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的無陪護護理策略探討分析研究 應用心理學專業(yè)_第1頁
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的無陪護護理策略探討分析研究 應用心理學專業(yè)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的無陪護策略討論目錄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3977 內(nèi)容摘要: PAGEREF _Toc13977 1 HYPERLINK l _Toc883 引言2 HYPERLINK l _Toc21170 一、精神分裂癥的神經(jīng)認知功能 PAGEREF _Toc21170 2 HYPERLINK l _Toc24255 (一)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干預 PAGEREF _Toc24255 3 HYPERLINK l _Toc15278 (二)我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干預現(xiàn)狀 PAGEREF _Toc15278 3 HYPERLINK l _Toc

2、5711 二、資料與方法 PAGEREF _Toc5711 4 HYPERLINK l _Toc5134 (一)一般資料 PAGEREF _Toc5134 4 HYPERLINK l _Toc3102 (二)方法 PAGEREF _Toc3102 4 HYPERLINK l _Toc23316 (三)觀察指標 PAGEREF _Toc23316 6 HYPERLINK l _Toc28368 (四)統(tǒng)計學分析 PAGEREF _Toc28368 6 HYPERLINK l _Toc19237 三、結(jié)果 PAGEREF _Toc19237 6 HYPERLINK l _Toc14070 (一)實

3、施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PAGEREF _Toc14070 6 HYPERLINK l _Toc23240 (二)護理滿意度比較 PAGEREF _Toc23240 6 HYPERLINK l _Toc15478 四、討論 PAGEREF _Toc15478 7 HYPERLINK l _Toc26416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26416 9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的無陪護護理策略探討內(nèi)容摘要:探討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的無陪護護理策略。方法:本院于2015年7月起給予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無陪護護理,隨機抽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

4、中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各50例,觀察無陪護護理實施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調(diào)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實施無陪護護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實施前,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給予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無陪護護理后,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保證患者住院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關(guān)鍵詞: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無陪護護理引言精神分裂癥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屬于精神疾病的一種,發(fā)病率比較高,患者發(fā)病后,會出現(xiàn)行為障礙、認知障礙、情感障礙等,降低其社會功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抗精神病疾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5、,仍有部分患者病情進展,嚴重時甚至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有些患者需長期住院,此時,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保證患者住院安全。本院自2015年7月起,給予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無陪護護理,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一、精神分裂癥的神經(jīng)認知功能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礙,年發(fā)病率為0.16%0-0.54%0,患病率達到1%,且多起病于青壯年期,對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精神分裂癥常伴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急性起病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幻覺、妄想和思維紊亂,且患者多趨向于慢性化;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

6、的臨床癥狀則多見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動作遲緩和社會退縮。上述兩個時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可能出現(xiàn)認知等其他方面的癥狀,而認知功能障礙則一直被視為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之一,早在1919年Kraepelin就提出了該觀點也得到了后來大量研究的支持。隨著研究的進展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有可能成為精神分裂癥的內(nèi)表型。Palmer的研冗顯T至少700/a的精押分裂征思者仔在廠泛的認知功能缺IS% m,甚至在接受治療的數(shù)年后大部分患者仍然表現(xiàn)出認知功能的損害Heinrichs等對204個認知相關(guān)研究進行了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各項認知功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這些缺陷包括注意、執(zhí)行功能、記憶、言語、推

7、理以及信息加工等,基本上涉及了學習和記憶的每一個方面。認知功能障礙不僅存在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同時也在首發(fā)患者中檢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容易受到諸如藥物副作用以及精神癥狀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為探索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的本質(zhì),對于首發(fā)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也越來越多。Mesholam等對納入的47個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研究進行了M eta分析,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各項認知功能上相對于正常對照都出現(xiàn)了中等程度以上的損傷m。同時有研究顯示,與正常群體相比較,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多個認知功能上的表現(xiàn)下降了0.5個一1.75個標準差。對高危人群的研究顯示,即使未發(fā)病,患者一級親屬等高危人群仍然表

