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研究報告中的概念混淆翻譯策略、方法及技巧_第1頁
翻譯研究報告中的概念混淆翻譯策略、方法及技巧_第2頁
翻譯研究報告中的概念混淆翻譯策略、方法及技巧_第3頁
翻譯研究報告中的概念混淆翻譯策略、方法及技巧_第4頁
翻譯研究報告中的概念混淆翻譯策略、方法及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為例熊兵華中師大學中國翻譯2014382-88摘要:本文對學界在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這三個根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進展了剖析,提出應對這三個概念進展明確區(qū)分。在此根底上論文對這三個概念的定義、特性、相互關系及其各自的分類體系進展了系統(tǒng)闡述。關鍵詞: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技巧;混淆;定義;分類 1話題緣起在翻譯研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未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翻譯研究的進一步開展,這個問題即為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這三個概念的混淆為甚。一方面,學界對翻譯策略、方法和技

2、巧的討論雖多如牛毛,但把它們作為一個方法論系統(tǒng)的關鍵要素進展綜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涵、相互關系及分類體系的系統(tǒng)性研究還相當少見。另一方面,學界在對這三個術語的認識和使用上普遍存在著定義不明、分類不當、概念混淆不清的問題。例如,在一些翻譯教材中中,歸化與異化一方面被作為翻譯方法加以討論(如龔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視為翻譯策略進展闡述(同上:93106)。一些翻譯論文把本應屬于翻譯技巧層面的增補型翻譯(類似于增譯)、濃縮型翻譯(類似于減譯)劃歸為翻譯策略的類別(如克興,2004:6667)。在一些翻譯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論文中,把翻譯策略、方法、技巧混為一談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譯

3、專業(yè)的教師對此問題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如把歸化等同于意譯,把異化等同于直譯)。國外學界對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嚴格區(qū)分。比方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稱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卻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視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譯方法(method)分為兩類:直接翻譯(direct translation)和間接翻譯(oblique transla

4、tion),前者包括三種處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譯,擬譯,直譯,后者包括四種處理方式,即詞類轉換,視點轉換,等值翻譯,順應翻譯??稍谡撌鲋袇s經(jīng)常把其劃分出來的方法(methods)和處理方式(procedures)混為一談。另外,他們把借譯、擬譯、直譯、等值翻譯、順應翻譯和詞類轉換、視角轉換劃歸為一類(同屬procedures)也欠妥當,因為前者應屬翻譯方法的疇,而后者則應屬翻譯技巧的疇。實際上,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類涉及到三個層面: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其劃分出來的兩大翻譯方法(直接翻譯和間接翻譯)其實應為翻譯策略(所以Munday說,The two

5、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見Munday,2008:56),而在其劃分出來的七類處理方式中,前三類和最后兩類屬于翻譯方法,第四、第五類則屬于翻譯技巧??傊?,Vinay Darbelnet在其分類中把翻譯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這也導致后來很長時間學界在這幾個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關于國外譯學界在譯學術語,特別是在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技巧三個術語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

6、、使用混亂的問題,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專門撰文予以討論。如Chesterman指出,學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過程的術語除翻譯策略外,其他還有技巧、方法、轉換、轉化、變易等等(2005:17)。他認為這種眾多術語相互混用的情況造成了混亂(confusion)(同上:20)。他討論了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提出可以從眾多的術語中挑選出三個關鍵術語Strategy,Method和Technique,對它們進展嚴格的定義,以便對翻譯現(xiàn)象和過程進展更為清晰而準確的描述(同上:2627)。Molina & Albir(2002)著重對翻譯研究中翻

7、譯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的定義、分類及使用中的混淆問題進展了討論。在回憶了Vinay & Darbelnet(1958)、Nida(1964)、Vazquez-Ayora(1977)、Delisle(1993)、Newmark(1988)等學者關于翻譯技巧的定義及分類后,他們得出結論:對于翻譯技巧,學界在術語使用、概念涵及分類上存在普遍的混淆,尤其是學界一直把翻譯技巧與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混淆在一起(Molina & Albir,2002:506)。他們認為應明確對這三個概念予以區(qū)分。(同上:507,508)總之,國外學界在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技巧這幾個關鍵術語上

