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口.冋語文(2)辨知作品的字面意義。分析詩中的形象、意境、語言。(6)歸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傾向。芻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城南少陵,杜甫詩三首導學案編寫人:陳群 編寫時間:2014年3月20日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相關的詩歌知識2、文學常識簡介3、自主學習秋興八首【資料鏈接】1關于古體詩與近體詩舊詩有古體、近體 之分。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于唐以前較 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往體詩”。按每行詩字數可分為四言、 八言、七言、六言、 雜言等。每首詩不拘字數,不求對仗,不講究平仄和押韻,節(jié)奏
2、也較自由。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格律詩”,使唐代形成的格律詩和絕句的統(tǒng)稱。每詩句數固 定(排律詩除外);每句字數固定;押平聲韻,不換韻,位置固定;講究平仄對仗。律詩是近體詩(與唐代以前的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格律嚴密,故名。起源于南 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律詩中,凡兩句相配,稱 為一 “聯”。五律、七律的第一聯(一、二句)稱“首聯”,第二聯(三、四句)稱“頷聯”:第三聯(五、六句)稱“頸聯”,第四聯(七、八句)稱“尾聯”。每聯的上句稱“出句”, 下句稱“對句”。律詩必須符合以下三個基本條件:(1) 押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
3、押平聲,且一韻到底。(2)對仗:律詩中間兩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3) 平仄:律詩和絕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規(guī)定,誤用者謂之“失粘”。所謂“失粘”,應該是指鄰句不相粘一一“粘”的意思是兩句詩的平仄相同,而鄰句則是指下一聯的上句和上一聯 的下句。與“失粘”類似的規(guī)則,還有“失對”,也就是同一聯的上下兩句沒有平仄相對。2、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步驟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寫作背景。(3)分析作品的層次脈絡。(5)分析詩中所運用的藝術技巧。3、杜甫的生平經歷:杜甫(712770),盛唐詩人,自稱“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 杜工部。其詩深刻反映社會現
4、實,因此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稱為“詩圣”。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立功立言是這個家族的傳統(tǒng),他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 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為4個時期。(1)35歲以前,讀書游歷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年(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期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間詩作現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涉世未深)(2)35-44歲,困守長安。天寶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但均無結果。直到天寶十四年十月,
5、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 到小小的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困頓和生活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的認識到了統(tǒng)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代表作: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麗人行兵車行出塞(憂國憂民)3) 45-47 歲,陷賊,為官及貶官時期。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 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歷盡艱危,但創(chuàng)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后,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 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后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直諫忤旨, 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后,回京任原職。 758 年 5 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 759 年, 對政治失
6、望的杜甫辭官,于年底到達成都。代表作:組詩“三吏” “三別 ”。(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 達到高峰)(4)48-亡,漂泊西南時期。肅宗上元元年( 760)至代宗大歷五年( 770)11 內,杜 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 760 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繼續(xù)住了五年。 764 年,入成都尹嚴武幕。 765 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開始“漂泊西南 天地間”的生活,時間多在船上度過。 770 年冬,杜甫死于長沙至岳陽的船上,年 58 歲。 代表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蜀相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江村登岳陽樓(思 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 ??梢哉f,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政治性最強的詩人, “窮
7、年憂黎元”是其中心思想。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4、相關寫作背景 秋興八首(其一) 公元 759 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 ,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 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 765 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 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 ,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 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 一組詩,共有八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 索,以抒發(fā)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的內在聯絡, 以情感的起伏流轉, 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 物
8、,形神教誨,渾然一體。詠懷古跡 詠懷古跡共五首,各詠一古跡,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廟、 武侯祠,都是借古跡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 這首詩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也就是公元 766 年,這一時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 擠遭貶, 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自己一片赤誠, 盡忠進諫, 皇帝卻不分忠佞, 無辜貶斥自己, 當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才叫詠懷古跡 。登高 這一首詩,向來傳為名作。前人對他的地位評價極高,楊倫稱之為“杜集七言律詩第 一”,胡應麟更把它喻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 767 年),是杜甫去世 前三年在四