8、現(xiàn)出認知功能的缺陷fill,且貫穿疾病的整個過程,在疾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皆保持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盡管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其他認知領(lǐng)域,患者言語記憶,語義記憶以及視覺記憶的損傷更嚴重,但從現(xiàn)有的研究來看,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傷是廣泛性的,這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多個認知缺陷可能基于共同的神經(jīng)機制。認知功能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疾病預后息息相關(guān),尤其是言語記憶和社會認知,可作為患者疾病預后的預測指標之一,在Bodnar等的研究中就發(fā)現(xiàn)預后較差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邏輯記憶測試中的表現(xiàn)也更差知功能力等損傷也與多項社交,可見神經(jīng)認知功能力下降有關(guān),如理解社會情景的能力,同時神經(jīng)認人際交流的能能在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9、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臨床診療中可以將認知功能障礙作為治療靶向之一,從而為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做出努力。(一)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干預 由于精神分裂癥是一類慢性、復發(fā)性的嚴重精神疾病,病情時常反復,由此引發(fā)的各功能障礙,并且導致社會功能衰退。因此,針對患者的干預主要有兩大類目標:一是控制或延緩疾病病情,二是改善其社會功能。在控制控制或延緩疾病病情方面,主要有這些措施:(1增強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囑咐和教會患者堅持服藥,以防止病情復發(fā);(2增強患者應對問題的技能,減少消極環(huán)境刺激等誘發(fā)因素。 在改善社會功能方面,其主要目標是訓練患者掌握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恢復患者的心理、人際、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生

10、活質(zhì)量。主要措施包括:(1)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如個人衛(wèi)生,飲食,服飾;(2)培訓生活和工作技能,如貨物的采購,家里的布置,園藝操作,社交禮儀;(3)技能培訓就業(yè)行為,如操作簡單的生產(chǎn)過程,職業(yè)勞動。(二)我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干預現(xiàn)狀我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心理干預主要是健康教育、認知行為療法和森田療法等。健康教育干預主要著重對患者進行精神分裂癥的有關(guān)知識的教育,促進患者對于精神病知識疾病的了解,正確認識精神分裂癥,并按時服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疾病預防復發(fā),而且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彭燕,王腸,胡傳芬(2009)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接受抗精神科藥物治療,而接受健康教育的

11、實驗組患者的BPRS各因子及總分評分、NOS工E各因子及總分評分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陶用富,張平,范利芳等(2013)通過對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癥進行健康教育合并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發(fā)現(xiàn)BPRS、工TAQ, SQLS所得總分比干預前下降更加顯著,另外實驗組的NOS工E總分、病情總估計分的增加比治療前更加明顯,而對照組的評分變化不顯著。認知行為療法(CBT)主要是針對患病時的心理策略和行為,以及精神疾病有關(guān)的不合理信念,培養(yǎng)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恢復相關(guān)技能的恢復,是其群體康復的一個主要措施。張雪麗(2011)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干預后SAS明顯低于治療前;并且實驗組治療后6周SAS明顯低于對照組水平(P0

12、. 05)。研究顯示,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能幫助患者病情的康復,并對患者保持與維護良好的情緒顯著作用。李素榮(2008)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對康復期的患者進行干預,通過6周的認知行為治療,SAS總分比干預前顯著下降,表明認知行為干預方法對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提高其的自信心有顯著的作用。 還有人將森田療法應用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干預方面。董漢振,蒲金玉,孫夢月等(2009)采用改良森田療法對于康復期患者進行生活質(zhì)量干預,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在治療前后SQLS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SQLS評分有顯著性差異。進一步說明,改良森田療法對提高其群體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

13、積極作用。吳曉虹(2009)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除藥物維持治療外,森田療法能進一步改善慢性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臨床癥狀,尤其是陰性癥狀方面,促進其臨床癥狀康復和社會功能恢復,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二、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本院于2015年7月起給予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無陪護護理,隨機抽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中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各50例。實施前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871歲,平均(54.32.8)歲;病程16年,平均(2.21.4)年;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9例,大專12例,高中及中專12例,初中9例,小學及以下8例;生

14、活自理能力:無法自理19例,部分自理17例,可自理14例。實施后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3575歲,平均(54.92.6)歲;病程16年,平均(2.41.5)年;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8例,大專11例,高中及中專13例,初中10例,小學及以下8例;生活自理能力:無法自理21例,部分自理16例,可自理13例。經(jīng)比較,實施前后患者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方法實施前,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含監(jiān)督患者按時服藥、給予生活無法自理患者相應幫助等。實施無陪護護理后,具體措施如下:(1)生活指導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住院期間,多數(shù)患者自理能力比較差,或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這就需要護理人員

