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2018-2019文言文閱讀匯總_第1頁
北京高三2018-2019文言文閱讀匯總_第2頁
北京高三2018-2019文言文閱讀匯總_第3頁
北京高三2018-2019文言文閱讀匯總_第4頁
北京高三2018-2019文言文閱讀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豐臺一模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題。二友堂記胡鈴上方側(cè)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彌遜于釣筑間1。將大用,會告饑,而廬陵特甚,詔公作牧, 以子罷瘵2。既至,櫛垢爬癢網(wǎng),民獲蘇,郡以大理。則求所以慰憊懣者,于是視廬之偏,得古 松蔚然,對植以竹,開軒其下,榜曰“二友”,且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錢志之。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窮崖怪壑,家猿玳而.宮魚龍,宜于林木飽聞而厭觀者,豈少此二 物哉?是蓋有說焉??鬃釉唬呵裳粤钌r矣仁。夫能牧養(yǎng)小民,惠于鰥寡,必剛毅不回之 士,蓋剛則不奪于欲。故曰:根也欲,焉得剛!而書則曰:剛而無虐。惟無虐為無欲, 惟不欲可以言剛,惟剛故能行仁。

2、公獨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剛邪?“方公閑于.簿書,日哦其間,見夫檀欒膠葛4,泠風(fēng)薄人,清陰澡慮,則思所以大庇我 民,以浣以濯。見夫落落高標(biāo),陵轉(zhuǎn) 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則思所以上列利病,與當(dāng)途要 人爭可否而不折;見夫幽姿勁質(zhì),鸞鵠對峙而不受燕雀, 則思所以擊奸尚賢,使君子有所恃, 而小人有所畏。卒之雨場以時,物物得職,威令神行,惠澤以流,仁周乎散6桑,義高乎偃柏,曾不旬歲而民和年豐,是豈巧言令色、四體若無骨者所能乎?“至若心遠地偏,境與意合,萬事不到胸次,聽號鐘之松風(fēng),挹寒塘之竹露,道歷物表7 7 ,便有濠濮間趣?;匾曑幟? ,所謂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雖然,公將羽儀

3、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以措天下于泰 山之安。則豈惟無愧二友,實丘壑夔龍之友?!保ㄈ〔挠阱b治募砣┳⑨專骸?】釣筑間:指隱居生活?!?】罷瘵:困苦窮乏之民;罷,通“?!??!?】櫛垢爬癢:清除弊政,理順民心?!?】檀欒膠葛:林木秀美錯雜。 【5】陵轉(zhuǎn):壓倒。【6】散:盤曲?!?】道歷物表:思想超越客觀事物之外?!?】軒冕:指官位爵祿。8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3分)A.會告饑,而廬陵特甚會:恰逢B.以字罷瘵字:使休養(yǎng)生息C.泠風(fēng)薄人D.固不能屈之使卑固:本來9 .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郡以大理B.家猿玳而.宮魚

4、龍C.根也欲,焉.得剛D.蓋剛則不奪于.欲10.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對植以竹而小人有所畏公獨有取于松竹焉者方公閑于簿書的一項是(3分)A.二友堂主為李彌遜,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為二友堂主撰寫這篇記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鈴。B.文章對剛毅不回的氣節(jié)之士表達了贊賞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們在進取和隱逸之間取舍上的矛盾。C.文章闡述了無虐、無欲、剛?cè)吲c行仁之間的關(guān)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條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結(jié)果。D.作者認為,二友堂主與有風(fēng)骨精神的松竹為鄰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養(yǎng)和激勵自己的浩然正氣。11 .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宜于林木飽聞而厭觀者,豈少此二物哉?臨大節(jié)而不

