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內(nèi)容主旨情感歸類_第1頁
詩歌內(nèi)容主旨情感歸類_第2頁
詩歌內(nèi)容主旨情感歸類_第3頁
詩歌內(nèi)容主旨情感歸類_第4頁
詩歌內(nèi)容主旨情感歸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詩詞鑒賞專題鑒賞古代詩詞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內(nèi)容主旨我國詩歌眾多,類型多樣,并且每一類型的各詩歌又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對詩歌類型及其宏觀鑒賞的總結(jié)也很重要,如此可讓學生知一而類三,最終達到鑒賞各種詩歌的目的。我國詩歌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傷春傷別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zhàn)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談禪說理詩等多種類型。但同時,它們又存在著交叉性,也就是說,鑒賞此類詩歌的方法也可用來鑒賞其它類詩歌。專題講解一、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1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

2、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nèi)藗兊恼y(tǒng)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2、建功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

3、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年,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w.w.w.k.s.5.u.c.o.m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赤壁懷古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鄉(xiāng)懷人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思親念友如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邊關(guān)思鄉(xiāng)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

5、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4、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告慰平生的喜悅?cè)纾憾鸥Υ阂瓜灿曷劰佘娛蘸幽虾颖?、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

6、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5、長亭送別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gòu)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

7、味無窮。二、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注意的問題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jīng)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huán)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因而格調(diào)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

8、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4、大多數(shù)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fā)揮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chuàng)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chuàng)作。三

9、、鑒賞各類詩歌,要掌握一些宏觀鑒賞要領:1、借景抒情詩,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托物言志詩,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種具體事物中,達到言志的目的;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xiàn)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zhì),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xiàn)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懷感,或者表現(xiàn)祖國山河的壯麗,表達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有的則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質(zhì)。2、詠史懷古詩,要聯(lián)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

10、寄托哀思或托古諷今);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驗榫拺严荣t,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借古諷今。3、傷春傷別詩,是借對春光流逝抒發(fā)韶華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慨,或表達對親朋、好友、愛人的無限思念之情;4、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5、邊塞征戰(zhàn)詩,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wèi)邊陲的戰(zhàn)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戰(zhàn)爭詩要么表現(xiàn)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要么表現(xiàn)舍身殺敵的壯烈,要么

11、表現(xiàn)戰(zhàn)士凱旋的豪邁,要么表現(xiàn)對戰(zhàn)爭的厭惡,揭露戰(zhàn)爭帶給親人、家鄉(xiāng)、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tǒng)治者發(fā)動戰(zhàn)爭的罪惡。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xiàn)邊塞苦寒的生活環(huán)境,或表現(xiàn)壯麗的邊塞風光。6、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fā)難離或勉勵之情;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蛟V依依別情或言別后的思念。7、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qū)h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xiāng)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fā)的對遙遠故鄉(xiāng)的眺望,對家鄉(xiāng)的憧憬;思鄉(xiāng)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xiàn)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8、

12、談禪說理詩,是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詩句中,這類詩往往有不食人間煙火之空靈境界等等。四、鑒賞詩詞感情、內(nèi)容、主旨時規(guī)范的答題語言題材方面的:寫景抒情詩(如王維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陽樓);詠物言志(情)詩(如李商隱錦瑟、杜甫春夜喜雨、賀知章詠柳);懷古詠史詩(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杜甫蜀相、劉禹錫石頭城);即事感懷詩(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鈴、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揚州慢;邊塞征戰(zhàn)詩(如王昌齡出塞、高適燕歌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時還可說“山水田園詩”。了解古典詩歌常見的內(nèi)容:離情與別緒、懷古與傷今、思鄉(xiāng)與懷遠、個人情致與山水田園、詠史詠物

13、與諷喻抒懷、春恨秋悲與人生際遇、出世的山林之趣、與人世的廟朝之志等。評價思想內(nèi)容方面的: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情趣寄托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fā)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思想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yè)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揣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蔑視權(quán)貴、懷才不遇、壯

