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yè)(1參考答案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1、文明”與文化”是兩個概念,既相互聯系又存有區(qū)別。(,2、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成果,表現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內容。(,3、目前學術界一般接受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對文化分類。(X4、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國幾乎都有,但以山嶺為標志。(X5、宗譜,又稱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征。(X6、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黃帝即為先秦時代的歷史人物。(X7、法家學派的先驅為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8、作為兵學鼻祖的孫子以自然天論為前提。(V9、中國文化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既相互聯系、內在貫通
2、,又相互區(qū)別、各有其旨趣。(,10、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有機的價值體系,是統一的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的反映。(,11、天人合一”源于奴隸社會的需要。(x12、董仲舒認為天”的性質與地無異”是無意志、無目的、無人格的自然物體。(X13、佛、儒分歧的焦點就是生死問題,儒家重生輕死;佛家重死輕生,以神不滅論為其理論根本。(,14、中國傳統人本主義堅持民為貴”的民本主義精神。(,15、中國傳統文化在人與神之問,堅持以人為本,重視現世的人倫生活,而將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義始終未居主導地位。(V16、中國文化具有貴和尚中的精神。中”是把眾多矛盾的事物有機地統一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x1
3、7、西方文化強調通過斗爭來解決矛盾,中國文化則主張通過調和來化解矛盾。(,18、所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19、董仲舒君權神授”的理既維護了君主的權利也制約了君主的胡作非為。(,20、宋明理學自宋代興起后,在政治思想領域占有統治地位,封建禮教所鼓吹的土綱五?!背闪巳藗兊幕疽?guī)范。(V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簡述文化的主要功能。答:文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個方面:(1傳承功能;(2教化功能;(3凝聚功能;(4調適功能。(解題提示: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yè)、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
4、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另有人以此為名。常見錯誤:很多同學在作答此題時常常將文化的功能與特點混為一談。2、簡要分析宗法制的影響。答:宗法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1政治權利和經濟產權的繼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單系世系原則,排斥女性成員,以確保權利和財富不落入異姓他族之手。(2由血緣紐帶維系著的宗法組織成為超越朝代更替的社會細胞,這種家族香火的延續(xù),又常常依靠祠堂、家譜、族田而頑強保存。(3家族權與政治權結合,正所謂家國同構“君父一體”。中國社會組織的特色,與宗法制一直緊密相連,致使專制政體能夠長期延續(xù)。宗法制對中國文
5、化的影響:1、非宗教化;2、忠君恤民;3、道德人生;4、法古循道;5、服膺政治。(解題分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qū)別親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時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為一種維系貴族間關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現,則是周朝的事情。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統而完整的制度。常見錯誤:同學們在作答此題時,請將宗法制與小家族制進行全面的區(qū)分。3、簡述崇德利用的建構意義。答:崇德利用的建構意義是:1、注重個人的德性養(yǎng)成;2、養(yǎng)成崇高氣節(jié)的人生境界;3、樹立內圣外王的道德人生;4、構架中國文化的理性傳統;5、完善全面務實的名字精神;6、追求
6、大同”的人類最終目標。4、簡述宋明理學興起于宋代的原因答:1、宋代的政治特點;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隋唐五代長期混亂、分裂的政治局面,重新建立起了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2、宋代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宋代社會的安定,使戰(zhàn)亂中遭受破壞的農業(yè)生產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3、與思想史自身進程密切相關。中國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個重要轉折韓愈倡儒道統,力辟佛、老,打破了此前三教并盛的局面。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簡要論述文化的特征。答:(1文化是一個綜合統一體;(2文化體現了人類集體創(chuàng)造的意志和力量;(3文化具有內在穩(wěn)定性與創(chuàng)新性;(4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5文化具有同一性和時代性。(解題
