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演示教學(xué)_第1頁
王船山演示教學(xué)_第2頁
王船山演示教學(xué)_第3頁
王船山演示教學(xué)_第4頁
王船山演示教學(xu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王夫之王夫之,別稱,王船山1619年10月7日1692 年2月18日,字而農(nóng),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 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 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 ?尚書引義?、?永歷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 通鑒論?、?宋論?等書.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 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 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xué)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人物生平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初一10月7日 子時王夫之塑像,王夫之生于衡陽府城南回雁峰.其 父王朝聘50歲,母譚氏47歲.天啟二年 1622年王夫之開始跟隨長兄

2、王介之 學(xué)習(xí).天啟五年1625年王夫之跟隨長兄王介之學(xué)習(xí), 完成了十三經(jīng)的學(xué)習(xí).天啟六年 1626年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國子監(jiān)畢業(yè),因拒絕賄賂選官,被罷選返鄉(xiāng).崇禎元年 1628年王夫之跟隨父親王朝聘學(xué)習(xí) 經(jīng)義.崇禎四年1631年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在京城 拒絕權(quán)相溫體仁黨羽索賄,氣憤之下撕毀薦貼,自誓不 出“贖吏胯下以重辱先人.崇禎五年 1632年王夫之中秀才,湖廣提學(xué)僉 事王志堅欣賞王夫之才能,薦其入衡陽縣學(xué).崇禎六年 1633年王夫之與長兄王介之、仲兄 王參之赴武昌參加鄉(xiāng)試,均落第.崇禎七年 1634年王夫之跟隨叔父王廷聘學(xué)習(xí) 作詩.王夫之被湖廣前后兩任提學(xué)僉事水佳胤、王澄川 列為歲試一等的

3、第一名.崇禎八年 1635年王夫之作詩?中秋里人張燈 和牧石先生?與叔父王廷聘唱和.崇禎九年 1636年王夫之與兄長王介之、王參 之參加鄉(xiāng)試,皆落榜.在歸途,王夫之作?蕩婦高樓月?, 無限惆悵.崇禎十年1637年王夫之娶同里首富陶萬梧之女陶氏,陶氏時年16歲.崇禎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就讀于長沙岳麓書 院,與同窗好友邙鵬升結(jié)“行社.注:邙鵬升,字南 鄉(xiāng)崇禎十二年 1639年王夫之與長兄王介之、仲 兄王參之赴鄉(xiāng)試.只有長兄王介之中副榜.在武昌王夫 之結(jié)識了黃岡人熊渭公和漢陽人李云田.十月,王夫之 與好友郭鳳趾、管嗣裘、文之勇結(jié)成“匡社.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王夫之作詩?送伯兄 赴北雍?.崇禎十

4、四年1641年湖廣提學(xué)僉事高世泰歲試 衡州,列王夫之為一等.注:高世泰,字匯旃,南直 隸無錫人.崇禎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與兩位兄長同赴武 昌鄉(xiāng)試,王夫之以?春秋?第一,中湖廣鄉(xiāng)試第五名. 王夫之的長兄王介之也中舉第 40名,好友夏汝弼、郭 鳳躅、管嗣裘、李國相、包世美皆中舉.注:王夫之 結(jié)識了分考官沔州知州章曠,字于野、長沙推官蔡道憲, 字元白.王夫之后來參加章曠的抗清活動, 失敗后,章 曠絕食自殺,王夫之撫養(yǎng)其子章載.秋,王夫之與王 源曾等百余人在黃鶴樓結(jié)盟,稱為“須盟大集.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王夫之與兄長王介之 自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北上參加會試,因李自成軍克承 天,張獻(xiàn)忠軍攻陷嶄水,道

5、路被阻,王夫之兄弟自南昌 而返.十月,張獻(xiàn)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納地方賢 能,拘王夫之的父親王朝聘為人質(zhì).王夫之刺傷自己的 臉和腕,偽傷救出其父王朝聘.崇禎十七年 1644年五月,王夫之聽聞崇禎皇 帝自縊,作?悲憤詩?一百韻已佚.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王夫之結(jié)識抗清將領(lǐng) 堵胤錫.秋,王夫之為防止鎮(zhèn)將縱兵剽掠,與父兄逃到 耒陽、興寧、永興.順治三年 1646年八月,朱聿鍵在汀州為清兵 執(zhí)殺,王夫之再續(xù)?悲憤詩?一百韻.王夫之只身赴汀 陰找章曠,請章曠調(diào)和何騰蛟與堵胤錫的矛盾,協(xié)同作 戰(zhàn)和聯(lián)合農(nóng)民軍一起抗清,并對軍隊后勤提出了自己的 建議,未被章曠采納.順治四年 1647年春,孔有德率軍攻陷湖