14、志難酬、歸隱田園、惜春悲秋、羈旅愁思、思鄉(xiāng)念親(友)、憶友懷舊、別恨離愁、相知相思、兒女情長、堅貞愛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憤世嫉俗、登高覽勝、寄情山水、熱愛自然等。情感寂寞(愁緒萬端、欲說還休、凄清冷落、感傷失落、報國無門、物是人非)、超脫(寄情山水、向往安寧)、豪放(詠史述志、狀景抒懷)、婉約(閨中獨處、思念情郎、淚灑樓臺、月影自憐)、思鄉(xiāng)、懷友、題贈。愉悅、欣喜;郁悶、憂愁;孤獨、凄清;悲觀、失落、傷感;激昂、奔放;樂觀、豁達、仰慕、激憤;恬淡、閑適等。五、答題指導考查方向:1、對所抒感情的理解2、對詩歌深層含義的揭示3、對詩歌主旨的理解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

15、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結(jié)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lián)發(fā)問。解題格式:1、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詩歌主旨: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fā)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答題要領:一是根據(jù)詩句描述內(nèi)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fā)了”。例1、閱讀歐陽修采桑子,分析這闕詞的內(nèi)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窘馕鲋笇А康谝徊秸J真閱讀詩句,整體感知詩歌寫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確詩中提到地點(

16、西湖)、時間(月夜),人物(詩人)、事件(蕩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鷗鷺閑眠、風清月白),歸納時要善于摘錄詩中詞語組合。第三步,根據(jù)“卒章顯志”的特點揣摩詩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點詞語或短語“誰羨”、“便是仙”進行讀解,詩句結(jié)尾句不再描寫,而發(fā)議論,這正是解讀主旨的關(guān)鍵。前面景色描寫非常寧靜、美好,才會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覺。這種鑒賞題在解答時,通?!扒蟹帧睘閮牲c,一是根據(jù)詩句描述內(nèi)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fā)了”?!緟⒖即鸢浮窟@首詩描寫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風習習,夜鳥閑眠,一片寧靜、美好,好似人間仙境。抒發(fā)了詩人愛戀西湖風光和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情懷?!举p析】此詞描

17、寫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著意刻畫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西湖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現(xiàn)實人生的深深熱愛和眷戀,反映了歐公晚年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詞一開始,作者便充滿喜悅之情地衷心贊美西湖。湖上的“鷗鷺閑眠”,表明已經(jīng)是夜晚。宋代士大夫們游湖,習慣帶上歌妓,絲竹管弦,極盡游樂之興。鷗鷺對于這些管弦歌吹之聲,早已聽慣不驚。這一方面表明歐公與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間;另一方面也間接表現(xiàn)了歐公退隱之后,已無機心,故能與鷗鷺相處。相傳古時海邊有個喜愛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邊,鷗鳥群集,與之嬉戲。歐公引退之后,歡度晚年,胸懷坦蕩,與物有情,故能使鷗鷺忘機。詞的下片寫夜晚泛舟西湖的歡悅之情。雖然西湖之美多姿多

18、態(tài),但比較而言要數(shù)“風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詩意了。這時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潔,廣袤無際,好似“一片瓊田”?!碍偺铩奔瓷裨拏髡f中的玉田,此處指月光照映下瑩碧如玉的湖水。這種境界會使人感到遠離塵囂,心曠神怡。人此時此境中,很容易產(chǎn)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后來張孝祥過洞庭湖作念奴嬌云“玉界瓊田三萬傾,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處難與君說”,同此境界,同此會心。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余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zhì)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2、閱讀白居易的村夜詩,分析

19、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情緒?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窘馕鲋笇А康谝徊?,找出詩中所描寫的主要景物,“霜草蒼蒼”、“蟲切切”;“月明蕎麥”、“花如雪”。第二步,仔細審視這些景物所體現(xiàn)的特點,想景語皆情語,以景傳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體現(xiàn)人物心態(tài)的詞語,如“行人絕”“獨出門”等,尤其從“獨出門”可以發(fā)現(xiàn)詩人情感上有一個轉(zhuǎn)變過程。表現(xiàn)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蒼蒼”和“花如雪”,兩種景象截然不同。【參考答案】這首詩抒發(fā)詩人由原先的孤獨寂寞,到獨出門后去排遣煩悶,看到了明麗景色而感到特別喜悅的感情變化?!举p析】這首詩沒有驚人之

20、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這里雖是純?nèi)粚懢?,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蔼毘鲩T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zhuǎn)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