7、提示:在界定文化一般特征的基礎上,就能詮釋文化的本質特征。文化的本質特征,就是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常見錯誤:學生作答時常常僅回答要點,未展開論述。2、簡要論述對夫人合一”思想的評價。(P52答:(1天人合一就其理論和實質而言,是關于人和自然的統一問題。(2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3天人合一推動了對自然科學的關注以及藝術的發(fā)展。(4天人合一催生了人與自然物我相通的觀念形態(tài)。總之,作為影響和延續(xù)中國數千年之久的主流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大人合一思想在其歷史進程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合理性價值,它著眼于人類與整個宇宙的關系,依據自然的變化推及人世,強調人類應當遵從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
8、把人生處世的理想目標確定為天人和諧”盡管其間摻雜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但在歷史上起到了積極作用,至今也不乏現實價值。(解題提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fā)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常見錯誤:學生在作答此題時,往往回答夫人合一”思想的消極意義,對其評價不夠全面。3、簡要論述現代新儒學的主要特征。(P84答:現代新儒學是20世紀20年代產生,以接續(xù)儒學道統”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學為特征,力圖恢復儒家傳統的本體和主導地位,并以此為基礎來吸納融合西學,以謀求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在現代化條件下的出路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其主要特征是:1
9、、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場;2、中體西用的基本態(tài)度;3、道德形成的哲學追求;4、推崇直覺的思維方式。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請分析中國文化的內在結構。(P8答:(1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這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個民族的傳統無疑與其文化密不可分。離開了文化,無從尋覓和琢磨什么傳統;沒有了傳統,也不成其為民族的文化”。其核心觀點認為傳統文化是死”的文化,而文化傳統是活”的文化。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蔽幕瘋鹘y是各種文化類型中的核心精神,成為支配民眾的一種觀念和力量。(2中國文化概論的研究范疇。中國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包
10、括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兩部分。(3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統多元。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種是以華夏漢族為主體,其它少數民族融洽共存的格局。另一種是中華民族內部的精神思想領域,以儒家文化為主體,道、法、兵、墨、佛等互為補充的多元文化格局,即多民族和睦并存,多元文化融合共性。中國傳統文化的事功審美。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的主流是事功和審美的統一更多的體現了與儒家的有為和道家的無為的互補。中國傳統文化的雅俗共賞。中國傳統文化有雅俗之分,文化的雅俗并不等同于文化的高、低,只是表現形式與內容深度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的隱顯之分。在秦漢之后,中國文化出現了隱學與顯學之分。中國傳統顯文化是儒家文化。
11、(解題提示: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漢族文化,漢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qū)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常見錯誤:學生作答時常常僅回答要點,未進行分析。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yè)(2參考答案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1、道的無“歸"“樸”是一切事物原初狀態(tài)。(,2、儒家的
12、貴陰尚柔”思想反映的是女性崇拜的文化意識。(X3、史記與周易、論語一起,成為中國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三部古代文化典籍。(X4、黃老之學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的尊黃帝和老子為道家創(chuàng)始人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5、玄學的興起是唐朝一股新的文化思潮。(X6、佛教,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V7、佛教傳入中國后,與儒、道等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漸成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8、道教以苦人生、信來世、求解脫為主要追求。(x9、玄學的盛行也為般若學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學術思想環(huán)境。(V10、唐代以后,三教合一漸成趨勢。(x11、哲學是關于探求價值體系、認識現象世界并反思認知能力的一種特殊學科。(V12、中國哲學
13、發(fā)端于先秦,尤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流派為主。(,13、兩漢時期,黃老之學與經學相繼興盛,中國封建社會承續(xù)近兩千年的文化傳統初步形成。(,14、玄學探討的名實問題是以意識與事實的關系為中心。(V15、宋明理學以儒學為主干,建立了以理氣論、心性論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學體系。(,16、上古時期主要的文學類型是原始詩歌和寓言。(X17、神話是文明社會之前流行的一種文化現象。(V18、秦代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焚書坑儒,二世而亡,幾乎無文學可言。(,19、兩漢文學中最有價值的是樂府詩中的民歌。(,20、唐朝時期,文學開始進入自覺時代。(X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簡述道學對于儒學思想的影響。(P97