8、均存在概念模糊、分類不當、使用混淆的問題。對此國很少有學者進展過深入、系統(tǒng)的討論。國外雖有討論(如Zabalbeascoa,2000;Molina Albir,2002;Chesterman,2005),但相關的論述總體來看并不十分充分,特別是缺乏對這三個關鍵概念的相互關系及其各自分類的系統(tǒng)性研究。這是翻譯研究、特別是翻譯方法論體系構建中所存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術語系統(tǒng)的規(guī)與成熟是學科建立的前提和根底我們自身在學術研究中對術語概念的表述不夠規(guī)系統(tǒng)。在同一種、同一期雜志里,對同一概念的表述反映都不盡一致,甚至同一位作者在同一篇文章對同一概念的表述也前后不一致(平,2003:4),這對學科的安

9、康開展極為不利。我們認為,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技巧是翻譯研究和翻譯實踐中極為重要的概念,更是翻譯方法論系統(tǒng)構建的核心要素。對這些概念及其構成要素的涵、相互關系及分類體系進展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澄清一些模糊概念,理清思路,消除混淆,顯然很有必要。 2三個術語的定義及相互關系 21術語定義 211翻譯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策略,是指適合具體情況的做事原則和方式方法(辭海編輯委員會,2009:231),是可以實現(xiàn)目標的方案集合。(互動百科)因此,策略,雖與方式方法有關,但更多強調(diào)的是宏觀的原則和根本的方案。策略的英文表述strategyi的定義也表達了這一點:a plan

10、 or policy design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ALD)。國外有學者(如Lorscher,1991)把翻譯策略分為兩類:局部策略(1ocal strategy)和整體策略(global strategy)。前者指翻譯中特定語言構造和詞匯的處理方式;后者更為廣泛,涉及宏觀層面的語篇風格及對原文*些特質(zhì)的抑制或凸顯等問題。這種分類引發(fā)了一些爭議,因為它會導致(或者無法消除)翻譯中的過程意義(procedural sense)和文本意義(te*tual sense)的混淆(Kearns,2010:283)。Chesterman早期對翻譯策略的分類即是如此

11、(Chesterman1997:87-92),不過后來他放棄了這種分類,提出我們應把策略(strategy)這個術語限制在其根本的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這個意義上,把它視為一定語境下所實施的一種方案(Chesterman2005:26)。可見在Chesterman看來,翻譯策略應該是、且應該只是宏觀層面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plan)。我們認為,Chesterman關于翻譯策略的這一認識對消解該術語與其他相關術語(如翻譯方法與翻譯技巧)的混淆是有幫助的?;谝陨蠈Σ呗缘恼J識,我們把翻譯策略定義如下:翻譯策略是翻譯活動中,為實現(xiàn)特定的翻譯目的所依據(jù)的原則和所采納的方案集合。

12、212翻譯方法(Translation method)方法,是指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2:544),是為到達*種目的而采取的途徑、步驟、手段等。(互動百科)方法的英文表述method的定義也與此類似: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omething (Collins)。另外,采用什么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事先確定的一定的原則或方案。(Zabalbeascoa,2000:119)。可見方法是屬于策略之下的一個疇?;谝陨蠈Ψ椒ǖ恼J識,我們把翻譯方法定義如下:翻譯方法是翻譯活動中,基于*種翻譯策略,為到達特定的翻譯

13、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徑、步驟、手段。值得指出的是,翻譯方法表達的是一種翻譯中的概括性的處理方式,而非具體的、局部的處理方法(Chesterman,2005:26),這一點使得我們能把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區(qū)分開來。 213翻譯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技巧,是表現(xiàn)在藝術、工藝、體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2:916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據(jù)事先確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梢娂记墒菍儆诜椒ㄖ碌囊粋€疇。技巧的英文表述technique的定義也表達了這一點a particular met

14、hod of doing an activity,usually a method that involves practical skills (Collins)?;谝陨蠈记傻恼J識,我們把翻譯技巧定義如下:翻譯技巧是翻譯活動中,*種翻譯方法在具體實施和運用時所需的技術、技能或技藝。翻譯技巧是局部的、微觀層面的,是對文本在語言層面的操作和操控。(Chesterman,2005:26) 22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三個概念相互之間形成一種從上至下的層級關系,即從宏觀到微觀、從廣泛到具體、從抽象到具象。具體而言:1翻譯策略相對翻譯方法而言是一個更宏觀、更廣泛的概念,是一定語境下所實施的一種方案(同上)

