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路質量通病防治資料(共49頁)_第1頁
臨江路質量通病防治資料(共49頁)_第2頁
臨江路質量通病防治資料(共49頁)_第3頁
臨江路質量通病防治資料(共49頁)_第4頁
臨江路質量通病防治資料(共4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京市浦口(p ku)新城臨江路工程(gngchng)質量(zhling)通病防治任務書南京交通建設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臨江路工程項目管理部二0一一年七月目錄(ml)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tngbng)防治任務書1 基本(jbn)要求1.1 總 則1.1.1 為提升(tshng)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建設質量,防止工程質量通病的發(fā)生,規(guī)范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防治任務書。1.1.2 本防治任務書適用于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1.1.3 本防治任務書中所稱質量通病主要指市政工程存在的道路、橋梁、排水、隧道、路燈工程的相關質量缺陷。1.1.4 本防治任務書提倡在通病防治活動中

2、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和科學管理方式;同時應加強對施工及現場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培訓工作。1.1.5 各參建單位在勘察、設計、施工和監(jiān)理等工作中除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工程技術標準等規(guī)定外,還應執(zhí)行本防治任務書的規(guī)定。1.2 基本規(guī)定1.2.1 南京交通建設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浦口新城臨江路項目管理部(以下簡稱項目管理部)負責建設項目通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其他參建各方應按各自職責履行本防治任務書規(guī)定的義務。1.2.2 項目管理部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工期(gngq),不得隨意壓縮工期。1.2.3 設計審查(shnch)機構應將質量(zhling)通病防治的設計措施列入審查內容。1

3、.2.4 工程質量監(jiān)督機構將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監(jiān)督工作重點。1.2.5 項目管理部在組織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竣工驗收時應提供下列相關資料:1.2.5.1由參建各方簽署的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任務書1.2.5.2施工單位提交的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總結報告1.2.5.3總監(jiān)辦提交的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評估報告1.2.6 道路管線管理規(guī)定1.2.6.1項目管理部應統一綜合協調、管理道路范圍內的各專業(yè)管線工程的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工作;各專業(yè)工程單位應服從其管理。1.2.6.2 總監(jiān)(zn jin)辦應統一監(jiān)督、監(jiān)理(jin l)本工程范圍內各專業(yè)

4、管線單位涉及南京市浦口(p ku)新城臨江路工程建設質量的土建施工。1.2.6.3 各專業(yè)管線工程的設計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的統一規(guī)定,其管位、管線走向、埋深規(guī)劃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管位設置應盡可能避讓機動車道。1.2.6.4 弱電管線的設計、施工、管孔分配、施工組織等宜由市電信部門按規(guī)劃要求統一牽頭負責。1.2.6.5 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開工前,項目管理部應牽頭組織召開各專業(yè)管線工程施工協調會,明確各單位的相互關系、落實施工進退場時間、工序交接驗收及相關責任。1.2.6.6 各專業(yè)管線溝槽的回填工作宜由管線產權單位委托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的施工單位完成,回填費用及相關措施費用由管線產權單位承

5、擔;若各管線施工單位具備相應市政施工資質,可自行回填溝槽,回填方案需經道路項目管理部審批,其回填質量必須符合國家規(guī)范標準和設計要求,并由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項目管理部、施工、總監(jiān)辦驗收。1.3 參建各方責任主體的管理要求1.3.1 項目管理部1.3.1.1 在開工(ki gng)前組織制訂南京市浦口(p ku)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tngbng)防治任務書。1.3.1.2 審批施工單位提交的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1.3.1.3 定期召開工程例會,協調和解決質量通病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1.3.1.4 將通病防治工作列入工程檢查驗收內容。1.3.2 設計單位1.3.

6、2.1 在工程設計中應提出具有技術可行、經濟適用的質量通病防治專項要求。1.3.2.2 將通病防治的設計要求和技術措施向有關單位進行設計交底,參加通病防治工作。1.3.3 施工單位1.3.3.1 編寫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經總監(jiān)辦審查、項目管理部批準后實施。1.3.3.2 做好原材料、構配件進場和工序質量(zhling)的報驗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時,除應提供產品合格證、新材料鑒定證書外,還應進行必要的檢測復試。1.3.3.3 及時(jsh)記錄、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術交底和隱蔽驗收等相關資料。1.3.3.4 根據(gnj)批準后的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

7、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對作業(yè)班組進行技術交底。1.3.3.5 專業(yè)分包單位應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由總包單位初審、總監(jiān)辦審查、項目管理部批準后實施,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工作負責,總包單位對分包單位的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質量負總責。1.3.3.6 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應及時完成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總結報告。1.3.4 總監(jiān)辦1.3.4.1 在監(jiān)理規(guī)劃和監(jiān)理細則編制中應對通病防治工作提出專項要求。1.3.4.2 審查(shnch)施工單位提交的南京市浦口(p ku)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提出(t ch)審查意見。1.3.4.3 總監(jiān)應參加施工單位南京

8、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的技術交底會。1.3.4.4 督促施工單位按通病防治施工方案開展質量通病防治工作,檢查施工單位的施工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1.3.4.5 對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關鍵工序和重要部位的施工實施旁站監(jiān)理,并做好監(jiān)理記錄。1.3.4.6 在做好隱蔽工程和工序質量驗收時,嚴格質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檢查和驗收。1.3.4.7 根據工程需要配備必需的檢測儀器,加強對工程質量的平行檢驗,發(fā)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1.3.4.8 工程驗收前應完成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評估報告。2 技術措施2.1道路(dol)工程2.1.1 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臺處路