5、可奪,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12 .有人評價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將他人作品中的語句轉(zhuǎn)化,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達自己的意思。請找出兩個這樣的例子并解說“己意”。(6分)13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請綜合文中相關(guān)信息和下面的補充資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現(xiàn)及原因。(5分)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即也?!闭撜Z子罕古之君子,行無友,則友松竹;居無友,則友云山。余無友,則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明陳繼儒小窗幽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一一明無名氏漁樵閑話朝陽一模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題。古稱三不朽曰:太

6、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士非此三者,無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 子之林矣。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道德不足,則功業(yè)、文章亦足表見.。若夫希世取容., 求為富貴利達而已,又何足比其數(shù)也。我朝英賢輩出,其以道德、功業(yè)、文章名世者,代不 乏人。余嘗竊高山之仰,景行先哲。誠意伯劉公基,少通春秋,長務(wù)理學(xué),尤精兵法。會太祖定枯蒼,是時吳、漢為敵, 眾以蘇湖地饒,宜先取吳。公密謀曰:“漢滅,吳直囊中物耳!宜先伐漢?!鄙霞{其言,滅漢取吳,因收中原。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當(dāng)使紀綱振肅,而后惠政可施。”上皆嘉納之, 累欲進公爵,公固辭不受。公剛毅,慷慨有大節(jié),遇急難,勇氣奮發(fā)。與金華宋濂友善,并 以功名顯于

7、世。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離子,濂曰龍門子。宋濂始見上于金陵,問:“世亂奈何?"對曰:“愿明公不嗜殺人,天下可定?!鄙蠍傊?。 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宴享律歷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屢推為開國文臣之首。侍上多 所陳說,直諒,不務(wù)文飾。上喜曰:“卿可參大政。”對曰:“臣少無他長,徒以文墨議論事。 一旦授職不效,有負陛下?!鳖D首力辭。上嘗廷譽公曰:“古人太上為圣,其次為賢、為君子。 若濂,事朕十九年,口無毀言,身無飾行,寵辱不驚,始終無異,匪惟君子,抑可謂賢矣。'公嘗自言日:“古人為學(xué),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無愧而已?!焙缶忧嗵}山,閉門著述, 人罕睹其面。方孝孺,恒以明王道為己任

8、。太祖嘗召見,喜其舉動端整。建文即位,召為文學(xué)博士, 凡將相謀議,輒資孝孺。及靖難兵起,詔檄皆出其手。兵既渡江,堅守誓死。建文遜去,文 皇召用,不屈。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詔,悲慟徹殿,大哭且罵曰:“死即死,詔不可草! ”文皇大怒:“即死,獨不顧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文皇大怒,竟磔諸市。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其所著述甚多,文大類蘇氏,而正論過之。此數(shù)英賢,豈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貴不足以累其心者耶!迨 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無以自見,故始為諸生,欣羨一舉,不啻起淵谷、騰霄漢也; 既推上矣,羨登甲第,汲汲不減諸生時;既成名矣,駿駿希冀顯榮;位列公卿,猶思恩逮上

9、世,賞延后裔。所謂誦法圣賢者,取陳言應(yīng)制科爾,甫服冠裳,輒盡棄去。悲夫!以是立功 名且不可,何論道德!余告門下舉試不第者曰:“君子修身善行,睹窮達顯晦,不入于心,充然喜樂在我。焉 _ 知競進爭先,戚戚窮年也!別矣,毋令世俗馳鷲之態(tài)搖惑本心。以爾清才好學(xué),何所不至?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損真心。汝其以賢為師哉!”8.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現(xiàn)A.則功業(yè)、文章亦足表見.B.若夫希世取窗C.直諒不務(wù)文飾(取材于明張瀚松窗夢語 土人紀)的一項是(3分)表見:顯揚取容:討好取悅D.毋令世俗馳鷲之態(tài)搖惑本心馳號:奔走趨赴直諒:寬恕9 .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其命世之豪杰乎B

