車; 做記錄 3演示實驗:(1) 哪個小組先來試試,讓小車運動起來
37、,并測量它每運動 10 秒鐘,運動到什 么位置。(大家分一下工吧)。 (2) 學生進行合作測量。(3) 評價:你們覺得這一小組的做得怎么樣? 學生提出自已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評價: 測量進行得怎么樣? 計時的同學表現(xiàn)如何? 配合得怎樣?記錄得好不好? 4交待實驗要求后學生動手實驗。 三、達標測評師生共同總結交流: 大家來看這些曲線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線條都是上揚的)時間與距離有什么關系呢?(運動時間越長,運動的距離越遠) 小車每個 10 秒鐘內(nèi)運動的距離一樣嗎?(不一樣) 哪個時間段運動的距離長一些?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四、布置作業(yè)搜集一組動物或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按由快到慢的
38、順序填寫好書上的表格。4它是怎樣運動的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3436頁。教學目標: 1能正確描述物體的運動。 2通過用輪子模仿其他物體的運動,了解物體的運動方式。 3用紙飛翼探究槭樹種子傳播的秘密。教學重點、難點:1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知道物體的位置、運動的方向和快 慢。 2了解物體的運動方式可分為平動和轉動兩類。 3了解槭樹種子為什么能飄落到離母樹很遠的地方。教學準備: 課件或圖片、橡皮筋、輪子、 (悠悠球)紙。教學流程: 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 組織學生觀看一段神舟 5 號發(fā)射升空后的錄像, 地面控制中心對飛船位置、 速度、 方向的了解情況。然后可以簡單介紹神舟 6 號在這方面的情況。 用教材
39、的導入語引導學生進入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二、導學達標(出示課件)活動一: 小汽車車是怎樣運動的 1. 學生讀圖,了解圖中信息。 圖中包含的信息包括方向, 出租車行駛路線, 路標, 時間指示, 和房子等參照物。 2. 學生思考并試著自行描述:從哪些方面來描述出租車的運動情況,怎樣描 述? 3. 組織學生描述出租車的運動, 注意教學的組織, 強調(diào)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可以要求學生評價他人的描述。 出租車的運動情況:3 點出租車位于路標 10 千米處,往東北方向行駛 3:30 到達 路標 20 千米處,此段 10 千米用時 30 分鐘,速度較慢;然后向東行駛,3:45 行 駛至路標 30 千米處,此段
40、10 千米用時 15 分鐘,速度較快;然后在路旁一座紅 色房頂?shù)奈葑犹庌D彎向南行駛,4:00 行駛至路標 40 千米處,此段和第二路段速 度相同。 4. 師生共同小結: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知道物體的位置、運動的方向和快慢。 活動二: 用輪子模仿其他物體的運動 學生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很多物體的運動,它們又是怎樣運動的呢,讓學生用輪子 模仿這些物體的運動,歸納出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 1. 學生兩人一組進行,一個用輪子模仿上面物體的運動,另一個在紙上可以用 文字或圖畫來記錄輪子的運動路線。當學生小組合作模仿物體的運動方式時,教 師適時指導。 2 學生匯報探究結果 教師介紹:物體的運動方式有平動和轉動兩種
41、。講述:擺動屬于振動,振動又屬 于平動這是因為擺動和振動都是物體在來回或上下移動,因此可以看作平動。 三、達標測評 槭樹種子會怎樣運動 由于槭樹的種子具有雙翅,像長了翅膀的鳥,故而能將其中的種子帶向遠方。四、布置作業(yè)學生課后制作紙飛翼進行探究。第 4 單元 力與運動 1 無處不在的力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3840頁。教學目標: 1能通過各種體驗活動感受力是無處不在的,并能與同學交流活動中的感受。 2能將力對物體產(chǎn)生的影響初步分類,并能判斷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力并由 此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作用效果)。3在“彎道競走 ”的體驗活動中,能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 教學重點: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力,知道
42、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體的形 狀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力的單位是“牛頓” ,用符號“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與此有關。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勇于探索,善于總結經(jīng)驗,樂于合作與交流,體驗到力與人們的生產(chǎn)、 生活息息相關。教學準備:小鐵球,木質(zhì)斜面(斜面要比較長) ,條形磁鐵;人們生產(chǎn)生活 中應用力的圖片。 學生準備(以小組為單位) :海綿(手按下去須有一定反彈的感覺) 、厚紙條(做 蛇形彎道用) 、膠帶、乒乓球、記錄紙。教學流程: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 帆船在海面上航行,想想船受到了哪些力? 師:對,就像你們回答的那樣,水的浮力使船只漂浮,風力讓船只前行,力的作 用遠
43、不止這些,讓我們一起來體驗力的作用吧。二、導學達標活動: 力的作用 1體驗 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人人都要參與、要有秩序,要明確每一種體驗活動的操作 方法。 讓學生帶著思考進行體驗:向對方用力時,對方有回應嗎?如果有回應,和你用 力的方向一樣嗎? 人與物體可直接感知的力:進行“提水”“推門”“掰手腕”等活動。 、 、 物體與物體之間須間接感知的力:進行“壓海綿”“用磁鐵改變運動小鐵球的快 、 慢和方向”等活動。思考: “力使物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交流:力對物體可以產(chǎn)生哪些影響? 學生先進行組內(nèi)的交流,然后再組織全班的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幫助他們認識到:
44、 提、 推、 拉、壓、吸引都是力,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能使物體 的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三、達標測評指南車信箱 各種各樣的力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指南車信箱”中的資料 四、布置作業(y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力?2彈簧和橡皮筋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143頁。教學目標: 1玩過彈簧和橡皮筋之后,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表示它們形狀的變化和自己 所感受到的反推力的方向并由此認識彈力。 2能正確使用測量力的大小并做好記錄,通過統(tǒng)計圖表分析數(shù)據(jù)能發(fā)現(xiàn)彈簧伸 長的規(guī)律并據(jù)此制作簡易測力計。教學重點: 1知道彈簧變形后力圖恢復原來形狀所產(chǎn)生的力是彈力,知道使用測力計需要 注意的相關事項。 2