14、答:(1明哲保身思想。(2人性本善思想。(3無為而治的政治倫理。(4寡欲養(yǎng)氣的道德修養(yǎng)。(5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解題提示:眾所周知,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曾經向老子問過禮,而且也碰到過不少隱者,并與他們有一定的思想交流。在莊子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孔子及其弟子與隱者相遇并發(fā)生思想交往的事例。從現在存留的儒家文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道學對于儒學思想的影響。常見錯誤:很多同學在作答此題時僅注重儒道兩家的區(qū)別很難找出道學對儒學的影響2、簡述佛教因果律所包括的法則。(P118答:1、善惡業(yè)因必生同類果報;2、自作自受,不由于他;3、果依眾緣,報通三世;4、業(yè)由心造,因果可由心回轉。3、簡述中國古代哲學的
15、文化學影響。(P139答:1、長于思考人生價值;2、人本主義和自然主義壁和;3、世俗化和非宗教性取向;4、重人文教化,輕科學建構。4、簡述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精神。(P154答:(1經邦緯世、儒道互補的政教倫理理念。(2情境交融、融洽親和的審美意蘊。(3關注人生、憂國思患的濟世精神。(4引譬連類、針硬時弊的批判精神。(5形象鮮明、委婉曲折的藝術特色。(解題提示:中國古代文學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發(fā)展過程。它與中國大歷史、文化緊密相連,顯示出特有的民族性、傳承性、時代性的特征。它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同時有兼容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與文學,構成蔚為大觀的中國古代文學。無論是中國古代的詩歌,還是散文、戲曲、
16、小說都有著明顯的可以追尋的歷史。并且呈現著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上的不斷發(fā)展,豐富,日臻完善。每種題材的演進都是一部歷史,而且脈絡清晰。充分體現并顯示著它的歷史與文化的博大精深。顯示出以中國古代文字為載體的中國古代文學在內涵上極大的豐富和巨大的張力。常見錯誤:同學們在作答此題時,常常將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混為一談。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簡要論述道家道教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P102答:道家道教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是:1、尊道重德的價值內涵;2、身重于物的倫理思維;3、超凡脫俗的理想人格;4、柔弱勝剛強”的人生智慧;5、少私寡欲”的名利觀念;6、不以兵強天下”的和平主張。2、簡要
17、論述禪宗思想的特質。(P121答:相較于其他宗教而言,禪宗思想獨具特色,具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頓悟的心法。頓悟的方法,慧能提出先念為宗”、無相無體”、無主無本”的思想;(2生活化的禪。(3禪法的傳授之道。(4棒喝的施教方式。禪宗的施教方式不拘一格,生動活潑,深沉奇妙。(解題提示: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于印度,但唯獨大臺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fā)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這種境界,這又稱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
18、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達到真正認識自我。常見錯誤:學生作答時常常僅回答要點,未展開論述。3、簡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P162答:首先,立足于當代文化建設;其次,中國古代文化的激勵效應;再次,從世界文明視野中反映文學價值。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請簡要分析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特征。(P131答: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特征是:(1儒道互補。源頭上的互補性;中國社會文化建設的共同需要;儒道互補成為中國古代哲學發(fā)展的一條主線:儒道互補構成中國哲學的主干:價值取向上的互補;哲學內在結構上的互補。(2詮釋人生。中國哲學具有濃厚的人學
19、特質,缺乏西方哲學所具有的純宇宙論與認識論特質。(3自覺認知。中國哲學依重非邏輯化的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方式,而不是以觀念為基礎的邏輯化理性思維。(4整體互動。中國古代哲學的整體性思維、互動性思維。整體是存在的條件,互動是存在的形式。中國哲學發(fā)展早期,以宇宙統一性為認知主題。(5持中和諧。重和諧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貫傳統,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之一。(6偏重踐履。中國古代哲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道德哲學,中國古代哲學家偏重于踐行盡性,履行實踐。中國哲學,作為一個學科,是百年前現代學者以西方哲學為參照重樹中國思想傳統的一種學術建樹,對于人們溝通中西學術,起到了重要作用。(常見錯誤:學生作答時常
20、常僅回答要點,未進行分析。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yè)(3參考答案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1、中國真正有文字的歷史從殷墟甲骨文開始,從此進入信史時代。(V2、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3、左傳是中國著作史上第一部有著者署名的作品。(X4、戰(zhàn)國策是中國現存已知的第一部國別史。(X5、大問是中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X6、孫子兵法號稱百世談兵之祖”。(,7、夏代軍政合一、步戰(zhàn)為主,西周開始步車分編。(X8、孫子不相信天命鬼神,其所論之天意指天時、天氣的自然之大,沒有神秘意味。(V9、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孫子在其理論中自覺貫徹了三代以來形成的禮樂文化精神,其理論深深烙上了中國文化的特征。(V10、孫子