9、面(lmin)車轍、擁包防治的技術措施2.1.1.1 設計(shj) 1、防治范圍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交叉口及公交站臺;城市主要區(qū)域的次干道、支路的交叉口及公交站臺。1)交叉口范圍:采用渠化交通時,為交叉口中心至渠化段結束處;未進行渠化時,為交叉口中心為基準向四周延伸80120m。2)公交站臺范圍:港灣式??空緸檫M、出站臺前后各50m;非港灣式??空緸楣徽九_兩端向前后各延伸40m。橫向為半幅道路。2、瀝青混凝土面層設計除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外,還應針對上述防治范圍內易產生車轍、擁包等病害情況,根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提出各層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動穩(wěn)定度和低溫彎曲破壞

10、應變()的技術要求。2.1.1.2 施工瀝青混合料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質量的管理瀝青混合料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質量的管理,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1)集料(j lio)粗集料應采用(ciyng)反擊破碎機軋制而成,石質堅硬、清潔、不含風化顆粒、近立方體顆粒的碎石,粒徑大于2.36mm;細集料應堅硬、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符合相應級配要求,不得采用(ciyng)沒有除塵工藝生產的石屑,石質宜與粗集料相同,嚴禁采用采石場下腳料。中、下面層可采用石灰?guī)r碎石,上面層應采用玄武巖碎石。2)填料(礦粉)瀝青混合料的礦粉必須采用石灰?guī)r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

11、,經磨細得到礦粉,拌合機回收粉塵作為礦粉使用時,不得超過填料總量25%。3)瀝青瀝青材料可根據需要選用A級道路石油瀝青或SBS改性瀝青,石油瀝青宜選用70號,SBS改性瀝青宜選用不低于ID號,每批次瀝青材料應附質量保證書和質量檢測說明書,瀝青拌和站應對每批次到場的瀝青材料進行檢查驗收,并留樣備用。4)熱拌瀝青混合料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應按照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三個步驟進行,各項技術指標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和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要求,也可根據項目特點在規(guī)范基礎上論證地取用。各單位應高度重視生產配合比的設計,嚴格按照規(guī)范(gu

12、fn)要求工作,以提高設計混合料的路用性能。5)瀝青(lqng)混合料的生產、運輸、攤鋪、碾壓和養(yǎng)生瀝青混合(hnh)料的生產、運輸、攤鋪、碾壓和養(yǎng)生,除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還需滿足本任務書的要求。(1)拌和1 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應采用大型間歇式瀝青混合料拌和機,生產過程由計算機自動控制,配有打印裝置,具備二級除塵裝置。2 拌和機的振動篩規(guī)格應與礦料規(guī)格相匹配,最大篩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徑,其余篩的設計應考慮混合料的級配穩(wěn)定,不同級配的混合料必須配置不同的篩孔組合。3 應按配合比設計三個階段要求組織生產,每臺拌和機均需要進行生產配合比設計和試拌工作,通過

13、試拌工作以研究拌和機的操作方式,例如上料速度、拌和數量與拌和時間、拌和溫度等,并驗證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和各項技術指標,確定生產用的配合比和油石比。4 每天均應對每臺拌和機所拌混合料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和抽提試驗,其各項技術指標應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和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要求。5 拌和樓控制室要逐盤打印瀝青及各種礦料的用量和拌和溫度,隨時(sush)在線檢查礦料級配和油石比,每天結束后,用拌和樓打印數據對瀝青和各種礦料的總量進行分析,計算平均施工級配和油石比;并與路面設計厚度進行校核。(2)攤鋪(tn p)1 瀝青混合料攤鋪應采用性能優(yōu)良的攤鋪設備進行(jnxng)機

14、械攤鋪。2 瀝青混凝土攤鋪前應加強基層清理工作,確保符合質量要求。3 一臺攤鋪機的鋪筑寬度不宜超過7.5m;超過寬度時,宜采用兩臺或更多臺數的攤鋪機前后錯開10-20m呈梯隊方式同步攤鋪,兩幅之間應有30-60mm左右寬度的搭接,并避開車道輪跡帶,上、下層搭接位置應錯開200mm以上。4 為確保較高的初始壓實度,在確保集料不被振碎的情況下,攤鋪機夯錘應盡量調整到較大的振級,盡量提高攤鋪后路面碾壓前的初始密實度。5 攤鋪遇雨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壓實成型的混合料,料車上遭雨淋的混合料應廢棄(fiq),不得用于瀝青路面施工。(3)碾壓(nin y)1 瀝青路面施工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選擇(

15、xunz)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初壓、復壓、終壓(包括成型)的碾壓步驟,以達到最佳碾壓效果。2 壓路機的碾壓溫度在不產生嚴重推移和裂縫的前提下,初壓、復壓、終壓都應在盡可能高的溫度下進行。3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應待攤鋪層完全自然冷卻,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4 瀝青混凝土施工應按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guī)定等要求,做好文明施工、環(huán)境保護。(4)質量控制施工單位應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要求進行施工質量抽檢,對影響路面使用性能至關重要的壓實度指標必須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規(guī)定:1 路面(lmin)壓實度應采用馬歇爾密度壓實度和最大理論密度壓實度進行雙