10、.眾以蘇湖地饒如其禮樂j亦足以暢敘幽情CJ因收中原D./以是立功名且 不可L我欲因之夢吳越l猶且從師而問焉10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又何足比其數(shù)也又哪值得和他們相提并論呢B.余嘗竊高山之仰,景行先哲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輩先哲C.以爾清才好學(xué),何所不至憑你擁有的卓越才學(xué),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D.汩外慕而損真心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11 .下列評價與文中人物,對應(yīng)正確的一項是(3分) 忠憤激發(fā),百折不回既辟一代之規(guī)模,又闡一代之文章未嘗有一言之偽,諧一人之短A.劉基 方孝孺 宋濂 B. 方孝孺劉基 宋濂C.方孝孺宋濂 劉基 D. 宋濂方孝孺劉基12 .將下面句子譯

11、為現(xiàn)代漢語。(6分)匪惟君子,抑可謂賢矣。焉知競進爭先,戚戚窮年也!13 .文中三位英賢與“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有哪些不同?請以其中一位英賢為例,簡要說明。(6分)西城一模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3分。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 8-13題。(一)人主之治國也,莫不有法令賞罰。是故其法令明而賞罰之所立者當(dāng), 則主尊顯而奸不生; 其法令遂而賞罰之所立者不當(dāng), 則群臣立私而壅塞之, 朋黨而劫殺之。故明法“滅、塞、 侵、壅之所生,從法之不立也。”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領(lǐng)海內(nèi)而奉宗廟也。私意者,所以生亂長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則國治,

12、私意行則國亂。明主雖心之所愛而無功者不賞也,雖心之所憎而無罪者弗罰也。 案法式而驗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 法曰:“先王之治國也,不淫意于法之外。 ”明主之治國也,案其當(dāng)宜,行其正理。故其當(dāng)賞者,群臣不得辭也;其當(dāng)罰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賞功誅罪,所以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則害禾谷;盜賊弗誅,則傷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則是利奸邪而長暴亂也。行私惠而賞無功,則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則是使民輕上而易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為也。故明法曰:“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保ㄈ〔挠诠茏用鞣ń猓ǘ┓ㄕ?,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zhǔn)繩也??h法者,法不法也;設(shè)賞者,賞當(dāng)賞也。法定之后,中程者

13、賞,缺繩者誅。尊貴者不輕其罰,而卑賤者不重其刑,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 雖不肖必?zé)o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無專行也;法籍禮 儀者,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人莫得自恣,則道勝;道勝而理達矣,故反于無為。無為者,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以其言莫從己出也。法者,非天墮,非地生,發(fā)于人間,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 人。所立于下者,不廢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謂亡國,非無君也,無法也變法者, 非無法也,有法者而不用,與無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 禁勝于身,則令行于民矣。取材于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8.

14、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以雙領(lǐng)海內(nèi)而奉宗廟也 牧:統(tǒng)治B.案其當(dāng)宜,行其正理案:根據(jù)C.中程者賞,缺繩者誅中:符合D.法者,非天墮,墮:墮落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是故其法令明而賞罰之所乂者芻A.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zhǔn)繩也B.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C.行私惠而赦有罪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D.所以為天下致利除害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為也10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明主雖心之所愛而無功者不賞也英明君主雖然心中吝惜但無功的人也不獎賞B.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不會在法理之內(nèi)給予恩惠C.縣

15、法者,法不法也制訂頒行刑法,是為了依法懲處犯法的人D.道勝而理達矣,故反于無為道取勝,事理就通達了,于是就返回到無為而治的境地11 .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則是利奸邪而長暴亂也。(3分)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3分)12 .請根據(jù)上面兩則短文,概括“法令”對治國有何作用。(4分)13 .同為管子的文章,下面鏈接材料與“材料一”,在治國問題上的觀點卻有所不同,請說出其不同之處,并說出你對這種不同的看法。(4分)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保ü茏有枺?東城一模二、本大題

16、共6小題,共24分。(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 8-12題。(19分)(1)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 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 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子曰:“聽訟m,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此非虛言也。漢興,破角瓜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取材于史