21、兵法早在宋朝就傳到了日本。(X11、中國法律起源于約五千年前。(,12、黃帝是中華民族英雄時代的代表人物,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V13、蚩尤部落是傳說中最早有法”的部落。(,14、在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史上,廣泛流行著禮源于法(X15、1915年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是中國民主法制的開端。(X16、先秦時代為藝術的萌芽期,藝術與文化從原始宗教向理性演變。(,17、先秦時期的藝術主要表現宗教。(,18、原始時代的古樂常常是詩歌、音樂、舞蹈不同程度的結合體,都與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自然災害的斗爭相關系。(,19、唐朝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繁榮而有生氣的時期。(X20、戲曲由宋雜劇、宋南戲發(fā)展形成了
22、高度成熟的明雜劇及明、清南戲。(X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1、簡述古史考的主要內容。(P168答:古史考是三國蜀焦周撰寫的,作者認為司馬遷的史記中寫周、秦以上的歷史采有俗語百家之言,其文不雅馴,于是根據儒家經典里的一些古史事實進行考辯。該書完全站在經學家的立場說理,局限性較大。但開創(chuàng)了中國史學著作中的考辯體例。(解題提示:該書是作者為考訂司馬遷史記所載周秦以上史事之誤而作,故名古史考。內容上主要是對史記所記先秦人名、史事中出現的謬誤作了一些必要的糾正與闡釋。成書后,時人司馬彪認為譙氏的考訂也朱盡善”。于是多據汲冢紀年里的記錄,糾正了該書中已經存在的多達一百二十二條不當”的說法。但司馬氏
23、作的考訂今亦不傳。常見錯誤:很多同學在作答此題時對其寫作的主要內容闡述不夠全面。2、簡述中國傳統兵學里,所體現的基本謀略。(P189答:1、心戰(zhàn)勝于力戰(zhàn);2、精兵主義;3、剛柔相濟;4、后發(fā)制人3、簡述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P191答: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特征:1、引禮入法,理法結合;2、家庭本位,倫理法制;3、依法治國,緣法斷罪;4、無訟是求,調處息爭;5、諸法合體,民刑不分。4、簡述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P220答: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1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因為中國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采用木柱、木梁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墻壁只起隔斷作
24、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2)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3)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4)寫意的山水園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意境,它與中國古典詩詞、繪畫、音樂一樣,重在寫意。(解題提示: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筑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征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后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常見錯誤:同學們在作答此題時,很難將古代建筑提高到藝術的角度進行賞析。在學習時,請注重建筑美
25、學欣賞。)論述題(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簡要論述中國傳統史學的特征。(P176、簡要論述中國傳統史學的特征。答:中國傳統史學的特征是:(1)人文主義傳統;(2)經世致用傳統;(3)秉筆求真?zhèn)鹘y;(4)把作史當作不朽之業(yè)的傳統;(5)德才學識結合的傳統。史學的本質屬性之一是關心未來,關心人類社會的歷史前途。中國先民對于過往與未來的關系,很早就產生了一種樸素的辯證認識,即彰往而察來”(易系辭下)。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史學思想的源泉之一。司馬遷著史記,繼承和發(fā)展了這個思想,提出了述往事,思來者”的撰述宗旨,即敘述過去的史事是為了使將來的人讀其書而有所思。漢書司馬遷傳顏注謂:泠將來之人
26、,見己志也。”是深得太史公之意的。司馬遷之志是什么呢?是究大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之所得,是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之所得。這正是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之處(以上引司馬遷語,見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司馬遷傳)。此后,這一思想不斷發(fā)展,成為中國史學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所謂多識前古,貽鑒前來”(唐高祖命蕭璃等修六代史詔,唐大詔令集卷81),成為史家的共識和史學之一個基本任務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史學是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永久的伴侶。2、簡要論述中國兵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簡要論述中國兵家文化的基本精神。(P187-190答:1、重仁尚和;2、重治軍與治國;3、重哲理與思辨;4、重視謀
27、略;、心戰(zhàn)勝于力戰(zhàn);、精兵主義;、剛柔相濟;、后發(fā)制人。3、簡要論述春秋戰(zhàn)國改革變法時期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簡要論述春秋戰(zhàn)國改革變法時期所反映的時代精神。(P195答:首先,制定成文法成為潮流。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意義重大,將法律內容固定,保證了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權威性,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第二,強權政治和刑罰制度獲得理論支持。第三,法與“術©、勢”結合。治國理論日臻成熟。第四,民主、平等理念躍躍欲出。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分析題(請簡要分析中國古代藝術的基本精神。(P223請簡要分析中國古代藝術的基本精神。答:中國古代藝術的基本精神主要體現于以下幾方面:(1)天人合一