9、川的夔州所作。沒來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聞官軍收河 南河北”,覺得中原以定,于是陡然萌發(fā)了“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念頭,但未能實現。公元 765年 5 月,他的老友嚴武辭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況愈下, 只好離開了經營五六年的成都草堂, 買舟南下。 本想直達夔門, 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呆了幾 個月才到夔州。 如果不是當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顧, 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個年頭, 可能還得 四處漂泊。就在這三個年頭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難,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杜甫這首詩 是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寫成的。秋興八首自主閱讀1、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
10、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 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 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2、賞析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秋興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zhàn)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前呼后應, 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王船
11、山在唐詩評選卷四中說: 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tài)盡失矣。”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tǒng)帥后面七篇。前三首寫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 四首為前后過渡之樞紐,后四首寫所思之長安,抒發(fā)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愫。聲身居巫峽而心系長安就是這組詩的主要內容和線索。全詩以 秋”作為統(tǒng)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 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郁。全詩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郁頓挫,悲壯凄涼 意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12、,最典型地表現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首章對秋而傷羈旅,是全詩的序曲,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沉蕭瑟、動蕩不 安的景物環(huán)境襯托詩人焦慮抑郁、傷國傷民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長安”的主題。起筆開門見山敘寫景物之中點明地點時間。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巫山巫峽”,詩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 氣氛陰沉, 定下全詩感情基調。接著用對偶句展開 氣蕭森”的悲壯景象。 江間”承巫峽”,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 兼天涌,風云在天而接地陰,可見整個天地之間風云波浪,極言陰晦蕭森之狀。萬里長江滾 滾而來,波濤洶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實景;塞
13、上風云”既寫景物也寓時事。當時土蕃入侵,邊關吃緊,處處是陰暗的戰(zhàn)云,虛實兼之。此聯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 局那種動蕩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郁勃不平之氣。把峽谷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沉。頸聯由繼續(xù)描寫景物轉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與上二句交叉承接, 叢菊”承 塞上”句,孤舟”承江間”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 均對叢菊,故云 兩開”,叢菊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 開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 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凄
14、傷。故園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字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長安,系于故園。從云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fā),見叢菊再開, 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詩人客社一詩亦云:南菊再逢人病臥”,九日又云:系舟身萬里”,均可參讀。此處寫得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園,為下 七首張目。尾聯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 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
15、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一氣蟬聯。錢注杜詩稱: “以節(jié) 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 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第二課時【詠懷古跡】學習目標: 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 2、掌握本詩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3、體會作者的情感。 4、初步學習詠史詩的鑒賞方法 【昭君故事】其一:昭君選秀入長安王昭君于公元前 52 年出生于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公元前 36 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圣命難 違。公元前 36 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xiāng)親,
16、 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 逆漢水、 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其二:昭君出塞王昭君進宮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 君便被貶入冷宮 3 年,無緣面君。公元前 33 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 對漢稱臣,并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后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 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后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 而難于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并親自送 出長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 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 別長
17、安、出潼 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 并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后來王昭君生了 兒子名叫伊屠智邪師。其三:昭君和親的故事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 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付,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 信于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 其四:昭君青冢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
18、警, 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后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 改稱明君,史稱“明妃”一、詠史詩的鑒賞方法1、關于詠史懷古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 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