17、記)注釋:【1】聽訟:指審理案件。【2】角瓜:方,文中指嚴酷的法令。(2)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謂亂離之后,風(fēng)俗難移。比觀百姓漸知廉恥,官人奉法,盜賊日稀,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是以為國之道,必須撫之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太宗曰:“飭兵備寇雖是要事, 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務(wù)盡忠貞,使百姓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 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怨叛也.。宜識此心。”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日:“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之。人皆知畏避災(zāi)

18、害,不知行仁義則災(zāi)害不生。夫仁義之道,當(dāng)思之在心,常令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王珪頓首日:“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取材于貞觀政要)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3分)A.導(dǎo)之以政導(dǎo):引導(dǎo)B.上下相遁,遁:欺瞞C.溺其職矣溺:沉迷D.飭兵備寇雖是要事飭:整頓3分)9 .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民免則無恥B.斫雕而為樸C.破角瓜而為圜D.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10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有道德的人不(標(biāo)榜自己)有道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B.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法令越嚴酷,盜賊越多C.仁義積則物自歸之

19、仁義積累(得深厚)百姓自然會歸順君王D.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如有片刻懈怠,就不能夠達到遠方了法令者治之具言道德者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而群下怨叛也11 .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信哉是言也!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12 .請結(jié)合以上兩則材料內(nèi)容, 分別概述孔子、老子、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主張,并說明三人主張的相同之處。(5分)(二)閱讀下面的論語四則,完成第 13題。(6分)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wèi)靈公)13 .以上四則內(nèi)容都談到了古代君子應(yīng)具備的品格,請以中國文學(xué)作品中的一

20、個君子形象為 例,談?wù)剬@四則材料中任意一則的理解。海淀一模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xué)相長也。大學(xué)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 ,當(dāng)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 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fā)然后禁,則打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xué),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xué)。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

21、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 善喻矣。學(xué)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xué)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 .善而救其失者也。凡學(xué)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xué)。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當(dāng)其為尸,則弗臣也;當(dāng)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xué)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 也。善學(xué)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xué)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 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

22、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 叩之以小者則小嗚,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 學(xué)之道也。(取材于禮記學(xué)記)【注釋】打(hm)格:互相抵觸。燕:通“宴”,娛樂。辟:牙B僻,不正派。 尸: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8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大學(xué)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 豫:預(yù)防B .故君子之教喻也喻:開導(dǎo)C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長:長處D .凡學(xué)之道,嚴師為難嚴:尊敬9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tǒng)治百姓,以教與學(xué)為首要事務(wù)B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

23、修雜亂施教不循序漸進,就會破壞擾亂教學(xué)而不可收拾C .雖詔于天子,無北面老師即使被天子召見,也不必面北稱臣D .善學(xué)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對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而言,老師安閑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師會因此顯得平庸10 .判斷下列句中加點“道”字所屬的義項,將其所在句子的序號分別填入下表對應(yīng)的空格 中。(3分)迫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xué)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 ,非及向時之士也不足為外人道也義項道理、學(xué)說(2)途徑、方法(3)談?wù)摚?)引導(dǎo)序號11 .將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并分別寫出它們在文中的喻意o (4分)玉不琢,不成器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2 .請根據(jù)文中

24、“學(xué)之道”與“教之道”的內(nèi)容,按要求回答問題。(11分)(1)學(xué)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請根據(jù)文意及你的學(xué)習(xí)體驗,用四字詞語概括“寡” “止”所導(dǎo)致的后果,并填寫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2分)人之學(xué)也,或失則多,多則囪囹吞棗;或失則寡,寡則;或失則易,易則淺嘗輒止;或失則止,止則 。(2)善教者有諸多好的教學(xué)方法,請概括出其中四種值得借鑒的方法o (4分)(3)鏈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個“善問者”?請根據(jù)上文最后一段相關(guān)內(nèi)容加以分析。(5分)鏈接材料: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