28、、崇尚自然的思想內涵。(2)儒道互補、情理融合的建構風范。(3)和諧統一、兼容并蓄的藝術境界。(4)主客一體、整體建構的思維方式。(5)注重意境、追求神似的表現形式。中國古代藝術輝煌燦爛,但因屢遭歷史的戰(zhàn)亂和劫難,傳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在20世紀,隨著科學考古學的興起,我們從深埋地下的文明遺址和古人墓室里,收獲了大量與藝術史有關的考古標本,這其中不但有當時人繪制的壁畫、與墓葬禮儀有關的帛畫、裝飾器物的漆畫,還有各種形式和用途的陶器、青銅器、玉器每一件標本都講述著一個關于遠古藝術的故事,它們聯綴在一起,匯合成一部動人的鋤頭掘出的藝術史”。(常見錯誤:學生作答時常常僅回答要點,未進行分析。)6
29、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yè)(4)參考答案中國文化概觀平時作業(yè)(一、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判斷題(1、中國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vO2、印度是最早應用十進制”計數法的國家。(X)3、算籌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它在戰(zhàn)國時期開始普遍使用。(X)4、算數書成書于西漢初年,是中國傳世最早的數學專著。(vO5、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數學的蓬勃發(fā)展時期。(66、隋唐時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中國數學教育制度。(M7、中國古代數學以明清時期為最高境界。(X)8、20世紀80年代,曾經受到冷落的文化學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得到了持續(xù)和特別關注,形成了所)謂的文化熱”。(,9從1982年開始,北京、上海等相繼開展
30、了文化戰(zhàn)略研討活動,形成了文化研究的熱潮。(X)10、討論傳統文化,是要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問題。(611、與中體西用”論主旨相背離的是濡學復興說”。(X)12、全盤西化”論在現代史上不僅是歷史學、文化學概念,同時也是政治學概念。(vO13、中國傳統文化以和諧作為基本價值取向。(V)14、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M15、和諧指要素內部以及要素之間的相應和配合得當,它強調和而不同、協調相處,體現多樣性的協調,表明均衡、協調的發(fā)展狀態(tài)。(M16、所謂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就是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
31、系為根本,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M17、物質生產文化即保證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健康有序進行的制度管理文化。(X)18、制度文化是指以藝術語言、動作、圖像等手段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產品。(X)19、行為文化是指非物態(tài)文化,體現為對信仰和精神的追求。(X)20、精神心理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行為方式、處世原則等。(X)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簡答題(1、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P238)答:1、實用性;2、整體性;3、封閉性。2、簡述20世紀80年代形成文化熱”的時代背景。(P243)、年代形成文化熱”的時代背景。
32、答:20世紀80年代形成文化熱”的時代背景是:(1)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人們在清理左”傾錯誤的同時,開始對文革”乃至整個傳統文化進行反思。(2)改革開放后,異質文化涌入,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3)隨著經濟改革初見成效,文化建設被提上國家政治的議事日程。(常見錯誤:很多同學在作答此題時對時代背景的認識不全面。)3、簡述大眾文化白主要功能。(P250)、簡述大眾文化的主要功能。答:大眾文化的主要功能是:(1)大眾文化以其強烈的娛樂功能,滿足著市場經濟社會各階層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2)大眾文化突破了精英文化的沉重性和受眾面的狹溢性,彌補了主流文化的單調和枯燥,以其生動的視
33、聽形式和先進的傳播手段,開拓出一個泛大眾文化群體。(3)市場經濟社會需要人們樹立相應的現代文化價值觀念,而大眾文化以其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4)大眾文化雖具有許多正面社會效應,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負面社會效應。(解題提示: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哲學家奧爾特加民眾的反抗一書中。主要指大眾7文化的和諧價值的是一地區(qū)、一社團、一個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羅森貝格認為大眾文化的不足之處是單調、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產生的誘惑和孤獨感。大眾文化往往通過大眾化媒體(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來傳播和表現,盡管這種文
34、化暫時克服了人們在現實中的茫然和孤獨感以及生存的危機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類文化的真正標準,從而在長遠的歷史中加深人們的異化。常見錯誤:同學們在作答此題時,對大眾文化的界定不夠明確。)4、為什么說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文化。(P260)、為什么說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文化。答:第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fā)展;第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三、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論述題(1、簡要論述大眾文化興起的原因。(P248)、簡要論述大眾文化興起的原因。原因答:首先,經濟市場化是其