6、廣各 地,王夫之往湘鄉(xiāng).四月,王夫之與好友夏汝弼投奔永 歷帝被困在湘鄉(xiāng)西南的車架山,作?哀歌示叔直?.五 月,清軍攻陷衡州,王夫之全家逃散,父王朝聘、叔王 廷聘、二兄王參之及叔母在戰(zhàn)亂中死亡.王夫之的父親 王朝聘囑其子女要抗清到底.順治五年 1648年王夫之有志于?易?.十月, 王夫之與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岳方廣寺舉行武 裝抗清起義,后戰(zhàn)敗.王夫之的?河田營中夜望?詩記 其事.冬,王夫之至肇慶投奔永歷.順治六年1649年王夫之結(jié)識了瞿式相、嚴(yán)起 恒、金堡、方以智等.秋,在德慶,者胤錫授所作?軍 謠?十首.順治七年1650年春,王夫之繼娶襄陽鄭儀珂 之女鄭氏.王夫之至梧州傷永歷朝行人司行人

7、介子.四 月,王夫之為營救被誣陷下獄的金堡,三次上書彈劾王 化澄,王化澄欲殺王夫之,被義軍將領(lǐng)高一功所救,逃 桂林投瞿式朝.八月,清兵至桂林,王夫之夫婦逃到永 福,困于水碧,斷食四天.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王夫之與妻鄭氏,侄 王枚回到衡州,避居雙髻峰續(xù)夢庵,誓不剃發(fā).順治九年1652年春,李定國大敗清軍,收復(fù) 廣西.八月,李定國進(jìn)軍湖南,收復(fù)衡陽,派人請王夫之.王夫之有鑒于孫可望把持永歷朝政, 猶豫不決,沒 有成行.順治十年1653年李定國抗清功績昭著,被孫 可望忌嫌,李定國率部從湖廣退回廣西,清兵再占湖廣, 王夫之避居耶姜山.順治H一年1654年王夫之被清廷偵緝,被迫 離開耶姜山,變姓名為

8、瑤人,流亡常寧,為常寧文士講 授?周易?、?春秋?.順治十二年 1655年王夫之流亡至興寧,寓荒 山僧寺,為學(xué)者講授?春秋?.八月,王夫之完成?老 子衍?,這是王夫之第一部理論著作.順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王夫之完成?黃書?. 冬,王夫之從常寧返回衡陽,有詩?重登雙髻峰?.順治十四年 1657年王夫之常訪友人劉近魯, 劉近魯藏書六千余卷,向其借閱研究.順治十五年 1658年王夫之完成?家世節(jié)錄?.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兵下永昌,王夫之深痛 山河易主,作詩?山居雜體縣名?.順治十七年 1660年王夫之由續(xù)夢庵徙居湘西 金蘭鄉(xiāng)高節(jié)里“敗葉廬.順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王夫之的妻子鄭氏 病卒.九月

9、,王夫之作?初度日占?.王夫之把?續(xù)落 花詩?、?廣落花詩?、?補落花詩?等六十九首與?正落 花詩?合編為?落花詩集?.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王夫之驚聞永歷話在 昆明亡,李定國、李來亨先后殉國,悲憤至極,續(xù)作?悲 憤詩?一百韻.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王夫之作?遣興詩? 七十六首、?廣遣興詩?五十八首,號一瓠道人,修?尚 書引義?六卷成.康熙三年1665年新年,王夫之寫?和梅花百 詠詩?.中秋,王夫之作?王百谷梅花絕句?.王夫之重 定?讀四書大全說?.康熙四年1666年衡陽唐端笏拜在王夫之門下, 直至歿,前后二十六年.康熙六年1668年七月,王夫之修成?春秋家 說?三卷,?春秋世論?五卷.王