19、等目的。(1)結構: 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2)內容:國家一一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一一荒淫奢侈,名地一一昔盛今衰,古人一一壯 志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對比、借古諷今、吊古傷今、借古抒懷2、賞析詠史懷古詩的步驟:(1)弄清史實:要寫的古人古事是怎么樣的?(2)體悟感情: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古事,詩人表現出什么態(tài)度?(3)分析技巧:這種態(tài)度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二、初步感知詩歌。1將這首詩改寫成優(yōu)美的散文片段2、這首詩的詩眼是 。三、昭君其人其事把你從詩中讀到的有關昭君的形象寫下來四、詩句賞析1、首聯:開篇不寫昭君,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畫面。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用意何在?2、 賞析頷
20、聯(頷聯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有何效果?) 賞析提示:“一去”與“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死后的寫得入骨三分。“紫臺”對“青?!保粋€,一個,對比多么懸殊!“連”對“向”,“連”字寫,“向”字寫(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詩解意)?!八纺睂Α包S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 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 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下句寫她,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3、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 ”中的 空”如何理解?4、“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對塑造昭君的形
21、象起什么作用?五、詩人情感詩人詠嘆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自身怎樣的情感?背景: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 任左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 琯觸怒唐肅宗而受 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六、詩歌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的是昭君的 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 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 佳人之奇美,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 為點明 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 將感情推向高潮。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xiāng)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 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第三課時【登高】 學習目標:1理解杜
22、甫在本詩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2賞析本詩情景交融等手法的運用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一、整體感知自讀本首詩,初步感知,找出本詩的主體情緒是什么?詩眼: 二、品讀詩歌1. 鑒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共寫了幾種景物?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營造出 了怎樣的意境?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2. 鑒賞頷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落木和江水,可能引起了詩人怎樣的感受?3.賞析最后兩聯:詩人的悲愁從何而來?展現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五、課堂總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闊的長江秋景圖,抒發(fā)了詩人對時世艱難、國勢衰微 的憂慮及對自己暮年多病、淪落不
23、振的感慨。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 了詩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情感和抱負無成的悵恨,慷慨激昂,動人心弦?!舅夭倪\用】品一杯傳遞民族靈魂的苦茶一場千年的大雪,凍結了流逝的時間,唯有縈繞耳邊的感慨絕唱。死,并不是終結,他以湘江孤舟上那一具尸骨,向我們傳遞一種穿越千年的民族大義!杜甫,久違了!沏一杯苦香的茶,我開始談他。不,更確切地來說,是讀這杯又苦又清又香的茶,我想知道苦茶中傳遞的是什么樣的真味。茶很苦,讀得也苦。盡管衣衫襤褸,饑寒潦倒,他們仍然高呼疾喊,為老百姓的疾苦擔憂,從來沒有放棄過理想,從而成就了千古史詩。讀千年史詩,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一場曾經吹破一所茅屋的秋風,和秋風也吹不冷的赤
24、子之心。我詫異,甚而驚悚。如何才能讀懂他,讀懂這杯苦茶傳遞的真意?我苦苦思索。讀他一遍遍,我懂得為什么滄桑的歲月與冷酷的歷史會選擇他,讓他來雕刻歷史、傳遞真情。那是因為他有一顆忠誠的心,一種愛國愛民的責任感!盡管茅屋被秋風所破,他依 然呼吁“獨使至尊憂社稷,眾臣何以報升平”,為皇帝擔憂,為國家擔憂;盡管妻兒饑寒潦倒, 他依然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總是推己及人,處處為民著想,而不以自己的處境為意。讀他一回回,卻讀不懂;茶里藏真意,卻品不出。人生的苦難都讓你來承受嗎?難道你的一生只有苦難嗎?我嘆息。你就不能媚俗一點,來保住那一頂小小的烏紗帽嗎?你就不可以低一下高揚的頭,來安
25、撫一下快要凍死的妻兒嗎?也許你少點批判,少一點對寒士的擔憂, 你的生活將會變樣!然而,為了傳遞,為了博愛,這杯苦茶始終是那樣的執(zhí)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還在為老百姓的疾苦悲慟流淚。“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蹦阋е烙涗浾鎸嵉臍v史細 節(jié)。然而,當你在為老百姓的疾苦擔憂時,你自己也是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人。直到凍死在 湘江的孤舟上,你一心所系的始終是天下百姓!我終于懂了,懂得了杜甫,懂得了這苦茶傳遞的真意。這是一杯需要細細品味的苦茶。 杜甫,他感慨世態(tài),憂國憂民,始終以他刻骨銘心的文字與苦難對抗到底。湘江那一片孤舟,承載著一具不朽的尸骨,訴說著一段凄苦的唐朝,傳遞著一種永恒 的民族精神!肩膀常常會想,要怎樣一副鐵肩才扛得起一個朝代由盛轉衰的劇變產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夾縫中的蕓蕓眾生的聲聲嘆息 ?才扛得起中國詩歌在社會劇變中的大課題?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樣用他并不健壯的軀體承載著一切。駕一葉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動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艱難。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著腰,低著頭,一點一滴地細數著黎民百姓的苦難,然后蘸著濃于墨的悲哀,含淚寫 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的使命決定了他不可能過得輕松?!案F則獨善其身”多少人 用這句話安慰自己, 搖搖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肺病轉化機制分期分析-深度研究
- 密環(huán)裝置租賃合同
- 早期教育政策比較研究-深度研究
- 城市老齡化與社會支持-深度研究
- 媒介融合與文學批評-深度研究
- 合同樣本 國際獨占許可合同8篇
- 2025年度室內外裝修材料供應與施工合同3篇
- 2025年度電器產品國際貿易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特種電機采購合同規(guī)范
- 2025年度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貸款授信合同
- 歇后語大全500條
- 學前兒童表演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學前兒童游戲課件)
- 中小學教師校園安全培訓
- 2024年北京法院聘用制審判輔助人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絕熱系統(tǒng)應用技術規(guī)程
- (高清版)DZT 0276.13-2015 巖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規(guī)程 第13部分:巖石比熱試驗
- (高清版)DZT 0214-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銅、鉛、鋅、銀、鎳、鉬
- (高清版)DZT 0017-2023 工程地質鉆探規(guī)程
- 華為狼性培訓課件
- 江蘇省初中美術學業(yè)水平考試參考復習題庫(含答案)
- 短視頻運營實戰(zhàn):抖音短視頻運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