45、知道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長并且是有規(guī)律的。教學難點: 1樂于探究彈力的奧秘,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2認真分析數(shù)據(jù),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愿意合作制作測力計,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教學準備: 1裝有彈簧或橡皮筋的產(chǎn)品的圖片,教師用橡皮筋自制的測力計,圓筒測力計, 握力計, 按教材第 43 頁的形式繪制一個供全班交流匯總使用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長短不一、來自不同產(chǎn)品上的各種彈簧和橡皮筋,平板式彈簧測力計,鉤碼。 學生準備:長 20 厘米寬 4 厘米的硬紙板,剪刀,市場上常見的外面沒有纏繞彩 線的小號普通橡皮筋,長約 16 厘米的細鐵絲。教學流程: 一、 前測激
46、趣教學導入: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裝有彈簧或橡皮筋的產(chǎn)品的圖片,并要求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這些產(chǎn)品中都用到了彈簧或橡皮筋,彈簧和橡皮筋在這些產(chǎn)品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 二、 導學達標活動一: 變形的彈簧 1教師強調(diào)活動體驗的重點是:觀察它們有什么變化,你用力的同時有什么感 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學生玩彈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3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運用上一課的知識描述自己在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誰 施力了?方向是怎樣的?誰產(chǎn)生了反作用力?方向又是怎樣的?結果怎 樣?通過描述它們的變化并且畫出反推力(彈力)的方向,幫助學生形成或完善 彈力的概念。 活動二: 使用測力計 1教方法
47、教師可以手持彈簧測力計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使用彈簧測力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測量的力不要超過它的量程。 測力前應豎直提起測力計觀察它的指針是否指向零刻度線, 若指針沒歸零,則應通過調(diào)節(jié)使指針歸零。 在測力過程中,要注意輕拉輕放,以免用力過大使指針與面板下端導板相 撞而移位,并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防止由于彈簧與外殼摩 擦而影響測量的精度。待指針停穩(wěn)后,眼睛平視指針讀數(shù),要盡量減小讀數(shù)誤差。 2練習測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 先讓學生練習調(diào)零,再要求他們將測力計掛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掛鉤上先掛 1 個鉤碼,全組成員練習讀數(shù)。 1 個 50 克的鉤碼掛上去以后怎么讀數(shù)
48、,是用 gf(克力非國際單位制,是工 程單位制)還是 N 表示(牛頓國際單位制) ,教師應適時補充說明:用 N 表 示, 1 個 50 克的鉤碼重量是 0.49 牛頓,用學生的話說,就是鉤碼對測力計的拉 力是 0.49 牛頓。 學生再次練習之前,教師應當再次提醒他們:如果測力計的量程為 2.5 牛頓,每 個鉤碼重 0.49 牛頓,那么測量時最多只能掛 5 個鉤碼。同時要求他們認真讀數(shù) 并做好記錄。 3 整理數(shù)據(jù)制成統(tǒng)計圖并進行分析 發(fā)現(xiàn)彈簧伸長的規(guī)律: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長并且 這種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三、達標測評使用彈簧測力計應注意什么?四、布置作業(yè)制作簡易測力計。 3蘋
49、果落地的秘密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446頁。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感受重力的活動,能根據(jù)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對重力的方向進行猜想并用實 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2大膽猜想重力的產(chǎn)生與什么有關,能用資料查詢和閱讀的方式將重力與地球 引力對應起來并初識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 3能制定研究計劃設計實驗探究不同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練習估測生 活物品的重力。 教學重點: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體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的,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 初步了解身邊常見物體的重力一般是多少。教學難點:1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實事求是,愿意合作與交流。 2從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堅持不懈才
50、能取得成功的道 理。教學準備: 1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場景圖,兒童提水、拋石子等關于重力現(xiàn)象的動畫課件 或圖片,繪制一個供全班交流匯總使用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支架、細線、鉤碼、圓筒式彈簧測力計。 學生準備: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 2 課時, 第1 課時完成活動 1 的教學, 第2 課時完成活動 2 的教學。教學流程: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 本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然后提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課題里面所 包含的故事,給同學介紹介紹。 二、導學達標活動一: 感受重力 (第1課時)1學生體驗:提水、拋石子等 教師應及時從中梳理出“向下”這個