10、夫之自二十八歲受父 命編寫?春秋家說?,先后用時二十二年.康熙七年1669年王夫之娶張氏.王夫之寫成 ?續(xù)春秋左氏傳博議?二卷、?洞庭秋詩?三十首、?雁 字詩?十九首.輯三十歲以來所作詩編成?五十自定稿?一卷.冬,王夫之筑“觀生居于石船山下.康熙H一年1672年春,王夫之修定?老子衍?, 定本被學(xué)生唐端笏攜歸家遇火災(zāi)燒毀,今存本為三十七 歲時的初稿.八月,王夫之聽聞方以智逝世,作“哭方 詩“二章.康熙十二年 1673年王夫之的?禮記章句?初 稿成.三藩之亂爆發(fā).康熙十三年 1674年正月,吳三桂兵至衡州, 王夫之避至湘鄉(xiāng).秋,王夫之與唐端笏渡洞庭.康熙十四年 1675年二月,王夫之去長沙水陸

11、洲,劉思肯為王夫之繪畫像.六月,王夫之與李緩山、 章有謨登衡陽回雁峰.八月,王夫之在萍鄉(xiāng)度中秋.九 月,王夫之去觀生居二里許石船山下里人舊址茅屋,名 “湘西草堂.康熙十六年 1677年七月,王夫之居湘西草堂 完成?禮記章句?四十九卷定稿.康熙十七年 1678年三月,吳三桂稱話衡州, 求王夫之的勸進(jìn)表,被王夫之拒絕.王夫之遁入深山作 ?祓禊賦?以明志.?祓禊賦?今失傳,?姜齋公行述?保存有一段.康熙十八年1679年王夫之著?莊子通?一卷康熙十九年 1680年王夫之輯五十歲以后未收 入?柳岸吟?之詩章為?六十自定稿?一卷.王夫之修 成?宋論?初稿.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夫之完成?莊子解?三 十三卷

12、、?相宗絡(luò)索?一卷、?廣哀詩?十九首.康熙二H一年 1682年九月,王夫之完成?說 文廣義?兩卷.十月,完成?噩夢?一卷.十一月,王 夫之生重病.湖南巡撫與衡州知州拜會,王夫之拒不見, 禮物全數(shù)退還.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正月,王夫之完成?經(jīng) 義?一卷,重定?詩廣傳?五卷.七月,鄭克 墩投降清 廷.十一月,王夫之撰?顯考武夷府君行狀?和?顯妣 譚太孺人行狀?.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春,王夫之大病垂危. 秋,王夫之病見起色,王夫之在病中完成?俟解?一卷. 十月,王夫之舊病復(fù)發(fā).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春,王夫之完成?張子 正蒙注?九卷.八月,完成?楚辭通釋?十四卷.為學(xué)生們撰?周易內(nèi)傳?六卷

13、、?周易內(nèi)傳發(fā)例?一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夫之大病,險些病亡. 五月,王夫之跋?耐園家訓(xùn)?.六月,王夫之書?傳家 十四戒?.夏,王夫之回憶二十九歲前十余年詩作成 ?憶 得?一卷.八月,王夫之重新修定?周易內(nèi)傳?、?周易 內(nèi)傳發(fā)例?.秋,王夫之撰?石屋先生傳略?.冬,王夫 之奔赴長樂鄉(xiāng)治喪,歸來作?孤鴻賦?.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王夫子病情加重, 完成?讀通鑒論?初稿.九月,王夫子抱病送兄柩入土.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五月,王夫子完成?南 窗漫記?一卷.秋,完成?霜賦?,撰寫?武夷先生暨 譚太孺人合葬墓志?.冬,王夫子輯六十歲后詩作?七 十自定稿?一卷.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王夫之

14、病中著?識小錄? 一卷.四月,重定?尚書引義?.九月,劉思肯來為王 夫之畫像,王夫之為自己的畫像題詞?鵬古鳥天?.王夫 之為自己的墓碑書?自題墓石?.撰?自巳九月書 斂.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正月,王夫之完成?夕 堂永日緒論?二卷.夏,王夫之重定?張子正蒙注?.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王夫之咳喘中定稿?讀通鑒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康熙三H一年 1692年正月初二午時2月18 日,王夫之卒于湘西草堂,終身沒有剃發(fā).十月,王 夫之葬衡陽金蘭鄉(xiāng)高節(jié)里大羅山.墓碑鐫“遺命墓銘 如下:“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字而農(nóng)葬于此,其左那么繼 配襄陽鄭氏之所襯也.自為銘曰:抱劉越石之孤忠而命 無從致,希張橫