16、控,壓實度檢測可采取鉆孔取芯或核子密度儀的檢測方法,馬歇爾密度壓實度應大于98%,最大理論密度壓實度應控制在9397%,其中SMA最大理論密度(md)壓實度應控制在9496.5%。2 做好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的檢查記錄工作,對瀝青混合料生產(shngchn)、運輸、攤鋪、碾壓等各道工序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中的質量控制標準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必要時應停止施工,待影響質量的問題排除后方可繼續(xù)施工。2.1.1.3 監(jiān)理1、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三個階段工作嚴格把關,審查各階段的試驗和檢測報告,并做好瀝青混合料的見證取樣及抽檢工作。2、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

17、監(jiān)理人員應對施工全過程中進行旁站監(jiān)理,前、后場監(jiān)理人員至少各有一人。其中后場主要是對拌和時間、拌和溫度、各料倉比例、混合料成品進行監(jiān)督,嚴禁拌和樓操作人員隨意更改生產配合比和拌和時間、拌和溫度;前場施工過程中,監(jiān)理人員應對攤鋪厚度、攤鋪速度、攤鋪碾壓溫度、碾壓組合方案等施工工藝進行監(jiān)督檢查,嚴禁施工單位隨意調整更改施工工藝。3、嚴格(yng)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 F402004)和本任務書要求檢查施工單位各項試驗報告和檢驗記錄,對施工各階段的質量(zhling)進行檢查、控制、評定,抽檢比例為不低于20%,試驗抽檢工作應委托有相關資質的試驗檢測單位進行,嚴禁直接采用施工單位試驗檢

18、測數據。對質量達不到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專業(yè)監(jiān)理工程師應對易出現病害(bnghi)部位的施工現場旁站。2.1.2檢查井周邊路面破損、沉陷、井蓋位移、墜落防治的技術措施2.1.2.1 設計1、雨污水等各類管線檢查井設置應盡量避開公交站臺和路口渠化段。2、檢查井室基礎應根據地基承載力、荷載等情況做出設計,檢查井基礎應與管道基礎連成整體。3、車行道檢查井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砌筑,宜采用整體穩(wěn)固性好,強度高、閉水性理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檢查井、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檢查井、混凝土模塊式檢查井或其它質量可靠、工藝先進技術建造的檢查井。4、井框蓋宜采用防響、防滑、防盜、防墜落、防位移的多

19、防功能的井框蓋,質量指標應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規(guī)范要求。5、施工圖設計中應繪制檢查井框蓋安裝大樣圖。2.1.2.2 施工(sh gng)1、施工前,須按設計(shj)圖紙做好放樣工作,檢查井標高應準確。2、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圖紙(tzh)施工,檢查井周邊填料宜與道路結構層同步填筑,并必須以小型壓實設備同步碾壓,壓實度不小于結構層壓實度要求。3、采用反開槽處理檢查井周邊時,應以檢查井為中心開挖一定環(huán)長和深度的基坑,寬度應滿足小型機械壓實的要求,填料應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層壓實或采用水泥混凝土,高度應與路面基層平齊。4、嚴格控制井框蓋標高和橫坡度,確保路面與井框蓋上表面平齊。2.1.2.3 監(jiān)理1、加強

20、對檢查井基礎及井身施工質量的檢查,加強井框蓋質量的驗收,檢查井框蓋與井身的聯結是否穩(wěn)定牢固。2、加強對檢查井周圍填充料的密實度、管道與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預制塊拼裝后縫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實性的檢查。3、井框周圍瀝青混凝土面層攤鋪時,嚴格檢查井室周圍瀝青混凝土壓實度以及瀝青混凝土面層是否與井框齊平。4、做好檢查井施工各道工序的驗收記錄。2.1.3橋臺背后下沉、跳車防治的技術措施2.1.3.1 設計1、橋臺背后為軟土地基時應進行沉降計算(j sun),當工后沉降大于規(guī)范規(guī)定時,應針對沉降進行地基處理設計。2、軟土地基處理(chl)應根據地基情況、施工條件和國家規(guī)范選用相應方法處理,并在橋臺邊緣與路堤坡

21、角處加密處理。3、臺后填土應采用砂礫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shhu)土,同時嚴格控制回填質量。填土較高的路堤宜采用輕質材料,如粉煤灰摻快速增強固化劑、聚苯乙烯泡沫(eps)等。4、臺后應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搭板。2.1.3.2 施工1、粉煤灰、快速增強固化劑材料、施工及養(yǎng)護質量控制應符合附錄D要求。2、地基處理及臺后填土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進行。3、當填方強度達到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時,方可攤鋪瀝青混合料面層。4、橋臺后背高填方應設置沉降觀察點,做沉降觀測,并根據觀測結果作相應處理。2.1.3.3 監(jiān)理1、檢查粉煤灰、固化劑等原材料質量及配合比、強度。2、檢查橋臺背后處填方密實度。3、檢查地基處理施

22、工質量。4、檢查施工單位是否按規(guī)范進行試驗,監(jiān)理(jin l)抽檢數量不應小于施工單位試驗數量的20%。2.1.4溝槽處路面(lmin)沉陷防治的技術措施2.1.4.1 設計(shj)1、不得使用米砂等松散材料作溝槽回填料。2、在常年地下水位下的填筑材料宜采用水硬性材料。3、對于寬度大于2m的溝槽可使用與道路結構層相同材料回填;對于寬度小于2m,大于50cm,回填深度大于30cm的溝槽,宜使用二灰砂、二灰碎石或粉煤灰摻快速增強固化劑等水硬性材料作回填料; 對于寬度小于50cm,回填深度小于30cm的溝槽,應使用低標號混凝土回填。4、溝槽回填土管道兩側應分層回填,厚度不大于10cm,壓實度不應小