35、根本原因。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文化生產機構陸續(xù)被推向市場,只能依靠文化受眾獲得生存,文化受眾的口味成為文化創(chuàng)作的主要導向。其次,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淡化與寬松是重要政治條件,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導向下,經濟衡量標準成為文化創(chuàng)作個體的主要價值導向。最后,電子媒介的迅速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眾文化的消費群體。電子傳媒拉近了非文化人與文化人之間的距離。電子傳媒的價廉物美和大眾生活的改善,使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文化生活的支付能力極大的提高。2、簡述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征。(P248)、簡述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征。答:1、主體市民化;2、應用科技化;3、消費娛樂化;4、普及流行化;5、運行市場化;6、運作產業(yè)
36、化。3、簡述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P260)、簡述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答:(1)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撐。有利于形成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道德基礎。有利于激發(fā)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為實現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思想保證。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相應的環(huán)境支持。有利于加強文化自身的發(fā)展,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必備的文化條件。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與創(chuàng)建和諧世界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諧文化的引導下,才
37、能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政治與和諧的經濟,只有用和諧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能自覺地去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常見錯誤:學生作答時常常僅回答要點,未展開論述。)四、分析題(每小題18分,共18分)分析題(請分析中國近代科技發(fā)展停滯的主要原因。(P240)請分析中國近代科技發(fā)展停滯的主要原因。答:中國近代科技發(fā)展停滯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1、受傳統思想方式的局限。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重實用,輕理論。重視科技的實用性曾經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促進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但是,過于講究實用而輕視理論的探討,則很難形成完備的、系統的、富有邏輯性的理論體系。二是重直覺,輕分析。中國傳統科學的辯證思維方式,
38、使中國古代科學家在認識客觀事物時,滿足于通過自覺得到的總體印象,不習慣于周密、詳細分析。2、受固有的政治理念的束縛。其具體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重政輕技。中國是一個文化政治傾向非常強的國家,從古至今,推崇政治,注重做官,鄙視技藝,輕視學習,成為整個國家的時尚。重道輕器。主要表現在重視的道德探索,重視事物總體特征、事物與環(huán)境關系的探求,而輕視事物具體形質的研究,輕視社會生產領域的具體器物、具體技能的研究。重農抑商。封建統治者長期重視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抑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使科技的發(fā)展缺乏應有的產業(yè)與社會基石。3、受封建專制制度的扼制。其具體表現也有下面三個方面的原因:科技人員社會地位低下。始終沒有形成科技產品的市場機制。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還經常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程融資合作合同范本全新修訂版
- 廣告公司平面模特合作協議合同
- 購物中心場地租賃合同
- 快速達成債權債務轉讓合同示例
- 集體用餐配送承包合同
-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代理合同書
- 1秋天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一年級上冊(統編版)
- 長途搬家運輸合同規(guī)定
- 10方便的手輪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六年級上冊粵教粵科版
- 餐飲服務人員勞動合同參考合同
- GB 1964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料
- 科室會專用-元治-鹽酸貝尼地平-產品介紹
- 馬工程西方經濟學(第二版)教學課件-1
- 影視劇項目贊助合同協議書范本
- 采購需求管理課件
- 結構化面試(教師)
- PDCA項目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持續(xù)改進
- 組織行為學13-組織文化
- 小學生個人簡歷WORD模板
- 預應力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旅游資源規(guī)劃與開發(fā)實訓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