25、諸。(論語憲問)順義一模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2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 813題魯饑。臧文仲言于莊公日:“夫為四鄰之援,結(jié).諸候之信,重之以婚煙,申之以盟誓, 固國之艱急是為。鑄名器;藏寶財,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國病 .矣!君盍 以名器請汆于齊?!?公曰:“誰使?”對日:“國有饑僮,卿出告汆,古之制也。辰也備 卿,辰請如齊?!惫雇?。從者日:“君不命吾子,而吾子請之,其為選事乎?”文仲曰:“賢者急病而讓夷,居官者當(dāng)事不避難,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國家無違。今我不如齊,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 而惰,非事君也。”文仲以圖圭與玉磬如齊告汆。齊人歸其玉而予之汆。取材于國語魯語注釋:文仲,名辰,魯卿。

26、選事:自選差使8.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之說。對文中“請汆于齊”的“汆”造字 法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A象形B 會意 C 指事 D 形聲9.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結(jié)諸侯之信難C.君盍以名器請汆于齊結(jié):締結(jié)B.今國病矣盍:何不D.辰也備卿病:危備:準(zhǔn)備10.A.阿吾子請之B.古之制也C.臧文仲言于.莊公曰D.其為選事乎?3分)居官m惰吾子請君盍以名器請汆于.齊齊人歸其玉而予之采卜列各項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1對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固國之艱急是為本來就是為了國家的危難而做的B.君不命吾子國君沒有讓您去C.居官

27、者當(dāng)事不避難當(dāng)官的遇到事情不應(yīng)回避困難D.今我不如齊,非急病也現(xiàn)在我不去齊國,就不會著急痛苦12 .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國家無違居官而惰,非事君也13 .呂氏春秋 土節(jié)中說:士之為人,當(dāng)理不避其難,臨患忘利,遺生行義,視死如歸。有如此者,國君不得而友, 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國,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 不務(wù)求此人也。賢主勞于求人,而佚于治事。請根據(jù)這段話的意思,聯(lián)系前面國語魯語的具體內(nèi)容,寫出你對臧文仲品行的評 價。(4分)(二)閱讀下面兩則論語,回答14題14 .根據(jù)語境,在下面文段中的橫線上用論語原句或自己的話填寫恰當(dāng)?shù)?/p>

28、詞句。(3分)子入太廟,每事問?;蛉眨骸笆胫^郛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子聞之,曰:“是禮也?!保ò速В┳釉唬骸坝桑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一次,孔子見到其弟子子路(字仲由),好像忽然想起什么,就對他說:“仲由啊,我從前教你的記住了嗎? , ,這才是真明白?!睂W(xué)習(xí)要有謙遜的態(tài)度??鬃?這樣要求學(xué)生,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則的。一次,他到太廟里去,“每事問”。有人在背地里議論:“誰說那個郛人之子懂禮啊? , 這話傳到孔子耳朵里,孔子說:“這就是禮呀!”在學(xué)習(xí)上,孔子始終保持著這樣的態(tài)度。正如他夸獎孔文子所說,是敏而 好學(xué),。石景山一模二、本大題共 6小題,共23分

29、。(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題。蓋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111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則知飾詞專對,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樸略,言語難曉,訓(xùn)釋方通。是以尋理則事簡而意深,考文則詞艱 而義釋。周監(jiān)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詞命,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 淫。尋夫戰(zhàn)國已前,其言皆可諷詠,非但筆削所致,良由體質(zhì)素美。何以核諸? “山木” “輔車”,時俗之諺也;“原田是謀”,輿人,之誦也。斯皆芻詞鄙句,猶能溫潤若此,況乎束帶立朝之士哉!則知時人出言,史官入記,雖有討論潤色,終不失其梗概者也。而后來作者,通無遠識,記其當(dāng)世口語,罕能從實而書,而復(fù)追效昔人,示其稽古。用使周、秦言辭見于魏