23、于90%(輕型擊實標準)。管頂以上25cm范圍內回填土表層壓實度不應小于87(輕型擊實標準),其他部位回填土的壓實度應符合附錄E的規(guī)定。5、溝槽邊緣宜設置土工格柵。2.1.4.2 施工1、溝槽開挖前,應落實排水措施。管道安裝及回填時溝槽內應無積水。2、溝槽寬度大于2m時,分層及碾壓應滿足以下要求:1)管頂以上(yshng)50cm 范圍內不得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宜采用人工(rngng)操作動力夯實機械進行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0cm,壓實度應滿足設計(shj)要求。2)超過管頂以上50cm的溝槽回填,應采用中、重型壓路機碾壓。采用中型壓路機碾壓時每層壓實厚度不得超過15cm,采用重型壓

24、路機碾壓時每層壓實厚度不得超過20cm。3)當溝槽寬度小于2m時壓路機無法作業(yè)時,應采用小型壓實機械進行壓實,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10cm。4)溝槽范圍內鋪筑高強度合成纖維土工格柵時,鋪筑寬度應為溝槽寬度兩側各增加50cm。土工格柵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0cm,其力學指標應滿足設計要求。5)溝槽上部結構層原則上不得分幅回填。2.1.4.3 監(jiān)理: 1、檢查施工單位對回填材料按規(guī)定頻率送檢和平行檢驗。2、加強現場巡視,檢查管道接口、溝槽墊層及分層回填質量。2.1.5 人行道板松動、碎裂、沉陷、側緣石彎道不順防治的技術措施2.1.5.1 設計1、人行道基礎結構層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水穩(wěn)定性。2、混凝土側

25、緣石抗壓強度(kn y qin d)等級不小于C30。3、道路側緣石基礎須采用C25以上(yshng)水泥混凝土材料。4、設計單位應在設計圖中明確不同(b tn)曲率、規(guī)格側緣石的幾何尺寸。5、雨水井井框寬度宜與緣石寬度相同。6、為避免人行道排水不暢,其橫坡不小于1.5%,人行道鋪面不低于側石頂面。7、現澆水泥混凝土人行道須設置變形縫。2.1.5.2 施工1、土基和基層壓實應使用機械施工,密實度應滿足規(guī)范、設計要求。2、嚴禁現場拌制混凝土和粉煤灰石灰類混合料。3、人行道基礎分層壓實后,應封閉養(yǎng)生。4、人行道鋪砌必須平整、穩(wěn)定,灌縫應飽滿,不得有翹動現象。5、人行道面層與其它構筑物應順接,不得有

26、積水現象。6、人行道面層與各種管線井框蓋的高差不得大于3mm。7、人行道板鋪設完畢,應封閉養(yǎng)生,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使用。8、現澆水泥混凝土人行道表面耐磨層的厚度不得小于2mm,且與下層的混凝土相互滲透,可靠粘接。9、現澆仿石水泥(shun)混凝土人行道面層應涂刷滲透性的透明密封光亮劑。10、混凝土側緣石基礎施工須符合(fh)設計要求,安砌穩(wěn)固,做到線直、彎順、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牙,勾縫應飽滿嚴密,整潔堅實。11、雨水口處側石安砌,應與雨水口施工配合,安砌牢固,位置準確(zhnqu);緣石不得阻水。12、側石背后及基礎應回填密實。2.1.5.3 監(jiān)理1、嚴格檢查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的質量。2、

27、及時檢查施工單位測量記錄。3、對人行道、側石基礎高程、人行道面板平整度、側石直順度等不定期進行平行檢驗。4、檢查側石背后混凝土澆筑質量及基礎回填密實質量。2.2橋梁工程2.2.1 預應力混凝土梁體預應力鋼筋定位不準防治的技術措施2.2.1.1 設計1、明確預應力鋼筋的定位坐標。2、明確鋼筋綁扎和焊接的專項要求。2.2.1.2 施工1、預制梁場地平整夯實,支座附近的基礎應予以加固,宜設沉降縫。2、結構模板安裝的尺寸(ch cun)和方向角度的允許偏差為:長度5mm、寬度(kund)和高度+2mm,-5mm;側面彎曲小于構件(gujin)長度的1,且小于15mm;設計起拱3mm。3、現澆結構模板支

28、架應進行預壓,底模頂面標高允許偏差5mm。鋼筋骨架的層間按不大于50cm間距支撐點焊。2.2.1.3 監(jiān)理1、檢查預制梁施工場地。2、檢查現澆梁模板支架預壓。3、鋼筋定位、立模過程中,檢查臨時支撐、輔助定位措施。2.2.2 預應力混凝土梁保護層厚度偏差過大防治的技術措施2.2.2.1施工1、保護層厚度宜采用塑料支架墊塊控制,墊塊應可靠固定、位置準確,每平方米不少于1個,交界處必須設置,非直角交界處須加密設置,每2平方米不少于3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5mm。2、振搗過程中不得直接接觸鋼筋網。2.2.2.2監(jiān)理1、對成型鋼筋骨架及預埋件進行檢查。2、檢查保護層厚度偏差是否符合要求。2.2.3 施加