21、雪?!霸旅魇w麥花如雪”,多么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他暫時忘卻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是那么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余味無窮。無怪唐宋詩醇稱贊它“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2009年高考詩歌分類鑒賞方法指導及實戰(zhàn)演練詩歌鑒賞1詠物詩鑒賞詠物詩是借自然界中的萬物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在詩人筆下,花鳥草蟲皆有品,一花一木皆關(guān)情,他們或詠物寄興,或詠物怡情。一、特點歸納:1、,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22、2、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于物3、寫作技巧(1)、從整體構(gòu)思看,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辭:比喻、象征、擬人、對比。(2)、從具體描寫方法看,正面描寫、側(cè)面烘托。二、步驟歸納1、“讀清”全詩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和內(nèi)在品性。3、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三、實戰(zhàn)演練1、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1)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的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詩作中。詩人以

23、“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獨白。本詩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簡要分析。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2、柳李商隱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注李商隱青年時就考中進士,朝氣蓬勃,充滿信心,然而由于黨爭傾軋,使他長期沉淪下僚。詩人寫此詩時,妻子剛病故,自己又將只身赴蜀,去過那使人厭倦的幕府生涯。試析“曾逐東風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處。“逐”字寫柳枝追逐春風,運用擬人手法

24、,變被動為主動,寫出了柳條的蓬勃生機。試析這首詩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前兩句寫春日之柳追逐東風,在繁花似錦的春日,在熱鬧非凡的樂游苑的舞筵上,與舞女翩翩起舞;后兩句寫秋日之柳,清秋斜陽,秋蟬哀鳴,何等蕭條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現(xiàn)出作者對秋日之柳的悲嘆之情。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自傷遲暮,自嘆身世。(表達作者壯志難酬、命途多舛的悲涼心境。)詩歌鑒賞2送別詩鑒賞例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咀ⅰ慷派俑和醪挠讶?,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笆裰荨币蛔鳌笆翊ā薄3顷I指京城長安。

25、三秦:今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diào)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fā)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lián)對仗,頷聯(lián)散行。這是因為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一、情感特點情感1:茫然、悵然若失。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

26、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情感2:寬慰別董大(情深意長的勉勵)千里黃云白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情感3:勸慰中帶難分難舍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長的勉勵)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情感4:表詩人志節(jié)芙蓉樓送辛漸(坦陳心志的告白)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情感5:想象友人別后的悵惘、孤寂、落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情感6:朋友間的友誼。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小結(jié):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對友人的留戀、關(guān)懷,或?qū)τ讶说膶捨浚瑢τ讶说乃寄?,表達自己的志節(jié),依依不舍,分別后自己的孤寂、惆悵、落寞。二、常用表現(xiàn)手法在藝術(shù)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lián)想塑造形象,或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三、鑒賞方法:1、掌握送別詩的作法(結(jié)構(gòu)):第一聯(lián)敘題寫意;第二聯(lián)寫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lián)合寫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lián)合說何時再會,或囑托,或期望。第二、三聯(lián)或倒亂并說亦可,但不可重復,須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雋永為佳。2、把握送別詩中常見意象(1)、楊柳從詩經(jīng)中“昔我往也,楊柳依依”開始,

28、“柳”便與離別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加上“柳”與“留”諧音,古人送別時折柳相贈,所以楊柳便成了一個離情別緒的意象。(2)、長亭、短亭、勞勞亭古代驛道旁置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別親朋好友時往往在亭中設酒餞行,所以長亭也就成了一個抒寫離情別緒的意象。(3)、南浦也是一個表離情別緒的意象,多用于水邊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傷如之何”。(4)、寒蟬、船(舟)、陽關(guān)、古道、夕陽、西風、灞橋、美酒等也都是與離別有關(guān)的意象。四、實戰(zhàn)演練(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1這首詩中的“渺?!币辉~在詩中有什么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答:“渺茫

29、”一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2詩歌的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答:第三句故設一問,造成轉(zhuǎn)折之勢,為下句抒情作準備;結(jié)尾一句既抒發(fā)了離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長,言有盡而意無窮。(二)送魏萬之京(李頎)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關(guān)城樹色催寒近,御衣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注:離歌:離別之歌。關(guān)城:潼關(guān)、函谷關(guān)。御苑:皇家的宮苑。砧聲:搗制寒衣的聲音。1首聯(lián)、頷聯(lián)哪幾個詞表達了季節(jié)的怎樣的特征(離別的環(huán)境)?從中又表達出詩人送別的什么情緒