15、,因而比我們所討論的語言-語篇層面的各種轉換現(xiàn)象涵蓋了更廣的圍(同上:21)。*種翻譯策略的實施具體表達在*些特定的翻譯方法的運用,而*種特定的翻譯方法的運用則需依據(jù)一定的翻譯策略。2翻譯方法相對翻譯技巧而言則是一個更宏觀、更廣泛的概念。如果說翻譯技巧會影響語篇的微觀或具體的語言單位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則翻譯方法則更傾向于影響語篇的宏觀或整體的語言單位呈現(xiàn)的狀態(tài)(Molina Albir,2002:507-508)。*種翻譯方法的運用需要使用*些特定的、具體的翻譯技巧,而*種特定的、具體的翻譯技巧的使用則表達了一定的翻譯方法。 3分類及應用 31翻譯策略我們認為,翻譯策略作為一種宏觀的原則和方案,其分

16、類必須與翻譯活動的參與者嚴密聯(lián)系起來。翻譯活動的參與者一般包括原文作者、翻譯活動發(fā)起人委托人、譯者以及譯文承受者。在這項活動中,處于翻譯活動兩級的參與者為原文作者和譯文承受者。依據(jù)譯者在翻譯活動中對這兩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譯策略可分為兩類:1異化;2歸化。311異化(Foreignizing strategy,or Foreignization)異化的本質(zhì)屬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譯者在翻譯中盡量向原文作者靠攏,用Schleiermacher的話來講,就是譯者盡量不要打攪原作者,而是把讀者帶向原作者。(2006:229)具體表現(xiàn)為在翻譯中,盡量保存原文的語言、文學、文化特質(zhì),保存異國風味。異化策略

17、的優(yōu)勢主要表達在以下三個方面:(1) 可以在目的語中引入源語的語言構造、表達方式、詩學特征和文化要素,豐富目的語的表達,促進目的語的開展;(2)使目的語讀者能夠更充分欣賞和領略異域風味,并因此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3)從弱小民族的語言向強勢民族語言翻譯中如采用異化的策略,可能會成為一種抵抗強勢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彰顯弱小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種手段。(Venuti,1995)異化策略的缺陷主要表達在譯文的可讀性上,即譯文可能會生硬,不夠地道自然,并因此影響譯文在目的語承受者中的承受和傳播。312歸化(Domesticating strategy,or Domestication)與異化

18、相對應,歸化的本質(zhì)屬性,是譯文承受者取向,即譯者在翻譯中盡量向譯文承受者靠攏,用Schleiermacher的話來講,就是譯者盡量不要打攪讀者,而是把原作者帶向讀者。(2006:229)具體表現(xiàn)為在翻譯中,盡量用目的語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學、文化要素來替換源語的語言、文學、文化要素,遵守、回歸目的語的語言、文學和文化規(guī)。歸化策略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譯文流暢地道,通俗易懂,容易被目的語承受者所接收;或順應、滿足目的語讀者*些特定的需求。歸化策略的缺陷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1)原文的語言、文學、文化要素的喪失,并因此導致目的語承受者被剝奪欣賞異域語言、文學、文化的時機,而這無助于目的語國家的語言、文學、文

19、化的豐富和開展,無助于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2)從弱小民族的語言向強勢民族語言翻譯中如采用歸化的策略,可能會強化強勢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弱化弱小民族的文化身份(Venuti,1995 )。 313異化與歸化的關系必須指出,把翻譯策略分為歸化與異化,這種二分并不意味著這兩個概念是絕對的、是非此即彼的。異化與歸化都是相對的概念,表達的是一種譯者在選擇是向原文作者靠攏還是向譯文讀者靠攏中的一種傾向性(tendency),這種選擇與Toury (1995:56-57)的元規(guī)(initial norm)有異曲同工之妙:譯者如果采用異化策略,則譯文傾向于具有更好的充分性(adequacy),而如果