29、預應力質量通病防治的技術措施2.2.3.1設計(shj)1、設計(shj)中應明確施工工藝,對預應力鋼筋進行編號,確定張拉順序。2、預應力筋套管(to un)宜選用塑料管。3、設計人員應參與試張拉過程,并根據試張拉結果,調整張拉力與伸長量等指標。4、在滿足規(guī)范前提下,波紋管曲率半徑宜盡量放大,使預應力筋曲線平緩。2.2.3.2施工1、張拉前,應對張拉設備進行標定。2、預應力筋、錨夾具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檢驗,夾片硬度須滿足要求。3、預應力筋套管外觀、管壁厚度、環(huán)剛度須符合要求。4、套管的定位鋼筋點焊在上下排的受力鋼筋上;破損套管應予以修補或更換。5、預應力施加前應進行試張拉,實測預應力張拉摩阻系數,

30、修正設計摩擦系數值,以調整預應力筋的設計伸長值。6、不得使用銹蝕嚴重的預應力筋。7、預應力張拉力允許相對偏差控制為5%以內,伸長量允許相對偏差控制為6%以內。8、灌漿封錨時,外露預應力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cm,凸出式錨固端錨具保護層厚度不小于5cm,灌漿記錄完整。2.2.3.3監(jiān)理(jin l)1、審批(shnp)預應力張拉施工專項方案,檢查設備標定情況。2、檢查預應力筋的外觀(wigun)、強度、靜載錨固性能。3、旁站檢查張拉力、伸長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4、檢查預拱度、封錨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要求。5、檢查張拉、灌漿等原始施工記錄。2.2.4 排水設施不暢通防治的技術措施2.2.4.1 設計

31、1、根據橋面縱橫坡形成的匯水面積和逕流進行分塊設計,寬橋面、交叉口,縱橫坡交匯處應有專門的排水設計。2、橋面鋪裝設計應保證排水口收水順暢。3、排水口標高應隨橋面鋪裝層標高調整確定。2.2.4.2 施工1、管件應定位準確,加以固定。2、施工期間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雜物堵塞排水口或管道,彎折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裝置。3、橋面鋪裝應設樣樁,保證橋面平整、流水順暢。2.2.4.3 監(jiān)理1、復核排水口標高、排水管位置。2、檢驗排水口、排水管是否堵塞或排水不暢。3、檢驗橋面鋪裝樣樁,橋面平整度,流水是否順暢。2.2.5 橋面變形縫通病防治的技術措施2.2.5.1 設計(shj)1、根據變形(bin xng)量

32、合理選擇伸縮裝置。2.2.5.2 施工(sh gng)1、安裝伸縮裝置前須清除接縫處雜物。2、預埋件定位準確,宜采用具有高強防裂性能的水泥混凝土加以固定,養(yǎng)護14天以上或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開放交通。3、橡膠止水帶宜整條連續(xù),端頭埋入水泥混凝土中。4、伸縮縫附近橋面應平整,表面高差不超過2mm,伸縮縫安裝誤差不超過3mm,固定螺栓應緊固可靠,并有防振止松構造。2.2.5.3 監(jiān)理1、檢查接縫處雜物清理是否到位。2、伸縮縫應貫通,安裝符合要求。3、檢查預埋件固定效果、養(yǎng)護時間。2.2.6 防撞墻色差明顯、平整度超標、線形不順、裂縫等質量通病防治的技術措施2.2.6.1設計1、設計須明確構造鋼筋及變

33、形縫設置要求。2、設計應明確與主體結構施工的先后關系。2.2.6.2施工1、水泥(shun)等原材料中應采用同產地、同廠家產品;施工配合比控制準確。2、模板宜采用定型鋼模,涂刷脫模劑,分段澆筑(jiozh)長度不宜小于50m。3、分段安裝模板(mbn)時,直線段每10m,曲線段每5m以內應檢驗定位誤差是否符合要求。4、混凝土應分層澆注、振搗密實,減少氣泡引起的外觀缺陷。5、拆模后,及時對外觀檢查;經監(jiān)理批準,方可對缺陷進行相應處理。2.2.6.3 監(jiān)理1、按規(guī)定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進行檢查。2、檢查防撞墻外觀質量。2.2.7 橋梁支座定位不準防治的技術措施2.2.7.1 施工1、支座墊石頂面

34、標高的四角高差不超過2mm。2、當梁體有縱坡時,縱坡小于1%,宜由支承墊石頂面調整;縱坡1%-3%,宜在梁底與支座之間安置楔形鋼板進行調整。3、支座與橋梁上、下部的連接,當采用焊接時,應預埋鋼板;當采用地腳螺栓連接時,支座頂板與地腳螺栓應按設計要求定位后澆筑上部結構混凝土。4、應對支座進行防腐(fngf)處理。2.2.7.2 監(jiān)理(jin l)1、復核(fh)支座定位,檢查安放質量。2、檢驗支座順橋中心線是否與主梁中心線重合或平行。2.3排水工程2.3.1排水管道倒坡的防治技術措施2.3.1.1設計1、對施工中出現和原始設計資料不符,需要變更設計時,應重新安排現場勘測。施工1、建立準確的施工水