15、渠之正學(xué)而力不能企.幸全歸于茲丘, 固銜恤以永世.主要功績王夫之的哲學(xué)思想概括起來有七點:首先、反禁欲主義,提倡不能離開人欲空談天理, 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傳?、?尚書引 義?等書中對程朱理學(xué)的“存天理,滅人欲提出了批 評.其次、均天下、反專制、愛國理想.王夫之在?讀 通鑒論?與?宋論?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的觀點.其三、氣一元論,王夫之認(rèn)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 “心外無物.王夫之還指出,天地間存在著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實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決不可 說具體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認(rèn)為“形而上與 “形而下雖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著上下之間有界限 可以分割開來.從知識

16、的來源上看,原理、規(guī)律是從對 事物的抽象而得來的,因此,應(yīng)該是先有具體形器,后 有抽象觀念.道家佛家都把“虛無視為無限和絕對, 而將“有視為有限和相對.王夫之認(rèn)為這把相對、絕 對的關(guān)系弄反了,在他看來,“有是無限的,絕對的, 而“無是有限的,相對的.王夫之是這樣論證的:人 們通常講無,是相對于有而言.就象相對于犬有毛而說 龜無毛,相對于鹿有角才說兔無角.所以,講“無只 是講“無其有.王夫之認(rèn)為,廢然無動、絕對的靜即 熄滅,這是天地間所沒有的.王夫之說,“動而成象那么 靜,“靜者靜動,非不動也,“動而趨行者動,動而赴 止者靜.王夫之的這些話說明,靜止里包含著運動, 靜止是運動在局部上的趨于穩(wěn)定而

17、成形象的暫時狀態(tài), 所以靜止的東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動靈活的.其四、心物知行之辯一一反對“生而知之 的先驗論.王夫之說,“耳有聰,目有明,心思有睿知. 入天下之聲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聰必歷于聲而始辨, 明必?fù)裼谏嘉?心出思而得之,不思那么不得也.豈 驀然有聞,瞥然有見,心不待思,洞洞輝輝,如螢乍曜 之得為生知哉?果爾,那么天下之生知,無假設(shè)禽獸.?讀 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意思是說,憑借感官心知, 進(jìn)入世界萬物聲色之中,去探尋知曉事物的規(guī)律,這才 是熟悉世界的途徑.也就是說,知識是后天獲得的,非 生而知之也.其五、揭示“名、“辭、推的辯證性質(zhì).王夫之 認(rèn)為,真知識一定是名與實的統(tǒng)一 “知實

18、而不知名,知 名而不知實,皆不知也.對于概念能否如實地模寫現(xiàn) 實,邏輯思維能否把握宇宙開展法那么, 這是熟悉論上的 大問題,老子講“無名,莊子講“坐忘,禪宗講“無 念,共同之處都在于認(rèn)為名言、概念缺乏以表達(dá)變化 之道,只有破除一切名相,才能到達(dá)與本體合一.王夫 之提出“克念,就是說人能夠進(jìn)行正確的思維.王夫 之把概念看作一個過程,既不可執(zhí)著概念而使之僵化, 也不可把概念的運動看作是剎那生滅,不留痕跡.其六、理勢合一的歷史觀.王夫之提出“理勢合一, 并在其著作?讀通鑒論?對前人所提出的“復(fù)古論歷史 觀、“循環(huán)論歷史觀等歷史形式進(jìn)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其七、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論.王夫之在其?四書 訓(xùn)

19、義?一書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開展 變化的;同時,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動的,人可以主動 地權(quán)衡和取舍.他說:“生之初,人未有權(quán)也,不能自 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后,人既有權(quán)也,能自取而自用也.王夫之對于作文作詩,認(rèn)為要帶有感情,不能無病 呻吟.情感是王夫之于詩歌的根本要求.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由唐 詩的巔峰狀態(tài)開展至宋明以來,多有偏頗之處.在王夫 之看來,詩歌作為一種藝術(shù)形式,以情感為其主要特征, 不能以學(xué)理來代替情感.更不能以其他文體或?qū)W問來代 替詩歌.“文章之道,自各有宜“評高適?自酮北歸?. “陶冶性情,別有風(fēng)旨,不可以典冊、簡牘、訓(xùn)詁之學(xué) 與焉也.“詩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盡有天德、