30、?答:“微霜”“鴻雁”點出了送別時深秋時節(jié)蕭瑟的氣氛,從中表達出詩人送別的悲愁難抑,黯然神傷的情緒。2尾聯(lián)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nèi)容?答:尾聯(lián)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三)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注:“蕭蕭班馬”出自詩經(jīng)。班馬:離群之馬。1首聯(lián)用什么詞語勾勒出怎樣的送別環(huán)境?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態(tài),“繞”描畫出白水的動態(tài),描摹出一幅青山秀麗的送別圖景。2頸聯(lián)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表

31、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頸聯(lián)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詩歌鑒賞3山水田園詩鑒賞一、例析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歸園田居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山居秋瞑王維空山新雨后,

32、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辛夷塢王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小結(jié):山水風光優(yōu)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懷田園生活恬然二、思想內(nèi)容A、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懷才不遇的苦悶。B、對寧靜、平和、歸隱生活的向往,抒發(fā)閑適自得的心情。C、自己遺世獨立的高尚情懷和隱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與農(nóng)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農(nóng)村生活與人民生活的貧困。三、明確鑒賞中常用到的術(shù)語1思想內(nèi)容熱愛自然向往自由歸(退)隱閑適淡泊悠然自得2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質(zhì)樸自然清新洗練四、寫景的方法描寫角度如近景與遠景

33、、俯視與仰望等;描寫順序如從外到內(nèi)、從近到遠等;描寫方法如正面與側(cè)面、實景與虛景(現(xiàn)實與想象、神話,以實襯虛或以虛襯實)、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粗筆勾勒(白描)、遠近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五覺(感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結(jié)合、聲色結(jié)合等。五、課堂練習: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待儲光羲不至唐王維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jīng)明了??諒颓椋鹤远嗲?。(1)作者根據(jù)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jié)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分)答:天色已晚。下起細雨。(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34、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jié)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答: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清早就已經(jīng)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咀ⅰ颗抨Y:闖進門來。闥,小門?!皟缮脚抨Y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jié)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擬人。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o為動,化無情為有

35、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答:對偶?!胺紭洹睂Α按荷健保盎ā睂Α傍B”,“自落”對“空啼”。、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闭垙摹熬啊焙汀扒椤钡慕嵌葋碣p析這首詩。答: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

36、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詩歌鑒賞4借古諷今感懷身世懷古詠史詩鑒賞一、特點后代詩人對塵封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了詩人對社會歷史的感觸。懷古詠史類作品,嚴格地說,應該有“懷古”和“詠史”兩個小類?!皯压拧笔侵傅桥R游覽,觸景生情,由于歷史遺跡的誘發(fā),而抒發(fā)感慨長于情景交融“詠史”是翻閱古書,撿點舊說,針對特定的人和事,而陳述自己的獨到見地。長于議論精辟。解讀要求:(1)基礎:明了詩人所詠的人和事(2)關(guān)鍵:把握詩人在吟詠古人時寄托了自己怎樣的感情。解讀時應思考,對于詩中提到的歷史人物,作者態(tài)度是什么?詩人對此事別出新意的見

37、解表現(xiàn)在何處?二、分析鑒賞例析蘇 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詞中用了孫權(quán)、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借“懷古”贊揚了孫權(quán)、劉裕的抗敵業(yè)績;批評南宋當政者像劉義隆那樣的倉猝冒險行動;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勞的忠貞之情。(一)鑒賞方法:1、弄清觸發(fā)的媒體:古跡、典故、人物等2、弄清史實:作品涉及到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典故。3、體會意圖:古跡或人物的遭遇與詩人經(jīng)歷有哪些相似或相關(guān)之處。4、領悟感情:詩人借助這些歷史史實或人物表達怎樣的感情。(二)、所抒之情詠史詩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