35、準高程控制網。2、嚴格控制開挖深度,不得超挖。3、控制溝槽與平基的軸線、縱坡和平基混凝土高程,不得高于設計高程,低于設計高程不得超過10mm。4、控制管道的直順度和坡度;在澆筑管座前,應先將管道兩側與平基相接處的三角部分填澆密實,再同時澆筑管道兩側混凝土。2.3.1.3.監(jiān)理1、復測管道中心線及檢查井位置。2、超挖斷面應根據現場情況,采用細石料等進行回填,不得采用原土回填。3、檢查平基和管線的軸線和高程,不得出現倒坡。2.3.2管道(gundo)(接口(ji ku)、井室)滲漏(shn lu)的防治技術措施2.3.2.1設計1、避讓軟弱地基、易出現不均勻沉降的地區(qū);否則應提出相應處治設計措施。

36、2、對于穿越道路的管線,應適當增加埋深,并加強對管材承載力的驗算。3、在易發(fā)生不均勻沉降的地區(qū),宜選擇柔性管道接口形式。4、推廣采用新型塑料管材。2.3.2.2施工1、設置排水措施,避免槽底土壤擾動或受水浸泡;當地基地質水文條件不良時,應進行地基加固處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載力。2、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土方時,應落實有效防排水措施。3、嚴格控制平基的厚度和高程;管座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4、嚴格控制混凝土及施工質量,確保振搗密實。禁止帶水澆筑混凝土,平基混凝土終凝前不得泡水,并應加強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3天,低溫施工時養(yǎng)護時間應適當延長,待混凝土強度達5 MPa以上時,方可下管。5

37、、管材應進行外觀檢查,表面不得有可見裂縫,對發(fā)現有質量問題的管材禁止使用。6、管材供貨方應提供產品(chnpn)合格證和力學、抗?jié)B性能試驗報告等資料,施工單位應按照規(guī)定抽檢,符合要求方可使用。7、加強管材運輸、安裝過程中的保護,特別是管口的保護。下管時用專用吊鉤或柔性吊索,嚴禁用鋼絲繩穿入管內(un ni)直接起吊,平吊輕放,避免擾動基底管道相互碰撞。8、排水管伸進檢查井內長度及兩管端頭之間預留間距應符合要求。砌筑檢查井時,對預留管道口應采取管道預埋的方式,不得(bu de)采用預留空洞方式。9、剛性接口處應鑿毛,抹帶完成后,應立即覆蓋養(yǎng)護,抹帶不得空鼓、開裂;對于管徑大于等于600mm 的管

38、道,應勾捻管道內縫;抹帶砂漿和連接網片等材料須符合要求。10、管頂以上50cm 范圍內不得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宜采用人工操作動力夯實機械進行壓實,每層的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0cm,壓實度應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2.3.2.3監(jiān)理1、溝槽開挖、平基混凝土澆筑、管道安裝等關鍵工藝過程須進行旁站監(jiān)理。2、溝槽施工中不得出現溝槽浸水、邊坡坍塌、槽底超挖等現象。3、監(jiān)理混凝土的質量,檢查施工(sh gng)配合比, 不得隨意添加拌和用水。4、核查管材的產品合格證和檢測報告,并對幾何尺寸和外觀進行現場檢查(jinch),符合要求的管材方可使用。5、對接口密封(mfng)性能進行檢查。2.3.3塑料排水管道質量

39、通病防治技術措施2.3.3.1設計1、排水管道宜選用耐久性、過水性能、密閉性能良好的塑料管材。2、設計文件中應明確新型塑料管材的技術要求及檢測驗收要求。2.3.3.2施工1、塑料管材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具備相應的質量檢驗報告和出廠合格證。2、塑料管材應在堆放過程中,避免由于碰撞、積壓而出現變形和破損,采取相應措施避免陽光直射導致管材加速老化。3、塑料排水管道基礎宜采用砂墊層或礫石,墊層平整,密實度不得小于90%。4、應選擇與排水管材質相適宜的接口形式,確保接口的密封性。5、施工中應采取防止塑料管材上浮的措施。6、回填土中不得(bu de)含有石塊及其它帶有棱角的大塊(d kui)物體。2.3.3

40、.3監(jiān)理(jin l)1、核查塑料管材出廠合格證及檢測試驗報告等資料;按規(guī)定頻率進行監(jiān)理抽檢。2、應對閉水試驗進行旁站監(jiān)理,檢查結果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2.4隧道工程2.4.1主體結構開裂、滲漏水防治的技術措施2.4.1.1 設計1、根據隧道結構類型和水文地質情況,合理選擇水泥品種和添加劑,混凝土的抗?jié)B強度等級不宜小于P6。2、設計完備的防、排水系統。宜采用抗?jié)B混凝土和設置防水層等綜合措施,提高襯砌或主體結構的防水能力;排水系統的通水能力應為隧道預計涌水量的3倍以上。3、防水層宜在隧道縱向整個區(qū)域內按防水型隧道要求全周鋪設。4、外貼式塑料防水板材料,其幅寬宜為24m,厚度宜為12mm,應具有良好

41、的耐刺穿性、耐久性、耐水性和耐腐蝕性。條件許可時,宜采用噴膜防水層。5、明挖法施工的現澆混凝土,宜采用外貼式改性瀝青或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基面復雜的部分(b fen),宜采用防水涂料(如聚氨酯類涂料)。2.4.1.2 施工(sh gng)1、隧道(sudo)防水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2、在各種圍巖的初期支護中,宜采用噴射混凝土,必要時結合錨桿組成噴錨支護系統。3、加強襯砌或主體結構混凝土質量控制,碎石、砂等原材料中含泥量不大于1。4、相鄰襯砌或主體結構施工的間隔不得少于14天。當施工間隔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預防混凝土的開裂。5、在圍巖上滲