20、王道、事功、節(jié)義、禮樂、文章,卻分派與?易?、?書?、 ?禮?、?春秋?去,彼不能代?詩?而言性情,?詩? 亦不能代彼也.決破此疆界,自杜甫始.梏侄人情,以 掩性之光芒;風(fēng)雅罪魁,非杜其誰耶?王夫之對于模 糊詩歌與史書的“詩史類作品不甚推崇,在?唐詩評選?中尤為可見.王夫之繼承和開展了古典詩學(xué)理論中言志緣情的 優(yōu)良傳統(tǒng),提出要由“心之原聲發(fā)言而為詩詩以 道情,道之為言路也.悄之所至,詩無不至.詩之所至, 情以之至.情感與詩歌密不可分:“文生于情,情深者 文自不淺'評張巡?聞笛?;“情深文明評柳宗元 ?別舍弟宗一?,然非一切情感皆可人詩.孔子曰:“詩 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作為

21、一位杰出的 愛國思想家,王夫之非常重視文學(xué)的社會作用,詩人感 情注入作品后,應(yīng)該具有“動人興觀群怨的作用,時 這四者應(yīng)該是緊密相聯(lián)、互相補充的整體,“攝興觀群 怨于一滬評杜甫?野望?.促成詩歌起到“興觀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 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兩重關(guān)系:一為情與景,二為情 與聲.對于詩歌情景關(guān)系,王夫之認(rèn)為“莫非情者,更 不可作景語.情與景之間不能“彼疆此界“評丁仙芝 ?渡揚子江?般生硬相連,只有堅守“即景含情評 柳宗元?楊白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 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評岑參?首春渭西郊行呈藍(lán) 田張二主薄?,“意志而言隨,方能到達(dá)妙合無垠、渾 然一體的 上上之境.對于情與聲,

22、王夫之強調(diào)音樂帶 給詩歌的美感作用,希望感情與聲律照應(yīng)相生,詩歌聲 律與詩人內(nèi)心情感律動有機協(xié)調(diào).?夕堂永日緒論內(nèi)編? 卷二有云:“?樂記?云:凡音之起,從心生也.固當(dāng) 以穆耳協(xié)心為音律之準(zhǔn).王夫之對李白?蘇武?一詩 評價道:“于唱嘆寫神理,聽聞?wù)咧浒?對于那 些脫離詩情而株守聲律、徒有聲腔空架的作品,那么甚為 排斥,“詩固不可以律度拘",認(rèn)為“聲律拘忌,擺脫殆 盡,才是詩人舉止.王夫之的史學(xué)觀首先、歸納法.王夫之論史善于分析眾多史實,并 加以歸納,從而得出富有啟發(fā)性的結(jié)論.如他歸納唐朝 滅亡的原由于“唐之亡,亡于人之散,也就是朝廷要 員人心松散,各自為政,不能團(tuán)結(jié)起來共同為中

23、央效力.其次、比擬法.王夫之運用這一方法,縱論古今歷 史變遷、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得出了許多 富有新意的結(jié)論.如前人對秦、隋滅亡進(jìn)行了很多相似 性比擬,而王夫之通過比擬,指明秦、隋亡國既有相同 點,也有不同點.其三、歷史主義的方法.王夫之論史,氣勢恢弘,雖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從不任意評說,王夫之 論史充分考慮歷史背景,不執(zhí)一慨而論.如論西域時, 他認(rèn)為漢和唐歷史背景不同,導(dǎo)致西域地位在這兩個朝 代的差異.人物評價清代學(xué)者劉獻(xiàn)廷稱:王夫之學(xué)無所不窺,于?六經(jīng) 皆有說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氣,圣賢學(xué)脈,僅此一線.曾國藩在?王船山遺書?中作序評:獨先生深固 藏,追焉無與.平生痛詆黨人標(biāo)