30、、晉之代,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純,真?zhèn)斡善?相亂。唯王、宋著書 ,敘元、高時事,抗詞正筆,務(wù)存直道,方言世語,由此畢彰。 而今之學(xué)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語傷淺俗。夫本質(zhì)如此,而推過史臣,猶鑒者見 嬪母多姨,而歸罪于明鏡也。近有敦煌張?zhí)?、中山郎余令,并稱述者,自負史才。 郎著孝德傳,張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語,皆依仿舊辭。若選言可以效古而書, 其難類者,則忽而不取,料其所棄,可勝紀哉?蓋江芋罵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廢汝而立職。"漢王怒酈生曰:“豎儒, 幾敗乃公事?!眴喂讨^楊康日:“老奴,汝死自其分?!睒窂V嘆衛(wèi)玲日:“誰家生得 寧馨兒!”斯并當(dāng)時侮嫂之詞,流俗鄙俚之說。必播以唇吻,

31、傳諸諷誦,而世人皆以 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兩句殊為魯樸者,何哉?蓋楚、漢世隔,事已成古。魏、 晉年近,言猶類今。已古者即謂其文,猶今者乃驚其質(zhì)。夫天地長久,而風(fēng)俗無恒,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而作者皆怯書今語,勇效昔言,不其惑乎!蓋善為政者,不擇人而理,故俗無精粗,咸被其化;工為史者,不選事而書,故 言無美惡,盡傳于后。若事皆不謬,言必近真,庶幾可與古人同,何止得其糟粕而已。(取材于唐?劉知襄史通?言語)注釋:【1】樞機,中心,關(guān)鍵。 “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語出周易?系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 乎?”【2】輿人:眾人?!?】唯王、

32、宋著書:王邵著齊志,宋孝王著關(guān)東風(fēng) 俗傳,二書分別記錄南北朝時期元氏西魏和高氏北齊史事。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非但筆削所致筆削:修改潤色B.終不失其梗概者也梗概:基本特色C.抗詞正筆抗:匹敵D.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尤:指責(zé)9.根據(jù)文意,下列句中加點詞不能被其后括號內(nèi)詞語替換的一項是(3分)A.是以尋理則事簡而(故)意深B.何以核諸(之乎)C.用(因)使周、秦言辭見于魏、晉之代D.若選言可以效古而(則)書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考文則詞艱而義釋要考查文辭則言辭艱深而事理很明白B.斯皆芻詞鄙句這些都是草野低賤之人的吟詠C.方言世語,由此畢

33、彰地方口語、世俗言談,由此得以充分彰顯D.必播以唇吻,傳諸諷誦一定可以流傳于口頭,用來諷諫規(guī)勸11 .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其難類者,則忽而不取,料其所棄,可勝紀哉?12 .根據(jù)文意用自己的話填空。(4分)本文主要討論編撰史書所使用的語言問題,包括古語與今語、雅語與俗語等。作 者反對 ,而導(dǎo)致史書失真、失實;他主張編撰史書應(yīng) 當(dāng)。(二)根據(jù)要求,完成第 13題。(6分)13 .結(jié)合下面論語選文中孔子的話語(可選其中一則或多則),談?wù)勀銓φZ言“文” “質(zhì)”及其關(guān)系的認識。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子钑兏Q。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34、,糞土之墻不可行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 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弊釉唬骸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弊釉唬骸帮埵枋筹嬎?,曲肱而枕之,樂亦在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門頭溝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8-13題。(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 ,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 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 ,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 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

35、高,而天下知其亡也。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食 而嘆,跟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 見過八矣。"簡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 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骸爸行惺献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轆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轆之;怨轆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無常安之國,無恒治

36、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 而不務(wù)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取材于說苑卷八)(二)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督爵祿者,固輕其主 ;其主督霸王 者,亦 輕其士??v夫子鰲祿爵,吾庸敢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 :“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喉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 于是也。(取材于呂氏春秋) 注:【1】霸王:這里指霸主。8.下列對句中加點