42、漏點堵漏處理或基坑降水處理完畢前,不得進行襯砌或主體結構混凝土的施工。6、襯砌或主體結構混凝土應均勻密實,厚度須滿足設計要求。當混凝土產生離析時,應進行二次攪拌,方可澆筑,并加強振搗。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不得隨意中斷。7、對于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間的空隙,宜采用同級混凝土或自密實混凝土回填,并限定壓注。8、隧道排水系統的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1)設置于襯砌或主體結構背后下部的集水管(帶網格孔管),應用防水板包裹后充分固定;灌注(gunzh)混凝土時,不得堵塞。2)敷設中央排水管及導水管時,不得出現無坡或倒坡現象;鋪底(pd)混凝土施工時不得堵塞盲管。3)集水管和導水管的結合部位,應采用防水板和橡膠

43、(xingjio)進行處理,不得漏水。9、外貼式塑料防水板的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1)塑料防水板施工作業(yè)前,應保證基面平整。對突出噴射混凝土面的錨桿頭部,采取切斷整平處理。整平質量應通過專項驗收。2)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wěn)定方可進行塑料防水板施工。3)防水板可在拱部和邊墻按環(huán)狀鋪設,并根據防水板材質采取相應的連(焊)接方法,搭接長度須符合要求,防水板連(焊)接質量應通過專項驗收。4)采用無紡布做濾層時,防水板與無紡布應密切疊合,整體鋪掛。5)后續(xù)施工不得損壞已鋪設的防水板。6)防水板鋪設完后,應進行外觀檢查,并采用壓縮空氣、負壓等方法進行檢查。10、噴膜防水層的施工,應符合以下要求:1)清除欲受噴

44、面表面(biomin)浮漿、灰塵,用自動噴射機噴射成膜。對于非標準斷面、表面修補處,可采用人工噴射法成膜。成膜厚度應均勻(jnyn),并控制(kngzh)在3mm左右。2)噴膜防水層的施工中,應加強成膜藥液劑量和配合比的控制。11、外貼式防水卷材,應符合以下要求:1)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應平整、清潔、無浮漿。2)防水卷材應抹砂漿予以保護。3)混凝土拆模后,接長卷材,用后貼法將其粘貼于邊墻和頂板的外側;保護層內表面應平整、光滑。12、防水涂料涂刷均勻;涂刷厚度和次數應滿足設計要求。13、施工縫應鑿毛,并按規(guī)定設置止水帶或止水條。14、隧道主體結構裂縫處理,須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分析論證,編制專項修補

45、方案。15、對于預制管片間接縫的防水,宜采用水膨脹性的、耐久性好的彈性密封墊等進行防水。對于螺栓孔和壓漿孔防水,宜采用合成樹脂類或聚氨酯水膨脹橡膠類密封圈、塑料螺栓套管。2.4.1.3 監(jiān)理1、審批襯砌或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方案、防水專項方案。2、檢查并驗收(ynshu)襯砌或主體結構混凝土質量(zhling),以及(yj)襯砌拱頂空隙回填的質量。3、對隧道施工進行變形監(jiān)測;對支護施工進行旁站監(jiān)理。4、集水管、排水管和導管鋪設時,應實施旁站監(jiān)理,檢查管線鋪設質量。5、塑料防水板施工時,須對基面和錨桿頭的處理質量進行專項驗收。重點檢查防水板焊接質量、防水效果。6、噴膜防水層、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彈

46、性密封墊施工中,應分別對成膜藥液劑量及噴模厚度、防水卷材與混凝土粘貼質量、防水涂料涂刷厚度及質量、密封墊的防水效果和外觀質量進行檢查。2.4.2 隧道內排水不暢防治的技術措施2.4.2.1 設計1、隧道縱向排水溝排水設計應充分考慮隧道滲漏水,溝底坡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2、應在隧道出口處、入口處分別設計橫截溝,排水溝與市政排水系統溝通。3、采取“高水高排”原則,防止地面水涌入隧道。4、合理確定隧道內泵房位置和泵房排水能力。2.4.2.2 施工1、排水管、溝施工(sh gng)應符合(fh)設計(shj)要求,加強對管井頂、底及管道中的標高測量,不得出現無坡或倒坡現象。2、泵房試運轉前應對設備及附屬裝

47、置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試運轉條件后,方可進行運轉。3、泵房安裝結束后按程序進行單機試運轉和聯運調試。2.4.2.3 監(jiān)理1核查管溝高程、坡度,加強隱蔽工程檢查。2加強對泵房試運轉調試檢查,做好監(jiān)理記錄。 2.4.3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裝飾不直順等外觀防治的技術措施2.4.3.1 施工1、模板應表面平整、接縫嚴密,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2、當隧道曲線段半徑小于600m時,模板寬度不得大于6m。3、相鄰混凝土段施工時,模板應伸入已澆筑混凝土段不少于10cm,并保持與已澆筑段順直銜接。4、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5cm,不得出現“露筋”現象。5、隧道裝飾應掛線施工,線型直順、接縫均勻平整。2.4.3