20、采用歸化策略,則譯文傾向于具有更好的可承受性(acceptability)。任何譯作,都是譯者在異化策略與歸化策略交織作用下產(chǎn)生的混合體,沒有百分之百的異化的譯文,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歸化的譯文。 32翻譯方法如前所述,采用什么翻譯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原則和方案,具體而言是基于一定的翻譯策略。翻譯策略分為兩大類:異化策略和歸化策略。這兩大策略各自包含一些翻譯方法,具體如下:1異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零翻譯;音譯;逐詞翻譯;直譯。四種翻譯方法雖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都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因此屬異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2歸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意譯;仿譯;改譯;創(chuàng)譯。四種翻譯方法雖各有不同,

21、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都是譯文承受者取向的,因此屬歸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 321異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1零翻譯(Zero translation)零翻譯,即不進展任何翻譯操作,直接把源語的*些成分引入到目的語中。至少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零翻譯: 兩種語言在拼字法層面的差異導致需要使用零翻譯。例如: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David Copperfield)我愛我的愛人為了一個E,因為她是Enticing (迷人的);我恨我的愛

22、人為了一個E,因為她是Engaged (訂了婚的)。 (谷假設譯)字母詞或首字母縮略詞的翻譯。例如: *-ray *光 Type-B ultrasonic test B超 puterized Tomography CTLouis Vuitton LV卡拉OK、KTV包房、MD盤、CD片、DVD機、MP3機、flash動畫制作、3D效果圖、DV作品、MTV錄像、*光片、CT掃描、APEC會議、MBA課程、GRE考試、GMAT試題、參加WTO、GDP增長速度、Waifai等等。2音譯(Transliteration)音譯,指把一種語言的文字符號用另一種語言中與它發(fā)音一樣或相近的文字符號表示出來的方

23、法。例如: bungee蹦極 engine引擎 ballet芭蕾 Shan*i道Tao 鍋wok超市(supermarket)、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快餐(fast food)、麥當勞(McDonald)、漢堡包(hamburger)、銷品茂(shopping mall)、綠色食品(green food)、轉基因食品(gene modified food,簡稱GMF)、克隆(clone)、因特網(wǎng)(internet)、鼠標(mouse)、電子()、電子商務(e-merce)、托福(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簡稱TOEFL)

24、、首席執(zhí)行官(chief e*ecutive officer,簡稱CEO)、脫口秀(talk show)、情景喜劇(situation edy,簡稱sit-)等等。當源語詞語在譯入語中存在語義空白,翻譯無法直接從詞匯語法語義轉換入手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音譯法(即從語音轉換入手)。3逐詞翻譯(Word-for-word translation)逐詞翻譯指在翻譯中不考慮兩種語言在詞法、句法及語義方面的差異,將原文語句一個詞(字)一個詞(字)地對譯。例如:漢語四字成語往往蘊含豐富而生動的形象,如雞毛蒜皮。如何在翻譯中再現(xiàn)其形象對譯者來說是個問題。 Chinese four-character se

25、t phrases abound in vivid images,egJimao Suanpi (chicken feathers garlic skins)How to reproduce these images may pose a problem for the translators逐詞翻譯雖可能無法妥帖地或正確地再現(xiàn)原文的意義,但可以完整地顯示原文的詞匯-句法-語義構造,因此被較多地應用于比照語言學中,以顯示兩種語言在詞匯-句法-語義構造方面的同與異(Nord,1997:47-48)。4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直譯的特點主要有兩點:在詞匯意義及修辭(如比喻)的

26、處理上,不采用轉義的手法(這一點把直譯與意譯區(qū)分開來);在語言形式(即詞匯-句法構造)的處理上,允許適當?shù)淖兓蜣D換(如語序轉換),以使譯文符合目的語詞匯-句法規(guī)(這一點把直譯與逐詞翻譯區(qū)分開來)。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If one does not enter the tigers lair, how can he e*pect to catch the tigers cubs在上例中,原文的詞匯意義和修辭意義均得以保存,而原文的句法構造有適當?shù)淖兓现弊g的特點。 322歸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1意譯(Liberalfree translation)意譯的主要特點,是在詞匯意義及修辭(