24、謗之習(xí),不欲身隱而文 著,來反唇之訕笑.用是,其身長邀,其名寂寂,其學(xué) 亦竟不顯于世.荒山敝榻,終歲孜孜,以求所謂育物之 仁,經(jīng)邦之禮.窮探極論,千變而不離其宗;曠百世不 見知,而無所于悔.先生沒后,巨儒迭興,或攻良知捷 獲之說,或辨易圖之鑿,或詳考名物、訓(xùn)詁、音韻,正 ?詩集傳?之疏,或修補三禮時享之儀,號為卓絕.先 生皆已發(fā)之于前,與后賢假設(shè)合符契.雖其著述大繁,醇 駁互見,然固可謂博文約禮,命世獨立之君子已.譚嗣同在?論六藝絕句?評價王夫之:萬物招蘇天 地曙,要憑南岳一聲雷.章太炎稱道:當(dāng)清之季,卓然能興起頑懦,以成光 復(fù)之績者,獨賴而農(nóng)一家而已.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勝利后評介道:船山學(xué)

25、說為 民族光復(fù)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fēng)而起者,水源木 本,瑞在于斯.前蘇聯(lián)人弗格布洛夫稱: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 重要意義的,由于他的學(xué)說是中世紀(jì)哲學(xué)開展的最高階 段他是真正百科全書式的學(xué)者.個人作品他的著述存世的約有73種,401卷,散佚的約有20種.?岳余集?一卷?蓮峰集?五卷?春秋家說?買薇稿?老子衍?五十四歲時的定本被學(xué)生唐端笏攜歸家 遇火災(zāi)燒毀,今存本為三十七歲時的初稿.?周易外傳?黃書?家世節(jié)錄?落花詩集?尚書引義?六卷?讀四書大全說?續(xù)春秋左氏傳博議?二卷?五十自定稿?一卷?禮記章句?四十九卷?莊子通?一卷?六十自定稿?一卷?宋論?十五卷?莊子解?三十三卷?相宗絡(luò)索?一卷?說文廣

26、義?兩卷?經(jīng)義?一卷?詩廣傳?五卷?俟解?一卷?張子正蒙注?九卷?楚辭通釋?十四卷?周易內(nèi)傳?六卷?周易內(nèi)傳發(fā)例?一卷?憶得?一卷?讀通鑒論?三十卷?南窗漫記?一卷?七十自定稿?一卷?識小錄?一卷?夕堂永日緒論?二卷軼事典故王夫之為了事業(yè)和理想,從來不為利祿所誘,不受 權(quán)勢所壓,就是歷盡千辛萬苦,也矢志不渝.明朝滅亡 后,在家鄉(xiāng)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后,隱居石船山,從事 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 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jì).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 不勝筆.在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這位大學(xué)者,想 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rèn)為自己是明朝 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

27、受禮物,并寫了一副 對聯(lián),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風(fēng)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 照人.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xiàn)了自 己的晚節(jié).庚午年1690年其自題墓石中特別告誡兒子“墓 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 為請志銘而設(shè),既有銘,不可贅作.假設(shè)汝兄弟能老而好 學(xué),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shù)十年后,略紀(jì)以示后人可耳, 勿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書授 效墓志銘中說的“戊申紀(jì)元,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元年,即明朝開國的時間.王夫之特別強調(diào)“墓石可不 作,但如果作,那么“不可增損一字,“背此者自昧其 心,其心跡可見.家族親屬王夫之系出太原王氏,元代之前譜系喪失記載不 詳,只知道世代居住于江南揚州高郵州之打魚村.有記載始祖王仲一,元末明初王仲一等九兄弟或 有七兄弟一說跟隨朱元璋反元,立下戰(zhàn)功,剩下的三 兄弟,王仲一授官山東青州左衛(wèi)正千戶. 弟王仲二授長 沙衛(wèi)指揮使,弟王仲三授衡州衛(wèi)指揮使.王仲一妻馮宜 人.遷衡州府始祖王成,王仲一之子.永樂年間,立下 戰(zhàn)功,官拜昭武將軍、上都尉、衡州衛(wèi)指揮僉事,后晉升為衡州衛(wèi)指揮同知.妻朱淑人.王全,襲父王成之職,妻崔淑人.王能,襲父王全之職,妻劉淑人.生王綱、王統(tǒng)二 子.王綱,平郴、韶賊亂,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