48、.2 監(jiān)理1、檢查模板的剛度、表面平整度和尺寸,對混凝土澆筑進行旁站監(jiān)理。2、對鋼筋(gngjn)骨架(gji)、混凝土保護層厚度(hud)和平整度進行檢查。3、對隧道裝飾施工實施旁站監(jiān)理,檢查裝飾材料線形和接縫。2.5路燈工程2.5.1 電纜溝槽沉陷和過街管道破裂的防治(fngzh)技術措施2.5.1.1 設計(shj)1、應統籌(tngchu)協調排水、綠化、電力等管線斷面位置,確保電纜溝槽和過街管道的埋設深度及填土厚度。2、橫穿道路及有機動車通行路段的管道,承壓強度不得低于0.7MPa,埋設深度不得小于70cm。2.5.1.2 施工1、埋設管道部位路面開挖深度不得小于80cm,人行道開挖

49、深度不得小于75cm。2、開挖底面應平整,不得有積水。3、在埋設深度受限時,應將管道進行包封或加套鋼管。4、溝槽回填按第2.1.4條執(zhí)行,必要時對電纜管道進行包封處理,回填施工不得損壞電纜管道。2.5.1.3 監(jiān)理1、對開挖路面和敷設管道進行旁站監(jiān)理。2、抽查管道的埋設深度和回填材料的密實度、強度。2.5.2 路燈基礎不牢、埋設不規(guī)范的防治技術措施2.5.2.1 設計1、根據燈桿和照明燈具的質量和安裝形式,選擇合適的路燈基礎型式和截面尺寸。2、路燈基礎(jch)使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25。對于(duy)高燈桿結構按受力要求(yoqi)進行基礎設計。2.5.2.2 施工1、嚴格按設計要求

50、施工,開挖基礎基坑深度不得小于設計要求,并平整、夯實。2、燈桿基礎基底應干燥、平整、密實。 3、混凝土基礎應振搗密實,基礎頂面不得超出原路面或人行道面5cm。4、橋梁路燈基礎應與橋梁主體結構同時施工,宜將路燈基座鋼筋與橋梁的主筋焊接。2.5.2.3 監(jiān)理1、開挖路燈基礎和澆筑混凝土時,應實施旁站。應重點抽查基坑深度和尺寸、混凝土強度和基礎高度。2.5.3 燈桿歪斜、線型不順防治的技術措施2.5.3.1 設計1、根據2.5.2.1要求設計路燈基礎。2、合理確定照明燈具間隔,道路上的照明均勻度不宜小于0.4Lmin/Lax。在平面交叉等路段尤應合理布局,注意避讓。2.5.3.2 施工1、根據2.5

51、.2.2要求做好路燈基礎。2、確保路燈基礎水平,燈桿與路燈基礎之間螺栓的緊固,燈桿豎直,縱向(zn xin)燈桿線型和道路(橋梁)走向一致。3、燈臂的抱箍應緊固(jn ),應使燈臂與道路縱向垂直,安裝高度、仰角一致,并與燈桿固定牢靠。4、安裝燈具時,調整(tiozhng)好燈具投射角度,應使燈具縱向中心線與燈臂中心線一致,燈具橫向中心線與地面平行;燈具安裝高度一致、仰角一致、排列整齊。5、燈桿位置應合理選擇,與供電線路等空中障礙物的安全距離應符合供電有關規(guī)定,特別是遇到高壓線路時應注意避讓。2.5.3.3 監(jiān)理1、施工單位安裝燈桿、燈臂和照明燈具時,應加強旁站。檢查燈桿是否歪斜、線型是否順暢。

52、3.1防治任務書實施3.1.1 本防治任務書自發(fā)布之日起實施。 南京市交通建設(jinsh)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浦口(p ku)新城臨江路項目管理部 二0一一年七月(q yu)附錄A市政工程質量通病防治任務書 嘉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由你單位承建的 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城南河路至珍珠南路段)工程以下內容列入市政工程質量通病防治計劃,具體項目如下:一、 道路工程:1、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臺處路面車轍、擁包防治;2、檢查井周邊路面破損、沉陷、井蓋位移、墜落防治;3、檢查井周邊路面破損、沉陷、井蓋位移、墜落防治;4、橋臺背后下沉、跳車防治;5、溝槽處路面沉陷防治;6、人行道板松動、碎

53、裂、沉陷、側緣石彎道不順防治。 二、 橋梁工程:1、預應力混凝土梁體預應力鋼筋定位不準防治;2、預應力混凝土梁保護層厚度偏差過大防治;3、施加預應力質量通病防治;4、排水設施不暢通防治;5、橋面變形縫通病防治;6、防撞墻色差明顯、平整度超標、線形不順、裂縫等質量通病防治;7、橋梁支座定位不準防治。 三、 排水工程:1、排水管道倒坡的防治;2、管道(接口、井室)滲漏(shn lu)的防治;3、塑料排水管道質量通病防治。 四、 路燈(ldng)工程:1、電纜溝槽沉陷(chnxin)和過街管道破裂的防治;2、燈桿歪斜、線型不順防治。 防治工程質量通病是有效提高市政工程質量、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舉措,務求實效。請按照南京市浦口新城臨江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任務書的要求,認真編制上述項目的市政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經項目總監(jiān)理工程師審查后,于 年 月 日前報我單位審批。 (建設單位章) 年 月 日建設單位代表設計單位代表監(jiān)理單位代表施工單位代表注:本任務書一式四份,建設、設計、監(jiān)理、施工(sh gng)各一份。附錄(fl)B市政工程質量(zhling)通病防治工作總結報告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結構類型工程名稱工程規(guī)模監(jiān)理單位開工日期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