27、如比喻)的處理上,采用轉義的手法,以便較為流暢、地道地再現(xiàn)原文的意義。例如:時常會聽到一些有關執(zhí)法者的報道,以及法官吃了被告吃原告的義憤之辭。 There have been some reports on how law enforcers violate the law,and there are also such bitter plaints about how judges take bribes from both the defendant and the plaintiff意譯法可進一步分為兩類:釋義法;套譯法。 釋義法(Paraphrase):即解釋法。利用此法,譯者對原文進

28、展解釋性翻譯,但并不用目的語的慣用語來替換原文的詞句。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One can not e*pect to achieve anything if he risks nothing 套譯法(Idiomatic translation):套譯雖然也是一種解釋,但這種解釋是通過借用目的語的慣用語來替換原文詞句進展的,因此與釋義法有所區(qū)別。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have(或: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班門弄斧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2仿譯(Imitat

29、ion)仿譯指譯者不拘泥于原文的意義細節(jié),更不拘泥于其詞匯和句法構造。而是把原文作為一個參照模式(Dryden,2006:173),要么通過刪減濃縮的減譯方式只是譯出其概義或要旨或關鍵信息(或者只是選擇性地譯出其*些信息),要么通過增添擴大的增譯方式譯出比原文更多的信息。例如: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清水秀,使山色更顯柔情。有詩云: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斛水酌兩相宜。只言游舫渾如畫,身在畫中原不知。 The hills overshadow the lake,and the lake reflects the hillsThey are in perfect harmony and more

30、beautiful than a picture3改譯(Variation translation)改譯與仿譯的區(qū)別在于,仿譯譯文的容或主旨與原文相仿,而改譯譯文的容或主旨則與原文有異。在真實場景的翻譯中,有時為了到達*種特定的(不同于原作者的)翻譯目的,或為了滿足目標語讀者*種特定的需求,可能會用到改譯的方法。例如:Chinese Parents Defrauded by PerfectEducation (The Guardian,August 28,2012)衛(wèi)報:中國殘酷教育環(huán)境折磨家長學生(參考消息20120830)原文是英國衛(wèi)報一篇報道的標題,該標題中的perfecteducati

31、on這一表述顯然帶有對國教育制度的強烈挖苦的意味,而defrauded一詞也含有較強的貶義。參考消息的譯者為了化解原文中較為強烈的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挖苦和貶損之意,將原文的語義重心進展改譯,把含較強挖苦意味的perfecteducation改譯為不含挖苦意味的殘酷教育環(huán)境(國人都知道中國的教育環(huán)境很殘酷,因此對中國讀者來說這個譯法不含多少貶義或挖苦之意),把含有較強貶義的Chinese parents (are) defrauded改譯為貶義較輕的折磨家長學生(而且parents譯成了家長學生)。經(jīng)過這樣改譯,原文較為強烈的挖苦和貶損之意在譯文大減輕,從而到達了譯者特定的翻譯目的,即滿足多數(shù)中國

32、讀者在閱讀此類外媒文章時的心理預期和需求。4創(chuàng)譯(Recreation)創(chuàng)譯,是指譯者為到達*種特定的翻譯目的(如滿足譯文承受者特定的需求),拋棄原文的意義和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對原文進展重新處理的翻譯方法。創(chuàng)譯與改譯的區(qū)別在于,改譯的譯文雖與原文有異,但整體上與原文仍有*些關聯(lián);而創(chuàng)譯的譯文在意義和形式上與原文幾乎已沒多少關聯(lián)。創(chuàng)譯是一種目的驅動(motive-driven)的翻譯方法,是最為自由的翻譯方法(譯文與原文大相徑庭),與零翻譯(譯文與原文一摸一樣)一起分別處于翻譯方法的兩個極端,如下列圖所示:Zero TranslationRecreationTransliterationVariat

33、ion TranslationWord-for-word TranslationImitation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Domestication下面是創(chuàng)譯的例子: Connecting People 科技以人為本。The Matri* 黑客帝國The worlds local bank環(huán)球金融地方智慧【是匯豐銀行(HSBC)的廣告】Discover the world with Citizen放眼世界,星辰做伴【日本Citizen牌手表的廣告(地譯為西鐵城,譯為星辰)。】 33翻譯技巧在上述八類翻譯方法中,除零翻譯、