51、詞來,幫助學生從眾多現(xiàn)象中找到“下落” 的規(guī)律并形成對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用帶重物的細線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觀察它們受到重力后朝哪個方向。 數(shù)次調(diào)整支架的傾斜角度,再觀察重物朝向哪個方向。 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3學習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 首先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如果學生當中有說出“地球引力”的,教師可提供 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例如,在前面做實驗用過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別 的物體,并再次傾斜支架,繼續(xù)觀察重物朝哪個方向;或者就用細線拴一石塊, 搖晃石塊并觀察石塊靜止后朝哪個方向。但是,盡管這些實驗可以間接證明地球 引力的存在,學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
52、的結論。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查 詢和閱讀“指南車信箱”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活動二: 重力的大小 (第2課時)1明確研究主題身邊常見的不同物體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著,指導學生針對準備好了的材料(鉤碼、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 體)分組制定研究計劃。應要求小組活動人人參與、個個動筆或動手。教師應及 時掌握情況并給予必要的技能指導,包括計劃內(nèi)容是否齊全、記錄表欄目是否科 學、統(tǒng)計圖是否標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測量等。 注意:如果被測物體超出了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必須調(diào)換。 3學生動手測量:測量時,要提醒學生正確使用測力計,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 值以減小誤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實記錄等。4制成統(tǒng)計
53、圖 5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以蘋果為例,可以一邊出示蘋果一邊說它重力的大 小,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蘋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圍內(nèi)(通過多次進行 這樣的測量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估測能力) ,然后師生一起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的匯總。4.巧推棋子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4748頁。教學目標:1利用已有器材能進行有目的的體驗和研究摩擦力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能感 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及方向是怎樣的。 2能初步認識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并懂得根據(jù)需要采取 相應的對策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教學重點: 1知道棋子在桌面滑動時,受到了桌面的阻礙,像這樣的力叫摩擦
54、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等因素有關系。 3知道摩擦力對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有利也有弊。 教學難點:能意識到摩擦力無處不在并且能辯證地看待它的利與弊。教學準備:1摩擦力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增大或減?。┑?DVD。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1 顆圍棋子,毛巾。 教學流程:一、前測激趣教學導入: 直接從游戲式的課題引入,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玩游戲,今天我們就一 起來玩?zhèn)€“巧推棋子”的游戲。二、導學達標(出示課件)活動一: 推棋子游戲 1介紹材料 2宣布比賽規(guī)則 需要注意的事項有: 要求棋子必須停留在分值區(qū)內(nèi),盡量停在高分區(qū)。 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動而不是滾動,所以棋子底面應是平的那面, 圓弧形的那面則要朝上擺放。 每人有三次機會,將所得分記入 P68 頁的表格中。 3進行第一輪游戲,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將第一輪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讓學生帶著“怎樣控制好棋 子”的問題進行第二輪游戲。 5交流總結 活動二: 尋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1尋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減小摩擦力的實例,學生自由發(fā)言。 2觀看 DVD 三、達標測評設計:抓魚手套 四、布置作業(yè)想象沒有摩擦力的生活會怎樣?(查找資料)第 5 單元 物質(zhì)的變化1“變”來“變”去的鹽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5052頁。教學目標: 1.以 “鹽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不銹鋼洗物臺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高級手帕紙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柚子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克勞銳】品牌藍V社交運營系列研究報告-美妝篇 2025
- 房產(chǎn)買賣合同撤銷協(xié)議書
- 演員經(jīng)紀合同修訂版:亮點與變化
- 合伙創(chuàng)業(yè)合同終止協(xié)議
- 小麥、玉米、大豆糧食買賣合同
- 房產(chǎn)買賣合同簡單模板
- 購銷合同之二:市場變動下的合同簽訂
- 春節(jié)后復工安全教育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寄宿制學校工作總結
- 小學數(shù)學6年級應用題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 2024年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查規(guī)程
- JT-T-390-1999突起路標行業(yè)標準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加減混合計算300題及答案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中考物理二診試卷(含答案)
-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 鮮切水果行業(yè)分析
- 第7章-無人機法律法規(gu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