38、社會歷史的感悟,抒發(fā)作者的情感。1、嘆朝代興亡變化。2、感慨歲月瞬息變幻。3、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三)、常用表現(xiàn)手法1、以景襯情2、由議論引發(fā)3、正反對比,側(cè)面烘托三、作者在詠史時所站的角度1、對歷史作冷靜的思考,詩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兩首:題烏江亭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疊題烏江亭王安石有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注釋: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qū),是項羽起兵之地。肯:豈肯,怎愿。王詩譯文: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后大勢難以挽回

39、。即便江東的子弟現(xiàn)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yōu)榱隧椨鸲硗林貋恚抠p析點撥:王詩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一首詩,表現(xiàn)了王安石對項羽失敗的看法。杜詩意思是批評項羽胸襟不夠?qū)拸V,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認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zhàn)爭賣命了。2、把歷史和現(xiàn)實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

40、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以雙關(guān)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的命運)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全詩景中寓情,情中見景,寄寓深刻,雙關(guān)見意。過陳琳墓溫庭筠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古墳。敘寫自己對陳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過陳琳的墳墓。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遙思。)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抒發(fā)詩人無限惆悵之情。)3、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賈生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

41、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首詩不是感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于借題發(fā)揮,借詠賈誼故事,尖銳地指出統(tǒng)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視人才,讓他們在政治上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漢文帝史稱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論。李商隱把從古以來賢才不得重用的嘆息與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過賈誼的典型事例抒寫出來。前兩句以欲抑故揚的手法,敘述文帝求賢,召見才能卓異的賈誼,使人以為下面必有關(guān)于國計民生大事的咨詢;三四句卻轉(zhuǎn)而揭出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事實。諷刺的意味極深而出之以唱嘆,尤覺情韻悠遠。四、鑒賞訓練1、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詠史赤壁胡

42、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兩詩所詠之歷史均為三國時候東吳與曹操在赤壁對壘的一場仗,東吳僅幾萬兵力,面對曹操數(shù)十萬大軍,由于周瑜抓住了敵軍不習水戰(zhàn)的弱點,揚己之長以制勝,結(jié)果火燒赤壁,大敗曹軍。這是一場奠定三分局面的戰(zhàn)略性大戰(zhàn),也是一個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所以引起后世許多文人墨客的懷古之情。請分析兩首詩歌抒情角度的差異。杜牧詩寫了一個發(fā)現(xiàn)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又聯(lián)想到關(guān)于“二喬”、“銅雀臺”這些歷史上的人與物,雖然沒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觀點,卻能引起人們冷靜的歷史沉思。胡曾詩寫法卻不一樣,直接歌頌周瑜的才能、功績以及這場勝仗的重要意義,充分流露了贊美

43、之情。2、閱讀下面一首元詩,然后回答問題。昭君出塞圖王思廉黃沙堆雪暗龍庭,馬上琵琶掩淚聽。漢室御戎無上策,錯教紅粉怨丹青。【注】王思廉:元朝初年詩人,歷經(jīng)宋、金滅亡等歷史事件。龍庭:指匈奴集會祭天的地方。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將王昭君的悲劇歸為畫工之責,故有“怨丹青”的說法。(1)這首詩在描寫人物方面,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本詩簡要分析。答案:襯托。用“黃沙”“堆雪”營造氣氛,襯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淚聽”琵琶的悲傷情狀襯托彈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2)與西京雜記的記

44、述相比,這首詩在主題思想上具有怎樣的進步性?答案:西京雜記將罪過推到畫工身上,意在說明個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賢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這首詩將矛頭指向漢朝統(tǒng)治者,表明由于國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婦女成為犧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劇便具有更深的歷史意義。由此看來,王思廉的這首詩跳出了個人榮辱的圈子,以國家和民族的危亡為主題,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義。詩歌鑒賞5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邊塞詩鑒賞邊塞詩高產(chǎn)期在“大唐盛世”,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開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筆從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現(xiàn)了大量的邊塞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為壯觀的邊塞詩派。又稱

45、為“高岑詩派”。一、介紹邊塞詩的主要特點1邊塞詩派舉例: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塞上聽吹笛高適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2歸納特征(1)內(nèi)容-邊塞風光(奇麗壯闊)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家鄉(xiāng)-思鄉(xiāng)念親將士-艱苦生活報國豪情友人-惜別感傷壯別感奮(2)風格雄壯豪邁。(3)常用手法比喻、夸張、用典。3、賞析方法(1)詞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4、常見意象從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簫笛從地名和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