34、音譯和逐詞翻譯一般不需要使用翻譯技巧外,其他五種翻譯方法(包括直譯,因為直譯也會涉及原文詞匯-句法構造的變化)在具體的運用中都會涉及到各類翻譯技巧的使用。這些技巧林林總總,類別繁多,不過我們可以把它們大體歸為五種,即增譯、減譯、分譯、合譯及轉換。 331增譯(Addition)增譯指根據(jù)目的語詞法、句法、語義、修辭或文體的需要,或因受制于目的語*些特定文化規(guī),在翻譯中增添*些詞、句或段落,以更好地表達原作思想容,或更好地實現(xiàn)特定翻譯目的。例如: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35、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天地間,三事吾之所欣:晝則樂日,夜則惜月,一世則戀君。此譯文中增加了4個動詞欣、樂、惜、戀,更好地表達原文的深層含義,即對君的愛戀之情。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所說的加注法(annotation),實質(zhì)上可視為增譯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332減譯(Omission)減譯指根據(jù)目的語的詞法、句法、語義、修辭或文體的需要,或因受制于目的語的*些特定的文化規(guī),刪減原文*些詞、句或段落,以更簡潔、順暢地表達原作思想容,或更好地實現(xiàn)特定的翻譯目的。例如:這么多年來他一直跟我作對。他就是我的眼中釘,肉中刺。 For years he has been sett

36、ing himself against me-He is a thorn in my flesh!持本人有效證件的離休人員免票。1.2米以下兒童免票。 Free admission for children below l2 meters上例中,原文離休一詞,是指建國前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革命戰(zhàn)爭和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到達離職休養(yǎng)年齡,實行的離職休養(yǎng)的制度。對于外國游客來說,原文下劃線那段話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翻譯中略去不譯。 333分譯(Division)分譯指把原文一個句子切分,譯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例如: The fanciful names at Arches Na

37、tional Park like Fiery Furnace,Three Gossips,Marching Men,Dark Angels,etcdo justice to the grotesque rock formations they denote(Arches National Park,National Geographic)石拱門國家公園各景點的名稱可謂五花八門,極富創(chuàng)意,如火爐烈焰、三個長舌婦、行進者、黑暗天使等等。這些名稱用來形容那滿山造型怪異的山石群像可謂名副其實,惟妙惟肖。(原文一句,翻譯中切分譯為兩個句子。) 334合譯(bination)合譯,是指翻譯中將原文的兩個或

38、多個句子合并,譯為一個句子。例如: The four men huddled there and said nothingThey dared not smokeThey would not move那四個人聚在那兒不說話,不敢抽煙,也不敢走開。(原文三句合為一句。) 335轉換(Shift)轉換是指把原文的語言單位或構造轉化為目的語中具有類似屬性、或對應屬性、或異質(zhì)屬性的語言單位或構造的過程。轉換可涉及拼字法、語音音韻、詞匯、句法、語篇、修辭、語義、語用、文化各個層面。例如: 1) 拼字法層面的轉換。拼字法,是指一種語言中的根本語言單位(如詞、字)的拼寫方式及其所呈現(xiàn)的拼寫形式。在這一層面,

39、兩種語言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轉換的。如: (1) 您貴姓啊我姓,弓長。但也有可以轉換的情況,如: (2) 秋天,一群群大雁常排成人字形一起飛過。 In autumn,flocks of geese often fly by in a V-shaped formation 2)語音音韻層面的轉換。這一層面的轉換在詩歌翻譯中較常見,主要涉及韻式轉換及節(jié)奏轉換。例如: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

40、n an hour(abab) (WBlake:Auguries of Innocence)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握手中,永恒瞬時光。(abcb)原文的abab韻式轉換成漢語古詩中常見的abcb韻式。 3) 詞匯層面轉換。這類轉換主要涉及詞類轉換。例如:掌握英語不容易,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The mastery of English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s(動詞 名詞) 4) 句法層面的轉換。包括主動一被動轉換、語序轉換、形合-意合轉換、主語-話題轉換,等等。例如:今天邀請大家來開座談會,是要和大家就高等院校的專業(yè)設置交換