37、詞語的解釋,不正硯.的一項是(3分)A.必尊賢而下,士下:居于之下8 .故絕江海者托于船絕:橫渡C.見過八矣見:出現(xiàn)D.靡有不至靡:沒有9 .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猶鴻鵠之無羽翼也而周之王B.雖有千里之望中行氏雖欲無亡C.而國大治治國何如D. 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于是相率而朝10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 確的一項是(3分)A.欲霸王者托于賢想要稱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賢士B.簡主聞之,絕食而嘆簡主聽了這些話,拒絕吃飯,嘆息不已C.明鏡所以昭形也明鏡是用來清楚地反映形狀的D. 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齊桓公一統(tǒng)天下,是因為他用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士人啊11 .將下面句子譯為

38、現(xiàn)代漢語。(6分)而不務(wù)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 縱夫子鰲祿爵,吾庸敢督霸王乎?12 .以上兩篇短文體現(xiàn)了哪些用人之道?請用成語或熟語概括并闡述理由。(4分)13 .以上兩篇短文都講到國君治國理政。論語中也有相關(guān)表述。這些表述反映了孔子怎樣的為政理念。請任選兩則,簡要分析。(5分)(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語為政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 服。”論語為政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

39、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房山二、本大題共 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 8-13題。一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南越王守天子約,不敢擅興兵,使人上書告天子。于 是天子多南越義,大為發(fā)兵,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農(nóng)令韓安國出會稽,擊閩越。 淮南王安上書諫日:“陛下臨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攝然,人安其生,自以沒身不見兵革。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臣安竊為陛下重之?!霸?,方外之地,剪發(fā)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帶之國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 越不與受正朔,非強勿能服,威弗能制也;以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煩中國 也。自漢初定以來七十二年,越人相攻擊者不可勝數(shù),然天子未嘗舉兵而入其地也。 臣聞越非有

40、城郭邑里也,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習(xí)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 水險。中國之人不知其勢阻而入其地,雖百不當(dāng)其一。得其地,不可郡縣也,攻之, 不可暴取也。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shù),而間獨數(shù)百千里,險阻、林叢弗 能盡著,視之若易,行之甚難。天下賴宗廟之靈,方內(nèi)大寧,戴白之老不見兵革,民 得夫婦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各為藩臣,貢酎(zh cu)之奉不輸大內(nèi),一卒之奉不給上事,自相攻擊,而陛下發(fā)兵救之,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也!且越人愚 慧輕薄,負約反復(fù),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壹不奉詔,舉兵誅之,臣恐 后兵革無時得息也。”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第十七卷故圣人制禮樂,而不制于禮樂。治國

41、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茍利 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 襲而王。故圣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 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wù)于治。節(jié)選自淮南子汜論訓(xùn)8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下攝然,人安其生安:使安定B.攻之,不可暴取也暴:殘暴C.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經(jīng):常法D.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王:稱王9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 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而間獨數(shù)百千里而陛下發(fā)兵救

42、之其不用天子之法度而不制于禮樂壹不奉詔,舉兵誅之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10 .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面對閩越王的進攻,南越王向漢武帝上書告急。漢武帝很贊賞南越王的忠義,準(zhǔn)備發(fā)兵援救南越。B.在淮南王看來,夏商周三代王朝認為越人的土地?zé)o法居住,越人野蠻無法 統(tǒng)治,不值得煩勞中原王朝。C.淮南王從地理環(huán)境和國家當(dāng)前形勢等角度規(guī)勸武帝不要出兵,否則戰(zhàn)爭就 沒有停止的時候。D.選文二告訴我們,改變古法不對,因循守舊也不值得贊賞,法令制度要適 合當(dāng)時的情況。11 .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今聞有司舉兵將以誅越,臣安竊為陛下重之。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12 .淮南王勸阻武帝發(fā)兵的理由印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