15、給予患者相應的生活指導及幫助。通常,長期住院患者中主要為老年患者,由于其各項生理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衰退,更需要護理人員實施幫助。在無陪護狀態(tài)下,護理人員應全面的管理患者各個方面的生活,例如穿衣、吃飯、睡覺等,同時,設(shè)置護理崗位時,需充分結(jié)合患者實際,以保證能夠科學的實施生活護理。(2)用藥指導軀體疾病普遍的存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治療期間,除了抗精神疾病藥物外,患者還需服用治療軀體疾病的藥物。由于藥物多種多樣,某些藥物之間可能會發(fā)生副反應,導致患者服用后產(chǎn)生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用藥安全,護理人員需要準確的掌握患者服用的各種藥物之間有無相互作用、禁忌癥等,并給予患者用藥指導,保證患者住院安全1。此外,患

16、者服用完藥物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一段時間,確定患者無不良反應后再離去進行其他工作,觀察期間,如患者發(fā)生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對癥處理。(3)預見性護理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明顯降低患者的體質(zhì)及機體抵抗力,加之精神衰退,導致其生活自理能力顯著變?nèi)?,甚至無法自理,不知冷暖、遺大小便等癥狀存在于大多數(shù)的患者中,增加了感染的發(fā)生幾率,增加其他軀體疾病的發(fā)生風險。護理人員在實施無陪護護理期間,應不斷的強化自身的護理技術(shù)水平,豐富護理專業(yè)知識,根據(jù)患者情況評估患者可能發(fā)生的不良事件,提前給予患者預防性的護理措施,并有針對性的提升患者的抵抗力,增強體質(zhì),減少軀體疾病的發(fā)生,提高機體的健康程度2。(4

17、)強化心理支持及社會支持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住院原因中,一個比較主要的為擾亂、危害社會,屬于強制入院。實際上,患者住院期間,探視需求及心理需求都是非常強烈的,護理人員在實施無陪護護理期間,應強化心理支持及社會支持,以提升康復效果,促使患者社會功能的提升3。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重視細節(jié)工作,從小處著手,時刻謹記尊重患者,給予患者有效的社會支持。組織適合精神分裂癥患者參與的娛樂活動,豐富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引導患者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5)提高安全管理力度實施無陪護護理過程中,評估患者住院安全性時,于現(xiàn)場中開展動態(tài)評估,以能有效的避免不安全因素,順利給予患者治療。護理人員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

18、,嚴格的依據(jù)相應的要求進行,期間,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及能力,做好預防工作,減少護理風險事件4。(三)觀察指標觀察實施無陪護護理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利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評價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包含生活護理、用藥護理、服務態(tài)度、病癥護理四個方面,每方面25分,分數(shù)越高,滿意度越高。(四)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分析,平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數(shù)(n)和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利用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三、結(jié)果(一)實施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實施前,50例患者中,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10例,發(fā)生率為20.0%,其中,外走1例,墜床2例,噎

19、食2例,自傷2例,沖動1例,攻擊2例;實施無陪護護理后,50例患者中,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2例,發(fā)生率為4.0%,其中,沖動1例,外走1例。實施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護理滿意度比較實施無陪護護理后,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實施前后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比較(s)生活護理用藥護理服務態(tài)度病癥護理總分實施前(n=50)17.82.318.62.117.52.818.11.981.53.9實施后(n=50)23.11.4*23.41.2*22.41.9*22.81.5*92.83.6*注:與實施

20、前相比,*P0.05。四、討論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關(guān)系到了患者能否順利的回歸社會、家庭和工作等等,然而由于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和應對。據(jù)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對提升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要從國家、社會、醫(yī)院、家庭、患者自身方面進行;精神科醫(y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四類干預人群應圍繞其更好的康復而開展工作,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家庭、工作等,促進其生理、心理、社會方面的康復。 國家方面:我國從1985年開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經(jīng)歷十幾次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于2013年5

21、月1日開始實施。為了使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權(quán)利得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應對患者給予保護與支持,讓他們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不是被社會遺棄。目前,臨床上尚未完全明確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治療時,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及藥物缺乏,通常采用常規(guī)抗精神疾病藥物治療,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而且部分患者病情依然會加重5。隨著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的進展,多數(shù)患者需要長期住院接受治療,期間,藥物治療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病情及癥狀,卻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能力等,因此,需要在患者住院期間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認知能力、交往能力的提升,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6。精神分裂癥病程長,病情易出現(xiàn)反復,治愈難度大,嚴重的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此同時,也會影響到患者家屬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導致部分家屬不愿面對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及陪護的意愿7。無陪護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是指家屬不需要為住院患者提供照護,所有照護工作均由護理人員實施,屬于創(chuàng)新性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給予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無陪護護理后,真正的將患者放在護理工作的中心位置,實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