41、意見。 You have been invited to this forum today to e*change ideas on the setup of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主動語態(tài) 被動語態(tài))SLOW CHILDREN AT PLAY兒童在游戲車輛請緩行(語序轉換) 5) 詞匯-句法轉換。這類轉換相當于Catford (19652000)所說的層級轉換(Level shift)。如把原文的*個詞短語轉換成譯文的小句句子。 Alchemists made resultless efforts to transfortn one

42、 metal into another煉金術士企圖把一種金屬轉變成另一種金屬,這完全是徒勞的。 6) 語義層面轉換。如具體-概略轉換,即把原文對*一事物或概念的具體化的表述在翻譯中用概略化的表述來表達,或把原文對*個事物或概念的概略化表述在翻譯中用具體化的表述來表達。例如:唉,我每天都得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操心。 Alas,I have to worry about daily necessities every day(具體 概略)其它還有肯定一否認轉換、模糊一明晰轉換等。 7) 語篇層面轉換。英漢語篇在信息分布模式和語篇構造上有諸多區(qū)別,因此英漢翻譯中需對原文語篇進展構造重組,以使譯文符合目的

43、語的語篇信息分布模式或語篇構造規(guī)。例如:在中國政府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戰(zhàn)略的強力推動下,加上中部地區(qū)優(yōu)越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優(yōu)勢,國際產(chǎn)業(yè)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產(chǎn)業(yè)加速向中部轉移,正形成新一輪潮涌中部之勢。A new trend of ing to Central Region is being fomed, owing to the strategy of boosting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in central China, and the

44、transfer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and industries from coastal areas of East China to the central China 8) 語用層面轉換。在真實的交際場景中,中英文使用者在交流中各自會受到其不同的語用原則和語用規(guī)的限制。因此翻譯中需在語用層面進展適當?shù)霓D換,以使譯文符合目標語的語用規(guī)。例如:你一路上辛苦了! Hows your tripDid you have a nice trip 9)文化層面轉換。進展這一層面轉換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規(guī)。翻譯中如希望充分實現(xiàn)譯文的可承受性,就需盡力

45、要向目標語的文化規(guī)靠攏(Toury,1995:56-57),這必然導致需要進展文化層面的轉換。如把雨后春筍譯為spring up like mushroom,或把梁山伯與祝英臺譯為Romeo and Juliet。 4結語本文對學界在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這三個根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進展了剖析,提出應對這三個概念進展明確區(qū)分。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消除學界在這三個根本概念上的混淆,以更好地促進譯學研究,并為翻譯方法論系統(tǒng)的構建提供一些啟迪和借鑒。注釋傳統(tǒng)上,意譯法與釋義法經(jīng)常被混為一談,造成兩者在概念上的混淆。筆者認為,釋義法只是意譯法的一種。意譯法除包括釋義法外,還包括套譯法。套譯法此

46、處的英文表述 idiomatic translation借自Newmark (1988:47):Idiomatic translation reproduces the message of the originalby preferring colloquialisms and idioms where these do not e*ist in the original參考文獻【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z:辭書, 20092】龔芬翻譯引論【M:高等教育,20113】克興論廣告翻譯的策略叨中國翻譯,2004(6):64694】平對當前中國翻譯研究的思考叨中國翻譯,2003(1): 355】中國

47、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增補版)fz】: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1 CatfordJCTranslation ShiftAlIn Venuti,L(ed) 196521100【7】 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1AmsterdamPhiladelphia: Benjamins,1997【8】 Chesterman,AProblems with StrategiesAIn K如oly,K&A F礬s(eds1New Trends in Trans&zt

48、ion Studies:In Honour of Knga KlaudyCBudapest:Akaddmiai Kiad62005:l7-2891 Dehsle,JLa traduction raisonndeManuel dinitiation a la traduction professionnelle de langlais vers le frangaisM Ottawa:Presses de lUniversit6 dOttawa,1993【10】Dryden,JThe Three Types of TranslationAIn Robinson, D(ed1Wgstern Translation Theory: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C】Beijin9: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1721741 1Keams,JStrategiesAIn Baker,M&GSaldanha(eds) Roua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2nd ed)Z】 Shanghai:Shanghai Fo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